⑴ 四威集團 成都29所 事業編制
1、有事業編制的社保多一點,其他待遇和福利沒有區別,這點主要是養老有所區別;
2、改制後基本工資都是按照職稱和學歷定的,年終獎是根據所在部門(公司)的效益和績效考核決定,與本部最大的差別在於工種的涉。。密少;
3、從2009年開始所有新進員工,不分本部或公司,一律合同制,一部分原事業編制也改為合同制,部分核心事業編制保留;
4、部門構成不說,部門效益不是獨立核算的,公司是獨立核算,收入參見第二條。
⑵ 考研考中電29所怎麼樣,待遇和發展空間好么
研究抄所一般都不是純粹的教育機構,像29所這種,企業性質更重一點,一般畢業時導師都會推薦你到研究所的有關單位或者下屬公司工作。除此之外,研究所一般還在兩個方面和普通高校相比沒有優勢,一個是招生上:研究所一般條件很苛刻,初試專業課比普通高校多很多內容甚至多一科,難度比較大,而且招收人數很少,一般都是單位數;二是在調劑上:研究所復試時間一般很晚,如果沒被錄取再去調劑的話黃花菜都涼了。至於發展空間,個人覺得不比其他企業差到哪去吧,留在研究所得話可以往事業編上發展還是不錯的,不過29所得待遇並不是多麼高,你可以問一下在那裡工作的學長之類會更清楚一些。希望能幫到你。
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中電29所 10所 26、24、44所怎麼樣啊他們社會招聘嗎只校招嗎
這樣的公司大多是在學校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因為國家和政府給了很多指標,還有企業流動也不大,培養之後跳槽的不是很多,預算也低,還是不錯的,
一些高端的職位和普工應該會社招de
⑷ 成都29所容易進嗎
這要看你有沒有實力加關系了哈
⑸ 南京中電28所和成都中電29所Offer如何選擇
南京,南京,南京,
其實有這么好的兩次面試的機會。我覺得你不用太過糾結,因為你已經非常優秀,能得到這些機會,然後這無非就是一個發展前景和地域的問題,就好比成都和南京請你選擇哪個?若是我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南京。因為江蘇省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一個經濟條件,在我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江蘇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真的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他就是傳說中的江浙滬嗎?旁邊也會有上海這個超大城市的帶動。
另外呢,我還是有一些想見影的話。比如說在自己工作的,前幾年了,還可以盡量的選擇去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工作幾年。華,你在跳槽到南京或者,成都的話,你就會有了一個超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這樣的話,無論對你一個,的格局思想的提升。還是一個工作經歷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
⑹ 中電29所(成都)的待遇和發展機遇怎麼樣啊我昨天簽了,做系統軟體。
樓上幾位簽了29所的都是成都地區的吧,我也想應聘29所,但是我在北京,這邊的招聘會還沒開。面試的時候一般都問些什麼問題?
⑺ 成都10所,29所,30所還有華為。招聘的要求是什麼,碩士畢業是不是必須985211才能進
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說下,其實華為更看重一個人的總體素質,證書內什麼的有個六級容就可以。需要准備的東西包括:研究生期間做的課題和項目,一定要做到對答如流,非常關鍵;專業基礎理論,就是圍繞你的課題更寬的知識范圍;面試技巧,就是怎樣回答面試中常見的經典問題,尤其是著名的壓力測試,網上很多這類東西。華為實行網上注冊簡歷,一定要老老實實填寫,不會的別寫。基本上就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成功!
⑻ 本人小說畢業,簽了成都中電29所,被分到下屬的嘉納海威公司,網上能查到的信息很少,不知道這公司怎麼樣
千萬不要去29所的加辣,公司待遇會比所里差,很多福利都會剋扣,子公司專里西科算是不錯的,屬還能去,其他的子公司都是小公司,沒什麼發展的,加辣算是子公司里比較差的,而且乾的越久,待遇跟所的差距會越大,連所里好的部門的本科生都會比你一碩士待遇高,相信我!
⑼ 29所名校就業率「不容樂觀」,985大學怎麼了,還有必要讀名校嗎
當然有必要了!關鍵是能不能考上985!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是普遍的:
2021屆高校畢業生人數繼續攀升,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1日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路視頻會議。會議指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909萬人,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復雜。各地各高校要做好謀篇布局、力量統籌、政策儲備、風險應對等各項工作,千方百計促進2021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內卷化的社會,仍然是精英、高端學子更有分蛋糕的機會、優勢,可以說985的名氣就讓你擁有了更多的就業面試機會,普通大學的甚至在某些公司連簡歷被檢索的機會都沒有。
而作為職業規劃師、職業顧問,針對就業難也有一些建議:
一、心態方面:
我們求職過程中,尤其是求職時間拉得比較長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陷入焦慮和迷茫,而在做選擇和決策時,更有可能沖動和盲目,比如我們常見的職場疑問:
比如:找工作找到心灰意冷,懷疑人生,要不要隨意找個工作維持生活?
比如:工作難找,要先就業再擇業嗎?
比如:很迷茫、焦慮、困惑,因為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工作,要做什麼工作?
個人的建議是:
首先,認識到,我們年輕,我們初生牛犢不怕虎,萬事皆有可能,打破那些自我認知上的束縛。比如「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因為職場上跨專業就業的比例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根據智聯招聘給出的調查數據,在已經簽約的2017年應屆畢業生中,有38.5%的畢業生選擇了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同比上升了5.7%。醫學、文學和工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對口率較高,分別為84.2%、65.9%和65.2%;而教育學、理學、農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對口率較低,分別只有55.2%、48.5%和47.1%。之所以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下降,最重要的一點是高校專業設置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的結果。
而2019年光明日報的信息顯示,40%的畢業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
其次,我並不贊成「隨意找份工作維持生活,或者先就業再擇業的」的想法。
一方面,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後面的職業選擇、職業道路可能就會被偶然性左右,可能會不斷的面臨逼不得已的選擇。
另一方面,我們古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這句話到今天仍然使用,可以說「男女都怕入錯行」,因為入錯行業,想要改正,付出的代價可能遠超於你求職時間過長的代價。
況且,求職時間比較長,並不代表這段時間是浪費的,我們可以在求職期間就選定一些職場能力進行提升,比如職場溝通、職場禮儀等等個人軟能力。
最後,是放平心態,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或者說「行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停下就是進步」。不要因為著急,而匆忙就業。眼前承受壓力,找對正確的方向,遠比以後不斷焦慮迷茫來得劃算。
二、准備方面:
首先是知識和技能的准備,專業背景扎實,以及打造由專業延伸出來的職場技能。
對於剛進大學校園的學子來說,這一塊的可操作、可塑造性是最強的,是最佳時期;而對於畢業生來說,學校派知識和技能基本定型,更多的學習則來自於進入社會之後的繼續自主學習。當然,實習經歷也是儲備的一方面。
其次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科學系統的做好職業規劃。
我們職場人迷茫、焦慮,其實最大的根源,就在於缺乏目標,或者是只擁有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目標,或者只有短暫的目標。「前進的方向,來自於清晰的職業規劃!」
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2中的賀鑫磊,其實她也是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對於公務員和律師兩個選項,她其實也是糾結的。結果是沒有得到君合實習的機會,因為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標不明。
毫無疑問,這樣的簡歷就是典型的反而教材。
如果能提供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職業規劃書,對於面試機會的獲取以及面試成功的機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職場不缺人,但缺目標明確、職業規劃清晰的求職者。
再比如就是職場禮儀的准備。除去硬能力的要求外,職場面試時這些軟能力也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因素。不要犯一些交際上的禁忌,要給面試官一種舒服的感覺緣。就像眼緣一樣。
三、策略方面
面對最難就業季,我們需要採用一些職場策略。
比如曲線發展策略。當我們有了職業規劃、有了職業目標時,針對求職目標,也許我們需要降低一些要求,畢竟競爭過大導致機會太少。
這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降低職級或者薪資待遇的要求。比如求職的目標是亞馬遜運營主管,那這時候可以把目標降低到亞馬遜運營專員,盡管這樣做職級和待遇都會不如人意,但是至少我們已經進入這個行業,我們就開始了在這個行業的復利積累,緊扣著我們的職業規劃目標。同時,入職後我們應當以運營主管的高標准要求自己,而一旦公司有業務擴大或者晉升的機會,你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最有利的競爭者。
職場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策略,比如榮譽策略,比如形象化策略,工作豐富化策略等等,這些策略都有其對應可行之處,由於文章篇幅問題,暫且一筆帶過。
對此,您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