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1. 期望過高——精英情結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了國家資源過度向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傳統思想鑄就了很多大學生的「精英情結」, 這種「精英情結」導致了社會價值取向的單一、對白領文化的推崇和種種不合理的職業歧視現象的出現。使大學生本人、其家長以及整個社會對就業產生過高期望,部分大學生就業心態變得狹隘,擇業的自主性和多樣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結」造成了部分大學畢業生薪資期望過高,從而抑制了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畢業生大都希望留在發達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區人才過剩;部分畢業生只想從事金融、計算機等熱門行業,造成了部分行業人才過剩。另外很多海外歸來人員未能順利就業也和這種「精英情結」有很大關系。
和國內這種就業觀和就業環境嚴重脫節的狀況相比,很多發達國家大學生的就業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由於高科技行業收縮和北美經濟低靡,加拿大的失業率達到7.8%,大學生就業很難,不少學生選擇了短期臨時工作來暫時解決飯碗問題。巴西失業率達到12%,大學生們已經習慣「先就業再擇業」。俄羅斯大學生畢業後大約只有30%從事與本專業掛鉤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學生們已經習慣作「藍領」工人了。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國外大學生能夠放下身段,從事基層工作的態度和觀念值得國內大學生反思。
2. 規劃不夠——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盡管很多高校已經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普遍偏低,出現就業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這方面尤為明顯。這種規劃意識的薄弱主要表現在對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大學期間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
對自我的了解是職業規劃的起點,需要通過能力、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等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探索,也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同時,大學期間還要對工作世界進行探索,對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為兩個層面:行業和職業。對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過瀏覽網路媒體、聽講座、實習、職場訪談等途徑進行。做好這兩部分工作,是確保找到和自己優勢匹配的職業的條件之一,有助於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以後,上學期間可以按照目標職業的能力要求來塑造自己,到了求職的時候已經具備目標職業要求的能力素質要求,就可以順利就業。
而很多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學生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大學期間主要圍繞專業課進行學習,並且由於不了解學習的意義,學習的動力不足,導致學習成績不好,另外也沒有培養工作所要求的必備能力。同時,這些人群在求職的時候目標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優勢,使求職變得盲目,缺乏針對性,降低了求職的成功率。
3. 約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大學生求職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頭腦中,就會影響順利就業。求職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對「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我真沒用。」 這種迷茫時的自我否定心態,會造成求職中的猶豫、軟弱。又如 「我無法從事任何與我本身能力、專業不合的工作。」這種靜態的眼光,怎麼能適應職業生涯的動態發展?還有一些同學對自我的認識過於自負,如「只要我願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為什麼都能做,往往什麼都做不好,也難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第二類,對「職業」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在沒有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之前,絕不簽約」,「我從事的工作要能滿足我所有的要求」,「這份工作的專業要求應該是很嚴格的,我或許不合適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否則人生多沒有樂趣啊!」,「這個行業不適合我的性別」……這些非理性的觀念無形中就把自己的職業選擇范圍大大地縮減了,成為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類,對「就業」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學對於就業過於草率,如「我會憑直覺找到最適合我的職業」,結果到了崗位上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或者不適合這個職業,造成頻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換工作」,過於隨意地選擇職業,往往會空耗精力,不利於在行業中提高自己,延誤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些同學又過於慎重:「這個決定我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因為一旦選擇了,就不能變了」。把職業看成靜態的,覺得「一選定終身」,結果導致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第四類,對「發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為這里機會更多,利於我的發展。」現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點、工資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要辯證地分析自己的狀況和自己行業的性質。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雖然機會看起來多一些,但是優秀人才也多、競爭也大,個人相對競爭優勢不一定能夠體現出來,相反,如果能夠在其他城市,或許更為體現自己的競爭優勢、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職業成功。
以上這些求職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影響了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因此在決定就業後一定不要用各種各樣的主觀推測「鎖住自己」,而對職業環境以及自我追求的變化無動於衷。態度決定一切,大學生要減少就業心理問題的影響,就必須改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4. 壓力過大——心理素質較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就業制度的不斷改革,「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和「不包分配、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用人制度已經成為當前就業的主流發展方向。日漸激烈的就業競爭,不僅對當代大學生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就業結構化矛盾日益突出,就業難度日趨增大,給廣大的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以及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是導致部分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原因。
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體現為畏懼心理、矛盾心理、依賴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從眾心理等等方面,並以一些情緒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情緒問題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慮、恐懼、情感淡漠等。這些就業心理常見問題,除了與當前整個社會就業環境有關之外,也與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特點緊密相連。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完善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有效的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校畢業樹立正確的求職期望,培養積極情感,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將會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❷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異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礙問題、人際關系的困擾、學習負擔引起的緊張焦慮問題、求職擇業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礙問題、經濟的負擔。
1、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
大學生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由於中學時學生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當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原來所想像,進而懷念起過去的中學生活。而且一部分學生發覺自己在高手如雲的新集體里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到相對自立的生活,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5、求職擇業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礙問題
高校擴大招生圓了很多青年學子的大學夢,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就業的困難。就業的壓力使很多大學生看不到現實的出路, 找不到理想的方向, 對前途深感迷茫。而如今社會競爭激烈,用人單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很多大學生在校時一心只讀書,與社會接觸少,對社會缺乏真正的了解,這些情況導致大學生擇業時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恐懼、自傲、懷疑等。
6、經濟的負擔
對於一些從偏遠農村考人城市的大學生們來說,經濟上的負擔遠比其他負擔更為沉重。一些大學生在學期間為了緩解生活壓力,找家教、打短工、做生意維持學業。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很多學生心理壓力大,產生自卑心理、焦慮心理、狹隘心理、文飾心理等。
❸ 大學生求職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備
1、准備轉換角色。
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娛樂都有規律。在這樣的環境里,容易萌發浪漫的情調和美好的理想,但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離別母校,步入社會之前,最重要的就業心理准備就是轉變角色。所謂轉變角色,主要是指由一個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轉變為一個現實的社會求職者,拋開浪漫,拋開幻想,認識自己所處的真實地位和嚴酷的社會現實,實事求是地面對就業這樣一個現實問題。要想正確選擇職業,就必須轉變角色,不能把學校、家庭、親友及同學所給予的關心、呵護、尊重當成是社會的最終認可,而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在選擇社會職業的同時,也接受社會的選擇,正確地邁出人生最關鍵的一步。
2、正確認識自我。
一是了解自己的氣質、性格。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和心理傾向組合成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個性特徵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由於個性特徵左右著個體的行為表現,個體特徵的職業適應傾向也是十分明顯的。就業前如何選擇職業,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徵來決定。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大學生擇業前應了解自己心理活動是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是認真負責還是輕浮粗心,是活潑熱情還是好靜羞澀,是機智敏捷還是呆板遲鈍,是沉著冷靜還是冒失魯莽,是勇敢爽朗還是怯懦沉默,是鎮定自信還是疑慮自卑,是溫柔細致還是暴躁粗心,是剛毅實干還是辦事拖拉,是喜歡安靜還是喜歡熱鬧等等。一般來講,黏液質者較為適合流水線的工作,而抑鬱質者不適合做推銷員。性格與能力也與擇業有關,不同性格與能力差異往往是在某一職業中能否適應及有無成就的因素。個性特徵的自我了解可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量等方式來進行。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是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
二是清楚自己有哪些興趣、愛好。興趣是愛好的推動者。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這就更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在工作、學習之餘,是愛好釣魚還是跑步、打球?是愛好攝影還是繪畫、書法?是愛好舞蹈還是音樂?是愛好種花種草還是養魚養鳥?等等。這是在求職擇業前必須考慮的因素。因為有的職業需要某種興趣愛好,有的職業明確禁止和反對某種愛好。
三是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長。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包容的內容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思維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思維的獨立性、抽象性、敏銳性、廣闊性、批判性、創造性、靈活性等諸多方式;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包括外語)的能力,協作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勞動的能力,專業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等等。如果是重新謀求職業者還應分析以往自己的工作成績和缺點,以便在求職時揚長避短。
四是根據自身生理特徵擇業。在求職擇業時必須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年齡、身體健康狀況、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體質較差者難以從事繁重體力勞動;面貌醜陋也不適合當服務員;有些工作,女同志(或男同志)不能勝任等等。這是在求職擇業前必須明確認識到的。
(資料來源:《淺談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准備》)
❹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有期望值過高、消極自卑、焦慮、盲從沖動、嫉妒、失落六版方面。
1、期望值過權高。
大學生往往希望選擇效益好的工作單位,卻沒有正確認識和分析自身情況。
2、消極自卑。
目前就業形勢不太好,大學生很容易因為自己學歷不夠而感到自卑。大學生應該時刻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認為自己能夠做到。
5、嫉妒心理。
大學生找工作中的嫉妒心理會使自己與同伴疏遠,人際關系冷漠,進而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6、失落心理。
現實中就業崗位並沒有大學生想像中美好,因此當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時,會產生失落感、挫敗感。
❺ 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就業心態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08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於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2009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率達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今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比2008年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初見端倪之時,中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並專門下發《關於加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出台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入伍服義務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中央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相繼出台了具體措施。盡管如此,高校的就業率和還是很低,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2 就業形勢給大學生帶來的就業心理問題
由於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寒風瑟瑟,更使得大學生的心理涼意襲來。使其就業的心理問題顯得尤為嚴重。大學生存在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緊張焦慮心理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既希望謀求到理想的職業,又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心裡總存著一份擔憂。對未來要面對的工作和職業充滿恐懼,恐怕失足,影響自己的終生。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焦慮,整天想著各種不必要的擔心,造成精神上緊張、焦慮不安、意志消沉,情緒亢奮,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產生徹夜難眠現象,非常影響自己找工作的狀態,造成就業難的狀況。
(2)盲目從眾心理
由於大學生已經非常習慣了在學校的群體生活,找工作的時候也一如既往的堅持大幫哄的原則,別人找什麼工作,自己也跟著去找,什麼工作熱門就去找什麼工作,根本就不從自身的情況出發,更不去分析社會的需求,不去想是否和自己的專業有關,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是自己將來要發展的方向。往往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造成喪失更多良好的就業機會的後果。
(3)自負自大心理
大部分大學生都有過高評價自己的情況,認為自己經過了四年的艱苦學習,已經掌握了很多的文化知識,找到好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高工資,高待遇,高地位就應該隨之而來,可是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雖然大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基本上是能夠滿足需求了,可是在工作中需要的是更多的實踐知識,於是理想和實際之間出現了矛盾,就造成了好工作找不到,一般工作嫌不好的一個局面,從而造成就業難的問題。
(4)自卑怯弱心理
與自負相反,往往有一部分同學存在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知識儲備不充分,工作能力不到位,不能勝任難度大的工作。腦子里總有「我不行」的想法,從而在面對就業問題時往往對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在面試時不能正常發揮,失去工作機會的後果。
(5)虛榮攀比心理
有的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我的客觀分析,不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擇業, 再定位的時候,是以比同學的工作好為標准,即使有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因某個方面比不上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就彷徨放棄,失去很多的就業機會。
(6)依賴外界心理
有的大學生缺乏自立的能力,在找工作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要麼一味的依賴學校聯系就業單位,要麼一味的依賴父母給找好就業單位,而自己總是一味的等,希望一旦落空,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會出現很極端的行為。
(7)求穩求閑心理
一些大學生在求職時抱著清閑、自在的心理, 希望找到輕松、穩定、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寧可待業也不幹「艱苦」的工作,缺乏艱苦創業、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8)被動求職心理
有的同學在求職的過程中總是在郁悶抱怨中度過,或者只是一味等待有好地工作自動找上門來。在求職的道路上,沒有人會主動的找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主動地進入求職市場,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優勢展示給招聘者,積極適應形勢的變化,由被動求職轉為主動進攻。
3 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該如何調適,才能使之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
大學生就業是其人生發展中的一次重大轉折,為了適應職業需要,大學生除了應做好就業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准備、職業道德准備,還應該有充分的心理准備,調整好就業心態,勇敢地迎接挑戰,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做好職業規劃。
在職業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個性特點、價值觀、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適合自己的計劃,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社會價值。對於大學生來說,在剛入學時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活進行規劃,確立大學四年的學習目標,以及畢業後的工作目標,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職業規劃的課程,多參加社會實踐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意識,使得將來的職業與自己的意願相符合。
其次,參加模擬招聘。
大學生可以在學校模擬招聘環境,同學之間可以互換角色,一部分同學扮演招聘者,另外一部分同學進行應聘,這樣可以使學生熟悉招聘環境,減少在應聘時的緊張情緒,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正常的發揮,給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再次,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己職業素質。
參與社會實踐,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市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有利於將來擇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尋找實踐機會,例如,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信息。或者一些大型的招聘網站上提供的信息或者由親朋好友介紹的實踐機會。
第四,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優秀的綜合素質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達到自信就必須首先學好文化知識,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者經歷失敗的打擊都能信心十足的站在招聘者的面前。
最後,擺正心態、客觀面對現實。
畢業生要進行客觀自我評價,既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在求職過程中,充分發揮強項和長處,挖掘和發展自身潛力,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將眼光放長遠,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從自己最拿手的事業做起。一定會取得就業上的勝利。
❻ 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求職的技能以及怎樣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已經是即將步入社會的一個群體,這時候他們對未來一些求職的技能和心理的承受能內力應該多加鍛煉,求容職技能有如何討好領導?如何和周邊的同事搞好關系?當面對挫折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調節自己,都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❼ 大學生求職心理如何調適
大學生在擇業期間所產生的心理活動狀態(即擇業心態),是影響正確擇業和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踏入社會門檻的青年人,大都嚮往有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崇拜那些在各行各業中有所造詣的行業精英,恨不能立刻「馳騁疆場」,大顯身手。然而,復雜而艱苦的職業生活,又常使求職者不是力不從心,就是寸步難行,不但沒嘗到從事某種職業的甜頭,反倒吃了不少苦頭,以致後悔莫及。
經驗告訴我們,不論選擇哪種職業,都需要有心理儲備,即職業意識的儲備和職業意志的儲備。
所謂職業意識,是指人們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的性質、特點、作用及其社會意義的綜合認識,並表現為一種積極的、穩定的心理傾向。只有有了這種職業意識,才能產生高尚的職業情感,激發熱愛本職、獻身本職的進取精神;從事任何職業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免不了遇到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經得住考驗,保證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缺乏意志力,常常經不住困難的考驗,很難完成自己的職業使命。因此,每位職業選擇者,都應該學會磨煉自己的意志,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意志品質。
職業心理儲備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兩點外,還有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情感等方面的儲備。沒有這些儲備,是很難有效地進行職業活動的。
求職心理障礙
1.「學而優則仕」的自負心理。有些大學生認為考上大學就是入了龍門,讀書多就等於身價高,擇業時把眼光盯著大城市,從機關到合資企業等,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一旦找不到工作就萬念俱灰;
2.「白玉有瑕」的自卑心理。有些畢業生過分看重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害怕用人單位看不上,還有一些人因犯錯誤抬不起頭來,或是因為自己專業不好而信心不足,結果錯過時機,難以找到工作;
3.「溫良恭儉讓」的保守心理。有些大學生缺乏社會競爭意識,害怕風吹秀木,不願當出頭鳥。到了人才市場,本可一試鋒芒,卻總是退避三舍,不敢自薦,過分謙虛,擔心別人嘲笑自己「自賣自誇」,以致錯失良機;
4.「舉棋不定」的猶豫心理。有些畢業生擇業時缺乏主見,常為家長同學所左右,身不由己,以致「綵球」四處飛,中了哪家算哪家,可一旦簽了協議又後悔不迭;
5.不敢要高薪的心理。貨真價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點,在人才市場同樣適用。用人單位往往將要求低薪水的人視為「無用之輩」,而對那些要求高薪水的人另眼相看。假如你對薪水要求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那麼你不僅不能表現你的自信心,還可能給用人單位留下工作不會稱職的印象;
6.過分看重個人履歷的心理。個人履歷的重要作用僅在於能敲開招聘單位大門,至於是否真能進入門檻,更在於接下去的考試和面試,求職者應全力以赴准備面試;
大學畢業生要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必須沖破以上誤區,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分析市場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其次要勇於推銷自己,敢於競爭。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不達目的不罷休。否則,不會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調適
心理學家通過理論探討和實踐檢驗,創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的心態有選擇地加以使用。
?自我靜思法。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冷靜對待,控制心境,切莫沖動和急躁;擺脫干擾,仔細分析一下是自身原因還是用人單位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用人單位條件太苛刻?冷靜思考,有利於穩定情緒,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自我轉化法。有些時候,不良情緒是不易控制的。這時,可以採取迂迴的辦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中去。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護自己。
?自我適度宣洩法。因求職挫折造成焦慮和緊張時,消除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宣洩」。切忌把不良心情埋藏於心底。憂慮隱藏得越久,受到的傷害就越大。較妥善的辦法是向朋友、老師傾訴,一吐為快,求得安慰、疏導、同情;甚至也可以向親友痛哭一場,不要強壓心底。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參加運動量大的活動。但是,一定要注意場合、身份、氣氛,注意適度,宣洩應是無破壞性的。
?自我慰藉法。自我慰藉法就是自我安慰法,即學會自我忍耐。
?鬆弛練習法。鬆弛練習法也叫做放鬆訓練,是一種通過練習學會在心理上和軀體上放鬆的方法。
?理性情緒法。理性情緒法認為,人有理性與非理性兩種信念,這些信念指引下的認知方式會左右人的情緒。人的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源來自人的非理性觀念,反之亦然。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緒,就要設法將人的非理性觀念轉化為理性觀念。
當然,自我調適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環境調節法、廣交朋友法、自我暗示法、幽默療法等。這些都是應變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還是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平時就注意培養良好的品質,磨煉堅強的意志,全方位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擇業的重要關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不至於在困難面前退縮。
❽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但由於受人際關系不良、經濟困難、失戀、學業受挫等影響,常造成心理障礙。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約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某大學學工部兩次對入學新生進行全面的心理測查,結果表明,25%的學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據統計,因各種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已佔總休、退學人數的50%左右。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有:
1.難以適應生活環境的轉變
剛入學的大學生要順利度過生活環境的轉變期,應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獨立工作的能力。
2.學習緊張與競爭壓力造成心理負擔過重
經過高考拼殺的學生帶著良好的感覺進入大學校園之後,突然發覺自己站在「山頂」的感覺沒有了。在高手如雲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盪然無存,「眾星捧月」的地位變了,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
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教育他們正視現實,認識到考上大學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勝利,今後的路還很長。從一進校門起,新的競爭又宣告開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因此入校後短暫的興奮之後就應當及時冷靜、認真地分析利弊,正確認識自我,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
3.人際關系失調造成社交障礙
交往過程中出現的迴避型人格障礙。其特點是:心理自卑,行為畏縮,面對挑戰採取逃避態度或無力去應付。想與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害羞不敢與人接近。不與人交往並非出於自願,內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礙主要是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懼。不然,對自己的神態舉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別人面前出醜、失態,反而使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異常緊張。社交障礙是一種恐懼心理的自我加強過程。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恐懼愈演愈烈,最後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這種問題的同學要大膽一些,多參加集體活動,並敢於拋頭露面。
4.理想、目標落空造成內心困惑
進入大學後,學習失去了中小學時的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市儈、陰暗的一面,習慣於只讀聖賢書的學子們在現實面前感覺到困惑。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大學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從學好專業課,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高尚道德情操,鍛煉組織社交能力,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學習內容上注意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除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外,應根據自己的興趣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靈苦悶
時下的大學校園,戀愛已是公開的秘密,部分大學生匆匆加入「戀愛族」,由於對愛或被愛缺乏正確的理解,往往飽受失戀之苦,但又難以自我調適,輕者陷入情感的旋渦難以自拔,重者則會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甚至導致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
談戀愛是一種審美,一旦雙方產生了戀情,要沉著、冷靜、理智地對待,既應珍視純潔的感情,又不能任其發展,注意適度控制,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對於單相思和失戀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戀愛是以雙方自願為原則的,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❾ 大學生常見就業心理誤區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高校大學生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質面臨新的挑戰。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誤區,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就業心理障礙。下面列舉幾個常見的大學生求職心理誤區,引以為戒。
1、盲目樂觀、期望過高的自負心理
盲目樂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就業市場的估計過於樂觀,二是對個人能力判斷過高。雖然有的專業就業市場需求旺盛,但是現有的高等教育中專業很少具有唯一性,如果畢業生自己求職不積極不主動,就會把機會拱手讓人,延誤就業的最好時機;有些同學認為個人條件比較好,在擇業中具備種種優勢,因而在求職時盲目自信甚至過分挑剔,對崗位的期望過高,如要求收入豐厚、社會地位高、城市好、工作輕松自在等兼備。目標定位偏高,導致高不成低不就,遲遲不能落實單位。
2、缺乏自信、依賴他人的自卑畏怯心理
與此相反,有的同學大學期間盡管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卻因為膽怯而退卻逃避。明明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可一看到求職者眾多,就打起退堂鼓來,連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結果在競爭中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心理而敗下陣來。還有的畢業一到招聘者面前,就面紅耳赤,手足無措,回答招聘者的詢問也驚慌失措、語無倫次。凡此種種都是缺乏自信,不能夠對自己正確、全面地認識所致。自卑的人一旦受挫,便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從而加重了自卑心理。還有的畢業生完全依賴家長,依賴親朋好友替自己找工作,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他人來決定,聽天由命。
3、攀比從眾、缺乏規劃的急功近利心理
每個人的性格、能力和機遇都不盡相同,因而在擇業目標、職業選擇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大學生虛榮心較強,進而引發攀比心理。在求職過程中,忽視自身特長,盲目攀比,特別是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學(純粹是個人感覺,如認為對方學習成績不如自己好,沒當過學生幹部,或者外表不如自己等等。)找到了好的工作,那麼自己的工作一定不能比他(她)們的差,因而挑來選去,造成許多同學遲遲不願簽約,甚至到畢業離校時工作單位還沒能落實。另一方面,不少同學缺少明晰的職業規劃,受社會環境和所謂潮流影響,一味追捧熱門,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盲目向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涌進,往往在得到眼前利益和短暫滿意的同時,忽視了長遠的職業發展。
4、猶豫觀望、徘徊不前的患得患失心理
成功的職業選擇往往取決於對機遇的把握,錯過機遇,將會與成功失之交臂。面對用人單位的招聘,有一些同學總認為前面的是蝦米,後面才有大魚,盲目誇大機會成本。因此,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這山望著那山高,該拍板的不敢拍板,患得患失,結果是到走出校門時,工作還沒著落。有的手握幾家意向單位,卻占著崗位持續觀望,不但容易導致錯失良職,還會耽誤其他求職者。
5、怯於競爭、聽天由命的低就保守心理
還有部分同學缺乏競爭意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敢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有的坐在家裡,等待機會找上門來。有的同學總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甘拜下風,「不戰而退」,到了快畢業離校時草草找個「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對單位一點都不了解,甚至對有的用人單位開出的不平等協議也糊里糊塗簽訂,結果往往有上當受騙之感,後悔莫及。
此外,還有極少部分的同學,因為求職受挫導致灰心喪氣,放鬆了警惕,在就業心切的情況下,被打著公司招聘旗號的傳銷團伙所騙,陷入傳銷魔窟,因此,不管求職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一定要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和清醒的頭腦,對非法傳銷等時刻保持警惕。
求職擇業是高校大學畢業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選擇,這將是他們成功就業、順利走向社會的一個關口。因此,求職擇業過程中,應該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做好擇業前的心理准備,排除心理干擾,以積極健康的心態主動迎接社會的挑戰與競爭,促進順利就業。
❿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約束太多 不合理信念抄
大學生求職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頭腦中,就會影響順利就業。求職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對「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我真沒用。」 這種迷茫時的自我否定心態,會造成求職中的猶豫、軟弱。又如 「我無法從事任何與我本身能力、專業不合的工作。」這種靜態的眼光,怎麼能適應職業生涯的動態發展?還有一些同學對自我的認識過於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