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大學生就業難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就業者的角度,一個是用人者的角度,因為這個兩個方面的原因就是造成就業難的兩點。
從就業者角度而言,雖然有很多工作,但是並沒有他們想要的那種工作,所以他們就一直在找工作;就用人單位而言,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創造他們想要的價值,所以他們不會選擇剛剛出來的大學生。這兩個原因就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兩點。
㈡ 作為一名大學生,你認為在就業求職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疑問以及處理的方
招聘單位少,就業難,本專業知識用不上,其他的專業又不懂等等這些都是回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答
同時,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由於自身社會經驗不足,對接收信息的真假判斷識別能力不強。一些企業在招聘時發布虛假的信息,不僅在工作職責內容上存在與實際工作不符的現象,更有工作崗位的「掛羊頭賣狗肉」,甚至於一些詐騙傳銷團伙也會用工作作為誘餌「招聘」大學生,這對大學生進入社會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風險。
㈢ 為什麼大學生難找工作
人太多了,現在的大學生早就不如以前那麼熱門了。而且,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往往不能給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眼高手低,比方說你是理工科的,那麼工作實習期間就要在基層實踐,很多學生躊躇滿志的想在新崗位上大展手腳,但是卻要先從基層實踐開始,他就會覺得領導對自己不夠重視。於是不停地跳槽。甚至在畢業之前還沒有定下工作單位的時候猶豫不決,一直想找個高薪的至少能對得起自己這張文憑的。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學生就業難的現象。
當然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多方面的,並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學生,現在有很多單位招聘都寫上要求工作經驗,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培訓成本。但是剛畢業的學生哪裡有工作經驗呢?還有的工作單位其實工作性質很簡單,但是想要名牌大學生來撐門面而且只要求名校的,一些普通院校的就被拒之門外。還有小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需要的只是廉價勞動力。不過正規的大企業是會投入很多資金來培訓技術性人才的。
最後和你所學的專業有關,有的專業現在的確冷門。而且學校為了增加收入而擴招,導致一部分學生並不了解專業的情況下就填報,而這門專業在校內的師資和硬體方面並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所以,找工作最主要要先給自己定位,不能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么。最後還要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增加自己的競爭力。Best
Wishes
㈣ 大學生求職現狀
「戶籍限制、工作經驗、特低薪金」,大學生就業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是前幾年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和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今天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難在以下幾點:
1.畢業生數量的迅猛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短期內增幅有限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2.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影響,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
一方面,縣,市中小企業急需人才。
另一方面,部分畢業生不願去一線,去基層,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依然存在。
另外,畢業生的基層意識和創業意識有待加強,亟待做更加細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
3.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和服務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4.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等方面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與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求.。
5.高校畢業生流向不夠合理。目前高校畢業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這些地區往往占據各種優勢,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較大,形式多樣。特別是"先落戶,後就業"政策的實施,既對大中城市的就業產生一定壓力,也影響一些中小城市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引進人才工作。
第二: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就業心理准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對於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
所以,對大學生來說,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准備。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准確。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能力包容的內容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思維能力;
二是工作能力。
求職擇業時必須正確認識到自己性別、年齡、身體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對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個求職者進行職場定位的依據與前提,而大學生在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時,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人們時常把當今的世界稱為競爭的時代,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對抗,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競爭沖擊著人們的事業和生活,沖擊著人們的意識和思想,在求職擇業上亦是如此。
(1)敢於競爭:
當今的時代,競爭機制已經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生的整個過程。學習生活一開始,同學之間便開始了學習成績的競爭,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績。在大學階段,競爭更為激烈,評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推薦研究生等,無一不和競爭聯系在一起。但是大學生自身的競爭意識在過去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強化,有的大學生面對競爭的挑戰顯得手足無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對大學生強化競爭意識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觀環境。迎接新的挑戰,強化競爭意識是大學生在擇業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備。
(2)善於競爭:
要想在求職與擇業中取得成功,僅僅敢於競爭還不夠,還必須善於競爭。善於競爭體現在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力和良好的競技狀態。 在求職與擇業競爭中,應注意期望值是否恰當。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准備投出自己的簡歷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認識。 在求職面試時情緒一定要輕松自如。在面試時,要克服情緒上的焦慮和波動,如果一個人能夠自始至終地以良好的情緒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女大學生求職擇業比男大學生挫折更多,這是現在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女生擇業難,並不是社會對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們要順利地擇業,從根本上說,在於發現自身的優勢,並以其優勢去參加競爭。
三、職業能力不足,知識結構相對單一
大學生在就業時表現出的職業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扎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缺乏一專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體表現在:
(1)沒有很好地自我認知,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出現高估自己能力的現象。
(2)在選擇就業單位的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被動和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和主動性。
(3)獲得職業信息的能力和職業目標的篩選能力還不強,虛榮心和僥幸心理往往使他們改變原有的目標而採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 隨著社會就業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劇,就業的「門檻」越來越高,「知識不夠用」和「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導致大學生工作不適應的主要因素。面對這種形勢,大學生應充分認識知識結構在求職擇業中的作用,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發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增加自己在就業時的籌碼。
四、應聘前對公司了解不夠
大多數大學生並不了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公司發展前景、用人制度、企業文化、人際關系等等,有一部分學生對以後自己即將在一個什麼樣的平台上邁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沒有目標。
是否了解企業,是目前大學生求職的障礙,即便找到了工作,也會有一個不短的適應企業的過程。而企業需要有價值的人,一些企業人事經理表示,現在企業評價大學生已經不完全看重學校和專業,關注的焦點是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是否能為企業做出成績,帶來價值。
五、大學生就業後流失率過高
大學生穩定性、忠誠度和職業化程度不高,成為部分企業拒絕大學畢業生的理由。當競爭越來越激烈,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先就業後擇業」就成了社會和媒體廣泛宣揚的理念,而隨之形成的畢業生忠誠度問題也浮出了水面。
麥當勞的代表說,他們接收的大學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基層鍛煉,在實習期都要安排最難的活給他干,如先到前廳去端盤子、刷廁所等。往往是實習三天後就有人因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達50%。一些企業表示,每年真正招收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只佔計劃招工的1/5。企業接收大學生後一兩年內流失率在30%以上的達到被調查企業總數的半數以上。 對此,一些高校大學生表示就業必須吃苦只是用人單位提出的苛刻條件,一些用人單位為了節約成本脫離畢業生所學本質,也是導致大學生另謀職業的原因之一。
目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最為突出,希望大學生們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前准備相應的措施。這就是我今天分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吧!
㈤ 大學生求職困難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大學生競爭激烈
大學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首先,全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加強了競爭壓力。其次,全國每年都有很多人從工作崗位下崗,他們也在努力尋求再就業,與畢業大學生也展開了競爭。最後,由於一些大學生好高騖遠,不願從事一些待遇相對低的工作,以致於不能讓自己實現就業,而苦苦追求待遇高的工作,最終都因為能力不足,競爭不過而失敗。
原因2.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原因3.知識沉舊,轉化率低
被調查的60%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學什麼專業干什麼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我國大學生一般適應周期在1—1.5年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到崗適應期是在2—3個月。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率已逐步替代了勞動生產率,生產知識的經濟與用知識生產的經濟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就業方式。「知識就是力量」已被轉化了的知識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識的時效性在快速縮短,5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30年,9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10年,2003年統計,大學生所學知識能用3年。我國入世後,這種趨勢愈加明顯。
㈥ 當代大學生就業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1、就業觀念有待提高
當今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他們身上有一股拼勁。他們熱衷於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認為只有在大城市打拚才會有出路,自己的能力、價值才能得到體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適合大城市,他們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於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一份工作帶來的不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不應該只是考慮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還應該理智分析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哪些方面的提高。
2、個別學生誠信道德缺失
為獲得好的工作,個別學生會在自己的個人簡歷中造假,偽造榮譽證書、等級證書、學歷證書,虛報成績,在與用人單位簽訂相應的合同後,部分學生在畢業後會毀約。還有一些取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後不能及時還款。
3、不遵守校紀校規
面臨就業,很多學生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主要表現就是以求職面試為由曠課遲到。
4、心情浮躁、焦慮
有些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前的學習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忙於求職應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職應聘與上課時間,導致畢業前掛科,影響了畢業和就業。
(6)大學生求職困難擴展閱讀:
必要的就業准備:
1、根據應征崗(職)位寫簡歷,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易扼要,特出崗(職)位相關的經歷、技能和榮譽,以便順利獲得面試機會;
2、有計劃地向單位預約面試時間,不同單位約見時間間隔2-3天為宜;
3、溫習應聘職位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鞏固一下專業技巧,避免面試或筆試時不知所措,給人留下「濫竽充數」的印象;
4、不妨預先託人向鎖定單位介紹和推薦自己,尤其當你「年齡、學歷、身體狀況」等條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的情況下,但切忌「過火」,弄巧成拙;
5、盡可能地打聽到鎖定單位歷任此崗(職)的人員,向他(她)們討教一下工作要領和經驗,特別是關於面試的;
6、通過上網搜索和實際觀察來了解和加深應聘職業的形象,並以此強化自己。
㈦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
很多的大學生因為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陷內阱,下面容看看常見的求職過程中的陷阱:
1.
中介騙局。這類中介往往是「一間小屋、兩部電話、三個人」,當求職者交納數目不菲的中介費後,他們就會列出一堆要麼不要人、要麼不招大學生的單位名單,甚至有的單位根本不存在。當求職者回過頭要求退錢時,他們便會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嘴臉———求職者想從他們口袋裡拿回錢,難!
2.
電話騙局。一般而言,畢業生在收到用人單位的回應後,會主動進行聯系。有些人正是利用畢業生的這一心理,假借聯系工作傳呼或發送簡訊給畢業生,讓畢業生給一些收費很高的信息台回電話,以騙取高額電話費。
3.
合同騙局。「磨刀不誤砍柴工」,畢業生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項條款,必要時咨詢學校和老師的意見。
4.
試用騙局。畢業生上崗後一般都會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試用期。有些單位利用這一條款,要麼在這一期間少付工資,要麼到期後蓄意辭退。【智通人才網小編為你解答】
㈧ 哪類大學生就業最困難
根據智聯招聘網站上6月份的統計數據,就業困難的大學生的特點有:大專學歷、女大學生、戶籍地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低層次的熱門專業。
1、大專學歷
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難度系數最高(30.0%),本科學歷就業難度系數次之(27.9%),前兩者就業難度約為碩士(15.9%)和博士(11.2%)學歷的兩倍。
2、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求職的應屆大學生中,女大學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
3、戶籍地在三線及以下城市
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戶籍地在三線城市(29.2%)和四五線城市(41.5%)的大學生比重超過了七成,構成了仍在求職的大學生的主體。
4、低層次的熱門專業
從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專業分布來看,會計專業仍在求職的大學生規模最大,佔比達到11.8%,其次是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8.1%)、計算機科學(7.0%)專業,法律專業的佔比也達到了1.7%。這些專業本屬於「熱門」專業,但大專學歷和一般院校背景的畢業生占這四個專業就業困難群體的近六成,其在專業質量上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標准。
(8)大學生求職困難擴展閱讀
2020年畢業生求職狀態
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考慮到升學、出國以及留學生歸國因素,共有705萬大學生需要就業。根據最新政策和招錄計劃,中央和地方公務員、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三支一扶」、大學生入伍等公共崗位可吸納90萬人就業。同時,智聯招聘近期的問卷調查表明,有2.8%的大學畢業生(約24萬)希望創業。綜上,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
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上投簡歷的2020屆應屆大學生視為「有就業意願但未就業的大學生」,將過去一年間在智聯招聘平台上投簡歷的2020屆應屆大學生視為「有就業意願的大學生」,前者占後者的比重為26.3%,比去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
國企崗位需求近期逆勢增長,但未能抵消民企和外企需求的下滑。在智聯招聘平台針對大學應屆生的崗位需求中,約三分之二(64.6%)來自民營企業(不包含股份制企業和上市公司)。但2020年2至6月,民企發布的崗位需求同比下滑了10.7%。
同期,外資企業崗位需求同比下降幅度最大(36.0%),國企崗位需求下降幅度也達20.0%。雖然國企5月和6月的崗位需求同比增長出現反彈,但由於其比重較小,未能使二季度崗位需求同比增長轉負為正。
大型企業崗位需求穩定增長,但中小微企業崗位需求降幅較大。2020年2至6月,員工規模1萬人以上的大企業崗位需求同比增多20.5%,在各類企業的需求比重為19.9%,較去年同期提高6個百分點,為緩解大學生就業難起到積極作用。
但抗經濟波動能力較弱的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同期崗位需求同比降幅很大,且呈現出「規模越小則降幅越大」的特徵,其中員工規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同比下降28.4%和34.1%。
此外,服務業等重點行業和主打職業的崗位需求明顯下降。
㈨ 為何現在大學生求職越來越困難,該如何解決
我認為針對現在大學生求職越來越難,這個現象是有幾種解決方案的其中之一就是考研升學,這樣可以讓你玩幾年就業,而且你到時候學歷高的話,一般是更容易找到工作的。然後第2點就是通過考一些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之類的,這樣你考上的話,也是解決了這個求職的現象,而且現在公務員事業編的話,由於一些原因,其實擴招還是比較多的,還是相對以前比較容易卡的。
我認為其實現在解決求職男孩是最關鍵的,就是你往上再念,你可以考研然後,到時候可以考,不考完博以後你不可能就求職比較難了,而且基本都是每個單位都會要你,到時候根本就不愁工作了,即使你不想進一些私企,你可以去一些大學當大學老師,而且呢還有很不錯的安家費等等的福利。現在求職呢,其實主要就是那人才比較多,念大學的人是很多年前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就導致了競爭比較大,競爭一大的話企業就提高條件,我認為最好的解決問題還是政府可以對此有一定的管控。大力推動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