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杭紫金礦業做操作員好嗎,一天上幾個小時,幾班倒呀。工資待遇怎麼樣。
《三班倒。不咋地。待遇是好一定上杭最好的。不過工作就是最低級的就是和工地上的一樣。靠學歷靠關系…我就在那三班倒》分給我吧!
② 上杭的交警支隊文員都做些什麼工作
文員一般要求具有秘書資格,有大專以上學歷,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會檔案的歸檔整內理,會計算機容操作,有協調能力。
工作職責:
1、根據辦公室領導的要求,完成有關報告、文稿的起草、修改工作。完成打字、復印及傳真等工作,及時送交領導或按要求傳送給客戶。
2、做好日常電話接待工作。完成行政辦公會議的書面記錄、整理。
3、完成各類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裝訂、歸檔等保管工作。
4、根據要求采購日常辦公用品,並及時登帳。管理本部的財產帳目(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做好辦公室設備管理及維修。
5、做好年度報刊雜志的訂閱工作,收發日常報刊雜志及郵件交換。
6、做好辦公室每月考勤。做好物品保管工作
交警文員就是負責機動車查驗、登記審核、檔案管理、業務解答,公文寫作等。
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③ 上杭帝豪ktv要不要招聘
我是一名模特隊長,我也是隻身一人在外地上班,這里我沒有親人,只有一群靠你們吃飯的小妹,你們喝多了,可以找我,心情不好可以找我,受委屈了可以找我,要吃要喝也可以找我,我自認為我就是變形金剛,我沒有休息,我沒有年假,生病了我也要在工作崗位上,我可以被你們呼來換去,可以隨意謾罵,你們喝多了,生病了,有錢了,回家了,旅遊了,有事情等種種理由可以不來上班,尊重就發個信息,而我們隊長是24小時全能型的,我們要管的是組上所有成員,不是其中一個休息,我們就可以休息,隊長也是人,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隊長不是奧特曼,他們也會生病,也有親人也想過年過節跟家人團聚,但我們沒有。我只想說:受之以漁、還之以魚!我是隊長,我為自己代言。
生命的偉大在於心中有夢!
很多女孩問我:為什麼沒有賺到錢?
沒有賺到錢根本原因是你沒有目標,沒有夢想.
沒夢的人生是流浪
有夢的人生叫遠航
一個人,如果你有奮斗目標,一定會生出很多達到目標的方法和智慧。
你真的要上班,你一定會想出很多方法吸引客人,用你的美貌去誘惑客人。
你如果一定要賺錢,光靠想是沒有用的,而是要付出行動。只有行動才會有收獲!
萬法不如一心
萬術不如一道
一心所向
無所不能
一心所指
無所不達
教眾多方法不如給你指路,你有萬種技巧,不如一心一意去完成一個目標。
所以:
財布施不如法布施,
法布施不如道布施!
在夜場,雖然你會經歷很多,經歷紙醉金迷的日子。但是,希望你不要被眼前所迷惑,不要忘記了你的根本!何為根本?就是你的初心,是你為什麼要踏進夜場的目的,是你的奮斗目標,是你的夢想!
所以,無論你經歷過什麼事和遇見過什麼人,不要忘記你是來夜場干什麼的!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看;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狼狽述說給別人聽; 因為根本沒有人會覺的你很可憐,只會覺的你很無能很沒用. 什麼事情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承擔, 因為沒有人會幫你 .什麼事情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堅強,因為凡事都靠自己!
④ 在福建上杭縣工作,日後想去廈門,戶口容易遷過去嗎應該有什麼條件才行
應屆、正規大學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的
往屆的需要辦理人才調動--落戶
個人建議:
================引用「5333Linda」的回答=================
廈門的工資水平和消費水平是超級不平衡。
現在剛畢業的本科生大部分只能拿1k5、6的工資,扣除房租和必要生活開支,每月不負債算是省的。
2.本科畢業一般在1300左右.但視專業不同而有不同,比如說機械就比較低,但是IT行業就相對高一些.
3.廈門的收支嚴重不平衡,工薪階層要是在廈門安家立業,是很辛苦的事情.
以我個人觀察的原因:
1.廈門發展相對滯後,沒有形成完成的產業鏈,只是承接了台灣一部產業轉移.所以在綜合實力,以及綜合產出方面就比較差,市場相對單一.
2.受台資企業薪資水平的影響,A歐洲企業,B美資企業C.港資企業D.國有企業E.民營企業F.日資企業G.台資企業.
由於廈門這邊以台資企業為主,而台資企業以壓榨勞動者最為出名,薪水低勞動強度大,要靠多年的資歷,並且長期呆在一家公司才能有好一點的發展(這是台灣人的想法,我是深受其害,本人就在一家日資台資雙重性質的公司上班,工資少的要命,也沒辦法,就這行情,也快餓死了)
3.廈門市政府是這些資本家的後台,網上有評論,廈門的房地產完全是由廈門市政府炒的亂七八糟.
4.廈門屬於一個海濱旅遊城市,消費水平比較高,但是收入卻比較少,所以在這邊要生存是很有難度的.
5.一些目光短淺的資本家,他們只看眼前利益,只要能做事,少付錢,他們當然會壓低待遇,甚至坑害勞動者,無奈啊~
我也很郁悶,本以為大學畢業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誰知道都畢業一年多了,還是月月負債.暈,快餓死了.
廈門是屬於一個高消費低收入的城市,如果你是為了賺錢來我感覺就沒必要,如果是為了這里的環境和氣氛我感覺可以的啊
廈門大學今年的招聘會
一些私企開出的價是專科1000,本科1200
廈門的工資水平中等,但消費水平相當高,適合有錢人生活
別到廈門來了,工資確實不高的,生活環境也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好。北方人在南方生活不習慣的,留在北京吧。
唉,看開點吧,要不然就離開,找更好的地方,以後再回來養老
廈門的市場和其它地方是一樣的,說來說去,說去實在話,在我認為靠文憑吃飯還是個未知數,因為現在的社會是靠技術吃飯了,只要你有一門手藝,無論在哪都會很吃香的。這是我個人的認解!!!
⑤ 尋人啟事.上杭縣南陽鎮日新村.黃順鳳。
關於怎麼人肉搜索比如曬個照片在網上 各種傳播直接找到這個人叫什麼名在什麼地方工作電話號碼什麼的個人信息。
建議到專業的網站去發表人肉搜索信息
比如人肉搜索網路團隊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⑥ 福建上杭那,哪裡有華南虎啊!!
福建龍岩上杭縣古田鎮那就有,要去上杭古田會議會址的那條路上有路標版,上面有寫的梅花權山自然保護區,在那裡面還有猴子、孔雀、梅花鹿等等,現在那還建了一個博物館。我去過,那邊的老虎好多呀!好可愛!那的講解員還說現在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有華南虎20多隻呢!
⑦ 上杭縣的社會
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建縣。縣治經過三次遷徙後,於乾道四年(1168年)遷入郭坊(今臨江鎮)。從端平元年(1234年)建築城垣開始到解放前,歷代政府對縣城經營了716年。1949年,城區公共建築物除一座城牆外,有一條狹小「主街」,兩旁排列著兩層以下高矮參差的商店。此外,祠堂、廟宇遍布於街巷民宅之間。整個城區面積僅0.9平方公里。在農村,清以前公共建築僅有族祠、庵廟、寺塔。民國時期,鄉鎮政府所在地始築碉堡式的機關駐所。農戶則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建築結構多土牆瓦頂,低矮陰濕,人畜混居。民國23年(1934年)後,革命根據地遭受摧殘,到處殘垣斷壁,一片凄涼景象。
1987年,公共建築中的房屋竣工面積42.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12.7萬平方米,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縣城經改建、新建,街道縱橫有序,寬度由原來的2~3米拓展到10米以上。新辟北環路長達3.4公里,寬36米,街道側旁植有常綠風景樹。入夜,街燈如晝,樹影婆娑。幢幢樓房拔地而起,整齊地矗立在街道兩旁。經過38年的擴建,1987年城區規劃面積已擴大到4.9平方公里,比1949年擴大4倍。東起北環路東端與東大橋銜接;西至北環路西端與西環路交接;南至南崗工業區,有南大橋相連;北至北峰山居民新村。如今,北環路已成為新的鬧市區,從東到西有南北走向的東環路、北大路、建設路、西環路與原市區解放路貫通。在農村,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鄉鎮政府所在地、機關、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樓房林立。鄉鎮企業的廠房則分布於資源豐富的山村。農村私人住房條件也得到顯著改善。解放前,農戶營建住房雖歷經數代積累亦難實現,解放後的38年間,住房建設迅猛發展。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1987年農村人均住房達1.72間,人均建築面積23.8平方米。
1987年以來,縣城規劃進行3次調整,規劃區面積擴展為72平方公里。至2002年,縣城建城區面積達7平方公里,比1987年增加4.7平方公里,城區形成五縱五橫的主要道路布局,建成江濱公園和江濱廣場,人均綠地面積達9.4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29.2%,江濱園林城市顯現雛形。縣城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國家一級標准。
2001年10月,上杭縣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國家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2007年,龍長高速(上杭段)征地拆遷全面完成,國道205線和省道308線擴建工程進入掃尾階段,杭永線城關至稔田40公里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實施農村公路建設230公里,在全省山區縣(市)率先實現通建制村道路全部硬化。城鄉電網建設力度加大,黃竹至廬豐110千伏線路工程、城區電網改造和城關、郭車、蛟洋變電站技改項目全面竣工,黃竹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進入設備安裝,南陽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按計劃推進。大城關建設持續推進,縣域城市規劃不斷完善,完成北部新城控制性詳規、舊城區控規和上杭大道沿線城市設計、城區汀江兩岸城市景觀、城區道路系統等規劃設計專家評審和成果編制;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數字電視整體平移轉換工作加快推進。 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縣治設「惠民葯局」,為上杭最早的官辦葯業。從明代起,民間醫葯業逐漸發展,至清末民初,境內有中葯堂、店200餘家。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西醫、西葯傳入。民國元年(1912年)始有外國教會在境內辦醫。
解放前,上杭經濟落後,民不聊生,醫術低下,葯源緊缺,醫療設備簡陋,缺醫少葯極為突出,常有疫病流行,造成人口高死亡率、低成活率。民國25年,全縣醫院只5處,無病床,有衛生人員14人(其中醫師7人,葯劑師7人),平均3萬人才有1個醫師。同年,全縣鼠疫、天花、赤痢、白喉等疾病患者1153人,死亡102人。38年,天花、麻疹大流行,全縣死亡1000多人。解放前夕,境內有衛生院1所,私營中葯堂、店156家,西醫葯房、診所42家,中西醫從業人員381人。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境內辦有蛟洋紅軍醫院、福建省軍區制葯廠等,縣、區、鄉蘇維埃政府設「公共看病所」、「葯材合作社」等衛生機構,方便群眾就醫買葯。
解放後,人民政府重視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至1965年,初步建成縣、社、隊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緩解了普遍存在的缺醫少葯狀況。70年代,普遍推廣大隊(村)級合作醫療制度,同時重視抓好醫德教育和醫術水平的提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三級衛生保健網發展到新的水平,機構健全,設備更新,力量增加,素質提高。至1987年,有縣級醫療防疫單位7個,鄉鎮中心衛生院4所、衛生院16所,95%以上的行政村設有醫療站(點)。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了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和改革開放順利進行。
2007年,全縣衛生系統有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8個,中心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19個。全縣設置床位938張,實際開設床位704張,工作人員905人,其中衛技人員793人,衛技人員中有高級職稱51人,中級職稱211人,初級職稱485人。全縣有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農村衛生所(室)564個,村級衛生技術人員675人,個體開業醫生29人。全縣醫療業務用房6.65萬平方米,生活用房4.5萬平方米,醫療設備3546.73萬元。全縣醫療單位業務收入7565.67萬元,其中醫療收入4017.56萬元,葯品收入3184.36萬元,其它收入363.75萬元。
2007年,上杭縣繼續動員和鼓勵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及學歷教育。全年選送160餘人次參加各級培訓,56人參加各類學歷教育,400餘名衛技人員參加省通訊醫學繼續教育,115人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開展鄉村醫生培訓,舉辦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班7期,共650人參加。 晉代上杭有古田五龍酒餅配方;唐代有規模相當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北宋康定年間(1040年),縣人曾在紫金山開采黃金;南宋時期古田白眉山已建爐煉鐵,製造農具、兵器;嘉泰二年(1202年),用木刻印刷第一部《上杭縣志》;明末有草紙作坊;清代有土榨油坊,乾隆十六年(1751年)縣城鄒氏所制的「竹鎖」堅澤如銅,選作貢品送京;同治年間曾在上園山開采銀礦;光緒年間廬豐鄉已有木蘭機織布。
隨著科技的傳播和應用,民國期間境內始有火電、鉛字印刷、機器碾米、船舶製造和汽車運輸業。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科技工作,1950年在縣城設立農業技術推廣所,開展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種改良。此後,冶煉、機械、紡織、印刷、化工、食品工業均有發展。1959年1月,全縣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但不切實際地「大放衛星」,出現了科技領域的浮誇風和瞎指揮。1960年2月,縣成立科委。1962年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後,科技工作恢復實事求是的作風。「文化大革命」期間,科委、科協被撤銷,科技推廣單位被拆並,科技工作遭受挫折。在困難條件下,廣大科技人員仍然兢兢業業,專心鑽研,推動科技事業向前發展。1969年建成第一座跨越汀江的石台墩雙曲拱永久式南門大橋和堵截汀江的支磴壩——回龍水輪泵站;1970年全縣農村實現矮稈良種化和稻制連作化;1971年縣農械廠設計製造「一擔挑」脫谷機,同年縣化肥廠建成投產,並於翌年6月研製成功炭化煤球新工藝。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和加強科技行政管理和社會團體機構,科技隊伍日益壯大,學術交流日趨活躍,科技事業健康發展。至1987年底,全縣有科技人員5191人(含專業教師),比1949年增加了6倍,農業和工業技術人員883人(其中直接參加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有720人),具有大中專學歷的科技人員擔任副局級以上領導職務的有185人。1987年,全縣科技社會團體有鄉(鎮)、縣直協會27個,會員1188人;各種專業學會18個,會員308人。自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以來至1987年,全縣獲地區以上科技成果獎36項,其中省級23項、地區級13項,獲縣級以上獎勵的各科學術論文38篇。1986年開始實施的5項國家科技「星火計劃」已如期完成,科技進步促進了經濟發展。1987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2.1億元,縣財政收入1800萬元,其中依靠科技進步因素約佔20%。
2007年,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安排農業科技經費40萬元,占縣科技三項經費的53%。加快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發展「一鄉一產業」、「一村一品」總目標,重點抓好優質稻、優質果茶、優質食用菌、優質蔬菜四大產業,全年引進各種新品種85個,推廣優質稻48萬畝,水稻免耕栽培9萬畝,推廣超級稻15萬畝。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抓好才溪臍橙、南陽金桔、湖洋青梅、溪口蘆柑、古田蔬菜、下都沙田柚、步雲和太拔茶葉等基地建設。 清以前,官署公文由官辦驛傳。民間信件多是群眾付酬託人捎轉,遠道信件托寄極為困難。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始設郵政代辦所,次年改為二等郵政局,並先後在藍家渡、豐稔、中都、回龍、白砂、古田等18處設有郵政代辦所和信櫃。時縣城年收入郵件9.6萬件,發出郵件6萬件。
民國以後,驛站全部裁撤,衙署文件均由郵局寄遞。3年(1914年),龍岩經上杭至長汀電報線路架通,上杭開設電報局,電報局利用報線聯通龍岩、長汀的長途電話,但長話僅供內部使用,不對外營業。7年4月,建成上杭至永定電報線路。13年,商人集資架設地方電話,至18年停辦。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境內大部為中央蘇區,盡管國民黨對蘇區通信進行封鎖,但由於共產黨、紅軍採取保護郵政的政策,利用蘇區郵局與國民黨統治區郵局共存的情況,取得正常通郵。當時,上杭蘇家陂設電話總機,是閩西蘇維埃政府電話中心,境內的藍溪、白砂以及龍岩、新泉、塗坊、湖雷設分機,構成閩西蘇維埃臨時電話網路。
民國22年,上杭設電話總機,為官督商辦。25年,在謝家祠恢復設立電報營業處,次年改為電報局。27年,電話總機室收為官辦,郵電合設。至29年,上杭正式開通與龍岩、永定、會昌等地的長途電話業務,並通過關系局與各地互通電訊。34年,組建上杭電話所,縣城與各區鄉形成通訊網路。至1949年解放時,縣設有電信局和電話總機各1處,郵政局2處,還有20處郵政代辦所。
解放後,郵電事業迅速發展,郵電機構、網路遍布城鄉,通訊手段不斷改進,電報傳輸改莫爾斯人工收發機為電傳打字。1970年後,電話線路改實線傳輸為多路載波,話機從磁石式改成共電式半自動。尤其是1978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信息傳遞頻率加快,作為現代化工具的郵電通訊、設備逐年更新。1987年,鄉鎮廠礦設20個郵電支局(所),有交換點23處,郵電職工197人。全縣郵路463公里,比1950年增長1.54倍。農村信報投遞線路總長1398公里,妥投到戶率42%以上。出口函件138萬件,比1952年增長11.6倍,比1980年增長64.5%,業務收入92.24萬元,比1952年增長26.8倍,上繳收支差額17.81萬元,比1952年增長34.5倍。1988和1989年,先後開通市話和長話自動系統,用戶可與全國乃至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撥電話,交換機容量增加到2000門。
2007年,完成業務總量1536.4萬元,比增8.27%;完成業務收入1445萬元,比增12.63%。全年收寄郵件158萬件,投遞郵件234.2萬件。
2007年,縣電信分公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餘萬元,其中設備300餘萬元,管線300餘萬元,管線300餘萬元,更新改造項目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