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試求職 > 張騫求職簡歷

張騫求職簡歷

發布時間:2021-02-18 07:39:25

1. 清朝張騫的資料(生平)有重賞!

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通州海門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常樂鎮)。1926年8月24日,張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歲。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南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河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創始人。

(1)張騫求職簡歷擴展閱讀:

公元前123年,張騫以校尉的軍職,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一路上,由於他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勢,知道水草的所在地,使漢朝的人馬不缺乏水草,因此,漢武帝又封他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的聯系。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還帶了大量金帛貨物,到了西域的烏孫。接著,他又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國。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到了漢朝,被任命為大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張騫死後一年,他派出去的副使也陸續回來了。許多國家派使臣隨同漢使到漢朝來答謝。從此,漢朝同西域的往來十分頻繁,西域出產的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胡蔥等植物,逐漸傳到中原,並在中原栽培起來;漢朝的絲綢等物品也向西域逐漸輸出,並經過西域傳到了歐洲。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了。

2. 張騫的簡介,200字。不要評論,要資料、簡介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專的探屬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以上回答來自★糕調★小說團@坐看楓臨晚 】
【如果滿意的話麻煩採納為滿意答案哦,謝謝啦!】

3. 張謇的資料

張謇(1853-1926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世代耕讀傳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聰慧好學,3歲啟蒙,4歲入塾,5歲時「命背誦千文,竟無偽。自1874年起,他先後投身於孫雲錦(時任通州知府)、吳長慶(淮軍將領)幕下。作為吳的主要幕僚,他參與慶軍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深為吳氏賞識。1885年,他赴京參加順天鄉試,高中第二名。1894年,又考中狀元。中日甲午戰爭成為他人生道路的分水嶺,深重的民族危機最終促使他毅然放棄傳統的仕宦之途。鑒於國弱民貧的現實,張謇提出「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口號,並沖破阻力在家鄉大搞教育與實業。從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後創辦了大生紡織公司、墾牧公司、通州師范學院、南通博物苑等工業、教育、文化、科普事業。他利用海濱鹽荒、興辦鹽墾公司,推廣植棉,是全國的首創。南通師范學校、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等,開全國風氣之先。他把南通各專門學校的學習水平提高,擴建校舍,添增教學設備,合並為南通大學。他欣然接受西方文明,重用外國人才,但反對將國外的教育方法簡單「嫁接」過來,而是主張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實行嚴格教育。他認為:「師道貴嚴,中外同軌。非是則無所為教,無所為學。……凡教之道,以嚴為軌。凡學之道,以靜為軌,有害群者去之,無姑息焉。」為轉變社會風俗和繁榮地方戲劇,1919年他邀請了著名的導演兼劇作家歐陽予倩,在南通辦起一所培養戲劇人才的學校——伶工學社,並且建造了一座更俗劇場。劇場實行一些文明的規定,如觀眾按號入座、不許隨地亂扔果皮、不許亂喊亂叫等,確實起到了移風易俗的積極效果。此外,他在軍山設立氣象台,「一方面為農事的測候預防,一方面為農學生實習氣候的地方」。一戰期間,張謇的大生企業系統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統計,到1923年,它的資本總額達到了3448餘萬元,為當年申新、茂新、福新企業系統資本總額的3.5倍以上。此後,受內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南通實業走向衰落。但張謇直接開啟並促進了南通地區的近代化,為全國樹立了楷模。
胡適這樣評價張謇:「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他獨立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丁文江在張謇追悼會上演說時曾指出:數年前余在美時,美前總統羅斯福死後,凡反對之者,無不交口稱譽。今張先生死,平日不贊成他的人,亦無不同聲交譽」張謇在民國時期有著較高的聲譽,這與他在中國實業、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開的。直至50年代,毛主席在與人大副委員長黃炎培、陳叔通等人談及民族工業發展時說,「……(中國)最早有民族輕工業,不要忘記南通的張謇」。當代學者章開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國近代史上,我們很難發現另外一個人在另外一個縣辦成這么多事業,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由於張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與南通已緊緊聯系在一起。

4. 張騫個人資料和背景故事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1]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2-3]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4-7]。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5. 張騫簡介

姓名:張騫
性別:男
出生年月:?—公元前114年
籍貫:中國版

張騫,漢武帝時期權探險家,公無前2世紀時,中國受到來自北面和西面山區匈奴部落的侵擾。他們攻打中國的農民,掠去他們的牲口,並且試圖鼓動人們反對中國的統治。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現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後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
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漢,直達現在的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的撒馬爾罕。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6. 張騫的簡介是什麼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專的外屬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7. 張騫的生平簡介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專國漢代傑出的外屬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7)張騫求職簡歷擴展閱讀

抗擊匈奴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扜彌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長久以來西北邊防的隱患逐漸消弭。

閱讀全文

與張騫求職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