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求職的詩句 古詩古詞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版城。
欲濟無權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齊平,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貳』 求職個人格言或個人寄語
1、catch me if you can;抄
2、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 Horseman , Pass by!
這是襲我的兩條個人格言,
第一個是一條廣告語,聽上去年輕氣狂的感覺;
第二個是詩人葉慈的一首詩,大致意思就是勇於奮斗,不畏艱難,恪守自我人格信念,努力體現自我的意思。
希望能幫到你!
『叄』 孟浩然很美的一首求職詩寫了什麼呢
孟浩然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一生成就,主要集中在詩詞創作上,他的詩詞以描寫山水田園景色以及表達自己隱居田園和游歷山水獲得的感受為主。故而,他也被稱之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孟浩然在山水田園詩上的獨特造詣,以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就被要求熟讀詩書,他雖然有才華,但是卻在科舉中屢屢受阻,沒有金榜題名。科舉是學子開啟仕途的重要墊腳石,因為孟浩然在科舉中落敗,再加上他不媚世俗,自命清高,所以即使他胸懷大志,也難以謀得一官半職。這首詩採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其最美的地方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里運用到了誇張的手法,是全詩最出彩的地方,堪稱經典。
『肆』 李白為什麼要寫《與韓荊州書》李白求職成功了嗎原因是什麼
《與韓荊州書》選自《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詩人李白初見韓朝宗時寫的一封自薦書。但韓朝宗並未回復,李白求職失敗。
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贊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作者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能和氣節。文章表現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釋文為「人生不用封為萬戶侯,只願結識一下韓荊州。」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釋文為雖然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於萬人。
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釋文為那請您再以日寫萬言試我,我將手不停揮,頃刻可就。
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4)求職詩人擴展閱讀:
《與韓荊州書》及作者李白簡介: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唯君侯圖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
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青少年時期在蜀中度過,約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漫遊各地。742年—756年(唐玄宗天寶年間)初至長安,待詔翰林院。不久便遭讒言離京,南北漫遊。
安史之亂中,因參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江南,病逝於當塗(今屬安徽)。李白詩風豪放,想像奇偉,情感熾熱,語言真率自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今存詩約千首,文約七十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與韓荊州書》網路-李白
『伍』 孟浩然托張九齡求職成功了嗎
沒有成功,但被張九齡招至幕府混了很短一段時間。孟浩然是唐朝詩人中非常風流、高潔的一位。觀其一生,求官或疑似求官的經歷僅有兩次,這在唐朝詩人中實屬難能可貴~~ 連李白狂送馬屁的那位韓荊州都被孟浩然因為喝酒而放了鴿子~~~
不過,孟浩然年輕的時候的確曾經有過入仕的念頭,寫過一首《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送給剛剛退居二線但仍很有社會能量的前宰相張說~~~
老孟的風流,是從做人講原則開始的。別以為老孟是個山水田園詩人,就覺得他不食人間煙火,皇帝老兒請他做官都不屑一顧。這老孟年輕的時候還是挺想做官的,但是找別人要官做也不能昧了良心吧?咱們生活的年代,出現過小姐當局長、舞女做法官的社會新氣象,老孟不行,他沒有小姐和舞女們的作案工具撒。於是他寫詩。寫詩要官做,只有酸溜溜的文人才能想出這么雅緻的點子來。話說老孟29歲的時候,以大膽提拔才士聞名的前國~務~院~總~理張說同志得罪了李隆基總 ~書~記,被下放到岳州地委行署當專員,老孟(那時還是小孟)前去拜謁張專員,希望能開後門考公務員。小孟獻了一首詩叫《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據說這是公元718年盛唐BBS年度第一強帖。這個帖子比較短,所以不妨引用一下: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列位看官,仔細琢磨一下最後四句,很有文章哦。小孟那時候挺羞澀,想開後門又不好意思明說——當然,明說就沒意思了,張專員混跡BBS那麼多年,什麼好帖沒見過啊?小孟只說:好大的湖哦,俺想下去玩玩,可惜沒有船;湖裡魚好多哦,可惜俺沒打魚的工具。於是老張明白了,敢情這小孟想要的不是船也不是網,而是那個什麼。列位看官,當你陪著你的MM逛商場的時候,MM指著一對手鐲說:「好漂亮的手鐲哦!」以前你可以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現在俺給你講了疑似美男作家孟浩然的故事後,你要再整不明白,俺只能衷心祝願你早點被MM踹了。
不過,令人感到氣憤的是,當版豬的張說同志讀了這么好的帖居然也不給個紅臉,甚至連「我頂你個肺」都不說一句,讓小孟大大地失望了一把。個中原因未明,留給有識之士去考證吧。
『陸』 北京青年34集何東應聘說的那段話出自哪裡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一段非常著名的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心靈雞湯》說提到威斯敏斯特教堂有這樣一塊墓碑。
其英文原文為: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 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進行了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即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的教堂,1540年之後,一直是倫敦的國家級聖公會教堂。
在教堂或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建築物中,大都會專為傑出的人物劃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國的名人葬在先賢祠,英國的名人身後則有幸進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們或被埋葬在教堂內,或者在此樹立紀念碑。這里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等人之墓。耳堂南翼的「詩人角」就是詩人和作家墓祠的薈萃地。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的活動(3張)
這里還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戰時的無名戰士之墓(1920 年)。所以,這里墓室累累,紀念碑林立,堪稱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陳列館。而且,這些祠墓和紀念碑在建築上還有一個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軸線上氣勢非凡的縱深可能產生的枯燥感。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說西敏寺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隨著英國威廉王子和女友凱特·米德爾頓訂婚消息的公布,有關兩人婚禮的具體細節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據英國媒體2010年11月18日披露,這對新人的婚禮將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而這里曾是黛安娜葬禮的舉行地點。最後一個在這里舉行葬禮的王室成員是已故的伊麗莎白二世皇太後。除了王室陵墓外,這里也安葬著許多偉大的人物,包括牛頓、達爾文、丘吉爾等
北京時間2011年4月29日18時威廉王子與女友凱特已在此完婚。
『柒』 唐朝詩人是怎麼寫求職信的
李白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很多詩歌都反應出積極入世之心。其一生其實都在求職,結實達官顯貴,毛遂自薦,自信自負,拍須溜馬,不過他想一步登天,直接做大官,當皇帝身邊的紅人。
『捌』 古人求職的時候也會寫簡歷嗎
比較正規的,要算公元前140年,在劉徹剛剛即位的那一年,他就舉行了一場轟轟烈烈回的選秀儀式—答—各地讀書人紛紛寫策論,展示自己的才華。當時的首都長安,出現了十分火爆的人才交流場面。當時的策論類似今天的求職簡歷,既有對自己情況的介紹,也有對工作的認識,還有對天下大事的看法。
至於寫詩明志也是有的,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當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外主父偃,徐樂,嚴安等的也比較有名。而古代自薦的文章往往不僅僅是介紹自己,更重要的是寫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
『玖』 古人求職是如何毛遂自薦的
又是一年畢業季,大量「新鮮出爐」的畢業生都苦惱於求職信與簡歷如何編寫才能得到公司企業的「寵幸」,那麼古人是如何為自己求職的呢? 中國人從小就被灌輸一種思想,那就是做人要謙虛,然而這似乎不太適用於求職的時候。古人毛遂就是要在求職的時候露一手,他說:「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這就是毛遂自薦的來歷。所以求職的書信或言辭要適當地「謙」,更要適當地「露」。 偉大詩人李白也曾求職過,《與韓荊州書》就是一封求職信。韓荊州即韓朝宗,唐玄宗時官至荊州長史,輙識拔後進。李白給他的信不卑不亢,先說自己的身世:「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再說自己的身材:「長不滿七尺」,這都是「謙卑」的一面。然而他「十五好劍術,徧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非但能武亦能文,這就是李白適當的「露」,與前面的和在一起,就構成了李白的「簡歷」了。「庶靑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當您見過我的「工夫」,庶幾像靑萍寶劍得到薛燭的賞識、結綠寶玉得到卞和發掘。比喻十分到位。這就是就李白的自薦了。 從古人那裡我們可以學到,求職時不僅要適當的「謙」,也要適度的「露」,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職場,求職時,要聰明的謙卑,更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雖不可驕傲自負,亦不可過度自貶。
『拾』 誰有與求職有關的詩歌呢
唐代詩人孟浩然,苦學多年,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他給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五言律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薦:「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盪漾,水天相接,混為一體;湖面之上,霧氣升騰,波浪翻滾,撼擊岳陽。後四句轉入抒情,言明心跡。想渡湖而無舟楫,聖明時代卻不能有所建樹,心感愧恥;看著別人垂釣,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詩歌委婉地表達了希望為聖朝干一番事業的急切心情。 另一位唐代詩人朱慶余,在臨考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探聽虛實:「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後,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此詩借新婚之後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比喻通俗貼切,別出心裁。 張籍看過,大為賞識,回詩一首《酬朱慶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詩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慶余比作「越女」,把他的詩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敵萬金」表明對其才華的賞識。 從以上幾首詩歌可以看出,我們的先人推薦自己時多麼地羞羞答答。我國是一個不喜張揚、崇尚含蓄的國度。中國人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顯露,得「藏在深山待人識」,得「千呼萬喚始出來」。侯贏在信陵君幾次盛邀之下勉強應邀,諸葛亮在劉備三請之後方才出山。歷史上雖有自我推薦的毛遂,有個別文人寫詩文求謁的故事,但為世人不屑,君子不齒。我是千里馬,沒有盛情之邀,自己跑出來,豈不掉了價丟了面子。這種心理加上社會因素,古代的一些文人往往懷才不遇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