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分
過度自信 以為是大學生 年輕氣盛 急於求職 太想找工作 變得唯唯諾諾 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好的一面,)要敢於做自己
B. 大學生求職心理問題及對策
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
教育科學系 心理學專業 0801 王慶樂
摘 要: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及現象進行分析,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的成因從自我本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左後針對其產生原因從自我、學校家庭和社會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幫組女大學生們在就業過程中解決心理問題。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心理問題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Begin from 1999, enlarged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in 2003 and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since,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nvironment become bad up, but as a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tself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a number of female students began to appea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m, and the reasons to find a solu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of society, this also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writing.
Key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等院校擴大招生以及2003年起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環境變得不好起來,而作為女性大學生來說其本身就其獨特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有相當數量的女學生開始出現心理問題,分析他們產生的原因,並就其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女性大學生因其獨特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表現會和男性有較為明顯的差別,那麼下面將具體說明。
一、 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現象
(一) 焦慮心理
女性大學生因為其心理通常較男性來講更為脆弱,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焦慮中的女大學生可能會出現煩惱、不安,過分警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現象,就是說會出現不願意接觸人或者在特定場所就出現焦慮現象,比如說會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任何人交流,是逃避他人對其工作的詢問,抑或在招聘會中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焦慮表現。
(二)抑鬱心理
抑鬱是指「長期持續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產生的一種以情緒低沉、憂郁、沮喪、自責、壓抑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狀態。這一類型的女大學生,往往是在求職過程中,屢屢遭受挫折,又沒有合適的渠道宣洩情緒。在多次挫折的打擊之下,情緒日趨低落,意志消沉,鬱郁寡歡,進一步演變為「情緒低落,思維緩慢、語言動作減少和遲緩」。等抑鬱症狀。這一類型的心理問題容易發生在對自身要求嚴格的女大學生和性格內向的女大學生身上。
(三) 嫉妒心理
嫉妒是對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條件和機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產生的一種怨恨和憤怒相交織的復合情緒。其表現有對比、憎惡,詆毀等。及會因為是自己的同班同學,在就業方面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比,一旦發現別人的就業更好,邊會對他人產生憎惡感,甚至詆毀他人,以借機平復自己的失落感。
(四)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問題是指大學生對自身所面臨的就業、擇業任務失去興趣,對於就業問題不思進取、情緒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冷漠心理問題經常出現在遭遇就業挫折大學生個體中,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反應。冷漠心理問題是一種在遭受挫折之後的心理應激反應。這部分學生對於就業問題還充滿擔憂的,但是由於對社會環境有著錯誤的認識,覺得自己的就業能力在強也無法尋好合適的工作,因此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
(五)自卑心理
由於社會文化和角色認同的原因,女性大學畢業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主要表現為缺乏自信,自慚形穢,行為退縮,表面上怕別人看不起,實際上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常常會錯失求職良機。這種過低的評價往往伴隨著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例如害羞、不安、內疚、猶豫與失望。在這些特殊情緒影響下,喪失了自尊心與自信心,並對自身能力產生了懷疑。嚴重的表現為對未來的就業前景失望甚至絕望,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並且出現迴避就業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不願意談論與就業有關的相關事項,消極對待自身的就業問題,對自身就業能力高度不自信,經常放棄筆試和面試機會。較嚴重的自卑心理會導致精神不振、消極厭世乃至走向極端。
(六)自傲心理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中的自傲問題和自卑心理一樣,都是屬於自我認知的錯誤,它與自卑問題屬於一體的兩面。但與自卑問題不同點是,自傲的大學生往往是過高的估計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就業過程中會不斷尋求超出自身現有能力的工作崗位。這種過高的期望值,導致此類學生往往脫離實際,盲目指定就業策略。
二、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原因
(一) 自身原因
很多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源於自我認知的錯誤,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沒有對自己的能力、需要有正確的的了解。
當自我認識過高就易產生自傲心理時,一些女學生,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或是擔任學生幹部。在學校或工作中表現出眾,於是將這種學校中的優異感帶入工作當中,認為自己理應在工作中一樣出色,並得以重用,於是產生了自傲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很好,父母條件優異,在求學過程中很順利,而忽視了就業工程中的問題,也容易產生自傲心理。自卑是自我認識的另一個極端,他是自我認識過低的產物。一些女大學生學校並不是很好,又不是出自名牌大學,有深感是女生是找工作的缺點,故產生了較強的自卑心理,還有一些女大學生,他們的自我認識是不完整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會陷入盲目心理,盲目的跟隨家裡,學校甚至是同學的意見,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另外,一些大學生由於不能正確對待自我與他人的不同,錯誤的認為,自己應該和別人一樣好甚至,自己一定要比人更加出色。一旦無法達成正確的認識,就會出現攀比現象。
無論是那種情況,都會影響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識,無法在找工作中正確定位,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甚至很難找到工作。
(二) 學校因素
1、 專業選擇
高校擇業、就業指導的缺失也是造成女性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 女大學生在最初的院校選擇上是很依賴學校的建議的,而學校對於學生的擇校建議是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的。一是對於不同的學生,給出的建議是沒有針對性的,缺乏對學生主管思想的把握,二是對於院校的選擇建議缺乏專業性,在報考之前,沒有給以專業性的指導,沒有對當時的就業環境,發展前景做主專業的具體分析。學校更多是考慮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高考過後都能上上大學,而沒有考慮,這個大學,這個專業對於這個學生到底意味著什麼。是不是學生喜歡的,未來的就業環境是否有利。學校是被升學率欠著鼻子走了。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學生上了大學也並不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在學業上難有作為,畢了業又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就會在畢業找工作中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其實對於自己所要工作的專業,並不喜歡,但是又不得不選擇,這樣隨之而來的定時諸多的心理壓力。
2、學校專業劃分不明確
此外學院提供專業的課程和社會實踐階段,特別是高校專業設置往往是相同的,缺乏其各自的特點,據反映女大學生在學習中文、法律、會計及相關學科中他們的社會實踐大多是一樣的,而實踐階段又是很匱乏的,也就是說大學生們接受的課程是一樣的,本該在實踐時體驗專業性的差異,卻也因為種種因素難以達成。
3、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專業性不強
另一方面,大多數高校就業指導體系並不完美,許多大學生在入學初就開始設計他們的職業生涯,但是他們的設計缺乏明確的目標性和可行性,他們的設計是籠罩在空洞的理論中,對社會需求並不明確,也確實專業教師的指導,一般學校都不會配備這方面的專業老師,故,進行的指導就缺乏專業性,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引,對現狀的過低或過高的評價都是不利於學生的設計的。
(三)家庭因素
1、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教育
有些家庭她們的重男輕女現象依然很明顯,在這樣的思想之下,很容易使女性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因為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你是女生,肯定是沒有男生強的,即使再努力結果都是一樣的,而且,一旦她們的求職生涯遇見困難,也是很難得到家庭的支持與肯定,那麼,她們就要獨自承擔很多的心理壓力,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形成心理問題。
2、 教養方式不科學
這是重男輕女的另一個反面,因為我國特有的計劃生育的存在,使得一些家長對子女有特別的寵愛,特別是對女兒,有的家長會要求孩子不必在學業工作中付出太多,而另一些由於盼女成風的心理存在,過高的要求女性要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勝出,這些過高或過低的要求之下,使著一些女大學生在求職就業時產生錯誤的態度,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
(四)社會因素
1、 企業用人上的重男輕女
社會因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事業單位對人員任用的選擇上。因為有著激烈的競爭使著用人單位的選擇變得更為嚴苛,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很重要的影響,一大批企業為了降低操作成本,採用了裁員行動,加上由於高等教育的招生膨脹,這就使得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了。嚴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造成的就業難的大體形式,在不良的就業形式中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就業心理壓力,女性一直在就業中就處於不利的位置,首先是其本身的生理結構就決定了她們沒有男性的體力好,而且,女性承擔著孕育後代的責任,但是用人單位不願意因此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很多工作他們在一開始的選擇上就給女性開出了紅燈。所以女大學生也就必然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2、 落後的求職觀念
在就業觀方面,大多數女大學生的求職觀念較為落後,其原因是社會對她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們缺創新意識,缺乏成就動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以後婚姻及家庭的思考中,現代女大學生本應該是受過良好的國家教育,在其心理上其實依然是想和男生一樣,能有一番事業,但是中國的傳統的家庭觀念要求要能照顧好家庭,要求她們能做好丈夫的賢內助,還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這才是作為一名女性成功與否的標志,即便是自身的事業做得再好再強,即使你本人的自身能力特別的突出,哪怕你是一個商業天才,但是,如果家庭沒有被兼顧到,老公跟孩子沒有照顧好,讓他們產生了怨言,那麼,這個女性就會可能成為一名失敗的女性,但是,男性若在就業過程中忽視了家庭,卻是可以被理解的,非常值得可悲的是生活中絕大多數女性也很贊同這種觀念,於是乎就在這種矛盾中就造就了更多的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產生。
三 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解決辦法
(一)調整女大學生的自我意識 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
我們要幫助女大學生從比較中正確的認識自我, 進行「自尊、自愛、自重、自強」的思想教育,使女大學生更加能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和尊重自己的人格,自立、自強,頑強拼搏,不斷實現自身的既定目標,做生活中的強者。把握好現實自我與理想之間的關系,學會揚長避短,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同時,要引導廣大女大學生學會肯定他人,特別是同性的價值,引導她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互尊重,以積極健康的心理投入生活與學習中去。自我調控是個體以自覺意志對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進行的調節和控制,它對女大學生平衡心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女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與女大學生行為情緒化傾向強烈,而又缺乏自我調控能力有密切的聯系。為此,學校應該通過挫折訓練、生活管理、社會服務等活動的開展,促進她們行為自製性。
(二)、學校教育改制
1、開設女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專門課程,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素質的提升
根據目前女性特點的大學生就業困難,我們的教育應緊密聯系女大學生就業:首先,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對女學生就業選擇就有知道性錯誤,幫助他們調整心態,讓女大學生就業的理解他們的全部這優勢,揚長避短,提高工作技能這才是首要的。
2、引導女大學生就業應對能力來指引他們能夠更加理性的面對就業選擇。女大學生為該組中的女性高質量、解決就業難的問題,關鍵還是要完全理解和掌握,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一方面,女大學生學習業務知識的指導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應該學會發揮女性自己的優勢,比如工作認真,仔細;性格細膩,有親和力,圖像在優雅大方等,努力證明,女性可以使用自己的工作方式優於男性。
3、合理的做好女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女大學生更好地將自身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能促使他們更充分地利用時間抓住機遇、走向求職成功。高校應為女大學生建立職業生涯指導工作坊,講座、個體和團體咨詢,幫助女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是要引導女大學生樹立職業志向。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個人以後社會成就的大小。二是要幫助她們合理的選擇職業。職業選擇的正確與否,能夠直接關繫到個人今後的事業的成功與失敗。要幫助女大學生把個人的性格、興趣、特長與職業的需要相匹配互相配合,盡量去選擇最適合發揮和挖掘自身潛能的職業;。三是要教育女大學生在追求實現職業理想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個人發展和感情、社會需要和興趣、家庭與事業、休閑與繼續學習等問題的關系。
(三) 家庭
1、改變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現在在中國的一些偏遠地區或農村,仍然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那麼就學要國家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改變他們的思想。才能根治這種現象,同時,也要學校教育學生,如何面對家長的這種思想,降低消極影響。
2、樹立正確的教養方式
我國由於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長過於緊張孩子的發展,使用了不恰當的教養方式,過於溺愛孩子,或是過去嚴苛的管教都是不正確的,會阻礙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可以結合社區,或幼兒教育,家長與機構合作,這樣可以向家長輸送正確的教養方式。
(四) 社會
1、 加大就業管理條例的監管
我國雖然已有相關法律條例來控制企事業單位的就業性別歧視問題,但是,性別歧視現象仍然存在,那是因為,我過對於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以及處罰力度是不夠的,無法促使條例的正常實施。故應加大這剛面的力度。
2、 樹立正確求職觀
社會的觀念影響對於大學生的選擇也是有影響的,不應將家庭責任完全歸於女性,社會媒體因此就有義務做到這方面的大眾教育,加大整個社會的教育,改變社會的整體思想,這是一個很長遠的任務,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C. 分析求職不良心理及原因
一、求職中常見不良心理
1.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畢業生在求職中經常出現的心理現象之一。如:畢業在即,是選擇專升本呢,還是直接就業,二者均有其利弊,即內心產生「雙趨-雙避式」沖突,此時個體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也有的畢業生在學校里讀書時,感覺良好,一心抱著畢業後進城市大公司,找份體面舒適的工作,當真正步入社會時,才發現工作難找,好工作是難上加難,人多崗位少,競爭是如此的激烈,此時就會產生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隨之而來是悲觀失望、絕望迷茫等不良情緒。
2.攀比心理
畢業生在求職中攀比心理非常普遍,而這種攀比往往是不客觀的,傾向於眼前利益(如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的比較,而沒有充分考慮個人特點及職業發展前景。如A同學所在的公司實習期沒有工資,但是對實習生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規劃;而B同學所在的公司實習期工資為1000元,但是公司卻沒有對其職業發展作出具體的規劃。此時,A同學往往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想換個跟B同學一樣有工資的
公司,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即職業發展前景問題,最終,由於過於挑剔,而失去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3.自卑心理
高職畢業生的自卑心理往往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高職教育缺少全面正確的認識,對高職教育缺少認同感,認為自己讀的是三流學校,檔次低於普通本專科院校;二是求職受挫後,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不被社會認可,產生無價值感;三是自身身體存在某些缺陷或者在校表現不夠突出,求職過程中缺少自信。
4.逆反心理
由於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畢業生很難找到他理想中的工作,甚至連湖口的工作都難找,此時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歸咎於學校教育和體制問題,認為是學校耽誤了其美好前程,於是對與學校相關的人和事均會產生抵觸情緒,不能客觀地評價事實,不願接受學校的就業指導,配合學校辦理畢業生相關的手續,最終導致無法正常畢業。
5.盲從心理
由於畢業生缺少正確的自我評估,自我認識不足,對就業環境缺少分析,導致求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盲從現象,認為大部分人的選擇就是正確的,缺少應有主見和獨立性。如:在求職過程中,班級求職氛圍就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有些班
級找工作很積極,落實工作速度也很快;而有些班級找工作不緊不慢,沒有危機意識,很多同學持觀望態度,最終錯過了很對就業機會。
二、求職中不良心理原因
D.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1. 期望過高——精英情結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了國家資源過度向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傳統思想鑄就了很多大學生的「精英情結」, 這種「精英情結」導致了社會價值取向的單一、對白領文化的推崇和種種不合理的職業歧視現象的出現。使大學生本人、其家長以及整個社會對就業產生過高期望,部分大學生就業心態變得狹隘,擇業的自主性和多樣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結」造成了部分大學畢業生薪資期望過高,從而抑制了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畢業生大都希望留在發達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區人才過剩;部分畢業生只想從事金融、計算機等熱門行業,造成了部分行業人才過剩。另外很多海外歸來人員未能順利就業也和這種「精英情結」有很大關系。
和國內這種就業觀和就業環境嚴重脫節的狀況相比,很多發達國家大學生的就業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由於高科技行業收縮和北美經濟低靡,加拿大的失業率達到7.8%,大學生就業很難,不少學生選擇了短期臨時工作來暫時解決飯碗問題。巴西失業率達到12%,大學生們已經習慣「先就業再擇業」。俄羅斯大學生畢業後大約只有30%從事與本專業掛鉤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學生們已經習慣作「藍領」工人了。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國外大學生能夠放下身段,從事基層工作的態度和觀念值得國內大學生反思。
2. 規劃不夠——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盡管很多高校已經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普遍偏低,出現就業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這方面尤為明顯。這種規劃意識的薄弱主要表現在對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大學期間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
對自我的了解是職業規劃的起點,需要通過能力、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等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探索,也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同時,大學期間還要對工作世界進行探索,對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為兩個層面:行業和職業。對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過瀏覽網路媒體、聽講座、實習、職場訪談等途徑進行。做好這兩部分工作,是確保找到和自己優勢匹配的職業的條件之一,有助於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以後,上學期間可以按照目標職業的能力要求來塑造自己,到了求職的時候已經具備目標職業要求的能力素質要求,就可以順利就業。
而很多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學生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大學期間主要圍繞專業課進行學習,並且由於不了解學習的意義,學習的動力不足,導致學習成績不好,另外也沒有培養工作所要求的必備能力。同時,這些人群在求職的時候目標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優勢,使求職變得盲目,缺乏針對性,降低了求職的成功率。
3. 約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大學生求職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頭腦中,就會影響順利就業。求職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對「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我真沒用。」 這種迷茫時的自我否定心態,會造成求職中的猶豫、軟弱。又如 「我無法從事任何與我本身能力、專業不合的工作。」這種靜態的眼光,怎麼能適應職業生涯的動態發展?還有一些同學對自我的認識過於自負,如「只要我願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為什麼都能做,往往什麼都做不好,也難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第二類,對「職業」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在沒有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之前,絕不簽約」,「我從事的工作要能滿足我所有的要求」,「這份工作的專業要求應該是很嚴格的,我或許不合適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否則人生多沒有樂趣啊!」,「這個行業不適合我的性別」……這些非理性的觀念無形中就把自己的職業選擇范圍大大地縮減了,成為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類,對「就業」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學對於就業過於草率,如「我會憑直覺找到最適合我的職業」,結果到了崗位上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或者不適合這個職業,造成頻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換工作」,過於隨意地選擇職業,往往會空耗精力,不利於在行業中提高自己,延誤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些同學又過於慎重:「這個決定我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因為一旦選擇了,就不能變了」。把職業看成靜態的,覺得「一選定終身」,結果導致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第四類,對「發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為這里機會更多,利於我的發展。」現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點、工資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要辯證地分析自己的狀況和自己行業的性質。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雖然機會看起來多一些,但是優秀人才也多、競爭也大,個人相對競爭優勢不一定能夠體現出來,相反,如果能夠在其他城市,或許更為體現自己的競爭優勢、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職業成功。
以上這些求職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影響了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因此在決定就業後一定不要用各種各樣的主觀推測「鎖住自己」,而對職業環境以及自我追求的變化無動於衷。態度決定一切,大學生要減少就業心理問題的影響,就必須改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4. 壓力過大——心理素質較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就業制度的不斷改革,「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和「不包分配、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用人制度已經成為當前就業的主流發展方向。日漸激烈的就業競爭,不僅對當代大學生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就業結構化矛盾日益突出,就業難度日趨增大,給廣大的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以及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是導致部分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原因。
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體現為畏懼心理、矛盾心理、依賴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從眾心理等等方面,並以一些情緒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情緒問題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慮、恐懼、情感淡漠等。這些就業心理常見問題,除了與當前整個社會就業環境有關之外,也與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特點緊密相連。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完善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有效的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校畢業樹立正確的求職期望,培養積極情感,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將會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E. 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裡問題有哪些
關鍵是要有準備,才不至於緊張。准備工作包括:了解招聘單位的基回本情況、所應聘職位答的崗位職責、個人對所應聘崗位的能力總結、個人所學的專業知識等。我曾經面試幾個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結果面試時候要其做個英語的自我介紹時候、還結結巴巴根本就說不下去,這就是准備工作根本就沒有。
F.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有期望值過高、消極自卑、焦慮、盲從沖動、嫉妒、失落六版方面。
1、期望值過權高。
大學生往往希望選擇效益好的工作單位,卻沒有正確認識和分析自身情況。
2、消極自卑。
目前就業形勢不太好,大學生很容易因為自己學歷不夠而感到自卑。大學生應該時刻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認為自己能夠做到。
5、嫉妒心理。
大學生找工作中的嫉妒心理會使自己與同伴疏遠,人際關系冷漠,進而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6、失落心理。
現實中就業崗位並沒有大學生想像中美好,因此當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時,會產生失落感、挫敗感。
G. 常見的求職心理問題的消極反應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猶豫、拒絕回答問題、提出質疑等等;但是這些消極反應也有可能是回由於提問答者提出的問題偏離了「求職」范圍,求職者覺得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范圍而產生的,也就是一部分出題人亂出題,甚至不知道題目及答案能夠映出如何的心理,這種映射是否有關「求職」等等;現在社會上缺乏相關的專業藍本,大部分的求職心理問題都毫無意義,很多出題人甚至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而已。
H. 求職會遇到的心理問題及如何做好求職擇業的心理准備
、自卑感及調適 在擇業問題上,自卑感強的同學最主要的問題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這是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面對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較普遍的。自卑感產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環境的、家庭的或社會的原因,但是主要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擇業中總是自己拿不定主意,過分退縮,對自己能勝任的工作也不敢說「行」。 自卑心理是大學生進行就業選擇時必須消除的心理障礙。市場經濟需要開拓精神和自信心,這正是自卑心理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求職時畏首畏尾會給人無能的印象,使求職不易成功。 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要糾正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自己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人都有所長,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尋求成功的經驗,增強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其次,要經常鼓勵學生,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好樣的,你做的很好」,「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等。 再次,當學會失敗時,要鼓勵他克服懼怕心理。引導他正確認識失敗,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重新找回自信,充滿信心是成功擇業的前提。 2、焦慮感及其調適 有的同學面對用人單位的錄用程序:筆試、口試、面試、心理測試感到心驚膽戰。有的同學對自己嚮往的單位因參加競爭人多、錄用條件嚴格,失去了被錄用的信心。還有的女生怕性別劣勢帶來求職困難,有的因學習成績不高而煩惱,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緊張。 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面對選擇職業這一重大人生課題時,產生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適度的焦慮可以產生壓力,這種壓力是對自己惰性的進攻,可以增強人的進取心。但是心理上過度地焦慮、沮喪、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化解這些情緒,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會嚴重影響學生本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埋沒潛能和才華,給就業帶來不必要的困難,影響擇業進程,甚至造成擇業失敗。 克服焦慮心理,關鍵是要更新觀念,打破中國傳統的事事求穩、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新觀念。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生活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伴隨一生的。大學生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有競爭必定有風險和失敗,確立了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必定能克服或緩解焦慮心理。當然,還應克服求職心切、急於求成的思想,客觀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設計求職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勇氣,也會減輕焦慮情緒。 3、嫉妒心理及調適 嫉妒心理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是常見的心理現象,是對他人的成就、特長或優勢地位既羨慕又嫉妒的情緒。有的同學看到別人某些方面求職條件好,或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時,就會產生羨慕,轉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態,甚至為不讓別人超過自己,而採取背後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在擇業中嫉妒心會使人把朋友當對頭,使朋友關系惡化,人際關系緊張,嫉妒者本人也會增加內心痛苦和煩惱,甚至影響求職的順利進行。要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強自我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兩點:其一是真誠待人;其二是學會互助互愛。如果體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過自我意識的控制、調節,及時把這種不良意識排出在自我人格之外。 4、盲目攀高心理及調適 盲目攀高即對主客觀條件的估量不夠准確,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素質和條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資。由於畢業生沒有完全正確的認識自己,自我評價過高,所以求職中不肯屈就,對稍有不對胃口的用人單位就抱拒絕態度,結果是錯過機遇,難以就業。還有的畢業生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擇業心態,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條件最好的單位,或者是最熱門的單位及最前沿的行業,而不顧自己的專業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適合這一行業。 5、消極依賴心理及調適 不是積極主動、千方百計地「推銷自己」,而是一味地等著家裡親戚、朋友給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為自己有某些優越的條件,坐等學校幫忙落實單位。這樣便與當前的激烈競爭社會不合拍,往往最終結果不理想。 克服消極依賴心理就是要使畢業生認識到這個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是一個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競爭的社會。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求職的主體,要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樹立起強烈的主體意識。 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求學期間,注意培養自己的參與意識,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或是主動參與某些社會活動,積累實踐經驗並逐步增強大學畢業生的主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