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三國演義5個人物介紹300字

三國演義5個人物介紹300字

發布時間:2021-02-08 16:41:13

Ⅰ (急)求三國演義中5個重要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的大約300字,謝謝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膽大,反復,狡猾。

姜維:忠義,有謀略,忠君。

孫權:有膽略,顧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1.曹操
籍貫 [兗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容貌 容貌短小|形陋
官至 丞相 魏王 謚曰武 追魏太祖武皇帝
生卒 155 — 220(66歲)
家族
資料 父親 曹嵩 母親 鄒氏
配偶 卞氏
子女 曹昂 曹丕 曹彰 曹植 曹熊 曹沖 曹宇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相關人物 董卓 袁紹 周瑜 劉備 關羽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魏

曹操 - 簡明歷史傳記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統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曹操 - 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字 玄德 終屬 蜀
籍貫 [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容貌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官至 蜀國皇帝 謚曰昭烈
生卒 161 — 223(63歲)
家族
資料 父親 劉弘 母親 未知
配偶 甘氏 糜氏 孫尚香 吳氏
子女 劉禪 劉理 劉永 劉封
兄弟姐妹 未知
相關人物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曹操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表 蜀 魏 袁紹

2.劉備 - 簡明歷史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佔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簡明演義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歷史評價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傅斡: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張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資料 字 益德 終屬 蜀
籍貫 [冀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車騎將軍 謚曰桓
生卒 ? — 221
家族
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夏侯氏
子女 張苞 張紹
兄弟姐妹 未知
相關人物 劉備 關羽
曾效力過的勢力 蜀

3.張飛 - 簡明歷史傳記

在涿郡結識劉關二人,與關羽一起從事於劉備,對待關羽如兄長。隨劉備助曹操打敗呂布,受封中郎將。在當陽長阪,張飛引二十騎據水斷橋,阻擋曹操大軍,曹軍無人敢進。劉備平定荊州,加封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劉備入蜀,張飛與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嚴顏而釋之。益州平定,張飛任巴西太守,不久又擊敗張郃的進犯。劉備進位漢中王,封張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後劉備伐吳,張飛本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行前,為其帳下張達、范疆殺之。後追謚曰桓侯。

張飛 - 簡明演義傳記

張飛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張飛排第三,隨劉備征討黃巾,劉備受封平原相,張飛任別部司馬。徐州城破,張飛占據古城,自任縣令。曹操平定荊州,張飛引二十餘騎,立馬於長阪橋,嚇退曹軍數十里。劉備入蜀後,張飛率援軍沿江而上,攻略城池無數,並且義釋彥顏。後封為蜀漢五虎大將。關羽死後,張飛悲痛萬分,每日飲酒鞭打部下,遂被屬下趁睡覺時殺死。

張飛 - 歷史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4.關羽(?? —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生平
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188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寢則同床,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立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討伐黃巾有功,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劉備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後劉備領徐州,受袁術、呂布夾攻,投奔曹操,曹操薦舉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198年,曹操擊敗呂布,任車胄為徐州刺史。時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羽被擒,曹操為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率淳於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危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曹操知道關羽會離開,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想追殺他,不過曹操認為:「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關羽被封元勛,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范圍,所以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授權關羽掌管荊州。

215年,孫權對北方戰爭失利,又自認赤壁之戰中遠較劉備出力為多,轉向劉備索討荊州,劉備拒絕,孫權遂命呂蒙偷襲荊州南部,魯肅於益陽牽制關羽,最終孫劉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系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關羽利用天象俘虜敵軍三萬多人,並生擒於禁,斬殺龐德,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當時曹操治下許多盜匪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孫權果然因為覬覦荊州而向曹操自請襲擊關羽後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剌史裴潛、豫州剌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並准備親自征討關羽。孫權亦動員所有主力部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前往荊州以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不戰而降,孫權手下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關羽因後方生變,又和徐晃作戰失利,於是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家屬多在荊州,得知荊州失陷,士卒漸漸潰散,關羽惟有退至麥城。12月,關羽試圖詐降突圍,但遭識破,於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於臨沮被斬。後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

特徵

關羽有美須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麵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但他生性高傲,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系也不太好,如黃忠官拜後將軍,他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劉備派遣費詩解說。而糜芳、士仁、潘浚都與關羽有隙。

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溫恢:「關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干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出生爭議
於中國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家廟內立有一塊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記其生於「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幀二年(1629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都認為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間對關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比較、考證幾種資料,較為可信且成公論是關羽生於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

不過資料一直受到爭議。《三國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記錄關羽出生,另外如《關帝志》內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的史料;《祀田碑記》和《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未有嚴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編著《中國歷代名將傳》暫記為(? - 219),所以現今仍未有確切可信的資料

5.呂布
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呂布不但衣著華麗,而且喜歡耍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簡直是酷斃了。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到處泡妞,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長騎射,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聞名於並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後,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後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後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後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但後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於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註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6.趙雲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於當陽長坂坡,趙雲六進六齣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雲領軍護衛,後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後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7.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時樹上有數百隻烏鴉,圍繞著他的屍體,也不飛走。孫權得到甘寧已死的消息後,悲痛不已,並立廟祭祀他

8.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先為並州刺史丁原部下擔任從事,後來又歸附董卓,董卓死後,張遼又帶兵投靠了呂布,在呂布手下任騎都尉。後來,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劉備打敗,最終歸附曹操。武功高強,有勇善謀,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孫權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隊八百餘人守城,奮勇突擊,大破吳軍。吳軍一聽見張遼的名字,便人人膽寒,連吳國小兒夜間啼哭,一聽說張遼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親征,三路伐吳。張遼與諸將大破東吳大將呂范軍,遂因病死於軍中,謚剛侯。

9.諸葛亮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這部小說還在別的章節中提到:諸葛亮執掌劉備軍隊後,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輛四輪小車。總之,小說對諸葛亮外貌特徵的定型是: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

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54(41.5%)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8(6.2%)儉以養德 2(1.5%)刑法雖峻但無怨者 6(4.6%)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教育為主刑法為輔) 1(0.8%)兵出天下不驚(打仗時連老百姓都不驚動) 8(6.2%)事必躬親 1(0.8%)長於巧思,善發明創造 7(5.4%)散文出眾 0(0%)做事謹慎,不沖動 3(2.3%)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1(0.8%)求實精神 2(1.5%)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6(4.6%)口才出眾 1(0.8%)精研玄學 1(0.8%)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才能和善良=美麗 11(8.5%)選賢任能更看重品德 1(0.8%)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5(3.8%)重視人才 1(0.8%)攻心為上 3(2.3%)處事讓人心服口服(李嚴廖立馬謖孟獲) 8(6.2%)

10.孫權

孫權的歷史評價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山陽公載記》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吳歷》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於吳。"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黃初二年(公元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公元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規劃並建造了建業都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創建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後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採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並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征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台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及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公元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黃金時代。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兒子們為了王位明爭暗鬥吳的元氣大傷。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傑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葬在蔣山之陽(今紫金山梅花山)。

11.周瑜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12.馬超(175—222年),字孟起,性別男,因穿白袍銀甲,騎白馬,人稱"錦馬超",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名門望族,三國時期蜀國大將。其父馬騰,字壽成,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騰父馬肅,字子碩,漢桓帝時為天水蘭干縣尉,後失官流落隴西,娶羌女生馬騰,故而馬超有四份之一的羌人血統。
回答者:jbrpb - 試用期 一級 12-2 10:48
諸葛亮多智,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仁厚
曹操多疑
張飛粗中有細,暴躁
關羽信義
黃忠老當益壯
趙雲一身是膽
魯肅忠厚
周瑜氣量狹小
呂布無義,人稱三姓家奴。

Ⅱ 三國演義中的10個人物故事300字

曹操:
1.誤殺呂伯奢: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麼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裡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2.華容道: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諸葛亮:
1.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2.孔明沖撞恩師
諸葛亮在水鏡先生那學了3年。先生說明天考試。許多學生都去背東東.就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說誰要是經過允許出了水鏡庄,就可出師了。許多學生都傻了。諸葛亮卻在睡覺。考試快結束了。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鏡先生的衣角,並說你這老書獃子出歪題為難我們,快還3年學費來。於是司馬徽就把他趕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師那,跪倒地上說,方才為了考試不得已沖撞恩師,罪該萬死,弟子願受重罰.水鏡先生把他扶起後,說你可以出師了。

袁紹:
1.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2.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願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雲長武藝,欲計取之於下邳。

劉備:
1.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引得東吳孫權寢食難安,於是密謀周瑜設下"東吳招親"的鴻門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備攜著趙雲來到江東.一到南徐,劉備即用樹上開花大造輿論,讓吳國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後來,孫權,周瑜想軟硬皆施扣住劉備時,劉備使出瞞天過海之計,智激孫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圍困,得以順利逃脫.最終,孫權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2.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軍閥混戰,曹操,孫權廣發檄文,招納人才.劉備,流落在民間的"龍子龍孫",在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認真反思,並接受"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批評後,奮起直追,表現尤為突出.
先看"伐樹望徐".徐庶,作為第一個投到劉備麾下的比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見劉備,便被劉備坦誠相待,拜為軍師,委以指揮全軍之職.樊城大戰,先後打敗呂氏兄弟和曹仁,讓徐庶大展鴻圖,大出風頭.而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難以割捨,不難看出,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

關羽:
1.千里走單騎:
關哥哥和劉備同志走散了,暫時跟著曹操混。後來得到了老劉的消息,於是不遠千里,騎上小赤兔,帶著兩個嫂子找老劉去了。
2.過五關斬六將:
找老劉的路上,有五個關隘,各有一將把守。老關過了五個關,殺了五個將。為什麼說斬六將呢?因為第五個關的守將是秦琪,他被老關幹掉後,其舅舅蔡陽怒了,追老關要報仇。於是老關把他一起砍了。所以就是斬六將。

張飛:
1.桃園三結義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後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2.粗莽好酒不恤下 手下作亂飛遇害
張飛大意失徐州,事後當然後悔不已。回看會發覺張飛性格中的弱點。張飛自告奮勇要守徐州,劉備說:「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後剛強,鞭撻士卒;二者做事輕易,不從人諫。吾不放心。」此一句話很全面地總結了張飛的弱點。果然,保證不喝酒的張飛,有一天竟然要眾官暢飲,並強要曹豹喝酒,也不聽陳登的勸阻。醉後更是鞭打不肯喝酒的曹豹。曹豹變心,竄同呂布,自己做內應,於是徐州失守。劉備顧念兄弟之情制止張飛自刎。然而如果有人慾殺張飛,豈是別人能制止得了?張飛急欲為關羽報仇,要手下限日完成任務,手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乞求寬限些時日,張飛氣急敗壞將他們各鞭五十,還要他們按時完成任務,並說要不殺他們二人示眾。范疆、張達自覺背逼上絕路,與其被殺,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張飛遇難。可以說張飛是死在了自己手中,讓人替他不值。

董卓:
1.「董卓率兵入京」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2.董卓進京
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互相殘斗。黃巾軍起義後被誅滅,何進為大將軍得軍權,殺死不少宦官,但由於有些宦官受何進妹妹何太後的庇護,何進未能殺之。又有人勸解何進:大將軍剛剛輔佐新君,應該行仁義,不宜多殺。所以何進就想藉助外兵之手除掉心腹大患,就招董卓進京了。後何進被誆入宮中被宦官殺死,董卓入京就是虎狼之師入了羊群。。。

孫策:
1.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後來,孫策占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日J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雲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2.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張遼:
1.智平叛亂
時荊州未定,(曹操)復遣遼屯長社(地名)。臨發(出發前),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全軍一片混亂)。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譯文:別慌,這不是全部的人馬,一定是幾個人帶頭的小叛亂,想要用火燒造成混亂罷了)」遼將(親自率領)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乃令軍中,其不反者(無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頃定(不一會),即得首謀者殺之。
2.勇登竣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發生叛亂),太祖遣於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分兵兩路討伐)。(梅)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兩隊叛軍合二為一),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陳)蘭等壁其上(據險而守)。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盪寇功也。」

趙雲
1.長坂坡
劉備逃奔江陵,於當陽長阪被曹操大軍所追,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趙雲乃匹馬單槍,闖進曹操萬軍之中,陸續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等,最後尋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雲,自己投井而死。趙雲懷抱阿斗,奪得寶劍,奮力血戰得脫,將阿斗交還劉備。劉備卻將阿斗摔在地上說「為此孺子幾乎損我一員大將」,趙雲為之感泣。
2.截江奪斗
孫權乘劉備入益州時,用張昭之計,假稱吳國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荊州接孫夫人歸吳,並囑她帶回劉備之子阿斗,以作人質。孫夫人不疑,乃懷抱阿斗登船歸吳,趙雲駕船趕來,力勸孫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從,趙雲乃奪回阿斗,此時張飛亦駕船趕到,乃殺死周善,和趙雲一起帶阿斗回荊州。

太無奈了,真的很不好弄,還有一些試不符合要求的。。。但是我就也能弄成這樣了。。。

Ⅲ 介紹三國演義中的一個人物300個字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內重要將領,征容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

Ⅳ 三國演義 中五個人物介紹200字左右

1 劉備
東漢靈帝末年,劉備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台。三顧茅廬後始得諸葛亮輔佐。漢建安十三年(208)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自立為漢中王。魏黃初二年(221),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備遂於成都武擔之南即皇帝位,年號章武。次年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後人稱劉備為先主。
2 關羽
關羽(?—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注〕,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使青龍偃月刀,《三國志》中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 ,「走麥城」等憾事。
3 張飛
張飛,身高八尺,專用兵器:丈八蛇矛。認識劉備,關羽之前,以屠宰豬羊為生,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為奪回荊州,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強,強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4 趙雲
趙雲(?—公元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終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5 諸葛亮
諸葛亮 (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Ⅳ 三國演義5個主要人物簡介各50字數

趙雲 容貌:身高八尺,姿顏雄偉 三國志11趙雲頭像官職: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留營司馬、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 爵位:永昌亭侯 謚號:順平侯 子女:趙統(長子)、趙廣(次子) 曾效力過的勢力:公孫瓚、蜀漢 《大辭海》:趙雲(?—公元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終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張飛 ,身高八尺,專用兵器:丈八蛇矛。認識劉備,關羽之前,以屠宰豬羊為生,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為奪回荊州,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彊,彊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關羽 (162—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注],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使青龍偃月刀,《三國志》中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 ,「走麥城」等憾事。 姜維 字伯約,蜀國大將軍,第五代執政大臣。諸葛亮北伐事業的繼承者。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縣東南)人。少孤,好鄭氏學,才兼於人。曾為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官至大將軍。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既有膽義,又兼心存漢室深得諸葛器重。隨諸葛出祁山,久經沙場,累立戰功。姜維繼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圖中原,恢復漢室。又思實際:由是練西方風俗,欲以羌胡為翼,斷隴西所屬,拓界厲兵。於是伺機十一次兵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又段谷胡濟失約退敗。侯和為艾破。奈先費禕裁製,後宦臣黃皓弄權,互有勝負,悉未成功。及後主降艾,敕維降,維乃佯降於會,策會反,圖中原欲以殺會重扶漢室,乃事敗,維及妻子皆伏誅。 徐庶 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贊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稱卧龍先生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後引見,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後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和「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諺俗。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Ⅵ 三國演義典型人物介紹,包括人物性格命運等方面。三篇,要300字左右就好。謝謝。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Ⅶ 三國演義5位人物點評(300字以上)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Ⅷ 三國人物介紹(300字)

黃忠,蜀國五虎大將抄最後一位。字漢升,南陽(今河南省南陽)人。最初在劉表屬下任中郎將鎮守長沙攸縣。當曹操南下時,仍忠守長沙。後劉備派關羽攻長沙時,城破被困,降了劉備。劉備平荊南四郡後,隨其進取四川,常打先鋒,勇冠三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用計斬曹軍大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封為征西大將軍。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發百中,年歲雖大,卻常不服老。劉備為漢中王後,拜忠為後將軍,後賜關內侯。220年,黃忠病逝於營寨中,享年七十五歲。

Ⅸ 三國演義的五個主要人物

1
劉備
東漢靈帝末年,劉備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台.三顧茅廬後始得諸葛亮輔佐.漢建安十三年(208)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自立為漢中王.魏黃初二年(221),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備遂於成都武擔之南即皇帝位,年號章武.次年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後人稱劉備為先主.
2
關羽
關羽(?—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注〕,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使青龍偃月刀,《三國志》中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
,「走麥城」等憾事.
3
張飛
張飛,身高八尺,專用兵器:丈八蛇矛.認識劉備,關羽之前,以屠宰豬羊為生,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為奪回荊州,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強,強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4
趙雲
趙雲(?—公元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終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5
諸葛亮
諸葛亮
(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Ⅹ 三國演義十個人物介紹200—300字

額。我懶得寫了。

有什麼問題追問吧。
至於樓上說的,太片面了。可能是研究三國比較少。

閱讀全文

與三國演義5個人物介紹3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