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型H1N1流感是由哪幾種病毒組成的拜託各位了 3Q
甲型H1N1流感病毒溯源 從2009年3到月第一次出現,到7月6日,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甲型H1N1流感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的確診病例數89922例,死亡病例382例。 雖然研究者眾,但人們對病毒如何變異,何時變異,以及怎樣變異並不清楚。 香港大學的管軼,愛丁堡大學的Andrew Rambaut和其他的一些學者正試圖解開這些謎團。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11日的《自然》雜志上。 管軼是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該實驗室自1976年就對流感持續監測。 他建議說,防控到了目前這個階段,要抓緊疫苗的生產,而中國目前在疫苗生產上欠缺先進的生產工藝,產能也不夠。「而在科研體制方面,堅持是最重要的,就像香港大學長期做這個領域的研究,而不是等到疫情爆發了才著手研究。」 「現在的疫情還是『小打小鬧』幾十個,到了高峰的時候很可能是每天十幾萬新增確診,那個時候,我們的葯物、病房以及重症病人的處理就需要非常龐大的操作系統。」他說。 病毒並非實驗室產物 管軼說,病毒傳給人的時間,是在2009年的1月份左右;病毒變成現在的病毒大概發生在2008年的下半年。 目前的(A)H1N1病毒是由兩個豬流感病毒雜交而成的,而雜交地點現在看起來應該還是在美國,具體位置仍無從知曉,研究顯示:豬流感病毒沒有列入檢疫的范圍,所以幾種病毒通過幾大洲活豬的交易,有機會互相雜交,形成了目前的怪病毒(A)H1N1。 最初有人猜測,這種H1N1病毒有可能是人類實驗室的產物。但是管軼們卻證明並非如此。 管軼團隊發現「在甲流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長期存在未取樣的甲流祖先病毒株」,這有可能說明,在人體中發現甲流病毒多年之前,豬流感病毒間的重組就已經發生,並且鑒於甲型HIN1病毒(S-OIV)基因來源的多元化特徵,病毒來源於人工實驗的猜測應予以否定。 研究採用進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估測了甲型HIN1病毒的起源及其早期疫情的發展歷程。顯示:甲型HIN1病毒源於幾種早已在豬間傳播的流感病毒株的基因重組,並且在疫情爆發前幾個月傳播給人。 重繪病毒變異軌跡 管軼團隊重繪了甲型H1N1的變異軌跡。 他介紹說,經典的豬流感H1N1病毒在北美和其他地區的豬身上傳播了至少80年。1998年,一種三元重組株(triple- reassortant)H3N2病毒被確認為當時北美豬流感爆發的罪魁禍首,這種流感由經典豬流感H1N1的基因、北美禽流感的基因以及人體H3N2流感基因重組而成。 三元重組株的H3N2病毒和其他一些豬流感的互相傳播和混合又產生了H1N1和H1N2重組豬流感病毒,並從2005年開始引起散發性的人類感染。 最後,從2007年開始,人類感染H1N1豬流感病毒在美國成為一種全國性疾病。歐洲的豬同樣感染上了一種禽流感H1N1病毒,於1979年第一次在比利時發現。 這些都使研究者推測出了一套甲型HIN1病毒爆發前的基因重組歷史模型,並得到結論:甲型HIN1病毒的確源於豬流感病毒。 經典H1N1病毒、歐亞類禽流感的病毒,以及三元重組株的豬流感系的基因都在這些病毒株中被檢測出。香港的監控數據顯示,三類病毒體系之間存在大量廣泛的重組,而後兩者的重組甚至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了。 研究者認為生豬在歐亞和北美之間的遷移似乎加速了各種豬流感病毒的融合,導致了甲型HIN1病毒相關的病毒重組。家豬的飼養已經被描述為可能的「融合中介」,通過它重組後的含有禽流感基因或者是「類」禽流感基因的豬流感病毒侵染人類,並最終引起了疫情爆發。 「研究證明了人的大流感也是來自於動物,既然如此,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們或許應該拋棄固有的一些管轄區域的限制,加強衛生部同其他部門的合作監控。」他說
2. 非典是什麼 請告訴我! 謝謝!!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一組具有類似肺炎臨床表現、胸部X線特徵和對抗生素治療有反應的肺炎。其臨床特點為隱匿性起病,多為乾性咳嗽,偶見咯血,肺部聽診較少陽性體征;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間質性浸潤;其疾病過程通常較輕,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非典型肺炎的名稱起源於1930年末,與典型肺炎相對應,後者主要為由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60年代,將當時發現的肺炎支原體作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但隨後又發現了其它病原體,尤其是肺炎衣原體。目前認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和貝納(伯氏)立克次體(引起Q熱肺炎),尤以前兩者多見,幾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這些病原體大多為細胞內寄生,沒有細胞壁,因此可滲入細胞內的廣譜抗生素(主要是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其治療有效,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
非典型肺炎的症狀及臨床表現
非典型肺炎是相對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症狀比較典型,如發燒、胸痛、咳嗽、咳痰等,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抗菌素治療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發現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引起,症狀、肺部體征、驗血結果沒有典型肺炎感染那麼明顯,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無效。症狀與體征的具 體表述為「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一般>38」C,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關節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瀉;常無上呼吸道其他症狀;可有咳嗽,多為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氣促,或明顯呼吸窘迫。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病人可聞少許濕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實驗室檢查發現「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的情況以及胸部X線檢查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改變,部分病人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常為雙側改變,陰影吸收消散較慢。經過調查,專家們現已尋找到非典型肺炎的一些流行病規律:男女之間發病無差別,從年齡看青壯年佔70%,與既往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老少較多不同;非典型肺炎第一代的傳播潛伏期在4天一5天,第二代在10天左右,其病原傳染力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下降。
非典型肺炎的預防措施
1.戶內經常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服和被褥等;
2.經常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
4.注意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充足休息、減輕壓力和避免吸煙,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5.出現病例較多的局部地區要加強衛生宣傳,還要在病人周圍加強監測,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群眾性集
3. 管軼的重點事件
管軼是最早指出中國政府涉嫌隱瞞禽流感疫情擴散的人。在2004年的擴散,病毒從青海的候鳥帶到西伯利亞,並經過俄羅斯擴散至東歐及中歐,使當地不少火雞及天鵝都必須撲殺。中國政府至今依然否認病毒的擴散與他們隱瞞疫情有關,並把管軼在汕頭的實驗室強行關閉,指稱其實驗室並不符合標准。此外,更修改法例,指所有病毒樣本的採集都必須透過國家機關進行。
2006年10月左右,管軼與美國的科學家指出,禽流感病毒已經變種,並從所收集到的病毒分離出新的福建型病毒樣本。中國農業部官員及外交部人員慣常的矢口否認,並進而指出管軼未有透過國家機關而私自從菜市場採集家禽糞便樣本。事件使外界擔心新任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能否逼使中國政府正面面對中國的疫情控制的問題,因為外界認為中國政府在這次事件中欠缺積極解決事件的誠意。 在2003年五月,管軼博士與深圳疾病研究中心發現帶有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因此,廣東政府暫停售賣果子狸,以及關閉所有野生動物市場。
管軼博士在研究後立刻寫信給香港與澳門當局,並傳到中國衛生部及疾病控制中心,廣東政府在2004年1月3日邀請他到廣東去證實他的
發現。
他把詳細的基因排列與分析呈上,發現動物的病菌與SARS病毒相似。
這些發現使廣東到呼吸道疾病學院院長鍾南山教授知道SARS再次爆發的機會,因此他致電,告知他有關SARS再次爆發的危險。此後,廣東衛生局與農業局在省內的農場與市場殺死所有果子狸。
我們知道事後並非這個原因!
農業部關閉港大教授管軼實驗室事件
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家首席獸醫官、農業部獸醫局局長賈幼陵在回答記者關於農業部和廣東省農業廳關閉香港大學教授管軼在汕頭大學的實驗室是否出於政治因素的提問時,並未做出正面答復,他強調說,「中國政府歷來鼓勵和支持獸醫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但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對任何違法的行為都將依法予以懲處。」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內地高致病禽流感問題舉行新聞發布會,賈幼陵說,對於三類、四類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任何政府都不允許科研人員脫離政府的監管。換句話說,對P三和四實驗室,允許研究的科研微生物不存在著獨立的不受政府監管的科學家,全世界都是這樣。
據介紹,世界各國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都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國際動物衛生法典第三、四、六明確規定了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方法和實驗條件,要求實驗室的水平必須與病原一致,並對二類、三類微生物實驗室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國際動物衛生法典要求各國對三、四類動物病原微生物要列入官方控制計劃,發放官方許可,實施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對一些二類病原也可以實施官方的監控。賈幼陵稱,管軼的汕頭實驗室,遠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也沒有達到國際動物衛生法典上規定的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實驗室的認可需要由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出具認可證書之後,再由衛生部和農業部分別審查,是否允許可以作為人源或者動物源的高致病性微生物研究。不僅僅是中國,對持有三、四類微生物的病原進行官方控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