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的自我評價,包括學習、紀律、行為習慣、獲獎情況等方面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是學校教育中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人們往往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於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沒有評價的權利,因而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筆者認為,應大力加強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學習現狀,提高學習效率,對於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對於我國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質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強調學習的自我評價,對於信息環境下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及有效的學習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的自我評價的含義、功能及意義 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分析和判斷,並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的活動。學習的自我評價並不是隨意性的、主觀的評價,而要依據一定的標准。這里的評價標准主要指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的自我評價實質上是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反思和調控。 自我評價具有以下功能: 1. 自我診斷的功能:學習者對照標准,對所搜集到的重要信息進行整理、處理的分析,就會發現,哪些方面有長進,需要加以鞏固和發展,哪些地方不足,有待於改進。 2. 自我反饋的功能:學習者依據評價結果,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確定自己的學習重點,不斷促使自己校正目標,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3. 自我激勵的功能:學習者通過及時的自評反饋的信息,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它就成為調節學習活動的指路「燈塔」,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激發自身努力學習的動力。當覺得學習有成效時,學習者會從精神上產生動力和滿足,增強信心,激發更高的學習熱情。 學習的自我評價對學生行為的塑造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使學習者學會善於觀察自己,根據已定的目標考察自己的學習活動,養成隨時評價自己學習活動的習慣。 二、學生學習自我評價的理論依據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活動的目的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最困難的在於認識自我、改造自我,如何真正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就涉及到自我評價的問題。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最先和最後的勝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學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設計自我,嚴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歷史的潮頭去開創嶄新的人生。」 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十分強調自我評價在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談到學生自我評價時說:「教師不承擔全部評價的責任,而是鼓勵兒童逐漸參與對他自己的實踐成果作自我評價。」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任務的最有效形式,是那些具有某種內在反饋的形式。這種反饋不需要教師經常干預學習。換句話說,當學生為了看到他是在怎樣進步和決定他下一步該做什麼,而能夠檢查他自己的表現時,這樣做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在缺乏某種強化時,學習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鼓勵獨立和自我教育,那麼我們應當力爭創造出那種具有自我強化潛能的學習環境。」(註:(美)林格倫:《課堂教育心理學》,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6-457頁。)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在解釋其教學的反饋原則時特別強調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檢查,認為這是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於學習過程本身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他還指出:「教師必須採取提供學習者最後能自行把矯正機能接過去的那種模式,否則,教學的結果勢將造成學生跟著教師轉的掌握方式。」(註:(美)布魯納:《論教學的若干原則》,《教育研究》1979年第5 1 期。) 近十幾年來,教育心理學領域十分重視元認知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於70年代提出元認知的概念。他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識,其實質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反思和調控。元認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元認知知識,它是對認知活動的個體、任務、策略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即與元認知活動相伴隨的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即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積極地定向、調節、矯正,以期達到預期的目標。元認知研究主要關注的是人類認識的自我調控問題。近年來興起我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更是把自我評價看成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齊默曼認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積極參與到自己的學習,其學習就有了某種程度的自我調節,也就是自主的學習:在元認知方面,自我調節學習的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計劃、組織、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 現代教育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育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的發展。現代教育評價主張把被評者的自我評價作為整個評價過程的預評價階段,注重將被評價者自我評價的意見與評價者的檢查、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外部(教師、同伴、家長等)的評價最終還是要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起作用的。 三、學生學習自我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一)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價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自評一下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知識,學習之後,可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認知的分類,從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等方面來評估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將知識點與目標得分率製成簡易圖表,就可一目瞭然地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此外還可從以下幾方向分析自己的情況: 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能否將新學知識和已有知識聯系起來? 3.能否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能否在實際條件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學習動力的自我評價 學習動力有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之分。自我評價表要對內在動力進行分析、判斷。包括: 1.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無長遠日標和近期目標? 2.對學好各門功課是否充滿信心? 3.對所學科目是否何濃厚的興趣? 4.學習態度是否勤奮、認真? 5.是否有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 6.有無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7.學習情緒是否穩定、持久?等。 (三)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1.是否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活動? 2.能否妥善安排學習時間? 3.能否正確利用各種資料? 4.能否與同學、教師合作學習? 5.是否有預習的習慣? 6.能否集中精神聽課? 7.能否及時復習當天的功課並完成作業? 8.對發回的試卷是否能認真分析原因,擬定補救措施? 9.是否有錯題集?是否給自己出檢測題?10.能否排除有關干擾,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11.能否選擇並採用合適的學習方法?12.能否總結自己或借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13.對學習或做事常回憶、反思嗎?等等。 (四)學習能力的自我評價 學習能力的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閱讀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等; 2. 加工、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口頭的、文字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3. 學習的調控能力:包括確定學習目的、制定和調整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等; 2 4. 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自我評價的方法靈活多樣,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與個體內差異評價相結合;還可採取寫自我鑒定、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同學間相互提問、自我獎懲等方法。當然,自我評價最好能與他人評價結合起來,因為他人評價(如教師的指導性評價、同學間鑒定性評價)客觀性較強,比較能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還能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而自我評價由於缺乏外界參照體系,不便進行橫向比較,主觀性強,容易出現評價們高或偏低的趨向,甚
㈡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1、先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後梳理自身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容易丟分的知識點;再者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任務,一一的去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㈢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是學校教育中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人們往往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於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沒有評價的權利,因而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筆者認為,應大力加強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學習現狀,提高學習效率,對於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對於我國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質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強調學習的自我評價,對於信息環境下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及有效的學習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的自我評價的含義、功能及意義
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分析和判斷,並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的活動。學習的自我評價並不是隨意性的、主觀的評價,而要依據一定的標准。這里的評價標准主要指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的自我評價實質上是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反思和調控。
自我評價具有以下功能:
1. 自我診斷的功能:學習者對照標准,對所搜集到的重要信息進行整理、處理的分析,就會發現,哪些方面有長進,需要加以鞏固和發展,哪些地方不足,有待於改進。
2. 自我反饋的功能:學習者依據評價結果,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確定自己的學習重點,不斷促使自己校正目標,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3. 自我激勵的功能:學習者通過及時的自評反饋的信息,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它就成為調節學習活動的指路「燈塔」,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激發自身努力學習的動力。當覺得學習有成效時,學習者會從精神上產生動力和滿足,增強信心,激發更高的學習熱情。
學習的自我評價對學生行為的塑造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使學習者學會善於觀察自己,根據已定的目標考察自己的學習活動,養成隨時評價自己學習活動的習慣。
二、學生學習自我評價的理論依據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活動的目的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最困難的在於認識自我、改造自我,如何真正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就涉及到自我評價的問題。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最先和最後的勝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學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設計自我,嚴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歷史的潮頭去開創嶄新的人生。」
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十分強調自我評價在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談到學生自我評價時說:「教師不承擔全部評價的責任,而是鼓勵兒童逐漸參與對他自己的實踐成果作自我評價。」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任務的最有效形式,是那些具有某種內在反饋的形式。這種反饋不需要教師經常干預學習。換句話說,當學生為了看到他是在怎樣進步和決定他下一步該做什麼,而能夠檢查他自己的表現時,這樣做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在缺乏某種強化時,學習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鼓勵獨立和自我教育,那麼我們應當力爭創造出那種具有自我強化潛能的學習環境。」(註:(美)林格倫:《課堂教育心理學》,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6-457頁。)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在解釋其教學的反饋原則時特別強調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檢查,認為這是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於學習過程本身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他還指出:「教師必須採取提供學習者最後能自行把矯正機能接過去的那種模式,否則,教學的結果勢將造成學生跟著教師轉的掌握方式。」(註:(美)布魯納:《論教學的若干原則》,《教育研究》1979年第5期。)
近十幾年來,教育心理學領域十分重視元認知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於70年代提出元認知的概念。他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識,其實質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反思和調控。元認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元認知知識,它是對認知活動的個體、任務、策略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即與元認知活動相伴隨的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即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積極地定向、調節、矯正,以期達到預期的目標。元認知研究主要關注的是人類認識的自我調控問題。近年來興起我自我調節學習的研究更是把自我評價看成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齊默曼認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積極參與到自己的學習,其學習就有了某種程度的自我調節,也就是自主的學習:在元認知方面,自我調節學習的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計劃、組織、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
現代教育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育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的發展。現代教育評價主張把被評者的自我評價作為整個評價過程的預評價階段,注重將被評價者自我評價的意見與評價者的檢查、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外部(教師、同伴、家長等)的評價最終還是要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起作用的。
三、學生學習自我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一)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價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自評一下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知識,學習之後,可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認知的分類,從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等方面來評估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將知識點與目標得分率製成簡易圖表,就可一目瞭然地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此外還可從以下幾方向分析自己的情況: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2.能否將新學知識和已有知識聯系起來?3.能否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4.能否在實際條件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學習動力的自我評價
學習動力有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之分。自我評價表要對內在動力進行分析、判斷。包括:1.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無長遠日標和近期目標?2.對學好各門功課是否充滿信心?3.對所學科目是否何濃厚的興趣?4.學習態度是否勤奮、認真?5.是否有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6.有無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毅力?7.學習情緒是否穩定、持久?等。
(三)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1.是否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活動?2.能否妥善安排學習時間?3.能否正確利用各種資料?4.能否與同學、教師合作學習?5.是否有預習的習慣?6.能否集中精神聽課?7.能否及時復習當天的功課並完成作業?8.對發回的試卷是否能認真分析原因,擬定補救措施?9.是否有錯題集?是否給自己出檢測題?10.能否排除有關干擾,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11.能否選擇並採用合適的學習方法?12.能否總結自己或借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13.對學習或做事常回憶、反思嗎?等等。
(四)學習能力的自我評價
學習能力的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閱讀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等;
2. 加工、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口頭的、文字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3. 學習的調控能力:包括確定學習目的、制定和調整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等;
4. 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自我評價的方法靈活多樣,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與個體內差異評價相結合;還可採取寫自我鑒定、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同學間相互提問、自我獎懲等方法。當然,自我評價最好能與他人評價結合起來,因為他人評價(如教師的指導性評價、同學間鑒定性評價)客觀性較強,比較能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還能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而自我評價由於缺乏外界參照體系,不便進行橫向比較,主觀性強,容易出現評價們高或偏低的趨向,甚至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但如果引導得當,評價者態度端正,自評也可能獲得比外部評價更准確的結果。總之,自我評價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外部的要求來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提高自我評價的效果。
四、學生學習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評價榜樣
自我評價往往以他人評價作為重要參照。教師的評價活動是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活動掌握一定的評價標准和運用標準的方式方法,掌握評價結論的表述方式並積累評價經驗。因而,教師的評價應為學生樹立榜樣。譬如教師對課文的評析、對一個問題或一節課的總結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等,應做到全面、客觀,重點突出,觀點正確、鮮明、深刻,語言簡潔、准確、有條理,使學生從評價角度、評價方法、評價觀點、評價依據、評價語言幾個方面學有所獲。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積極進行梳理評價,檢查作業、試卷,同學之間進行相互評價。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在回答「什麼事情最難辦」時說:「了解自己。」由於人處在特定的環境中,對自我的認識在很人程度上受環境的制約,因而人們對自我的認識也就存在局限性。心理學上有個「約·哈利之窗」,為他人了解自我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把自己的一切特性分成四部分,然後讓人們逐個部分分析,最後得出一個全面的「自我」來。(見下表)
約·哈利之窗
自 己
他人 已 知 未 知
已知 自己和他人都了解的部分 自己不清楚但他人了解的部分
未知 自己了解但他人沒注意的部分 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部分
學生通過對約·哈利之窗冷靜地分析一下,使自己對自己有個較為准確的認識,才能進行正確地自我評價。
2.幫助學生正確對待自我。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對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不要過高或過低評價自已。正確對待已取得的成績,不要自我陶醉,停滯不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應從內心裡接納自己,鼓勵自己,給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正確把握自我與他人的比較
學習者可從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中了解自己、評價自己。例如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者應有意識地對教師的講析、同學的發言從評價角度、評價方法、評價觀點、評價依據等方面作一番對照,看看別人在哪一點上比自己站得高、看得遠、講得透,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的見解。
(三)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學習者應學會根據學習任務的要求,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所確定的學習目標最好是近期的、具體明確的、能夠完成的,以便於目標的實現。而且,學習者應確定恰當的自我期望值。
(四)注重對學習過程進行小結與總結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經常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學習者應通過自己檢查作業、分析考試情況、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等,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地、科學地分析評價自己,逐步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例如,學習者完成作業後自己檢查作業,找出錯誤並加以訂正;同時作自我評價,談談滿意什麼,不滿意什麼,為什麼。此外,通過自我分析,確定自己在最近階段自我完善的計劃、任務和目標。
(五)建立個人學習經歷和成績的學習檔案
學習者可將被評過的作業、試卷,他人的建議,個人的感受以及自我評定的陳述累積起來,建立學習檔案。還可自己備制錯題集,自我修正,找出缺點所在,避免再犯同樣的或類似的錯誤。通過定期的回顧,可以看到自己有待努力的不足之處,發展自我評價能力。
(六)進行正確的歸因
學習者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後,往往要對學習的學習結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進行解釋,這就是歸因。而學習者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其後續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見下表)。
學習類型 歸 因 影 響
成績好 成績差 學習行為 自尊心自信心
追求成功 能力努力 努力不夠 更加努力 增強
避免失敗 任務難度低機遇好 能力差 碰運氣 減弱
那種怨天尤人(把失敗原因歸之於客觀因素)、自暴自棄(認為自己能力差,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學習者應客觀分析影響成敗的原因,學會先從自己內部找原因,並盡量找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
(七)培養和發展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實質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全面監控和協調。培養和發展元認知能力對於提高學習者的自我評價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同學間相互問答、解題時出聲思維、及時總結等方式進行。
㈣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首先就是要培養自己這一個靜坐的能力,現在的人們的生活簡直非常的快,做什麼事情都靜不下心來?很燥,時不時的還在玩手機,等等,所以地瓜就是要讓自己控制,怎麼能夠靜下來?
㈤ 如何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孩子更加有效地學習、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識,這不僅是為了配合學校教育,更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習慣。
我們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要在家庭中養成,主要的教育責任在我們的家長。從時間上來看,在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則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今天我要講五個問題:
1、學習習慣是什麼;
2、為什麼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怎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共性規律);
4、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具體措施;
5、培養學習習慣中家長應注意的問題;
這五個問題是層層遞進的,主要是便於家長們理解和接受。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
字典上解釋習慣,是一種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即一種行為方式。
學習習慣,簡單的說,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的一種行為方式。那麼,什麼是學習意義上的自動化行為方式呢?
舉例子1:就像我們學習騎自行車一樣,一開始不敢上車,後來敢上車了還搖搖晃晃,就算是騎上了,也不敢看別處,也不敢和別人說話。但是時間一長,騎車就成了一件非常自如的事情,還可以單手扶車把,還可以邊騎車邊聊天,這都是我們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騎自行車的各項動作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成為了一種自動化行為方式。其實就是「習慣成自然」。
總之,學習習慣是把學習中的各項行為連續貫通,達成成為個體一種對學習的需要,和個人一種生活的方式。
二、為什麼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們都知道,好習慣很重要,而習慣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這里我就來說說「路徑依賴」原理。這個原理源於一個科學問題:美國太空梭火箭推進器的寬度為什麼只有143厘米,為什麼是這個寬度呢?原來,它的寬度竟然是由兩千多年前,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的!具體說,這個寬度的決定,經過了:兩匹馬屁股的寬度→羅馬戰車的輪距→英國馬路的轍跡→電車輪距→鐵路輪距→然後是隧道寬於鐵路一點點→最後是火箭推進器的現行寬度。
「路徑依賴」給我們的啟示:童年時期的行為模式將奠定以後的人生道路,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一定要找准一個正確的方向——行為習慣。
例子1: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位記者問其中一位獲獎者:「你在那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老教授回答:「是在幼兒園。」「你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兒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他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培養的良好習慣。(終生成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
例子2:日本心理學家對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學習習慣實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鼓勵、矯正),形成的習慣難有多大的改進。因此,今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也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的越早,也越容易糾正。3—12歲時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習慣不是長大了就自然而言就形成了。
由此可見,作為家長,在孩子學齡前和低年級,幫助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以我個人的經驗看,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碰見正確的人,經過點播和指導,做正確的事,即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孩子奠定成功基礎。
三.怎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共性規律)?
(一)任何一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都要經歷三個階段和三個步驟。見下表:
階段
經歷時間
階段特點
實施步驟
注意事項
第一階段
約束階段
一至兩周
修正和約束行為,這時人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很難適應。
確定需要養成的習慣(目標要具體)。
需要將行為習慣細化成可以立即評估的內容。
第二階段
適應階段
三至五周
有意的進行堅持,但心理已經基本適應,堅持已經不是很難。但是,這個階段最容易半途而廢。
實施養成。
1到15天(約束),16天到50天(適應),第51天到第150天(自然)。
第三階段
自然階段
三至四個月
鞏固第一、第二階段的成果,將適應變為一個人的自覺行為。
父母幫助孩子評估成果。
讓孩子學會評估自己習慣養成的成果。經常進行檢查,必要時可以制定日程表,並在每一個階段之後,為孩子寫一份鼓勵性的評語。
這個表格為家長們描述的是每一種習慣養成的共性規律。為了讓家長們明白,我再給家長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培養孩子有「時間觀念」的好習慣:
階段
經歷時間
行為養成
效果
第一階段
約束階段
一至兩周
在寫作業時使用計時器。
家長監督實施
第二階段
適應階段
三至五周
孩子自己使用計時器(作業,游戲等)。
家長偶爾督促
第三階段
自然階段
三至四個月
孩子不僅自覺使用計時器,而且主動規劃時間。
做時間的主人
專家提示我們說:良好的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實踐和相當長的堅持。沒有具體明確的要求,沒有正確的途徑和方法,是不可能培養出孩子好習慣的。也就是說,培養孩子好習慣,必須有嚴格的訓練和嚴格的要求。不嚴格和不知如何去嚴格,是家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任何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都要遵循「兩個結合「。
1、要和家庭生活結合起來。
習慣是多方面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運動習慣等,學習習慣也是很具體的,復習習慣、預習習慣、聽講習慣、回答問題習慣等。我們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各種好習慣和不良習慣形成的環境。
進一步講,孩子的學習生活,是孩子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孩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之間嗎,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我們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忽視生活習慣。一個生活懶散的孩子,不會對學習有責任感;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不會尊重老師和同學;生活拖拖拉拉的孩子,不會追求學習效率。為此,我們一定要在家庭生活中,全方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例子1:曾見過這樣的家庭,拐角沙發挺大,前面是電視,孩子玩、睡都在沙發上,孩子上學後就是坐不住。我們當時給出提示:小椅子——和幼兒園一樣的小桌子——寫字台、椅子。
例子2:陳凱歌(現南京大學學生)在小學五年級時和我們一起去四川九寨溝旅遊,在旅遊區里,他把糖紙和鼻涕紙都放到褲子口袋裡,准備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去扔,這就是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例子3:擺放碗筷,負責衛生紙、牙膏,負責進門腳墊的整理。
例子4:小苗為班級清理舊光榮榜上的五彩星粘貼。
生活中好的品行習慣,最終到提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大家一定不要輕視。素質是整體的,是不可分割的。習慣則是家庭生活的遺傳,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家長都在影響。而且,縱觀孩子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形成,壞習慣的形成總是比好習慣來得容易。
2、要與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結合起來。
好習慣靠塑造,就是養成教育;不良習慣則靠矯正。我們說不破不立,在矯正不良習慣中,好習慣也就自然會「敵退我進」了。孩子形成不良習慣最初全在於家庭,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好習慣形成的過程,也是逐步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壞習慣,越早糾正越好。
例子1:一個小學五年級女孩 「誰誰來了?」「誰放槍?」「現在音樂放了四遍」——不良習慣;孩子小的時候,不管孩子幹嘛,這個抱起來親一口,那個抱起來親一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形成——形成原因;後來我們商定,孩子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候不要去和她說話,別人也不要再學習時間造訪——對策。
例子2:由於家長總是會打斷孩子的話頭,所以形成孩子的思維不形成連續性,容易邊學邊玩,沒有寫完這項又去干那項,所以家長要注意傾聽。
例子3:家長反復嘮叨,而老師只講一次,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傾聽。
從以上幾個例子來看,孩子身上任何一個壞習慣,或多或少源於家庭生活,是應為我們當父母的鬆散了、沒注意、沒有科學方法、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這里我再次現身說法,談談我是如何糾正孩子磨蹭的不良習慣的:
例子:我的孩子開始上學時有磨蹭不良習慣。早上穿衣服磨蹭,老師說收拾書包也比別人慢。我先反思:孩子磨蹭是我平時幫助多,替代多,訓練少,而且叮囑多,嘮叨多。所以我就給自己定了幾條措施:
①減少對孩子的叮囑、嘮叨;
②夫妻之間減少提醒、督促;
③讓孩子每天晚上學習之後自己把第二天要帶的東西逐一放進書包;
④睡前脫下的衣服按順序放好(自己疊好、放好)為了第二天穿的快;
⑤我堅持讓孩子睡前把明天的學具再思考一遍,防止忘寫忘帶;
⑥開始背著孩子幫助檢查一遍(悄悄進行);
⑦穿襪子比賽,收拾書包演習;
⑧看電視設定時間(買計時器)。
啟示: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習慣的好方法,是停止催促,堅持表揚,想好方法,堅持到底!孩子做到了就給一朵小紅花,滿20個可以滿足一個願望(盡量不要用物質獎勵),可以是去圖書大廈看書,去海河邊喂海鷗,媽媽摟著講故事等。
在這里家長應注意:遵循無錯誤的原則。即當出現不良行為時,不僅要關注不良行為本身,更要重視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不要針對孩子,而要分析形成的原因,特別是家長的原因。對事不對人,家長要細心觀察、全面分析,耐心對孩子進行教育和訓練。
在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教育訓練中,最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要堅持發展性評價。家長要知道孩子行為習慣的現實起點,以及孩子在自己起點上的進步。從一米一長到一米五就是發展,一定不要用兩米三五姚明的身高來要求。當孩子有進步了,要分析進步的原因,從而進一步改進教育方法、措施。
四.養成哪些學習習慣以及具體措施。
這部分內容應該是家長們特別願意聽的,原因很簡單,家長們都特別願意借鑒實際的做法,並把這些做法「移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以求迅速達成良好效果。但是您在「移植」的過程中特別應注意,要與自己孩子的實際相結合,並做到長期堅持,方能有成效。我要給家長們說的具體學習習慣有以下十個:
1、制定學習計劃並認真完成的習慣——詳講
2、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3、認真檢查作業和整理錯題集的習慣——詳講
4、積極回答問題和提問的習慣
5、幫助同學學習的習慣
6、大量閱讀書籍雜志的習慣——詳講
7、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
8、認真寫字的習慣
9、慢慢看課本的習慣
10、記作業記筆記要規范的習慣
由於時間所限,在這十項好的學習習慣中,其中三項我會詳細為家長們解讀,也有大量具體的事例,並羅列出非常詳實的操作步驟,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一 制定學習計劃並認真完成的習慣(詳)
(一)具體操作辦法:最好用條格紙,每科每周一頁。
例如數學:條格紙對折,寫上學科——數學(*月*日——*月*日)
周一:1、復習當天所學;(A.回憶課上老師所講,B.看課本)
2、做作業;
3、自己檢查作業;(對做過的作業進行反思總結)
4、整理錯題集;(可以讓孩子給家長講)
5、預習新課。(把第二天要講的預習一遍)
……
周六:1、復習一周所學(通讀課本);
2、復習一周作業(包括測驗);
3、看錯題集;
4、選作與錯題相似的課外題;(有針對性)
5、也可自己綜合測試(不用每周一次)
6、預習下周所學
周日:回憶上周數學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就是為了周一的復習和測驗)
當然,如果周六時孩子很認真,周日也可以不做,給孩子課外閱讀、活動、娛樂、玩耍的時間。
(二)操作提示。
1、在右下角空出地方,家長寫鼓勵的評語,貼「小紅花」。(畫小紅花要簡單,以免分散注意力;粘貼貼紙不要分散注意;表揚鼓勵要具體,不要寫「希望在某某方面提高」這樣的變相批評,應具體幫助。)
2、每完成一項讓孩子自己在序號上打上紅勾。
3、可以對某一項、某一種計時。
(三)關注英語學科的計劃和安排。
事實證明,很多理科好的孩子,英語不一定好,而英語好的孩子,其他科目也很好。因為學習英語的特殊原因,除了課上學習,沒有語言環境,必須依靠多讀多說。英語最能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自覺學習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在小學低年級就要形成對英語學科扎實的學習習慣。例如:
1、完成當天作業
2、讀第8課5遍(新課)
3、默寫第8課單詞(口頭拼讀一遍,漢譯英一遍)
4、第1至3課課文讀3遍
5、第4至7課課文讀3遍
6、聽1至3課課文磁帶1遍
(一般來說,英語內容多,作業包含課文、單詞、片語、背誦、默寫、聽力、檢測等較多的方面。)
尤其建議大家要注意:
1、各種形式不要在一天內面面俱到,要一周里交叉安排。
2、如果因其他特殊學習原因,英語計劃不能落實,但必須堅持朗讀課文。
3、堅持依舊帶新,滾雪球的方法。
如果您的孩子,在外面上英語學習班,也要這樣要求。有的家長對課外學習只重視花錢報班,而沒有納入規范來要求,這是不對的。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規律是一樣的。形成好習慣不容易,形成壞習慣很快。在校外學習中,不復習、不預習,這樣的學習態度必然影響到校內學習。
例如,有一個男孩現在上高二,小升初時考市重點差一點,中考差一點,高考還會差一點兒。他爸爸工作忙,認同課外班,從小學三年級上到現在一直上課外班,他認為:
①還沒開學孩子就學了一遍;
②開學准摸底考試,為了讓孩子有信心。
他的看法很對,但是,他沒有訂計劃,沒有按程序。所以他的孩子總是很好,但是再向突破就是差一點兒。因為習慣,習慣限制了能力。有人說,中考分加20分就是高考成績,其實不盡然,因為沒有按照科學的學習程序,導致孩子突破不了。
(四)制定學習計劃應注意的問題。
1、計劃越具體越好。
2、嚴格要求孩子完成計劃(嚴格就是鼓勵孩子完成)。
3、計劃不如變化,可以從實際出發進行調整。a.本周沒完成的可以放在下周。b.因考試某科臨時多了,其他課可以減少(時間有限)。c.因有活動,盡量提前完成,實在不行再後補。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習第一」的習慣。
4、寧要少,但要好。
5、用紅格紙一周一科一頁。這樣,孩子壓力小。同時,用來保存一個夾子里,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信心。過幾天讓孩子看看,家長持欣賞鼓勵的態度表示由衷的高興。
6、及時鼓勵和一周鼓勵。
二 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一)預習習慣
※重要性:預習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預習得好,既提高了聽課質量,也節省了復習和作業時間。尤其對學習吃力的孩子作用更大。讓學習差的孩子改變落後狀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針對基礎薄弱問題,在預習中著重彌補新課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掃清聽課中的障礙,變被動為主動。
例如,我們班的王志允,初中的畢業成績很好,可是由於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他對高中的數理化課程的進度感到吃不消,幾乎天天都在講新課,崩潰是必然的,所以要提前預習,為自己學習掃清障礙。遷移到小學也是一樣,比如拼音,組詞,造句等都應提前預習,做好准備。
預習可以為孩子上課做好知識准備。通過預習,孩子對教材有了初步印象,哪些能看懂,哪些不理解,哪些有疑問,這樣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上,提高聽課質量。
※預習的做法:
1、預習分為學期預習,周預習,當天預習。
2、預習時不需要過分細致,只要對新課有個大體的了解就可以,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讀課文,試著回答課本的問題。(不需要必須准確的答案)
語文:(1)通讀課文
(2)過好字詞關。
(3)初步分析課文,回答書後問題。
(4)歸納中心思想
數學:(1)通讀課本
(2)試做例題、練習題
3、低年級開始只是讀完課文就行,過多會影響孩子預習的積極性。
發現一個新問題,不知怎麼才好。——需不需要買《語文全解》或者是《語文參考書》?這種書不用查字典、詞典,中心思想都是現成的,但語文能力差!所以如果不是老師要求買,盡量不要買。
我的孩子在五年級的時候告訴我,他們同學都有《語文教學參考》,這樣就可以很迅速的把老師留的每課書的人物理解、中心思想等的小卷子完成,但是我沒有給他買。到了六年級,由於課程進度安排緊張,老師要求人手一本,所以也只好買了。
(二)復習習慣
復習就是鞏固記憶,加深理解。課上的學習內容,經過一天就變成60%,到了第三天就少到30%左右。溫故而知新!(展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1、復習的種類:(1)當天及時復習;
(2)周復習;
例:小苗在二、三年級時,數學第一次得了92分,是3位數加減法數位錯了,原因就是沒有及時的復習和周復習。
(3)月復習(復習的內容比周復習多);
(4)期中復習,期末復習;
2、復習材料的准備:(1)課本;(2)作業;(3)篇子;(4)錯題;
3、復習的步驟: (1)先回憶;(2)再看書;(3)後改錯;(4)作對的大題也要細看;
綜合題具有典型性、傳統性、綜合性、易錯性,每張試卷都有綜合題!
4、小學生復習的多樣性:調動眼、耳、口、手、腦、聽、說、讀、寫、思
例:「聰」字和「明」字。
5、家長可以積極參與,沒有家長的幫助是不行的。
提醒:A.期末預先借新學期的課本;B.保留舊課本,越是高年級就越要保存好。借給別人,但一定要追著讓他還。
6、復習的幾種忌諱:
①.忌諱復習無計劃,考前臨陣磨槍
②.忌諱貪多求快,應平均使用力量
③.忌諱濫用「教輔」,打「題海戰」。(有的家長買來教輔就萬事大吉,給孩子留,其實這種最笨、最懶的辦法促使孩子厭學或者笨學,教輔應該用於糾正錯題,鞏固重點難點)
④.忌諱方式單調,盲目樂觀,應多樣化
⑤.忌諱勞逸過度
⑥.忌諱猜題押寶。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最後,在講一講階段復習的程序和方法:
1、主題准備,明確中心內容。
2、時間准備
3、材料准備(課本、作業、試卷、檢測、教輔、錯題)
4、先回憶後看書
三 認真檢查作業和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一)做作業的步驟:
在家完成作業盡量堅持四個步驟:1、先看書;2、後作業;3、細檢查;4.重改錯。
孩子在學校剛學完的知識記憶深刻,有老師現場輔導,有同學隨時討論,但回到家就不一樣了。可能上午第一節是數學,已經過去八九個小時了,記憶和理解可能會淡化。
在家完成作業的第一步是看課本。打開課本容易使孩子形成條件發射,進入課堂情境,便於注意力集中。如果先回憶後看書,作業質量更高。因為所學知識已經預習過,課上老師剛講過,如果直接翻開書,有些孩子的頭腦沒有思維的主動性,哪些知識只不過是像照鏡子一樣機械的再現。合上書先回憶今天所學的知識要點,大腦進入主動思維的狀態,學習的效率最高。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也就是素質。
為什麼許多孩子做不到這一步?
1、家長輕視了看課本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不看課本照樣做得都對;
2、快寫完得了,孩子還鬧著看電視,大人也落個放鬆放鬆;
3、孩子正在由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家長沒有轉變,還停留在孩子上幼兒園的生活習慣中。
4、家長沒有意識到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錯過了最佳時期,家長式跟在孩子後面,而不是走在孩子前面。
於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孩子作業的錯誤不僅越來越多,學習的問題也一一反映出來。當然,還有孩子作業負擔過重的客觀原因,這是中高年級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小學低年級,您最好現在開始幫助孩子作業之前先看書。如果孩子中高年級,最好也從某一個科目開始做起,鞏固之後再增加科目。
還有陪讀,就要在落實這第一步的過程中示範、督促、提醒、鼓勵。
(二)檢查作業和改錯
先看書後作業是作業的第一步。細檢查重改錯就是作業的第二步。
孩子寫完作業後,家長檢查完,有錯的讓孩子改過來,簽上名。這時最常見的流程,不利於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建議您試試以下方法:
1、讓孩子先自查,沒問題了,家長再檢查;
2、孩子和家長同時檢查,約好發現錯誤誰也不說,都檢查完後兩人對下。特別注意,讓「孩子也不說」,最後孩子說出來了,你要積極鼓勵,培養細心的習慣和發現錯誤的能力。
舉例:小苗五年級時,班主任高老師告訴我:監考老師發現你們小苗在考數學時,寫完了卷子跟卷子沒完,一直在檢查!我後來一問,孩子說他自己檢查了三遍,每一題都沒有放過。最後的成績當然是100。這次六年級月考也是一樣,他告訴我在最後10秒鍾檢查出了一道口算錯題,好險!
3、家長檢查出錯誤,不用直接告訴孩子,可以告訴他一個范圍。例如一道什麼類型的題,或者這道題在「前三道題當中」……擴大孩子檢查的范圍和成就感。讓孩子也可以告訴家長,家長假裝沒查出來,也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和檢查的樂趣,但是此法不能常用。
4、逐步放手,每周確定一兩天為「家長免檢日」。即使交作業後老師發現錯誤,也不要對孩子有任何指責,還要表揚要鼓勵,畢竟是孩子在走向獨立學習中的不可避免的。更要看到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優秀的心理品質正在形成,孩子自己承當學習的責任遠比作業上有錯誤重要的多。
㈥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首先,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過程中要扮演指導、引導的角色。對學生認識不專清的要加強指導使他們在評價屬中拋開個人感情因素,做到評價言之有據,言之有物,與同學評價差距大的要說出理由,認識到對別人的正確評價也是自己應負的責任。
其次,關注個體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在互評中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評價目的,重過程、重態度、重進步,教師要鼓勵或直接參與挖掘被評者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與不足要委婉地提出,貼近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讓每位學生擁有一份成功的體驗,細心呵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體現評價的公正、公平,對於學生不同的見解要理解與鼓勵,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評價中,讓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進入掌聲、笑聲的港灣。
㈦ 請問學生如何寫好學習自我評價
1. 學習的自我評價
所謂學習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 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分析和判斷, 並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的活動。評價標准主要是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的自我評價實質上是學習主體對自己的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反思和調控, 它分為直接和間接的自我評價。直接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自我參照和自我反思所進行的評價。從學生的發展過程來看, 學生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 學生常常是依據自己的個性特徵或以往的成績, 把 故我作為一個重要的參照, 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的; 同時, 又將外在的評價( 他人評價) 和自我評價相結合, 形成自我判斷, 獲得自我評價的結果。間接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參照他人的評價或通過與同伴的對照與比較進行的自我評價。他人的評價是自我評價的重要參照和依據, 是自我評價的一個 支架, 也是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由於學生個體的認識和體驗尚不完善,因此,只依據學生自己的標准進行評價也是不全面和不科學的, 有必要進一步參照他人的評價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2. 自我評價的目標
關於自我評價的目標, 本文認為必須強調以下幾點:
(1) 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 發現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潛能, 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改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
(2) 通過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不斷地檢查和調整,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調整的有效機制, 進而主動地為自己規劃自我成長的歷程。
(3) 通過評價讓學生和教師共同承擔評價的責任, 發揮評價的診斷、教育和發展的功能, 促使學生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者。
3. 自我評價機制
為了實現自我評價的上述目標, 採用的評價機制應能讓學生從認可、體驗的角度感受自己的進步, 淡化以成績的橫向比較作為評價的最終定位的觀念。因此, 有必要:
(1) 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要擺脫單一的學科知識筆試評價。要提升從作業情況、科學小論文、社會實踐應用能力、學習方式改善以及進步梯級等角度進行評價的地位。
(2) 以多種形式進行評價。除定量打分、記錄平時成就外, 強化依據學生在科學課程各類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如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熱情關注、記錄實驗結果是否實事求是、是否有學習興趣等。將學習體會、反思等定性判斷( 分析) 以一定的權重計入綜合評價。
(3) 由多個主體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主體變單一的科學教師為校內各學科教師、學生甚至校外的有關機構、團體、家長等,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強調學生自我比較, 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 以體現評價主體的交互性和多元性。
二、自我評價的內容以及評價方式
1.基本知識技能的評價
2. 學習過程、方法及習慣的評價
3. 應用能力的評價4. 情感態度的評價三、體會
㈧ 如何養成每天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怎樣讓自己自覺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數學。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
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所謂"課堂學習活動"是指為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而設計的,由學生自主參與的各種學習形式。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小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掌握概念的過程一般以認識具體實物為起點,先形成表象,然後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針對學生這一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為什麼,更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演練,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長持以久,"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這是不良習慣。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許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的。教學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做作業前要准備好一切學慣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的。做作業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
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做完作業,先驗算,發現問題再看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教師和家長長期這樣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學好數學,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學中,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總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辯清是非。由於學生年齡小,往往分不清習慣的好壞。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經常引導學生分清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不良習慣,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引導學生丟掉學習上的依賴思想,養成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克服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養成全神貫注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丟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㈨ 自我評價(包括性格愛好,在校表現,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
一個大綱哦。供參考。你可以根據需要縮減
自我評價
一、學習情況概述、專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取屬得的成績(詳細寫哦)
二、思想認識、學習紀律的遵守等
三、存在的問題、努力方向
通過學習,我掌握XX,具備XX。我將在以後,繼續努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