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匆匆這篇課文中作者想對自己說,我想對自己說
其實能遇到可以陪你走一段路的朋友真的已經超級幸運了,很多人一輩子回也不見得能遇到一個知心人答(但有可能以為自己有)。人說到底都是孤獨的,誰先能認識、接受並習慣這一點,就會比較早地學會與自己相處、並且從中得到滿足和幸福。
Ⅱ 匆匆這篇課文里人物的性格
朱自清他在《匆匆》這篇課文中表達了自己嘆息時光易逝惋惜的心情,同時也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有為前途不明兒感到彷徨的復雜的心情。
Ⅲ 匆匆這篇課文的感悟是什麼
表達了作者對時間匆匆流逝的嘆息以及要珍惜時間的想法,
Ⅳ 《匆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匆匆》告訴我們要學會去珍惜時間,引起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深思,喚起我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一番紅紅火火的事業來!
Ⅳ 匆匆這篇課文第一段作者從哪三個方面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這段排比一問自己22年來對社會有何貢獻,二問這22年自己有何感悟與成長,三問從生到死,生命的意義。作者後悔這么多年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卻已然過去了22年,表現了作者的迷茫,內疚與擔憂。
Ⅵ 結合《匆匆》課文的內容,談談你的感受
本文作者在敘述中語氣多變,思想含蓄,情感起伏跌宕,朗讀中要求學生把心沉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吟誦,細細咀嚼,用心品味,與作者在感受上產生共鳴。建議採用分類指導的方法。
第一類,抓重點句,體會語氣。
如朗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其中的四個問句,四句四種語氣,四句四種讀法。讓學生自己邊讀邊琢磨句與句之間的變化,體會句與句之間的區別。在把握問的語氣中,感觸到作者面對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對比燕子的「再來」,楊柳的「再青」,桃花的「再開」,反躬自問的急切心情。
第二類,感受真實,品位隱情。
如朗讀第三自然段時,突出作者對一日匆匆來去的描述,細細感受「洗手的時候」、「吃飯時候」、「默默時」、「伸出手遮挽時」、「天黑時」等這些特定的時間里,「匆匆」分別有著哪些具體的表現,作者如何「嘆息」。在朗讀中感受人人都經歷的真實中,感觸到作者清楚地覺察到日子怎樣一分一秒地匆匆來去時的惋惜之情。
第三類,用心求異,認識心跡。
如第四自然段,是以不同問句組成的典型段落,扣緊這一特點,圍繞六個問句,指導學生在比較中反復品味,用心求異。如從第一個問句中,體會到作者對自己在逝去日子裡能「做些什麼」的警醒;從第二個問句里,體會到作者對自己「徘徊」的檢討;從第三個問句里,體會到作者對留著「痕跡」的渴望;從第四、五個問句里,體會到作者對「能做些什麼」的迫切願望;從第六個問句的「但不能平的」里,體會到作者「能做些什麼」的決心。讓學生在聯系前文通讀全段時,感觸到作者珍惜時光,要為「千家萬戶的世界」貢獻自己力量的熾熱之情。
三、感悟人生哲理
學習本課需要釋疑解惑的自讀,需要彼此合作的交流,需要有滋有味的吟誦,但更需要屏息凝神的感悟。讓學生安靜下來,心神專一,沙裡淘金般凝思課文里哪些句子使自己或頓生同感,或萌生新念,或引發了從未有過的發現,再把這些凝結起來形成對人生的感悟。如:
其一,如凝思「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這些句子,又可對照大千世界裡的萬物,想想四季輪回,新老交替,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都沒有辦法將時間留住,誰都沒有辦法將流逝的時間再挽回來。由此,讓學生認識到作者提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其二,如凝思「我留著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則可以啟發學生想到自己的讀書積累中去,可以是歷史上惜時如金的典範,可以是為各時代做出傑出貢獻的英雄,也可以是身患絕症而忘我奮斗的強人。把這些活生生的人和事與課文作者的感觸融合起來,在反復琢磨中,領悟到自己肩頭上沉甸甸的責任感——不光是眼前的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將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Ⅶ 《匆匆》課文分析
您也好! 「為什麼日子一去不復返呢」是屬於反意疑問句,因為反意疑問句的答句也要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讓您滿意!
祝您也:學習也進步!也謝謝!
Ⅷ 匆匆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朱自清以「匆匆」為題來抒寫時間是難得而易失的感受,這題目本身既蘊含有濃冽的情味,又潛隱著生活的理趣。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刻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惋惜,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苦悶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匆匆》的風格是一種自敘式的,彷彿作者的自言自語,是很直白,素樸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擬人化的描寫就為文章增添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形成內容上的節奏變化。
如第三段中,「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
作者將太陽擬人化,純粹的傷感之中又有那麼一份幽默』與無可奈何,為文章那種憂郁茫然的調予注入了一些鮮活的生命的東西,而這種生命的東殛的消逝又更帶來凄然之傷。
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