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宋朝盛個人介紹

宋朝盛個人介紹

發布時間:2021-02-28 01:17:09

㈠ 北宋 宋仁宗的主要事跡

包公和楊家將的故事都不是正史,都是後世的人瞎編的

中國歷史上比較難得的好皇帝。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被貫以「仁」謚號的皇帝,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民貴君輕,是對執政的最高評價。他本人納諫如流任人唯賢,他的大臣常年直言進諫。

出身: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來是宋真宗皇後劉娥的一個宮女,真宗寵愛劉娥,想立為皇後,奈何劉娥家世並不顯赫,又無子嗣,群臣不服,真宗為此而十分苦惱,李氏講自己夢到到仙人降生為己子。真宗與劉娥大喜,真宗寵幸李氏,李氏果然有孕生下仁宗,真宗對外稱仁宗是劉娥所生,藉此冊封劉娥,最後立劉娥為皇後。李氏被真宗封為縣君,後來李氏又生下一位公主,李氏才又升為才人。劉娥對李氏也比較照顧,在真宗生前最高只做到了才人,在真宗去世後,皇太後劉娥才晉封李氏為宸妃。李氏過世後,劉娥以皇後之冠服將其下葬。
劉娥對仁宗一直很好,因忙於正事,同楊淑妃一同視養。皇太後劉娥病逝,諸臣將此事上報仁宗,燕王更心懷不軌,稱李宸妃為劉娥所毒害。仁宗震驚,命李宸妃兄弟李用和去查看李氏棺木,見陪葬器物比擬一品夫人,屍體用水銀保養,面如生前,李氏亦穿上皇後冠服。仁宗逐至劉娥靈牌前自責謝罪,追謚劉娥為庄獻明肅皇後,生母李宸妃氏為庄懿皇後。對劉家尊封更勝往昔。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完全是胡編的,劉娥死的時候,包拯還沒有做官在家鄉照顧年邁的父母,直到劉娥去世3年之後,包拯才去安徽天長做知縣。在此10多年後,包拯才入開封做諫官,成為天子近臣。而這時,天下早已經知道仁宗是宸妃所生這件事10多年了。

本人:
宋仁宗待人仁慈寬厚,對自己要求卻很嚴而且節儉樸素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後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後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有一次王德用曾獻了兩個美女給皇帝,王素進諫阻止,仁宗就把那兩個女子送出宮了。
還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為君:
他為君勤政,虛懷納諫,在位期間邊境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安定。
仁宗朝多名臣,歐陽修、王安石、韓琦、富弼、曾鞏、文彥博、蘇軾、蘇轍、范仲淹、龐吉、王素、狄青、包拯等等,這些都是曾為宋朝做過貢獻大有作為的好官。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包拯,包拯屢屢犯顏直諫,有一次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這要是放在清朝,早不知道砍幾百次腦袋了。而唐宋八大家有6位都出在他執政期間,他在位期間可以說是歷史文化最輝煌的時代之一,也是文人最好的時代。
還有這么一個小故事,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摺,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摺?」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裡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陞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介面。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准備採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採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仁宗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後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為人軟弱的誤解:
很多人對於仁宗都有一種軟弱的誤解。可是為人仁慈並不等於軟弱。聽從大臣的意見不代表沒有主見。要知道懼怕諫臣的皇帝往往都是曠古明君,多聽從各方面的聲音是不專制的表現。為扭轉頹廢的國內經濟,解決各種時弊。他果斷開始實行慶歷新政。面對李元昊稱帝,宋朝大多數官員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宋仁宗於當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並懸賞捉拿。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宋夏戰爭全面爆發。
仁宗在位時也一直沒有鬆懈備戰,為防外族入侵,仁宗在位年間的戰馬數量達到百萬匹之上。他過世後為他陪葬的還有一匹純白色的戰馬。

仁宗盛治
仁宗執政時期史稱「仁宗盛治」。宋仁宗統治國家人口增長了三百七十九萬戶,六百四十九萬口男丁。仁宗這增長的三百七十九萬戶就相當於唐太宗貞觀時期的總戶數。嘉佑(仁宗年號)年間的稅收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是清朝的6倍多,但賦稅的重度卻遠遠低於清朝。也就是說人民賺得多納的稅卻少,但即使這樣國家的稅收仍然很多。
商貿發展迅猛,手工業發展迅猛,並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在他過世後,舉國哀悼,開封洛陽的百姓自發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連遼國君主聽聞消息也落淚,為他建了個衣冠冢。

後世的評價
在宋代本朝贊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庄、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
到了明清更是很多
明代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稱治。葬昭陵,有題詩道傍者曰:「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夢過,春風吹淚灑昭陵。」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台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這代表了幾百年來「仁宗盛治」在民間世人眼中的地位。
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清朝,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歷,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關於宋仁宗,可說的太多了,現在流傳的不過是歪曲歷史而編撰的各式各樣的故事,可惜他的仁政和盛世已被埋在歷史塵煙中了。有興趣可以去查一查正史。去體味一下當年的汴京繁華,州橋夜市,以及仁宗的盛世。

㈡ 宋朝盛行於哪個朝代

宋朝啊?

㈢ 縱觀宋朝歷史你最欣賞的人是誰

縱觀整個宋朝,我比較喜歡陸游,其實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移換南宋,宋朝盛時已過,陸游的詞與蘇軾等前輩風格不同,多抒發憂國憂民之情。其實與其說喜歡陸游,不若是因為喜歡那首《釵頭鳳·紅酥手》而愛屋及烏,因為這首詞裡面凄美愛情故事令人動心。

昔日愛人,已為人婦,百般滋味湧上心頭。這一幕,不覺的熟悉嗎?當年韓信不也是與季桃兩情暗悅,蒙受屠戶胯下之辱後,忍辱負重,終成一代兵仙。他日榮歸故里,不忘初心,去看望季桃,結果發現季桃已為人婦,還有了孩子,其丈夫居然是當年的屠戶。但韓信以德報怨,沒有報復屠戶,反為其謀衣食無憂的差使。這一切都是為了心愛的女人,想讓她好,臨走時韓信告訴:"季桃好好活下去。」

陸游何嘗不是?縱有千言萬語,愛恨交錯,只釀的苦酒一杯。

㈣ 不少人對宋朝頗有微詞,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呢

大宋盛世,皇帝不殺功臣,解除兵權,避免了軍人干政,張牙舞爪,東殺西砍,版國土大了,老百權姓苦了。文人治國雖軟弱,但少了戰爭,百姓安居樂業,印刷術,紙幣都出現,市場繁榮。兩宋皇帝仁義施政,不濫殺,不搞虛擬敵,不拿農民子弟的鮮血染自己的官帽,樹自己的威風,連秦檜也創造了自已的書法,後世稱仿宋體。至於說江山失去,亡於南海,世上那有不散的筵席,江山更替乃進步的腳步,誰也別妄想統治一萬年。

㈤ 宋家盛這個名字好不好

宋家盛這個名字好
有陽剛之氣
適用於男名
會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㈥ 隋,唐,宋,元,明,清六朝每朝的開國者,亡國者的個人簡介各是什麼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其與唐朝合稱隋唐。581年楊堅滅北周靜帝,定國號為「隋」,北周覆亡。618年隋恭帝楊侑讓位李淵,隋滅亡。國祚38年。
為了鞏固隋朝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後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1-2]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1]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3]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1-2]
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制,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同時興建雙都:洛陽、長安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繼隋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歷經289年,共21位皇帝[1] ,因皇帝姓李故唐朝又稱「李唐」。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2] 。626年,李世民登基之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後,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政治清明,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3] 。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八千多萬。[4-5] 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落。904年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從此中國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與阿拉伯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6] 。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個民族宗教文化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7]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8] 。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還調度漠北地區的突厥諸部軍隊攻打西突厥、高句麗。並且讓南詔、高昌、龜茲、粟特、吐蕃、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繼承於隋朝並發揚光大,所以後世史學家常將隋朝和唐朝合稱為「隋唐」。
唐朝亦是繼秦漢以來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1]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2] 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3]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4]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2280美元,[5] 西亞人均GDP為621美元;兩者都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時中國人均GDP為600美元,當時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250美元。[6]
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家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道之風,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7-8] 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250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9]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10] 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

㈦ 宋仁宗是怎樣的人

宋仁宗(1010—1063),即趙禎,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為太子。乾興元年(1022)即位,初由劉太後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太後死後,始親政。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聖主,在位時間最長,有42年,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贊,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後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後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仁宗皇帝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衣食簡朴,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於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仁宗回宮後,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准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諫官王素曾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仁宗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仁宗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講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摺,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摺?」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裡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陞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介面。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准備採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採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仁宗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後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佐堯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是仁宗寵妃的伯父,仁宗有點為難,想了辦法,讓張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言辭更加激烈,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佐堯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包拯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張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宮中對貴妃說:「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載,仁宗情急之下把節度使說成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仁宗的善於納諫還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會有包青天產生的政治環境?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譏,還是被噴上一臉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認為這樣會龍威盡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時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對提意見者絕不打擊報復,有時甚至會安撫有加。 張堯佐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後宮後,對張貴妃說了一句現在看來還很具政治遠見的話:「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載,仁宗情急之下把節度使說成了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了包拯,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歷初年實施的「慶歷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過了考試。但在仁宗看來,他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就給畫掉了。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譏諷仁宗的柳永不但沒被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且填得更加放肆,這就非同尋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氣,還「願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采,天下百姓都擁戴宋仁宗。 能讓柳永這樣放浪不羈的人不計前嫌且大唱贊歌,除卻仁宗,還能有哪個皇帝能做到呢? 有人說,「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萬機外,業余愛好不多,甚至面對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爾臨摹一下「蘭亭」。身為皇帝,會做皇帝,這應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聖主,在位時間最長,達42年,其間國家太平,邊境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安定。仁宗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於「私交子」而言)。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仁宗的陵墓里有一件很特殊的隨葬品,那就是他那純白色的戰馬。」鞏義市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員傅永魁對記者說,「仁宗沒有忘記戰爭,他養兵百萬,不怒自威,以致『邊將無功更不能』,沒什麼大仗可打。金兵佔領中原後,曾大肆盜掘宋陵,但因為懾於宋仁宗的威名,他們獨獨沒有對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我想,哪一天發掘昭陵地宮時,仁宗的戰馬遺骸可能還會被發現。」「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或冠以「仁」。盡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戰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願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㈧ 宋朝盛世時的大詩人

宋朝:
蘇 軾 李清照 辛棄疾 歐陽修
王安石 范成大 文天祥 陸 游 朱 熹

請採納~

㈨ 他是北宋盛治之君,包拯狄青都受到重用,卻有身世之謎,這個帝王是誰

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他是大宋的仁君,並且愛才任人唯賢,還善於納諫,是個不可多得的盛世之君。他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從他的廟號「仁宗」就能看出來他確實是北宋的一位好皇帝。

一直以來趙禎的名聲都很好,他也提拔任用了很多能臣,比如說包拯,狄青等等。後來他去世後,不光是大宋的臣子和百姓十分傷心,就連外國的使臣國王都因此掩面而泣可見宋仁宗有多麼的仁義。

㈩ 宋朝盛行男子「簪花」,只是為了追求時尚嗎

「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這是出自歐陽修《鶴沖天·梅謝粉》的一句詩,裡面很明顯的表達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宋代的男子似乎流行簪花。正如詩句所說,天色那麼好,景色也悠然,不如簪花持酒去慶祝東風歸來。這種感覺讓人好像有些不能接受,因為有一種優雅的人在娘化的感覺。

其實,如果我們回到現代社會,如果一個男的天天頭上戴個花,那麼肯定會被別人笑的抬不起頭來。因為只有女性才會在頭上戴一朵花,如果男性簪花那顯得不倫不類,男女不分。但是這只是在現代社會,而且這還是因為我們的傳統美學觀念不斷的平民化,然後導致的結果。

小結

所以說,封建社會裡面,宋王朝真的是一個很獨特的王朝,我們可以說他的政治軍事有問題,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陳寅恪先生的言論非常的正確,宋代開創的中國經濟文化之最高潮。

所以,有人想要穿越時空,那麼可以選擇宋朝,因為宋朝有著最高的文化與藝術,那是一個真正理想的時代。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客觀的來研究宋朝的歷史,個人覺得宋朝的評分應該只有60分到70分左右,因為一個王朝要的不是理想,而是一個真正國家的基本屬性。

因為國家不僅要有絕對的暴力手段,而且還要有維護一切的決心,更重要的是還有經濟文化的支撐,只有全面協調發展的國家才是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如果只是過度的強調某一面都不是一個正常的角色。

所以說,朝跨越了時代的局限,或許是我們未來要追求的一個高潮,但是至少在古代或者說在我們現在是不能夠去學習的。這就是當年的大宋王朝,一朵花,一個和平,一個繁榮,一幅圖畫所構成的最美妙的時代,但是它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王朝。

閱讀全文

與宋朝盛個人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