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探究性學習自我評價

探究性學習自我評價

發布時間:2021-03-02 08:25:24

❶ 研究性學習

1.探研究性學習%D%A對於探究性學習的定義,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概念,這也在認識上造成一定混亂。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探究」一詞與「研究」一詞在中文裡是個同義詞,本身不容易區分。比如,「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組在其《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一文中這樣說:「與『研究』比較,在科學領域人們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詞和英文原意更為貼切。就語義而言,據《辭海》(1989年版)的解釋,『研究』指『用科學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探究』則指『深入探討,反復研究』。從語感來說,『研究』一詞似乎多了幾分嚴謹、穩重,而『探究』則更有生氣,更有動感,也更符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⑦。從這項分析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探究」與「研究」相比,份量應該簡單一些、輕一些。但是怎樣簡單法,怎樣輕法,仍未能夠說得很清楚。該文的突出成果在於提出了「探究性學習」的五項特徵。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三項:%D%A第一,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D%A第二,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D%A第三,學習者要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D%A以這三項結論與前面所說的現代信息加工認知理論模型進行比較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探究性學習」的本質特點了。就第一項結論來說,「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這一研究結論表明「探究性學習」應該具有一個確定的目標狀態。這個目標狀態就是「科學性問題」,學生圍繞這個既定的目標自主地展開探究活動。第二項研究結論「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表明「探究性學習」的起始狀態是不明確的,需要學生自主地去獲取「證據」。當然,這一「證據」對學生而言既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確定的。如果單從這兩項結論來說,可以認為「探究性學習」與典型的「任務驅動教學」相似。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三項研究結論,「學習者要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這表明「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對自主取得的信息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轉變為既定的目標狀態。而轉變的過程既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復雜的。對於「科學性問題」,通常情況下是存在一定障礙,有時障礙可能還會比較大,不容易解決。結合第一項結論看,我們又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與「問題解決教學」相似。綜合來說,「探究性學習」就是在目標狀態確定的前提下,學生自主地對與起始狀態相關的信息進行探究和對從起始狀態轉變到目標狀態的實現手段的探究。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綜合了「問題解決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特點的教學方法。%D¢.研究性學習%D%A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明確寫道:「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⑧%D%A現在我們對教育部的這個定義進行一下歸納,可以發現,教育部所定義的「研究性學習」有這么幾個特點:%D%A第一,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D%A第二,學生自主地收集資料。(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D%A第三,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研究並得出結論。(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D%A同樣地,當我們把「研究性學習」的這幾個特點和前面所說的現代信息加工認知理論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出「研究性學習」的本質特徵了。%D%A第一點「學生自主地收集資料」,表明「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狀態是不確定的,要由學生自己發現。第二點「學生自主地收集資料」,表明學習的起始狀態也是不確定的,要由學生自己收集。第三點「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研究並得出結論」,表明在「研究性學習」中同樣要求學生對自主取得的信息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向目標狀態轉變。在通常情況下,轉變的過程應是較為復雜的,有障礙需要克服。%D%A從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上看,「研究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一樣,同時包含有對起始狀態信息的知識探究和對信息加工處理手段的技能探究。這兩種學習的區別在於開展學習時目標狀態是否確定這一點上。目標狀態確定的就是「探究性學習」,目標狀態不確定的就是「研究性學習」。這一區別也解釋了為什麼說「研究性學習」比「探究性學習」難度要高,為什麼說「探究性學習」適合低年級學生,「研究性學習」適合高年級學生。這是因為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多了一項要求,要自主確定目標狀態,這一任務只有高年級的學生才具備可能完成的基本素質。

❷ 什麼是探究性學習設計

1、 背景及理論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自主參與類似與科學研究的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漸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激發起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慾望。
根據研究內容,研究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根據組織形式,可分為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組合等形式。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他們具有科學的態度和堅強的品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 分享與合作;具備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的能力。
概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突破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傳統學習模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並且能夠綜合應用於時間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端正的學習態度與良好的語言學習、交際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 研究性學習設計
以下是筆者以教材中「查理•卓別林」一課為例設計的研究性學習,供大家斟酌。
⑴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除了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結構、分清文章論點和論據、掌握文章大意、領會作者意圖、閱讀文章細節、評價閱讀內容和學習語言知識之外,還應了解有關查理•卓別林的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品德素質培養方面,要求學生學習主人公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⑵ 具體步驟
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此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設法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慾望,示例學習計劃的安排和自我評價量表的製作等等。
明確研究課題。教師向學生做有關查理•卓別林的問卷調查並且做出相應分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確立一個最喜愛的電影人作為研究對象。
技術培訓。利用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獲得完成這個任務所需要的每一個技術領域的培訓。比如先讓學生學習或鞏固怎樣使用Word軟體來處理文字以及如何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然後學習使用Power Point軟體;再用一個周的時間學習上網,學習怎樣在互聯網上獲取有效資料,製作一個簡單的演示文稿;最後學習如何製作網頁。
教師布置本次研究性學習的計劃和任務。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文稿將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計劃和任務明確地告訴學生,並將自己從學生視角出發製作有關查理•卓別林的演示文稿和學習成果網頁作為示範展現給學生,使他們對完成本次計劃的組成步驟和成果形式等有一個大致了解。
確定小組及人員分工,指定小組計劃和行動方案,明確個人任務,提交「小組分工計劃表」和「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搜集資料。學生們可以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觀看錄像、電影和瀏覽互聯網等方式搜集有關查理•卓別林的文字信息和圖片、聲音資料等,然後加以匯總、整理,最後填寫「材料匯總表」。
小組協作設計和制定演示文稿計劃,填寫「學生設計演示文稿計劃書」,將研究成果製作成多媒體演示文稿。
全班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並根據「演示文稿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和獎勵。
以一個或幾個小組為單位,學生們進行網頁設計,填寫「學生網頁設計報告」並製作網頁,向全班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根據「網站評價量表」,評價自己製作的網頁。
提交「研究性學習總結反饋表」,教師對本次學習活動做總結和表彰。另外,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學生的多媒體的演示過程。學生的演示文稿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但至少包含四個幻燈片,要能清晰地顯示個人或小組對查理。卓別林和最喜愛電影人所做的研究,並且向全班同學演示。
⑵學生的網頁展示。學生製作網頁時可以以一個或幾個小組為單位,這樣學生們可以共享資源,合作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通過自己製作的網頁進行發布和展示,網頁至少在四頁以上,並且頁與頁之間必須鏈接。
⑶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礎好的學生一般能夠收集到大量的圖片和資料,可以讓他們再收集其他電影人的材料和查理•卓別林進行以讓他們在研究國外電影人的基礎上再研究一些本國電影人,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外電影人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大致了解中外電影人的概況;對基礎一般的學生則要求能夠獨立收集和整理信息資料,完成演示文稿的製作,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製作網頁,掌握所喜愛的電影人的一般材料即可。
3、 反思與結論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體驗著研究的辛勞和收獲的樂趣,在真實語言環境和文學作品中實踐英語的運用。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得以加強,主體精神得到培養和鍛煉,由被動的學向主動的學轉變。但是,也還有部分同學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暴露出處理信息能力不夠強,缺乏合作精神、對文學和藝術知之甚少等缺陷,這些都使得他們難以准確地理解文章,進而影響到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和欣賞。

❸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
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
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
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
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英語課堂教學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
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要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在英語教學
中探究性學習必將成為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旋律。下面簡要談談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
性學習的幾點做法。
一、 設置靈活有效的學習小組形成探究性學習的基本載體
探究性學習主要以小組為組織方式藉助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完成特定的任務。通
過小組學習彌補個體在思維、精力、時間和學習方式上的局限發揮集體的力量變勢單
力薄為人多智廣。根據布魯納小組規模研究成果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6
人小組。為了增強小組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可讓學生集思廣益為自己的小組起個性化的組
名。事實證明學生有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能為自己的小組起上別具特色的組名
凝聚他們的期望和目標。這也能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轉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
作、組間競爭的格局。為調動組內學生的積極性讓探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更靈活有效組
內成員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讓每個成員擔當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協調員、檢
察員等並採用角色定期互換的辦法使每個學生都擔當不同的責任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
體驗和鍛煉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自主探究
傳統的英語教學把學生囚禁於方寸之間不顧學生的客觀實際教師滿堂灌一味講解
詞彙、語法學生只是機械記憶。如此的教法扼殺了學生的靈氣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抑制
了學生的個性和自由。陶行知先生曾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救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使最大多
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所以教師要以友好、寬容、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其自信心極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把學習主動權交給
學生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自主探究。例如我在初三英語第一輪復習
每個單元的詞彙時是這樣做的先給學生5分鍾時間自己看該單元的單詞要求探究每個單
詞的詞性、詞形、考點5分鍾後讓一組的組長選擇其他組的幾個組員到黑板上默寫該組長
認為重點的單詞默寫完畢後該組長引導全班同學一起回憶所默寫詞彙的用法考慮不周
到的地方其他同學和老師可以補充。下節課換其他組組長主持達到人人都有機會人人都
是老師人人都是學生人人平等。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主人、主角的教
學理念。
三、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高效探究
新課程標准下的英語教材比舊英語教材更具有時代氣息內容更加新穎、廣博。教師要
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具有時代氣息的圖形、圖像、動畫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影片、
錄音、音樂等為學生創設生動開放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對於較難的問題
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共同協商、討論來解決。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創造思維能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在這種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熱烈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
的互補學習效果極佳。例如在中考復習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時
我結合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利用多媒體播放地震發生時的情景和震後營救工作的圖片
引導學生合作討論
1. After seeing the earthquake, how do you feel?
2.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m?
3. If you meet an earthquake like that, what should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短片中可怕的地震、感人的救援、社會各界的熱心捐贈潮濕了每個人的眼睛他們的討
論異常積極主動就像一家人在商量非常重要的事情。五分鍾後小組進行匯報效果特好
許多討論的結果都是教材上沒有提到的。
四、開展創造性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除課堂教學外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型、創造型、應用型的作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教材內
容。而這部分作業的設置必須格外強調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之具有啟發性、應用
性、綜合性更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需求。例如根據教材教師可以布置「英語辯論」、
「英文小報製作」、「看圖會話」、「英文采訪」、「英語廣播」、「化妝舞會」等形式多樣的課外
活動這些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能引導他們通過資料搜集、整
理、融合、設計來深入探究所學知識。例如在中考書面表達的專項訓練中結合2008年
北京奧運會我要求學生課後寫一篇競選北京奧運志願者的演講稿。我沒有給他們要點提示
等。結果在第二天的展示課上我發現學生的觀點都特別新穎、鮮明有的學生在演講過
程中還展示了自己的設計、創意、插圖、所做的努力等等。從中可以看出為了深入探究這
一問題他們的確付出了許多。這種活動不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了現實的熱點問題也成
了一種美好的精神享受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釋放了潛在的智慧感受學習的幸福獲取不
斷的成功。
五、設計激勵性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樂於探究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渴望有一種被認同感、一種滿足感、一種成功感。探究性學習的評
價應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我在探究性學習教學實施中建立起相應的評價體
系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師長評價。評價的內容有針對內容表達的、針對個人素質的、針
對創新設計的等等。在評價時不管是自評、組評還是師評都要抓住閃光點和不足之處。
評價要堅持公正、熱情、誠懇等原則。對學生的這種探究性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進行及時、
積極的評價有利於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樂於探究、勇於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
同時也使他們的思維能力真正得到了可持續發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是落實新課程標准理念和新課程標准實施建議很
好的途徑。當然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並進一步完善還需各位同仁集思廣益
共同創新。

❹ 認知學徒制,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哪一個最好

所謂自主性習習內品質言相於性習、機械性習主性習 .認知建構主義原內理認自主性習實際認知監控習容習者能夠根據自習能力、習任務要求積極主調整自習策略努力程度程 .自主性習要求體習、習、何習等問題自覺意識反映 .? 我者認習前自能夠確定習目標、制定習計劃、作具體習准備習能夠習進展習作自我監控、自我反饋自我調節習能夠習結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習自主性習 . 探究性習指科領域內或現實情境選取某問題作實破點通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習獲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組合作習種共同、放、包容習要求習組員共享目標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互相依靠教教師若干習組共同完某設定目標討論、思考、、創作、游戲等僅激發習興趣躍課堂氣氛且能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維深度廣度同培養合作意識及與合作能力 自新課程頒布實施合作習作種重要習式其特定形式受越越教師重視我必要種習式作深入研究與思

❺ 探究學習的基本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概念、特點、實施方法及策略

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效促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的目標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理科各科的國家課程標准中,均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並在課程結構、課程標准和課程實施等方面,對探究性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在課程實施上,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綱要》提出要處理好知識傳授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生活的傾向和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而提出來的,它要求從學生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的概念、目標及類型

1.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探究性學習(Inquiring Learning)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主動地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常常表現為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和創新,是與接受式學習本質不同的學習方式[2]。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問題,廣西師大的羅星凱教授認為探究學習的問題來自於四個途徑: 一是學習者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二是學習者從所提供的問題中選擇, 據此提出新的問題;三是學習者探究的問題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但問題不那麼直接, 需要有所改變或自己體會其含義;四是學習者探究直接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2]:

(1)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參與能力

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於落實,更難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學習強調從「做中學」,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能動的實踐過程,學生的主體活動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此,探究性學習是實現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載體。

(2)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

探究性學習建築在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和渴望探究的學習慾望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實踐,提供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情景具有真實性特徵,所以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權,有著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能夠充分地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人感、自我價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要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探究性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自我反思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學習能力在探究實踐活動中不斷得到發展。

(3)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的靈魂在於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目標。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真實、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於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出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探究性學習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探究性學習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2]。

按照研究問題的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基於問題的探究性學習和基於專題研究的探究性學習。基於問題的探究性學習是在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主動地探究、體驗、發現,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發展創新。問題探究學習始於問題的提出,重在問題的解決過程。基於專題研究的探究性學習是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出一組具有挑戰性的專題研究項目(或者由學生自己選擇研究的專題),然後由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自主設計方案進行探究學習,尋求答案,獨立完成探究任務。

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師的指導程度和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層次,探究性學習可分成引導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種學習水平層次。

(1)引導探究學習:引導探究學習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師在學習的各個環節,都預先為學生設計好學習情境,並幫助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雖然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但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相對要差一些。因此,從學生自主的程度這個意義上講,引導探究學習是一種低水平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2)合作探究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師生共同合作進行探究教學活動的學習方式。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習任務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設計的幫助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過程的參與者。

(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學習是高層次的探究性學習,它特別強調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主選擇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獨立或者協作解決問題,最後由師生共同對探究的問題、方法、結果進行評價。教師只是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指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究學習過程。

4.如何正確認識探究性學習

對於探究性學習的認識,以下幾點是應該注意的[3]:

(1)探究性學習不同於科學家的探究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對探究界定為:「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於研究自然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探究也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家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種種活動。」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通過自主地參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其中包括思維、情感和動作等方面的活動) ,來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4]。探究性學習是模仿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來進行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感悟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培養科學思想和意識。

(2)探究性學習並非是模式化的

探究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但它並非是模式化的,首先表現在不是每一個問題的探究都需要這幾個階段的,可能有某一環節的缺失但不影響探究;其次,每一個探究的過程並不都是依照這樣的流程展開的,有時探究的過程就是不斷修整方案、不斷完善假設的過程。在學科課堂內,較多的是某些片段的探究。歷經的階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其探究的難度也不等。探究有難有易,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學材料、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採用最恰當的探究性學習。正如所有的課都採用講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樣,我們要避免「一刀切」地運用探究性學習。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有一個適用空間的局限,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能一統天下。

(3)探究性學習並非只重過程不重結果

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中的經驗的獲得。但是,這並不是等同於探究性學習「只重過程不重結果」,也不是認同了「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學習就是有目的的活動,如果只求經歷過,而不在乎獲得的結果,探究難免會淪落為一種形式上的機械訓練。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僅對探究的結果要有設想,而且對探究活動本身應該有強烈的成功的慾望,這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才可能充分發揮。

(4)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式學習相對的,它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手腦並用的、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其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活」和「動」。從本質上看,它和研究性學習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在新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一種特殊形態的課程來進行的,而探究式學習則是貫穿於各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之中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

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2][4]:

1.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過程。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親身的體驗與實踐,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利於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2.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過程的。學生藉助於一定的手段,運用多種感官,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在做中學,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始終。探究性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感知、操作和語言等外部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交融、統一,使認知活動建立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之上,用學習主體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習者的發展。

3.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追求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和諧統一,接受學習重視學習的結果,探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探究性學習非常注重學習過程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盡可能地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創新過程。

4.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很靈活的,沒有像知識目標那樣明確具體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是開放的,在探究結果的要求上是開放的。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統一規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大膽地懷疑,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1.探究性學習的模式

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動手做」學習模式和情境探索學習模式[1]。

(1)「動手做」學習模式

「動手做」(Hands-on)是一種實施科學教育的模式,其特點是,教師通過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動手做」強調通過做科學來學習科學。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活動而學習,他們親自動手做實驗,並為理解實驗所帶來的東西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或者進行實驗的某些情況而提出建議。在美國,大部分動手做活動和課程都是整合到具體學科中,這些動手做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真實世界中通過親手操作的活動來學習知識。在法國的《小學科學教學動手做活動指南》中,還列出了「動手做」模式的實施要點。

(2)情境探索學習模式

情境探索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有兩點:(1)為不同類型學習者設置適合於他們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特定情境,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自主地選擇適當的輔導內容和輔導方式;(2)通過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進行探索,學習者不僅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將各種不同的情境和相應的探索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多樣化的情境探索學習。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指導者」。

2.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策略

教育工作者從實踐中總結出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些基本策略[6]:

(1)力求展示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結合相關教育內容,強調知識發生的過程,及時剖析科學探究的規范過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全體參與探究過程

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探究以問題為導向,問題的提出源於仔細的觀察,學生可以是課外隨意的觀察,也可以是對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觀察。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學生的認知心理沖突,更能誘發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增強學習動機。

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學生作為探究過程的主體,其主體性貫穿於發現並提出問題、提出假說並預期結果、實驗證實或證偽、解讀數據並交流成果的探究全過程;體現在主動參與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結構的構建等知識發生的全過程。探究的主過程要明確體現科學方法這一主線。

(3)精心構思,把思維品質的提升作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品質極為重要。引導探究過程時,應針對探究的每一過程,對思維品質的不同層面進行針對性培養。

狠抓「發現問題」環節,突出思維的敏銳性。探究從問題開始。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個人知識積淀有關,更取決於思維的敏銳性。為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除創設引入探究時的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利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和反復實驗查證,或利用課文中涉及的內容,不失時機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經常是科學史中的實例) ,使學生受到思維敏銳性的培養。

鼓勵提出多種假說,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科學的發展源於懷疑的態度,沒有思維的批判性,就不會有創新。要在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審視現象和問題,多維認識客觀世界,從而「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探究過程中,不同學生提出的假設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謬的假設,只要有獨到的理由,就應當鼓勵。

指導實驗設計,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在實驗設計的環節上,最需要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循序漸進。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分析實驗設計的基本過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具有啟發性。

強調運用思維的概括性去總結規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總結規律。

3.開展探究性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7]:

(1)在各科目中都可以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在各個科目中均應大力提倡。不僅在小學科學、中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科目中,而且在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藝術(音樂、美術)學習中,均應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各科課程教學研究的共同課題。

(2)不同學段對探究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

在這方面,科學探究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如:

①小學階段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主要是以系統的觀察、對常見物體的擺弄、測量為基礎,對物體及其屬性的檢驗和定性描述(物體的性質、這些性質隨時間的變化、當物質相互作用時所發生的變化),從事分組和分類的活動,思考這些物體之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以及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和跟蹤記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可以設計和完成簡單的實驗來探究科學問題了。到了4年級,許多學生已經可以接受科學實驗的概念了。學生要學會採用簡單的設備和工具(如尺子、溫度計、鍾表、天平、彈簧秤、放大鏡等)收集數據,並學會以口頭方式、圖示方式或書面方式報告和交流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

小學階段的重點是培養觀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據觀察結果進行解釋說明的能力。應該鼓勵年幼的兒童談論和畫出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年齡大的學生應該學會記日誌、使用儀器並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和測量結果。對於小學生來說,應該強調科學探究的經驗和對假設的思考,不要過分強調科學術語的使用、科學結論和信息的記憶。

②初中階段

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如學生除了應該學會系統的觀察外,還應該能夠進行精確測定(定量描述),並會確定和控制變數。學生還應該學會運用計算機查詢、檢索、收集、存儲、組織、總結、顯示並解釋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預測和構建模型,還應該學會通過批判性和邏輯性思維建立證據和解釋之間的關系。同時,學生還應該學習把數學運用在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並認識到不同性質的問題需要進行不同的科學探究。

③高中階段

對於高中生,則要求他們闡明問題、方法、對照組、變數的選擇與控制(如識別不產生影響的變數、影響較小的變數、對結果有負面影響的變數)、實驗的誤差,要求他們對指導科學探究的概念和理論框架進行思考和說明。高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最終應該構造出一種解釋方案或一個模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數學模型),由於高中生了解了更多的科學概念和過程,因此就要求他們的解釋更加精緻。

(3)把探究性學習與現代技術(如多媒體和互聯網)相結合。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時,可以從幾個方面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技術。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信息和資料為自已手頭的探究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某些計算機軟體對數據進行處理。其次,現在我國的許多網站中出現了「基於互聯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注冊,選擇探究課題,申請指導教師,在開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通過互聯網記錄下自己的進展情況,由網站安排的指導教師隨時對學生的探究計劃和行動進行質詢和指導。

(4)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從評價方法來看,學生的探究素質往往難於通過紙筆測驗來加以評價,因為紙筆測驗中無法顯示出探究素質的水平。因此宜採用檔案袋的方法來評價,或直接給學生一個探究任務,根據他們的實際表現來加以評價。

從評價的內容來看,重點應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對探究本質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結論或結論是否正確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指標。

四、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在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8]。

(一)指導學生選擇課題

探究性課題的內容是廣泛的,課題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因地制宜,多渠道發掘資源,適時將課題延伸到課堂教學外,觸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體的選題過程中,應堅持興趣原則,要注意把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熱點來選取探究課題, 並從現代科技發展方向出發, 密切注意最新科技成果與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聯系。

(二)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選題一旦確立, 學生可根據各自的選題和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組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組。在探究活動開始前,應指導學生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如優選課題形式、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准備。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實可行,能否保證有嚴密的科學性,教師必須加以指導。教師也應給學生介紹一些適合的參考書、必要的探究場地和材料。在探究活動中的查詢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市場分析等都應由學生自己完成, 教師要適當地加以指導。在探究性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一方面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客觀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要學習運用想像、聯想、演繹、歸納、類比等方法發現客觀實際問題,運用分析、綜合等方法探索解決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 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 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 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 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切忌將學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 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教師還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的教育資源, 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指導組織探究性學習結果的評價

評價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注意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因此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 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華,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1.評價內容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應包括態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結果等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 如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積極參與,有責任感;是否主動協作, 組員關系是否協調;是否主動提出探究設想和建議等。

二是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反映出來。

三是探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 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探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探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探究筆記, 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准。

2.評價手段和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組內個人評價相結合, 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指標宜寬不宜窄,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

❻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內容摘要:探究性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基於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及特徵,結合本人教學實踐,以探究理論為指導,嘗試闡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及其評價標准,為有效實施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基本的策略。
18世紀以來,探究學習的思想至少在西方被大規模地倡導過三次,並且目前仍然是主流的學習方式。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探究性學習在近幾年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主流學習方式,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卻對這種學習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育研究者和教師將探究等同於科學探究,或者將探究性學習看成發現學習的同一詞,從而使探究性學習局限於科學學科;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探究學習,從而將探究性學習不恰當地擴大,並將它與啟發式教學等同起來。北京師范大學李亦菲博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包括三個基本環節:(1)提出任務或問題;(2)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並獲得結果;(3)表達和交流。
二、小學語文為何要實施探究性學習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而有人認為,小學語文學科不宜提倡探究性學習。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新課改提倡課程的整合功能,而語文學習中往往又蘊含著天文、地理、歷史、自然、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一些人文性較強的教材,探究其意境,品味其內涵,對於陶冶兒童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有裨益;對科普類說明文,引導學生去探究相關的原理,假想和推測它的前因後果,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也是大有幫助的。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我們強調探究,並不是強調讓學生參與高深的研究,而是在提倡以科學的態度去觀察、思考、分析、檢測問題上,讓學生由此獲取知識的精髓而不是皮毛,由此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養成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習慣。
從語文教學來看,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研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掘語言文字蘊含的美、蘊含的情,從而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探究性學習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還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說,探究性學習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實踐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那麼,呢?
(一)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精神中有一種特別強烈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這種需要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認知與情感協同活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誘人深入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給思維以強大的內驅力。
1、挖掘教材的探究性因素,以課文資源為憑借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一年級拼音字母b p m f的教學。拼音字母抽象難記,沒有規律可循。因此對於字母形的記憶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但是教師如果啟發說,b、p、m、f四個小傢伙很淘氣,他們分別藏在四幅圖中,你能分別找出它們藏在哪裡嗎?學生此時會興趣盎然地仔細觀察,對照四幅表音表形圖,將字母與圖一一對應起來,大體感知字形。教師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每一個字母與圖上哪一部分最像?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最後鼓勵學生用各種材料擺出四個字母。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字母連同圖畫深深嵌入學生的腦海,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所以,教師要善於發掘教材資源,隨時隨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逐漸學會學習。
2、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創設探究的最佳情境,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我在上課之前出示了一張塔頂上長著一棵大樹的圖,說: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千奇百怪的事,你們看,覺得哪兒奇怪啊?學生紛紛舉手: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了呢?我順勢引導:是啊,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呢?答案就在我們的課文里,想不想快點去發現一下奧秘?於是,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展開了對課文的閱讀。又如《太陽》一課,有教師在上課伊始出示多媒體畫面:太陽金色的光輝灑向地球,地球上水清樹綠,花艷蝶舞,人歡馬叫……緊接著,太陽消失了,地球上暗淡無光,屏幕上隨之出現下列字樣: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學生齊讀這句話後,在腦中形成了若干問號,為什麼沒有太陽,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將消失呢?太陽與地球有什麼關系?地球上的萬物與太陽又有什麼關系?此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急著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展開探究。
(二)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強過程指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探究性學習,學生必須佔有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需要一個探究的過程,一個領悟的過程,一個思維加工的過程,一個自我消化的過程,一個親自經歷的過程。學生有了一定的時間,才有自主探究、領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可能。而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即需要有利於學生探究、運用知識的活動場地。單一的課堂空間,固定的座位,單調的黑板是不利於學生自行探究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但如果是課堂上的即時性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形式,它是學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橋梁。目前,一些人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注入式的,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則是給學生完全的自由,學生喜歡干什麼就干什麼,即使探究內容與主題毫無關系也無妨,不給學生絲毫的灌輸,不用組織學習。這實質上是對探究性學習的曲解,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教學。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應該將傳統的單向被動的教學,發展為多向主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受心理、生理、認知水平的影響,小學生單純的自主學習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組織、幫助、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採用同伴合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他們需要分析探究的問題或任務;需要利用多種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制定方案、獲得結果;需要通過表達和交流,驗證或修改自己的解釋,改進自己的作品。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組織和指導,使他們順利地完成探究任務,實現探究學習的目標。例如,我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中,指導學生進行了以下兩個探究學習活動。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先提供了四個具體的問題:蒲公英媽媽靠 —— 傳播種;蒼耳媽媽靠 —— 傳播種子;石榴媽媽靠 —— 傳播種子;豌豆媽媽靠 —— 傳播種子。接著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歸納和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獲得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是一個基於閱讀和思考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探究過程中,我幫助學生從具體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的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說說植物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是一個表達型探究學習活動,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我在布置的兩道課外作業中又安排了兩個探究學習活動。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提出的是一個基於查閱資料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表演植物媽媽安排孩子去旅行時和孩子的對話是一個旨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型探究學習活動。這所有的探究活動,因為得到老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都完成得很不錯。
(三)探究性學習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小學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不斷發展和提高。應側重評價學生參與探究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價值取向,不宜太過於計較學習結果,應側重評價學生的態度、方法,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不宜過於強調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應側重學生自我、群體、家長的綜合評價,不能單以教師的評價為標准。現在提倡的檔案袋評價就是一種很適合你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如每上完一節課,讓學生寫下自己探究的問題、取得的成果、自己的體會以及今後的展望。自己認為好的就放進去保留下來,不好的就換掉。一個學期結束時,再回頭看看自己的進步。這種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一個簡單的分數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
語文教學的改革已跨入新世紀的征程。新修訂的語文大綱、語文課程標准,都把探究性學習擺到了突出位置。以此為契機,我國的教育工作者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傳統教學的反思,啟動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踐。可以說,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的研究正是方興未艾。但是,探究性學習要在語文課堂中得到真正的實施,還需要教師形成開放的教學觀(大語文教學觀),著眼於學生的素質培養,真正使學生自主發展、積極求索,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9號

❼ 如何進行歷史課堂的探究性學習

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根據我校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挖掘、整合,對課堂教學形式也進行了重新設計,適時、適宜、合理地採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下面,就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設想。 案例一:歷史播報——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激發探究興趣 當今的課堂教學早已不是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老方式了。新的時代賦予它更多、更新、更活躍的內容,它已經是師生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作為導演的教師,就應該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去展現,去體驗,去學習。為此,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我就設計了「歷史播報」這個環節。 具體做法是:利用課堂前五分鍾,學生進行歷史演講。 內容: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歷史知識,人物、事件、傳說、歷史之謎等等。 手段: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 評價:學生自主評議。 評價標准: 1、內容要充實完整健康有積極意義; 2、語言流暢,口齒清晰; 3、要有課件,課件製作要圖文並茂,圖文一致; 4、演講要脫稿; 5、演講是否有創意和新穎。 這種做法我已經進行了兩年多,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喚起學生的需要。「歷史播報」這種形式激發了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他們非常積極地尋找素材,認真地製作課件,爭先恐後地演講自己的作品。可以說,短短的五分鍾,卻給了他們極大地展現自我能力的空間。譬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查閱歷史資料的能力; 組織歷史素材的能力;課件製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鍛煉、培養和提高。同時,我還感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很大的潛在能力需要教師去發掘和提高。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發現學生看待歷史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有獨到之處,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比如:男生們比較喜歡戰爭,所以,他們播報的內容大多是:三國時期的戰爭和人物,並結合現在的網上游戲,製作的課件很新穎。初二、二班的王心逸同學播報的《歷史上的拿破崙》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他的最大特點是歷史材料非常豐富,運用大量的,不同時期、不同戰役的地圖來說明拿破崙的功與過,製作課件時還用了大量的動畫技巧,使人一目瞭然。他在演講時還設計了有趣的提問,設問與聽者進行互動,最後還有自己對拿破崙的評價。盡管,有些評價不夠全面和准確,史實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確實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一個全新方式。新課標中談到,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們在校的學習過程,更要重視學生的終身學習。歷史播報這種形式,正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對學生終身受益。 在指導學生進行歷史播報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教學相長」。作為教師不僅授之於人,而且還要不斷學習,這里不排除從學生那裡獲取有益的東西。初一、一班的一位來自漳州的學生,演講的內容是《我的家鄉漳州的歷史和現狀》,他從漳州的歷史淵源、豐富的歷史文物、傑出的歷史學人、光榮的革命歷史到地理特點、名勝古跡、風俗土樓,甚至還介紹了漳州的市花——水仙花、中國女排的訓練基地、以及那裡的美食和水果。經過它的介紹,我們既了解了漳州這座美麗的城市,還從中激發了我們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我也從中獲取了一些知識,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促使我更努力地投身於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好今天的學子,明天的人才。 我在進行歷史播報的活動中,還要由學生進行評議,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評價別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互相取長補短。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提高他們正確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掌握評價的方法和標准。 綜上所述,歷史播報是一種很好的讓學生探究學習的方式,我今後還要繼續這項活動,並使之不斷完善。 案例二: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激發探究興趣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看來它們從時間到空間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上的難度:從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來看,他們對歷史的興趣要比對卡通片的興趣淡得多,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往往去掉了許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內容,因而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課時,努力將歷史上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掛鉤,以扣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注意。 例如,在講科舉制時,我首先讓學生討論今天考試制度的利弊?讓他們談談對目前的考試制度有什幺新的建議?這個關繫到每位學生切身利益的大事,當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紛紛各抒己見。盡管有的建議顯得幼稚,但也不乏創新思維的火花。在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我接著說:「英國大網路全書中有這幺一句話,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這里指科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那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最早的考試制度是如何出台的?它在歷史上產生過什幺影響?有人曾經問我:為什幺中國出不了像牛頓這樣的人?」學生覺得古代的考試制度與「中國為什幺沒出現像牛頓這樣的人」有聯系,於是,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講完以後,我再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從古代考試制度、考試內容、人才培養要求甚至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飲食結構等諸多方面去探究,從而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案例三:虛擬歷史情境,培養情感體驗,激發探究興趣 對於中國古代經濟史的部分內容,以前,我們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從農業、手工業、城市的繁榮或商業的發展等幾方面,把某一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呈現給學生,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課堂氣氛僵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在上《(唐)盛世經濟的繁榮》一課時,我虛擬了這樣一個歷史情境:「假如我們乘著時間隧道來到唐朝,我們將怎樣生活呢?你可以是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經濟生活的實際」,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五分鍾。然後分別扮演角色,以下是幾位學生的發言。 學生一:「我是唐朝的農民,我用曲轅犁耕地,用簡車灌溉莊稼,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抓住了唐代農具的改進這一知識點,教師用多媒體手段將曲轅犁的構造製作成動畫,突出反映其三大改進之處,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大作用,從而化解了難點。) 學生二:「我是唐朝時居住在江南的一個農民,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茶樹,我還專門研究可以喝了增肥的茶樹種。」(學生大笑,教師及時肯定,唐朝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范圍內盛行,而且唐代以胖為美,符合唐朝審美觀,這位同學沒講錯。) 學生三:「我是唐朝的商人,經營高檔陶瓷,我的店鋪里有三彩陶瓷,有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我的越窯的青瓷是專門從運河水路運到這里的。」(能聯系隋朝歷史,具有創新思維。) 學生四:「我來到唐朝,當上了皇帝,穿著精製的絲綢衣服,經常到長安朱雀大街上逛逛。朱雀大街可熱鬧了,有來自邊疆各族和世界各國的人士。」 學生五:「我來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一個縣令,卻正好遇到了蝗災,大量莊稼被蠶食,我帶領我的人民去消滅蝗蟲。」 學生六:「我成了唐朝的商人,專做販馬的生意,因為唐朝女子春天有騎馬郊遊的風俗,販馬生意肯定好。」 學生七:「我是唐朝的詩人,專門寫詩歌頌唐的繁榮。我寫過一首詩……」 學生八:「我也做商人,專門經營絲綢,我還接待來自阿拉伯的商人……」 整整一節課,學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由於虛擬了歷史情景,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了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學生身心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有效教學的時間幾乎是一節課。從課後調查來看,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 新的課程標准已經明確地指出,學校的教育直接決定著每個孩子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 的可能性。而原來用「接受性學習」的方式來學習「確定的知識」,已很難使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很難具有應對2l世紀的急劇變化、不斷創新的社會變革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改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尋求新的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已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必然趨勢,這也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迫切任務。我們將努力探索出一條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新路子。

❽ 探究性課程報告

初中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結題報告

2006-9-18 點擊:1053

「初中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
課題結題報告
一、 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提出的背景:
我國基礎教育對現行的課程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課程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著新的理念即將走進中
小學校園,走入師生的生活,並正在改變著中小學師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給基礎教育的各個方面帶來了
巨大的變化,也使整個社會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建立具
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整個教育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學
改革仍然顯得十分緩慢,如何加快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
個緊迫課題。面對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我們作了認真思考,採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
擇。它改了傳統以講授式教學為主,將科學假設為一種可以直接灌輸讓學生學到的一堆知識,將學生假設為
一種品質良好的容器,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吸納這些真理的過程,教師更多地只是將這些知識理清頭緒,盡
可能清楚地告訴給學生並使他們能重現。而探究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
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
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
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國內外研究現狀: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資料國外,亞太地區首屆"網路時代"的學與教--實踐、挑戰與前景;
美國「信息素養」的提出等。國內情況: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楊福家教授的
「優質基礎教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運教授的「時代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
育」等。目前國內中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無成熟的
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於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當前加強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要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目的、意義:
浙江初中科學課程首先順應國際改革潮流,設計了31個「探索與研究」的學生實踐活動,意圖是採用以問題
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學習的途徑,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
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探索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有一個切實的的落腳點。
這就意味著在科學課程中,探究既是教師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又是課程目標的
重要方面,也是選擇教材內容的一個依據。
科學探究活動有別於傳統教學:
1.辭海中的「科學」解釋為「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是結果,更是
一種過程,科學不僅僅是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系,更應該是人類獲得知識改造社會的活動,是一種人類
努力探究的事業。學習科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與獲
得直接感受和豐富體驗的「認識活動」,即實踐和探究活動。
2.科學在哪裡。科學在書本,在實驗室,在電子網路,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中,學習科學
與學生生活、生產實踐互相聯系,將學生生活經歷與廣闊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學習內容建構在事實情景之
中,學習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探索性,實現認識與情感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結合,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
在我們身邊,科學探究無處不在。
3.科學如何教。傳統教學關注學生「知道什麼」,突出教師「教」,上課大多採用講授法,知識被作為一
個結果告知學生,強調知識點考核和死記硬背,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學
生得到了「魚」,科學素養不高,學生的觀察和實踐探究能力差。現代科學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學」,關注
學生怎麼才會「漁」,在讓學生自己學會並進而會學方面下功夫,教學方法提倡採用學生分組探究等實踐活
動。
4.科學怎麼學。學科的本質決定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人類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學,在探究中建構知識,促進學生對科學的理解。筆者認為
開展初中科學小課題探究活動,以教師提供的或學生自主選擇的小課題進行設計和研究活動,給學生在具體
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構建一個平台。這樣的探究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方法和能力、
態度和情感在學生自身人格中內化,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本課題旨在通過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改變學生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
調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
三.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驗過程
1、 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05.4----2005.5) 成立課題實驗小組,聘請研究顧問; B. 制定課題實驗方案; C.
確定實驗班、對比班及實驗評價方案; D. 對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教科研、電化、科研理論和多媒體技術的
培訓。
2).實驗階段:(2005.9-----2006.5) A. 通過對《科學》教材內容的整理、論證,採用用教課書去教而
不是教教課書,適當增補、聯系實際、引進設計開放性題目等手段,改革教學內容,課堂上注意讓學生主動
參與學習,提倡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努力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 B. 建
立以小組學習為主的課堂組織形式,把握小組學習的應用時機,加強合作教學,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基
礎上能夠獨立設計實驗和解決方案並親身體驗和參與實驗過程,使學生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自覺參與課
堂學習。 C. 調整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使課堂結論和結果開放,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結構,檢測采
用小組和全班互評的方式,利用計算機和網路優勢,及時檢測,及時反饋。 D. 設計部分電教教材,自製CA
I課件。 E. 組織一些學生的課外調查、課外實踐等課外活動。
3).總結階段:(2006.5----2006.7) A. 整理實驗數據和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檢測。 B. 整理教學設計
系列,做好成果匯編。 C. 寫出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實驗研究論文和實驗報告。
四.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施
(一)實驗的理論假設
開展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理論假設是:依據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社
會學習理論,假設學生的需要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前提,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的效能,以需要引導發展,「
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探究科學原理和綜合思維能力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
生活中科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建構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實驗目標,從而探
究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方面獲得主動、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的方法。
根據這一理論假設,在實驗中著重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介定。
2.教師和學生在實驗中的角色定位。
3.學生在實驗中知識、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諧發展。
4.科學問題情景設計與科學假設的相關性及思維程序控制確定。
5.開展探究學習方式的基本途徑。
6.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目標和評價。
尋求以上問題的答案,即是我們實驗研究的目標,又是我們實驗方案制定的依據和評價實驗結果的重要尺度。
希望通過幾年的實驗、驗證、修改和完善這一理論假設,最終形成較科學的「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
操作模式和評價指標。
(二)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可簡單概括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表述成果——感悟成果。針對科
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設計了在科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圖(圖1):

(三)實驗變數的控制
1.自變數的控制
用「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獲得科學的知識,開展課題
類研究和項目類研究,展示學生的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及求新求變的創新精神、求真
求實的科學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控制方法:
1).在教學目標上,不僅要考慮如何完成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任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
能,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使目標具體明確,有利於學生
四大能力的發展。
2).在教學內容上,關注學生的情感、知識、能力的同步發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能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興趣、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教學和研
究目標。
3).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科學探究方法(如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分析與綜合法等)的培養和圖形思
維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2.因變數描述
本實驗的因變數是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它通過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大指標來衡
量,通過學業的考試、評價指標、調查問卷的形式來進行因變數的測量。
五、課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保證本實驗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初中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對目前的科學學習方式的改革起到參考和促進作用。本實驗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基
本以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本實驗的目標為依據,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和征詢有關科學
教研員和初中科學教師的意見,我們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分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
合能力」4個方面、12個特質作為評價指標。
根據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層次結構,參閱國內相關的評價量表和本次課改中《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中
的有關內容,並結合本實驗過程中我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和相關科學教師的意見,在12個特質中篩選出33個項
目,並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分為強(A)、中(B)、弱(C)三個等級。A級為內化性水平,
這是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持續性的堅持性行為,表現為強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B級為認同性水平,
這是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作出相應反應的接受性行為,表現為中等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
力。C級為感受性水平,這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嘗試性行為,表現為弱的科學探究性學
習能力。具體見表1:
表1 中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行為表現的等級示意
等級 A級 B級 C級
搜集信息能力 堅持用網路、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采
用網路、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嘗試用網路、電視、圖
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
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嘗試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處理信息能力 獨立地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教師的
指導下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嘗試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
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能力 獨立地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嘗
試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獨立地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指導下模仿探究,解決問題
參與能力 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言,主動地要求回答老師的提問 不提出問題,跟著教師或同學的問題思考,
較少舉手發言 從不主動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極少發言
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產總想表現自己 較少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並有時表現自己 從不參加
各類校內外活動,並畏縮極少表現自己的
交住能力 善於與他人溝通 喜歡與他人溝通 不喜歡與他人溝通
在群體中有一定的凝聚力 在群體中有凝聚力 在群體中沒有凝聚力
追求理想和目標,克服困難和挫折 遇到困難和挫折,經鼓勵、督促才能堅持 害怕困難,遇到挫折就退縮
適應能力 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願意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
尊重他人 拒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在群體中樂於助人,善於合作不自私 在群體中有時樂於助人,互相合作,但自私 在群體中自私、霸道
主持公道,敢於批評不良行為 逃避矛盾,做和事佬 不辯是非,縱容不良行為
語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解釋、分析並記住他人所講的內容 有時傾聽他人的講話,說出他人所講的
內容 對他人所講的內容一無所知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並具說服力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 表述觀點時,
語無倫次
評價所讀材料 解釋、分析、概述所讀材料 描述所讀材料
靈活動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表述觀點 採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
表述觀點 嘗試運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者方案,表述觀點
讀圖能力 靈活地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獨立地完成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嘗試在
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善於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靈活地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能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
正解的信息 嘗試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思維能力 靈活地運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氏解釋數據和信息 能採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
息 嘗試採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息
使用一些特殊的現象,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能從一些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
原理 嘗試從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的現象 能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
的現象 嘗試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的現象
靈活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喜歡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嘗試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發展能力 有明確的目標,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目標不明確,有上進心,不甘落後 沒有目標,自甘落後
堅持聽取他人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觀地評價自己,看到不足 重視他人的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
觀地評價自己 拒絕聽取他人的意見驕傲自大
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准確的判斷 喜歡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判斷 不能辨認各種事物和問題
堅持採用將他人有益的建議,及時糾正、補充自己的不足,並轉化到行動中 重視他人有益的建議,糾正、
補充自己的不足 對他人有益的建議不不重視,我行我素
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重視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不能認識事物發展的趨

養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關注可持續發展 不關注可持續發展
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有其一定的原則,那就是評價應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
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
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不是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
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基於以上原則,我們嘗試設計了以
下評價表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定性(評語、等級)和定量(計分)相結合的評價。(具體見表2):
表2 《學生探究能力個人評價表》的設計思路及具體說明: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協作者評價 教師評價 加分 教師評語
提出探究主題 主題可行性(2分)特別新穎加(2分) 2 2 2 2
能否提出假設及具體說明(2分) 2 2 2 ——
找到合適的協作者(2分) 2 — — —
確定主題前與協作者充分協商(2分) 2 2 — —
有初步探究計劃、任務分工等(2分)有詳細探究計劃加(2分) 2 2 — 2
完成探究主題 收集相關資料,使用手段多樣性(2分),其中使用網路、電視、圖書等三種以上手段加(2
分) 2 2 2 2
較多有效地了解相關資料(2分) 2 2 — —
是否針對主題進行反復討論(2分)
研討記錄完整、真實加(2分) 2 2 2 2
獨立查閱資料(2分)
有詳細記錄加(2分) 2 2 2 2
獲得新知識、技能及活動中的創新精神、反思、體驗等收獲體會的書面說明(2分) 2 2 2 2
承擔主要任務、責任感強、合作愉快(2分) 2 2 — —
主題成果交流 完成對主題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動(2分)
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加(2分) 2 2 2 2
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創新水平(2分) 2 2 2 —
在班、校媒體發表展示(2分)
利用網路或校外發表加(2分) 2 2 — 2
有繼續探究的計劃說明(2分) 2 2 2 —
總計100分 30 28 18 14 得分:
等級:
說明:
1. 其中每欄中不符合為0分,部分符合為1分,完全符合為2分
2. 85——100分評價等級為優秀、68——84分為良好、50——67分為合格、50分以下為尚需努力
2.課題實施過程:
(1).優化學生心理
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習只有建立在平等的信念之上。」對學生,尤其是動手能力和接
受能力差的學生,即使錯了,教師也不能用訓斥、恐嚇的手段對待。我們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
積極鼓勵,對學生要及時鼓勵,耐心指導;對復雜、難做的實驗和難懂的知識,要手把手地教,耐心仔細的
分析,使其增強自信心,增強爭取成功的勇氣。
另一方面,教師要抓好學生課前的預習工作,特別是實驗演示課和實驗課,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及
實驗中的注意問題,實驗中要觀察什麼,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引導他們注重實驗過程的調查、觀察,學會通
過現象分析實質,得出結論,讓學生逐步做到自主觀察,獨立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式思考、表達,充分調
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總之,能讓學生在科學課中有一個輕松、愉快得學習情緒。
(2).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1、改革傳統的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優化教學過程,符合現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總趨勢,
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迫切要求,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師指導
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認知的
主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主動的建構者。學生要用探究法、發現法進行意義建構,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
去搜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通過與已有知識聯系並認真
思考,在此過程中,注入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
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探究,就是探討追究。從大的方面看,能在生產生活學習中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悶問,是探究;從小的
方面看,追究一個詞一個句子的意思或用法,也是探究。探究,是過程,是探究者發揮主體積極性去學習或
創造的過程。通過探究,獲取直接經驗和體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運用
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的結果,或是學到新的知識,或是產生獨特的見解。對於
學生來說,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獨立學習的品格,有了開拓創新的基礎。可以說,探究是一種重要
的學習方式,也是創新的必經過程。
3、科學探究性教學,就是重在引導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理念,強化實踐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學生了解了科
學規律,具備獨立探究的能力,今天或將來他們就能夠自學科學、自主靈活地運用知識,能更大程度上發揮
才智。由此,我們採取行動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力求探尋科學探究性教學的意義、原則和方
法,探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互動特點,探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時空的運行
規律。也尋找切實可行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模式。
4、實驗前的學生探究活動情況
1)學生調查:
(1)你喜歡教師採用什麼方法上科學?
A.示範的方法,如講授例題.
B.研究的方法,如研究二力平衡條件.
C.實驗探究的方法,如測一墨水瓶水的質量.
D.對話的方法,如師生間的問答討論.
表3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78 12.8
B 92 15.4
C 320 50.4
D 140 21.4

從表3中看出,半數學生樂於接受實驗探究的方法。
(2)問題:在「大氣的壓強」新課學習剛一開始,教師就演示了「雪碧瓶變癟」的實驗,如圖1所示
你的想法是:
A.希望自己親自演示一下這個實驗.
B.教師馬上解釋雪碧瓶變癟的原因.
C.自己迅速閱讀課本開頭的一段話,以明了其原因.
D.教師稍候一會兒,讓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
表4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129 20.5
B 86 13.7
C 43 6.8
D 378 59.0
從表4中看出:(1)大多數學生(79.5%)已不再滿足於現象直接的感官作用,他們有了問題解決的要求.
(3).運用多媒體,揭示事物本質,優化教學過程
1) 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再現各種
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提高教學效果。如七年級科學上冊《細胞》一
課,傳統教學很難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個體微小的細胞。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使學生不僅清楚地看
到細胞的內部的構造,還能利用其連續播放畫面的技術,使學生看清細胞的運動及細胞的分裂等過程。
2)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時空變換、大小變換、速度變換、虛實變換,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
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和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揭示事物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侓,促進學生的
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在科學課教學中,有很多章節內容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
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如七年級科學上冊《遙望星空》等一系列天文知識類章節,九年級《生物群落》等
表現多種生物之間聯系類章節,以及《人體系統》等講敘人體生理類章節,這些內容都能利用多媒體技術,
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觀看,而且效果比實物還要好。特別是「宇宙」,用實物是難以展示在學生面前的,
而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3)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
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如七
年級科學上冊:《物種與分類》,這本來是一節枯燥、乏味的思維訓練課,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先給學生播
放一段《動物王國運動會》的動畫課件,然後再讓學生去討論「羊屬於哪支運動隊?(哪種動物)」 、「蝙
蝠是不是鳥?」等問題。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運動會」的情景,積極思考,主動探討問題。這樣就
能很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那些後進生,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看到一些生動、形象、
有趣的畫面時,會不知不覺地被吸引,這是這個年齡段所有學生的共性,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
4) 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對一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
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後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如制氧實驗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試
管里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管口放一小團棉花,塞上有氣管的橡皮塞用鐵夾夾住試管口1/3處,試管口略往下
傾斜,②把集氣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③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把導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氣把水排出後,
用玻璃片在水中蓋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氣完畢,必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燈火,不然水吸
到試管內使試管炸裂。這一操作技能,光靠課堂演示,並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因此用
多媒體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實驗中自由選擇實驗所需儀器葯品,二次錯誤選擇後,計算機
給予正確提示,然後由學生自主地用所選的儀器搭建實驗裝置,整個裝置完成後,由計算機給出評價,並對
不正確的裝置給出實驗後可能會產生後果的模擬,象試管口未向下傾斜產生水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等。
(4).增加合作探究性作業:
作業是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傳統作業模式有它的弊端:
它一味強化了「教」的作用。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但傳統作業內容封閉,僅局

❾ 促進學生探究學習基本的方法有哪些

探究性學習的概念、特點、實施方法及策略 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效促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的目標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理科各科的國家課程標准中,均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設計的核心,並在課程結構、課程標准和課程實施等方面,對探究性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在課程實施上,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綱要》提出要處理好知識傳授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生活的傾向和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而提出來的,它要求從學生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的概念、目標及類型 1.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探究性學習(Inquiring Learning)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主動地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常常表現為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和創新,是與接受式學習本質不同的學習方式[2]。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問題,廣西師大的羅星凱教授認為探究學習的問題來自於四個途徑: 一是學習者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二是學習者從所提供的問題中選擇, 據此提出新的問題;三是學習者探究的問題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但問題不那麼直接, 需要有所改變或自己體會其含義;四是學習者探究直接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2]: (1)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參與能力 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於落實,更難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學習強調從「做中學」,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能動的實踐過程,學生的主體活動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此,探究性學習是實現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載體。 (2)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 探究性學習建築在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和渴望探究的學習慾望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實踐,提供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情景具有真實性特徵,所以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權,有著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能夠充分地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人感、自我價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要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探究性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自我反思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學習能力在探究實踐活動中不斷得到發展。 (3)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的靈魂在於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目標。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真實、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於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出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探究性學習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探究性學習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2]。 按照研究問題的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基於問題的探究性學習和基於專題研究的探究性學習。基於問題的探究性學習是在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主動地探究、體驗、發現,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發展創新。問題探究學習始於問題的提出,重在問題的解決過程。基於專題研究的探究性學習是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出一組具有挑戰性的專題研究項目(或者由學生自己選擇研究的專題),然後由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自主設計方案進行探究學習,尋求答案,獨立完成探究任務。 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師的指導程度和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層次,探究性學習可分成引導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種學習水平層次。 (1)引導探究學習:引導探究學習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師在學習的各個環節,都預先為學生設計好學習情境,並幫助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雖然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但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相對要差一些。因此,從學生自主的程度這個意義上講,引導探究學習是一種低水平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2)合作探究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師生共同合作進行探究教學活動的學習方式。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習任務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設計的幫助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過程的參與者。 (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學習是高層次的探究性學習,它特別強調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主選擇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獨立或者協作解決問題,最後由師生共同對探究的問題、方法、結果進行評價。教師只是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指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究學習過程。 4.如何正確認識探究性學習 對於探究性學習的認識,以下幾點是應該注意的[3]: (1)探究性學習不同於科學家的探究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對探究界定為:「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於研究自然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探究也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家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種種活動。」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通過自主地參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其中包括思維、情感和動作等方面的活動) ,來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4]。探究性學習是模仿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來進行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感悟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培養科學思想和意識。 (2)探究性學習並非是模式化的 探究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但它並非是模式化的,首先表現在不是每一個問題的探究都需要這幾個階段的,可能有某一環節的缺失但不影響探究;其次,每一個探究的過程並不都是依照這樣的流程展開的,有時探究的過程就是不斷修整方案、不斷完善假設的過程。在學科課堂內,較多的是某些片段的探究。歷經的階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其探究的難度也不等。探究有難有易,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學材料、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採用最恰當的探究性學習。正如所有的課都採用講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樣,我們要避免「一刀切」地運用探究性學習。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有一個適用空間的局限,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能一統天下。 (3)探究性學習並非只重過程不重結果 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中的經驗的獲得。但是,這並不是等同於探究性學習「只重過程不重結果」,也不是認同了「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學習就是有目的的活動,如果只求經歷過,而不在乎獲得的結果,探究難免會淪落為一種形式上的機械訓練。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僅對探究的結果要有設想,而且對探究活動本身應該有強烈的成功的慾望,這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才可能充分發揮。 (4)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式學習相對的,它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手腦並用的、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其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活」和「動」。從本質上看,它和研究性學習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在新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一種特殊形態的課程來進行的,而探究式學習則是貫穿於各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之中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 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2][4]: 1.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過程。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親身的體驗與實踐,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並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利於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2.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過程的。學生藉助於一定的手段,運用多種感官,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在做中學,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始終。探究性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感知、操作和語言等外部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交融、統一,使認知活動建立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之上,用學習主體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習者的發展。 3.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追求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和諧統一,接受學習重視學習的結果,探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探究性學習非常注重學習過程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盡可能地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創新過程。 4.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很靈活的,沒有像知識目標那樣明確具體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是開放的,在探究結果的要求上是開放的。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統一規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大膽地懷疑,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1.探究性學習的模式 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動手做」學習模式和情境探索學習模式[1]。 (1)「動手做」學習模式 「動手做」(Hands-on)是一種實施科學教育的模式,其特點是,教師通過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動手做」強調通過做科學來學習科學。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活動而學習,他們親自動手做實驗,並為理解實驗所帶來的東西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或者進行實驗的某些情況而提出建議。在美國,大部分動手做活動和課程都是整合到具體學科中,這些動手做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真實世界中通過親手操作的活動來學習知識。在法國的《小學科學教學動手做活動指南》中,還列出了「動手做」模式的實施要點。 (2)情境探索學習模式 情境探索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有兩點:(1)為不同類型學習者設置適合於他們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特定情境,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自主地選擇適當的輔導內容和輔導方式;(2)通過在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進行探索,學習者不僅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將各種不同的情境和相應的探索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多樣化的情境探索學習。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指導者」。 2.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策略 教育工作者從實踐中總結出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些基本策略[6]: (1)力求展示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結合相關教育內容,強調知識發生的過程,及時剖析科學探究的規范過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全體參與探究過程 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探究以問題為導向,問題的提出源於仔細的觀察,學生可以是課外隨意的觀察,也可以是對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觀察。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學生的認知心理沖突,更能誘發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增強學習動機。 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學生作為探究過程的主體,其主體性貫穿於發現並提出問題、提出假說並預期結果、實驗證實或證偽、解讀數據並交流成果的探究全過程;體現在主動參與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結構的構建等知識發生的全過程。探究的主過程要明確體現科學方法這一主線。 (3)精心構思,把思維品質的提升作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品質極為重要。引導探究過程時,應針對探究的每一過程,對思維品質的不同層面進行針對性培養。 狠抓「發現問題」環節,突出思維的敏銳性。探究從問題開始。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個人知識積淀有關,更取決於思維的敏銳性。為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除創設引入探究時的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利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和反復實驗查證,或利用課文中涉及的內容,不失時機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經常是科學史中的實例) ,使學生受到思維敏銳性的培養。 鼓勵提出多種假說,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科學的發展源於懷疑的態度,沒有思維的批判性,就不會有創新。要在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審視現象和問題,多維認識客觀世界,從而「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探究過程中,不同學生提出的假設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謬的假設,只要有獨到的理由,就應當鼓勵。 指導實驗設計,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在實驗設計的環節上,最需要培養思維的啟發性和創造性。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循序漸進。以教材中的學生實驗為依託,分析實驗設計的基本過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具有啟發性。 強調運用思維的概括性去總結規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讓學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總結規律。 3.開展探究性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7]: (1)在各科目中都可以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在各個科目中均應大力提倡。不僅在小學科學、中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科目中,而且在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藝術(音樂、美術)學習中,均應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各科課程教學研究的共同課題。 (2)不同學段對探究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 在這方面,科學探究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如: ①小學階段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主要是以系統的觀察、對常見物體的擺弄、測量為基礎,對物體及其屬性的檢驗和定性描述(物體的性質、這些性質隨時間的變化、當物質相互作用時所發生的變化),從事分組和分類的活動,思考這些物體之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以及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和跟蹤記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可以設計和完成簡單的實驗來探究科學問題了。到了4年級,許多學生已經可以接受科學實驗的概念了。學生要學會採用簡單的設備和工具(如尺子、溫度計、鍾表、天平、彈簧秤、放大鏡等)收集數據,並學會以口頭方式、圖示方式或書面方式報告和交流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 小學階段的重點是培養觀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據觀察結果進行解釋說明的能力。應該鼓勵年幼的兒童談論和畫出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年齡大的學生應該學會記日誌、使用儀器並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和測量結果。對於小學生來說,應該強調科學探究的經驗和對假設的思考,不要過分強調科學術語的使用、科學結論和信息的記憶。 ②初中階段 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如學生除了應該學會系統的觀察外,還應該能夠進行精確測定(定量描述),並會確定和控制變數。學生還應該學會運用計算機查詢、檢索、收集、存儲、組織、總結、顯示並解釋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預測和構建模型,還應該學會通過批判性和邏輯性思維建立證據和解釋之間的關系。同時,學生還應該學習把數學運用在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並認識到不同性質的問題需要進行不同的科學探究。 ③高中階段 對於高中生,則要求他們闡明問題、方法、對照組、變數的選擇與控制(如識別不產生影響的變數、影響較小的變數、對結果有負面影響的變數)、實驗的誤差,要求他們對指導科學探究的概念和理論框架進行思考和說明。高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最終應該構造出一種解釋方案或一個模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數學模型),由於高中生了解了更多的科學概念和過程,因此就要求他們的解釋更加精緻。 (3)把探究性學習與現代技術(如多媒體和互聯網)相結合。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時,可以從幾個方面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技術。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信息和資料為自已手頭的探究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某些計算機軟體對數據進行處理。其次,現在我國的許多網站中出現了「基於互聯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注冊,選擇探究課題,申請指導教師,在開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通過互聯網記錄下自己的進展情況,由網站安排的指導教師隨時對學生的探究計劃和行動進行質詢和指導。 (4)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從評價方法來看,學生的探究素質往往難於通過紙筆測驗來加以評價,因為紙筆測驗中無法顯示出探究素質的水平。因此宜採用檔案袋的方法來評價,或直接給學生一個探究任務,根據他們的實際表現來加以評價。 從評價的內容來看,重點應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對探究本質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結論或結論是否正確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指標。 四、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在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8]。 (一)指導學生選擇課題 探究性課題的內容是廣泛的,課題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因地制宜,多渠道發掘資源,適時將課題延伸到課堂教學外,觸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體的選題過程中,應堅持興趣原則,要注意把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熱點來選取探究課題, 並從現代科技發展方向出發, 密切注意最新科技成果與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聯系。 (二)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選題一旦確立, 學生可根據各自的選題和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組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組。在探究活動開始前,應指導學生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如優選課題形式、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准備。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實可行,能否保證有嚴密的科學性,教師必須加以指導。教師也應給學生介紹一些適合的參考書、必要的探究場地和材料。在探究活動中的查詢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市場分析等都應由學生自己完成, 教師要適當地加以指導。在探究性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一方面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客觀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要學習運用想像、聯想、演繹、歸納、類比等方法發現客觀實際問題,運用分析、綜合等方法探索解決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 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 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 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 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切忌將學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 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教師還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的教育資源, 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指導組織探究性學習結果的評價 評價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注意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因此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 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華,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1.評價內容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應包括態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結果等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 如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積極參與,有責任感;是否主動協作, 組員關系是否協調;是否主動提出探究設想和建議等。 二是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反映出來。 三是探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 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探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探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探究筆記, 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准。 2.評價手段和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組內個人評價相結合, 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指標宜寬不宜窄,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

❿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

在知識經濟時代,真正的知識不再是預先的存在,不再是那些被「格式化」地記載在書籍里的理論、概念和公式,而應該是能夠被激活的知識,是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知識,當然也括那些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的知識。真正的知識擁有者不再是一味地掌握特定領域或前人總結出的資料與技能的人,而是能夠發明從來沒被發明的知識,能不斷提出創造性解決辦法的人,即在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創新人才。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種嶄新的能培養其創新精神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實施探究性學習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對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那麼什麼是探究性學習呢?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一) 探究性學習的含義所謂探究性學習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及日常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探究強調一點就是: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是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的探究者。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徵是通過高水平的思維來學習,基於問題的解決來構建知識。探究性學習方式十分適合未來與當今現代化社會的需要,是語文教育發展與時代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二) 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比較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是一種相對的學習方式。接受式學習,是指學習者佔有傳授者提供的經驗,把前人創造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驗,使自己成為辨認事物、處理問題的工具。接受式學習包含三種子類型:機械性接受學習,被動性接受學習和有意義接受學習[2]。前兩種學習類型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普遍應用的教學方法,我們平常所說的接受式學習就是專指以機械性接受學習與被動性接受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兩點: 1、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接受式學習以教師為中心接受式學習則是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往往一堂課下來,只聽見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不斷地揮灑筆尖,拚命地記筆記。最終只能導致學生學知識的盲從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所謂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生完全置於主體地位,是探究性學習最突出的特點。語文教師在語文學科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以指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出現。教師依據教材本身以及學生的實際,對需要探討的問題適時給予選擇、定向和幫助,使學生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對語文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問題進行探究活動,探求語文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規律。 2、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實踐性,接受式學習注重教師的傳授接受式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往往是老師咀嚼透了,按照老師自己的理解傳授給學生的。而不是學生自己去發掘,去實踐得到的結果。結果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終使學生失去再創造的能力。探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別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他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探究性學習所提供的實踐機遇,學生親自參與探究、分析、討論、搜集材料和處理信息。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特點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動腦,使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於實踐,學有所用,學有所成,並有利於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從而提高其實踐能力。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語文教學來看,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研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掘語言文字蘊含的美、蘊含的情,從而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探究性學習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還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說,探究性學習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實踐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呢?(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慾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樂於學習。比如,上《四個太陽》這一課時,要學生閉上眼睛,播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聽,爾後問:「剛才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你有什麼感覺?」有的學生回答:「呼呼的風聲,像冬天寒冷的北風。」有的說:「我感覺這風吹在臉上,冷得直發抖。」這時,教師說:「是啊,有個小朋友和你們感覺一樣。」這時,學生迫不急待地睜開眼睛來看課件,當學生看得如痴如迷時,一輪紅紅的太陽升上天空,問:「這時你有什麼感覺?」有的說:「我覺得不冷了。」有的說:「我覺得溫暖。」 在這里巧妙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又特意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激發著聯想,也激發著探究的慾望。為了解小月朋友的美好心願打下思維定勢。當學生睜眼看到課件時,如身臨其境、聽其聲、觀其境,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歡樂的心態中學習知識。(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路開闊了,思維火花閃現了,這時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又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會嚴重阻礙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盡量是開放的,探究的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那就是要變先。講後練為先嘗試再點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再創造,有利於學生猜測與驗證。如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為烏鴉想想更好的辦法。有的說:「烏鴉可以找來一根吸管,用吸管喝更方便。」有的說:「我請它到我家裡喝水。」還有的說:「把瓶子斜著靠在旁邊的石頭上,就可以喝著水了。」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中,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學生以積極主動態度參與探究。(三)、善於質疑、敢於想像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抒疑問,即使是無疑也要尋疑,將自身置於特定情境之中,給自己提出問題。宋朝思想家張載說:「於不疑處讀書,定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喜悅。」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讓學生讀課題質疑,這時,一個學生提出:小壁虎有尾巴為什麼還借呢?還有一位學生提出:小壁虎借到了尾巴嗎?這時,我不急於回答,而是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尋求答案。這樣即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四)、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我們認為:「一是要適當點撥。當學生在思維的轉折處,或知識的重、難點處經過自身的努力,還感到無法解決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給學生某種啟發性啟示,撥開學習上的迷霧,使學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點撥的關鍵是要符合學生的需要,使學生能順利進行探究。在學生探究時,教師應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時,還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逼近結論。(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獲得整個系統知識,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識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學的,為此,學生們在課堂探究結束後,必須反思自己學習的行為所獲取的知識。在每節課結束後,都要問一問:剛才的學習,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麼?通過反思,讓學生把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學的探究方法,探究規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三、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評價,以正面評價為主。應重視對學習內容豐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樣性的評價,注重學生自我評價,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與發展。在平時教學中,要講究有效評價策略,或「及時評價」,或「延時評價」,或「正面評價」,或「側面評價」,重在鼓勵學生敢於探究,樂於探究,勇於創新,達到「以創新求發展」。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請學生來談談「你要向課文中誰學習?學習他什麼?」許多學生說「要學習孫臏」,有的說:「學習他善於觀察、肯動腦筋」,有的說:「學習他聰明機智、敢於挑戰」,有的說:「學習他幫助弱小,樂於助人」。這時,我不急於肯定,採用了「延時評價」,繼續問學生:「還可以向誰學習?」於是學生思考後,又踴躍說:「要學習田忌,學習他忠厚老實,不耍心計」,有的說:「要學習齊威王,學習他遵守競賽規則,直率大度,有帝王之風。」試想,如果不是應用「延時評價」,學生能有如此富有個性的思維,多角度、有創意的見解嗎?科學評價,鼓勵創新。既是對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激發了繼續探究的慾望;又可以把局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不給學生更多讀書、動腦、動手、實踐、探究的機會,怎能培養出更多有思維有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總之,語文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究,在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我們看重的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給孩子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的那份實實在在的經歷和感受。適時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能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培養探究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閱讀全文

與探究性學習自我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