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造衛星的特點和作用有什麼
人造衛星的特點:不會發光;圍繞行星運轉;隨行星圍繞恆星運轉。
人造衛星的作用:
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相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相、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污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用來轉播廣播、電視、數據通訊、電話等通訊訊號;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
(1)介紹一個人造衛星作用擴展閱讀:
人造衛星的運行軌道分類:
1、地球同步軌道是運行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的順行軌道。但其中有一種十分特殊的軌道,叫地球靜止軌道這種軌道的傾角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
地面上的人看來,在這條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是靜止不動的一般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選用這種軌道比較有利。地球同步軌道有無數條,而地球靜止軌道只有一條。
2、太陽同步軌道是繞著地球自轉軸,方向與地球公轉方向相同,旋轉角速度等於地球公轉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軌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過6000千米。在這條軌道上運行的衛星以相同的方向經過同一緯度的當地時間是相同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一般採用這種軌道。
3、極地軌道是傾角為90度的軌道,在這條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每圈都要經過地球兩極上空,可以俯視整個地球表面。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偵察衛星常採用此軌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衛星
㈡ 人造衛星的用途和作用
人造衛星(Artificial Satellite):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衛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繞地球運動,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實際運動情況非常復雜。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衛星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主要用途
人造衛星的組成基本上可分為「衛星本體」及「酬載」兩部分。酬載即是衛星用來做實驗或服務的儀器,衛星本體為維持酬載運作的載具。衛星的用途依其所攜帶的酬載而定。
二、人造衛星有哪幾類?用途為何?
人造衛星的優點在於能同時處理大量的資料及能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顆衛星即能涵蓋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衛星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
科學衛星:送入太空軌道,進行大氣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實驗或測試的衛星,如中華衛星一號、哈伯等。
通信衛星:做為電訊中繼站的衛星,如:亞衛一號。
軍事衛星:做為軍事照相、偵察之用的衛星。
氣象衛星:攝取雲層圖和有關氣象資料的衛星。
資源衛星:攝取地表或深層組成之圖像,做為地球資源探勘之用的衛星。
星際衛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進行探測照相之衛星,一般稱之為「行星探測器」,如先鋒號、火星號、探路者號等。
㈢ 人造衛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衛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勘探衛星能測量地形,調查地面資源,勘探地下礦藏;氣象衛星能拍攝雲圖,觀測風向和風速;間諜衛星能搜集軍事情報;實驗衛星能幫助科學家在太空中做許多地面不能做的實驗;救援衛星能搜尋到遇難者發出的求救信號等。
人造衛星還有哪些用途
人造衛星就像是神通廣大的調研員。
比如,黃河究竟發源於何處?幾百年來,由於黃河源頭地理條件
復雜,人們雖經多次考察,但一直沒能弄清楚。在教科書上寫的是發源於雅合拉達澤山。人造衛星遙感測量則給了我們肯定的回答:黃河發源於卡日曲。
又如,幾個世紀以來,各國探險家曾對青藏高原的自然面貌進行
過100多次的調查,但那裡究竟有多少湖泊,仍沒有搞清楚。現在有了衛星,人們對此了如指掌,知道高原上共有湖泊800多個。
衛星還被用於各種科研領域。有不少是主要為了太空開發目的而
設計的科研項目。譬如用衛星搭載一些動植物,以確認其在太空環境下所可能引起的變化;利用衛星測試某些材料暴露在太空條件下的強度變化、使用壽命等等。
衛星也被應用於其他一些領域。極光是一種地球物理現象,主要
出現在極地的高空,並總是突然地出現,又突然地消失,致使人們很難掌握其變化的規律,對其形成的機理、內部的結構特徵等等也均不甚了解。為了對極光現象進行深入研究,1989年,日本特意發射了一顆被命名為「曙光」的極光觀測衛星,結果首次發現,就像太陽會刮出被稱為太陽風的高速等離子流一樣,地球的兩極也會出現等離子流————極風,正是這種極風與極光的出現有著密切的關系。
衛星也被用來進行大地構造的研究,如當代流行的板塊構造學說
認為,整個地球的表面岩石圈,是由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與板塊之間會發生相對的位移。但該學說的倡導者只是根據地質現象作出以上判斷,拿不出確切的實測證據。後來,人們通過衛星大地測量,果真發現一些板塊正以每年一到幾個厘米的速度在相對移動。
衛星還被用於考古,它以敏銳的「視力」,從沙海茫茫的撒哈拉
沙漠中,找到了20萬年前已湮沒的一條像尼羅河那樣的大河;在哥斯大黎加密密的熱帶雨林中,發現了埋在地下的古代人行小道。人們還用衛星尋找早已失蹤的古代城堡、巨大的陵墓……
㈣ 人造衛星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衛星的特點
1、不會發光;
2、圍繞行星運轉;
3、隨行星圍繞恆星運轉。
衛星的作用
人造衛星的優點在於能同時處理大量的資料及能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顆衛星即能涵蓋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衛星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
1、科學衛星:送入太空軌道,進行大氣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實驗或測試的衛星如中華衛星一號、哈伯等。
2、通信衛星:作為電訊中繼站的衛星,如:亞衛一號。
3、軍事衛星:作為軍事照相、偵察之用的衛星。
4、氣象衛星:攝取雲層圖和有關氣象資料的衛星。
5、資源衛星:攝取地表或深層組成之圖像,做為地球資源探勘之用的衛星。
6、星際衛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進行探測照相之衛星一般稱之為行星探測器,如先鋒號、火星號、探路者號等。
(4)介紹一個人造衛星作用擴展閱讀
1、衛星工程
通用系統有結構,溫度控制,姿態控制,能源,跟蹤,遙測,遙控,通信,軌道控制,天線等等系統,返回式衛星還有回收系統,此外還有根據任務需要而設的各種專用系統。人造衛星能夠成功執行預定任務,單憑衛星本身是不行的,而需要完整的衛星工程系統,一般由以下系統組成:
發射場系統;運載火箭系統;衛星系統;測控系統;衛星應用系統;回收區系統(限於返回式衛星)。
2、系統組成
衛星系統中,各種設備按其功能上的不同,分為有效載荷及衛星平台兩大部分。衛星平台又分為多個子系統:
有效載荷:不同類型衛星均不同,共同的有:對地相機;恆星相機;搭載的有效載荷。
衛星平台:為有效載荷的操作提供環境及技術條件,包括:服務系統;熱控分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分系統;程序控制分系統;遙測分系統;遙控分系統;跟蹤和測試分系統;供配電分系統;返回分系統(限於返回式衛星)。
㈤ 人造衛星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衛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體。環繞哪一顆行星運轉,就把它叫做哪一顆行星的衛星。比如,月亮環繞著地球旋轉,它就是地球的衛星。 「人造衛星」就是我們人類「人工製造的衛星」。科學家用火箭把它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使它環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轉,以便進行探測或科學研究。圍繞哪一顆行星運轉的人造衛星,我們就叫它哪一顆行星的人造衛星,比如最常用於觀測、通訊等方面的人造地球衛星。 地球對周圍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拋出的物體要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初速度越大,物體就會飛得越遠。牛頓在思考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曾設想過,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離山腳遠。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當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永遠不會落到地面上來,它將圍繞地球旋轉,成為一顆繞地球運動的人造地球衛星,簡稱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截止1992年底中國共成功發射33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一般由專用系統和保障系統組成。專用系統是指與衛星所執行的任務直接有關的系統,也稱為有效載荷。應用衛星的專用系統按衛星的各種用途包括:通信轉發器,遙感器,導航設備等。科學衛星的專用系統則是各種空間物理探測、天文探測等儀器。技術試驗衛星的專用系統則是各種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案、新儀器設備和新材料的試驗設備。保障系統是指保障衛星和專用系統在空間正常工作的系統,也稱為服務系統。主要有結構系統、電源系統、熱控制系統、姿態控制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等。對於返回衛星,則還有返回著陸系統。 人造衛星的運動軌道取決於衛星的任務要求,區分為低軌道、中高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大橢圓軌道和極軌道。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速度快,低軌道和中軌道,高軌道衛星一天可繞地球飛行幾圈到十幾圈,不受領土、領空和地理條件限制,視野廣闊。能迅速與地面進行信息交換、包括地面信息的轉發,也可獲取地球的大量遙感信息,一張地球資源衛星圖片所遙感的面積可達幾萬平方千米。 在衛星軌道高度達到35786千米,並沿地球赤道上空與地球自轉同一方向飛行時,衛星繞地球旋轉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完全相同,相對位置保持不變。此衛星在地球上看來是靜止地掛在高空,稱為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簡稱靜止衛星,這種衛星可實現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不間斷的信息交換,並大大簡化地面站的設備。目前絕大多數通過衛星的電視轉播和轉發通信是由靜止通信衛星實現的。
㈥ 人造衛星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衛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體。環繞哪一顆行星運轉,就把它叫做哪一顆行星的衛星。比如,月亮環繞著地球旋轉,它就是地球的衛星。
「
人造衛星
」就是我們人類「人工製造的衛星」。科學家用火箭把它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使它環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轉,以便進行探測或科學研究。圍繞哪一顆行星運轉的人造衛星,我們就叫它哪一顆行星的人造衛星,比如最常用於觀測、通訊等方面的
人造地球衛星
。
地球對周圍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拋出的物體要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初速度越大,物體就會飛得越遠。牛頓在思考
萬有引力定律
時就曾設想過,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離山腳遠。如果沒有
空氣阻力
,當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永遠不會落到地面上來,它將圍繞地球旋轉,成為一顆繞
地球運動
的人造地球衛星,簡稱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
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
東方紅1號
人造衛星,截止1992年底中國共成功發射33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一般由專用系統和保障系統組成。專用系統是指與衛星所執行的任務直接有關的系統,也稱為
有效載荷
。
應用衛星
的專用系統按衛星的各種用途包括:
通信轉發器
,遙感器,
導航設備
等。
科學衛星
的專用系統則是各種
空間物理探測
、天文探測等儀器。
技術試驗衛星
的專用系統則是各種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案、新儀器設備和新材料的試驗設備。保障系統是指保障衛星和專用系統在空間正常工作的系統,也稱為服務系統。主要有結構系統、電源系統、熱控制系統、
姿態控制
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等。對於返回衛星,則還有返回著陸系統。
人造衛星的運動軌道取決於衛星的任務要求,區分為低軌道、中高軌道、
地球同步軌道
、
地球靜止軌道
、
太陽同步軌道
,
大橢圓軌道
和極軌道。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速度快,低軌道和
中軌道
,高
軌道衛星
一天可繞地球飛行幾圈到十幾圈,不受領土、
領空
和地理條件限制,視野廣闊。能迅速與地面進行信息交換、包括地面信息的轉發,也可獲取地球的大量遙感信息,一張
地球資源衛星
圖片所遙感的面積可達幾萬平方千米。
在衛星軌道高度達到35786千米,並沿地球赤道上空與
地球自轉
同一方向飛行時,衛星繞地球旋轉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完全相同,相對位置保持不變。此衛星在地球上看來是靜止地掛在高空,稱為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簡稱靜止衛星,這種衛星可實現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不間斷的信息交換,並大大簡化地面站的設備。目前絕大多數通過衛星的電視轉播和轉發通信是由靜止
通信衛星
實現的。
㈦ 人造衛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衛星的用途:
(1)氣象衛星: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並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
(2)地球觀測衛星:地球觀測衛星,泛指用於對地球資源與環境進行遙感的各種人造地球衛星和航天器。對地觀測衛星主要包括氣象衛星、陸地衛星、海洋衛星、軌道航天站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衛星。人們可以利用地球觀測衛星進行監測以獲取大面積觀測數據最終可有效達到綜合地分析資料。
(3)天文衛星:天文衛星是用來觀測宇宙天體和其他空間物質的人造地球衛星。天文衛星在離開地面幾百千米或更高的軌道上運行,因為沒有大氣層的阻擋,衛星上所載的儀器能接收到來自天體的從無線電波段到紅外波段、可見光波段,是人類安置在太空的「千里眼」。
(4)應用衛星: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服務的各類人造地球衛星的通稱。很顯然,通信衛星是應用衛星中的一種。
(5)廣播衛星:廣播衛星是指直接向用戶轉播音頻、視頻和數據等信息的通信衛星。具有信息單向傳輸、一發多收等特點。廣播衛星是一種專用的通信衛星,主要用於電視廣播。它起到空間廣播發射台的作用。
㈧ 人造衛星有哪些作用
人造地球衛星1號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時間是1957年10月4日。它的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直徑58厘米,重83.6公斤。圓球外面附著4根彈簧鞭狀天線,其中一對長240厘米,另一對長290厘米。衛星內部裝有兩台無線電發射機——頻率分別為20.005兆周及40.002兆周,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信號,採用一般電報信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也是0.3秒。此外還安裝有一台磁強計,一台輻射計數器,一些測量衛星內部溫度和壓力的感應元件及作為電源的傳達化學電池。
它在拜克努爾發射場由一支三級運載火箭發射。起飛以後幾分鍾,衛星從第三級火箭中彈出,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進入環繞地球飛行的軌道。它距離地面最遠時為964.1公里,最近時為228.5公里,軌道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為65度,以96.2分鍾時間繞地球1周,比原來預計的所需時間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時像一顆星星在群星中移動,肉眼可以看到它。這顆衛星的運載火箭於1957年12月1日進入稠密大氣層隕毀。衛星在天空中運行了92天,繞地球約1400圈,行程6000萬公里,於1958年1月4日隕落。為了紀念人類宇宙空間的偉大時刻,蘇聯在莫斯科列寧山上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頂安置著這個人造天體的復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