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身世悲慘的自我介紹

身世悲慘的自我介紹

發布時間:2021-03-10 15:26:50

❶ 一些身世悲慘但經過自己努力成功的人士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至今) 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被稱為宇宙之王。

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泡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信息應該守恆。

本書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盡管如此,譯者(吳忠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於霍金達四年之久,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此書即是受霍金之託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他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
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歡樂頌》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貝多芬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祖父及父親均供職於科隆選帝侯.酗酒之父強逼他長時間地練習鍵盤樂器,望子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歲輟學.十三歲任宮廷樂隊(指揮為內費)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十八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1790年,海頓在從維也納至倫敦的途中,宴邀貝多芬及其他宮廷音樂家.事後貝多芬獲准於1792年去維也納從海頓學習,此後終生定居維也納.在此之前,貝多芬曾去維也納從莫扎特學習,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隨海頓學習的時間亦不長,且師生不能合作,後貝多芬師從阿爾布雷希茨貝格、薩列里、申克.1795年於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op.9.他雖與許多貴族,如華爾斯坦伯爵、魯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篤,並樂意接受個人的援助,但他反對18世紀把音樂家束縛於一個僱主手中的庇護人制度.作為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扎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系備受痛苦.重聽日益加劇,1802年,當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時,寫了哀感動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打算自殺;奇怪的是這正是他創作最明朗的交響作品《D大調第二交響曲》之時.隨後幾年中,他對自己沒有希望成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於創作.他同疾苦的斗爭,反映在《英雄交響曲》(1804)(到那時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強的交響曲)中.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

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

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

望採納!

❷ 怎麼描寫一個人悲慘的身世

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人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 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裡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 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❸ 怎麼描寫一個人悲慘的身世

看他(她,它)有多悲慘

❹ 你聽到過的身世凄慘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小時候的玩伴,叫她小花吧,花爸爸跟我爺爺一樣大,她家裡很窮,然後她媽媽和她爸爸離婚之後再也沒回來,也不愛說話,沒上完學就開始打工了。

❺ 描述自己身世坎坷的古詩是

李杜創作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論》一書中說:「李杜創作的最根本區別,簡單講來,乃在於對待主客觀的不同態度,用王國維的話說,李白屬於『主觀詩人,杜甫屬於『客觀詩人』,杜甫擅長客觀描寫,代表作是敘事詩,他的抒情詩也帶有客觀色彩;李白擅長自我抒情,絕大部分是抒情詩,他的敘事詩也帶有抒情色彩。杜甫詩的社會內容是通過一幅真實的生動的社會生活圖畫直接呈現的。因而容易被人認識,李白詩歌形象主要是詩人自己,而不是客觀的社會生活,因而他的社會內容不容易被人認識。」我很贊同這些觀點,不過需要進一步闡發。

什麼是「主觀詩人」呢?李杜詩歌創作對待主客觀的態度是怎樣的呢?我先引幾段古代詩論家的評論。

《唐末詩醇》稱贊李白的七古詩:「往往風雨爭飛,魚龍百變;又如大江無風,破浪自涌,白雲從空,隨風變滅,誠可謂怪偉奇絕者矣!」

李陽冰《草堂集序》說李白:「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說:「言出於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吳喬《圍爐詩話》:「太白胸懷,有高出六合之氣,詩則寄興為主,非促然詩人之作也。」

元稹《與元九書》:「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首。」

趙翼《甌北詩話》評李白:「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又說「才氣豪邁,全力神運,自不屑束縛於格律對偶,與雕飾者爭長。」我國古代詩歌注重直覺體味,以上這些論述都是從整體上把握李詩特徵的。仔細品味,我覺得他們仍然是從主觀和客觀的關繫上說的。從主觀方面,強調李詩的「神」、「氣」、「奇」等主體性特徵;從客觀方面強調杜詩的「風雅比興」(社會內容)。從主客觀關系方面,強調李詩的主觀統攝客觀的氣勢和力量,以至達到主客統一,構成物我不分的高超境界。

一、主觀詩人和客觀詩人——李杜創作的基本差異

作為「主觀詩人」,李白詩歌創作的首要特徵就是的他的主體性原則。

很多研究者喜歡用「感情強烈奔放」、「主觀色彩濃厚說明李詩的主觀性特徵。我以為僅僅這樣說還是不夠的。杜甫也有很多感情強烈、抒情主人公形象鮮明的詩篇。蕭滌非先生說:「他固然有大悲、大怒的時候,但也不是沒有大喜的時候。為了更好更充分地表達出這些感情,在這種時候,他通常就使用七古這一詩體。比如《哀江頭》、《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同谷縣作歌七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有的寫亡國之痛,有的寫身世之苦,都是『長歌可以當哭的』」(《杜甫研究》修訂本,第12頁)。李白創作的主體性原則表現在:他始終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和提升主體的作用,以至達到對客體(描寫對象)的駕馭、征服的程度。我們舉他的《蜀道難》來說明。理解這首詩應該緊緊抓住詩人形象這個主體,僅僅把本詩理解為描寫奇麗的山川景象,或者在詩歌的寓意上過多猜測都會影響對本詩精神的把握。我們看到,詩人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其用意正在於處處暗示詩人形象的存在。這首詩出現的一系列動詞,如「嗟」、「捫」、「撫」、「坐」、「問」、「見」、「聽」等都表明詩人置身其中(盡管是在想像中)。詩人面對險峰絕壁,時而驚嘆,時而贊賞,毫無懼怕心理。他是用整個身心去擁抱這自然景觀的,越是贊嘆高山大川奇絕,越是顯示詩人形象的高大,顯示詩人的氣魄和意志。詩人把奇山深山、飛流急湍、古往今來、神話傳說全部統攝起來任意驅遣。自然景物已不再是描繪刻劃的對象,而是詩人意志和情感的化身和再現,客體(描寫對象)已被主體(詩人)消融於自身。正是在這樣的主體征服客體的過程中,詩人的精神得到升華,讀者的情緒也激昂起來,獲得極高的美感享受。

李白詩歌的整個特徵決定了詩人抒情和描寫的一些重要特點。他不是將描繪對象當作一個整體看待,而是把它打碎,加以咀嚼,再用感情的線索把它串通起來;他抒情的方式是盡情傾瀉、恣意揮灑,不受詩歌結構形式的牢籠。有的研究者認為李白詩歌表現出「跳躍式」的結構式的特點,這仍是一種表面的看法。我們再看《梁甫吟》,詩寫李白受挫後的憤懣和對理想的期待。如果說《蜀道難》還有一個奇險山川作為抒情表象的憑借物,那麼,這篇《梁甫吟》已經沒有完整的客觀的事物作為依附體了。它通篇用典,古往今來,上天入地,盡情馳騁,任思想感情的發展,時而奇幻惝恍、深不可測;時而風和日麗,春意盎然;時而險象環生、濁浪翻滾。這一切都在詩人這個主體的包舉之內。沈德潛說:「後半拉雜使事,而不見其跡。」沈德潛是從詩的結構形式上說的,其實這個「跡」還是有的,這就是詩人思想感情發展的「痕跡」。

李白詩歌的這個特徵是和杜甫大異其趣的。探索一下杜詩處理主客觀關系,我們發現,詩人在描寫方式上是把對象當作一個整體作深入細致的刻劃;在抒情方式上是把個人情感滲透於描寫對象之中,即所謂「寓主觀於客觀」。趙翼在《毆北詩話》中說他:「思力沉厚,他人不過說到七八分,少陵必說到十分,甚至十二分。」試以《麗人行》說明。詩作於天寶十二載春,諷刺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藉以反映君王的昏聵和朝廷的腐敗。這首詩刻劃細致入微、態度嚴肅認真、敘事有條不紊,甚至對麗人的體態意態和服飾餚饌等細節的描摹都歷歷可見,明顯體現出客觀性的特點。詩人正是在這樣的一本正經的描述中達到諷刺的目的。正如浦起龍所說:「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我們再看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和李白的《蜀道難》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出現了詩人的形象。但杜甫的這首詩,盡管感情很強烈,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很鮮明,但在描寫上依然層次分明。他從風吹茅屋寫起,接著寫茅屋「灑江郊

」、「掛林梢」、「沉塘坳」;從群童的盜草到詩人無可奈何的情狀;從夜色的降臨到自己一家人雨夜之中的窘狀,由此推而廣之,最後發出「大庇寒士」的感慨。詩的脈絡十分清楚,描述對象也是完整的呈現的,詩人的抒情是通過真實生活畫面的描繪體現的,這和李白那種大氣包舉、咳吐自然、以自我為中心的主體性特徵判然有別。

二、征服現實和關注現實——李杜創作精神的差異

程千帆先生說:「他(指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對其中不能令人滿意的現象毫無顧忌地投之以輕蔑。這種以被現實牢籠,卻不願意接受,反過來卻想征服現實的態度,乃是後代人民反抗黑暗勢力與庸俗風氣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也許就是李白的獨特性,和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和反映祖國、人民的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相成的。」(《唐詩鑒賞辭典序言》)程先生指出了李杜創作精神的主要差異。杜甫直面人生,憂國憂民;李

白也不滿現實,他雖然已被現實「牢籠」,卻不願意接受,反過來卻想征服它。那麼,李白是如何征服現實的呢?直接反抗現實社會制度對詩人來說是實際的,他只能採取在精神上征服現實的態度,通過夢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超塵脫俗,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這是李白詩歌特多這方面題材的重要原因。他自稱:「常時論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贈

南平太守之遇》)他一生熱愛山水,常常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余嘗學道窮冥荃,夢中往往遊仙山。」(《下途歸石門舊居》)「憶昨鳴皋夢里還,手弄素月清潭間。覺時枕席非碧山,側身西望阻秦關。」(《鳴皋歌送岑微軍》)最有代表性的還是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對夢境和仙境的描摹都很細致(李白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反而不那麼細致)。詩先寫天姥山的氣勢,以為各種瑰麗奇險境界的出現作鋪墊,在夢境和仙境中,詩人是自由的和快適的,你看他飄然飛渡鏡湖,在湖月的映照中來到剡溪,穿上自己仰慕的詩人謝眺的木屐,在淥水盪漾聲和猿啼聲中登上青雲梯(在李白詩中,猿啼往往和詩人的喜悅心情聯系在一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可證)。詩人爬到山的半壁時,眼前出現的一輪海日,耳中聽到的是天雞的鳴叫,來到山上,置身幽深的山路,面前是一片爛漫的山花,詩人應接不暇,,倚石暫作休憩。忽然,各種神靈異物紛紛出現,打破了仙境的寧靜,整個仙界熱鬧起來,虎、熊、龍都起來了,迎接它們的是個「訇然中開」的洞天福地,「雲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群仙列隊前來,在日月和金台、銀台的映照中,光彩奪目,異彩紛呈。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詩人猛然醒來,幻境全然消失,只感到冰涼的枕席的存在,他不禁長嘆一聲:「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如流水。」夢境仙境不可得,只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去到那山水中尋找適

意的生活了。然而在山水中就能擺脫現實的「牢籠」嗎?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詩人不得不面對嚴酷的現實,遂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的長嘆。

有的研究者認為,這首詩的主觀意圖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

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其實李白的本意應該是,能夠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最大樂趣,古往今來的一切其它事物(包括功名利祿)又算得了什麼?不過象那東逝的流水毫不足惜。詩人越是把夢境仙境描繪得十分愜意,越是顯示出現實生活的不愜意。當這種仙境和夢境迅速向下回落時,那巨大的落差產生的強大的精神能量,強烈地感染著和刺激著讀者的思想情緒,使讀者在理想和現實的反差中,認真思索其中蘊涵的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正是李白詩歌的力量源泉所在,也是李白的獨特之處。這和杜甫詩歌直接呈現社會現實,深入揭示社會問題的方式是殊途同歸的。

杜甫的創作,目光始終注視著社會現實。他關心國事、同情人民,無論是敘事紀行的,還是抒發情懷的,大都傷時憂國,緣事而發,有著豐富的社會的政治的內容、濃郁的時代氣息。通過一部杜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勝轉衰的歷史軌跡、種種表現和歷史原因,誠如浦起龍所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玄宗、肅宗、代宗)之事寄焉者也。」(《讀杜心解》)杜詩有史詩的美稱,決不是偶然的。

杜甫這種關注現實的精神是通過對社會現實現象作典型概括和深入細致的刻劃來完成的,和李白那種超脫現實又反過來征服現實的態度是相反相成的。徐而庵說:「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說唐詩》)說得就是這種差異。我們試讀他的《兵車行》,這首詩寫邊戰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痛苦。詩一開始就勾勒出車馬喧囂、行人急走匆匆、親人哭喊送別的

悲慘場面,接著通過對話揭示出征戰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家破人亡的深哀劇痛。詩人的感情是強烈的,對於人民生活的關注是深切的,然而個人抒情卻不是放縱的,而是通過場面的描摹流露出來。詩人悲慘哀憫的感情高度濃縮在他所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中並且始終沒有離開這一形象,詩人的情感在形象包蘊中不斷回盪撞擊,我以為這是形成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重要原因。

李白創作則表現出主體性特徵,詩人馳騁造化,大氣包舉、壯浪縱恣、感情噴薄而出,表現出豪放不羈的氣勢,在這種主體性徵服客體的過程中,詩人也曾達到主客統一、物我不分的自由狀態,這時詩人的精神解放了,表現出一種「逍遙人外,蟬脫塵埃」的高超境界,這是否可以說是形成李白詩歌豪放飄逸風格的基本原因呢?

三、實現人生自由和實現理想政治——李杜創作追求理想的差異

李白與杜甫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都表現出對理想政治的執著追求。李白一生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杜甫也不止一次地說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相丈二十二韻》)「致君堯舜付

公等,早據要路思捐軀。」(《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可嘆》)但是我們看到,在理想政治的實現途徑上和理想層次的追求上,李白和杜甫表現出相當大的差異。李白自視很高,他常以大鵬自喻,「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他不屑走一般士子所走的科舉做官的道路,而是要一躍而為宰相,實現政治理想後又功成不居,「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卧白雲。」(《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這種思想現象,有的研究者認為是「入世」和「出世」這一對矛盾在李白身上的反映。其實,李白在追求政治理想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人生追求--這就是對自由理想的追求。「入世」也好,「出世」也好,都被李白當作實現自我和實現自由的方式,「入世」肯定自我價值,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出世」擺脫對「自我」的束縛,達到自由適意的人生理想,「入世」和「出世」都統一在對自由追求的大目標下,實現自我和追求自由在他身上是一致的,這就是李白的獨特之處。

李白的這個獨特性還不屑在他對某些歷史人物的推崇上。在李白詩歌中經常出現魯仲連、謝安、諸葛亮等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這些人物不但表現出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表現出對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負,不屈於人而要人屈於己的風采,表現出貪戀功名利祿的高尚品質,這是李白所特別心嚮往之的。

李白與杜甫對從政失敗的態度也是頗有差異的。杜甫入仕的道路非常艱難,他三次科舉考試都失敗了,轉而把目光投向皇帝,因進獻《三大禮賦》得到皇帝賞識,才獲得一個小官,卻始終沒有得到展示政治才能的機會。杜甫從政失敗後,更加執著追求理想政治,更加關注社會現實,目光更加深邃銳利,感情更加沉鬱悲愴,寫下了大量反映現實和關心人民疾苦的詩篇,艱難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李白從政失敗後,轉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以獲得精神的解放。在這種精神生活的游歷過程中,詩人不斷升華感情、凈化心靈,強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以和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形成鮮明對照,求得精神對現實的征服。他的詩篇反映的社會內容雖然沒有杜詩多而深刻,但李白詩歌給予人的精神影響卻是超越時代,深廣久遠的。有的研究者沒有注意到李白詩歌的這特點,卻用拔高李詩社會內容的方式,以爭得李白和杜甫的平起平坐。這種研究方式本身就沒有超出揚杜抑李的藩籬。「揚杜抑李」論者正是從這方面來立論的。《屠緯真文集》說:「

或謂杜萬景皆實,李萬景皆虛,乃右實而左虛,遂謂李杜優劣在虛實間。」趙次公《杜甫草堂記》竟至說:「白之詩在風月草木之間,神仙虛無之說,亦何補於教化哉!」倒是王琦很有眼光:「一以國為憂,一以自適為樂,又事理之各殊者;奈何效比而同之,而以為優劣耶。」(《李太白文集跋》)

那麼,李白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基礎在哪裡呢?

我們知道,李白是受到莊子思想深刻影響的詩人。龔自珍說:「庄騷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為心,自白始。」(《最錄李白集》)屈原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積極用世;莊子主張自然無為,追求超脫現實的自由心境,這兩者本是一對矛盾,李白卻很好地統一於一身。莊子強調以道觀物:「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賤。」莊子據此主張,在與「道」合一的境界中,大小夭壽,無所軒輊。他認為要通過「坐忘」才能達到這樣的自由境界。這種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也就是他所謂「惡乎待哉」的逍遙。

李白的自由思想可謂和莊子思想一脈相承。試讀他的《日出入行》: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復入西海,六龍所舍安在哉?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之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於荒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逆道違天,矯枉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有的研究者認為,這首詩表達了李白的唯物主義思想,表現了李白尊重客觀規律的觀點。我覺得,本詩表現出李白對宇宙之無限與人生之有限的哲學思考。現代西方哲學家大都主張自由是對於具有必然性的現實世界的一種態度、心境和境界,也就是對人生現實要有一種寬廣曠達的自由胸襟也÷和胸懷,海德格爾甚至認為,這種胸懷要在對死的領悟中才能達到。可以說李白是達到這種境界的詩人:「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在這種狀態中,個人和宇宙、人與天合二為一,自身成為宇宙的化身,人不在受任何外在的東西限制,在這種體驗中也根本不存在什麼外在的東西了。

❻ 身世可憐的自我描述

我自幼就是一個孤兒,被遺失在孤兒院門口,工作人員幫我帶到孤兒院,沒爹沒娘,孤苦無依。

❼ 歷史上身世悲慘的有誰

。。。
倫勃朗
雨果
蘭波

❽ 求一篇悲慘身世故事

<祝福>
魯迅寫的,裡面寫了祥林嫂的悲慘人生,以祥林嫂的悲慘身世來諷刺當時的黑暗社會,

❾ 想問一下越劇京劇中的悲慘人物的悲慘自我介紹(越慘越好)標明出處

傳統戲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戲中的婦女為主。如飾京劇《探陰山》中的柳金蟬。
著名的江南四大悲旦
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錫劇表演藝術家梅蘭珍、滬劇表演藝術家楊飛飛、彈詞表演藝術家徐麗仙因其戲路相同、音域相似,故而被稱為江南「四大悲旦」,

❿ 一個悲慘的故事

1、蝴蝶的故事

一隻蝴蝶想要找一個戀人。自然,他想要在群花中找到一位可愛的小戀人。因此他就把她們都看了一遍。每朵花都是安靜地、端莊地坐在梗子上,正如一個姑娘在沒有訂婚時那樣坐著。可是她們的數目非常多,選擇很不容易。蝴蝶不願意招來麻煩,因此就飛到雛菊那兒去。

法國人把這種小花叫做「瑪加麗特」。他們知道,她能作出預言。她是這樣作的:情人們把她的花瓣一起一起地摘下來,每摘一起情人就問一個關於他們戀人的事情:「熱情嗎?——痛苦嗎?——非常愛我嗎?只愛一點嗎——完全不愛嗎?」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問。

蝴蝶也來問了;但是他不摘下花瓣,卻吻起每片花瓣來。因為他認為只有善意才能得到最好的回答。「親愛的」瑪加麗特「雛菊!」他說,

「你是一切花中最聰明的女人。你會作出預言!我請求你告訴我,我應該娶這一位呢,還是娶那一位?我到底會得到哪一位呢?如果我知道的話,就可以直接向她飛去,向她求婚。」可是「瑪加麗特」不回答他。她很生氣,因為她還不過是一個少女,而他卻已把她稱為「女人」;這究竟有一個分別呀。

他問了第二次,第三次。當他從她得不到半個字的回答的時候,就不再願意問了。他飛走了,並且立刻開始他的求婚活動。這正是初春的時候,番紅花和雪形花正在盛開。「她們非常好看,」蝴蝶說,「簡直是一群情竇初開的可愛的小姑娘,但是太不懂世事。」

他像所有的年輕小夥子一樣,要尋找年紀較大一點的女子。於是他就飛到秋牡丹那兒去。照他的胃口說來,這些姑娘未免苦味太濃了一點。紫羅蘭有點太熱情;鬱金香太華麗;黃水仙太平民化;菩提樹花太小,此外她們的親戚也太多;蘋果樹花看起來倒很像玫瑰,但是她們今天開了,明天就謝了,

只要風一吹就落下來了。他覺得跟她們結婚是不會長久的。豌豆花最逗人愛:她有紅有白,既嫻雅,又柔嫩。她是家庭觀念很強的婦女,外表既漂亮,在廚房裡也很能幹。當他正打算向她求婚的時候,看到這花兒的近旁有一個豆莢——豆莢的尖端上掛著一朵枯萎了的花。

「這是誰?」他問。「這是我的姐姐,」豌豆花說「乖乖!那麼你將來也會像她一樣了!」他說。這使蝴蝶大吃一驚,於是他就飛走了。金銀花懸在籬笆上。像她這樣的女子,數目還不少;她們都板平面孔,皮膚發黃。不成,他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女子。不過他究竟喜歡誰呢?你去問他吧!

春天過去了,夏天也快要告一結束。現在是秋天了,但是他仍然猶豫不決。現在花兒都穿上了她們最華麗的衣服,但是有甚麼用呢——她們已經失去了那種新鮮的、噴香的青春味兒。人上了年紀,心中喜歡的就是香味呀。特別是在天竺牡丹和干菊花中間,香味這東西可說是沒有了。

因此蝴蝶就飛向地上長著的薄荷那兒去。「她可以說沒有花,但是全身又都是花,從頭到腳都有香氣,連每一起葉子上都有花香。我要討她!」於是他就對她提出婚事。薄荷端端正正地站著,一聲不響。

最後她說:「交朋友是可以的,但是別的事情都談不上。我老了,你也老了,我們可以彼此照顧,但是結婚——那可不成!像我們這樣大的年紀,不要自己開自己的玩笑吧!」這么一來,蝴蝶就沒有找到太太的機會了。他挑選太久了,不是好辦法。結果蝴蝶就成了大家所謂的老單身漢了。

這是晚秋季節,天氣多雨而陰沉。風兒把寒氣吹在老柳樹的背上,弄得它們發出颼颼的響聲來。如果這時還穿著夏天的衣服在外面尋花問柳,那是不好的,因為這樣,正如大家說的一樣,會受到批評的。的確,蝴蝶也沒有在外面亂飛。他乘著一個偶然的機會溜到一個房間里去了。

這兒火爐裡面生著火,像夏天一樣溫暖。他滿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不過,「只是活下去還不夠!」他說,「一個人應該有自由、陽光和一朵小小的花兒!」他撞著窗玻璃飛,被人觀看和欣賞,然後就被穿在一根針上,藏在一個小古董匣子裡面。這是人們最欣賞他的一種表示。

「現在我像花兒一樣,棲在一根梗子上了,」蝴蝶說。「這的確是不太愉快的。這幾乎跟結婚沒有兩樣,因為我現在算是牢牢地固定下來了。」他用這種思想來安慰自己。「這是一種可憐的安慰,」房子里的栽在盆里的花兒說。

「可是,」蝴蝶想,「一個人不應該相信這些盆里的花兒的話。她們跟人類的來往太密切了。」

閱讀全文

與身世悲慘的自我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