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卓越績效自評報告怎麼寫
總體要求和基本要求是重點,個別詳細要求沒有描述到位,對打分影響不是太大。 3、自評報告建議多使用圖、表等統計技術,既能減少文字篇幅,使文件看起來清爽明了,又便於文章前後相同內容的引用。 4、在編制自評報告之前,應先編制組織概述(國內要求3000字左右,但沒有強制性要求)。組織概述中應將組織的內外環境、競爭挑戰等信息予以表述。這是評審員在評審自評報告前首先閱讀和了解的資料。 5、自評報告和組織概述的實例及標准條款的詳解,可參閱中國質量協會的《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實務》。 6、按GB/T19580標准,第4.1-4.6作為過程的要求,應針對過程的四個要求,即方法、展開、學習和整合四個方面進行說明,如果只有方法或方法展開不多,得多將很少。如果既有系統的方法(系統很重要),又有不同層面和部門展開了這些方法,並對方法進行測量和評價改進創新和整合,將會取得較高分值。注意,4.1-4.6的每個基本要求部分均應按上述四個方面做。 7、對於標准4.7的各項基本要求,應針對結果的四個要素,即水平、趨勢、對比、重要度進行說明,這幾個要素又要包括組織自身、行業、競爭對手及標桿的數據,包括前、後三年趨勢分析等。水平、趨勢和對比是盡量要有的。但對競爭對手的數據來源對企業來說,獲得較困難,這也不是目前國內質量獎的扣分點,但不管數據來源或准確度如何,企業一定要有,並為此規定的方法,也不會為難企業的。 8、一般而言,質量獎申報企業首先要通過資料評審(評審重點就是自評報告),資料評審過關了,才能進入現場評審,進入了現場評審,才有機會獲獎。
㈡ 企業會計面試時一般會問些什麼問題
在會計面試時,他可能會詢問你是否有工作的經驗。當你已經表示出你有過工作經驗之後,他便會問你,在擁有工作經驗之後,你為什麼要換到一個新的公司。當然在問答的過程當中,對方公司的人員也可能會詢問你對於你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並且會詢問你該如何的根據公司的情況開展財務計劃。這個時候你必須要進行如實的回答,如果在去面試之前,也沒有去過多的了解這個公司的情況,你則需要根據你之前工作經驗以及見解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千萬不要對該公司的情況進行胡編亂造,這是會引起人們反感的。
對於一些工作方面的問題,通過背誦就可以解決,當然,如果是對於一些私人生活的問題,你就需要臨場的發揮了,臨場發揮最重要的是要切實。
㈢ 市長質量獎獲獎三千字自評報告怎麼寫
字數空間太小,建議:
首先要重點描述組織的文化、領導作用、戰略專管理,這些宏觀屬的東西是政府領導想看的。
其次要重點講述與履行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關的過程、活動,這是讓質監局的專家看了解渴的。
第三要重點描述本組織對地區的貢獻指標,著重整理4.7部分的內容,突出指標的絕對值、相對值,特別是與標桿、對手的競爭數據。不要忘記,這個地方還得著力寫一下社會責任的結果,特別是幫助政府解難分憂的內容。
㈣ 保潔黨員民評自我評價三嚴三實
1、修身不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黨性不強,信念不牢,宗旨淡漠,貪圖享受,道德失范。有的覺得信念是空洞的說教,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沒有築牢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潮和現象容易動搖;有的是非觀念淡薄,正義感退化,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不道德行為不願不敢挺身抵制;有的被封建迷信、腐朽思想占據頭腦,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科學信風水;有的擺不正位置、搞不清身份,服務群眾不積極不主動不自覺不到位,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但事情還是難辦,不吃請、不收禮了,卻找出種種借口磨磨蹭蹭不給辦事;有的不比貢獻比待遇,工作多做一點就覺得吃虧,待遇稍差一點便滿腹牢騷;有的生活上高標准,工作上低標准,在住房、用車等方面攀比,講待遇、講排場,花錢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有的人前冠冕堂皇、私下心理陰暗,執意追逐車子房子票子,敗壞了黨風黨紀,踐踏了公序良俗,等等。修身不嚴,核心要解決好思想入黨的問題。凈化靈魂、提升修養,在黨言黨、為黨興黨,是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終生追求,時刻都不能鬆懈。
2、用權不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本位主義,法治淡化。有的辦事無原則,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看人下菜碟」,優親重友、公事私辦,張三來了這樣辦,李四來了那樣辦,逼著群眾到處找門路、托關系;有的膽大妄為,為所欲為,什麼事都敢辦;有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插手項目、工程,搞權錢交易,為配偶、子女及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有的認為自己的權力是為小團體服務的,凡事先考慮部門和小團體利益,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自己單位有利可圖、能帶來好處的事就爭著干,沒有好處的就往外推;有的對上級政策執行打折扣、搞變通,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有的用權辦事超越了法律法規和政策邊線,開「天窗」、留「暗門」、打「擦邊球」;有的執法不公,以情代法,辦關系案、人情案,等等。用權不嚴,核心要解決正確對待權力的問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為人民掌權、為事業用權,人民就滿意,組織就認可;德不當位、為己弄權,黨紀不答應,國法必嚴懲。敬畏權力、慎用權力,不僅關系幹部自身價值的實現,而且關系幹部的聲名榮辱。
3、律己不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無視紀律,嚴人寬己,作風散漫,頂風違紀。有的紀律觀念淡薄,工作該請示的不請示,該匯報的不匯報,我行我素;有的在單位找不到人,在基層也找不到人,游離於組織管理之外;有的把自己等同於一般群眾,不該說的亂說,不該去的地方亂去;有的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有關規定不嚴格,無視黨紀、心存僥幸,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等現象仍有發生,甚至有的踐踏法紀,違法亂紀;有的庸懶散,玩物喪志,上班時間玩游戲、逛淘寶,下班後風花雪月,玩心不退,情趣低俗,躲著藏著、變著法子吃喝玩樂,等等。在律己方面,核心要解決講規矩守紀律問題。紀律規矩對幹部既是約束也是保護,走向違法犯罪的往往都是在紀律上撕開了口子,得一時一事之歡娛自在,往往會釀成終身遺恨、家庭悲劇。
4、謀事不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求作為,不動腦筋,不肯學習,浮在面上。面對弛而不息的作風建設、清風勁吹的政治生態,有的抱怨「為官不易」「官不聊生」,沒有了干勁;有的嘀咕「束手束腳」,丟了精氣神;有的吐槽「多干惹事、不幹沒錯」,玩起大撒把;有的對本職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內行,謀劃工作的任務交給副職,副職交給下屬;有的學習緊迫感不強,面對當前知識的「保質期」越來越短,思想的「折舊率」越來越快,能力的「迭代率」越來越高的實際,仍習慣於「吃老本」,不願學、不善學、不勤學、不深學、不真學,不善於學習研究新事物,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束手無策,對加快轉型發展茫然無措;有的習慣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看材料,即使搞調研也流於形式,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看不到問題,提不出對策;有的弄虛作假,搞「形象工程」。謀事不實,核心要解決正確政績觀的問題。沒有進取意識、科學精神、負責態度,不僅會貽誤事業,最終也會害了幹部自己。
5、創業不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境界不高,勁頭不足,效率不快,落實不力。有的思想解放不夠,思路跟不上時代,思想存在「代溝」,工作缺乏開拓性,不敢闖、不敢試、不敢創新;有的眼界不寬,缺乏信心,習慣於自己與自己比,認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再怎麼干發展速度也上不去,再怎麼干也超不過其他區縣和部門,於是自甘落後、甘拜下風;有的工作標准不高,缺乏競爭意識,不善於在全市、全省、全國的大格局中找標桿、定目標,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拿不出實招硬招,創不出特色亮點;有的患得患失、不敢擔當,遇事「難」字當頭,遇難「退」字當先,碰到矛盾和問題要麼東閃西躲,要麼「擊鼓傳花」,搶著做易出政績的事情,不願做艱苦細致的工作;有的對要求部署的工作不是馬上辦、立即辦,而是拖拖拉拉,推一推動一動,甚至推而不動;有的光部署、不落實,對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現不及時、督導不及時、解決不及時;有的缺乏釘釘子精神,干工作三分鍾熱度,前緊後松,虎頭蛇尾;有的「光打雷不下雨」,一些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長時間停留在規劃中、停留在報告中,等等。創業不實,核心要解決自覺擔當的問題。擔當實干是領導幹部的本色,沒有擔當實干就沒有作為,一切美好的願景都是浮雲。
6、做人不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講團結,不講民主,處世庸俗,雙面做人。有的奉行利己主義,以自己利益為中心,不能顧全大局;有的不善於聽取各方意見,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行事,搞「一言堂」,容不得別人批評,聽不進不同意見;有的奉行庸俗哲學,認為「老實人吃虧」,言行不一、見風使舵,不想幹事、只會來事,為人圓滑、八面玲瓏,做事只是花拳綉腿、表面光鮮;有的工作動機不實,幹了一點事就要求回報,達不到目的就滿腹牢騷;有的找門子、拉關系,千方百計謀求對自己的關照;有的對組織不講實話,不如實報告個人重要事項;有的眼裡沒有群眾、沒有同事、沒有下級,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等等。做人要實,核心要解決堅守本分的問題。實在常在,老實實誠才能讓組織讓同志讓群眾信任。本本分分地做人為官,才能展現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㈤ 卓越績效模式對過程和結果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是否有清晰的績效計劃?績效計劃是否保障了企業、部門、個人目標的實施,實現他們的價值。即,KPI是否合理。
2、是否又有效的績效輔導和溝通,考核和被考核是否達成一致。
3、KPI的權重、考核是否適合企業的現狀,即合理性。
4、是否有績效改進,優化績效管理。
㈥ 卓越績效模式對過程和結果分別從哪個方面進行評價
您可以查看一下下面最新的國標:
GB/T 19580-2012《卓越績效評價准則》
引 言
0.1總則
為了引導組織追求卓越,提高產品、服務和發展質量,增強競爭優勢,促進組織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特製定本標准。
本標准借鑒國內外卓越績效管理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從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以及結果等七個方面規定了組織卓越績效的評價要求,為組織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評價的准則,也可作為質量獎的評價依據。
本標准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為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組織的所有者、顧客、員工、供方、合作夥伴和社會創造價值。本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可促進各類組織增強戰略執行力,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幫助組織進行管理的改進和創新,持續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和管理能力,推動組織獲得長期成功。
0.2與GB/Z 19579-2011《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實施指南》的關系
本標准規定了卓越績效評價要求,是卓越績效評價的主要依據;《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實施指南》是組織實施本標准配套的指導性技術文件,為組織理解和應用《卓越績效評價准則》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
本標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礎上,高層領導可運用這些基本理念引導組織追求卓越:
a)遠見卓識的領導
以前瞻性的視野、敏銳的洞察力,確立組織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帶領全體員工實現組織的發展戰略和目標。
b)戰略導向
以戰略統領組織的管理活動,獲得持續發展和成功。
c)顧客驅動
將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為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斷創新的動力,以提高顧客的滿意和忠誠程度。
d)社會責任
為組織的決策和經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承擔責任,促進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e)以人為本
員工是組織之本,一切管理活動應以激發和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為中心,促進員工的發展,保障員工的權益,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
f)合作共贏
與顧客、關鍵的供方及其他相關方建立長期夥伴關系,互相為對方創造價值,實現共同發展。
g)重視過程與關注結果
組織的績效源於過程,體現於結果。因此,既要重視過程,更要關注結果;要通過有效的過程管理,實現卓越的結果。
h)學習、改進與創新
培育學習型組織和個人是組織追求卓越的基礎,傳承、改進和創新是組織持續發展的關鍵。
i)系統管理
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以科學、有效的方法,實現組織經營管理的統籌規劃、協調一致,提高組織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卓 越 績 效 評 價 准 則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組織卓越績效的評價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追求卓越的各類組織,為組織提供了自我評價的准則,也可作為質量獎的評價依據。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T 19000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卓越績效 performance excellence
通過綜合的組織績效管理方法,為顧客、員工和其他相關方不斷創造價值,提高組織整體的績效和能力,促進組織獲得持續發展和成功。
3.2 使命 mission
組織存在的價值,是組織所應承擔並努力實現的責任。
3.3 願景 vision
組織對未來的展望,是組織實現整體發展方向和目的的理想狀態。
3.4 價值觀 values
組織所崇尚文化的核心,是組織行為的基本原則。
3.5 治理 governance
在組織的監管中實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統。包括批准戰略方向、監視和評價高層領導績效、財務審計、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動。
3.6 標桿 benchmarks
針對相似的活動,其過程和結果代表組織所在行業的內部或外部最佳的經營實踐和績效。
3.7 關鍵過程 key processes
為組織、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創造重要價值或作出重要貢獻的過程。
4 評價要求
4.1 領導
4.1.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高層領導的作用、組織治理及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4.1.2 高層領導的作用
組織應從以下方面說明高層領導的作用:
a)如何確定組織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如何將其貫徹到全體員工,並影響到組織的供方、合作夥伴、顧客及其他相關方,如何在落實組織的價值觀方面起表率作用;
b)如何與全體員工及其他相關方進行溝通,如何鼓勵整個組織實現坦誠、雙向的溝通,如何通過對全體員工實現卓越績效的活動進行激勵以強化組織的方向和重點;
c)如何營造誠信守法的環境,如何營造有利於改進、創新和快速反應的環境,如何營造促進組織學習和員工學習的環境;
d)如何履行確保組織所提供產品和服務質量安全的職責;
e)如何推進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f)如何強化風險意識,推動組織的持續經營,如何積極培養組織未來的領導者;
g)如何促進組織採取行動以改進組織績效、實現戰略目標,並達成願景;如何定期評價組織的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如何根據績效評價結果採取相應行動。
4.1.3 組織治理
如何考慮組織治理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對高層領導和治理機構成員的績效進行評價:
a)組織治理如何考慮以下關鍵因素:
—管理層所採取行動的責任;
—財務方面的責任;
—經營管理的透明性以及信息披露的政策;
—內、外部審計的獨立性;
—股東及其他相關方利益的保護。
b)如何評價高層領導的績效,如何評價治理機構成員的績效,高層領導和治理機構如何運用這些績效評價結果改進個人、領導體系和治理機構的有效性。
4.1.4 社會責任
4.1.4.1 提要
組織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包括在公共責任、道德行為和公益支持等方面的做法。
4.1.4.2 公共責任
4.1.4.2.1 明確組織的產品、服務和運營對質量安全、環保、節能、資源綜合利用、公共衛生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所採取的措施。
4.1.4.2.2 如何預見和應對公眾對組織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所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的隱憂。
4.1.4.2.3 說明為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達到更高水平而採用的關鍵過程及績效指標,以及在應對產品、服務和運營的相關風險方面的關鍵過程及績效指標。
4.1.4.3 道德行為
4.1.4.3.1 如何確保組織遵守誠信准則,以及如何建立組織的信用體系。
4.1.4.3.2 如何確保組織行為符合道德規范,說明用於促進和監測組織內部、與顧客、供方和合作夥伴之間及組織治理中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的關鍵過程及績效指標。
4.1.4.4 公益支持
如何積極地支持公益事業,並說明重點支持的公益領域;高層領導及員工如何積極參與並為此做出貢獻。
4.2 戰略
4.2.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的戰略及其目標的制定、部署及進展情況 。
4.2.2 戰略制定
4.2.2.1 提要
組織如何制定戰略和戰略目標。
4.2.2.2 戰略制定過程
4.2.2.2.1 組織應描述其戰略制定過程、主要步驟及主要參與者,如何確定長、短期計劃的時間區間,以及戰略制定過程如何與長、短期計劃時間區間相對應。
4.2.2.2.2 如何確保制定戰略時考慮下列關鍵因素,如何就這些因素收集和分析有關的數據和信息:
—顧客和市場的需求、期望以及機會;
—競爭環境及競爭能力;
—影響產品、服務及運營方式的重要創新或變化;
—資源方面的優勢和劣勢,資源重新配置到優先考慮的產品、服務或領域的機會;
—經濟、社會、道德、法律法規以及其它方面的潛在風險;
—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
—組織特有的影響經營的因素,包括品牌、合作夥伴和供應鏈方面的需要及組織的優勢和劣勢等;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相關因素;
—戰略的執行能力。
4.2.2.3 戰略和戰略目標
4.2.2.3.1 說明戰略和戰略目標,以及戰略目標對應的時間表和關鍵的量化指標。
4.2.2.3.2 戰略和戰略目標如何應對戰略挑戰和發揮戰略優勢,如何反映產品、服務、經營等方面的創新機會,如何均衡地考慮長、短期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所有相關方的需要。
4.2.3 戰略部署
4.2.3.1 提要
組織如何將戰略和戰略目標轉化為實施計劃及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如何根據這些關鍵績效指標預測組織未來的績效。
4.2.3.2 實施計劃的制定與部署
4.2.3.2.1如何制定和部署實現戰略目標的實施計劃;如何根據環境的變化對戰略目標及其實施計劃進行調整和落實。
4.2.3.2.2 說明組織的主要長、短期實施計劃,這些計劃所反映出的在產品和服務、顧客和市場以及經營管理方面的關鍵變化。
4.2.3.2.3 如何獲取和配置資源以確保實施計劃的實現;說明組織為了實現長、短期戰略目標和實施計劃的重要資源計劃。
4.2.3.2.4 說明監測實施計劃進展情況的關鍵績效指標,如何確保這些指標協調一致,並涵蓋所有關鍵的領域和相關方。
4.2.3.3 績效預測
說明組織長、短期計劃期內的關鍵績效指標的預測結果以及相應的預測方法;如何將所預測績效與競爭對手或對比組織的預測績效相比較,與主要的標桿、組織的目標及以往績效相比較;如何確保實現所預測績效,如何應對相對於競爭對手或對比組織的績效差距。
4.3 顧客與市場
4.3.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確定顧客和市場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建立顧客關系、確定影響顧客滿意程度關鍵因素的方法。
4.3.2 顧客和市場的了解
4.3.2.1 提要
組織如何確定顧客和市場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如何拓展新的市場 。
4.3.2.2 顧客和市場的細分
4.3.2.2.1 如何識別顧客、顧客群和細分市場,如何確定當前及未來的產品和服務所針對的顧客、顧客群和細分市場。
4.3.2.2.2 在顧客和市場的細分過程中,如何考慮競爭對手的顧客及其它潛在的顧客和市場。
4.3.2.3 顧客需求和期望的了解
4.3.2.3.1 如何了解關鍵顧客的需求、期望和偏好及其對於顧客的購買或建立長期關系的相對重要性,如何針對不同的顧客、顧客群和細分市場採取不同的了解方法。
4.3.2.3.2 如何將當前和以往顧客的相關信息用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生產、改進、創新以及市場開發和營銷過程。如何使用這些信息來強化顧客導向、滿足顧客需要以及識別創新的機會。
4.3.2.3.3如何使了解顧客需求和期望的方法適應發展方向、業務需要及市場的變化。
4.3.3 顧客關系與顧客滿意
4.3.3.1 提要
組織如何建立、維護和加強顧客關系,如何確定贏得和保持顧客並使顧客滿意、忠誠的關鍵因素的方法。
4.3.3.2 顧客關系的建立
4.3.3.2.1 如何建立顧客關系以贏得顧客,滿足並超越其期望,提高其忠誠度,獲得良好口碑。
4.3.3.2.2 如何建立與顧客接觸的主要渠道,這些渠道如何方便顧客查詢信息、進行交易和提出投訴;如何確定每種渠道主要的顧客接觸要求,並將這些要求落實到有關的人員和過程。
4.3.3.2.3 如何處理顧客投訴,確保投訴得到有效、快速的解決。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顧客不滿和業務流失。如何積累和分析投訴信息以用於組織及合作夥伴的改進。
4.3.3.2.4 如何使建立顧客關系的方法適合組織發展方向及業務需要。
4.3.3.3 顧客滿意的測量
4.3.3.3.1 如何測量顧客滿意和忠誠,所用方法如何因顧客群不同而異,如何確保測量能夠獲得有效的信息並用於改進,以超越顧客期望、獲得良好口碑並贏得市場。
4.3.3.3.2 如何對顧客進行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跟蹤,以獲得及時、有效的反饋信息並將其用於改進與創新活動。
4.3.3.3.3如何獲取和應用可供比較的競爭對手和標桿的顧客滿意信息。
4.3.3.3.4如何使測量顧客滿意和忠誠的方法適應發展方向及業務需要。
4.4資源
4.4.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的人力、財務、信息和知識、技術、基礎設施和相關方關系等資源管理的情況。
4.4.2 人力資源
4.4.2.1 提要
組織如何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促進員工的學習和發展,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
4.4.2.2 工作的組織和管理
4.4.2.2.1 如何對工作和職位進行組織、管理,以應對戰略挑戰、滿足實施計劃,對業務變化作出快速靈活反應,促進組織內部的合作,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組織的授權、創新,以提高組織的執行力。
4.4.2.2.2 如何確定員工的類型和數量的需求,如何識別所需員工的特點和技能、如何提高現有員工的能力,如何招聘、任用和留住員工。
4.4.2.2.3 如何聽取和採納員工、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如何在不同的部門、職位和地區之間實現有效的溝通和技能共享。
4.4.2.3 員工績效管理
如何實施員工績效管理,包括員工績效的評價、考核和反饋,以及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實施適宜的激勵政策和措施,以提高員工和組織的工作績效,實現組織的戰略實施計劃。
4.4.2.4 員工的學習與發展
4.4.2.4.1 員工的教育與培訓
如何識別教育與培訓需求,制定和實施教育與培訓計劃,並結合員工和組織的績效以評價其有效性,使教育與培訓適應組織發展方向和員工職業發展的要求;如何針對不同的崗位和職位實施教育與培訓,鼓勵和支持員工以多種方式實現與工作需要和職業發展、技能提高相關的學習目標;
4.4.2.4.2員工的職業發展
如何對包括高層領導在內的所有員工的職業發展實施有效管理,如何幫助員工實現學習和發展目標,如何實施繼任計劃,形成人才梯隊,以提高組織的持續經營能力。
4.4.2.5 員工的權益與滿意程度
4.4.2.5.1員工權益
—如何保證和不斷改善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針對不同的工作場所確定相應的測量指標和目標,並確保對工作場所的緊急狀態和危險情況做好應急准備;
—如何針對不同的員工群體,提供針對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支持,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如何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管理和改進活動,並為員工參與的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以提高員工的參與程度與效果;
4.4.2.5.2員工滿意程度
如何確定影響員工滿意程度和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不同員工群體的影響,如何測量和提高員工滿意程度。
4.4.3 財務資源
如何確定資金需求,保證資金供給。如何實施資金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財務風險管理,將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與計劃相比較,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適時調整。如何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產利用率,以實現財務資源的最優配置,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
4.4.4 信息和知識資源
4.4.4.1 如何識別和開發信息源,如何確保獲得和提供所需的數據和信息,並使員工、供方和合作夥伴及顧客易於獲取相關數據和信息。
4.4.4.2 如何配備獲取、傳遞、分析和發布數據和信息的設施,如何建立和運行信息系統,如何確保信息系統硬體和軟體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
4.4.4.3 如何使信息系統適應組織的發展方向及業務需要。
4.4.4.4 如何有效地管理組織的知識資產,收集和傳遞來自員工、顧客、供方和合作夥伴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識別、確認、分享和應用最佳實踐。
4.4.4.5 如何確保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准確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4.4.5 技術資源
4.4.5.1 組織如何對其擁有的技術進行評估,並與同行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為制定戰略和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充分依據。
4.4.5.2 如何以國際先進技術為目標,積極開發、引進、消化、吸收適用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標准,提高組織的技術創新能力。
4.4.5.3 如何形成和使用組織的技術訣竅與專利。
4.4.5.4 如何制定技術開發與改造的目標和計劃,論證方案,落實增強技術先進性、實用性所採取的措施。
4.4.6 基礎設施
在考慮組織自身和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同時,如何確定和提供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包括:
a)根據戰略實施計劃和過程管理的要求提供基礎設施;
b)制定並實施基礎設施的預防性和故障性維護保養制度;
c)制定和實施更新改造計劃,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技術水平;
d)預測和處置因基礎設施而引起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資源利用問題。
4.4.7 相關方關系
如何建立與其戰略實施相適應的相關方關系,尤其是與關鍵供方和合作夥伴的良好合作關系,促進雙向交流,共同提高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4.5 過程管理
4.5.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的過程識別、設計、實施與改進的情況。
註:適用時,鼓勵將組織的過程分為價值創造過程和支持過程。
4.5.2 過程的識別與設計
4.5.2.1 提要
組織如何識別、確定和設計關鍵過程。
4.5.2.2 過程的識別
組織如何確定主要產品、服務及經營全過程,並識別、確定其中的關鍵過程,包括利用外部資源的過程。
4.5.2.3 過程要求的確定
如何結合來自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信息,確定關鍵過程的要求,必要時在全部要求中確定關鍵要求,如何確保這些要求清晰並可測量。
4.5.2.4 過程的設計
4.5.2.4.1在過程設計中如何滿足已確定的關鍵要求,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和組織的知識,如何考慮可能的變化並保持敏捷性,如何考慮質量、安全、周期、生產率、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成本控制及其他效率和有效性因素,確定過程的關鍵績效指標。
4.5.2.4.2如何考慮應對突發事件和採取應急准備,以規避風險、減少危害;在建立組織的應急響應系統中如何考慮預防和管理,以及運營的連續性。
4.5.3 過程的實施與改進
4.5.3.1 過程的實施
如何實施關鍵過程,以持續滿足過程設計要求,並確保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如何使用關鍵績效指標監控過程的實施,如何在過程的實施中利用來自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信息,如何優化關鍵過程的整體成本。
4.5.3.2過程的改進
如何評價關鍵過程實施的有效性和效率,改進關鍵過程,減少過程波動與非增值性活動,使關鍵過程與發展方向和業務需要保持一致,並在各部門和各過程分享改進成果和經驗教訓,以促進組織的學習和創新。
4.6 測量、分析與改進
4.6.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測量、分析和評價績效的方法及改進和創新的情況。
4.6.2 測量、分析和評價
4.6.2.1提要
如何測量、分析和評價組織各層次及所有部門的績效。
4.6.2.2 績效測量
4.6.2.2.1說明組織如何建立績效測量系統,如何有效應用相關的數據和信息,監測日常運作及組織的整體績效,支持組織的決策、改進和創新。
4.6.2.2.2如何有效應用關鍵的對比數據和信息,支持組織的決策、改進和創新。
4.6.2.2.3如何確保績效測量系統適應發展方向及業務需要,並確保對組織內外部的快速變化保持敏感性。
4.6.2.3 績效分析和評價
4.6.2.3.1如何分析、評價組織績效,包括:如何評價組織的成就、競爭績效以及長、短期目標和實施計劃的進展,如何評價組織的應變能力。
4.6.2.3.2如何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確定改進的優先次序,並識別創新的機會;如何將這些優先次序和創新機會及其舉措在組織內展開,適當時展開到關鍵供方和合作夥伴,以達到協調一致。
4.6.3 改進與創新
4.6.3.1 提要
組織如何進行改進和創新的管理,如何應用改進和創新的方法。
4.6.3.2 改進與創新的管理
4.6.3.2.1如何對改進和創新進行策劃,明確各層次和所有部門、過程在改進與創新方面的計劃和目標。
4.6.3.2.2如何實施、測量、評價改進與創新活動,分析對盈利能力和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貢獻,促進組織績效的提高。
4.6.3.3 改進與創新方法的應用
4.6.3.3.1如何應用多種方法,組織各層次員工開展各種改進與創新活動。
4.6.3.3.2如何正確和靈活應用統計技術和其他工具,為改進與創新提供支持。
4.7 結果
4.7.1 總則
本條款用於評價組織在主要經營方面的績效和改進,包括產品和服務、顧客與市場、財務、資源、過程有效性和領導等方面的績效。績效水平應與競爭對手和(或)標桿對比並進行評價。
4.7.2 產品和服務結果
4.7.2.1 主要產品和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如實物質量指標和服務水平等)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4.7.2.2 主要產品和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與競爭對手對比的結果,與國內、國際同類產品和服務的對比結果。
4.7.2.3 主要產品和服務所具有的特色及創新成果。
4.7.3 顧客與市場結果
4.7.3.1 提要
組織在顧客與市場方面的績效結果,包括顧客滿意和忠誠以及市場方面的績效結果。必要時,將結果按顧客群與市場區域加以細分。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4.7.3.2 顧客方面的結果
顧客方面的結果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a)顧客滿意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b)顧客滿意與競爭對手和本行業標桿對比的結果;
c)顧客忠誠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4.7.3.3 市場結果
4.7.3.3.1市場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可包括市場佔有率、市場地位、業務增長或新增市場等。
4.7.3.3.2市場績效與競爭對手和本行業標桿的對比結果,在國內外同行業中的水平。
4.7.4 財務結果
組織在財務績效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可包括: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利潤總額、總資產貢獻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金周轉率等綜合指標。必要時按行業特點、不同產品和服務類別或市場區域分別說明。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4.7.5 資源結果
組織人力資源方面的結果,應包括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員工績效管理、員工學習和發展、員工權益與滿意程度等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組織在人力、財務、信息和知識、技術、基礎設施和相關方關系等資源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4.7.6 過程有效性結果
組織在反映關鍵過程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應包括全員勞動生產率、質量、成本、周期、供方和合作夥伴績效以及其它有效性的測量結果。適當時,將結果按產品和服務類別或市場區域加以細分。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4.7.7 領導方面的結果
組織在領導方面的績效結果,應包括實現戰略目標、組織治理、公共責任、道德行為以及公益支持等方面的績效結果。必要時按業務單元加以細分。其中應包括適當的對比性數據:
a)在實現戰略目標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b)在組織治理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c)在公共責任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d)在道德行為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
e)在公益支持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的當前水平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