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嚴復的簡介,有哪些著作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他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個人簡介
嚴復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里。1866年,嚴復考入了家鄉的馬尾船政後學堂,主要學習駕駛專業,五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茅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1879年畢業回國,到福州船廠船政學任教習,次年調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1889年後捐得選用知府銜,並升為會辦、總辦(校長)。嚴復還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等職。
回國後,嚴復於1905年任皖江中學堂(今蕪湖第一中學)的監督(即校長),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他的譯著既區別於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號召救亡圖存。譯文簡練,首倡「信、達、雅」的譯文標准。
主辦《國聞報》。「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
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
民國四年,嚴復參與袁世凱帝制運動,為籌安會之發起人,因之名聲失墜,一落千丈;至1920年赴福建避冬,1921年10月27日歿於福建,終年68歲。著作有《嚴幾道詩文鈔》等。著譯編為《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
目前嚴復的故居,位於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中。
著述名錄
天演論序 《論世變之亟》,《直報》,1895年
《原強》,《直報》,1895年
《辟韓》,《直報》,1895年
《救亡決論》,《直報》,1895年
《天演論》 ,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國富論》),亞當·斯密,1901年
《群學肄言》,斯賓塞,1903年
《群己權界論》,約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學》,約翰·穆勒,1903年
《社會通詮》,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1904年~1909年
《名學淺說》,耶方斯,1909年
《嚴幾道詩文鈔》
《愈野堂詩集》
《嚴幾道文集》
《嚴譯名著叢刊》
《侯官嚴氏叢刊》
《侯官嚴氏叢刻》
《嚴侯官先生全集》
《嚴復集》,中華書局,王栻主編,北京,1986年
⑵ 簡單寫嚴復的感人事跡
嚴復翻譯介紹的西方經典名著涉及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倫理學、邏輯學等諸多方面,中國近代人文社會科學的許多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嚴復的這些譯著奠定根基的。嚴復的思想啟蒙是具有社會和學術雙層意義的更高層次的比較全面的思想啟蒙。概而言之,比較集中的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在洋務運動時期就零星的有人介紹,但系統完整的加以概述的則是嚴復。進化論的傳入中國改變了以往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守舊觀念,進化、競爭、爭強奸勝、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合群、保種」的群體愛國主義思想。將群體理念和愛國救亡有機結合在一起,嚴復是第一人。而合群為了「保種」,則有了樸素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振興觀念。後來,梁啟超按此思路發展下去,引進了西方近代的民族主義理論,在1902年第一次提出「中華民族」一詞,使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有了更新更高的凝聚力和發展方向。
三是「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的社會構想。嚴復是將西方自由理論引入中國的第一人。在嚴復眼裡,自由是一種民族精神,更是一種立國根基,民主則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自由觀,將自由和民族獨立、國家建構合理融合起來,高人一籌。
四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理念。嚴復十分重視西方近代科學方法的介紹和推廣,他把科學方法看作取得科學成果的關鍵。許多新的研究方法如歸納法、演繹法、邏輯思維等都是他首先介紹給國人的。而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嚴復也有首創之功。後經五四運動對科學精神的弘揚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科學與玄學的大論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幾乎為全社會所接受。
總之,歷史越向前推進,嚴復的遠見卓識越顯現得那樣深邃,令人敬佩。
⑶ 國民黨軍統嚴復簡介
沒什麼人能回答你的,既然是特務,很多事都是不方便透入,而且他那個年代的人,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估計也是醬油角色。
⑷ 嚴復的生平經歷
1854年1月8日(咸豐三年十二月十日)嚴復出生於今福建 候官縣蓋山鎮陽岐村一中醫世家。
1866年(同治五年)嚴復父親病逝,學館中輟,嚴復放棄走科舉「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選用道員資格,改名復,字幾道。
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赴英國學習海軍,與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為忘年交。
1879年6月(光緒五年五月)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後學堂教習。
1880年(光緒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學生中有後來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緒十五年)報捐同知銜,以知府選用,派為北洋水師學堂會辦。
1890年(光緒十六年)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但因與李鴻章不合,有意退出海軍界,另謀發展。
1891年10月8日(光緒十六年)嚴復獲得候選道的官銜。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在天津《直報》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文,主張變法維新、武裝抗擊外來侵略。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創辦俄文館,並任總辦,俄文館為中國最早的俄語學校;幫助張元濟在北京創辦通藝學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資助梁啟超與汪康年在上 海創辦的《時務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匯編》,宣傳變法維新;將《天演論》在《國聞報》報上連續發表。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命嚴復來京覲見,闡述變法主張;改捐同知;撰《上光緒皇帝萬言書》;9月《國聞報》因報道戊戌政變的詳情,被清政府勒令停辦。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嚴復離開天津,避居上海;參加汪康年、唐才常發起的「中國議會」,被選為副會長;創辦名學會,講演名學。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應開平礦務局總辦張冀邀請赴天津主開平礦務局事,後任該局總辦。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
1904年(光緒三十年)辭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一職,回到上海。
1904年冬發生開平礦務局訴訟事件,被邀前往英國倫敦進行交涉。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 山由美 洲到達英國,特意去拜訪嚴復,二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
回到上海,協助馬相伯創辦復旦公學。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任復旦公學校長,為該校第二任校長;被安 徽巡撫恩銘聘去任安慶任安徽師范學堂監督。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恩銘被刺,嚴復離開安徽師范學堂。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學部審定名詞館總纂。
1909年5月(宣統元年四月)被派充為憲政編查館二等咨議官、福建省顧問官。
1910年1月17日(宣統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賜予文科進士出身。
1910年(宣統二年)海軍部授為協都統,後任資政院議員。
1911年(宣統三年)創作大清國歌《鞏金甌》。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
1913年總統府外交法律顧問。
1914年1月26日被舉為約法會議議員;後被任為參政院參政。憲法起草委員。
1915年5月嚴復被袁世凱聘為憲法起草員;8月23日籌安會宣布成立,嚴復列名為籌安會的發起人,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
1916年袁世凱死後,國會要求懲辦禍首及籌安會六君子,嚴復避禍於天津。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無效,回到福州養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9歲。
⑸ 嚴復的個人簡介
嚴復(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時期,嚴復考入了家鄉的船政學堂,接受了廣泛的自然科學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毛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回國後,嚴復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他的譯著既區別與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號召救亡圖存。譯文簡練,首倡「信、達、雅」的譯文標准。主辦《國聞報》。「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
⑹ 嚴復的介紹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12、新法家代表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 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 學、政治 學、政治經濟 學、哲 學和自然科 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准,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 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