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教育
你剛剛踏上教育之路,在這條路上你和你的孩子將一起成長! 首先我個人認為教育沒有模式,歷史上的確有很多教育學家他們對於教育問題深入研究和實驗,得出一些廣義的方法,我們可以追隨這些教育學家的主要思想和教育方法,主要的幼兒教育學家有 Saint Jean-Baptiste de la Salle (1651-1719) Jean Joseph Jacotot (1770-1840) Marie Pape-Carpantier (1815-1878) Paul Robin (1837-1912) Pauline Kergomard (1838-1925) Sébastien Faure (1858-1942) Henri Wallon (1879-1962) Marie Lahy-Hollebecque (1880-1957) Roger Cousinet (1881-1973) Célestin Freinet (1896-1966) Yvonne Hagnauer(dite Goéland) (1898-1985) Robert Gloton (1906- ) René Zazzo (1910-1995) Antoine de la Garanderie (1920- ) Philippe Meirieu (1949- ) 還有 蒙台梭利Montessori最為著名,因為她的教育研究離我們的時代比較近,她在2戰前後在孤兒院大膽進行教育實驗,而且主要是研究幼兒的,你卡伊買本書看一下。 除此之外 幼兒園之父——福祿倍 德國教育學家 在幼兒教育史上也是很著名的。 當然還有皮亞傑等等 以上是外國教育學者,所謂的現在的幼兒園採用的什麼教育模式可能就是指這些教育學家的思想,因為這些教育學家沒有一個敢說自己的研究結果是什麼模式,模式只有中國人自己加上的。 這些教育學家他們的時代和背景以及他們面對的主體,和我們現在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看這些教育學家的思想時一定要以發展和批判的眼光看,因為教育是發展的同時也是針對個人的,不能照搬。 其實我們中國也有很多教育學家遠到孔子近到陶行知等等,你完全可以看看中國教育學家的說法,更符合文化背景,但是的確對於方法的研究上不如國外教育學家的研究方法科學,中國的教育方法思想,多是哲學上的文化上的。 補習班學教育方法,我覺得不如買書自己看,自己選擇為自己孩子量身定做,最後,不管外國還是中國,有些教育原則是要明確的,1愛孩子 2 注意孩子的自由發展 自由的含義很多,歷史上也很有爭議! 3 孩子的權利 4 孩子的自我管理。 如果英語不錯建議找找英文原版來讀。
② 張雪門幼教思想與課程設計,介紹完內容你愛你有什麼期待
張雪門幼教思想與課程設計介紹完內容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就是一般的社交課程
③ 從古至今威海的名人
王玉陽(1142~1217) 名處一,號玉陽,據考鄉居在今乳山市馮家鎮一帶。金大定八年(1168年),遇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請為弟子,從師至煙霞洞,「授以正法三十有六」。後玉陽獨去文登鐵槎山(今榮成市)雲光洞結庵修煉,常赤腳往來於山石荊棘,人稱「鐵腳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詔進京為世宗皇帝講道,凡所應對,無不時中。世宗「延問修真之道,就御果園建道院,給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賜冠簡紫衣」,玉陽皆上表辭之。未幾,懇求還山,世宗「不諱其志」,仍賜錢20萬為回山盤費。家鄉道徒、百姓聞其歸鄉,「千百相率,前十餘舍遮道歡迎,不令他適」。玉陽遂在聖水岩結茅為庵,行道修煉,收弟子300餘,創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陽進京,問養身之道,玉陽「以無為清靜少私寡
欲為對」。復問教法規儀治國之道,玉陽「以雅對,妙沃帝心」。帝特賜號「體玄大師」,並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觀,玉陽再辭,求還山。帝許之,乃賜道經一藏, 「綾羅絹各兩千匹,月給齋廚錢二百鏹」, 並牒敕聖水庵為「玉虛觀」。還山後,約集「善眾門人」,「獻木」、「獻谷」、「施財」,「剪荊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虛觀,時為北方三大道觀之一。玉陽居玉虛觀20餘年,三次受帝王詔見。卒時,「乃沐浴冠帶,焚香朝禮而逝」。生前著作有《雲光集》、《清真集》行世,其中《雲光集》輯詩、詞、歌、賦600餘篇,被收入《道藏》。
王 悅(1456~1510) 字恭軒,(籍貫?威海城裡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赴京游太學,不久返居鄉里,致力於讀書寫作。他熱愛鄉土,悉心調查民俗,收集佚文傳說,首纂《威海衛志》一編,惜失於戰亂。王悅以威海地域的山海奇貌勝景,仿《京都賦》創作《威海賦》,對威海倍加贊美。弘治元年(1488年)明廷有修衛志之命,巡察海道副使趙鶴齡來威海,取閱衛志和詩文舊著,贊賞《威海賦》鋪陳巧妙,氣勢磅礴,足以了解一衛之風物,堪稱傑作,令載入志書。《威海賦》遂流傳於世。弘治年間,由歲貢生任京畿縣丞。因為人疏放,不肯討好上司,任縣丞九年,辭歸鄉里。明正德二年(1507年)春夏間,歷游江南、中州等地名勝,將沿途所見所感,賦詞作記,整理編輯成《南遊錄》三集。他在後記中寫道:「我與江湖似有緣,漫遊何幸一周旋。道途來往七千里,詩句吟哦二百篇。總把名山與勝水,都收斷簡共殘編。
奚囊傾出聊收錄,為付兒童作話傳。」《南遊錄》編成不久病故。
畢 高(1520~1563) 字士登,號月亭,威海神道口村人。善騎射,愛讀兵書,少年時即有抵抗外侮之志,手書「捨生取義,殺身成仁」貼於壁上,以自勵。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襲威海衛指揮同知,後升任登州營後營把總、即墨營守備、泗洲營游擊等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3月),升任淮揚營參將,負責揚州、儀征、泰興、高郵、寶應、興化一帶防倭事宜。到任後,見衛所軍隊紀律鬆弛,缺乏訓練,無戰鬥力,便從徐州、邳縣、淮陰、揚州招募剽悍兵勇2000人,從揚州衛存留班軍中精選千人,組成一支抗倭軍,嚴加操練,在淮、揚一帶抗倭戰斗中,屢敗倭寇,功績卓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調任福建興化營參將,分守中路,兼統水寨兵船,為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得力助手。是年12月,戚繼光回浙江作戰,倭寇乘機進犯福建, 圍攻興化城。他率眾固守。倭寇攻城不下,圍困月余。翌年1月,倭寇假扮明兵詐開城門, 他與副使翁時器突出重圍。4月,在與倭寇作戰中陣亡,賜祭葬威海欽村獅子園。
劉振民(1900.5~1938.4) 代號水子,文登界石大界石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1932年4月,任文登二區農民協會宣傳幹事。同年7月,經曹雲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利用賣文具和農民協會幹事的身份,走村串校,廣泛結交進步教師和學生,並積極在農民中發展組織。 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區區委書記。翌年2月,任膠東特委委員。以行醫為掩護,在文登、榮成石島一帶開展黨的工作,協助建立石島黨支部和新亞葯房聯絡站。
1935年春,任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長。年底,參與組織和領導「一一·四」農民武裝暴動,與張連珠負責指揮東路的行動,並任第三大隊政委。暴動失敗,特委書記張連珠和其他領導人曹雲章、程倫等人犧牲,劉振民和於得水、王亮等人帶領突圍出來的暴動隊員,進駐昆嵛山區,建立了昆嵛山紅軍游擊隊,同國民黨地方武裝展開游擊戰。
1936年4月,劉振民主持在昆嵛山「老蜂窩」舉辦訓練班。同年5月,被派去延安學習,並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白區黨代表會議。1937年10月返回膠東,在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工作。1938年2月,帶領中共海陽縣委組織部李桂岩等3人,去即墨縣國民黨地方武裝韓炳宸部做統戰工作,被韓部扣留,受盡酷刑,寧死不屈,於同年4月被殺害。
叢禾生(1871~1940) 名漣珠,又名寶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宮村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廩生資格考入濟南優級師范第一班。翌年官費留學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畢業回國。為挽救孱弱的祖國,他力主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徵得煙台漁業公司總辦王季樵和東海關道何秋輦贊助支持,奔波膠東十餘縣,發動知識分子83人,如徐鏡心、謝鴻濤、馬秋儀等,自費去日本留學。後來這些人大都成為山東辛亥革命骨幹。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5月),叢禾生 與同盟會員於春暄等在煙台創辦東牟公學。該校後來成為同盟會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東渡,入日本叢禾生(1871~1940) 名漣珠,又名寶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宮村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廩生資格考入濟南優級師范第一班。翌年官費留學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畢業回國。為挽救孱弱的祖國,他力主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徵得煙台漁業公司總辦王季樵和東海關道何秋輦贊助支持,奔波膠東十餘縣,發動知識分子83人,如徐鏡心、謝鴻濤、馬秋儀等,自費去日本留學。後來這些人大都成為山東辛亥革命骨幹。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5月),叢禾生 與同盟會員於春暄等在煙台創辦東牟公學。該校後來成為同盟會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東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1月,由胡瑛介紹加入同盟會,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均有交往。1907年1月, 被山東提學司電召回國,任省學務處視學員。武昌起義爆發,他與濟南同盟會員積極響應,成立山東獨立聯合會,被選為會員。後因山東巡撫孫寶琦迫害革命黨人,便回到文登。1912年1月與叢琯珠等發動起義,光復文登。復辟勢力血洗文登時,他正在章子山嶽父家探親,倖免遇難。
1914年,叢禾生創辦省立女二師,任校長。後又創辦曹州中學(後命名省立第六中學),任校長。主持六中教學十餘年間,適逢政局動盪,經費困難。他傾盡全力,以校為家,慘淡經營,延聘中西學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張雪門、亓養齋等到校任教,把該校建設成為30年代山東中等學校的楷模。他愛護學生,有如子弟,親授修身課,示以修身立己之道。有患病者,顧撫周至。令學生組織「自治團」,自我管理衛生、自修、風紀等。又組織「互助會」,輔助困難者,薄俸收入,多捐於此。1926年,調任山東大學附設高中部主任。1928年應聘為山東大學講師,並兼重華學院學監和國文教員。1940年病逝於文登縣口子後村。
叢禾生一生淡泊,不慕仕途,專心教育,被譽為山東近代教育家。山東省立第六中學為表彰他同其他三位教師的功績,立「四先生碑」以作紀念(此碑在今菏澤一中院內)。
④ 張雪門認為幼稚園課程編織方法
早在本世紀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教授董任堅翻譯了《行為課程》一書,當時正值行為主義學說在我國傳播。張雪門也在此時開始了他對幼稚園行為課程的研究。曾先後在《幼稚教育概論》、《幼稚教育新論》、《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對幼稚園的課程問題進行了專門的探討。1946年去台灣以後,他繼續致力於幼稚園課程的研究,於1966年出版了《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一書,初步形成了他的「行為課程」的理論體系。隨後在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一書,對幼稚園的課程問題作了進一步探討,這里我們將他在幼稚園行為課程方面的主要觀點和主張作一簡略介紹。(一)幼稚園行為課程的含義早在1929年,張雪門在《幼稚園的研究》一書中就提出:「課程是什麼?課程是經驗,是人類的經驗。用最經濟的手段,按有組織的調制,用各種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應和活動。」同時明確指出:「幼稚園的課程是什麼?這是給三足歲到六足歲的孩子所能夠做而且歡喜做的經驗的預備」。此後不久他在《幼稚教育概論》一書中又指出:「課程源於人類的經驗,只為這些經驗對於人生(個人和社會)有絕大的幫助,有特殊的價值;所以人類要想滿足自己的需求,充實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學得這些經驗,學得了一些又想學得了多些,而且把學得的再傳給後人」。因此,他認為不應當把課程僅視為「知識的積體」,而應當是把「技能知識、興趣、道德、體力、風俗、禮節種種的經驗,都包括在課程里。換一句話來說,課程是適應生長的有價值的材料。」不過這時他還沒有明確提出「行為課程」的概念。直到1966年他出版了《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一書,才明確提出什麼叫行為課程的問題。他說:「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他認為這種課程「完全根據於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於教材的活動。」它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等,能夠讓幼兒實際行動的,都應該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因為「從行為中所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同時幼兒只有通過這種實際行為,才能使個體與環境接觸,從而產生直接經驗,這種經驗也可以說是人生的基本經驗。他還特別說明,「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像。」至於游戲、故事、唱歌等教材,雖然也可以給予幼兒模仿和表演的機會,然而並不能代表人類實際的行為。所以,他要求教師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實際行為,要「常常運用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以喚起其生活的需要,擴充其生活的經驗,培養其生活的能力。」他認為「若教師真能做到這樣,這便是行為課程了。」(二)幼稚園行為課程的組織如何按照上述行為課程的要求組織幼稚園的課程呢?他認為幼稚園課程的組織與小學、中學和大學各級學校的課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其特點有三:第一、「幼稚生對於自然界和人事界沒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間一切的一切,都是整個兒的。」所以編制課程時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統了,反不能引起兒童的反應。第二、「當幼稚生的時期中,滿足個體的需要,實甚於社會的希求。」所以編制課程時,應兼顧社會和個體兩方面的的需求。第三、「幼稚園的課程,須根據於兒童自己直接的經驗。」雖然這種經驗不如傳授式的經濟和整齊,但對於幼兒來說,意義重大。此後他於70年代初出版的《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一書中,又在總結40多年研究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組織幼稚園課程的一些標准和要求,如:「課程須和兒童的生活聯絡。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事前應有準備應估量環境,應有相當的組織,且需要有遠大的目標。各種動作和材料全須合乎兒童的經驗能力和興趣。動作中須使兒童有自由發展創作的機會。各種知識技能興趣習慣等全由兒童直接的經驗中獲得。」在這里他不僅提出課程及與兒童生活聯系;須合乎兒童的能力、興趣和自由發展的需要,還特別強調了課程須有目的、有計劃有遠大的目標。他在實踐中還曾指導幼師生具體根據上述標准,擬定了《各月活動估量表》,即全年的課程表。在這些估量表中都將活動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兒童三大類:自然環境類包括節氣、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社會環境類包括節令、紀念日、農作、家庭、店鋪、職業、風俗、公共機關、學校;兒童類包括游戲和疾病,並規定了每月的中心活動。(三)幼稚園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他指出行為課程的要旨是以行為為中心,以設計為過程。只有行為沒有計劃、實行和檢討的設計步驟,算不得有價值的行為;只有設計沒有實踐的行為又是空中樓閣。所以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當是起於活動而終於活動的有計劃的設計。行為課程既經設計,則應根據設計精選有助於幼兒生長進步的自然的良好行為,指導進行。同時在進行中須把握住遠大而客觀的標准,並注意勞動中亦須勞心的原則。由於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系採取單元教學,它一般是先根據幼兒的學習動機,決定學習目的,再根據目的估量行為的內容。行為課程的內容可以包括幼兒的工作、游戲、音樂、故事兒歌,以及常識等科的教材。但在實施時,則應徹底打破各學科的界限。在活動進行中,教師應在各科教材中選擇與學習單元有關的材料,加以運用,適當配合幼兒實際行為的發展,使各科教材自然的融會在幼兒生活中,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從生活而發展,也從生活而結束。採用行為課程教學法,教師在課程進行前要准備教材、布置環境、詳擬計劃;在課程進行中,教師要隨時巡視指導,不重講解,而著重指導幼兒行為的實踐,使幼兒在活動中養成負責守法、友愛互助等基本習慣。行為課程的教學結束後,評量與檢討也是重要的一環,教師可以此了解幼兒的知識、思考、習慣、技能、態度、理想、興趣等方面的成就,作為改進教學的參考。至於單元的選擇,則須配合教育宗旨、教育政策、社會需要及幼兒的能力。綜上所述,張雪門的幼稚園行為課程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為即課程」,強調通過兒童的實際行為,使兒童獲得直接經驗;同時要求根據兒童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組織教學,主張採取單元設計的方法,打破各種學科的界限。這種課程理論,雖然從學校教學的一般規律看來,不是完全無可非議,但對學前兒童的教育來說,則有比較明顯的積極意義。
⑤ 求張雪門的生平故事
張雪門(1891~1973),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早在三十年代, 他就與我國的另一位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有「南陳北張」之稱。
一、生平與教育活動
張雪門幼年研讀四書五經,後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中學(現寧波一中),1912年就任鄞縣私立星蔭小學校長。他在青年時期就對幼兒教育發生興趣,通過到滬寧一帶參觀,目睹當時一些日本式的蒙養園或教會辦的幼稚園對幼兒的不良影響,深感痛心,遂立志投身幼教。1918年,他與幾位志趣相投者創立了當地第一所中國人自辦的幼稚園——星蔭幼稚園,並任園長。1920年4月,又與人合辦兩年制的幼稚師范。同年,應邀到北平任孔德學校小學部主任,並考察平津幼稚教育。1924年去北平大學任職員,同時在教育系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得到教育系主任、中共黨員高仁山先生的悉心指導,計劃用一年時間研究福祿培爾,一年時間研究蒙台梭利,再用一年時間研究世界各國的幼稚教育,然後以畢業精力研究我國的幼稚教育。不久,他的譯著《福祿培爾母親游戲輯要》和《蒙台梭利及其教育》相繼問世。
張雪門研究我國的幼稚教育,是從幼稚園的課程入手的。他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於1926年擬定了「幼稚園第一季度課程」,在《新教育評論》上發表,引起同行的注意。同年秋,返孔德學校任小學部主任,兼任《新教育評論》編輯。1928年秋,孔德學校開辦了幼稚師范,請他主其事。他受「騎馬者應從馬背上學」的啟示,採取半日授課半日實習的措施。實習場所除孔德幼師辦的幼稚園外,還借了一個蒙養園。不久他又創了藝文幼稚園,也作為實習場所。
詳細情況還請看網路介紹,有些文字介紹不能發表,網路限制了。。
在網上沒看到什麼關於張雪門的什麼小故事和趣味事,一般都是說他的行為課程、學前教育課程思想、課程反思以及其現代意義之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