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炎帝個人介紹

炎帝個人介紹

發布時間:2021-01-14 08:04:19

Ⅰ 黃帝和炎帝的姓和簡介。

黃帝,一般來叫他軒轅黃帝,不過我看源過一本書里講他可能姓公孫,住在軒轅之丘,所以叫軒轅帝。他的主要功績是壯大部落,擊敗蚩尤,和炎帝一起完成了部落統一,而且他挺重視農業,有很多發明,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另外他也是分封制度的開始。
炎帝,也就是神農氏,有說他姓姜。他和黃帝一起完成部落同意,發展生產力,所以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

Ⅱ 炎帝 黃帝 堯舜 禹的個人簡介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關於黃帝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於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葯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堯, 相傳堯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因而臨汾城南有堯廟,城東築有堯帝陵。堯帝陵周土崖環峙,河水經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堯陵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築有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記載:唐太宗征遼曾駐蹕於此,因謁堯陵,遂塑其像。元中統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築堯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間,都曾重修。現陵丘如故,松柏依舊。祠內有山門(門上為樂樓)、牌坊、廂房、獻殿、寢殿、碑亭等建築。布局緊湊,木雕精細,紅牆綠瓦,圍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畫。陵前祠內立有元代以來碑碣十餘座,記述陵宇沿革和帝堯功績。其中明嘉靖十八年 (1539年)堯陵碑上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 舜, 傳說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yao2)、舜(shun4)和禹(yu3)。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堯年紀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灌兜(huan dou)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裡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禹 於今,越地仍保留著大量禹的傳說。如《越絕書》雲:「禹始也,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會稽。」又雲: 「塗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縣五十里」。《吳越春秋》記載禹「登宛委山,發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理。」又記載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後,葬我會稽之山」等。今紹興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廟等皆為極有價值的大禹遺跡。司馬遷曾「上會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國時期的蔣介石等都曾親臨致祭,說明這些遺跡在中國具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堅毅不拔的卓絕意志,長期來為紹興人民和全國人民所高度崇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Ⅲ 炎帝陵的介紹

炎帝朱襄氏陵,是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回城縣城東6公里的大仵鄉朱答堌寺村。朱襄氏是眾多炎帝的別號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時代遠早於炎帝神農氏。1炎帝朱襄氏陵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1據《辭源》註:「朱襄氏炎帝之別號。」《呂氏春秋》和《路史》記載:「柘城為朱襄氏之邑。」《寰宇記》「陳有株邑,蓋朱寰之地。」據《柘城縣志》載:「朱襄氏之陵在縣城之東,久淤。」1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Ⅳ 黃帝炎帝資料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歷二月初二(參見二月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炎帝之先祖
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活了五百歲。現代學者普遍認為神農氏是一個氏族,與黃帝合並之前,在黃河流域已經發展有一個農業民族在生活,並已有五百年的歷史,他們已進入原始社會的末期,當時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謂燧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農氏,其實是指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四個不同進化階段。 而神農氏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http://ke..com/view/1939.htm)

Ⅳ 求一些神話傳說中黃帝與炎帝的親人的介紹 名字和事跡

一些古抄籍說炎帝就是神農氏。但是
更多的古籍記載炎帝是和黃帝同一時代,炎黃之爭,是著名的歷史事件。而神農向來被列為三皇之一,黃帝是五帝之首,神農早於黃帝,因而也應該早於炎帝。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炎帝是神農氏的後代,因為都是從事農耕的氏族,亦被後代稱做神農。屠武周先生認為:「神農在前,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炎帝在後,屬於父系氏族社會。炎帝是神農的後裔。」
黃帝和炎帝是同時代人。據何光岳先生考證,黃帝也是羌人的一支,生活在與羌水相鄰的歧水。「原始社會,在一個氏族內,所有同輩男子都是兄弟。既然神農(炎帝)與黃帝同出於羌人,且又毗鄰而居,故被視為兄弟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炎、黃是同宗共祖的兄弟部落。只是炎帝氏族從事農耕,順渭水東下,在黃河以南的大平原發展農業。而黃帝氏族仍過著游牧生活,遷徙游牧於黃河以北的山區丘陵地帶,後末順著渭水以北東下,最後在華北平原上的涿鹿和阪泉與炎帝族展開激戰,並取得了勝利,而這時炎帝族的首領已是蚩尤了。蚩尤被滅之後,餘
部向南方遷徙,因此在南方也留下了許多有關神農的遺跡。
炎、黃兩族統一後,黃帝族已經從游牧氏族轉為農業氏族,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發展,於是後人也把一些創造歸功於黃帝

Ⅵ 用一句話介紹炎帝

炎帝,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Ⅶ 炎帝陵的介紹

炎帝朱襄氏陵,是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專東6公里的大仵鄉朱堌寺屬村。朱襄氏是眾多炎帝的別號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時代遠早於炎帝神農氏。1炎帝朱襄氏陵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1據《辭源》註:「朱襄氏炎帝之別號。」《呂氏春秋》和《路史》記載:「柘城為朱襄氏之邑。」《寰宇記》「陳有株邑,蓋朱寰之地。」據《柘城縣志》載:「朱襄氏之陵在縣城之東,久淤。」1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Ⅷ 介紹神農氏

神農氏
(一) 炎帝 神農氏
神農氏,即炎帝,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傳說炎帝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 龍顏大唇。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
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葯,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
(二)神農氏的歷史傳說
[頭頂一顆珠]
一次,神農氏在深山老林采葯,被一群毒蛇圍住。毒蛇一起向神農氏撲去,有的纏腰,有的纏腿,有的纏脖子,想致神農氏於死地。神農氏寡不敵眾,終被咬傷倒地,血流不止,渾身發腫。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來救我。」王母娘娘聞聽呼聲後,立即派青鳥銜著她的一顆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盤旋窺瞰,終於在一片森林裡找到了神農氏。毒蛇見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鳥,都嚇得紛紛逃散。
青鳥將仙丹喂到神農氏口裡,神農氏逐漸從昏迷中清醒。青鳥完成使命後翩然騰雲駕霧回歸。神農氏感激涕零,高聲向青鳥道謝,哪知,一張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發芽長出一棵青草,草頂上長出一顆紅珠。神農氏仔細一看,與仙丹完全一樣,放入口中一嘗,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興地自言自語:「有治毒蛇咬傷的葯方了!」於是,給這味草葯取名「頭頂一顆珠」。後來,葯物學家給它命名為「延齡草」。
[茶葉]
神農氏嘗百草時,隨身帶著一隻能看到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幫助他識別葯性的活「儀器」———獐鼠,又名「獐獅」。民間有「葯不過獐鼠不靈」之說。 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瀉不止。神農氏把它放在一棵青葉樹下休息,過了一夜,獐鼠奇跡般地康復了,原來是獐鼠吸吮了青樹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農氏摘下青樹的青葉放進嘴裡品嘗,頓感神志清爽、甘潤止渴。神農氏教人們種了這種青樹,它就是現在的茶樹。這就有神農架民間傳唱著「茶樹本是神農栽,朵朵白花葉間開。栽時不畏雲和霧,長時不怕風雨來。嫩葉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戶都喜愛」的山歌。
(三) 「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農氏
我們現在都把華夏族稱為炎黃子孫。黃是黃帝;炎是誰呢?是指「炎帝」。炎帝在歷史上的名稱很多,大部分神話傳說中稱他為「神農氏」。他也是一位傳說中對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有過不世功勛的人物。神話中講得最多的是炎帝對我國農業耕作的發明。《白虎通》說:「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炎帝還有一件偉大的功勞,是發明了醫葯。在神話傳說中,他頗有些舍己為人的大公無私的精神。據西漢初年的古書《淮南子》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還有一個感人的神話傳說,說神農氏為了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他嘗盡了百草,有一天嘗到一種劇毒的斷腸草,終於他的腸子斷爛,為人民犧牲了生命。神農氏還教給人們通商交換:「神農是以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些傳說都是後人對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說明他和黃帝一樣,是中華民族文明之祖。

閱讀全文

與炎帝個人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