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演員史可出生年月
史可,1979年5月4日出生在北京,中國內地女演員。
1987年史可首次出演電視劇《紅樓夢》中甄英回蓮一角 。1992年,出演孫道答臨執導的電影《繼母》。2000年在武俠劇《武林外史》中飾演百靈 。2002年參演古裝穿越喜劇《穿越時空的愛戀》。2007年在愛情影片《不完全戀人》中飾演路其 。2012年參演抗戰劇《火線三兄弟》飾藤井櫻。
㈡ 演員吳京的個人簡歷
吳京,1974年4月3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89年進入北京市武術隊。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199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從而進入演藝圈。1998年因在古裝劇《太極宗師》中飾演楊昱乾一角而被觀眾熟知。1999年主演武俠劇《小李飛刀》。
擴展資料:
演藝經歷
2016年11月,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同年,再次執導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
2017年7月27日,由吳京自導自演的動作軍事電影《戰狼Ⅱ》上映,他在片中飾演英勇果敢的鐵血硬漢冷鋒;該片上映36天票房突破55億元,不僅打破中國內地市場票房紀錄、全球單一市場單片票房紀錄,還成為首部進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的亞洲電影。
2018年2月15日,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與成龍演唱歌曲《中國》;3月17日,在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吳京自導自演的動作軍事電影《戰狼Ⅱ》成為2017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
2018年11月10日,吳京憑借《戰狼Ⅱ》中冷鋒一角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12月8日,憑借動作電影《戰狼Ⅱ》獲得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12月29日,吳京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2019年2月5日,主演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上映;同年,主演電影《攀登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京
㈢ 著名歷史人物簡介
1、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西漢權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4、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5、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㈣ 請朋友們幫忙把中國歷史上的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300年100年內發生的有史可考的歷史給寫一下
蘇秦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庄一帶),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遭車裂而死。《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使。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蘇秦以合縱
蘇秦在第一次游說後不被重用,後得周書發奮研讀,以至於「頭懸梁,錐刺股」,在有所收獲後,重新出遊。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開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 復仇的願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 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並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 關系,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劃。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禦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後,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 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游說韓宣王;到 魏,游說魏襄王;至齊,游說齊宣王;又往楚,游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於是六國 達成聯合的盟約,蘇秦為縱約長,並任六國相。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消 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 谷關內進攻。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系,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裡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後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而作出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贊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餘天就佔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准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佔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對齊宣王說:「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強秦作後盾。齊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滿於齊。如果大王能把所佔的燕國十城之地交還燕國,那麼燕和秦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為支持,號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從,則齊國霸業可成。」宣王大喜,歸還燕國舊地。蘇秦歸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勸齊王伐宋
蘇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齊的意圖,獻計於昭王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占的土地。然而當年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齊伐宋就必須與秦絕交、恰好秦派人到齊國商議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當然是愛齊了!」「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稱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
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聯合趙國在阿地會盟,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系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賢名震於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 齊於是攻宋。燕為了取得齊的信任,派兵協助齊國。宋在聯軍攻擊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
合縱攻強秦
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秦關系惡化,再加上齊攻宋國,秦王非常震怒。蘇秦勸齊王先採取軍事行動,以打擊遏制秦勢力的發展。同時也想使齊的力量進一步被消耗。
齊王對燕懷有顧慮。蘇秦為燕辯解說:「燕國國小力弱,一向依附於強齊,而齊之所以能號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這種友好關系是燕國人心所向,怎麼會對齊有異心?」齊王釋然。於是,蘇秦出使,為齊王合縱攻秦而奔走。
蘇秦分別游說韓趙魏燕四國國君,各自出軍兵糧草,以攻秦國,推選趙國宰相奉陽君為合縱長,而齊國實際上卻是合縱的真正組織者和指揮者。齊國名義上合縱攻秦,其實不過是借齊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齊好再次攻宋。蘇秦極力主張強攻秦國,然而齊既不賣力,趙韓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讓而逡巡不進。因此聯軍始終未與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盡管如此,齊勞師襲遠,仍然大損國力。
合縱反攻齊
齊王發動攻秦的同時,展開了對宋的第二次進攻。這實際上使其他四國聯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既無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馬上撤兵回國。於是各國對齊都暗懷不滿。本來蘇秦此時南下,明著合縱攻秦,暗中卻在積極為燕聯系反齊的同盟軍。蘇秦見各國離心,便暗中勸在魏國的孟嘗君:「昔日您在齊國時,為齊立下蓋世之功,而齊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離鄉,遠來歸魏。今又棄信義於不顧,玩弄聯軍各國。燕軍有攻齊意,趙國也早對齊懷恨,如果聯合起來東擊齊國,則中原勢大,魏和先生您也定會名動天下。」孟嘗君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勸說齊王同秦求和:「魏趙距秦近而齊地距秦遠,如果我們五國合縱不能擊敗秦,魏趙為了保存國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國家聯合,定會連橫來攻打齊。望大王早作準備,先與秦談和,以免形勢被動。」齊王以為蘇秦說的很有道理,便搶先與秦做出友好的表示,並打算用親秦的韓聶做宰相。
趙國奉陽君正忙於合縱攻秦,見齊王未商量就先與秦交好,大為惱怒,便聯合魏燕要對正忙於攻宋的齊國開戰。齊王慌忙從宋撤軍,並答應送給奉陽君土地,奉陽君才停止了攻齊的行動。
蘇秦拘於趙
奉陽君得到齊王關於土地的許諾,與齊的關系又和好起來,而蘇秦在暗中進行的對燕趙關系的離間活動,也被奉陽君察覺。於是奉陽君把蘇秦拘留在趙國,限制其行動。
蘇秦向燕王求救,並打算繼續進行離間活動。燕王向趙奉陽君提出嚴重抗議,奉陽君釋放蘇秦,然而蘇秦卻再也不能找到機會在趙活動。他想去見齊派至趙的使臣,趙不許。蘇秦無奈,離開趙入齊。
自陳功與過
蘇秦入齊之後,燕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因為他以時機未到為辭,幾次勸阻燕昭王對齊的進攻,於是昭王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蘇秦感到非常委曲,向燕王寫信申辯。這封信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功過的一個評說。他說:燕和齊仇恨由來已久。我為燕齊的邦交奔走,本來就難以獲得各方面的信任。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我在齊國,大可使齊不謀攻燕,小可使齊趙關系破裂,以此為大王的大事作準備。五國伐秦,燕雖然出兵出糧,但一來免去齊稱帝燕稱臣的恥辱,二來沒有齊趙攻燕的禍患。後來奉陽君接受齊的封地,將我扣在趙國。大王救臣下出於水火,現在齊趙都不謀攻燕,燕得以修飭國力,我雖無功,但自以為可以免罪了。我作為燕臣,在齊國活動,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我如在齊顯貴,燕國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齊作賤,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齊王重用,燕大夫就會對我抱有希望,希望達不到又徒增埋怨。齊國如有不利於燕的地方,就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天下人不攻齊,就說我善於為齊謀劃。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夠危險的了。我不畏死報效於大王,大王卻懷疑怪罪於臣下,我實在感到恐懼。盡管我自以為可以列於天下公卿之中也無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我願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寬解大王的憂慮。燕昭王終於沒有撤換蘇秦。
盪盪身後事
蘇秦為了惡化齊趙邦交,使齊廣樹仇敵,再勸齊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齊國力也漸漸疲衰。同時由於奉陽君向齊索要封邑,齊趙關系又出現裂隙。蘇秦頻繁的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蘇秦死時,年五十餘歲。蘇秦死後,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餘座。齊王出逃,被殺。齊國後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而燕趙魏秦四國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蘇秦生前活動的緣故。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蘇子》三十一篇,當是蘇秦作品或後人所記有關他的事跡的匯集,其中似也包括蘇代、蘇厲的一些游說之辭。《蘇子》是縱橫家類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見從戰國到西漢,縱橫家中屬於蘇氏弟兄的作品或有關材料分量很多,流傳也最廣。漢以後該書已亡俠。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縱橫家書》,其中有十一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史記》等傳世的古籍,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這十三篇是現在了解蘇秦事跡的重要新材料。
刺股懸梁
成語:刺股懸梁
發音:cìgǔxuánliáng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2.西安交大教授研究領域或方向
質量管理、製造系統管理、工業工程等。
工作簡歷
分別於1984年,1987,1993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任教,1995-1996年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進行合作研究,2001年晉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陝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協委員。
學術及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質量管理、工業工程及製造系統管理的研究,從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近5年主持和參加10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已完成2項),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1項,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主持和參加20多家企業的管理咨詢服務。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編(參)著書5本。
㈤ 史可法簡介200字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自幼好學,為左光斗所賞識,應考順天府試,中第一名秀才。崇禎元年四月中進士,六月任陝西省西安府推官。史可法深受恩師左光斗的影響,為官清正,辦事干練,聲名大著,官直至樂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後自請出朝督師揚州,指揮了震驚中外,名留青史的揚州保衛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史可法飽讀詩書,勤學苦練,,每月只睡七天完整的覺。16歲的時候,為應順天府試,趕往大興縣,租住在寺廟迎考,每日通宵達旦。一日清晨,大雪紛飛。史可法剛寫好一篇文章,因為連日辛勞,覺得有些困頓,變伏案小睡。正值左光斗私下出巡,避風雪,進了寺廟。見廊下一書生伏案而睡,走過去一看,書生肘下壓著一篇文章,拿起一看,不禁大為贊嘆,文章博古通今,文才橫溢,有見書生衣著單薄,便給他蓋上自己的披風後輕輕的走了出去,那年鄉試,史可法中了第一名。
史可法二十七月那年四月中了進士,六月做了西安府推官。崇禎六年,史可法開府六安,為了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史可法離開六安時,哭泣跪送的老百姓長達數里遠。
崇禎十七年,史可法自請督師揚州,而此時的揚州滿眼是哀鳴,到處都是殘壁。史可法一到揚州立即著手調停軍隊,廣設禮賢館,安撫人心,白天黑夜忙與公務。
史可法帶兵如子,士兵沒有吃飽他不先吃,士兵沒有加衣服他不先穿, 打仗他親自上前線指揮,將士們個個為他效死力。所以,打了勝仗,打死打傷無數清兵,首戰告捷,士氣大震。
可是不久,揚州又陷入危險當中,史可法不顧一切回到揚州,立即發布文告,加固城防力圖使慌亂不堪的人心安定。但面對虎狼般的十萬多清兵,這些兵力實在太可憐了。
就在那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史可法殉難於揚州市新城南門城樓上,時年,四十四歲。
㈥ 史可法的簡介
史可法(1601年復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制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人(今開封市雙龍巷)。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㈦ 千古風流人物簡介
成吉思汗(1162~1227)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游牧。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並,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㈧ 歷史上有「史可進」這個人嗎
估計樓主是看了超時空救兵後問的吧,從歷史來看,唐朝根本沒有范陽王,只有北齊出現專過一屬個范陽王。所以說史可進也是虛構的了,但是俺劇情的年份來看,和唐朝安史之亂的年份很接近,另外安史之亂發動者史思明當時就是駐守在范陽~~應該是以史思明為原型而創作的吧
㈨ 史可法事跡簡介100字
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殉國後,南明贈謚「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贈史可法謚「忠正」。
史可法,開封府祥符縣人,因祖上對朝廷的功勛得以世襲錦衣百戶,稱北京錦衣衛籍。傳說史可法的母親夢見文天祥來到她的屋裡而受孕懷胎。
萬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時,史可法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史可法早年以孝聞名於鄉,師從左光斗 。崇禎元年,史可法登進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後遷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9)史可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隻為之一空。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四月十七日,清軍進至距離揚州二十里處下營,次日兵臨城下 。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傑部提督李本深率領總兵楊承祖等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於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願歸葬鍾山明太祖孝陵之側。
四二十一日,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帶領部下兵馬投降,隨即奉多鐸之命於二十四日參加攻取揚州。揚州城裡只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由於城牆高峻,清軍的攻城大炮還沒有運到,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衛胤文,遭到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一日,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道高歧鳳帶領部下兵馬四千入城,兩人的意思卻是劫持史可法,以揚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說道:「這是我殉國的地方,你們打算做什麼,如何想要富貴,請你們自便。」李棲鳳、高歧鳳見無機可乘,於四月二十二日率領所部並勾結城內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們出城投降恐生內變為理由,聽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後,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