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朝簡介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朱允炆
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長陵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年號洪熙(1425年)
獻陵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年號正統(1436年-1449年)
天順(1457年-1464年)裕陵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鈺
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年號嘉靖
(1522年-1566年)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朱載垕
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年號萬曆(1573年-1620年7月)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年號泰昌(1620年七月-1620年12月)慶陵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德陵
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年號崇禎(1628年-1644年)思陵
安宗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朱由崧
年號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紹宗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朱聿鍵
年號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寧文宏武達仁成宣閔孝節皇帝
朱聿鐭
年號紹武(1646年)紹武陵
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檢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年號永曆(1646年-1662年)
永曆陵
註:太祖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與安宗葬處不明,景泰陵位於北京海淀區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於福州羅漢嶺,紹武陵位於廣州越秀公園內,永曆陵位於貴州都勻高塘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陵墓位於北京昌平縣天壽山明十三陵。
Ⅱ 明朝大臣劉伯溫簡介
劉伯溫簡介:
劉伯溫本名叫做劉基1311年7月1日在處州青田縣南田鄉出生,是明代初期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詩文三大家就指是劉伯溫、宋濂與高啟。
1360年,已近知天命的年紀的劉伯溫被朱元璋邀請出山,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謀劃策。朱元璋多次將劉基稱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可見劉伯溫有相當高的政治策略頭腦。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並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誠意伯。後與丞相李善長、胡惟庸意見不合,逐漸失去朱元璋的信任,61歲的劉伯溫告老還鄉,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成為天子的朱元璋此時的心境已完全不同,猜疑之心非常重,所以劉伯溫將自己的兒子留在了京城,用意十分明顯,朱元璋也會將這些老臣之子召集起來,噓寒問暖。
還鄉後的劉伯溫行事非常低調,但也觸及了朱元璋的某些禁忌,有謠傳說劉伯溫所選的墓地的地方有君王之氣,結果朱元璋聽聞後就剝奪了劉伯溫的俸祿。
劉伯溫抑鬱成疾,朱元璋聽聞後便讓胡惟庸帶著太醫前去診治,結果情況愈發嚴重,在1375年5月16日病故於家鄉,享年六十五歲。
(2)陳友諒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時,文靠劉伯溫武靠徐達常遇春沖鋒陷陣。尤其是對料事如神的劉伯溫更是言聽計從,因而能在群雄紛起的元朝末年力挫群雄,統一中原大地。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要封劉伯溫為一品左丞相,可是劉伯溫己看透了朱元璋,因此,他堅決辭封不受,要求告老回鄉。朱元璋覺的反正基業己定,有沒有他亦無關大局,也就順水推舟,遂了他的意願。
臨走的時候,與劉伯溫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達,捨不得劉伯溫離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劉伯溫深受感動,灑淚分手時,對徐達說。
你我兄弟相處二十餘載,臨別贈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記,今年冬月慶功樓上,寸步莫離帝身,果然就在這年十月,朱元璋在慶功樓上大宴群臣。
徐達一直把劉伯溫的話記在心裡,自上樓後,他就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邊,寸步不離。朱元璋一一給功臣們敬過酒後,看了李善長一眼,推說要去小解,便與李善長下樓去了。
徐達靈機一動,喊著有事要奏,也隨後跟了下來。就在他們下樓之後,便有人撤去樓梯,點上了大火,可憐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功勛卓著的文臣武將,全葬身火海!惟有李善長和徐達倖免。
Ⅲ 朱元璋簡介
明朝作為漢唐之後的一個黃金時期,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推翻了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統治地位,建立了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君主專政王朝。雖然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出現過不少昏庸,懶政的皇帝,還有一些有特殊癖好的皇帝,但是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家對他都是非常敬佩的。他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從起義到建國後所經歷的事情超出很多人想像。
由於紅巾軍中有五個元帥,彼此之間為了爭權奪勢鬧得不可開交,最終鬧到分崩離析的下場。朱元璋看到這樣的情況後覺得他們難成大事,就決定回鄉募兵發展屬於自己的隊伍。後來直接帶著募兵到的七百多人返回到郭子興手下成為了鎮撫,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在軍中的權利也變得越來越大。
等到郭子興病逝後,郭子興的兒子擔任都元帥,朱元璋開始擔任左副元帥。在浙西駐扎的時候,奉行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最終在後來的爭斗中成功打下天下,順利當上明朝的開國皇帝。
Ⅳ 明朝朱亮祖簡介
朱亮祖(?來-1380年),六安(自今安徽六安)人,明朝開國將領,永嘉侯。
朱亮祖原是元朝義兵元帥,屢敗朱元璋,後被俘歸降,參與了明軍攻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夏政權的戰役,並作為明軍主力平定兩廣,於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為永嘉侯。他在鎮守廣東期間,與當地豪強勾結,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最終被朱元璋察覺。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師,與長子朱暹一同被鞭死,爵位廢除,後被追認為胡惟庸逆黨。
Ⅳ 陳光鎰的簡介
幼年在南京太平里倉頂義務小學就讀,後入上海南市九畝地旦華小學及唐灣小學。經版父親指權示隨吳鐵珊、張學衡學畫,繼拜名畫家徐詠青為師。19歲入益豐搪瓷廠為繪圖員,21歲被解僱,曾為學者魏聚賢代抄《辭源》文稿,在家畫小印刷品兼做菜販。抗戰爆發時,自繪自費印刷抗日小畫報販賣,結識何伯良,畫了第一部《獅兒》280幅連環畫,出版後銷路很好,接著畫《牛》,力求詼諧有趣,取得成功,號稱上海連環畫界「四大名旦」之一。曾自辦過光益書局。1953年入新美術出版社專職創作連環畫,1956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他所創作的《大鬧天宮》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銷售100多萬冊。曾畫有《真假猴王》、《通天河》、《縣官背纖》、《火燒陳友諒》、《張飛》、《俄羅斯水兵》、《小偵察員》、《界碑》、《消息樹》、《李牧之死》等。
Ⅵ 羅貫中的個人簡歷
羅貫中(1330-1400)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太原人。他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把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塑造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
例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猛粗獷的張飛、機智好勝的周瑜等等。內容雖然不盡符合歷史事實,但作為文學作品則十分生動引人。《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傑作,流傳極廣。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但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動情地寫道:
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
晉中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
鴉谷滅巢皆寂寞,並州塵路總荒涼。
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
但願能幫到你
Ⅶ 歷史上的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一、簡歷
陳友諒,一代梟雄,元末南方紅巾軍領袖。漁民出身,曾充任縣衙帖書。徐壽輝起義後,他與弟友仁、友貴投奔紅巾軍,任倪文俊部下簿掾,立有戰功升任領兵元帥。 至正十七年(1357),他襲殺倪文俊,兼有其眾,自稱平章政事。自是獨攬大權,遂率軍順江東下破安慶,陷龍興、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撫州。尋又取建昌、贛、汀、信、衢等地,直搗池州。後被朱元璋軍擊潰。 天完太平三年(1358)他聯合趙普勝攻破安慶,乘勝連克江西、福建、浙江許多州縣,盡有江西、湖廣之地。天定元年(1359),殺大將趙普勝。二年,殺徐壽輝後稱帝,改國號為漢。後因日漸腐化,舊部紛紛離去,又與朱元璋相互攻伐,並多次戰敗。
有一句俗話叫‘’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陳友諒遇朱元璋之敵手,梟雄PK英雄,真乃小巫見大巫了。 朱元璋先是擊敗了戰力與之相差無幾,且軍隊人數比其還多的張士誠部,靠的就是他的文臣武將和開國元勛徐達和常遇春等將領。 之後朱元璋要對陣的就是軍隊訓練有素且兵多將廣的勁敵陳友諒了。
憑借朱元璋傑出的軍事才能;文臣武將之和衷共濟;揚長避短,以柔克剛之戰術,陳友諒其死期就不遠了。
陳友諒很快就嘗到了殺功臣,殺大將的惡果。優秀將領趙普勝等的被殺,已經造成戰力低下,軍心渙散,人心盡失。 朱元璋以二十萬兵力對陣陳友諒六十萬,鄱陽湖之戰,陳友諒以丟掉性命,慘敗而告終。
陳友諒是一代梟雄,其具有良好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是具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帶兵出眾的人才。反抗元朝統治自始至終,從不妥協。亦是一條好漢。 但是他的生存法則是信奉殺人哲學,迷信暴力,乃至走火入魔,最後人心盡失。 篤信暴力之陳友諒,最終被暴力所葬送!
Ⅷ 明朝名將朱亮祖簡歷
朱亮祖(?-1380年),字從亮,廬州六安(今屬安徽)人,明朝初年開國功臣,封永嘉侯。鎮守廣東時,與當地豪強勾結,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朱元璋察覺後,將朱亮祖及其長子朱暹鞭撻至死,以侯禮葬。
[編輯] 簡介
最早投奔元朝,任義兵元帥,勇悍善戰,有弟朱亮元、朱亮宗。
至正十七年(1357年),為朱元璋所俘,投降。後參與鄱陽湖水戰,進軍武昌,升廣信衛指揮使。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湯和、吳楨、廖永忠出兵浙東討方國珍。朱亮祖進攻台州,其部將嚴德破關嶺山寨。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朱亮祖進攻台州,方國瑛奔黃岩。朱亮祖追至黃岩,方國瑛又逃亡海上。十月,亮祖從太平嶺進克溫州,方明善挈家逃走。亮祖分兵徇瑞安,守將謝伯通以城降。又隨征南將軍廖永忠平定兩廣。
洪武三年(1370年),封永嘉侯。次年參與伐蜀戰役,因擅殺軍校,無加封。洪武十二年(1379年),鎮守廣州[1]。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修鎮海樓。亮祖為人驕矜,「不知學,所為多不法。」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縣令道同為人耿直,與當地惡劣士紳為難,土豪惡霸勾結亮祖,亮祖上奏皇帝,言道同無禮。道同被朱元璋處死。但朱元璋隨即察覺,悔之不及,深恨亮祖。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三日,朱元璋召亮祖到帝都金陵,將朱亮祖及其長子朱暹以鞭子抽死,親自寫墓誌,以侯禮下葬。其子朱暹等人的皮被剝下,懸掛於鬧市,以儆效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連坐,朱亮祖被除爵,其次子朱昱亦被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