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朱元璋的生平簡介
朱元璋幼名重八抄,又名興宗,後改名元璋,字國瑞。朱重八的父親,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媽媽陳氏,叫陳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隨筆中》寫道:「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此於《元史》無征,冉證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舉當時紹興鄉間為例:「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命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據俞樾鉤沉,明朝大將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爺爺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大將湯和的曾祖叫湯五一,爺爺叫湯六一,父親叫湯七一,等等,皆為佐證。
『貳』 朱元璋,從起兵到稱帝,用了幾年,履歷是怎樣
朱元璋從起兵到稱帝用了年時間,在1353年起兵,1368年稱帝。
朱元璋履歷:
1328-1344年放牛,飽受地主劉德欺辱,1344年黃河泛濫成災,眼睜睜看著父母、兄弟活活餓死,無錢入殮,期間內心得到極大煉打。
1344-1347年做和尚,遭受其他和尚欺壓,主要工作是討飯,期間仔細研究了淮西地理、山脈、風土人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一樣討飯的豪傑。
1347-1352年,做有信仰的和尚,經受其他和尚排擠,主要工作是撞鍾,期間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
1352-1368年造反,憑借一身豪傑氣概,勇往無前,善用士紳,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三大勁敵。
1368-1398年稱帝,期間火燒慶功樓,想為子孫永固龍威,使皇權極度膨脹,因此埋下衰亡伏筆。然大力發展內外貿易,幾十年時間讓中國的農工商全面發展。
(2)朱元璋的個人簡歷健康狀況擴展閱讀
朱元璋治國的政治措施:
1、中央改革和清理權臣明初官僚機構沿襲自元朝。朱元璋進行了改革,在中朱元璋的明孝陵朱元璋的明孝陵央廢除中書省,明初中書省負責天下政務,其長官為左、右丞相,位高權重,丞相極易與皇帝發生矛盾,明朝時以胡惟庸任相後最甚。胡惟庸勢力逐大,威脅皇權。
2、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和有關的官員,同時宣布廢除中書省,不再設丞相。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
3、1382年,出於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並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里採取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
『叄』 朱元璋簡介
明朝作為漢唐之後的一個黃金時期,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推翻了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統治地位,建立了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君主專政王朝。雖然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出現過不少昏庸,懶政的皇帝,還有一些有特殊癖好的皇帝,但是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家對他都是非常敬佩的。他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從起義到建國後所經歷的事情超出很多人想像。
由於紅巾軍中有五個元帥,彼此之間為了爭權奪勢鬧得不可開交,最終鬧到分崩離析的下場。朱元璋看到這樣的情況後覺得他們難成大事,就決定回鄉募兵發展屬於自己的隊伍。後來直接帶著募兵到的七百多人返回到郭子興手下成為了鎮撫,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在軍中的權利也變得越來越大。
等到郭子興病逝後,郭子興的兒子擔任都元帥,朱元璋開始擔任左副元帥。在浙西駐扎的時候,奉行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最終在後來的爭斗中成功打下天下,順利當上明朝的開國皇帝。
『肆』 朱元璋生平事跡簡介(約100字) 對朱元璋的評價(不少於300字) 急急急!謝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漢族,明朝開國皇帝。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於南京明孝陵。
評價: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雪中國近百年之亡國恥,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政策,恢復了漢族人國家。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個赤貧的佃農之家。當時蒙古對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壓迫奴役已經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朱元璋從未經歷過中國富饒安定的農業社會的正常生活環境,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統帥力推翻了蒙古的統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漢族國家並指導國民脫離野蠻,重新恢復自信、尊嚴和榮譽。明太祖在率領漢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驅除蒙古的同時也指出,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但如果是知禮義,願為中華臣民者,與中國人無異,這里充分體現了華夏民族的仁義。
這位傑出的民族英雄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伍』 朱元璋的簡介
太祖朱元璋,字抄國瑞襲,生於1328年,父母早逝,家境貧寒,年輕時曾入寺為僧。1352年率眾投紅巾軍,參加元末的農民起義,攻下南京後運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壯大軍力,前後擊破陳友諒,張士誠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稱帝後半年,北伐軍攻克大都,元亡。統一全國後,朱元璋採取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機構。廢除丞相制,設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調整軍事機構,推行科舉制度,加強法制。加強了皇帝的統>治。
朱元璋稱帝後,開始大肆誅殺有功之臣,並大興文字>獄。對明處文化思想起了嚴重的束縛作用。
朱元璋在位31年,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陸』 朱元璋簡介及他的出生日期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歷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時,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時,排行第四。父親朱五四(後改為世珍),祖居泗州盱眙。元天歷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今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德裕,最後再改名為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為僧。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因其友湯和的一封信,被迫參加了起義軍,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洪武元年(1368年1月23日),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
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成為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
(6)朱元璋的個人簡歷健康狀況擴展閱讀: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柒』 朱元璋的簡介(100字)
朱元璋(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濠洲鍾離(今安徽鳳陽東)人。少時平寒,曾做僱工和版僧人(據權傳在此期間來到大明山慧照寺。)元至十二年,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升至總管、副元帥。龍鳳二年(1356年)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改為應天府,稱吳國公。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群雄。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國號明,建元洪武,定都南京,開始了明朝270年的歷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十日,朱元璋去世,死時七十一歲,同月十六日葬於孝陵。
『捌』 朱元璋的簡要介紹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1]原名重八,[2]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3]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4]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今江蘇南京)。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5]為口號,舉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6]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元帝北逃,後晉割讓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7]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制度,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8]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9];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10][11];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12];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13]。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4]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15]
本名
朱元璋
別稱
朱洪武、洪武帝、明太祖
字型大小
國瑞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漢族
『玖』 朱元璋一生簡介及功過評論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字國瑞。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元天歷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於貧苦農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飢疫,父兄相繼去世,遂入皇覺寺為僧。後游食廬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潁州(今安徽阜陽)等地,歷三年復返寺。十一年,元末農民戰爭爆發。次年,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初為親兵,後升九夫長。英勇善戰,才能出眾,被郭招為婿。十三年,升為鎮撫,旋與徐達、湯和等南攻定遠(今屬安徽),計降驢牌寨地方武裝3000人。夜襲元將張知院於橫澗山,收精壯2萬,嚴加治理。後率兵克滁州,擁眾3萬余,號令嚴明,軍容整肅,甚得民心 。十五年春 ,率部克和州(今和縣),奉命總領諸將。時元軍10萬來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屢用計敗之。郭子興卒後,統其軍,被小明王韓林兒授為左副元帥,奉宋龍鳳年號,以令軍中。接納巢湖反元武裝首領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戰船千艘歸附,遂建立水師,於六月率軍渡長江,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掌元帥事。十六年三月,揮軍進克集慶(今南京),迫元水軍元帥康茂才等降。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以此為中心建立基地,命將士四齣,徐達東取鎮江(今屬江蘇),鄧愈南克廣德(今屬安徽)。設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被擁為吳國公。隨後,乘北方紅巾軍與元軍主力激戰之機,採取固守東、西戰線,出擊東南元朝統治地區的方略,逐次消滅孤立無援的江南元軍。十七年,親至寧國(今屬安徽)督戰,俘元兵十餘萬,遂取南陵、涇縣、徽州(今歙縣)、長興(今屬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向西擴張。次年,命鄧愈率軍取建德,俘元兵3萬。於應天設立管領民兵萬戶府,寓兵於農,令農時則耕,閑則習武,有事則戰。主張兵不貴多而貴精。又採納儒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朱升傳》)的建策,加強基地建設,逐步壯大實力。率將士10萬克婺州(今金華),俘元將帖木烈思等,設浙東行省,以鞏固新佔地區。十九年,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貴池)、諸暨(今屬浙江)、處州(今麗水)等地,遂西與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轄區相鄰。二十年,招納劉基、宋濂等人為謀臣。採納劉基建議,確定先滅陳、後攻張、統一江南、再北上滅元的方略,置主力於西線。乘陳友諒率舟師10萬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東下占太平 、採石 (今安徽馬鞍山西南), 直逼應天,朱元璋採取誘敵深入 、伏兵圍殲之策,大敗陳友諒軍於龍灣(今南京下關一帶),俘7000餘人,獲巨艦百餘艘,乘勝復太平,克元安慶(今屬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饒)等地。次年,親率舟師西克江州,迫陳友諒遁武昌。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蘄州(今屬湖北蘄春西南) 、黃州 ,迫陳友諒所轄之龍興(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將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縣及今湖北東北部。二十三年三月,聞小明王和劉福通在安豐(今安徽壽縣)遭張士誠軍圍攻,率軍救小明王和劉福通至滁州。四月,陳友諒乘虛進圍朱元璋轄地洪都(今南昌),守將朱文正率部奮力苦守85日。七月,率舟師20萬往援,陳友諒撤圍,東出鄱陽湖迎戰。在與陳軍決戰中,先用火攻挫其銳氣,繼扼湖口,水陸伏擊,殲滅陳軍號60萬,並擊殺陳友諒,創造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範例。次年正月,在應天即吳王位,置百官。不久,率軍西征武昌,迫漢帝陳理(陳友諒子)降。繼分兵克廬州、衡州(今湖南衡陽市)、襄陽(今屬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佔領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此後,按預定方略轉兵東向。同年十月,針對張士誠轄區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兵力分散等弱點,採取先取淮東,再占浙西,剪除兩翼,後攻平江(今江蘇蘇州)之策,命徐達、常遇春率師出征。交戰近兩年,大量殲滅張軍主力。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張士誠。不久,迫降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十月,決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軍為重點。採納諸將建策,制定"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然後進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北征。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國號大明,建都應天。設大都督府(1380年改為五軍都督府),為全國最高軍事機關,由皇帝親掌兵權。實行衛所制,自京師至郡縣要地設衛置所。從是時起,朱元璋運籌帷幄,以攻撫兼施之策,進行了長達22年的明初統一戰爭。五月,親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督戰。八月,明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揮師西向,逐步平定西北。又遣師南下,相繼平定福建、兩廣。繼而多次發兵征漠北。四年,遣軍入川,滅夏國。十五年,發兵取雲南。二十年,平遼東。至二十二年,基本統一全國。在此期間,頒行軍律,整頓屯田,築城備倭,並在全國建立都司、衛所制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終年71歲。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在群雄對峙中,巧擇戰機,各個擊破。每戰持重用兵,力避兩面受敵,並適時集中兵力殲滅敵人。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其軍事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