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子的個人簡介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學派(道家學說)創始人,[3]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養生主張是「無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道:宇宙能量現象)
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於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中即說明了當時對老子何其人有過此兩種猜測。「或曰:老子亦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當時司馬遷也疑老子即為老萊子,並不是道家創始人。
⑵ 老子的簡歷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生活時代在春秋後期,與孔丘同時而略早,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圖籍。孔子到周,曾向他問禮。老子見周衰,即離去,莫知其所終。一說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說老子即老萊子。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是關於老子身世最權威和詳盡的資料,但是也僅有幾百字,而且老子的姓名、年齡不定,生卒年月無存。
《老子韓非子列傳》說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守藏室之史。周王室衰敗時,老子辭官西出函谷關入秦,為關令尹喜所留,著《老子》五千言,隨後便「莫知其所終」。又說楚國人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屬於道家思想體系,疑老萊子即老子。又說周太史儋見過秦獻公,疑太史儋也可能是老子。 關於老子的年齡,記載了兩種說法,一說為百六十歲,一說為二百餘歲。又據《老子韓非子列傳》所載老子世系,其子名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史記·魏世家》和《戰國策·魏策》均載,前273年,魏將宗被秦將白起戰敗,魏使宗獻南陽地求和。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孔子生年為前551年,老子當不會晚於孔子,假使前273年為白起戰敗的宗為30歲,則老子在世的時間也當為兩百多歲。
由於老子太極圖和綿陽出土西漢木胎漆盤紋飾的破譯,老子的姓名當能確定下來。老子太極圖為道家作品,其產生和存在的年代至少在漢文帝十三年前。因此它用兩個耳形構圖絕不會是受到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的影響,相反,它應該是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即老子名李耳、字聃,同時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說老子名李耳、字聃的記載得以佐證。
西漢前期,統治者採用道家黃老學說治國,所以老子太極圖流行於西漢前期特別是江淮流域(即楚文化圈)。根據綿陽出土西漢木胎漆盤及西漢前期老子太極圖的流行可以判斷,保存著上古易學原貌的道家易學學術體系在西漢前期並沒有失傳。司馬遷所作《史記》對儒家易學的傳承授受關系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於道家易學則無只言片語。先秦時儒、墨、道三家並為顯學,但《史記》有《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儒林列傳》三卷詳述儒家人物和事象,而於道家則僅有《老子韓非子列傳》記老子五、六百言,記莊子三、四百言,於墨家僅在《自序》中提及。僅此兩事,可知董仲舒、漢武帝搞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非常成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的建言「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得到了徹底的貫徹,所謂司馬遷的《史記》其實是漢武帝視野中的《史記》。
在董仲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漢武帝任上,司馬遷由於為李陵辯護而致宮刑加身。遭受閹割的不僅僅是司馬遷的身體,我們仰之彌高的偉大著作《史記》以及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的思想也必然遭受「閹割」。所以即使司馬遷有比較詳盡的關於道家和老子的材料,對老子的身世有很具體的了解和記載恐怕也得遭受「閹割」。《史記》中老子的姓名、年齡都弄得模稜兩可,恐怕並不是司馬遷的本意。
⑶ 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國苦縣。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3)老子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
而且涉及醫葯、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早在十八世紀,西方一些國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種文字版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一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一本書單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種版本。
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⑷ 老子的生平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稱「老子」的原因:
老聃居周日久,學問日深,聲名日響。春秋時稱學識淵博者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為「老子」。
(4)老子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1、主要著作《道德經》:
現在道家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寶典《道德經》而來,道就是自然客觀規律,《道德經》就是一部用「道」來解釋萬物演化的規律的道家哲學典籍。
《道德經》洋洋灑灑共5000餘字,又被稱為《老子》或者《道德真經》。
《道德經》有上下兩冊,上冊37篇主要是道經,下冊44篇則是德經,《道德經》的思想要義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術」。《道德經》被譽為影響中國社會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一。
《道德經》中闡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道」來描述宇宙的變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2、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禦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思想後來被張魯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並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⑸ 老子的個人簡介是怎樣的
老子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全世界最早具有朴回素辯證法思想的偉大哲答學家。有關他的生平事跡已難詳考。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
據考證,老子曾做過東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書的史官。
⑹ 老子個人簡介
道家之祖的老子李耳,稱為「太上老君」源於一個傳說。史傳老子家在陳楚之地,整個家族都把老虎作為家族的圖騰。當地土語李耳的發音極為接近「虎」的發音,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虎被稱為老虎,李耳的發音接近虎,就成了老李耳,像極了太上老君。所以當地人又戲稱李耳為「太上老君,」一直傳到了現在。
後來的歷朝歷代統治者也對老子進行祭祀,唐宋的皇帝都曾將老子加封為皇帝,諸如「太上混元皇帝」這種稱呼,可見老子的地位十分的高。雖然歷史的演變十分戲劇,後來道教衍生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同老子太上老君共列三清,太上老君成為了三清墊底人物,但也不可磨滅老子和道教的種種關聯。
⑺ 老子簡歷
老子即李耳抄,字聃,一字或曰謚襲伯陽。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縣亦因老子先後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並在鹿邑留下許多與老子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⑻ 老子的簡介
老子(約公元抄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時思想家襲,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太清宮鎮,古屬亳州譙城)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
⑼ 老子的資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9)老子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而且涉及醫葯、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早在十八世紀,西方一些國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種文字版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一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一本書,單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種版本。
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之一。美國《紐約時報》曾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廣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