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還珠格格第三部人物簡介
黃奕飾小燕子 古巨基飾五阿哥
周傑飾爾 康 馬伊俐飾紫 薇
狄龍飾乾 隆 蔣勤勤飾夏盈內盈
王艷飾晴 兒 黃曉明飾蕭容 劍
秦嵐飾知 畫 劉 濤飾慕 沙
http://ent.sina.com.cn/v/f/hzgg/index.html
可以到這個網站看看簡介啊
② 求康熙時期那個明珠的資料介紹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時,權傾朝野,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13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有起有落。但是,由於他在從政晚期,被康熙帝罷相,導致關於他的許多資料都湮沒不詳。還有,因其子納蘭性德享譽文壇,常被人指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那麼明珠似乎就是「賈政」了。這一切,都有待於從史料中逐一釐清,還原一個真實的「明珠」形象。
出身與發跡之謎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拓片)北京西郊有一塊《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記載明珠「初任 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職。」所謂 今職,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從履歷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謂是青雲直上,飛黃騰達了。於是,人們不禁會問:明珠究竟是何許人?是什麼樣的機緣促成了他在官場上的春風得意?
明珠的家族是滿族非常有名的葉赫部,不過,到明珠出生時,這個部落早已成為明日黃花,風光不再。他的父親尼雅哈只得了騎都尉,世職,不能給他帶來什麼特別的好處。只是由於歷史淵源,葉赫家族與皇室還有著姻親關系,使得明珠從小就有機會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爾袞的 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他一生戰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謀略。多爾袞死後,他想繼任攝政王,曾脅迫多爾袞的屬下依附自己,結果被人告發「謀亂奪政」。多爾袞靈柩 回京,順治帝親迎時,他又攜帶佩刀,「舉動叵測」。議政王大臣會議據此將其囚禁。阿濟格竟然想挖洞越獄,並聲言要放火燒掉監牢。後來,親政的順治帝宣布了多爾袞的十二大罪狀,為絕後患,又將阿濟格及其已獲親王爵位的第三子勞親賜死,次子鎮國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餘八子均貶為庶人。很顯然,明珠與阿濟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極大的風險,這種姻親關系絕不可能成為他在官場上扶搖直上的階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為人聰明干練、善解人意,又通滿、漢兩種語言,能言善辯,遇人噓寒問暖,善結人心。這才是他官場得意的重要原因。
③ 明珠的簡介
納蘭明珠是清康熙年間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後來卻因為朋黨的罪名被罷黜職位,後雖官復原級,卻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後鬱郁而死。
明珠個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干練,對人熱情,能言善辯、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權貴而又忠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為,歷任刑部、兵部、吏部、禮部尚書,而後在「相位」二十載。
納蘭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家族雖為清之望族葉赫氏,卻幾乎沒有從中得到什麼好處,葉赫氏在康熙年間益以沒落,明珠也僅僅從其父繼承到侍衛名而以,從此靠其雙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爾袞親弟英親王阿濟格,此人戰功無數,但狂妄自大,自多爾袞死後繼續無法無天,順治為除此大患,將其與已得親王爵的三子賜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餘人一律扁為庶民。明珠與其女的婚姻,非但沒有給他絲毫好處,還給他的前途帶來了那麼一些黑暗。但納蘭明珠始終是個璀璨的明珠,黑暗終究是掩蓋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雖為朋黨,但其的忠心卻是可鑒的,他對清王朝付出了幾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時,卻了為了家族復興留下了永久的罵名,也成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顧及自身,毅然上書議撤三藩,為收復台灣更以身入虎口,為抗擊外敵,深入敵區,做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為臣子,是盡忠的。而其能力還不僅僅在此。
納蘭明珠初任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而後更賜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載,其能力可見一斑。
納蘭世家
納蘭家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台石在對抗努爾 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子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 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於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従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 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 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歲入太學讀 書,18歲中舉,22歲考取進士,被康熙授三等侍衛,以後升二等侍衛,再升為一 等侍衛。他作為乾清宮侍衛,於皇帝左右,隨侍扈従,由於才華出眾,為皇上看 重,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17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關氏。納蘭性 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顏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沈宛 出。其孫名瞻岱。
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 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 生耿氏。由於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 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
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 乾隆弘歷的舒妃。
蘭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禎,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顏氏也「並誥贈一品夫人」。
納蘭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 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 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④ 清朝重臣納蘭明珠簡介 納蘭明珠是怎麼死的
納蘭明珠,清朝人士,字端范,屬於滿洲正黃旗。康熙時期,他擔任過不少要職。在職期間,納蘭明珠作出了不少成績,受到康熙的重用,後因朋黨之罪被罷免官職,雖然之後又恢復了官職,卻不再受重用。
《康熙王朝》納蘭明珠劇照
納蘭明珠出生貴族,家世顯赫,所在的納蘭家族與當時的皇室一族有親戚關系,之後又因迎娶了英親王的女兒而成為康熙的堂姑父。
納蘭明珠的仕途比較順利,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從一個小小的侍衛逐步成為身兼雙重重要職位的朝廷重臣,權傾一時。做官多年,納蘭明珠的功績不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議撤三藩事件中,康熙召集大臣商議是否同意吳三桂等人撤藩的請求,只有米思翰、莫洛和納蘭明珠主張撤藩,其他多數大臣對此保持沉默不表態,最後康熙提出不論是否撤藩吳三桂等人都回反,不如先發制人,於是批准了吳三桂等人撤藩的請求。吳三桂立馬造反,朝中不少請求處死倡議撤藩的人,然而康熙力排眾議,保下了他們。最後三藩終被平定,納蘭明珠也因為議撤三藩這個契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此後,納蘭明珠在議剿台灣、抵禦沙俄等事件中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晚年,納蘭明珠雖因在朝廷中獨攬朝政、貪污受賄被人彈劾而被康熙罷免官位,然而納蘭明珠一生無比輝煌,晚年令人遺憾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生所作出的功績。
納蘭明珠怎麼死的
納蘭明珠曾經從一個小小的侍衛成為了一個權傾一時的重臣,從中可以看出納蘭明珠對此作出的付出以及他自身的才能,然而,納蘭明珠最後的結局卻是二十多年得不到重用,最後鬱郁而死,令人不禁感慨。
《康熙王朝》納蘭明珠劇照
納蘭明珠出身貴族,家世顯赫,他的仕途較其他人比起來顯得比較順利。自擔任侍衛開始,納蘭明珠就憑借其自身的努力和才華不斷陞官,在擔任兵部尚書時因訓練士兵之事而得到了了康熙皇帝的賞識,後因為議撤三藩這件事而從此受到康熙皇帝倚重。
納蘭性德在當官前期,在諸多重要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議剿台灣事件中納蘭明珠推動了出兵進剿台灣以徹底解決台灣問題;抵禦沙俄事件中納蘭明珠作為中方代表與俄國談判,嚴厲駁斥俄方的無理取鬧,促使俄國同意和平談判。
然而,在納蘭明珠身兼雙重要職,權傾朝野後,他卻開始獨攬朝政,利用權力排除異己,貪污受賄,枉費康熙皇帝對他的信任。最後被御使郭琇彈劾其結黨營私,康熙出於打擊納蘭一黨的用意罷免了納蘭明珠的官職。雖然之後因跟隨康熙出征葛爾丹而官復原職,卻在此後多年都未受到康熙的重用,最後鬱郁而死。
雖然納蘭明珠晚年失勢,但不能否認的是,他這一生為清代作出了不少貢獻,他那令人遺憾的結局不能掩蓋住他這一生的光輝功績。
⑤ 清朝明珠是什麼人 詳解
明珠是清朝康熙時期的大臣。
納蘭明珠(1635年-1708年),葉赫那拉氏,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權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納蘭明珠憑借自身的勤奮和才華,從一名普通侍衛成長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成為權傾一時的朝廷重臣。
官居內閣十三年,納蘭明珠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又獨攬朝政、貪財納賄,並與另一重臣索額圖互相傾軋,最終被參劾倒台。
納蘭明珠一生經歷榮辱興衰,但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代權臣的功績。
(5)秦明珠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康熙初年,納蘭明珠擔任侍衛、治儀正,後升為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任弘文院學士,開始參與國政。
公元1668年,淮揚水患爆發,當地百姓受災嚴重。康熙皇帝下令,命明珠與工部尚書馬爾賽前往調查。在查明口為淮河、黃河交匯處後,上奏請求修復白駒場的舊閘口,並且開道引流。
因為處理水患得當,明珠自然而然的因功升為刑部尚書,九年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擔任經筵講官,十一年改兵部尚書。
明珠真正受到康熙全心器重,大概在於總是與康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俗話說的好,「跟著老大走,有肉吃」,明珠嚴格跟著康熙的步調,如何不受器重。
從清朝入關以後,在當地雄踞一方的四位異姓王爺,就是皇帝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康熙是為野心勃勃的帝王,自然不可能就這樣放任他們擁兵自重,所以撤蕃一事一直都被他放在心中,只等適合的時機。
在四位異姓王中,平西王吳三桂野心最大,平南王尚可喜則只想安定。後來尚可喜以自己年老為由,上帝奏摺請辭。平南王尚可喜請辭後,康熙意識到已經到了撤蕃最好的時機。
在朝堂上,康熙提出撤蕃之事,多數大臣並不言語,雖然沒有說,但是想來是反對的。在一干大臣中,只有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以及納蘭明珠主張撤藩。
皇帝稱:「吳三桂等人蓄謀已久,如果不盡早除掉將養虎為患。如今撤藩會反,不撤也會反,不如先發制人。」
在三藩之事後,康熙說:「之前商議撤藩,只有納蘭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此後納蘭明珠成為康熙倚重的大臣。
康熙二十年鄭經病死,後嗣爭權奪利,長子鄭經被殺,只有十二歲的鄭克塽襲延平王。鄭克塽年紀幼小,不能主事,部將劉國軒、馮錫范輔佐。
這個時候,台灣內部力量是最弱的時候,福建總督姚啟聖立即請求朝廷出兵進剿。明珠也認為,這是圍剿台灣最好的時機。康熙和明珠商議後,命福建總督、巡撫等人同心合力平定海疆。
納蘭明珠指出總督和巡撫共同指揮會相互牽制,應由一人來統一指揮。這個建議被康熙採納,順利首輔台灣。
收復台灣後,明珠又建議,任用一些台灣投誠的人,結果從中涌現不少有作為的人。在處理台灣方面,明珠表現出色,更得康熙寵信。
晚年的明珠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康熙不喜,因而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之位。此後雖然恢復了其位,但再沒有受康熙重用。康熙四十七年,納蘭明珠因病去世,享年7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蘭明珠
⑥ 付明珠的簡介
付明珠:現任湖北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⑦ 康熙朝大臣明珠的資料
明珠,字端范,姓納喇氏,生於後金天聰八年(1634)。祖父金台石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繼其兄納林布祿為葉赫部首領,天命四年(1619)時,被英明汗努爾哈赤斬殺。其子尼雅哈、德勒格爾歸順後金,隸滿洲正黃旗。尼雅哈初授佐領,後屢次從征有功。順治時改授騎都尉世職,康熙三年(1664)卒,長子振庫襲職。 明珠為尼雅哈次子,順治時初任侍衛,後任鑾儀衛治儀正,又調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升為內務府總管大臣,「掌內務政令,供御諸職,靡所不綜」,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五年(1666),任內弘文院學士,參與國政。 康熙六年(1667),玄燁親政,明珠更被重用。次年,任刑部尚書。他奉命和工部尚書馬爾賽調查淮揚水患之處,並會同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官,到興化縣白駒場地方查勘。返回後,向康熙帝報告說:舊有閘口四座,所出之水,由牛灣河入海。後因禁海填塞,水路受阻,淹沒田地。因為白駒場離海甚遠,並非沿海地方,不應堵塞,應速疏通河道,將四閘開通,積水可盡放出。另外,仍可設置板攔,一遇發水,即行開放,地方不致淹沒,居民也不必遷移。明珠等人又查明清口是淮河、黃河匯合處,如果黃河水泛濫,勢必越過淮河,而淮河水弱,黃河水中泥沙,將阻塞河道。因此,他建議:將黃河北岸挑挖引河,以備蓄泄,使泥土逐水而下,保證運道暢通無阻。康熙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對解除水患,保護運道暢通,具有積極作用。十二月,傳教士南懷仁認為吳明烜推算的康熙八年歷書中,差錯很多。明珠與其他大臣奉命前去測驗。測驗結果,吳明烜推算錯誤,南懷仁推算正確,都符合天象。康熙帝決定採用南懷仁的歷書,並任命他為欽天監監副,掌管天文歷法事務。 康熙八年(1669),懲辦了鰲拜以後,明珠參與消除鰲拜集團及其影響時,為朝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議。康熙九年,明珠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年二月,充經筵講官。八月,建議停止鹽差御史巡歷地方之例。十一月,調為兵部尚書。康熙十二年(1672)正月,康熙帝在晾鷹台檢閱八旗甲兵。在明珠的指揮下,軍容整肅。康熙稱贊「此陣列甚善,其永著為令。」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時,權傾朝野,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13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有起有落。但是,由於他在從政晚期,被康熙帝罷相,導致關於他的許多資料都湮沒不詳。還有,因其子納蘭性德享譽文壇,常被人指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那麼明珠似乎就是「賈政」了。這一切,都有待於從史料中逐一釐清,還原一個真實的「明珠」形象。 出身與發跡之謎 北京西郊有一塊《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記載明珠「初任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職。」所謂今職,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從履歷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謂是青雲直上,飛黃騰達了。於是,人們不禁會問:明珠究竟是何許人?是什麼樣的機緣促成了他在官場上的春風得意? 明珠的家族是滿族非常有名的葉赫部,不過,到明珠出生時,這個部落早已成為明日黃花,風光不再。他的父親尼雅哈只得了騎都尉,世職,不能給他帶來什麼特別的好處。只是由於歷史淵源,葉赫家族與皇室還有著姻親關系,使得明珠從小就有機會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爾袞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他一生戰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謀略。多爾袞死後,他想繼任攝政王,曾脅迫多爾袞的屬下依附自己,結果被人告發「謀亂奪政」。多爾袞靈柩回京,順治帝親迎時,他又攜帶佩刀,「舉動叵測」。議政王大臣會議據此將其囚禁。阿濟格竟然想挖洞越獄,並聲言要放火燒掉監牢。後來,親政的順治帝宣布了多爾袞的十二大罪狀,為絕後患,又將阿濟格及其已獲親王爵位的第三子勞親賜死,次子鎮國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餘八子均貶為庶人。很顯然,明珠與阿濟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極大的風險,這種姻親關系絕不可能成為他在官場上扶搖直上的階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為人聰明干練、善解人意,又通滿、漢兩種語言,能言善辯,遇人噓寒問暖,善結人心。這才是他官場得意的重要原因。 三大功績 平定三藩 清初,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並列為「三藩」。在對待「三藩」撤與不撤這個重大問題上,唯有明珠與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等極少數人,堅決主張撤藩,與帝意完全一致。康熙帝認為:「吳、尚等蓄謀已久,今若不及早除之,使其養癰成患,何以善後?況其勢已成,不若先發制之可也。」 當吳三桂發動叛亂時,朝廷有些人嚇得驚慌失措。大學士索額圖等人主張處死倡議撤藩的明珠等人,康熙帝嚴加拒絕。明珠竭誠效力,積極參與平定三藩叛亂的活動。康熙十九年閏八月,在處理尚之信屬下兵丁時,給事中余國柱認為:尚之信標下官兵,應即撤回,三總兵官標下兵丁應予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認為:尚之信標下官兵應分入上三旗中,令駐廣東,另設將軍、副將軍管轄。三總兵官標下兵丁,有願為兵者為兵,願為民者為民。康熙帝則認為:尚之信標下官兵均分八旗,另設將軍、副都統管轄,分散其力量,日後或撤或遷比較容易。二總兵標下官兵仍駐廣東,歸將軍管轄。裁去另一總兵標下官兵。他便徵求明珠之意如何?明珠主張:尚之信標下官兵共十五佐領,分入上三旗,每一旗五佐領,為數不多,不必分隸八旗。以後若撤回遷移,亦不論旗分調取,有滿洲大兵押送,分入上三旗辦法可行。康熙帝表示同意:「既如此,不必分入八旗。爾等可改票來奏。」在處理耿精忠等人時,依照刑律應凌遲處死,其同夥董國瑞等十九人應立斬。明珠上奏:「耿精忠之罪,較尚之信尤為重大。尚之信不過縱酒行凶,口出妄言;耿精忠深負國恩,擅自稱帝,且與安親王內多有狂悖之語,甚為可惡。」隨後又奏:「此內有陳夢雷、金鏡、田起蛟、李學詩四人,犯罪固應處死,然於應死之中,尚有可宥之處。」康熙帝命議政王大臣會議集議。於是陳夢雷等四人,免死,給與披甲新滿洲為奴。 三藩之亂的平定,鞏固了清朝在全國范圍內的統治,維護了全國的統一,在此期間,明珠的工作是有積極意義的。 康熙十四年,明珠調任吏部尚書,十六年,晉升武英殿大學士。從此明珠與索額圖勢均力敵,共理朝政。到康熙十九年索額圖解任,由明珠一人佐理朝政,一直延續到康熙二十七年。在這九年時間里,恰值清朝承「三藩」之亂後恢復經濟,明珠發揮了他的政治才能。 收復台灣 平定「三藩」叛亂以後,康熙帝開始解決台灣問題。康熙二十一年(1682),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奏請自行進剿台灣。康熙帝征詢大臣意見,明珠認為:「若以一人領兵進剿,可得其志。兩人同往,則未免彼此掣肘,不便於行事。照議政王所請,不必令姚啟聖同往,著施琅一人進兵,似乎可行。」明珠進一步指出當時的形勢:「鄭經已死,賊無渠魁,勢必衰微。」康熙帝同意明珠對形勢的分析,表示「施琅相機自行進剿,極為合宜」。施琅攻佔台灣後,便疏陳善後意見:台灣有地數千里,人民十萬,其地十分重要,如果放棄,必為外國占據,姦宄之徒可能竄匿其中,應該設官兵防守。康熙帝認為:不能棄而不守,但鎮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當之策。於是命議政王大臣會議。明珠代表議政王大臣奏報:施琅請守已得之地,設兵防守為宜;鄭克塽、劉國軒、馮錫范、陳允華等頭目及近族家人,不便安置在外省,應帶來編入旗下。康熙帝表示同意。明珠還上奏:施琅之功實大,應加封為侯,授為將軍,其屬下官兵應加等議敘。康熙帝認為「此議甚當,即依行」。在統一台灣的戰爭中,明珠是康熙帝的得力助手。
⑧ 甘明珠的人物簡介
昔日,「岳陽門」掌門冼冰與結義兄弟「竹林七修」設計將「丹鳳軒」軒主水紅勺誘入鳳凰山暗道,欲將其燒死,但在得手時冼冰突然心生惻隱之心,網開一面,使焦頭爛額的水紅勺得以死裡逃生,因此埋下一顆仇恨的種子。
二十多年後,風華絕茂,武功高超的甘十九妹奉師父水紅勺之命,來尋冼冰報仇。冼冰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暗將一塊當年水紅勺所贈「避毒玉」送給嫡傳弟子尹劍平,助其逃出甘十九妹的追殺。
尹劍平在前往「迷仙宮」途中,從獨行大盜雲中鶴手中救下少女尉遲蘭心,並無意中得到她的芳心。蘭心又偏巧與甘十九妹邂逅相遇,一見如故,結為生死姐妹。
由於兩人各懷心事,彼此隱瞞了部分真相,從而引起了一段凄婉的愛情糾葛。
尹劍平在與甘十九妹周旋的過程中,彼此由抬手之恩、相惜之情逐漸發展到生死相隨、恩怨難明、是非難斷。當甘、尹二人終於發現對方的真實身份時,已身陷愛河難以自拔。
由於甘明珠的師姐金珠和銀珠以及「迷仙宮主」樊鍾秀等人各懷私慾,從中落井下石,推波助瀾,使得他們的矛盾更是雪上加霜。尹劍平最終得知殺害自己父母的仇人也是水紅勺,這場因仇殺引出的愛情又終因仇怨而斷送。
甘十九妹和尹劍平本有上一代師門留下的不共戴天之仇,但在接觸中漸漸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甘十九妹的純潔善良,尹劍平的俠肝義膽、光明磊落,使得彼此都對對方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然而他們這對生死相隨、恩怨難明的情侶最終選擇了兵戎相見,最終相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