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個人簡歷 > 劉茗溪個人簡歷

劉茗溪個人簡歷

發布時間:2021-03-01 10:21:54

❶ 想給兒子取個名很糾結…父母要找算命的起名字 (劉湘 劉廷曄)這兩個是兩個算命的起的 劉茗皓

姓名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學問學術的脈承之一,是中華民族以姓氏文化與名字文化為根基,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實用的社會人文標識、交流工具、延續載體的學問學術。是以人為根,表達、傳播、交流、研究人、物、事、業的能量的延續,是以人為本邏輯思想學的分類、來源歷史、型態改變、地理分布、文化意涵等的一門學科,在民間也廣泛流傳不怕生壞命,就怕取錯名,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的說法。可見姓名對人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姓名對人生的影響可以分成外在影響與內部影響,外在影響表現為名字的讀音形狀,意義。內部影響表現為名字對生辰八字以及命運的損益程度
外在影響:(1)名字讀音要好,名字之間避免諧音,同音,如劉產(流產),范統(飯桶),謝麗婷(瀉立停),這幾個名字雖然表面看起來讀音還不錯,但是由於諧音,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名字小時候上學容易被同學當笑話取笑,長大工作也容易被領導,同事取笑,難免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自卑或是引發同學同事之間的不合。
(2)名字形狀要好,書寫方便,忌用奇形怪狀的名字或是不常用的字,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要取獨一無二的名字,如張鬃鞴,這樣的名字不利書寫,由於不是常用字,很多人也不認識,剛入學,老師恐怕還要查字典,長大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或是從商,發求職簡歷,在升職,好崗位調動或是尋求商機時,當領導,生意合作夥伴看到兩個實力相同,一個是名字好叫,而一個是叫不出口的,會優先選誰就不用多說了。
(3)名字的意義要好,要有內涵,有實際的意義,避免歧意,藏凶機,例如刁克國,藍克華。由此可見名字的讀音,形狀,意義要是沒選擇好會間接的一定程度或是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個人的命運。名字應以普通話的音形意為准,不能以各地區的方言來衡量,因為寶寶長大後不可能就一定只在當地,而且在學校,公共的場合,單位也都以普通話來叫。
內部影響:(1)名字的五行要對八字能起到補益作用,要根據八字的五行旺衰程度來取,比如一個八字金旺木衰或是缺木,金克木為財,木就是此八字的財,那就需要補木,可以取五行屬木的名字來彌補八字木的不足,但是如果八字金旺缺土,那就不能補土,因為土是生金的,金本身已經很旺,再補土就是旺上加旺,物極必反,非但對八字無益,還容易多災,破財,疾病。
(2)要根據整個八字指迷算命的陰陽偏枯程度來取,男為乾,女為坤,男為陽,女為陰,一個男命八字如果是全陽或者是陽多陰少的,取的名字就應該以中性為佳,不能太過霸氣,太過陽剛,太過霸氣陽剛的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過剛,從而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影響人際關系。男命八字如果是全陰的或者是陰多而陽少的,就應該取霸氣的名字來補八字的柔弱,增加陽剛之氣的不足。女命同理。
(3)要根據三才五格數理五行的吉利數來取,三才是指天、地、人三格數理。三才數理五行相生相剋,決定人的綜合運勢,關系事業成功率之高低,在姓名數理中佔有重要地位。五格是指天格,地格,人格,總格,外格。
(4)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根據生肖來取名的,例如屬牛,羊,馬的寶寶名字中要帶草字頭或者是草字旁,生肖屬雞的寶寶名字中要帶米字旁等。
備註:姓名學中字的五行屬性以康熙字典為准,按繁體字的比劃計算字的五行屬性,不是水字旁的字就一定五行屬水,不是火字旁的字五行就一定屬火,具體字具體分析。比如:

忄(心),豎心旁,按心字計,為四畫

氵(水),三點水,按水字計,為四畫

犭(犬),犬字旁,按犬字計,為四畫

礻(示),半禮旁,按示字計,為五畫

王(玉),斜玉旁,按玉字計,為五畫

艹(草),草字頭,按草字計,為六畫

月(肉),肉字旁,按肉字計,為六畫

辶(走),走馬旁,按走字計,為七畫

阝(邑),右耳旁,按邑字計,為七畫

扌(手),提手旁,按手字計,為四畫

阝(卓),左耳旁,按卓字計,為八畫

爿 4劃、牙 4劃、瓦 5劃、甘 5劃、臼 6劃

❷ 本人喜得一男寶,姓劉 望大家給想個劉什麼赫或劉奕什麼,劉什麼溪的好聽名字

排輩分的字???

❸ 劉春草的藝術履歷

劉春草,祖籍廣東順德,原名頌耀,號竹園,1925年生,祖父在容里村當私塾先生,後在上街市經商。劉春草少年時在順德容山書院求學,當時校長陳東海是頗有名氣書畫家,而頗有書畫藝術天分的他,受到陳東海的教誨和學校藝術熏陶對書畫藝術產生興趣,陳東海先生成了他的書畫藝術啟蒙老師,容山書院則是他成長搖籃。
上中學時,劉春草父親在廣州經商,他隨父親到廣州求學,他父親是位殷實富商,本人也愛好書畫藝術,樂於結交書畫界朋友,劉由於經常隨父左右,聆聽前輩談論書畫要領,遇上雅集揮毫,劉春草總是自動做磨墨張紙,靜觀前輩的筆墨功夫,他父親也買些名家書畫精品供其參考。
漸漸劉春草有了一些書畫基礎,有時與名家合作從中得到直接啟迪,清末太史桂南屏還收劉為門徒,研習書法,有時還由劉春草代筆桂太史署名。太史看好劉春草是位可塑之材,於是舉薦他向嶺南畫派宗師陳樹人學畫,陳一向不收徒生,但由於他與桂太史是姻親關系,礙於情面收了劉為弟子,劉春草成了陳樹人一位的入室門徒。
弱冠之年的劉春草,書畫藝術得到名師指點進步很快,抗戰勝利後,廣州經濟蕭條,但劉春草作品在廣州展出時,所賣出作品的款能買到一套民房。廣州解放前夕,應香港中文學院之邀,在港任教,在一次書畫展出中,一位馬來西業的教育界官員,甚為欣賞劉春草之作品,聘他到北婆羅洲從事教育工作,從此在北婆羅洲(今稱沙巴)成為一員馬來西亞華僑。旅居馬來西亞近半個世紀歲月里,他是該國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踏入中年游歷了大半個世界,曾到東南亞、歐美、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畫展,在西澳大學邊講學,邊采風邊創作,用1年多時間環游澳大利亞。在美國應加州大學之邀任教,其作品成為該校陳列收藏品。
此外,美國之三藩市、紐約及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藝術館、博物館、文化機構都有珍藏劉教授的作品。北京人民大會堂也收了2幅作品,較早期的《月是故鄉明》,最近的《天下第一峰》都反映他的愛國愛鄉之情,《天下第一峰》是劉教授以尼泊爾寫生時為藍圖大型作品,畫幅有20多平方米,表現出中華民族氣派和中國人的人格。
劉老也是一個全才式的國畫家,無論花鳥、山水、人物以及各類動物他都擅長,都各具其美。作為嶺南畫派宗師陳樹人先生的一位弟子,劉春草教授的藝術成就未與關山月、黎雄才和楊善深等人齊名,國際上還得過國家級的最高榮譽,如1999年韓國亞細亞藝術展,獲最高獎項——亞細亞獎,同年馬來西亞沙巴州個人畫展,首相馬哈迪向他頒發政府元首B.S.K勛銜。他旅居馬來西亞60多年,在海外充當了一位宣傳和弘揚炎黃文化的使者。近些年,他較多在新加坡、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地區舉辦畫展。作品《天下第一峰》送去人民大會堂收藏

❹ 白居易簡歷(簡要些)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等揭露豪門貴族的窮奢極侈;《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西涼伎》等反映邊防問題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澗底松》、《贏駿》、《悲哉行》、《諭友》等為門第限制下人才受壓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銀瓶》、《議婚》、《母別子》、《上陽白發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傷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擊世風衰敗和人情澆薄;《海漫漫》、《夢仙》等諷刺迷信神仙的虛妄愚昧。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在廣泛反映現實的基礎上,詩人對不合理的現象痛下針砭,如「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毫無顧忌,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的框框。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採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致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託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餵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官吏近侍貪污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鰲興風作浪、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的景象,為當時藩鎮割據、聯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實的寫照。還有把鶴、鳥、松、竹等動植物擬人化,用以表現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及其關系,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一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閑適詩多用於表現閑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適意二首》)以及「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唯非貴相,但恐出禍因」(《自題寫直》)等等,仍從側面反映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閑適詩中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佳作。如《觀稼》、《歸田三首》,寫農村景象,質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以游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游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託。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託深微。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感傷玄宗貴妃愛情真摯纏綿,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陳鴻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創作《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感傷詩中還有不少親朋間酬贈的篇什,如《別舍弟後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畫竹歌》、《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等,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朴摯動人。這類詩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自覺》二首)等;厭苦塵世煩惱,力求加以解脫,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問劉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艷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夠領略。所謂「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贊揚。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的。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趙翼《甌北詩話》也認為「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詩的平易,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系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揮灑自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趙翼又說:「其筆快如並剪,銳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煉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增添詩歌的神趣。《唐音癸簽》引《閱耕余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采入詩中,便成佳句。」龔頤正《芥隱筆記》也說:「詩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贏垂、溫暾,皆樂天語。」
白居易詩歌的創作風格,後世頗有訾議。有人說他「俗」,說他「淺」,甚至說他「力□而氣孱」(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這些批評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貴,吟弄風情,存在著格調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詩源辯體》引王世貞語),「其中頹唐俚俗十居六、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意太詳,語太露,缺少蘊藉含蓄的韻味和抑揚頓挫的氣勢。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大眾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元氏長慶集序》)。他與元稹兩人唱和的所謂「元和體」,「自衣冠士子,閭閻下俚,至悉傳諷之」(《舊唐書·元稹傳》)。白居易的名聲遠播國外。當時有朝鮮商人來求索白詩,帶回去賣給該國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蘇州南禪寺抄得一部白集帶回國,後陸續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當於宋、元時的三種抄本各一卷,視為國寶。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王禹□、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採用。
詩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寫得也很有特色。他雖然不屬於韓愈、柳宗元的文學團體,卻以其創作的實踐,推動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有意識地追蹤賈誼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決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盜賊》等,不僅內容切實,見解精闢,而且引古鑒今,析理深透,語言明快,詞氣讜直,是議論文中的傑作。《為人上宰相書》和一系列論政事的奏狀,條分縷析,勁直剴切,開啟了北宋王安石上書言事的先聲。《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而象《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又是興文藝樣式——曲子詞的寫作。他的《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白居易寫過的詩有:
《池上》 《買花》 《輕肥》 《憶江南》《 賣炭翁》 《自河南經亂…》《 長恨歌》《 暮江吟》《 白牡丹》《 問劉十九》 《錢塘湖春行》 《琵琶行》《 寄微之三首》《 上陽白發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 送兄弟回雪夜》 《和元九悼往感舊蚊幬作》《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後宮詞》

❺ 白居易詩歌主題和簡歷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等揭露豪門貴族的窮奢極侈;《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西涼伎》等反映邊防問題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澗底松》、《贏駿》、《悲哉行》、《諭友》等為門第限制下人才受壓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銀瓶》、《議婚》、《母別子》、《上陽白發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傷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擊世風衰敗和人情澆薄;《海漫漫》、《夢仙》等諷刺迷信神仙的虛妄愚昧。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在廣泛反映現實的基礎上,詩人對不合理的現象痛下針砭,如「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毫無顧忌,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的框框。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採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致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託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餵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官吏近侍貪污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鰲興風作浪、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的景象,為當時藩鎮割據、聯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實的寫照。還有把鶴、鳥、松、竹等動植物擬人化,用以表現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及其關系,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一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閑適詩多用於表現閑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適意二首》)以及「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唯非貴相,但恐出禍因」(《自題寫直》)等等,仍從側面反映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閑適詩中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佳作。如《觀稼》、《歸田三首》,寫農村景象,質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以游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游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託。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託深微。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感傷玄宗貴妃愛情真摯纏綿,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陳鴻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創作《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感傷詩中還有不少親朋間酬贈的篇什,如《別舍弟後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畫竹歌》、《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等,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朴摯動人。這類詩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自覺》二首)等;厭苦塵世煩惱,力求加以解脫,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問劉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艷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夠領略。所謂「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贊揚。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的。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趙翼《甌北詩話》也認為「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詩的平易,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系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揮灑自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趙翼又說:「其筆快如並剪,銳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煉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增添詩歌的神趣。《唐音癸簽》引《閱耕余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采入詩中,便成佳句。」龔頤正《芥隱筆記》也說:「詩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贏垂、溫暾,皆樂天語。」
白居易詩歌的創作風格,後世頗有訾議。有人說他「俗」,說他「淺」,甚至說他「力□而氣孱」(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這些批評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貴,吟弄風情,存在著格調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詩源辯體》引王世貞語),「其中頹唐俚俗十居六、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意太詳,語太露,缺少蘊藉含蓄的韻味和抑揚頓挫的氣勢。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大眾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元氏長慶集序》)。他與元稹兩人唱和的所謂「元和體」,「自衣冠士子,閭閻下俚,至悉傳諷之」(《舊唐書·元稹傳》)。白居易的名聲遠播國外。當時有朝鮮商人來求索白詩,帶回去賣給該國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蘇州南禪寺抄得一部白集帶回國,後陸續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當於宋、元時的三種抄本各一卷,視為國寶。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王禹□、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採用。
詩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寫得也很有特色。他雖然不屬於韓愈、柳宗元的文學團體,卻以其創作的實踐,推動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有意識地追蹤賈誼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決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盜賊》等,不僅內容切實,見解精闢,而且引古鑒今,析理深透,語言明快,詞氣讜直,是議論文中的傑作。《為人上宰相書》和一系列論政事的奏狀,條分縷析,勁直剴切,開啟了北宋王安石上書言事的先聲。《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而象《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又是興文藝樣式——曲子詞的寫作。他的《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白居易寫過的詩有:
《池上》 《買花》 《輕肥》 《憶江南》《 賣炭翁》 《自河南經亂…》《 長恨歌》《 暮江吟》《 白牡丹》《 問劉十九》 《錢塘湖春行》 《琵琶行》《 寄微之三首》《 上陽白發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 送兄弟回雪夜》 《和元九悼往感舊蚊幬作》《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後宮詞》

❻ 秋饉烈士簡歷

中文名
秋瑾
外文名
Qiu Jin
別 名
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璇卿,號旦吾,改瑾,字競雄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雲霄縣
出生日期
1875年11月8日
逝世日期
1907年7月15日
職 業
女權運動家、民主革命家
畢業院校
青山實踐女校
主要成就
中國首位女權運動者[2]
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象徵[6]
辛亥三傑之一
代表作品
《秋瑾詩詞》、《秋女士遺稿》、《秋女烈士遺稿》、《秋瑾集》
就義之地
浙江紹興軒亭口
參加組織
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
配 偶
王廷鈞
子 女
王沅德,王燦芝
墳 墓
浙江省杭州
筆 名
鑒湖女俠、鞦韆、漢俠女兒、白萍
目錄
1 人物生平
▪ 燃情歲月
▪ 革命生涯
▪ 從容就義
2 主要成就
3 人物評價
4 軼事典故
▪ 墓葬後記
▪ 秋瑾看戲
▪ 夫妻關系
▪ 中國女報
5 家庭成員
6 關聯作品
▪ 個人詩詞
▪ 夫妻合傳
7 後世紀念
8 人物故居
▪ 紹興故居
▪ 雙峰故居
▪ 湘潭故居
▪ 株洲故居
▪ 雲霄故居
9 藝術形象
▪ 文學形象
▪ 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編輯

燃情歲月
秋瑾,生於1875年11月8日(光緒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7] 另1916年修的湘鄉《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載:「王廷鈞配秋氏,字瑾,壽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緒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時生,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時歿浙江
秋瑾坐姿照
山陰縣,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撫一半子麒為嗣。女,桂芳。」[8-9]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鎮神沖王廷鈞為妻。1896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10]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11]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個孩子王沅德。[9-10]
1900年,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里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10]

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顧丈夫王廷鈞的反對,沖破封建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入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登台演說革命救國和女權道理。[12] 秋瑾除在校學習外,還廣交留學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此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曾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的團體;和劉道一、王時澤等十人結為秘密會,以最終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鎖反抗清廷、恢復中原為宗旨,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10]
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過程中,孫中山建議她可「依據此特長,利用宣傳工具,報告時事,解決實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貫以提倡女權為己任,她說「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13] 「仿歐美新聞紙之例,以俚俗語為文,……以為婦人孺子之先導」。她以「鑒湖女俠」等筆名,在雜志上發表了《演說的好處》、《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封建制度丑惡,宣傳女權主義,號召救國。她寫道:「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總要求己為是。當初那些腐儒說什麼「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這些胡
秋瑾紀念雕像
說,我們女子要是有志氣的,就應當號召同志與它反對。」「但是從此以後,我還望我們姐妹們,把從前的事情,一概擱開,把以後的事情,盡力去做,……我們自己要不振作,到國亡的時候,那就遲了」。字里行間,充滿了女權解放的激情。[14] 秋,繼入青山實踐女校,並在橫濱加入了馮自由等組織的三合會。
在日語講習所畢業後,報名轉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清國女子速成師范專修科,隨即回國籌措繼續留學費用。1905年,秋瑾歸國,春夏間,分別在上海、紹興會晤蔡元培、徐錫麟,並由徐介紹參加光復會。徐錫麟、秋瑾先後加入光復會後,國內革命形勢有了迅速的發展。[10]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革命詩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議日本政府頒布取締留學生規則,憤而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先在紹興女學堂代課,3月,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及學生徐雙韻等加入同盟會。暑假離職赴滬,與尹銳志、陳伯平等以「銳進學社」為名,聯系敖嘉熊、呂熊祥等運動長江一帶會黨,准備起義。萍瀏醴起義發生後,她與同盟會會員楊卓林、胡瑛、寧調元等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並擔任浙江方面的發動工作。到杭州後,與將去安徽的徐錫麟約定,在皖、浙二省同時發動。此時她在杭州新軍中又發展了呂公望、朱瑞等多人參加同盟會與光復會。不久,萍瀏醴起義失敗,接應起義事遂告停頓。[9]
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聲明脫離家庭關系。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10] 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並為該報寫了《發刊詞》,號召女界為「醒獅之前驅」,「文明之先導」。[9-10]

從容就義
旋因母喪回紹興,秋瑾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這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乃應邀以董事名義主持校務。遂以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准備起義。她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
湖南雙峰縣女傑廣場秋瑾雕像
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9]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泄。[9] [17-19]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9]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9-10]

主要成就編輯
1904年,秋瑾積極參與活動,演說革命和女權,開展婦女運動團隊,結秘密會創《白話報》,為民主革命與婦女解放起到先鋒作用。
1905年,秋瑾負責浙江革命發展,為中國同盟會在浙省革命宣傳展開道路。
1906年,秋瑾兩次大幅度擴充同盟會會員,此後不少成員成為同盟會中堅;承擔長江一帶起義籌備,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與添磚加瓦。
1907年,秋瑾創辦《中國女報》,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總負責浙省各處起義工作,編復軍制,商定完成革命起義大業,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肩負重大要務。[4] [21]

人物評價編輯
秋瑾是華夏傑出先烈,民族英雄。[1] 蔑視封建禮法,提倡女權,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早年學習經史、詩詞,善騎射。[1] 她與呂碧城被稱為「女子雙俠」[22-23] ,與唐群英被後人譽為「辛亥革命的孿生女兒」[5] ,與唐群英、葛健豪譽為「瀟湘三女傑」[11] ,她們的女權與女學思想成為近現代中國婦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5]
「辛亥三傑」的多種說法之一有徐錫麟、秋瑾、陶成章。[24-27]
「紹興三傑」為秋瑾、魯迅和周恩來。[28]
孫中山稱秋瑾為「最好的同志秋女俠」;題詞:「鑒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楹聯:「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紹興有徐錫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於光復事業,功莫大焉!」;在所著《建國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與徐錫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並稱,褒揚其革命功績。[29]
周恩來給表妹王去病題詞:「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他認為:「秋瑾是一個帶頭打破「三從四德」這種封建束縛的「新女性」,是一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驅者」。「秋瑾是資產階級革命家」。[30]
範文瀾在《中國婦女》雜志發表一篇回憶性的學術文字《女革命家秋瑾》,徑稱秋瑾為「女革命家」,認為:「秋瑾是中國歷史上婦
孫中山為秋瑾題詞
女的偉大代表人物。」「她認定革命是救國的唯一道路」,並「堅決走革命道路」。「她在軒亭口從容就義,用純潔的血為中國婦女畫出了一條鮮明的路線來,後來千千萬萬的愛國婦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了革命隊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樣,為「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31]
郭沫若為《秋瑾史跡》作序,稱:「秋瑾烈士是中華民族覺醒初期的一位前驅人物。她是一位先覺者,並把自己的生命奉獻了給反封建主義和爭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業。她在生前和死後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秋瑾不僅為民族解放運動,並為婦女解放運動,樹立了一個先覺者的典型。」[32]
吳玉章題詞:「為革命而英勇犧牲,秋瑾烈士永垂不朽!」宋慶齡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儔俠名。」[32]
鄧穎超題詞:「秋瑾女傑,堅強不屈,英勇就義,永垂不朽!」康克清題詞:「秋瑾英烈,光照千秋!」這些題詞,既是對秋瑾革命功業的頌揚,同時又時刻提醒國人深切緬懷秋瑾的革命業績。[32]
《南方報》稱:「學界中人以秋女士實為女學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譽卓著,咸皆慘惜。」
《時報》相繼發表秋瑾生前好友吳芝瑛的來稿《秋女士傳》和《紀秋女士遺事》,認為秋瑾是一個如「俄之蘇菲亞、法之羅蘭夫人」一樣的女權革命者「。[6]
《中華民國史》李新主編:「秋瑾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中犧牲的一位傑出的女英雄。」
《辛亥革命史稿》金沖及、胡繩武著,更是明確地認定:「秋瑾是辛亥革命時期最傑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國第一個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6]
鄭雲山、陳德和著的《秋瑾評傳》論證了這樣一個中心論點:「秋瑾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傑出的革命家,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愛國者。」[33-34] 這是大陸學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觀點。[6]
楊碧玉著的《秋瑾政治人格之研究》從政治心理學的方向探討這樣幾個問題:「秋瑾為何成為清末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秋瑾採用什麼方法與態度以達到其提倡婦女運動的目標及革命的理想?秋瑾何以能為革命而從容就義?」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具體探討,其對秋瑾歷史地位的基本評價是:秋瑾是「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位女烈士。終其一生,她都在為伸張女權而奮斗,在為革命建國而努力,把婦女運動與排滿的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35] 這是大陸學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觀點。[6]
吳玉章:「秋瑾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女英雄,她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事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從而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婦女的楷模。」[36] 近代中國是一個革命的時代,革命離不開作為「半邊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因而成為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一個代表近代中國女權革命女性的頗具象徵性意義的標志性歷史人物。[6]

軼事典故編輯

墓葬後記
秋瑾遇難後,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37-38]
1908年,生前好友吳芝瑛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朝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年)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9-10]
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9-10]

秋瑾看戲
秋瑾在北京最驚世駭俗之舉是「上戲園子」。當時的宅門女性都是在家中聽「堂會」,不可能拋頭露面去戲園子,戲園子也不賣「昆客」的票。秋瑾坐著西式的四輪馬車去聽戲,開創了上層社會女性進戲院的先河。[39]

夫妻關系
秋瑾出生在福建廈門,生長在浙江紹興,1895年,19歲的她跟隨做官的父親秋壽南來到湖南省湘潭縣。秋壽南在當地結識了湘潭首富、曾國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見秋瑾生得秀美端莊,聰慧可愛,就托媒人送禮給兒子王廷鈞提親。秋瑾對於這樁婚事十分不滿,但在封建社會里,兒女的婚事只能依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鑾花轎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過去。[40]
王家雖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剛烈的秋瑾並不喜歡過養尊處優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種種束縛。比自己小兩歲的丈夫王廷鈞,在志趣、愛好上也與自己毫無共同之處。她嘆息道:「琴瑟異趣,伉儷不甚相得。」王廷鈞一不好讀書,二不務正業,每天游手好閑,吃喝玩樂。當時正值中日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秋瑾時常勸丈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你要好好讀書,為將來國家的繁榮富強和個人的前途著想。」王廷鈞卻說:「朝廷只能割地賠款,委曲求全,我們這些匹夫有個屁責。」還有一次,他們談到了譚嗣同,秋瑾贊揚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視死如歸,是一位偉大的維新志士。而王廷鈞卻大罵譚嗣同是中華亂黨、士林敗類。兩人互不相讓,差點吵了起來。秋瑾內心十分痛苦,她在一首詩中寫道:「可憐謝道韞,不嫁鮑參軍。」表達了她對王廷鈞的不滿。[40]
秋瑾在湘鄉荷葉塘和湘潭兩地苦度了六七年時光,生下一兒一女。盡管王家生活優裕,但她與周圍的人毫無共同語言,內心異常苦悶。在感情方面,她極力排拒王廷鈞,對其言行嗤之以鼻。後者屢遭冷落,又無力抗衡,便另尋溫柔之鄉,流連秦樓楚館,攀折倡條冶葉。這世界原是非常奇怪的,評議同樣一件事,人們所持的卻往往是雙重標准。王廷鈞不是蔡松坡那樣偉大的革命家,也不是蘇曼殊那樣瀟灑的名士,他眠花宿柳,風流便成下流。[40]
秋瑾嫉惡如仇,平日最看不慣男人蓄妾的陋俗和嫖妓的淫性。據馮自由的《革命逸史》所記,當年,湘人陳范家中饒有資財,攜二妾湘芬和信芳遠赴東瀛,紅袖添香讀洋書,好不愜意,秋瑾哪能看得慣他這副德性?她認為陳范擁妾而驕是玷污了同胞的名譽,便極力促成湘芬和信芳脫離了陳范的掌控,從此人格獨立。後來,陳范見利忘義,竟將女兒陳擷芬許配給廣東富商廖某為妾,又是秋瑾公開反對,使婚事泡了湯。另據徐自華的《秋瑾軼事》所記,有一次,她們同游上海張園,小憩品茗時,秋瑾見一名留學生挾一名雛妓乘車而來,在這花嬌柳媚之地,露出一副輕狂放浪之態,她忍無可忍,立刻上前用日語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那人還算識相,趕緊灰溜溜地走了。徐自華靜觀這一幕,不由得打趣秋瑾橫加干預是「真殺風景」。秋瑾則爽爽脆脆地回答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40]
1903年,王家花大錢在北京為王廷鈞捐了個戶部主事的官職,秋瑾也隨丈夫遷到了北京,住在繩匠胡同。秋瑾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生活也不習慣,常常感嘆:「室因地僻知音少,人到無聊感慨多。」後來她又搬到南半截胡同居住,在這里認識了王廷鈞的同事廉泉的夫人吳芝瑛。吳氏夫婦思想較開明,崇拜孫中山先生,且在文學、書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詣。秋、吳二人很快成為知己。[40]
秋瑾的革命志向與理想,不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與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訓斥:「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亂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尋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國救民的責任。」兩人吵得互不相讓。王廷鈞知道秋瑾是個說得到做得到的倔強女子,要說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採取卑劣手段,趁秋瑾不備,偷偷將她的珠寶和首飾及積蓄全部竊走,妄圖以此來阻撓她赴日。秋瑾氣憤地說:「你可以竊去我的錢財,但你捆不住我出國留學的決心。」秋瑾變賣了僅剩的財產和衣物,加上吳芝瑛等人的資助,於1904年4月隻身東渡日本,從此邁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40]
在日本,秋瑾結識了不少進步、探索革命真理的青年,組織起「共愛會」,參加反清秘密團體「三青會」,會晤了孫中山,和黃興、喻培倫等人一起加入了同盟會,為救國救民而積極奔走。對於這些,王廷鈞均有所聞,極力反對,兩人思想的距離越來越遠。秋瑾在日本三年,兩人從無書信來往,夫妻關系名存實亡。1906年冬秋瑾聽說王廷鈞納妾的消息,反而高興,覺得有了與王廷鈞脫離
秋瑾形象
關系的理由。於是,她給大哥秋譽章寫了一封信,請大哥代她辦理離婚。秋譽章幾經奔波,由於王廷鈞的阻礙,離婚之事未成。[40]
1907年春,秋瑾由日本回國,為聯絡光復會、洪江會以及策劃平禮起義事宜,女扮男裝,潛往長沙,住在朋友家裡,人們都稱其「秋伯伯」。其時,她曾去王廷鈞家看望子女。王家人以為她窮途歸來,回心轉意,盛情接待,希望夫妻破鏡重圓。但又暗中監視,不讓她再次出走。秋瑾借口出去看戲,從後門溜出,沿湘江乘船而去。秋瑾此次的湘潭之行,便是她與王家的訣別。[40]
《秋瑾全集》如《將赴滬別寄塵》詩(四章):「臨行贈我有新詩,更為君家進一辭:不唱《陽關》非忍者,實因無益漫含悲。……」「題解」說明:1906年5月,秋瑾離開潯溪女學,前赴上海,臨行時,徐寄塵和學生們送到江邊。臨別,秋瑾寫了這四首詩,徐寄塵姊妹也寫了送別詩。又如七絕《古意》詩:「金屋無人見淚痕,墜歡如夢黯銷魂。秋風一夕捐紈扇,雪落人間棄婦恩。」題解說明:1903年夏天以後,秋瑾與其丈夫王廷鈞經常沖突,秋瑾曾負氣出走。後王廷鈞竟想納妾,秋瑾當然進行了反抗。她內心深處有苦痛,深感遭到了遺棄。此詩借古意表達了她的悲傷感情。[41]

中國女報
1907年,為了有力地宣傳婦女解放,發動婦女團結起來參加斗爭,她決定創辦一份便於普通婦女閱讀的雜志――《中國女報》,提出創辦的宗旨,是要「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42]
秋瑾對此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這兩期上發表了《中國女報發刊詞》、《敬告姊妹們》、《看護學教程》、《勉女權》等文章、詩作。她在《敬告姊妹們》一文中說:
「唉!二萬萬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萬萬女同胞,還依然黑暗沉淪在十八層地獄,一層也不想爬上來。足兒纏得小小的,頭兒梳得光光的;花兒、朵兒,扎的、鑲的,戴著;綢兒、緞兒,滾的、盤的,穿著;粉兒白白,脂兒紅紅的搽抹著。一生只曉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著男子。身兒是柔柔順順的媚著,氣虐兒是悶悶的受著,淚珠是常常的滴著,生活是巴巴結結
秋瑾中性照
的做著: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馬。試問諸位姊妹,為人一世,曾受著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她痛心於當時廣大婦女尚不覺悟,希望婦女們不要安於命運,立志從經濟上獲得自立的能力,以擺脫奴隸地位,爭取女權。據說,許多婦女看到這些文章後,感動得流出眼淚,並開始了深刻的思考。
秋瑾重視婦女們團結起來開展斗爭,她努力創辦《中國女報》,要把它作為「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她還把爭取女權的解放與整個國家、民族的解放緊緊地聯結起來,號召婦女們在推翻清朝的斗爭中與男子一起承擔責任。她在《勉女權歌》歌中寫道:
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後?
願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若安作同儔,恢復江山勞素手。
舊習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獨立占頭等。
願奴隸根除,知識學問歷練就。責任上肩頭,國民女傑期無負。
作為女權運動的先驅者,她號召婦女們「奮然自拔」,參加反清革命斗爭,在民族解放事業中建「素手」之功。[14]
《中國女報》在該年3月出版了第二期後,因秋瑾忙於准備武裝起義,加之財資困難,不得不中輟。6月17日,她在給朋友的信中說,編輯好的第三期雜志「約於此月,必行付印」。然而時至7月13日,秋瑾因武裝起義失敗被告密而被捕,不久被清廷殺害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1歲。《中國女報》雖然僅出版兩期,卻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並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閱讀全文

與劉茗溪個人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