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名人的個人簡歷,要有貢獻的。
李時珍—明朝醫葯學家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葯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增。每種葯首先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誤,詳述產狀;再次是氣味、主治、附方,說明體用。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葯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於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既繁,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窮搜博採」,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萬余卷的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史巨作連數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的混雜,使葯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葯1892種,新增葯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㈡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簡介 神農氏是不是炎帝
神農(Shennong),即炎帝,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遠古傳說中回的太陽神。神農,又答稱神農氏,漢族神話人物,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戰國以後[1] 。被世人尊稱為「葯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地皇"等。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教人醫療與農耕,掌管醫葯及農業的神祇,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葯行視為守護神。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 龍顏大唇,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傳說神農。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葯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葯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葯,積毒太深,不幸身亡。
㈢ 上下五千年上冊的神農嘗百草簡介
在遠古時代,人們靠狩獵生存,但因為工具簡陋,捕捉到的野獸往往不夠吃.
怎麼解決吃的問題呢?傳說有一位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種莊稼,種出糧食後讓大家食用.他還帶領大夥製作各種農具,大興水利,教大夥識別五穀,種植百果,使人類能夠世世代代地生存下去.因此,人們稱炎帝為神農.
神農教會人們耕田種糧食後,看到人們經常因為亂吃東西而得病,甚至喪命;在疾病面前,人類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等死,神農心裡很是焦急,他決心要親自嘗遍所有的植物.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能吃的;什麼是有害的,什麼是能夠治病的.下了決心後,神農就做了兩只大口袋,一隻掛在身子的左邊,一隻掛在身子的右邊.他每嘗一樣東西,覺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邊的口袋裡,將來給人吃;覺得能治病的,就放在右邊的口袋裡,將來當葯用.
神農一出門,就見前面一片矮綠樹叢中長著許多可愛的小嫩葉,神農采了一片,剛含進嘴裡,就滑到肚子里去了.那片小嫩葉也在神農的肚子里漂來漂去,把他的內臟都擦洗得清清爽爽.神農覺得舒服極了,於是他把它放進左邊的口袋裡,並給它取名「查」,也就是我們現在用來泡茶的茶葉.
第二天,神農又發現了許多淡紅色的小花,它們的形狀像一隻只飛舞的蝴蝶.神農采了一朵花放進嘴裡,只覺得甜津津的,濃香四溢,神農給花取名為「甘草」,把它放進了右邊的口袋.就這樣,神農每天不停地走啊走,他的足跡遍布了江河山川,高山峻嶺.他嘗遍了各種花草,也認識了許多葯物,用它們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有一次,一個病人得了急病,他需要的葯草很難找.神農找了很久,終於發現它長在一座陡峭的岩壁上,這岩壁又高又陡又光滑,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連猿猴都難以攀登.人們見了,連連搖頭,嘆息這葯草生長的地方實在太高太險,人想上去,比登天還難.神農救人心切,他動手搭起了一個木頭過架,順著這個架子慢慢地攀緣上去,終於爬到了岩頂,採到了草葯,救了這個病人.相傳神農搭架子采草葯的地方,人們稱它為神農架.
神農背著滿滿兩口袋的葯草,仍在不停地採摘、品嘗.有時偶爾嘗到毒草,他就趕快拿出第一次採到的「查」,吞下肚去,毒就解掉了.可是有一次,神農不幸嘗到了「斷腸草」.這種毒草實在太厲害了,神農還來不及吞「查」解毒,毒性就發作了,神農臨死前還緊緊地抱著他的兩口袋葯草.人們隆重地安葬了神農,尊他為農耕和醫葯之祖.
當然,上面講的僅僅是民間的傳說.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發展的由來.
㈣ 神農氏的介紹
神農氏復,別名:五穀帝仙,是傳說制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又稱炎帝,然而關於神農氏是否就是炎帝這個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神農氏:
姓名:伊耆,姜
別名:神農,五穀帝仙
民族:華夏
職業:部落首領
國家:中國
地區:湖北省隨州市厲山鎮
籍貫:湖北隨州
生辰:古歷四月二十六日
㈤ 神農氏教民播百穀的故事簡介,神農氏的傳說都有哪些
我們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這里所說的「炎」,就是指炎帝。為什麼稱他為「炎帝」呢?因為他是居住在南方的太陽神,是他給人間帶來了溫暖的陽光,使大地上的萬物茁壯生長。炎帝又號稱神農氏,提起神農氏,大家都知道,他是遠古時偉大的農業之神,發明了許多耕田的農具,教百姓學會了種莊稼。傳說神農的樣子長得很怪,牛的頭面,人的身子。這或許是因為,他在農業上也像幾千年來幫助人類耕種的牛一樣有突出的貢獻吧,才被人們想像成這個樣子。神農考慮到,大地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了,光靠打獵呀,捕魚呀,採集野果野菜呀,吃的東西會一天比一天困難。於是他想,要是能夠把「種子」種在土裡,讓它長出果實來,給大家做食物,那該多好啊!想到這兒,他就把樹木砍下來,製做些犁子呀,钁頭呀,和人們一道開墾荒地,預備播種百穀。可是哪兒有百穀的種子呢?相傳有一天,天空晴朗朗的,忽然紛紛揚揚降下了許多百穀的種子。神農帶領人們高高興興地把種子搜集起來,種在新開墾的土地里,不久大地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秋天百穀獲得了豐收,從此人們不再為食物而發愁了。
還有一個更加動人的傳說,說那時有一隻全身通紅的鳥。嘴裡銜著一株九穗的稻禾從天空飛過,穗上的穀粒落到地上,神農把它們拾起來,種在土裡。不久便長成了又高又大的嘉穀。這種天降的嘉穀,人們吃了不但可以充飢,還能長生不死呢!這篇神話故事,據古籍中有關資料編寫。清·馬驌《繹史》卷四引《帝王世紀》雲:「炎帝神農氏人身牛首。」《繹史》卷四引《周書》雲:「神農之時,天雨粟(降下谷種),神農遂耕而種之。」晉·王嘉《拾遺記》卷一雲:「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由此可見,炎帝是農業之神,人們感念他的恩德。稱他為「神農」。
㈥ 關於神農氏的故事
神農氏抄的故事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葯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說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長期以來,對於神農氏是否是炎帝這個問題,一直懸而難決。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里,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葯用;不好吃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里,不能吃的就提醒人們注意。
㈦ 以往在奇幻上看過的搜神記,蠻荒記,其中有青帝,神農,其他人的簡介,可否提供,多謝~
簡介就算了,給你個詳細點的,因為我也很喜歡狐狸的這兩本書,最喜歡的就是青帝靈感仰了,呵呵,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搜神記》《青帝本紀》
大荒306年,一代不世奇才靈感仰出生於木族某個家庭。
大荒324年左右,靈感仰在玉屏山天湖的竹亭里初遇空桑仙子,自此傾心苦戀,奈何空桑仙子深愛的卻是神農。就在那一天,靈感仰初次參加木族迎春大會,便一鳴驚人,將四大城主接連打敗。
為了向空桑仙子表露心跡,靈感仰親手將竹情花載種在玉屏山的懸崖上。此花的枝葉看似柔弱,根須卻如蛛網似的錯綜盤結,種子一旦落入堅岩峭壁的縫隙里,過上一年半載,花開數叢,根須拔出,整面山崖只怕多要轟然坍塌。
大荒326年,年少氣盛的靈感仰在南際山頂的樹林中邂逅神農,斗到第三百九十二回合,神農在他背上用樹葉寫出「少年英雄」四字,令他棄劍認輸。
此後十年,靈感仰閉關苦修。
大荒336年,靈感仰出關,自以為天下無敵,囂狂不可一世,在玉屏峰頂,以「冷月十一光」瞬間擊敗族內八大仙級高手,一掌將主峰劈斷,就連當時的木神蒙拓芝斗不過六百合,亦被他一劍抵住眉心,動彈不得。靈感仰就此登上青帝之位,人人都說除了神帝與赤飆怒,天下再無人是他的敵手。
斗劍奪得青帝之位後,靈感仰立刻便徑直南下,以武拜詣赤帝。兩人在赤炎山激戰了三天三夜,始終分不出勝負。他心有不甘,約好來年再戰,兩人來來回回,共戰了十年有餘。
與赤帝比斗後,靈感仰又西折天帝山,與神農邀戰,不想一連比鬥了七年,每次都是戰不過千合,便被神農擊飛「冷月十一光」,拂袖下山。
靈感仰左思右想,認定神農是佔了五德之身的便宜。因此他創出了曠古絕今的『種神大法』,但苦於無可寄之體,與神農前前後後鬥了三十餘年,始終不敵,心中懊沮自是無以復加。
對他如此狂傲之人,神農勝也不是,敗也不是,又生怕他會心病成魔,於是那年在青帝苑裡,故意與他戰成了平手,說:「不必再比啦。你的武學資質天下無雙,潛力更可謂當世第一。若能心懷寬遠,正氣填膺,他日又有誰是你的對手?」 聽了神農這番話,靈感仰這才為其氣度所折服,與他成了至交,從此再不談比武之爭,但心底深處,仍想著要勝過於他。而以神農天帝之尊,竟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他容忍退讓,一方面固可見其長者之風,提攜後進,另一方面亦足可證明青帝之修為實是深不可測。
丁香仙子瞧出靈感仰對空桑仙子情有獨鍾,於是時時挑撥,又故意讓他發現兩人幽會情景,但靈感仰桀驁自大,雖對神農妒恨入骨,卻只想著堂堂正正地將他擊敗,獲得空桑仙子的鍾情。
大荒336年夏天,空桑仙子和神農時常來到玉屏山上幽會,在天湖石壁上刻下『剎那芳華曲』。青帝聽著他們坐在湖邊,反反復復合奏著笛簫,心中憤怒、悲傷、嫉恨、苦楚……翻江倒海,將憋悶了很久的話語全都傾吐到吞天壺中。從那時起,每當他心裡煩躁鬱悶之時,便一個人到孤照峰頂,對著吞天壺傾吐自訴。這兩百多年來,它沒吞著日月星辰,卻吞了他滿腹牢騷。
大荒357年的一天,空桑仙子與神農約好了在青帝苑相見,丁香仙子知道盧其仙子對空桑仙子素來妒恨,時刻想著取而代之,於是設下連環計,故意讓她得到自己搜羅的所有證據,又讓她領著長老會與他們撞了個正著。被丁香仙子幾番挑撥,靈感仰怒火中燒,終於准長老會所奏,將空桑仙子流囚湯谷。而神農身為神帝之尊,竟不能觸犯五族之約,解救心愛之人,只能目睹空桑仙子東渡湯谷,獨自在南際山頂喝了九十八壇酒,醉得不醒人事。青帝呢,他同樣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至愛遠離而去,或許那一夜,他喝的酒並不比神農少吧。
大荒418年後的某年,月母女和氏途經木族境內,她一言不合,竟殺死了數百名木族婦孺。青帝震怒,在曹夕山下與她大戰了四百餘合,不但將其奇經八脈盡數震斷,更擊碎泥丸宮,欲將她元神徹底湮滅。千鈞一發之際,寧封子趕到,將她奪救而走,混戰中,他亦被青帝重傷,從此音訊杳無,再也不知下落。
大荒某年,神帝神農氏遊玩八閩,路經玉屏山,特上山造訪青帝。而青帝竟閉門睡覺,讓神農在門外乾等了一夜。
大荒490年前的某年,青帝因為在蟠桃會上與黑帝一語不合,盛怒之下揮劍怒斬,竟將樂游山劈出一個深達百丈的巨壑,並由此引出水、木兩族長達五十年的激戰。故而大荒有諺「青帝怒,天地裂」。
大荒490年,赤松子在蟠桃會上大顯身手,連敗七十八名高手,無一人能和他斗到百招以上。靈感仰性子乖僻,又目中無人,見赤松子比他還要狂妄,心裡不忿,便不顧身份向他挑戰。兩人鬥了一百回合,青帝雖將赤松子重傷,但在最後一招時被赤松子將「冷月十一光」鉗住,以他的真氣,竟也不能突進分毫。青帝眯著眼睛看了赤松子半晌,突然抽回劍,一言不發地下了山。
大荒536年,青帝與水族黑帝汁光紀不欲妄動刀兵,而私下在天壁山盟誓立界,水木相安。
大荒553年,北海三百名巫祝引領水族軍士改挖幽水河道時,意外地掘出了傳說中的「幽天玄金碑」,掀起了一場席捲大荒五族的「掘碑大賽」。青帝亦如痴如狂,掘遍了境內沒一條大江。
大荒553年,水族黑帝閉關苦修,將族中之事交於聖女烏蘭絲瑪與黑水真神燭龍共掌。當年年末,水族碧藻城因反對燭龍而被滅城,城主季晟山被殺,其妻攜子女、千餘難民奔投木族。青帝因不願與水族生隙,以昔年五族大荒書規定五族不得干涉彼此族內之事為由,拒絕收留。碧藻城婦孺老弱聞訊紛紛自殺。喬羽、段聿鎧等人心中不忍,將剩餘難民收入蜃樓城。燭龍雖礙於青帝之面,未再追究,但青帝以為蜃樓城此舉,乃是對他的大大不敬,一怒之下在長老會議中決議將蜃樓城眾人趕出木族,永不往來。
大荒某年,生性凶暴嗜殺、九頭九尾的妖獸蠪侄橫行東荒一帶,尤喜食人肉,為害甚眾。青帝震怒,親自出馬,將妖獸斬殺殆盡。
大荒某年,靈感仰為測量地理,繪制了一份頗為精確的木族地圖。
大荒582年,青帝對戰葫蘆仙無相,斗到百招以外,以「冷月十一光」破入光盾,擊敗葫蘆仙。
大荒586年,青帝被句芒、鬼帝和廣成子聯手偷襲,經脈俱斷,肉身盡毀,被困鬼界,但始終不曾將種神大法的口訣說出。
青帝被困鬼界四年,竟然以木德之軀修五行真氣,獨辟蹊徑,修煉出更勝紫火神兵的「碧火金光刀」。
大荒590年,蚩尤大鬧鬼界,青帝趁機藉助苗刀靈力,元神脫體,終於逃出了鬼界,臨走時還滅掉了八百年前的西荒惡獸雷電蝠龍。此後,他數次救助蚩尤、拓拔野和科汗淮。曾以一已之力對抗白帝、西王母、龍神、拓拔野、祝融、陸吾、姬遠玄等當世十餘絕頂高手,安然逃出重圍。也曾將五行鬼王打得節節敗退、在南淵之底重創龍神、在西王母、烏絲蘭瑪、黃姖三人的夾攻之下瀟灑來去。後他想搶奪神帝石身,以作寄體之用。拓拔野、蚩尤、誇父、雨師妾、晏紫蘇、流沙仙子六人合力,竟阻擋不住。幸而空桑仙子及時出現勸阻,青帝感昔日之情,轉身而去,並與蚩尤約定明年三月在玉屏山青帝苑決戰。
同年十月,他趕往北海,在大人海市一個噴嚏震死甘華老祖,以種神大法奪其肉身。到了平丘之後,徑直闖入密洞囚室,一拳將甘柤老祖震死,丟入極淵。而後又以「碧火金光刀」劈斷九龍索,抬起萬蛇岩,將蛇姥救出,向她索討重生之葯。卻被蛇姥所騙,服下萬蛇丹,被迫擔當蛇奴。平丘一戰,青帝大顯神威,一招「萬木爭春」震死平丘四仙,大敗拓拔野,力抗大荒第一神燭龍的水龍氣兵絲毫不落下風。而後趁蛇姥不備,逼出蛇毒,劫持蛇姥,進入鯤魚腹中,一刀劈斷朱卷神蛇。後被拓拔野和蛇姥所騙,錯練回光訣,經脈錯亂,神識癲狂,竟然陰差陽錯,修成曠古絕今的無脈之身,可以自破封印,真氣已臻太神之境!逃出鯤腹後,觀極光天象,天人感應,又自創出無堅不摧的極光氣刀。
大荒591年春,木族群雄在玉屏山召開百花大會,青帝及時趕到,一掌震散木族雙神。空桑仙子的出現使他恢復了正常,一記極光氣刀重創句芒,並與拓拔野、蚩尤約定決戰孤照峰。是夜,廣成子、冰夷等人率領鬼兵大舉進攻玉屏山。青帝大戰廣成子,被波母偷襲,肉身盡毀,但元神深種,固若金湯,加上無脈大法,仍能發揮出七成真氣。僅此七成,幾近天下無敵。廣成子使出翻天印,將青帝等人困在山壑之中,空桑仙子也香消玉隕,青帝悲痛欲絕。廣成子放出混沌天土,將青帝和拓拔野等困死在兩儀鍾內。幸而兩人合力施展出五行真氣,藉助回光三寶,瞬間從大荒八極中的開明之門——震雷峽轉移到蒼門——土族熊山。熊山地宮內,青帝寄體紫玄文命,斷其經脈,攫其真魂,有如探囊取物。而後大開殺戒,連敗拓拔野、公孫嬰侯、烏絲蘭瑪這三大後輩高手,一刀劈斷月母神鏡,威風八面。青帝重掌木族,感拓拔野、蚩尤等相助之情,又看在空桑仙子和姑射仙子的份上,以舉族為空桑仙子服喪、不可妄動刀兵為由,將孤照峰之戰拖延到三年之後。
玉屏峰山洞中,青帝將空桑仙子化為石像,與神農石像相對。青帝與姑射仙子談心,並將跟隨了自己兩百多年的吞天壺贈與姑射仙子。
天妒之資,千秋青帝,靈威誰仰!!!
《神帝本紀》
大荒305年四月,南際山頂,百花大會。來自南海的神秘少年神農不請自來,大放狂言,以一柄木劍,一合之間,便將琴鼓九仙殺得大敗,舉座皆驚。接著又接連打敗兩名小神位的高手,就連木神與他激斗四百餘合,也占不得半點上風。族中長老無一人能認出其師門路數,嘖嘖稱奇。青帝出手止戰,欽點他為當年花魁,他少年成名,春風得意,到處拈花惹草,那一夜宴會,便不知俘獲了多少女子芳心。那一夜,他與丁香仙子並坐山頂溪邊,他摘了一朵碧玉海棠別在丁香發上,卻被她徑直拋入瀑布之中。神農突然從背後將丁香仙子緊緊抱住,吻住了她的耳垂,又說了許多甜言蜜語。丁香仙子至此對神農情根深重,不能自拔。
大荒305年六月,神農重返南際山,將兩朵碧玉海棠送給丁香仙子。兩人相處三日,除了處子之身,丁香仙子幾已將一切都給了神農,早已下定決心,拋下亞聖女之位,與他白頭偕老。空桑仙子來到南際山,在丁香仙子的引見下與神農相見。兩人竟一見鍾情,至此傾心苦戀。數日後,丁香仙子發現兩人戀情,傷心欲絕,由愛生恨,發誓要讓神農和空桑仙子生不如死。神農約見丁香仙子,向她道歉,說明他確是喜歡丁香仙子,但對空桑仙子卻是刻骨銘心般鍾情,今生今世決不更移。丁香仙子若無其事地說自己也是逢場作戲,卻將仇恨深埋心底,神農信以為真。
大荒308年,神農以木劍擊殺三大凶獸之一裂天兕,生擒凶獸赤炎角馬,又在黃河狂濤中與九翼天龍大戰三天三夜,七入黃河,終於擊殺九翼天龍,平息泛濫了七年的山洪。然而五族紛爭更盛,戰火不熄。
大荒310年,神農以劍拜詣昆侖金族白帝,開始二十年以武會盟,恢復神帝制的努力。
大荒326年,神農在樹林中邂逅年少氣盛的靈感仰,斗到第三百九十二回合,他在靈感仰背上用樹葉寫出「少年英雄」四字,令後者棄劍認輸。
大荒327年,神農在黑水山大破水、木、火三族七神的合圍,威震天下。
大荒330年,神農在昆侖山頂會盟五帝,被尊為神帝。五族重新簽定大荒書,重現和平。
大荒336年,靈感仰斗劍奪得青帝之位後,先與赤帝比斗,而後西折天帝山,與神農邀戰,一連比鬥了七年,每次都是戰不過千合,便被神農擊飛『冷月十一光』,拂袖下山。靈感仰左思右想,認定神農是佔了五德之身的便宜。因此他創出了曠古絕今的『種神大法』,但苦於無可寄之體,與神農前前後後鬥了三十餘年,始終不敵,心中懊沮自是無以復加。對他如此狂傲之人,神農勝也不是,敗也不是,又生怕他會心病成魔,於是那年在這青帝苑裡,故意與他戰成了平手,說:「不必再比啦。你的武學資質天下無雙,潛力更可謂當世第一。若能心懷寬遠,正氣填膺,他日又有誰是你的對手?」 聽了神農這番話,靈感仰這才為其氣度所折服,與他成了至交,從此再不談比武之爭。
空桑仙子將無鋒劍送給神農,聊解相思。神農在無鋒劍上用金剛指刻下兩人名字,當作兩情不渝的見證。空桑仙子將剎那芳華曲教與神農。其時二人為五族所迫,蓋因聖女沉於凡俗之情,大大悖於五族聖規,何況所愛之人竟是神帝。兩人逃避眾人追索,來到神農知交青帝的御苑玉屏山。在天湖絕壁上,神農以金剛指刻下兩人合作的歌詞。
大荒357年的一天,空桑仙子與神農約好了在青帝苑相見,丁香仙子知道盧其仙子對空桑仙子素來妒恨,時刻想著取而代之,於是設下連環計,故意讓她得到自己搜羅的所有證據,又讓她領著長老會與他們撞了個正著。被丁香仙子幾番挑撥,靈感仰怒火中燒,終於准長老會所奏,將空桑仙子流囚湯谷,神農也遭木族連番彈劾,幸得白帝、黃帝、赤帝極力挺護,才得保周全,但也威信大墮。神農身為神帝之尊,不能觸犯五族之約,解救心愛之人,只能目睹空桑仙子東渡湯谷,獨自在南際山頂喝了九十八壇酒,醉得不醒人事。那日他心如死灰,將無鋒劍拋入龍潭之中,單身西遊。
大荒402年,神農離神帝城,孤身游歷天下,采百草尋長生之葯,此後百餘年,行蹤飄忽,神龍首尾。時有神帝賜葯救人的傳聞不絕於江湖。只要神農尚在人世,天下便太平無事,無為而治。
大荒571年,神帝在皮母地丘內初遇流沙仙子,欲帶她回神帝山化解她體內積毒,被流沙仙子拒絕,便送流沙仙子一塊「辟邪玉」,以辨百毒。後流沙仙子到神帝山尋訪神帝未果,百毒齊發,幸被及時趕到的神帝所救。 此後數年,神帝將流沙仙子帶在身邊,逐步化解她體內的劇毒。
大荒573年,流沙仙子為了報仇泄恨,抓了朝陽谷的幾個水妖作為葯罐,種了幾百種蠱毒,卻被神農制止。神農提到,冤家宜解不宜結,尤其朝陽谷水伯心計深沉,堅忍果勇,將來若不成大器,則必成大害。其時天吳剛剛升為水族兩大祭司之一,又新被列為十神之一,但大荒中人卻都說他資質平平,不過是犧牲了其妹龍女討好燭龍,從此才平步青雲。流沙仙子也以此譏笑反駁,說此人是靠著馬屁和裙帶才升為神位,未必勝得過自己的蠱毒,頗不以為然。不想十七年後的東海大戰,流沙仙子目睹天吳盛怒之下畢盡全力,才始信神農所言無虛。
大荒574年,流沙仙子去找公孫影後母子報仇,重傷倒地,幸神帝及時趕到,將她救下。公孫影後暴怒之下,解印混沌凶獸,與神農大戰。戰了不過數百回合,神農便將他和混沌獸一齊制伏,重新封入陰陽冥火壺中。而後又從黃帝那裡借來了『息壤神土』,將皮毋地丘徹底封住。
大荒575年,神農帶著流沙仙子來到靈山,想向靈山十巫借取『伏羲牙』,徹底解鎮流沙仙子體內的『銘心刻骨』毒,靈山十巫自大狂妄,對神帝素來甚為不服,這次有了機會,就吵吵嚷嚷著要與神帝比試,看看誰才是『大荒第一葯神』。唯有勝得過他們,才有資格借取『伏羲牙』。靈山十巫輪番上陣,兒天比試下來,輸得一塌糊塗。十巫氣得哇哇亂叫,都說神帝是仗了『赭鞭』的便宜,勝之不武。於是神農又捨去赭鞭,重新比試,結果還是大勝。靈山十巫氣得吹鬍子瞪眼,惱羞成怒,說既然神農是第一葯神,幹嘛還要眼巴巴地借『伏羲牙』來救人?竟然就此耍賴不借。神帝無奈之下,只好又主動提出再進行最後一次正式比斗,這回故意順著靈山十巫的意思,輸了『葯神』之稱,甚至故意輸了赭鞭,終於使得那靈山十巫心花怒放,甘心借『伏羲牙』一用。神帝用『伏羲牙』為流沙仙子解毒,然後便與她分手了。
大荒586年4月,神帝神農氏在南際山頂百草毒發,動彈不得,托鳥兒傳信給流沙仙子,想讓她傳信朝陽谷,停止干戈。流沙仙子卻生氣神帝不來找她,遲遲不肯來南際山。神帝邂逅拓拔野,將神木令、神農丹、百草注、大荒經和五行譜傳於拓拔野,希望能阻止蜃樓城的一場浩劫,而後石化龍牙岩,登仙而去。
㈧ 求神農簡介
1、人物簡介
神農即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2、相關傳說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華人(不僅漢族)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