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趙建忠的人物簡介
趙建忠,男, 1963年生,中國當代紅學家,現為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學會常務回理事答。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特別是紅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曾發起組織首屆全國中青年和海峽兩岸中青年學者紅學研討會。受聘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學術經歷和成就入選《紅樓夢大辭典》(增訂版)「紅學人物」和「紅學書目」相關條目以及「國內外紅學專家—互動網路」詞條,《人民日報》、《文藝報》、《今晚報》曾報道,並多次被校科研處年終考核的「績效獎」所認定。
❷ 誰給我幾個出名的京劇家 最好帶簡介
四大須生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
中國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4位京劇老生演員的合稱。
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京劇史上產生了以「余、言、高、馬」為代表的四大須生。即: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高慶奎因嗓疾而漸退舞台,譚富英崛起替換了高慶奎余、言於40年代先後去世,楊寶森、奚嘯伯聲譽日盛,在專業和票友中影響頗大,「四大須生」的提法隨即有所變化,「馬、譚、楊、奚」的稱謂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即: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就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而言,前後四大須生中的七位藝術家應該是不分彼此的(特別是就目前唯一能作為實物參照的聲音資料來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長短。至於排位上的差別甚至厚此薄彼的觀點,也只能是後人的一廂情願。
1譚富英 嗓音寬亮朴實無華
(1)身份介紹
譚富英是譚派創始人譚鑫培之孫,「譚派」最佳的繼承者。層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他嗓音寬厚脆亮,唱腔酣暢,朴實無華,不尚花巧,講究氣勢,用氣沖、口勁足,聽來明快舒展,一瀉無余。在表演上不事雕琢,朴實中見功力,善於扮演耿直忠厚的書生和重臣。
(2)唱腔特點
譚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過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氣充實,行腔一氣呵成,聽來情緒飽滿,痛快淋漓。因譚在幼年學過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動作上頗為靈巧、利索。
(3) 代表劇目
《失·空·斬(失街亭.斬馬謖.空城計)》、《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會》等。
(4)譚派名家
譚元壽、李崇善等。
2馬連良 灑脫中寓端莊 飄逸中含沉靜
(1)身份介紹
馬連良原本在「富連成」班學武生,後改老生。在師法眾多前輩藝人的基礎上,他采眾家之長,卻決不停留在摹學具體演唱技藝的水平上,使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顯示出自己鮮明的特色,獨樹一幟,形成「馬派」。
(2) 唱腔特點
委婉灑脫,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樂感和節奏感。馬連良的嗓音甜凈醇美,善用鼻腔共鳴,晚年又向蒼勁醇厚方面發展。對於氣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較高的駕馭能力,演唱從容舒展。唱腔新穎細膩,流暢華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飽滿酣暢,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樣推敲打磨,愈見精彩,決不草率從事。
(3) 代表劇目
《甘露寺》、《借東風》、《十老安劉》、《清官冊》、《九更天》、《四進士》、《梅龍鎮》等。
(4)馬派名家
言少朋、周嘯天、王和霖、梁益鳴、遲金聲、張學津、馮志孝等。
3楊寶森 情醇雅正韻味濃厚
(1)身份介紹
楊寶森1949年後任天津市京劇團團長。老生楊派成熟於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於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是楊寶森由譚(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地揚長避短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
(2) 唱腔特點
楊寶森的唱腔、唱法,純以韻味取勝,他的嗓子寬厚而低沉,音色不夠明快,音域也不廣,不宜於大起大落。行腔抑揚婉轉,卓然成派。激昂高亢的唱腔,師從余叔岩的他卻避開余派的立音、腦後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擻音和顫音,又利用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鳴而使發聲深沉渾厚,行腔與吐字力求穩重蒼勁,不浮不飄,如寫字之筆筆送到。
(3) 代表劇目
《碰碑》、《清官冊》、《伍子胥》、《鼎盛春秋》、《擊鼓罵曹》、《王佐斷臂》、《珠簾寨》、《定軍山》、《陽平關》、《朱良記》、《搜孤救孤》、《四郎探母》等。
(4) 楊派名家
程正泰、馬長禮、汪正華、李鳴盛、梁慶雲、朱雲鵬、於魁智、楊乃彭、張克等。
4奚嘯伯 委婉細膩清新雅緻
(1)身份介紹
奚嘯伯層任北京市京劇四團團長,1957年任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副團長。幼時即拜言菊朋為師,青年時代為京劇票友,後又潛心鑽研譚派演唱藝術,得到嚴菊朋的傳授,21歲就正式搭班演出。他嗓音條件雖不甚優越,但善於吸收融合各家老生流派之長,博採他行表演精華,遂自成一家。
(2)唱腔特點
奚嘯伯講究唱念的音韻。吐字是遒而不濁,行腔是新而不俗,戲路是大而不伏,作風是勁而不火,集諸子百家大成而樹一幟。奚派的風格重點是「唱」,他用畢生心血積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則,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系統規則的一套學問。
(3)代表劇目
《范進中舉》、《哭靈牌》、《白帝城》、《二堂放子》、《蘇武牧羊》、《《失·空·斬》、《調寇》、《李陵碑》(選場)、《十道本》、《四郎探母》等。
(4) 奚派名家
歐陽中石、張建國、張軍強、趙建忠、李伯培、楊志剛、趙淑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