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綠地集團管理人員王建輝個人簡歷和工作
無需在此公告吧
② 我為什麼堅持認為中國股市值得長期投資
我為什麼堅持認為中國股市值得長期投資?在A股,好的投資標的會「說話」
第三,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證監會通過對內幕、坐莊、爆炒等非法行為加重處罰,完善監管制度,重塑機構投資者理念和行為,即重視企業本身的內在價值,平衡風險與收益,與企業共同成長;而個人投資者很少具備全面的企業價值分析能力,由專業機構統一分析並配置將成為趨勢,個股分化也許不會結束,而可能成為常態。
2
轉型與去杠桿下的宏觀環境
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以後開始放緩,並在
結構上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特徵有二:
1、總量增速放緩
,2010前十年,GDP平均增速達到10%,供應不足、資本開放及勞動力紅利,成為經濟騰飛的推動力,2011年開始,實業結構型過剩,總量增速放緩,存量競爭成為很多行業的共同點,但於全球角度,依然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2、增長結構轉變
2010前十年,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主力,物質基礎薄弱刺激實業投資,但2011年開始,出口優勢縮小,投資費效比下降,消費及內生增長成為經濟最重要拉動力,行業分化成為趨勢。
對於經濟總量,我們認同L型企穩的增長路徑,高層重視經濟質量而非數量,消費增長會提供主要拉動;對於經濟結構,過剩產能在供給側改革下企穩,新增長點更多圍繞商業模式創新及消費升級展開。
同時,在2010年之前,企業間規模差異不大,各企業均能從經濟騰飛中獲得超額收益,但在經濟降速期,市場競爭加劇,大中型企業憑借資本、管理、人才、渠道、品牌等優勢,能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並實現並購整合,實現行業內的強者越強,由3-5家核心企業瓜分行業多數利潤,是大部分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對行業核心企業的研究尤為重要。
價格現象從來都是一種貨幣現象。
2010年之前,央行的外匯資產是貨幣創造的發動機,銀行依靠存貸差即可獲取暴利,自身加杠桿動力不強,商業銀行總負債/央行總負債一直保持在3-4倍以內;但2010年開始,外匯資產下降縮減了商業銀行存貸差收益,商業銀行轉為發展主動負債,大幅放大經營杠桿,來維持高額收益,商業銀行總負債/央行總負債在今年達到7倍,隨後遭到監管層強力的降杠桿措施。
在2011-2012年的第一輪金融創新中,非標資產成為商業銀行加杠桿對象,並蔓延至其他資產,但很快被監管嚴控並納入表內,造成股債雙災,「錢荒」效應即是在此階段產生;在2014年開始的第二輪金融創新中,加杠桿對象直接作用於股債,並蔓延至房地產,形成股債房三牛,隨後迎來了監管層暴力去杠桿,股票及債券分別在2015、2016年被刺破泡沫。
本輪商業銀行的去杠桿仍在深入,唯一高高在上的資產只有房價,股市杠桿已基本清理完畢,在流動性層面上,
目前更多是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對企業本身價值更為關注。
3
好行業、好企業、好生意
在投資中,股票價格圍繞價值會有較大波動,但對於企業經營本身,應是具備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因此對於投資標的的選擇,我們通常圍繞好行業、好企業、好生意的三個標准進行抉擇。
1、好行業。
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特點,大多數行業從誕生開始,都會陸續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經歷大量競爭和並購後,最終形成行業內的寡頭壟斷,由3-5家主導企業分享多數收益,如果喪失創新機遇或被替代,甚至可能遭遇衰退期,如柯達、諾基亞等。
對成長期行業的投資,更關注行業規模增長的持續性,以及企業本身能從行業增長中獲得的營收和利潤增長;對成熟期行業的投資,更關注企業在競爭中構建的獨特優勢,並依靠優勢獲取盈利和成長的能力。
2、好企業。
在行業高速成長期,單獨企業的優劣並不明顯,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競爭壓力增加,好企業的價值將放大。在我們評判企業本身優劣的過程中,著重分析其管理團隊、競爭優勢、財務狀況三個方面。
優秀的管理團隊,具備對企業戰略戰術的堅決執行和反饋能力,能靈敏地捕捉市場趨勢的變化並作出針對性決策。
獨特的競爭優勢,能幫助企業樹立競爭壁壘,維護自身收益水平,降低經濟周期波動帶來的影響。
清晰的財務狀況,既有利於評估管理團隊措施執行的有效性,也有利於在行業間進行比較分析,明晰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對企業進行定量化的價值評估。
3、好生意。
商業模式對企業盈利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表現為盈利與增長模式、核心競爭力、市場壁壘等,同時商業模式並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如2010年之前,批量化、低成本、分銷式帶來的規模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獲取高額收益,但隨著競爭加劇和消費升級,個性化、高品質、直銷式可能成為企業突破競爭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2011年時,宜華生活與索菲亞均為家居行業重點品牌,且宜華生活市值與市場規模均高於索菲亞,但隨著消費者對家居品質及定製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對直銷門店渠道的把控,索菲亞從競爭中突破,其市值從36億增長至360億,而宜華生活市值從94億增長至146億,兩者增速差距巨大。
作者 王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