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委員生平簡歷
姚依林(姚克廣,1917年9月6日-1994年12月11日)。
生於香港。曾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晉察冀北方分局、中央局秘書長;華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等職。
2. 「敬請惠存」是什麼意思啊
請別人好好保存自己的東西的意思。
惠:敬辭,用於別人對自己的行為:惠贈、惠顧、惠允。
惠存:就是敬請保存的意思。
敬請惠存
讀音:[ jìng qǐng huì cún ]
出自:該成語不屬於典故沒有出處。
(2)姚克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同類詞語有「煩請惠存」。
意思:煩請是口語中的客氣用語,麻煩對方如何;麻煩你保存。
引用:扎西拉姆·多多《雖然不相見》:無論你多愛,多依賴一個人,請你一定要保有己的人生——你的朋友,你的愛好,你的技能,甚至上天給你的軟弱你的愚笨,也要好好惠存!
例句:
1、敬請惠存好行李寄放卡,當您來取回行李時,請出示這張卡的下半聯。
2、您好,這是我的簡歷,敬請惠存,我感覺自己特合適貴公司。
3、奉菩薩法旨,特贈公子柳葉三片,敬請公子惠存。
3. 台靜農的簡介
台靜農(1903--1990),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字伯簡,筆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省六安葉集人。幼承庭訓,讀經史,習書法,中學後入北京大學國文系旁聽,後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肄業,奠定了國學基礎。1925年春初識魯迅,後兩人關系密切,友誼深厚。1927年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等。抗戰後,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1946年赴台,後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台靜農治學嚴謹,在文學、藝術、經史等多種領域均涉之甚深,並以人格耿介、文章書畫高絕馳名。有《靜農論文集》、《靜農書藝集》、《台靜農散文集》、《台靜農短篇小說集》等行世。 他也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
。亦擅篆刻、繪畫。台靜農書藝的涵蓄是可圈可點的,他幼年得先君庭訓,苦摩古帖,後「取悅新知,視書藝為玩物喪志」,一度中輟。「抗戰軍興,避地入蜀」,復臨舊碑,得沈尹默先生指導,於胡小石、張大千處獲書法秘本,這才境界別開,格調生新,其後,「時日累聚,亦薄有會心」,一時間求字者勝於問學者。有《台靜農書藝集》。 曾三次被捕。抗戰爆發前,於北京輔仁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校執教。抗戰時期赴四川,任職白沙國之編譯館,並於白沙女子師范學院執教並任中文系主任。曾創作小說《大時代的小故事》。 在藝術上,台靜農的小說「師法魯迅」前面已有論述,其格調沉鬱陰冷,手法質朴圓熟,出色地寫出了當時農村社會的環境氣氛。因此,楊義先生認為:「如果說三十年代一批優秀雜文家發揚了雜文上的『魯迅風『,那麼台靜農則在二十年代繼承了小說上的『魯迅風『,他主要不是繼承魯迅小說格調中那種果戈理式『含淚的笑『,而是繼承了安特萊夫式的陰冷」(《中國現代小說史》)。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來到中國考察時,曾與劉半農商定,擬提名魯迅為諾貝爾獎金候選人,由劉半農托台靜農寫信探詢魯迅意見。魯迅在致台靜農的信中答道:「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這大概是中國作家第一次問鼎諾貝爾獎金之事。而這里,魯迅對於中國人得到諾貝爾獎金之事的態度和看法,則頗值得時下許多急著要問鼎諾貝爾獎的作家(或經濟學家……)好好反省一下了。一個文學家或者是一個科學家,如果沒有寂寞艱苦的勞作和淡泊名利的修養,而僅僅靠媒體的炒作來浪得虛名,就能得到諾貝爾獎嗎? 三、台灣的書法名家 台靜農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即練習書法,又喜收藏。
早年所習隸書為華山碑與鄧石如,行楷為顏魯公《麻姑仙壇記》及《爭座位帖》。及至求學北京時,台靜農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視書藝為「玩物喪志」,因此不再練習。抗戰居川期間,受到業師沈尹默的指導,頗喜倪元璐行書之格調清新,並為之心折不已,後來,隸書又改習《石門頌》。任教台灣大學後,台靜農由於與魯迅及左翼文壇的親密關系,再加之他在戰前幾次鋃鐺入獄的經歷,其行動和言語受到了台灣當局的嚴密監控。在此背景下,台靜農遂開始寄託浸淫於書藝。他在《靜農書藝集》序上說:「戰後來台北,教學讀書之餘,每感郁結,意不能靜,惟時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願人知」。經過四十年的苦練,台靜農的書法卓然成為一代名家,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 台靜農的書法廣取前人墨意,變化倪書筆致,由行書而草書,以晉唐人為典則,於奇肆古雅中顯出個人風格。著名美術評論家蔣勛先生評論道:「大體說來,靜農先生的書法,動勢的狂辣嚮往晚明,線條的起落和移動則來自於漢隸北碑,是頗為復雜的綜合」。除了書法外,台靜農對中國書法史上幾位既能承繼傳統又能開創新局面的樞紐人物,如生於陳隋末世的智永禪師及生於五代末世的楊凝式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並有談論書法藝術的《靜農書藝集》問世。
1982年,台靜農首次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個人書法展。翌年9月,台北《雄獅美術》月刊151期接著推出「書家台靜農專輯」,由學理上闡釋台靜農在書法上的傑出成就,從而奠定了他在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雖然他從不以書法家自詡,然而他的書藝卻聞名中外。從此,求書者日多,台靜農越寫越覺得不勝其苦。這是因為台靜農個性和氣親切,又從不對人擺架子,故對於登門求書者不管識與不識,幾乎像「土地公似的,有求必應」。1985年元旦,台靜農在《聯合報》上以《我與書藝》為題,發表了他的《告老宣言》,鄭重聲明自1985年起,一概謝絕為人題書寫字,這樣,許多中外人士都以得不到台靜農的字為憾。 台靜農《詩畫》中對書畫方面提的幾點建議: 一、書法: (一)臨帖:一帖至少臨二百至三百遍。 (二)選帖:字帖對練字的人來說十分重要,因此,他選帖以「墨跡本」為佳,並推薦唐 褚遂良《倪寬贊》、智永《真草千字文》供初學者參考。 (三)要有耐心,不要求快,要慢慢磨。 (四)要讀書。 (五)要越寫越有興趣,否則將前功進棄。 二、繪畫: (一)臨畫:目的在學筆法、設色。 (二)要經、要熟。 (三)要有功夫、要研討。 (四)求姿態(結構)之美。 (五)見識要廣:可多游歷欣賞、觀察自然界之美。 魯迅在台靜農的小說集《地之子》出版後,也稱贊它為「優秀之作」(《二心集·我們要的批評家》),並在後來編輯《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時,特意以自己的小說發端,而以台靜農的小說殿後。其中,台靜農入選四篇:《天二哥》、《紅燈》、《新墳》和《蚯蚓們》,與魯迅的篇數相等,而超過其它作者。這足以說明,在魯迅看來,台靜農的小說是不容忽視的。 二、魯迅的終生摯友 1925年4月,台靜農經由小學同學張目寒的介紹,初識魯迅。從此,兩人成為終生摯友。魯迅之於台靜農,是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們一直過從甚密,據《魯迅日記》記載,二人交往在180次以上。在他們十一年半的交往中,台靜農致魯迅信件有74封,魯迅致台靜農信件有69封,收錄於《魯迅書信集》中的尚 有43封。綜觀這些書信,不管是論人或議事,都直言不諱、毫無忌憚地袒露自己的心聲。如果不是一種特殊的關系,像魯迅這樣為人謹慎的「世故老人」是斷不會如此而言的。由此可見,魯迅對台靜農的由衷信任和深厚情誼。
魯迅一生,以尖刻冷峻而著稱於世,故其終身少有朋友。而他所引以為至交的,大多為忠厚、正直、篤實之人,如許壽裳、台靜農等人即是。「台君為人極好」(《書信331219·致姚克》),這是魯迅對台靜農人品的高度評價。 1926年,台靜農曾花費很大功夫,搜集文壇對魯迅的評論,結集為《關於魯迅及其著作》。這是台靜農問世的第一本書,也是新文學以來第一本評論魯迅的論著。他講到編輯緣起時,認為魯迅小說中尤其清楚地表現出戰斗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必須的,新的中國就要在這里出現」,「我愛這種精神,這也是我集印這本書的主要原因」。寫完這篇序言的次月,他就創作了《天二哥》和《吳老爹》等鄉土題材的小說,自此便文思如潮,把所耳聞目見的「人間的酸辛和凄楚」,「用我的心血細細地寫出」了。《地之子》結集之前,全部小說稿曾寄呈魯迅審閱,魯迅建議把書名《蟪蛄》改為今名。 書 名: 台靜農
作者:洪文慶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ISBN: 9787535630957
開本: 16開
定價: 15.00元 台靜農(1902~1990)
《陳大樽詩》
《誠齋小詩》
《梁任公集宋人詞句聯》
《篆書格言》
《董作賓墓誌銘》
《六言隸書對聯》
《五言隸書對聯》
《四言隸書對聯》
《七言行書對聯》
《草書橫批》
《鷗香館詩》
《登樓賦》
《詩箋》
沉鬱勁拔欹側道麗——台靜農書法略論
台靜農和他的時代
4. 上海的紅顏遺事的內容簡介
想要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生活的徒勞的人,也許還是一個捂著傷口不讓別人看,自己也不看的樂觀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痛楚的人,一個怕被別人落下,被別人孤立,被別人拋棄的認真的人……她就是姚姚——姚姚,1944年生於亂世,1975年死於非命。她的母親是電影明星上官雲珠,父親是《清宮秘史》的作者姚克。
5. 王學文的簡歷
王學文(1895-1985) 原名王守椿,又名王昂。江蘇徐州人。1910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同文書院。1913年轉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1921年考入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受教於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1925年畢業後,入大學部當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