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個人簡歷 > 即墨藍田個人簡歷

即墨藍田個人簡歷

發布時間:2021-03-14 14:22:40

1. 即墨藍色新區的簡介


即墨藍色新區形成的「兩軸」即龍山路公共服務軸及鶴山路公共服務軸 ,其中龍山路公共服務軸由北向南串聯體育中心 、行政中心 、商務中心 、市民廣場、龍泉湖公園和商業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務職能,鶴山路公共服務軸則是依託鶴山路為東西交通要道,沿路規劃適量的配套商業服務功能,形成鶴山路東西向城市發展軸線。

2. 即墨名人

【放大 正常 縮小】 【雙擊滾屏】

即墨歷史名人介紹

藍 田

藍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賢之一。字玉甫,號北泉,他自幼聰穎,童輩無人能及。6歲時就日誦千言,並善詩對,8歲隨父入京城,其父藍章的好友翰林孫圭出以長對難之,藍田不待思索就念出奇絕的對句,對字極為確切,被稱為「小聖人」。9歲,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賦》為題試之,藍田揮筆立就。程嘆曰;「吾舉神童時,不能過此子!」當時凡見者,都贊許其為國器學仕。12歲,南直隸督學司馬亮(後為御史)屢次命藍田等人糊名考試,藍田均獲第一等。16歲中舉人,當時山東提學沈鍾奇懷疑藍田的才華,認為他這么年少,哪來的奇才,很可能是記誦舊作,因而,又再三復試才相信。批卷時高興地說:「不期即墨之鄉,而產藍田之玉!」47歲登進士,官授河南道監察御史。
藍田為官剛正敢言,曾在「廷議」中逆鱗強諫,連上七疏,結果觸怒皇帝,挨了「廷杖」幾乎喪生。但他沒有屈服,此後又先後彈劾了多個權貴,這些被彈劾的「豪貴」,對藍田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進行報復打擊,他們羅織罪名,加害於藍田,使他遭貶罷歸,藍田回到即墨故里後,在自家後院築了一個名為「可止軒」的小書房,閉門讀書,絕口不言時事,後友人薦他出仕,他謝絕說;「我數十年老婦,何可與紅顏爭艷!」
藍田忠義厚道,仗義疏才。多次施恩與親朋好友。他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頗多。遺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隨筆》、《續筆》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藍田著述的《北泉集》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藍田病逝於即墨故里。

黃 嘉 善

即墨「周、黃、藍、楊、郭」被稱為五大姓。其中,黃姓在明代的代表人物是黃嘉善。
黃嘉善,字惟尚,號梓山,明代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於天啟四年(1624年),終年76歲。(虛齡)。據「墓誌銘」等史料記載,他生而聰敏,並且端莊偉然,讀書過目能誦,試輒高等。萬曆四年,(1576年)中舉人。萬曆五年成進士。初授葉縣令,歷任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等職。後累升至兵部尚書、柱國少保、贈太保、官極一品。
黃嘉善本是文職官員,但他文武兼備。治政,他造福一方;帶兵,他克敵制勝。他具有文官的儒雅,也具有武職的威略。
他剛踏仕途,就將葉縣治理一新。調離時,士民遮道泣留。為立生祠,升大同知府時,正逢撫臣汰贏兵過嚴,而引起兵變,官民不敢出門,引起滿城的恐怖和混亂。黃嘉善隻身單騎直奔營中,喻以利害。以大義說散噪兵。第二天,斬其首惡,迅速果斷地平息了這一事件,從此全郡帖然。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他自西秦引疾東歸,四十四年十月,召任兵部尚書,累辭不受。四十六年十月,後金功陷撫順,即赴任共議兵事。四十八年(亦稱泰昌元前),神宗(萬曆)、光宗(泰昌)兩位皇帝相繼殯天,兩受顧命於柩府,成為朝廷重臣。九月熹宗(天啟)即位,時值主少國疑,內憂外懼,危機交加,他兵柄一身,積日勞累,不安寢食,終於病不能支,再三請求回歸故里。黃嘉善故居座落在即墨城裡中山街中端北側,原臨街門樓懸匾曰:「清宮太保」。今稱此處為「黃家胡同」,還基本上保持著舊有風貌。回家後黃嘉善從此伏枕不問門外事,逾三年病逝。訃聞;熹宗皇帝輟一日視朝,賜祭九壇,外加一壇,造墳安葬,夫人江氏付之;贈太保,蔭一子,崇祀名宦,鄉賢。
或許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陶冶,黃嘉善不善官場游戲,也不貪戀錢財,《感懷》詩充分地流露出他的這種品格:「十年奔走一飄蓬,可奈愁腸處處同。未解逢迎從宦拙,何嫌鄉里笑官群窮。……黃金閱世隨波里,白壁投入按劍中。雞肋而今頻自厭,已將心事屬冥鴻。」他的著述也比較多,除了《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還有《見山樓詩草》。

許 鋌

許鋌,號靜峰,河北武清人,萬曆六年隻身到即墨任縣令。在任職期間,跋涉全縣,勘察地理,訪問民情,他提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彌荒救民,通商文學的方略和措施,他在任共五年,做了許多事情。墾荒田,招流移,築堤壩,通商船,禁衙役,興學校等。即墨第一部縣志也是他親自主持編修的,他著有《即墨縣圖說》、《即墨志•序》等書籍。

楊 良 臣

楊良臣字舜卿,號南庄,是明宏治年間的舉人,即墨楊家的首發其祥者。舊《即墨縣志》傳其「勛績」雲:「初令太平,多惠政,再補黎城,值晉境多寇,良臣五年四撫之,一撫亂民於桑梓鎮,三撫陳遷及河南寇於潞之青羊山,皆以單騎入綏定數萬人,而解澤、汾二守被執者以歸,績尤著,世宗嘉其忠,賜薴絲白金,遷判太原,歿於官。」 楊良臣不僅具有如此沉靜威毅的大將風范,而且還頗有彬彬文采,《嶗山詩乘》收其詩五首,其詩如人如事,有一種軍旅邊關的悲慨之氣。

王 邦 直

王邦直(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子魚,號東溟,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王邦直幼時,天資聰穎,文思敏捷,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今屬河北省)縣丞。他為官耿直廉潔,任職期間,曾變賣祖產以補充開銷。後上疏嘉靖皇帝,陳述自己的政見,針對時弊,列舉十款,他的見解受到皇帝贊許,但也因此而遭忌妒,不久,被罷官返回故里。
王邦直回鄉後,於自己的院中築一小閣,自居其中,精心研究聲律。他廣泛收集我國歷代音樂著述,進行探索比較,歷時20年,足不出戶,終於編成《律呂正聲》60卷,書中對我國聲律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考證和闡述,同時,對律呂相應等聲樂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書中還收錄了伯牙學琴、武壬出師。海陽僧人等音樂故事,記有部分琴譜和民謠。該書援引浩繁,說理精闢。
明萬曆年間,翰林周如砥將該書收藏於國史館,清代編入《四庫全書》。

周 如 砥

周如砥(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季平,號礪齋。即墨縣章家埠(今屬瓦戈庄鄉)人。幼年喪父,其母也隨之「殉節」其伯父、伯母省吃儉用,供其讀書。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後改任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等職,鄉人慣稱其為「周祭酒」。在任職期間,他嚴於律己,禮賢下士,特別注意培養人才,獎掖後進。有「時天下士多出其門」之譽。他的文章在當時也頗負盛名,《山東通志》稱「如砥文章名天下」 。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他年老歸里後,謝絕官場交往,但關心人民疾苦,常評議地方利弊,曾呈請皇帝減免百姓的額外賦稅。

黃 宗 昌

黃宗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月不詳)。字長倩,號鶴嶺,即墨城裡人。
1622年(明天啟二年),黃宗昌中壬戌科進士,授雄縣縣(今廣東省雄縣)令。當時,宦官魏忠賢的黨羽猖獗,黃宗昌到任後,立即將雄縣境內不法的閹黨一一正法。後調任清苑縣(今河北省清苑縣)令。這時,京城附近各縣的官吏,紛紛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獨黃宗昌轄制的清苑縣不建。崇禎時,黃宗昌官授御史,曾上疏彈劾魏中賢餘孽等人數罪。翌年,黃宗昌奉旨巡按湖廣,時岷王被校尉彭待聖和善化王的長子等殺死。參政龔承薦等不具實上履,遲遲未能結案。黃宗昌到任後,很快查明案情,懲辦了兇手,同時上疏彈劾龔承薦等玩忽職守罪。後來,黃宗昌受排擠被降職,隨即回鄉閑居。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即墨遭清兵圍困,黃宗昌變賣家產作軍餉,率眾護城。交戰中,次子黃基被清兵射死,黃宗昌忍痛指揮士民繼續戰斗,即墨得以保全。
1644年,黃大夏、郭爾標等人倡眾起義,圍困即墨城,即墨縣令倉惶逃走。黃宗昌糾合即墨士紳進行抵抗,起義軍圍城40多天,城不能破。後來,黃宗昌派楊遇吉率20餘騎闖出城外,引來清兵,里外夾擊,起義軍遭鎮壓而失敗。
黃宗昌晚年,於嶗山修築玉蕊樓隱居,尋勝探奇,吟詩抒懷,著有《嶗山志》等文稿數十卷。

黃 培

黃培(1604-1669年),字孟堅,號封岳,山東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其祖父黃嘉善,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贈太保銜。黃培在明崇禎朝中為官17年,歷任錦衣衛指揮僉事,提督街道等職。極受明廷器重。清兵入北京後,黃培仍忠於前朝,不為清官並想以身殉國。先使其妻妾安氏自縊,護其母柩運回即墨安葬後,將子托其叔,一切就緒就想自殺。後經其叔黃宗癢開導,打消了殉節念頭,但仍蓄發留須,不著清服,表示蔑視滿清,在憂郁悲憤中度日。
順治九年(1635年),黃培姐夫宋繼澄來即墨,宋繼澄為明朝舉人,極有民族氣節和文采,他與黃、藍等諸姓結為詩社,飲酒賦詩,消遣歲月,懷明反清情緒時溢詩文。順治十八年(1662年)於七抗清起義爆發,黃培在道義和物資上給予大力支持。從順治元年至康熙元年,黃培共作詩280餘首,略加刪改,收錄266首,命名為《含章館詩集》(上卷)。康熙元年,刻版裝訂成冊,分贈親友,從而埋下禍根。
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的黃培文字獄一案,是歷時四年的清朝一大要案,清廷前後下過六道諭旨,牽動京、省、州、縣四級官府,涉連217人。堪稱清初中國北方最大的文字獄案。此案由於黃培極力為親友開脫,涉案人員均不同程度的給予免議或一定處罰,唯黃培因系明朝世宦,隱懷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書,已屬不法,違反當朝法令,大逆不敬,於康熙八年四月一日康熙皇帝授刑部轉發山東,在濟南對黃培執行絞刑。黃培臨刑從容作詩,笑談自若,自以為死得其所,時年虛齡66歲。

郭 琇

郭琇(1638-1715),字瑞卿,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屬即墨鎮)人。1670(清康熙九年中進士,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授吳江縣令。處事精明干練,善斷疑案;徵收田賦時實行「版串法」,以杜絕吏役舞弊自肥之風。在任七年,「治行為江南最」。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由江寧巡撫湯斌舉薦,升任江南道御史。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郭琇上《參河臣疏》,陳述河道總督靳輔在戶部尚書佛倫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由此,靳輔被罷官,佛倫被降職。郭琇升任僉都御史。接著,他又冒著丟官喪命的危險上《糾大臣疏》,彈劾「勢焰熏灼,輝赫萬里」的英武殿大學士明珠及余國柱等,揭發他們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污受賄等罪行。致使明珠被罷官,余國柱等人被逐回籍。
郭琇由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他又上《參近臣疏》,彈劾皇帝寵臣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鴻緒和給事中何楷、修撰陳之龍編修王頊齡等植黨營私,以權謀私,徇情枉法,貪污自肥等罪。結果高士奇等一夥權臣被罷官。郭琇的三大疏引起「群黨側目,百端交構。」不久,便遭明珠余黨誣陷,被罷官回鄉。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郭琇到德州迎駕。康熙以郭琇為吳江縣令時,政績顯著,且有膽識,復起用為湖廣總督。郭琇到任後,極力整頓吏治,清除弊政,提出將黃州、武昌二府所征軍糧改為折色,以節省運費,減輕百姓負擔;減征江夏等13州縣田賦;豁免江夏、嘉魚、漢陽三縣有賦無田的田賦和清丈土地等建議。均得到皇帝贊賞,得以實行。湖廣百姓大受其益。1710年(清康熙四十年),郭琇曾多次以病請求辭官。康熙以「思一人代之不可得」為由予以拒絕。翌年,郭琇因具保苗民起義情況不實,遭權臣借機排斥,被罷官。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病故於即墨。他在《清史稿》上有正傳,是唯一收入今之《辭海》上的一位即墨人物。

李 毓 昌

李毓昌(1771-1808),字皋言,號榮軒,即墨縣城西閣里人,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中戊辰科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蘇候補。
是年,黃淮泛濫,江蘇淮安一帶洪水成災,清朝廷發放賑銀救濟災民,李毓昌等10人受兩江總督鐵保委派赴山陽縣查賑。山陽知縣王伸漢貪污賑銀,中飽私囊,恐事情敗露,便對前來查賑的官員一一賄賂。被派去山陽查賑的其他九名官員均接受賄賂,沆瀣一氣,知情不舉。唯李毓昌拒受賄賂,謝絕王伸漢為其安排的館舍,獨住於善緣庵。
古歷九月二十九日,李毓昌帶領僕役親赴農村,深入民宅逐戶查核人口及領取賑銀數目,登記造冊,與原山陽縣所報之放賑名冊逐一核對,至十月底即查完兩個鄉,李毓昌掌握了王伸漢虛報戶口、剋扣賑銀的實據後,隨即寫好稟貼,准備上報淮安知府。王伸漢探知李毓昌即將揭發其貪污罪行的消息後,大為驚恐,急忙修書將李毓昌請回縣署,設宴款待。席間,王伸漢對他誘之以利,殷勤地說:「君初入仕途,不知此中關竊耳。慕虛名而失實惠,竊為君不取也!」 李毓昌正色回答:「我非不欲得實惠,顧不忍向垂斃之飢民奪口食耳!此事任君自為之,弟實不敢自污以欺天也!然我將聞之上台。」說完,拂袖而去。王伸漢見李毓昌不為金錢所動,便與親信包祥計議,決心將李毓昌置於死地,以達滅口之目的。王伸漢首先派包祥將李毓昌的三個僕人李祥、顧祥、馬連升買通,應允事成之後酬以白銀500兩,然後親往善緣庵邀請李毓昌去縣署赴宴。李毓昌對王伸漢雖十分厭惡,但礙於情面,只得同往。王伸漢心懷鬼胎,假意殷勤勸酒,致李毓昌帶醉而歸。深夜,酒醒口渴,李祥便將事先准備好的毒葯投入茶水中,奉給主人,李毓昌喝下茶水後,不一會便高喊腹痛,神色驟變,口吐鮮血。李祥等三人遂即用絲帶緊勒其咽喉,登時氣絕。隨後,三人又將李毓昌的屍體懸掛於屋樑上,偽造自縊身死現場,時為清嘉慶三年十一月七日。事後,王伸漢從李毓昌的衣物中搜出揭發其貪污行徑的稟貼,並買通淮安知府王轂,以自縊身亡定案,著其親屬迎柩回故里發喪。
翌年春,李毓昌妻林氏在檢點丈夫遺物時,發現帶有污血的衣服稟貼殘稿一頁,稿中有「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等語,遂對李毓昌之死因產生懷疑,由此開棺檢驗,發現死者有明顯中毒跡象,毓昌叔李泰清遂赴北京都察院告狀。此案經嘉慶皇帝親自批示,於1809年7月16日(清嘉慶十四年)將謀殺之主犯王伸漢、王轂、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等處決,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等被革職流放,與此案有關的官吏亦受到懲處,清嘉慶皇帝親制《憫忠詩》30韻,刻石於李毓昌的墓前,冤案得以昭雪。

3. 即墨市委張洪訓簡歷

暫未找到其簡歷。

4. 即墨名人——藍田作文

即墨歷史名人介紹

藍 田

藍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賢之一。字玉甫,號北泉,他自幼聰穎,童輩無人能及。6歲時就日誦千言,並善詩對,8歲隨父入京城,其父藍章的好友翰林孫圭出以長對難之,藍田不待思索就念出奇絕的對句,對字極為確切,被稱為「小聖人」。9歲,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賦》為題試之,藍田揮筆立就。程嘆曰;「吾舉神童時,不能過此子!」當時凡見者,都贊許其為國器學仕。12歲,南直隸督學司馬亮(後為御史)屢次命藍田等人糊名考試,藍田均獲第一等。16歲中舉人,當時山東提學沈鍾奇懷疑藍田的才華,認為他這么年少,哪來的奇才,很可能是記誦舊作,因而,又再三復試才相信。批卷時高興地說:「不期即墨之鄉,而產藍田之玉!」47歲登進士,官授河南道監察御史。
藍田為官剛正敢言,曾在「廷議」中逆鱗強諫,連上七疏,結果觸怒皇帝,挨了「廷杖」幾乎喪生。但他沒有屈服,此後又先後彈劾了多個權貴,這些被彈劾的「豪貴」,對藍田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進行報復打擊,他們羅織罪名,加害於藍田,使他遭貶罷歸,藍田回到即墨故里後,在自家後院築了一個名為「可止軒」的小書房,閉門讀書,絕口不言時事,後友人薦他出仕,他謝絕說;「我數十年老婦,何可與紅顏爭艷!」
藍田忠義厚道,仗義疏才。多次施恩與親朋好友。他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頗多。遺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隨筆》、《續筆》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藍田著述的《北泉集》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藍田病逝於即墨故里。

黃 嘉 善

即墨「周、黃、藍、楊、郭」被稱為五大姓。其中,黃姓在明代的代表人物是黃嘉善。
黃嘉善,字惟尚,號梓山,明代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於天啟四年(1624年),終年76歲。(虛齡)。據「墓誌銘」等史料記載,他生而聰敏,並且端莊偉然,讀書過目能誦,試輒高等。萬曆四年,(1576年)中舉人。萬曆五年成進士。初授葉縣令,歷任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等職。後累升至兵部尚書、柱國少保、贈太保、官極一品。
黃嘉善本是文職官員,但他文武兼備。治政,他造福一方;帶兵,他克敵制勝。他具有文官的儒雅,也具有武職的威略。
他剛踏仕途,就將葉縣治理一新。調離時,士民遮道泣留。為立生祠,升大同知府時,正逢撫臣汰贏兵過嚴,而引起兵變,官民不敢出門,引起滿城的恐怖和混亂。黃嘉善隻身單騎直奔營中,喻以利害。以大義說散噪兵。第二天,斬其首惡,迅速果斷地平息了這一事件,從此全郡帖然。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他自西秦引疾東歸,四十四年十月,召任兵部尚書,累辭不受。四十六年十月,後金功陷撫順,即赴任共議兵事。四十八年(亦稱泰昌元前),神宗(萬曆)、光宗(泰昌)兩位皇帝相繼殯天,兩受顧命於柩府,成為朝廷重臣。九月熹宗(天啟)即位,時值主少國疑,內憂外懼,危機交加,他兵柄一身,積日勞累,不安寢食,終於病不能支,再三請求回歸故里。黃嘉善故居座落在即墨城裡中山街中端北側,原臨街門樓懸匾曰:「清宮太保」。今稱此處為「黃家胡同」,還基本上保持著舊有風貌。回家後黃嘉善從此伏枕不問門外事,逾三年病逝。訃聞;熹宗皇帝輟一日視朝,賜祭九壇,外加一壇,造墳安葬,夫人江氏付之;贈太保,蔭一子,崇祀名宦,鄉賢。
或許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陶冶,黃嘉善不善官場游戲,也不貪戀錢財,《感懷》詩充分地流露出他的這種品格:「十年奔走一飄蓬,可奈愁腸處處同。未解逢迎從宦拙,何嫌鄉里笑官群窮。……黃金閱世隨波里,白壁投入按劍中。雞肋而今頻自厭,已將心事屬冥鴻。」他的著述也比較多,除了《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還有《見山樓詩草》。

許 鋌

許鋌,號靜峰,河北武清人,萬曆六年隻身到即墨任縣令。在任職期間,跋涉全縣,勘察地理,訪問民情,他提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彌荒救民,通商文學的方略和措施,他在任共五年,做了許多事情。墾荒田,招流移,築堤壩,通商船,禁衙役,興學校等。即墨第一部縣志也是他親自主持編修的,他著有《即墨縣圖說》、《即墨志•序》等書籍。

5. 戴炳南的個人履歷

戴炳南(1906—1949)
生於1906年1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三十)。山東即墨人,字瞻衡。行伍出身,西北軍軍官學校高級班第一期、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九期畢業。
1924年入伍,歷任國民一軍第2師、國民聯軍第12師下級軍官。
1928年6月入西北軍軍官學校高級班第一期學習。
1930年8月軍校高級班畢業後派任西北軍第19師(師長高樹勛)少校團附。
1930年11月所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7師(師長高樹勛),任第81旅(旅長呂如珂)第8團(團長黃樵松)少校團附。
1932年9月升任第27師(兼師長孫連仲)參謀處(處長荊得文)中校參謀。
1933年4月考入步兵學校第一期受訓。
1934年4月畢業後派任第27師(師長馮安邦)第79旅(旅長黃樵松)第157團(團長侯象麟)第1營中校營長。
1935年6月28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
1938年2月調升第31師(師長池峰城)第91旅(旅長空缺)第181團上校團長。10月調任第27師(師長黃樵松)上校附員。
1940年3月調任第27師第80團上校團長。
1941年10月31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
1942年5月入中央軍校高教班第九期學習。
1943年1月23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4月高教班畢業後仍任原職。
1945年11月調升第30師(師長尹瀛洲)少將副師長。
1946年6月第30師整編為第30旅(旅長尹瀛洲),改任少將副旅長。7月11日獲頒忠勤勛章。10月10日獲頒勝利勛章。
1947年11月調升整編第27旅(轄三團)少將旅長。
1948年7月所部改稱第27師(轄三團),改任少將師長。9月22日晉任陸軍少將。同月30日獲頒四等雲麾勛章。11月因出賣軍長黃樵松而升任第30軍(轄第27師、第30師)中將軍長。
1949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勛章。4月24日在太原兵敗藏匿於民居。5月2日被捕。7月8日在山西太原因破壞起義被執行槍決。
1950年1月26日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6. 即墨藍田與馬武的故事

我是急嗎?只聽說藍田學的時間有一個當官兒的。嗯,再說在一個屯子里避雨,然後就聽見一個小孩兒哭。然後出來一個女的那個藍田又說是不生了一個男孩兒說對,說這個男孩兒以後長大會做個五品官。

7. 即墨名人的文

【放大 正常 縮小】 【雙擊滾屏】 即墨歷史名人介紹 藍 田 藍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賢之一。字玉甫,號北泉,他自幼聰穎,童輩無人能及。6歲時就日誦千言,並善詩對,8歲隨父入京城,其父藍章的好友翰林孫圭出以長對難之,藍田不待思索就念出奇絕的對句,對字極為確切,被稱為「小聖人」。9歲,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賦》為題試之,藍田揮筆立就。程嘆曰;「吾舉神童時,不能過此子!」當時凡見者,都贊許其為國器學仕。12歲,南直隸督學司馬亮(後為御史)屢次命藍田等人糊名考試,藍田均獲第一等。16歲中舉人,當時山東提學沈鍾奇懷疑藍田的才華,認為他這么年少,哪來的奇才,很可能是記誦舊作,因而,又再三復試才相信。批卷時高興地說:「不期即墨之鄉,而產藍田之玉!」47歲登進士,官授河南道監察御史。 藍田為官剛正敢言,曾在「廷議」中逆鱗強諫,連上七疏,結果觸怒皇帝,挨了「廷杖」幾乎喪生。但他沒有屈服,此後又先後彈劾了多個權貴,這些被彈劾的「豪貴」,對藍田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進行報復打擊,他們羅織罪名,加害於藍田,使他遭貶罷歸,藍田回到即墨故里後,在自家後院築了一個名為「可止軒」的小書房,閉門讀書,絕口不言時事,後友人薦他出仕,他謝絕說;「我數十年老婦,何可與紅顏爭艷!」 藍田忠義厚道,仗義疏才。多次施恩與親朋好友。他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頗多。遺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隨筆》、《續筆》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藍田著述的《北泉集》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藍田病逝於即墨故里。 黃 嘉 善 即墨「周、黃、藍、楊、郭」被稱為五大姓。其中,黃姓在明代的代表人物是黃嘉善。 黃嘉善,字惟尚,號梓山,明代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於天啟四年(1624年),終年76歲。(虛齡)。據「墓誌銘」等史料記載,他生而聰敏,並且端莊偉然,讀書過目能誦,試輒高等。萬曆四年,(1576年)中舉人。萬曆五年成進士。初授葉縣令,歷任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等職。後累升至兵部尚書、柱國少保、贈太保、官極一品。 黃嘉善本是文職官員,但他文武兼備。治政,他造福一方;帶兵,他克敵制勝。他具有文官的儒雅,也具有武職的威略。 他剛踏仕途,就將葉縣治理一新。調離時,士民遮道泣留。為立生祠,升大同知府時,正逢撫臣汰贏兵過嚴,而引起兵變,官民不敢出門,引起滿城的恐怖和混亂。黃嘉善隻身單騎直奔營中,喻以利害。以大義說散噪兵。第二天,斬其首惡,迅速果斷地平息了這一事件,從此全郡帖然。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他自西秦引疾東歸,四十四年十月,召任兵部尚書,累辭不受。四十六年十月,後金功陷撫順,即赴任共議兵事。四十八年(亦稱泰昌元前),神宗(萬曆)、光宗(泰昌)兩位皇帝相繼殯天,兩受顧命於柩府,成為朝廷重臣。九月熹宗(天啟)即位,時值主少國疑,內憂外懼,危機交加,他兵柄一身,積日勞累,不安寢食,終於病不能支,再三請求回歸故里。黃嘉善故居座落在即墨城裡中山街中端北側,原臨街門樓懸匾曰:「清宮太保」。今稱此處為「黃家胡同」,還基本上保持著舊有風貌。回家後黃嘉善從此伏枕不問門外事,逾三年病逝。訃聞;熹宗皇帝輟一日視朝,賜祭九壇,外加一壇,造墳安葬,夫人江氏付之;贈太保,蔭一子,崇祀名宦,鄉賢。 或許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陶冶,黃嘉善不善官場游戲,也不貪戀錢財,《感懷》詩充分地流露出他的這種品格:「十年奔走一飄蓬,可奈愁腸處處同。未解逢迎從宦拙,何嫌鄉里笑官群窮。……黃金閱世隨波里,白壁投入按劍中。雞肋而今頻自厭,已將心事屬冥鴻。」他的著述也比較多,除了《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還有《見山樓詩草》。 許 鋌 許鋌,號靜峰,河北武清人,萬曆六年隻身到即墨任縣令。在任職期間,跋涉全縣,勘察地理,訪問民情,他提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彌荒救民,通商文學的方略和措施,他在任共五年,做了許多事情。墾荒田,招流移,築堤壩,通商船,禁衙役,興學校等。即墨第一部縣志也是他親自主持編修的,他著有《即墨縣圖說》、《即墨志•序》等書籍。 楊 良 臣 楊良臣字舜卿,號南庄,是明宏治年間的舉人,即墨楊家的首發其祥者。舊《即墨縣志》傳其「勛績」雲:「初令太平,多惠政,再補黎城,值晉境多寇,良臣五年四撫之,一撫亂民於桑梓鎮,三撫陳遷及河南寇於潞之青羊山,皆以單騎入綏定數萬人,而解澤、汾二守被執者以歸,績尤著,世宗嘉其忠,賜薴絲白金,遷判太原,歿於官。」 楊良臣不僅具有如此沉靜威毅的大將風范,而且還頗有彬彬文采,《嶗山詩乘》收其詩五首,其詩如人如事,有一種軍旅邊關的悲慨之氣。 王 邦 直 王邦直(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子魚,號東溟,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王邦直幼時,天資聰穎,文思敏捷,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今屬河北省)縣丞。他為官耿直廉潔,任職期間,曾變賣祖產以補充開銷。後上疏嘉靖皇帝,陳述自己的政見,針對時弊,列舉十款,他的見解受到皇帝贊許,但也因此而遭忌妒,不久,被罷官返回故里。 王邦直回鄉後,於自己的院中築一小閣,自居其中,精心研究聲律。他廣泛收集我國歷代音樂著述,進行探索比較,歷時20年,足不出戶,終於編成《律呂正聲》60卷,書中對我國聲律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考證和闡述,同時,對律呂相應等聲樂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書中還收錄了伯牙學琴、武壬出師。海陽僧人等音樂故事,記有部分琴譜和民謠。該書援引浩繁,說理精闢。 明萬曆年間,翰林周如砥將該書收藏於國史館,清代編入《四庫全書》。 周 如 砥 周如砥(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季平,號礪齋。即墨縣章家埠(今屬瓦戈庄鄉)人。幼年喪父,其母也隨之「殉節」其伯父、伯母省吃儉用,供其讀書。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後改任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等職,鄉人慣稱其為「周祭酒」。在任職期間,他嚴於律己,禮賢下士,特別注意培養人才,獎掖後進。有「時天下士多出其門」之譽。他的文章在當時也頗負盛名,《山東通志》稱「如砥文章名天下」 。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他年老歸里後,謝絕官場交往,但關心人民疾苦,常評議地方利弊,曾呈請皇帝減免百姓的額外賦稅。 黃 宗 昌 黃宗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月不詳)。字長倩,號鶴嶺,即墨城裡人。 1622年(明天啟二年),黃宗昌中壬戌科進士,授雄縣縣(今廣東省雄縣)令。當時,宦官魏忠賢的黨羽猖獗,黃宗昌到任後,立即將雄縣境內不法的閹黨一一正法。後調任清苑縣(今河北省清苑縣)令。這時,京城附近各縣的官吏,紛紛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獨黃宗昌轄制的清苑縣不建。崇禎時,黃宗昌官授御史,曾上疏彈劾魏中賢餘孽等人數罪。翌年,黃宗昌奉旨巡按湖廣,時岷王被校尉彭待聖和善化王的長子等殺死。參政龔承薦等不具實上履,遲遲未能結案。黃宗昌到任後,很快查明案情,懲辦了兇手,同時上疏彈劾龔承薦等玩忽職守罪。後來,黃宗昌受排擠被降職,隨即回鄉閑居。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即墨遭清兵圍困,黃宗昌變賣家產作軍餉,率眾護城。交戰中,次子黃基被清兵射死,黃宗昌忍痛指揮士民繼續戰斗,即墨得以保全。 1644年,黃大夏、郭爾標等人倡眾起義,圍困即墨城,即墨縣令倉惶逃走。黃宗昌糾合即墨士紳進行抵抗,起義軍圍城40多天,城不能破。後來,黃宗昌派楊遇吉率20餘騎闖出城外,引來清兵,里外夾擊,起義軍遭鎮壓而失敗。 黃宗昌晚年,於嶗山修築玉蕊樓隱居,尋勝探奇,吟詩抒懷,著有《嶗山志》等文稿數十卷。 黃 培 黃培(1604-1669年),字孟堅,號封岳,山東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其祖父黃嘉善,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贈太保銜。黃培在明崇禎朝中為官17年,歷任錦衣衛指揮僉事,提督街道等職。極受明廷器重。清兵入北京後,黃培仍忠於前朝,不為清官並想以身殉國。先使其妻妾安氏自縊,護其母柩運回即墨安葬後,將子托其叔,一切就緒就想自殺。後經其叔黃宗癢開導,打消了殉節念頭,但仍蓄發留須,不著清服,表示蔑視滿清,在憂郁悲憤中度日。 順治九年(1635年),黃培姐夫宋繼澄來即墨,宋繼澄為明朝舉人,極有民族氣節和文采,他與黃、藍等諸姓結為詩社,飲酒賦詩,消遣歲月,懷明反清情緒時溢詩文。順治十八年(1662年)於七抗清起義爆發,黃培在道義和物資上給予大力支持。從順治元年至康熙元年,黃培共作詩280餘首,略加刪改,收錄266首,命名為《含章館詩集》(上卷)。康熙元年,刻版裝訂成冊,分贈親友,從而埋下禍根。 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的黃培文字獄一案,是歷時四年的清朝一大要案,清廷前後下過六道諭旨,牽動京、省、州、縣四級官府,涉連217人。堪稱清初中國北方最大的文字獄案。此案由於黃培極力為親友開脫,涉案人員均不同程度的給予免議或一定處罰,唯黃培因系明朝世宦,隱懷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書,已屬不法,違反當朝法令,大逆不敬,於康熙八年四月一日康熙皇帝授刑部轉發山東,在濟南對黃培執行絞刑。黃培臨刑從容作詩,笑談自若,自以為死得其所,時年虛齡66歲。 郭 琇 郭琇(1638-1715),字瑞卿,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屬即墨鎮)人。1670(清康熙九年中進士,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授吳江縣令。處事精明干練,善斷疑案;徵收田賦時實行「版串法」,以杜絕吏役舞弊自肥之風。在任七年,「治行為江南最」。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由江寧巡撫湯斌舉薦,升任江南道御史。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郭琇上《參河臣疏》,陳述河道總督靳輔在戶部尚書佛倫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由此,靳輔被罷官,佛倫被降職。郭琇升任僉都御史。接著,他又冒著丟官喪命的危險上《糾大臣疏》,彈劾「勢焰熏灼,輝赫萬里」的英武殿大學士明珠及余國柱等,揭發他們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污受賄等罪行。致使明珠被罷官,余國柱等人被逐回籍。 郭琇由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他又上《參近臣疏》,彈劾皇帝寵臣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鴻緒和給事中何楷、修撰陳之龍編修王頊齡等植黨營私,以權謀私,徇情枉法,貪污自肥等罪。結果高士奇等一夥權臣被罷官。郭琇的三大疏引起「群黨側目,百端交構。」不久,便遭明珠余黨誣陷,被罷官回鄉。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郭琇到德州迎駕。康熙以郭琇為吳江縣令時,政績顯著,且有膽識,復起用為湖廣總督。郭琇到任後,極力整頓吏治,清除弊政,提出將黃州、武昌二府所征軍糧改為折色,以節省運費,減輕百姓負擔;減征江夏等13州縣田賦;豁免江夏、嘉魚、漢陽三縣有賦無田的田賦和清丈土地等建議。均得到皇帝贊賞,得以實行。湖廣百姓大受其益。1710年(清康熙四十年),郭琇曾多次以病請求辭官。康熙以「思一人代之不可得」為由予以拒絕。翌年,郭琇因具保苗民起義情況不實,遭權臣借機排斥,被罷官。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病故於即墨。他在《清史稿》上有正傳,是唯一收入今之《辭海》上的一位即墨人物。 李 毓 昌 李毓昌(1771-1808),字皋言,號榮軒,即墨縣城西閣里人,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中戊辰科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蘇候補。 是年,黃淮泛濫,江蘇淮安一帶洪水成災,清朝廷發放賑銀救濟災民,李毓昌等10人受兩江總督鐵保委派赴山陽縣查賑。山陽知縣王伸漢貪污賑銀,中飽私囊,恐事情敗露,便對前來查賑的官員一一賄賂。被派去山陽查賑的其他九名官員均接受賄賂,沆瀣一氣,知情不舉。唯李毓昌拒受賄賂,謝絕王伸漢為其安排的館舍,獨住於善緣庵。 古歷九月二十九日,李毓昌帶領僕役親赴農村,深入民宅逐戶查核人口及領取賑銀數目,登記造冊,與原山陽縣所報之放賑名冊逐一核對,至十月底即查完兩個鄉,李毓昌掌握了王伸漢虛報戶口、剋扣賑銀的實據後,隨即寫好稟貼,准備上報淮安知府。王伸漢探知李毓昌即將揭發其貪污罪行的消息後,大為驚恐,急忙修書將李毓昌請回縣署,設宴款待。席間,王伸漢對他誘之以利,殷勤地說:「君初入仕途,不知此中關竊耳。慕虛名而失實惠,竊為君不取也!」 李毓昌正色回答:「我非不欲得實惠,顧不忍向垂斃之飢民奪口食耳!此事任君自為之,弟實不敢自污以欺天也!然我將聞之上台。」說完,拂袖而去。王伸漢見李毓昌不為金錢所動,便與親信包祥計議,決心將李毓昌置於死地,以達滅口之目的。王伸漢首先派包祥將李毓昌的三個僕人李祥、顧祥、馬連升買通,應允事成之後酬以白銀500兩,然後親往善緣庵邀請李毓昌去縣署赴宴。李毓昌對王伸漢雖十分厭惡,但礙於情面,只得同往。王伸漢心懷鬼胎,假意殷勤勸酒,致李毓昌帶醉而歸。深夜,酒醒口渴,李祥便將事先准備好的毒葯投入茶水中,奉給主人,李毓昌喝下茶水後,不一會便高喊腹痛,神色驟變,口吐鮮血。李祥等三人遂即用絲帶緊勒其咽喉,登時氣絕。隨後,三人又將李毓昌的屍體懸掛於屋樑上,偽造自縊身死現場,時為清嘉慶三年十一月七日。事後,王伸漢從李毓昌的衣物中搜出揭發其貪污行徑的稟貼,並買通淮安知府王轂,以自縊身亡定案,著其親屬迎柩回故里發喪。 翌年春,李毓昌妻林氏在檢點丈夫遺物時,發現帶有污血的衣服稟貼殘稿一頁,稿中有「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等語,遂對李毓昌之死因產生懷疑,由此開棺檢驗,發現死者有明顯中毒跡象,毓昌叔李泰清遂赴北京都察院告狀。此案經嘉慶皇帝親自批示,於1809年7月16日(清嘉慶十四年)將謀殺之主犯王伸漢、王轂、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等處決,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等被革職流放,與此案有關的官吏亦受到懲處,清嘉慶皇帝親制《憫忠詩》30韻,刻石於李毓昌的墓前,冤案得以昭雪。

8. 即墨宋宗軍現任什麼職務

即墨副市長鞠朝友具體負責工業生產方面的工作漢族。1975年12月生。山東五蓮人。中共黨員。1998年07月參加工作。青島大學高分子材料工學學士。中國海洋大學項目...

9. 即墨的著名人物

王垓,字漢京。清順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進士,授行人,掌傳詔、冊封等事宜。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並著有《使琉球記》,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經過及琉球國的風土人情等。
周鴻圖(生卒年不詳),字子固,號昌齡,即墨人。著有《長四均哈揭錄》三卷。
黃嘉善(1549~1624),字惟尚,號梓山,明朝即墨城裡人。戍邊二十年,為捍衛北部邊疆作出了貢獻。著有《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見山樓詩草》
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號礪齋,章嘉埠(屬段泊嵐鎮)人。1589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後改任國子監祭酒。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藍田(1477~1555),字玉甫,號北泉,即墨城人。著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
楊良臣(1461~1528),字順卿,號南庄,即墨城裡人。著有《南庄遺詩》。
藍章(1453~1525),字文綉,即墨人。著有《大勞山人遺稿》、《八陣合變圖說》、《西巡錄》等。
王邦直(1513~1600),字子魚,號東溟,明代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著有《律呂正聲》60卷。
呂讓(生卒年不詳),字克遜,即墨人。曾兩次奉詔出使安南(屬越南)。
張夢鯉(1533~1597), 字汝化,號龍池,明代即墨人。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中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開封府知府,江西按察使,大理寺卿。著有《文綉閣詩草》。
徐萬且(生卒年不詳),西漢即墨人,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專家,《太初歷》製作人之一。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山東即墨郭家巷(屬即墨鎮)人。清朝康熙年間的清官。 薩頂頂:中國大陸女藝人,有蒙古血統,她的父母為山東人;外婆則是蒙古人。原名周鵬,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首屆通俗唱法本科。曾以《自己美》《咚巴拉》紅遍祖國南北。
毛寧:昵稱毛毛。中國著名男歌手,有內地情歌王子之稱。於1969年出生於沈陽,祖籍即墨。

10. 即墨歷史上的五大名人分別姓什麼

即墨的名人有很多,不只是五個,像藍田等

閱讀全文

與即墨藍田個人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