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劇 王派花旦 有幾個
王派傳人有單仰萍,錢愛玉、姚建平、錢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王派傳人有孟莉英、徐玉萍、單仰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志萍(上海越劇院)、李敏(福建芳華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錢愛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舒錦霞(浙江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珺、徐璐、陳萍、張麗、李旭丹、忻雅琴等。 王派代表作品:《春香傳》扮春香、《追魚》中的鯉魚精、《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孟麗君》中孟麗君、《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三看御妹》;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等
『貳』 越劇哪些流派好聽
個人比較喜歡戚派(戚雅仙)和尹派(尹桂芳)的 其他還有范派(范瑞娟)、畢派(畢春芳)、徐派(徐玉蘭)還有袁派(袁雪芬)覺得也還不錯 至於再其他的,應該也還有,但是我所知有限,沒怎麼聽到過
『叄』 越劇王文娟王派現在的傳人有哪些
王派傳人有孟莉英、周雲娟(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文華獎得主)、徐玉萍、單仰萍 ( 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文華獎獲得者)、王志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李敏(福建芳華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錢愛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舒錦霞(浙江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張珺、徐璐、宓永仙(海寧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陳萍、張麗、李旭丹、忻雅琴等。
『肆』 越劇演員姚煜晨是唱什麼流派的。
學唱越劇先了解越劇流派特點
越劇在四十年代進入[尺調腔]時期後,出現了一批勇於改革,積極創新的著名演員。她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博採眾長,不斷豐富越劇唱腔和表演程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越劇流派是演員表演藝術的總體,它包括劇目、唱、念、做等多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越劇流派唱腔由曲調和唱法兩大部分組成,在曲調的組織上,各派都有與眾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過旋律、節奏以及板眼的變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風格。特別是起調,落調,句間、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斷反復、變化的特徵樂匯和慣用音調等,更是體現各流派唱腔藝術特點的核心和關鍵。在演唱方法上,則大都集中在唱字、唱聲、唱情等方面顯示自己的獨特個性,通過發聲、音色以及潤腔裝飾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有些細微之處,還包括著不少為曲譜難以包容,也無法詳盡記錄的特殊演唱形態,卻更能體現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個劇有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尹桂芳創立的「尹派」、范瑞娟創立的「范派」、傅全香創立的「傅派」、徐玉蘭創 立的「徐派」、戚雅仙創立的「戚派」及「王派」、「陸派」、「畢派」、「張派」、「呂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創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莊而帶悲劇色彩的婦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樸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並不特別亮,音域也不特別寬,她以真情實感取勝,重視以情動人,唱腔的節奏變化多端,唱法上重視潤腔、氣口運用、力度對比,因而從容自如,韻味很濃。 袁雪芬演過一百多出戲,成功地塑造了許多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特點的婦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鶯鶯、祥林嫂、花木蘭、梁紅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後,學袁派戲,唱袁派腔的人愈來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員如戚雅仙、張雲霞、金采鳳、呂瑞英、筱月英、朱東韻等。
二、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創立。尹桂芳多扮演風流瀟灑、文雅溫柔的書生。朴實而不呆板,聰穎而不輕佻,瀟灑而不飄浮。 尹桂芳音域不寬,唱腔多在中音區運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較重,演唱時按「字重腔輕以情帶聲」的原則把字音吐清而別具風味,又善於運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變化表達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雋永,流暢舒展,纏綿柔和,代表作有《盤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盪子》的「嘆鍾點」等。尹派傳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趙志剛、茅威濤等等。
三、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創立。范瑞娟戲路較寬,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鄭元和、賈寶玉這類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也善演文天祥、韓世忠、李秀成這樣的忠臣良將,還善演賀老六、扎西這樣的近現代人物。她的嗓音實,聲宏亮,中氣足,音域寬,演唱追求剛勁的男性美。作為[弦下腔]的創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規范,又獨標一格,成為顯示流派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點是樸素大方,穩健軒昂,咬字堅實,旋律起伏多變,帶男性氣質,有陽剛之美。范派弟子在觀眾中較有響的有丁賽君、陳琦、邵文娟、史濟華、張志明、方雪雯、章瑞虹等。
四、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創立。其主要特點是: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表演激情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華山聖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李娃傳》的李亞仙,《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等。 傅全香的嗓音條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結合,曲調波瀾起伏,重視收放開合與花腔的潤色,唱腔美若嚦嚦鶯聲,被譽為「金嗓子」,「越劇花腔女高音」,是越劇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傳人有:薛鶯、徐涵英、陸梅英、張蓉華、胡佩娣、洪芬飛、張臘嬌、張金月、何英、陳穎、顏恝、陳嵐、陳飛等。其中何英、陳穎這兩位傅派新秀,在國內外已具有一定影響。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蘭創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儻熱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蘭嗓音條件好,音哉寬,在曲調方面吸收了紹劇粗獷悲壯的特點,京劇剛健、堅實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劇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實、淳厚的因素,在氣息控制、共鳴運用、板式轉換等方面,都有別出心裁的創造。 徐派的特點是華采俊逸,灑脫流暢,奔放高亢,感情熾熱,曲調大起大落,跌宕明顯。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劉諶,《西廂記》的張生,《春香傳》的李夢龍,《紅樓夢》的賈寶玉,《追魚》的張珍,《西園記》的張繼華等。 徐派的傳人 有金美芳、徐小蘭、劉麗華、汪秀月、翁荔英、劉覺、徐持平、錢惠麗等。
六、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創立。戚派是從袁派中衍化出來的。 戚雅仙的嗓音條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寬,旋律多在中、低音區迂迴。戚派的特點是感情真摯濃厚,曲調朴實,花腔不多,用音范圍不廣,但組織嚴密,節奏鮮明,音型簡練並經變化反復出現,形成給人印象深刻的特徵音調,易學易記。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蘇三,《琵琶記》中的趙五娘,《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王老虎搶親》中的王秀英等,主要傳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靜、徐潔和、周美姣等。
七.王派 由王文娟創立。王文娟師承竺素娥,以善於表演人物神態、傳達內心感情著稱,扮相清秀,表情細膩,動作優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蘭芳等影響。王文娟博採眾長,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暢、平易質朴、情意真切、韻味醇厚的風格。她塑造的藝術形象有《紅樓夢》的林黛玉,《追魚》的鯉魚精,《春香傳》的春香,《孟麗君》的孟麗君等。王派傳人有錢愛玉、姚建平、錢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八.陸派 由陸錦花創立。陸錦花師承張福奎,又受馬樟花影響,熔鑄吸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藝術。擅長扮注儒生、窮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華麗,不喜雕琢,朴實清麗,自然流暢,其塑造的藝術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綵樓記》的呂蒙正,《盤夫索夫》的曾榮,《情探》的王魁等。陸派傳人主要有曹銀娣、陸文治、許傑,以及越劇新秀夏賽麗等。
九.畢派 由畢春芳創立。畢春芳擅長演喜劇,她發聲清脆且富有彈性,音域較寬,善於運用唱法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華,袁派的表演技巧,融匯貫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搶親》的周文賓,《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龍都有所創新。畢派傳人有楊文蔚、丁蓮芳等。
十.張派 由張雲霞創立。張雲霞師承袁雪芬,又拜崑曲名角方傳靶為師。她從摹仿到發展到創新,左顧右盼,兼收並蓄,終於脫穎而出。至建國後自立門戶,形成了張派藝術。代表作有《秦香蓮》、《李翠英》、《春草》、《貂蟬》等。張派唱腔的主要特點是:曲調細膩婉轉,情意濃;音色柔和甜潤,韻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學習張派藝術,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的何賽飛,就是其中佼佼者。
十一.呂派 由呂瑞英創立。呂瑞英初跟袁雪芬學藝,後以其絢麗多彩,雍華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呂瑞英的嗓子音域較寬,音色較亮,多扮演一些聰慧少女和巾幗英雄,如紅娘、金枝、薛寶釵、穆桂英、梁紅玉等。她的唱腔在質朴細膩、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礎上,向活潑稚嫩、昂揚明亮、富於激情的方向擴展。她的唱腔樂感強,有「越劇界抒情女高音」之稱譽。目前,不少新秀喜歡學唱「呂派」,其中浙江的吳素英、黃依群、陳輝玲等已在觀眾中產生一定影響。 十二.金派 由金采風創立。金采風師袁雪芬,並吸收施銀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華,融匯一體。她擅演大家閨秀,如《盤夫索夫》中的嚴蘭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廂記》的崔鶯鶯等。她運腔婉轉回盪,抑揚頓挫;吐字清晰,字字送聽;運氣自然,富於韻味。特別是她的代表作有《盤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眾中流傳甚廣。
張桂鳳、吳小樓、徐天紅等,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員。她們的演唱剛健質朴、富有感情、蒼勁教練、激昂高亢,為越劇老生腔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今活躍在越劇舞台上的優秀青年演員,如趙志剛、茅威濤、何英、錢惠麗等,在國內外已有一定的影響,他(她)們在表演和演唱上,已有自己的特色,他(她)們的風格也在逐漸形成之中。
怎樣喊嗓練聲
第一階段:
未曾出聲先練氣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過程約3、4秒鍾,而演唱時,有時一口氣要延長十幾秒,甚至更長,而且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必須掌握將氣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領,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
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二)「深吸慢呼數字練習」
我們把第一步驟稱為「吸提推送』,「吸提」的氣息向里向,「推送」的氣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時做氣息延長練習。我們三種練法:
A.數數練習:「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快速地數數字「 」,——口氣反復數,數到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反復數多少次。
B.「數棗」練習:「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出 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竹竿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 (吸足氣)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 四個棗五個……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數多少個棗。反復4—6次。
C.「數葫蘆」練習:「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念:「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了24個葫蘆(吸足氣)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這口氣氣盡為止,反復4—6次。
數數字、「數棗」、「數葫蘆」控制氣息,使其越練控制越,千萬不要跑氣。開始腹部會出現酸痛,練過一段時間,則會自覺大有進步。
(三)「深吸慢呼長音練習」
經過氣息練習,聲音開始逐步加入。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輕輕地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
(四)「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腹部及橫膈膜利用伸縮力同時彈出,我們介紹三種練習:
A.一口氣托住,嘴裡發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復)到這口氣將盡時發出「嘭一啪」的斷音。反復4—6次。
B.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哈工哈)—(反復)(加快)哈,哈,哈……」鍛煉有進發爆的斷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嘿—厚、嘿—厚」(反復逐漸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氣力不支為止,反復練習。
經過這一階段練習,氣為聲之本,氣為聲之帥的氣息,已基本飽滿,「容氣之所」已基本興奮、活躍起來,而聲音一直處於醞釀、保護之中,在此基礎上即可開始准備聲音練習了。
第二階段:氣、聲、字的練習
戲曲演員尤其京劇演員包括戲曲愛好者在喊嗓練聲上容易犯急於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來,急著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亂喊,這往往是事與願違的。我們在研究喊嗓練聲時,有意地先練氣息不急於發聲,是利於發聲練習,要大家明確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和持之以恆的毅力。在這第三階段,我們建議還是不急於爬音階喊高音,而從氣、聲、字結合練起。這三者關系應排成這樣一個順序:氣為音服務,音為腔服務,腔為字服務,字為詞服務,詞為情服務。從這個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於中心,前面牽著「音」和「腔」,後面聯著「詞」與「情」。當中一塌,滿盤皆輸。字音的真切,決定著聲音的圓潤,「以字行腔」正是這個理兒。在喊嗓練聲中的字、音、氣的關系,應是托足了「氣」,找准了「音」,咬真了「字」。具體方法是:用漢語拼音的方法把字頭、字腹、字尾放大放緩,以字練聲,然後加快,同時練嘴皮子和唇齒牙舌喉的靈活性。
①唇音練習:(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漸加快到念繞口令)
八一百一標一兵一奔—北一坡一
北一坡一炮一兵一並一排一跑—
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標一兵一碰一
標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一
②齒音練習(方法同上)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不要把十四——說——四十,
也不要把四十——說——十四,
③舌音練習(方法同上)
六十六歲劉老六,推著六十,
六隻大油簍,
六十六枝垂楊柳,
拴著六十六隻大馬猴。
④喉音練習(方法同上)
山前有隻虎,
山下有隻猴,
虎攆猴,猴斗虎,
虎攆不上猴,
猴也斗不了虎
⑤舌音牙音練習(方法同上)
街南來了個瘸子,右手拿著個碟子,左手拿個茄子;街上有個撅子,橛子絆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
⑥十三道轍字音練習
風(中東)一催(灰堆)一暑(姑蘇)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發花)一謝(乜斜)
秋(由求)一爽(江陽)一雲(人辰)一高(遙條)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來(懷來)
俏(遙條)一佳(發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蘇)一房(江陽)一來(懷來)
東(中東)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
這樣一練,你哪路音圓潤,哪路音干癟,分得清,找得准。氣、音、字練習非常實用有效。
第三階段:吟詩、吟唱練習
把吟詩、吟唱放在第四階段目的是練習和挖掘「低音寬厚,中音圓潤,高音堅韌"的嗓音素質,不盲目拔高、爬高,而是鞏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華美、音質純正,保住一條好聽好用的嗓子,同時鍛煉高音的堅韌有彈性。此時的念白練唱都是無伴奏的,演唱更難,要求更高,在第三階段練,有氣、音、字墊底,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爬上來的,嗓音並不疲勞,練習有實效,把握性大①吟詩:一般選各個行當的定場詩,因為角色剛剛上場,要給觀眾留下第一印象,並使他們停止議論,安靜下來,所以定場詩應是聲調較高,不急不慢,是角色自己興趣志向的自我剖析,韻律性極強,必須好好練,又適合於喊嗓、練聲、練習。比如《擊鼓罵曹》禰衡的定場詩,「口似懸河語似流,全憑舌尖壓諸侯,男兒何得擎天手,自當談笑覓封侯」;再如《挑華車》中嶽飛的定場詩「明亮亮盔甲射人鬥牛宮,縹緲緲旌旗遮住太陽紅,虎威威排列著明輔上將,雄糾糾胯下駒戰馬如龍」。在萬物蘇醒,萬象更新的清晨你可以盡情發揮練嗓。
②吟唱:具有念白吟誦相夾,半唱半念交相輝映的特點,比吟詩更難,其情感更宜抒發,其音律更宜舒展,正好用來喊嗓發聲。半吟半唱如引子,例如,《宇宙鋒》趙艷容上半吟(念)「杜鵑枝頭泣,(吟唱)血淚暗悲啼。」再如陽平關》曹操(半吟念)「只手(吟唱)獨擎天,奇勛已早建,(半吟念)虛名扶漢祚,(吟唱)時勢魏將遷」。直接吟唱如《秦瓊賣馬》「好 漢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鄉」,再如《清風亭》「年紀邁,血氣衰,年老無兒絕後代」,「聽媽媽高聲喚悲哀,想必是為姣兒失卻了夫妻恩愛」。
③京白:(普通話)吟詩:為現代戲表演念詞而練習,如用吟詩的旋律,念《毛主席詩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等。再如念現代戲一些經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點點記在心」,「千枝萬葉一條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練聲的好素材。傳統大段念白及一些貫口練習也可在這一階段鍛煉氣息和發聲。
第四階段:弧形氣聲練習
這是京劇里非常獨特的一種發聲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彈跳,跳起來蹲下去又彈起來,也像體育里的擲鉛球,轉起來,縮回來,再擲出去,氣息和聲音推出形成一條/型,拋物線,拉回來,再拋出去。
如武生:啊/咳/
老生:馬/來/
花臉:酒/喔啊\來/
丑:啊/哈/
青衣:苦/哇/
容⌒稟/
這類雙弧形氣、聲,如不好好練,極容易出「岔音」,「轉」或「呲花」。一般要領是:運好氣——托好字(像「漢語拼音」一樣分解字音)——拋出去——收——再拋出去,控制好氣息、音量,選出最佳音色,一環扣一環,相得益彰。尤其程派吟誦的「容——稟」似斷不斷、細若游絲、欲斷又起至飽滿地送到家。歸音歸韻更是需要努力練習和掌握的。
第五階段:爬音階及高難音練習
「嘎調」、「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稱其為高難音。在喊嗓練聲中練習這路音,注意不可多練,關鍵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拚命去喊去叫,前面練習的會全部做廢,還會傷及嗓子。練習這路音最忌擠、卡、捏、壓、強努、硬拼橫氣。老先生說「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勁去喊),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則音自高矣……,凡遇高揚之字照上法將氣提起送出……則聽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費勁。」這里有竅門,有方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去摸索,去探求。
『伍』 越劇有幾大流派
得到公認的越劇十三大流派:
1、袁派
2、范派
3、尹派
4、傅派
5、徐派
6、戚派
7、王派
8、陸派
9、畢派
10、張派
11、呂派
12、金派
13、張派
越劇流派包括劇目、唱、念、做等各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越劇的流派唱腔由曲調和唱法兩大部分組成,在曲調的組織上,各派通過旋律、節奏以及板眼的變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風格,在演唱方法上則通過發聲、音色以及潤腔裝飾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然而,唱腔雖然重要,流派卻並非僅指唱腔,更包含舞台表演藝術等多重內容。
『陸』 誰知道越劇有多少流派,分別是什麼行當,創始人是誰
越劇流派是演員表演藝術的總體,它包括劇目、唱、念、做等多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越劇流派唱腔由曲調和唱法兩大部分組成,在曲調的組織上,各派都有與眾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過旋律、節奏以及板眼的變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風格。特別是起調,落調,句間、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斷反復、變化的特徵樂匯和慣用音調等,更是體現各流派唱腔藝術特點的核心和關鍵。在演唱方法上,則大都集中在唱字、唱聲、唱情等方面顯示自己的獨特個性,通過發聲、音色以及潤腔裝飾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有些細微之處,還包括著不少為曲譜難以包容,也無法詳盡記錄的特殊演唱形態,卻更能體現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個劇種,流派唱腔越豐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強,劇種也就越繁榮、越成熟,表演范圍也越廣。目前,越劇有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尹桂芳創立的「尹派」、范瑞娟創立的「范派」、傅
全香創立的「傅派」、徐玉蘭創 立的「徐派」、戚雅仙創立的「戚派」及「王派」、「陸派」、「畢派」、「張派」、「呂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創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莊而帶悲劇色彩的婦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樸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並不特別亮,音域也不特別寬,她以真情實感取勝,重視以情動人,唱腔的節奏變化多端,唱法上重視潤腔、氣口運用、力度對比,因而從容自如,韻味很濃。
袁雪芬演過一百多出戲,成功地塑造了許多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特點的婦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鶯鶯、祥林嫂、花木蘭、梁紅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後,學袁派戲,唱袁派腔的人愈來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員如戚雅仙、張雲霞、金采鳳、呂瑞英、筱月英、朱東韻等。
二、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創立。尹桂芳多扮演風流瀟灑、文雅溫柔的書生。朴實而不呆板,聰穎而不輕佻,瀟灑而不飄浮。
尹桂芳音域不寬,唱腔多在中音區運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較重,演唱時按「字重腔輕以情帶聲」的原則把字音吐清而別具風味,又善於運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變化表達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雋永,流暢舒展,纏綿柔和,代表作有《盤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盪子》的「嘆鍾點」等。尹派傳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趙志剛、茅威濤等等。
三、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創立。范瑞娟戲路較寬,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鄭元和、賈寶玉這類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也善演文天祥、韓世忠、李秀成這樣的忠臣良將,還善演賀老六、扎西這樣的近現代人物。她的嗓音實,聲宏亮,中氣足,音域寬,演唱追求剛勁的男性美。作為[弦下腔]的創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規范,又獨標一格,成為顯示流派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點是樸素大方,穩健軒昂,咬字堅實,旋律起伏多變,帶男性氣質,有陽剛之美。范派弟子在觀眾中較有響的有丁賽君、陳琦、邵文娟、史濟華、張志明、方雪雯、章瑞虹等。
四、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創立。其主要特點是: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表演激情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華山聖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李娃傳》的李亞仙,《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等。
傅全香的嗓音條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結合,曲調波瀾起伏,重視收放開合與花腔的潤色,唱腔美若嚦嚦鶯聲,被譽為「金嗓子」,「越劇花腔女高音」,是越劇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傳人有:薛鶯、徐涵英、陸梅英、張蓉華、胡佩娣、洪芬飛、張臘嬌、張金月、何英、陳穎、顏恝、陳嵐、陳飛等。其中何英、陳穎這兩位傅派新秀,在國內外已具有一定影響。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蘭創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儻熱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蘭嗓音條件好,音哉寬,在曲調方面吸收了紹劇粗獷悲壯的特點,京劇剛健、堅實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劇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實、淳厚的因素,在氣息控制、共鳴運用、板式轉換等方面,都有別出心裁的創造。
徐派的特點是華采俊逸,灑脫流暢,奔放高亢,感情熾熱,曲調大起大落,跌宕明顯。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劉諶,《西廂記》的張生,《春香傳》的李夢龍,《紅樓夢》的賈寶玉,《追魚》的張珍,《西園記》的張繼華等。
徐派的傳人
有金美芳、徐小蘭、劉麗華、汪秀月、翁荔英、劉覺、徐持平、錢惠麗等。
六、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創立。戚派是從袁派中衍化出來的。
戚雅仙的嗓音條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寬,旋律多在中、低音區迂迴。戚派的特點是感情真摯濃厚,曲調朴實,花腔不多,用音范圍不廣,但組織嚴密,節奏鮮明,音型簡練並經變化反復出現,形成給人印象深刻的特徵音調,易學易記。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蘇三,《琵琶記》中的趙五娘,《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王老虎搶親》中的王秀英等,主要傳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靜、徐潔和、周美姣等。
七.王派
由王文娟創立。王文娟師承竺素娥,以善於表演人物神態、傳達內心感情著稱,扮相清秀,表情細膩,動作優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蘭芳等影響。王文娟博採眾長,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暢、平易質朴、情意真切、韻味醇厚的風格。她塑造的藝術形象有《紅樓夢》的林黛玉,《追魚》的鯉魚精,《春香傳》的春香,《孟麗君》的孟麗君等。王派傳人有錢愛玉、姚建平、錢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八.陸派
由陸錦花創立。陸錦花師承張福奎,又受馬樟花影響,熔鑄吸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藝術。擅長扮注儒生、窮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華麗,不喜雕琢,朴實清麗,自然流暢,其塑造的藝術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綵樓記》的呂蒙正,《盤夫索夫》的曾榮,《情探》的王魁等。陸派傳人主要有曹銀娣、陸文治、許傑,以及越劇新秀夏賽麗等。
九.畢派
由畢春芳創立。畢春芳擅長演喜劇,她發聲清脆且富有彈性,音域較寬,善於運用唱法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華,袁派的表演技巧,融匯貫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搶親》的周文賓,《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龍都有所創新。畢派傳人有楊文蔚、丁蓮芳等。
十.張派
由張雲霞創立。張雲霞師承袁雪芬,又拜崑曲名角方傳靶為師。她從摹仿到發展到創新,左顧右盼,兼收並蓄,終於脫穎而出。至建國後自立門戶,形成了張派藝術。代表作有《秦香蓮》、《李翠英》、《春草》、《貂蟬》等。張派唱腔的主要特點是:曲調細膩婉轉,情意濃;音色柔和甜潤,韻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學習張派藝術,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的何賽飛,就是其中佼佼者。
十一.呂派
由呂瑞英創立。呂瑞英初跟袁雪芬學藝,後以其絢麗多彩,雍華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呂瑞英的嗓子音域較寬,音色較亮,多扮演一些聰慧少女和巾幗英雄,如紅娘、金枝、薛寶釵、穆桂英、梁紅玉等。她的唱腔在質朴細膩、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礎上,向活潑稚嫩、昂揚明亮、富於激情的方向擴展。她的唱腔樂感強,有「越劇界抒情女高音」之稱譽。目前,不少新秀喜歡學唱「呂派」,其中浙江的吳素英、黃依群、陳輝玲等已在觀眾中產生一定影響。
十二.金派
由金采風創立。金采風師袁雪芬,並吸收施銀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華,融匯一體。她擅演大家閨秀,如《盤夫索夫》中的嚴蘭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廂記》的崔鶯鶯等。她運腔婉轉回盪,抑揚頓挫;吐字清晰,字字送聽;運氣自然,富於韻味。特別是她的代表作有《盤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眾中流傳甚廣。
張桂鳳、吳小樓、徐天紅等,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員。她們的演唱剛健質朴、富有感情、蒼勁教練、激昂高亢,為越劇老生腔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今活躍在越劇舞台上的優秀青年演員,如趙志剛、茅威濤、何英、錢惠麗等,在國內外已有一定的影響,他(她)們在表演和演唱上,已有自己的特色,他(她)們的風格也在逐漸形成之中。
『柒』 越劇王文娟去世死於哪年
王老師是我最尊敬的人,應該死的是你們這些豬
『捌』 越劇的王派傳人有哪些啊
姓名:王文娟
生日:1926.12.19
籍貫:浙江 嵊縣黃澤鎮坑邊村
職務: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上海越劇院主要演員,上海越劇院小紅樓劇團團長。
藝術角色:越劇青衣
藝術成就:越劇王派創始人
【藝術人生】
王文娟、徐玉蘭《西園記》 父親是個鄉村教師。兩個舅父,一個會拉琴,一個會敲鼓,母親又愛看戲。後在滬、杭一帶演出。
1939年離家至上海,師從表姐--越劇小生竺素娥 [3]。初習小生,2年後,改學花旦。開蒙戲是《投軍別窯》飾王寶釧。
1944年受竺素娥提攜,與其搭檔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脫穎而出。
1945年下半年,與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
1947年與陸錦花合作,成立少壯越劇團。
1948年春與尹桂芳搭檔,演出了《雙槍陸文龍》等戲。
1948年秋,進玉蘭劇團與徐玉蘭合作,首演《風瀟瀟》。從此二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
上海解放後,與徐玉蘭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劇目。
1952年7月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
1952年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飾演《西廂記》中崔鶯鶯,獲演員二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換戰俘的服務工作,獲朝鮮勞動黨頒發的三級國旗勛章和志願軍司令部給予的二等軍功章。
1954年春,隨團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春香傳》中扮春香,獲表演一等獎。由於在該劇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鮮少女的情懷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贊賞,成為她的成名作。
1955年隨團入上海越劇院。
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
自50年代中期起,多次隨上海越劇院赴朝鮮、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香港、台灣(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為越劇藝術光揚海外作出貢獻。
徐玉蘭、王文娟《紅樓夢》 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正式上演
1958年8月,作為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
1958年後與徐玉蘭主演的《追魚》、《紅樓夢》[1962年7月]、《西園記》先後被攝製成電影或電視。
1960年6月,出席全國文教群英大會。與徐玉蘭合演的《追魚》、《紅樓夢》,曾多次招待國內外貴賓。
1962年,與徐玉蘭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
文化大革命後,在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傳統劇《西園記》中飾王玉貞、《孟麗君》中飾孟麗君。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6年領銜主演了10集越劇電視片《孟麗君》。
80年代中期,積極投入劇院體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團長。
至60年代初期,藝術上日臻成熟,扮演了神話劇《追魚》中的鯉魚精、《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等角色;在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孟麗君》中孟麗君等角色,都以演技精湛、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在觀眾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被行內名家贊為善於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有「王派」之稱。
王派傳人有單仰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志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錢愛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何炯華(諸暨越劇團)、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舒錦霞(浙江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珺、徐璐等。
【代表人物】
單仰萍、王志萍、陳曉紅
【梅花獎獲得者】
周雲娟: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單仰萍: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舒錦霞: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陳曉紅: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李 敏: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玖』 越劇王文娟有多少學生
太多了,可能連王老本人都難以說出精確人數。有王紫娟、王仁娟、王藝娟、趙時鶯、錢愛玉、張月芳、周雲娟、錢世娥、單仰萍、王志萍 、姚建平、李敏、洪瑛、俞建華、舒錦霞、華怡青、陳曉紅、陳 萍、王秀蘭、瀋海斌、裘奇軍、宓永仙、陶慧敏、沈美娟、何炯華、王桂萍、李沛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