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陝西鑫昱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雲簡歷劉雲以前是那裡任職的
劉雲出生在陝北一個普通農家,這里是共產黨人打日本,解放全中國的根據地,是毛主席和黨中央在此生活戰鬥了13年的地方。在這里,農民家庭和農村生活孕育了劉雲勤勞簡朴、誠實善良、堅韌不拔的品質,也使他對農民有著最直觀的認識和最深刻的了解,對農民懷有最濃厚、最純朴真摯的感情。
劉雲深情地說,他一生有一位最偉大的老師,是母親。
劉雲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按老百姓的說法,這就是天塌了。留下母親、兩個哥哥、三個姐姐,一家七口人,母親堅強的承擔起撫育兒女的全部責任。就成了這一家人頂天立地的柱子,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青黃不接的三四月,鄉下,要飯的人多,母親寧願讓自家娃少吃一口,也要給每一個要飯的人一口飯吃。娃們不理解,埋怨母親,「自己吃不飽,還給要飯的。」母親生氣了,要飯的咋了,要飯的也是一條命,要飯的也是人。母親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少時的劉雲。
母親不僅僅把愛社、愛黨傳承給兒女,更把上善若水,熱愛眾生的人性光輝,傳承給了兒女。
劉雲母親骨子裡就有儒家農耕文明的靈魂,耕讀傳家。
她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她相信,讀書做官論,也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這樣,劉雲的母親把自己兒女送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劉雲的兄弟姐妹中,姐姐劉三姐成了改革初期的農民企業家,二哥從延安大學畢業後,也成了當地有影響的人物,他們兄弟姐妹的心靈中,血液中,流淌著母親的基因。
劉雲說,他有今天,是黨的培養,但更得益於偉大母親的影響。
別具一格的儒商
劉雲從西北大學畢業後,曾在陝北小縣城,當上了公務員,按陝北人的話,成了公家人,吃的是公家飯,但劉雲骨子裡,是想干大事業。
劉雲砸了公家的飯碗,時髦的話,叫「下海」。
劉雲在商海中,拼拼殺殺,風風雨雨,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成了氣候。
劉雲在省城西安,在那聳入雲端的大樓里,佔了一席之地。
劉雲常講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劉雲要求所有公路、隧道、橋梁工程,一定要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干,絕不能偷工減料,絕不能禍害人。他把工程的高質量、高標準的意識滲透到每一個高管和工人的血肉中,注射到他們的大腦和行為中。
劉雲講,在爭利求強的商戰中,既要有商人的頭腦和智慧,更要有做人的本分和良知。不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領導,對得起朋友。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天理泯滅、道德淪喪為代價而換取經濟利益。在劉雲的眼裡,工程贏利多少似乎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為社會做點事,為老百姓做點事。
正是這個看似簡單的人,講著很簡單的話,卻在不斷創造奇跡。
Ⅱ 一年級大學季劉芸簡歷
劉芸(1982年12月26日-)來,本源名劉雲,出生湖南長沙,中國女演員,現居於北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0級表演系。2001年因出演電視劇《命運的承諾》而踏入演藝圈,隨後參演《三重門》《我為歌狂》等影視劇。2004年憑借《大漢天子Ⅱ》中「秋嬋」一角而受到關注。2007年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八月號封面。 2008年憑借電視劇《鹿鼎記》中「沐劍屏」一角再度受到關注 。
Ⅲ 劉雲的個人簡介
劉雲教授為北京交通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學互聯網輿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系主任,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職稱委員會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師和工作人員代表大會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學女教授協會會長,北京女教授協會執行委員。此外,劉雲教授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HTRDP)評審專家, IET FELLOW,計算機網路協會高級會員、系統模擬學會高級會員、鐵道學會高級會員,鐵通公司高級顧問,北京市網宣辦高級顧問。劉雲教授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Computing(IJSC)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JISN)、系統模擬學報、北京交通大學學報、城市快軌交通雜志副主編。劉雲教授主持過國家級、省部級,包括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課題等重大課題。目前,劉雲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網路安全、智能交通等。劉雲教授曾主編多本專著和書籍章節,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50餘篇被三大檢索檢錄。此外,劉雲教授參加過多次國際學術活動,並在境外若干高校擔任兼職教授。獲得過一些研究成果和獎勵,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獎、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材獎、北京交通大學教學名師、三八紅旗獎章等。
Ⅳ 劉雲的個人簡歷
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任廣西桂林市總工會籌備處主任。1950年5月至1951年8月任廣西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50年夏至1952年11月任中共廣西總工會黨組副書記,1955年2月至1957年1月任書記。1950年11月至1955年2月任廣西省第一、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1950年12月至1953年12月任廣西省勞動局副局長。1951年8月至1957年1月任廣西省總工會副主席。1953年5月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屆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同年12月至1954年3月任廣西省勞動局黨組書記。1955年2月至1957年1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會聯合會第一、第二屆委員會主席,廣西省第一屆政協常務委員(至1958年3月)。1955年至1956年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第一期普通班學習。畢業後留北京工作。1957年至1958年4月任中國農林水利工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57年12月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八屆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任中國農業水利工會副主席、黨組委員。1958年到貴州工作,同年至1959年5月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電纜廠黨委書記。1959年4月至1966年5月任貴州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1967年至1970年下半年任貴州省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8年4月至1970年4月任中共六盤水地區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1年至1972年在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學習班學習。1972年7月至1973年10月任中共六盤水地委常委。1973年10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六盤水地委副書記、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7年9月至1983年3月任貴州省交通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至1983年1月)。1984年至1988年任中共貴州省顧問委員會委員。1985年12月離職休養。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紅軍,貴州省交通廳原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顧委委員、享受副省級醫療、住房待遇的離休幹部劉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6月11日19時50分在貴陽逝世,享年94歲。
Ⅳ 清朝書法家劉雲簡歷
沒聽說過劉雲這個人,不知道是不是搞錯了,清朝有個劉墉,其書法在歷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小楷!
Ⅵ 劉雲的藝術簡介
國畫家劉雲,男,漢族,1957年3月生,湖南嶽陽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版事,湖南省文權學藝術節聯合會副主席,湖南省畫院院長,中國長城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美協河山畫會會員。
國畫家劉雲1983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1988年任岳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1996年任湖南省書畫院專職畫家,1 997年底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國畫家劉雲的創作活動及代表作均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新中國美術史》、《中國現代藝術史》、《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中國美術年鑒1949一1989》。
國畫家劉雲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藝術作品展並有獲獎並有部分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及個人收藏。2008年受外交部的邀請創作21米大型中國畫《靈山秀水.夢江南》永久陳列中國駐美大使館新辦公樓大使宴會廳。出版有《劉雲油畫作品精選》、《劉雲油畫作品選集》、《劉雲中國畫作品集》。
Ⅶ 劉雲的人物履歷
1982.09-1986.07 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86.07-1988.08 敘永縣永寧區工作(其間:1987.07-1987.10省委二黨校第四期青干班學習)
1988.08-1988.09 中共瀘州市委辦公室工作員
1988.09-1995.05 中共瀘州市委組織部幹事、副主任幹事,1994.03起任主任幹事
1995.05-1998.06 中共瀘州市委組織部經濟幹部處副處長
1998.06-2001.03 中共瀘州市委組織部黨政幹部處、青年幹部處處長(其間:1999.05-1999.07省委黨校第三期選調生培訓班學習)
2001.03-2004.03 中共瀘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其間:2001.11-2002.05抽調省委換屆辦公室工作;2003.03-2004.03任市五屆人大常委)
2004.03-2004.04 中共合江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
2004.04-2005.12 中共合江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其間:2005.06-2005.12掛職任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黨委副書記)
2005.12-2006.01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
2006.01-2006.05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2006.05-2006.12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書記
2006.12-2010.02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08.03-2008.07省委黨校第15期中青班學習)
2010.02-2011.04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書記
2011.04-2011.05 中共瀘州市江陽區委書記
2011.05-2011.10 中共瀘州市江陽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10-2012.01 中共瀘州市委副秘書長
2012.01-2014.07 瀘州市政府副市長
2014.07-2014.11瀘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市總工會主席
2014.11-瀘州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Ⅷ 劉雲的履歷
1973.09——1976.09,在寧夏農學院園林系學習;
1976.09——1984.02,在靈武縣林業局工作;
1984.02——1985.07,靈武縣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85.07——1986.08,靈武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1986.08——1990.10,靈武縣東塔鄉黨委書記;
1990.10——1991.11,靈武縣委宣傳部部長;
1991.11——1992.07,靈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92.07——1994.07,靈武縣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
1994.07——1997.12,靈武市委副書記(期間:1993.07—1996.07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12——1998.09,靈武市委副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8.09——2001.01,陶樂縣委書記;
2001.01——2002.11,平羅縣委書記;
2002.11——2003.02,固原市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
2003.02——2003.08,固原市工委副書記;
2003.08——2004.02,固原市委副書記;
2004.02——2004.04,中衛市工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籌備組組長;
2004.04——2004.05,中衛市工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5——2011.04,中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6年12月,當選為中共中衛市第二屆委員會書記;
2007年12月,當選中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04,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主席助理。
2013.01——2015.06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中共寧夏自治區委第九屆候補委員 、第十屆委員。
Ⅸ 劉雲的學術簡介
(一)專著1.劉雲《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2.劉雲《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編著1. 參編邢福義主編《文化語言學》(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參編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語言學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 參編俞士汶、黃居仁主編《計算語言學前瞻》,商務印書館,2005年。4. 參編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商務印書館,2006年。5. 參編李宇明主編《語言學概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參編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語言學概論》(第2版),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論文1. 李晉霞、劉雲,修辭上的點面格,《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P35-36。2. 劉雲,「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P41-44。3. 劉雲、李晉霞,「動賓式動詞+賓語」的變換形式及賓語的語義類型,《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P44-48。4. 劉雲,重疊論文索引,《漢語學報》1999年2期。5. 劉雲,定標性狀小句,《江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P51-55。6. 劉雲、俞士汶、朱學鋒,現代漢語合成詞結構資料庫的開發及應用,張普主編《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劉雲、李晉霞,「偶爾」與「偶然」,《語文知識》2000年第6期,P30-33。8. 劉雲,漢語構詞的計量研究,《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劉雲,歧義的潛在性及其自動消解,《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3期,P2-4,12。10. 劉雲,施受關系自動識別中的語義句法問題,黃昌寧、張普主編《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劉雲,自足的性狀小句與成活的性狀小句,《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P95-100。12. 劉雲,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漢語學報》2001年1期,P88-93。13. 劉雲,反語的生成機制,《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5期,P29-30,33。14. 劉雲,格式歧義及其消解和分解,張全、蕭國政主編《HNC與語言學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劉雲、李晉霞,「V雙N1的N2」格式轉化為粘合式偏正結構的制約因素,《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P75-81。16. 劉雲,中文期刊刊名的構成研究,《漢語學報》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劉雲,篇名中的冒號,《江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P58-61。19.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型並列,《漢語學報》2002年第2期,P73-82。20. 劉雲,新詞新義集萃,《辭書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劉雲,漢語的七音節篇名,《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性孤立結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劉雲,篇名的篇章化,《語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劉雲,語詞的篇名標記及其作用,《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學鋒、劉雲,現代漢語廣義虛詞知識庫的建設,《漢語語言與計算學報》(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選入徐傑、鍾奇主編《漢語詞彙·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第二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劉雲,一個新的前綴——零,《辭書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劉雲,篇名的話題性說略,《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年2期,P69-76。28. 李晉霞、劉雲,面向計算機的二重復句層次劃分研究,《語言計算與基於內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晉霞、劉雲,從「如果」與「如果說」的差異看「說」的傳信義,《語言科學》2003年3期,P59-70。30. 劉雲,篇名的稱名性說略,《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03年3期,P73-76。31. 劉雲,新聞篇名運用引號實現的各種轉換,《修辭學習》2003年4期,P46-47,49。32. 劉雲,新聞標題中的人名藝術,《當代傳播》2003年4期,P92。33. 劉雲,論篇名語言的標記性,《雲夢學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晉霞、劉雲,論定中V雙+N雙詞彙化的制約因素,《當代語言學》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35. 劉雲,篇名中的結構助詞「的」,《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晉霞、劉雲,新版《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的貢獻,《辭書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劉雲,篇名中的省略號,《漢語學習》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晉霞、劉雲,「由於」與「既然」的主觀性差異,《中國語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劉雲,術語泛化的途徑、特點和動因,《修辭學習》2004年4期,P14-17;選入《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科技聯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劉雲、俞士汶,「句管控」與中文信息處理,《漢語學報》2004年第2期,P56-62。41. 劉雲、俞士汶、朱學鋒、段慧明,現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劉雲,「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問題與措施,載李克武主編《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龍海平、劉雲,《世界語法化詞典》述評,《當代語言學》2005年第3期。44. 劉雲、李菡,標題中的語詞標記面面觀,《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劉雲,「PK」來了,《語文建設》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晉霞、劉雲,《現代漢語:歷史與社會語言學》述評,《當代語言學》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晉霞、劉雲,從概念域看單音方位詞語法化的非勻質性,《語言科學》2006年第4期,P3-13。48. 劉雲,「被」字結構賓語隱現的制約因素,載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劉雲、何婷婷,網路語言的前世今生,《網路傳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劉雲,現代漢語中的對舉現象及其作用,《漢語學報》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學鋒、劉雲,面向自然語言理解的漢語虛詞研究,載嘎日迪、吾守爾·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編《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劉雲,網路語言研究蓄勢待發,《長江學術》2007年第1期,P8。53. 李晉霞、劉雲,復句類型的演變,《漢語學習》2007年第2期,P20-26。54. 劉雲,「中文信息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江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劉雲,新興的「開X」詞語模,《辭書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羅耀華、劉雲,揣測類語氣副詞主觀性與主觀化,《語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龍海平、劉雲,《變化中的歐洲語言》述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劉雲,說「X門」,《漢語學報》2008年第4期,P80-86。59. 劉雲,復句關系詞語的離析度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劉雲,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自動分析的難點,《長江學術》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劉雲、龍海平,《語言接觸與語法變化》簡介,《當代語言學》2009年第1期,P86-88。62. 劉雲,漢語詞彙統計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09年第1期,P62-69。63. 劉雲,「裸」族新詞探微,《辭書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劉雲,復句自動分析的目標和意義,《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劉雲、李晉霞,論頻率對詞感的制約,《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劉雲,雙音節詞重疊類型的功能解釋,載汪國勝、謝曉明主編《漢語重疊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劉雲、楊紅,重疊論文索引(增補),載汪國勝、謝曉明主編《漢語重疊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晉霞、劉雲,論推理語境「如果說」中「說」的隱現,《中國語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劉雲,漢語書面語的語碼夾用現象及其語用價值,《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以論點摘要形式轉載(P154)。70. 龍海平、劉雲,《語法的起源:一種重構》述評,《當代語言學》2010年第1期。(P75-79)71. 劉雲,「之X」的詞彙化及其動因,《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羅耀華、劉雲、樊城呈,《認知語言學與第二語言習得手冊》(2008)介紹,《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劉雲、王耿,現代漢語詞彙的嬗變與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華中學術》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劉雲,「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芻議,《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P81-83)75. 劉雲,新興的「被X」詞族探微,《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2005-2006學年度獲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2007-2008學年度獲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方塊壯字的編碼輸入》 (韋名應)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2006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淺析人名中的修辭》 (黃麗麗)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二等獎。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系統功能語法視角下的體育新聞標題》(王耿)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三等獎。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當代新詞「X門」探析》(曾李)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