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講解<卡農>!!!
卡農(Canon)復調音樂之一種,原意為「規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地模仿,即嚴格的模仿對位。第一次出現的聲部稱「起句」,相隔一小節或兩小節後出現的重復聲部稱「應句」,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稱「卡農曲」,聲樂曲中的「輪唱」亦即「卡農曲」的一種。卡農出現於十三、四世紀,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
帕海貝爾年生於德國南部的紐倫堡,1706年逝世於同地,是德國巴洛克時期的管風琴家兼作曲家,有「管風琴音樂巨匠」的美譽。他對音樂史最大的貢獻在於賦格曲的創作,以及將合唱變奏演繹成鍵盤樂等的努力,對「音樂之父」巴哈影響甚巨。
以下取自BMG唱片介紹
[卡農]是現今為止最受全世界所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這首曲子稱霸美國告示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還曾數度刷新流行樂團披頭四「沖榜」的速度。它很神奇,因為很多人也許念不出曲名,可是卻能把旋律哼完。從電視廣告、廣播、婚喪喜慶、拔牙看病、百貨公司、書店、飯店、手機鈴聲下載,甚至連流行歌手伍思凱的歌,你都聽得到「卡農」。所以說,古典音樂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流行歌,可真的是一點也沒錯。
「卡農」全長僅五分鍾,雖然是一首精美的小品,卻讓帕海貝爾一輩子名留古今,如果他還在世的話,那可能是全世界版稅收入最高的音樂家。卡農旋律簡單朴實,可是具備精密完美的音樂結構,十足表現出對位法的嚴謹與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低音部只有八個音符組成同一組旋律,從頭到尾重復了28次,不但是一首男女老少雅俗共賞的曲子,也是初次接觸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曲。
㈡ 想換支長笛,求推薦
有個問題,這個錢數有個兩難的選擇—專業品牌入門級別,和大眾品牌中高級別。
下面有三個方案可供參考!
1,大眾品牌管體全銀或者渾身都是銀,法式按鍵,E分割,開孔,B尾的長笛。
這樣的配置,大眾品牌里太多太多咯,都是半斤八兩。
比如
JUPITER 711,R(B)ES
YAMAHA 481(H)
EMERSON EF8
ARMSTRONG 800B
PEARL-665RBES
ALPINE 84
……
這樣的品牌和型號太多咯…容易挑花了眼,都是物美價廉的東西。不算國內品牌就已經能寫出十幾二十個了…
山葉(YAMAHA)400系列全銀,481和471區別在481是直列,無名指比食指長的可以用直列。481是4系列最便宜的。H是H FOOT 就是B尾管的意思。
JUPITER PEARL ALTUS好像都是功學社的。
B尾不是必要的。開孔和法式鍵臂是必須的。
同等條件下推薦買美國品牌,更省錢些,音色也富有表現力。
各有特色,你還是自己去琴行試吧,傑普特的711不錯,美國笛子表現力很強,這是真的。就那麼幾家大公司,專業品牌也是他們旗下的,大眾品牌也是他們旗下的……像汽車品牌那樣…比如原來福特有十大品牌…包括路虎 捷豹 福特 馬自達等等,只不過現在…
2,專業品牌入門級的合金長笛,純合金的…。
比如ALTUS807和MIYAZAWAPA-102,這倆不到1萬,比他們再高一個型號的帶個純銀笛頭的就得超過一萬咯……(比如ALTUS907 MIYAZAWAPA-202)
推薦ALTUS907,一萬出頭。型號全寫Altus 907SRBE。其實B尾並不是特別重要,但是一定要開孔,法式鍵臂。E分割一般偏向專業級別的長笛,都帶的。
PEARL的和YAMAHA的長笛差不多,只不過做得比YAMAHA細膩多多了。還是比較推薦ALTUS的。畢竟ALTUS做高端的嘛。
專業級別入門長笛,帶上專業兩個字,入門級的長笛起碼2.5萬的價格。6-10萬是很正常的正常品價格。專業點的琴行才做專業樂器,通常不會虛晃太高的價格給你。比較實在的。並且呢,別去皮包店哈,你要什麼,他什麼都有,最後讓你無限等,他跟大琴行去訂貨,一轉手多收你三四成的價格。
3,最簡單,最暴力,最快的方案。其實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的話。找個有米滴好男冷,然後直接五十萬滴長笛咯,YP與否不重要!農懂得。只要人好有米就苦役額。六十歲之後和當初二十歲比起來都哈牢牢額。
㈢ 求 關於 卡農 帕海貝爾 的一切知識。
Canon in D Major的作者名叫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年輕的帕赫貝爾,忍受著愛妻孩子死於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變奏曲,就是後人所稱呼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准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作曲家愛這里表達的就是那種追思懷念、時空轉換的意境。三個聲部輪換,代表活著和逝去的三個人。
卡農這個詞Canon(當然,也是日本佳能公司的的英文名)原意是指教規,宗教法規或者經典之意,(這是一個GRE單詞。)卡農原來的意思是「 規則」,在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
「卡農」就是根據嚴格模仿的原則,用一個或更多的聲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於用什麼樂器,幾個聲部,就要隨作曲家的便了,一般來說,2-6個聲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寫個幾十個聲部也未嘗不可,倒是現代音樂里常有的事。卡農是最基本的復調音樂的一種,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學復調音樂時都要作一大堆卡農去練習技巧,不過都是練習罷了,編了號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麼樂器都有,興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長笛和鋼琴的,中提琴和鋼琴的……在許多地方都可以聽到卡農,不只是帕黑爾貝爾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農,只是我沒聽過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說。好多的交響作品裡都會有用卡農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沒有單獨提出來像帕黑爾貝爾那樣單獨算作一首作品罷了。順便提一句,卡農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點不差的模仿下來,可以加快和放慢節奏(這一點在帕黑爾貝爾德獼農中應當能夠看到),還可以做倒影處理。
Pachelbel: Canon & Gigue
一般通稱帕卡貝爾的卡農。這首歌,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據說曾是巴赫的老師。
有一本很好的電子書(最愛卡農)
下載地址:http://www.szishow.com/magazine/2089.php
㈣ 長笛的咪怎麼吹
樓上小白鑒定完畢
基本的手指對應鍵位LZ應該知道吧?
不知道的話自內己上網看
低音容mi
-
左手大拇指按住
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都按住。右手食指、中指按住,小拇指按住(LZ你可以自己感覺一下,如果按了吹出來的音聽起來會很飽滿,好聽)
中音mi指法與低音的一樣
自己感覺
加點力,嘴唇稍稍壓緊點就可以
至於高音mi,在低音咪的指法上松開左手無名指就可以了(記住這三種音小拇指都是要按的,會使音色大大的飽滿好聽)
一個訣竅就是
吹漸高的音是,不要一味地用力
這樣子不僅使氣息不穩,而且還容易跑音。正確的方法是漸漸壓緊嘴唇,也就是嘴唇漸漸綳緊,感覺會好得多~~
呃呃
還有個超高音mi(就是比高音mi還高8度),鑒於LZ是新人
建議有一定基礎後再吹,而且一般的樂曲里根本不會用到..
希望對你有用~
㈤ 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朱永新按)湯敏兄發來這篇振聾發聵的文章,讀後頗受啟發。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的教育准備好了嗎?近年來,我也一直呼籲,要建立國家教育信息資源平台(國家教育資料庫),建立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平台(國家教學資源中心),建立匯聚全世界教育資源的開放大學。湯敏的講演告訴我們,這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前不久在全國人大教科文的一次會議上,我也當面向教育部的主要領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不能夠及時應對這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我們在下一輪的全球競爭中必然落伍。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時間:2012年5月31日
地點:清華大學
主講人:湯敏
一. 何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今天咱們講革命,既講工業革命,也講教育革命。為什麼現在要提出革命的話題呢?因為新的革命正在慢慢的向我們走來,而且在最近幾個月發展得非常快。大概在兩個星期前,英國一個最著名的經濟學的期刊<<經濟學人>>上,封面文章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什麼叫第三次工業革命?他們的劃分跟我們過去所熟知的劃分並不完全一樣。經濟學人劃分是這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後半葉以英國的紡織機械化為標志。我們過去往往說是蒸汽機為標志,而最後真正工業化是以紡織機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他們認為以福特汽車工廠在20世紀初大規模的流水線為標志的。這兩次工業革命都改變了社會,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世界的形態。
1. 3D列印機與數字化製造
他們提出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現在正在興起的,以一個大家可能都沒有聽說過的,」3D列印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或者說是數字化製造為標志的工業革命. 數字化化已經說了好多年了。但是把數字化製造業開始真的引起革命變化的話只是在現在. 過去我們有一些數碼機床,有一些數碼的這個那個的,那些都不能叫革命.
那麼什麼叫3D列印機呢。大家都知道三維是立體,立體列印機怎麼成為了工業革命或者製造業革命的標志的呢? 我們來看一看。什麼叫3D列印機,它只是藉助列印機這個名詞。3D列印機,它實際上是一種製造機械。它跟激光成形的技術一樣,它把一個物品分成很多很多層。然後像列印機一樣,一層一層一行一行把它打出來,這個就叫3D列印機。它的方式就是利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每層厚度只有頭發絲一半,一層一層鋪出來的,以逐層增加材料,最後變成一個零件,一個汽車,甚至一個房子都可以。
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是一塊火雞肉塊,中間還有芹菜。這用火雞肉塊加上芹菜來做就行了. 但它不是,它是用列印製造出來的火雞肉塊。首先分析火雞肉塊有哪些成分,一個管子一個管子把各種各樣的成分放在這裡面,由它一點一點把它一層一層的最後打出火雞肉塊。我們再看一看,除了火雞肉塊之外,食品類,它也可以列印成巧克力,它也是用那些巧克力的元素,一層一層做出來的。巧克力、糖,甚至打成乳酪做成一個太空梭來。
在經濟學人雜志中描述, 作者看見用3D列印機做出一個榔頭來。 榔頭有鐵的部分, 有木把部分, 它都可以一層一層把它做出來。
我們來看一看一個視頻, 怎麼用3D列印機打出一個西洋樂器的長笛來。上面是一個真的長笛,下面的它列印出來的長笛。這個就是把長笛打出來的3D列印機。你看他把長笛的一小部分,一小部分,一層一層的把它加起來。這是打出來的,製造出來的一個長笛。先用計算機設計出一個長笛來,各種各樣的材料都放在機器裡面,然後它就可以一層一層,一點一點地把它打出來。把各個零件打造出來後,拼起來就把長笛做出來了。 跟真實的長笛相比,嘴邊那塊板不夠光滑,所以吹起來沒有那麼的舒服。 如果說一般的長笛用傳統的工藝也能製造出來, 你看這把奇形怪狀的樂器, 就只能用3D列印機打出來了。3D列印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具標志性的一個生產工具。
現在有更大的3D列印機,大家看這是工業用的3D列印機,它可以打出這樣的各種各樣形狀的物體來。 由計算機設計,設計好以後這樣的機器就可以把它列印出來,生產出來,這是最新的生產的方式。這是一輛用3D列印機打出來的一個汽車的整體外殼。 可以整個汽車打出來,它既可以打小的,也可以打大的,現在有人設計怎麼把一棟樓打出來。這個就是經濟學人的一個宣傳畫。大家可以看看,未來的數字化製造方式就是一個人在計算機前設計,然後有一個這樣的3D列印機,像工廠一樣,把大的如飛機、汽車、小的如錘子什麼的就從這兒出來了。
去年6月份,在荷蘭就有人用3D列印機,打出了人的下顎骨, 並移植到了人體上去。 這塊下顎骨就是按人的骨頭的元素分析好後用3D列印機打出來,後安在病人的身上,效果非常好。 現在有人正在做整個人的大腿骨。 以後很可能把各種各樣的器官都可以做出來。
2. 數字化製造革了什麼的命?
這種數字化製造,它的革命性革命在什麼地方?
它將會取代傳統的製造業所用的像大家熟悉的車床、銑床、沖床、刨床等各種各樣的傳統加工機械,從而顛覆性改變製造業的生產方式。它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大規模的流水線製造。對列印機來說,你是重復的打一千張一樣的文字,還是一千張完全不同的文字,它所花的時間與成本都是一樣的。3D列印機也是一樣。 過去的生產線,像福特的生產線, 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是一模一樣的。 當時流傳一個笑話,說福特汽車公司總經理說,福特汽車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所有顏色的汽車,只要這個顏色是黑色的。因為福特的生產線只能重復做一個事情。 而用3D列印機這種製造方式就可以走出大批量生產的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多樣化、小批量的生產。這個就跟過去的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數字化的製造,加上新能源,加上互聯網和其他的這些,就構成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據說清華大學也在開始實驗這樣的3D列印機了。
為什麼說它是革命呢?因為這種機械開始大規模普及了以後會出現幾個現象。第一,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就會不斷的快速的下降。因為那時候更自動化了,它不需要很多勞動力。 勞動力占整個生產的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第二, 這種新工藝可以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各種要求。它就不像過去的大規模生產線一樣,大家都要用一樣的東西,大家用一樣的電視,一樣的手機。 它可以完全可以個性化,定製化來做。對它來說, 生產成本是大批量的,還是一個一個的不同的生產,成本是一樣的。
3.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
這個革命對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就可能是一個極大的沖擊。過去為追逐低勞動成本,很多製造業要搬到發展中國家來。 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世界工廠,就是因為有廉價熟練的勞動力。但是在新的生產方式下,廉價熟練的勞動力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過去追逐低價勞動力,低成本時,資本與企業會很快移出去到發展中國家去。 但是現在變了。 過去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有可能內包回到發達國家。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製造業要和消費者非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每個消費者是獨立的,要非常個性化的產品,製造業就要和消費者在一起。 這時候搬回到發達國家來生產,可以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最近有調查顯示,有將近40%的美國企業准備把工廠從中國遷回到美國。
以經濟學人為代表的國外媒體最近發表了一系列文章, 又開始再次唱衰中國。他們認為中國很可能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大受害者。製造工廠就會從中國離開。中國目前處於大的轉型中,本來廉價勞動力的產品,由於我們勞動力的價格快速上漲,很快要移到像越南,孟加拉國,印度這樣的國家中去。而更新的更高端的產品,由於有新的數字化製造革命,又移回到發達國家。 中國就會出現空檔。他們認為中國很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上個星期我在上海證券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題目叫「中國如何不被甩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現在有人認為,中國這次很可能又要被甩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我們正處在康乾盛世的後期。 當時中國很牛,GDP佔全世界第一。 我們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方式,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到1840年我們才感覺到被甩出這次革命的痛苦。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1913年,當福特在進行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的時候,我們剛好在辛亥革命,大家都在鬧革命推翻帝制,軍閥混戰, 我們又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會不會被甩出呢?或者說如何才能不被甩出呢?這個就是我那篇文章裡面提出的問題,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網上看看。當然那個題目改了,因為我寫的這個題目,可能上報太刺激了,不敢用,用了一個非常一般化的題目。
我提出要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要首先從教育開始。因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的技能,需要一大批創新型人才,需要一大批非常能夠追蹤尖端科學最新發展的人才。 而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不太適應這樣的情況。而我們現在急需產生一批能夠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適應新形勢的教育來。
二. 教育也革命, 革什麼?
而值得擔心的是,教育這個領域也正在悄悄的發生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對我們的沖擊,不亞於工業革命對我們的沖擊。
那麼教育又在革什麼命呢?它是怎麼發生的呢?它的形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看。
1. 可汗學院引起的一場革命
大概十天前,紐約時報有一篇專欄文章,題目是大學網路化已成不可阻擋的浪潮。它提出來教育也與傳統的報紙雜志行業的命運如出一轍。 這是什麼意思?大學網路化不是說把互聯網接入大學就完了。 這在二十年前,十幾年前都接入了。但是教育網路化完全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要把教育與報紙雜志行業來對比?因為紐約時報這些平面媒體感覺最為強烈。十年前,他們還很牛,覺得平面媒體沒問題,以為上百年的這些報紙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十年前,在報紙等平面媒體上,開始了新媒體的革命。 網路媒體逐漸開始侵蝕平面媒體的領域。現在你去看當時很牛的華爾街日報現在變成一小張小版的了。現在很多非常著名的報紙可能就會關門。平面媒體也是越來越困難。我們當時讀書的時候,遠東經濟評論是非常好的一本雜志,現在已經幾乎消失了。因為這種新媒體的革命,這種網路化的革命,已經對傳統的報紙雜志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他們認為傳統的教育正在開始新的革命。而標志性的事件,就是最近的幾個事情。 一個是在兩三年前,出現了一個不見經傳的一個稱之為可汗學院的一個教育機構。這個機構就是由一位美籍印度人創建的。 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畢業生,炒股票期權為生。他住在波士頓,他的侄子在新奧爾良,請他來補習中學課本。印度人跟我們華人一樣,大哥哥大姐姐來做家教責無旁貸。但是這么遠怎麼做家教呢?他首先通過遠程方式來跟他侄子講。講完以後,乾脆錄下來,掛到網上,他侄子就不用老找他了,沒搞懂上網看看他的視頻。這個視頻掛在網上被很多別中學生看到了。可汗這個人非常聰明,他把很多的學習怪招都掛在網上,很多人開始看,然後給他寫信,說他教得很好。 他看了以後特別的高興,非常受鼓舞,就開始做更多的這種視頻,更多的人都來了。 後來他乾脆股票不炒了,成立可汗學院。現在可汗學院很可能是造成了教育革命最先的開拓者。
可汗學院到目前為止現在已經開出了3000多門課,成立公司。 他現在在斯坦福附近找了很多的學生跟他在一起來弄。有意思的是,他不但把這些課掛上去,而且他甚至開始和美國十幾個學校進行合作,開始一些很有趣的實驗,而且是非常革命性的實驗。
第一個變化叫教育的游戲化。他把很枯燥的學習,把那些數學,物理,化學課程游戲化。 像網上游戲攻關一樣,這關過了以後給你獎給你胸章等。他發現發胸章的課有很多學生學選。而且他有一個很有創意的發明,叫滿十分過關。 大家都上過學。 中學小學課本中的概念都是一個概念接一個概念。頭一個概念沒搞清楚,老師開始講第二個概念,你這個學的不好,第三個概念又來了,前後沒有搭上,後面就趕不上了。很多的學生就是因為這樣基礎沒有打牢。他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學生考試得了95分,那應該是很好的成績。 但是沒有人問那5分他是怎麼丟的。很可能這個5分,就是某一個概念沒有搞清楚,這個5分很可能變成他未來的攔路虎。可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稱之為滿十分過關。學完一個概念以後馬上就測驗,就像攻關一樣,像打網路游戲攻關一樣,你要不得到百分之百,把這個概念全搞清楚,你就過不了下一關,要保證你每一個概念都是真真正正全搞懂了。
第二是可以真正的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有不同的進度,因為在網上學有不同的進度。老師真正有時間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可以快點慢點,因為可以隨時上網,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課,
第三, 更有意思的叫反轉式教學法。過去我們上課,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然後學生回家做家庭作業,交給老師,老師給你改。但是可汗學院把這個方式整個反過來。既然這些課網上有了,那麼學生就可以在家裡上可汗學院的課。到學校干什麼呢?到學校反而是去做作業。因為做作業的時候,他可能需要一些人幫助,需要老師給他輔導,需要同學給他輔導,那麼他就可以到學校去做作業。這種模式把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顛倒了。
這些看似是一些雕蟲小技,但是你們想一想。我們清華大學的學生,很想跟教授多交流,但是交流不了。為什麼?他來上課就來講,講完以後有幾分鍾提問很快就走了。老師年復一年重復同樣的東西。既然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能把這個教授的課錄下來。我們在家裡把它看了,看了以後教授到這兒來的時候,什麼都不幹,直接和學生對話就交流。這時候你們就可以最大限度利用了教授的智慧,他跟你的回答,你再看了以後,有哪些不清楚的東西,或者產生新的想法,你跟這個老師交流,這樣才能把老師最精華的或者最寶貴的時間用的重要的地方,而不是不斷重復地講這些課。這種方式把整個教育方式革命化了。
通過網路教學,我們可以找到最好的教師來講課。我不需要每個學校都要有人去講微積分。讓清華最好的數學老師給你講微積分, 綿陽師范學院的學生可以網路上課就行了。 這樣任何地方的學生都可以和清華北大等好的高校上同樣的課,得到同樣好的教學。甚至可以上全世界最一流的教師的課,這個也是革命性的變化。
2. 斯坦福大學、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跟進
幾個星期前,5月2號,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宣布共同籌資6千萬美元,成立一個新的網路教育平台。這兩所大學的公開課我們都看過,但是那是網路遠程教育的1.0,無非是把教授的課拍下來掛到網上, 公開出來誰愛看誰看。而網路2.0的課,就是剛才我們說到的可汗學院那種方式。 這是把它教學方式重新包裝。
有人稱哈佛與麻省理工的這個新課程恐怕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上最大的革新」。 哈佛跟MIT的這個課是怎麼來的呢?就是他們兩個學校的教務長,在某一天吃早飯的時候討論, 我們為什麼不把兩校的資源合起來,把它做的更好?後來他們各自跟校長一談,雙方校長都很支持。 哈佛與MIT的新課程從今年秋季開始正式全面推出。 現在已經推出一些課了,整合兩校最好的師資,採取了課後閱讀,自動試題,維基討論等等新的網路教育2.0的方式。
為什麼哈佛大學和MIT要急著合起來辦這個新網路課? 是因為他們感到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這個競爭來自斯坦福大學。
從去年起,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的兩個教授, 其中一個還是華人吳教授,開了一個網路教育公司叫COURSERA。他們從去年就開始進行實驗。吳教授是斯坦福大學很出名的計算機教授。 他以前每年教四百學生,開很大的課。 他慢慢覺得年復一年地重復上同樣的課,覺得很累很沒有意思,他就開始琢磨把他的課做到網上去。結果他的學生從400人一下在就變成十萬人。這十萬人用原先的方式教學的話250年才能教出, 而現在他半年就全教了。他感覺到非常的欣慰。而且他們是公司, 學他一門只要交一百美金就行了,通過了考試還給學分。而斯坦福大學一年的學費高達四萬美金,這樣的課能給學生節省很多錢。 學費高漲已經變成美國社會非常大的問題。美國的年輕人里僅助學貸款就欠一萬多億美元。 如何讓讓更多的學生以低成本上好大學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吳教授也不吃虧, 這十萬人一人100美元就是1000萬美元, 用傳統的方式, 吳教授一輩子也賺不出一千萬美元來。
COURSERA採取了全新的網路教育模式。 第一個它採取的是十分鍾一節課。每上完一節課, 講一個新概念,馬上就要隨堂測驗。 沒有得到滿分, 不讓上下一節課。 就像可汗學院的滿十分過關一樣。他的隨堂測驗很有趣味, 很游戲化,經常能拿到小獎, 學生把這當游戲玩。
第二個改革叫做線上提問。每個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掛到網上去。 一天24小時任何時候平均22分鍾後就能得到答案。 有意思的是這一答案不是老師給的, 而是同時修這門課的學生給的。 因為有十萬個學生同時在選這個課,什麼聰明人都有, 很多人就給你回答了。吳教授還有一個改進, 他象谷歌搜索一樣, 能夠把問的最好的問題,回答的最精彩的問題, 點擊率最高的問題它滾到最上端。因為有十萬個學生,經常問很多的問題,回答很多問題,可以進行排名。一般的問題在網上已經有了。這十萬人是來自全世界的,俄國的,印度的,南非的都在這上面, 24小時都在滾動,在不斷地探討新問題, 不斷地回答問題。很多的問題與答案大大地深化了這門課的內容, 很多的創新可以從中得來。 這種方式使得這樣的課對學生的吸引力遠超過了傳統的課堂, 傳統的大學。
第三個革新就是我們在上面所說的反轉式課堂,課都掛網上了,學生在家裡上課。到老師的課堂上直接和學生討論。 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實驗,用這樣的方式, 學生的出勤率從30%到激增到80%。斯坦福大學的學生能每個星期幾個小時地不斷的和老師進行溝通,而不是僅僅聽老師講,他們收獲極大。
斯坦福大學的這個COURSERA公司現在已經跟密西根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合作。 風險投資最近給這個公司投了一千六百萬美元。 他們現在開發各種各樣的課, 各種語言的課,
哈佛大學與MIT之所以現在急急忙忙要拿六千萬來, 就是受到了這個壓力。 人們諷刺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的網上公開課是「把20世紀教學搬到網上,而斯坦福大學這種方式才是革命性的」。所以現在哈佛大學和MIT也開始採用新的網路課程的方式。人們還在看這一競爭的結果。 這邊哈佛大學和MIT,用的是學校的力量; 這邊是斯坦福大學是一個私人公司,學校作支持。 這兩種發展模式未來會打得如火如荼。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這就是教育的新革命。而這場革命不是遙遠過去或未來的事,而就在我們身邊, 就是最近才開始, 而且每天都在變化。這些對整個社會, 對教育體系,對青年們都是一個極大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沖擊。這場教育革命如果我們沒有趕上,就如同工業革命被甩出一樣, 是非常危險的。你們想想看,如果哈佛大學和MIT的這些課,斯坦福大學這些課都被大部分的印度年輕人都掌握好了,十年後有一億以上的印度年輕人都是斯坦福畢業,都是哈佛與MIT畢業。 100美元一門課, 3000美元就可以拿一個國際一流大學的學位。 而我們中國還是傳統教育教出來的, 都是二本、三本, 少數的一本畢業的, 十年以後我們怎麼跟人家競爭?我們怎麼能趕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用的是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知識。 我們還要等我們的教授們出去當訪問學者把人家的東西學過來,二手貨拿過來再賣一次,,甚至是他的博士生賣給你,這樣的話我們怎麼和印度人、跟孟加拉、迦納人競爭?
這兩個革命,數字化製造業的革命,網路教育遠程教育2.0的革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機會。 我們很多的年輕人,為高考搞得灰心喪氣。 未來他們完全有機會學到世界一流的課。而這些課都給學分的,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學好了,考它的課,每次都要考試,它是給學分的。
反過來如果我們沒有跟上這個潮流,就會跟世界水平就差一大截。 過去的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政府與家庭在過去的60年為基礎教育投入大量的資源, 在教育上我們走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前面,他們的勞動力的素質趕不上我們,於是我們有了過去三十年的小勝。 但是新的革命又是一場新的競爭。 就像在康乾盛世時代,那時候我們很牛的時候,我們以為能一直牛下去,沒想到一個工業革命就把我們甩到後面了。 同樣我們現在又到了一個新的革命時代, 又到了一個新的坎上,因此關注這些最新的變化,關注這些最新的革命,是我們國家未來能夠在世界競爭上,保持先進的地位,保持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能站得住,變得十分的重要。
三. 友成基金會的一個小小實驗
革命來了我們不能等, 要迎頭趕上。但是, 這些似乎都是國家的事, 是政府的事, 我們老百姓能幹什麼呢? 我所在的友成基金會從去年起也開始了一個追趕教育革命的小小實驗。 盡管我們剛剛開始,但是很有希望。
友成基金會是我現在工作的一個民間基金會。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試驗,
。。。。。。。。。。。。。
㈥ 哪家音相店有SECRET GARDEN 的
給你提供一個SECRET GARDEN 的下載地址,裡面有很多,自己內選擇吧容.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SECRET+GARDEN+&lm=-1
㈦ 微觀經濟的獨特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調節微觀經濟的獨特性
(1)國家調節微觀經濟的經濟基礎,
一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基礎上;
二是建立在按勞分配為主體、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基礎上。
(2)國家對微觀經濟的調節不僅是管理微觀經濟,而是作為佔主導地位的國有產權的所有權的主體,具有所有權主體的功能,其控制經濟的活動范圍大及承擔的功能多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3)具有不發達國家經濟調節的特徵,國家在調節時:
一是更加註重培育市場、完善市場,創造一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好經濟環境;
二是更注重積極引進先進技術;
三是更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的福利狀況;
四是更強調提高人口素質;
五是更高度重視防止污染,保護生態平衡。 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華爾街的一些基金經理顯得分外緊張,因為他們認為柯林頓和多爾誰能勝出,會影響到許多行業股的沉浮。如柯林頓的禁煙姿態,煙草股必定遭殃;若多爾問鼎呼聲日漲,則煙草類股份會漸入佳境。又如柯林頓傾向於與中國在貿易上達成協議,那麼紡織股將受挫;甚至柯林頓的連任有助於蘋果電腦起死回生,因為他有推廣全美兒童學電腦的念頭,而蘋果機最具優勢的便是中、小、大學的市場份額。總而言之,若柯林頓連任,蘋果電腦、教育股份將愛惠,而葯物股、紡織股、香煙股將受挫;若多爾勝出,國防股、零售股、保安股將受惠,金融股、政府工程承建股份以及債券將受累。
這當然和兩位總統侯選人的宏觀政策偏好有關。但據香港財經作家林行止分析,雖然共和黨、民主黨在政綱方面是大吹法螺,且各異其趣,卻在經濟政策上都帶有「供應經濟學」的痕跡。眾所周知,「供應經濟學」曾在里根時代大盛其道,其理論依據是拉弗曲線,即稅率超過一定水平,稅收開始下降。因為稅率太高,個人和企業失去賺錢誘因,他們不工作不投資,交稅的人少了,高稅率便有低稅收的效果。因此,有的供應學派人士曾將二戰後的英國衰落和日本崛起,歸因於唐寧街和通產省在稅收政策的不同取向。
盡管拉弗曲線的正確性被人爭議不休,但供應學派的精髓則是鼓勵企業家(尤其是中小企業家)的創造性和改善民間經濟發展環境。所以,民主黨盡管沒有共和黨「供應學派」來得明顯(後者的減稅方案直接明了,主要是入息稅一刀切,減至15%),不過,卻推出了許多很實惠的建議,如受薪者每年有一天的「帶薪離職」的特別假期;在鼓勵人力投資的前提下,大專學校的學雜費及企業培訓員工開支均可獲減免稅,等等。這一切看似輕描淡寫的方案,實質是和上述供應學派刺激民間經濟發達的精神暗合的。 是拉選票的手段也罷,是有所作為的雄心也罷,這些經濟政策取向無疑迎合了美國的實情。美國經濟在80年代後期,終於從日本手中奪過了世界第一,奧妙在哪兒?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再度得到了弘揚,通過新產品的供給,創造了自己的市場需求。如當代世界上最優秀的產品——個人電腦,便是喬布斯、蓋茨等在商用電腦之外獨辟蹊徑,在未有市場之時就開發的一種產品,然後為它創造一個市場。
而在70年代、80年代初最富有傳奇的創造市場標準的故事,恐怕是索尼袖珍式收音機了。索尼總裁「異想天開」地想創造一隻縮小到能夠裝入襯衫衣袋中的袖珍式收音機。但經過幾多挫折後,縮小至極限的收音機仍不能裝入正常的衣袋中。
最後,退縮的不是索尼,而是襯衫市場:因為索尼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機,於是開始生產超大口袋的襯衫。
最能反過來說明索尼精神可貴的,是松下電器公司。松下在設計、製造以及在全球銷售方面具有卓越的才幹,銷售額5倍於索尼公司,比索尼多27年的經驗。但人們卻並不認為它典型地體現了賦予日本增長奇跡的企業家精神,因為松下只有模仿的機智。如索尼生產了「貝塔馬克斯」——世界第一台大眾化錄像機,而松下認識到,顧客實際想要的是8小時,而非3小時的錄像機,於是製造了能連續播放8小時的錄像機,趁勢主宰了錄像機市場。
唯其如此,美國作家型的經濟學者喬治·吉爾德就認為,日本出口產品之所以獲得成功和受人歡迎,根本原因在於索尼的創造市場精神。如果日本僅僅採取松下的經營方針,僅僅出口有賴於日元貶值、政府補助的低價推銷世界其他地方設計的產品,世界各地公眾的憤懣早就像烈火一樣燃燒越來。而只有「當索尼、卡西歐和山葉等富有創造力的日本公司拿出五花八門、光彩奪目的新奇產品時,幾乎沒有人感到受威脅;大多數美國人對之贊嘆和感激。袖珍收音機,微型電視機,可用於計算稅款並能模仿長笛和吉它音響的計算器,數碼式照相機,沃克曼立體聲耳機,能縮小和放大的小型復印機,能錄間和報時的收音機、錄像機,這些產品先前並不存在,它們創造了新的市場,新的財富,新的樂趣,供應這些產品幾乎可以說是饋贈。它們引起人們意外的好感,帶來遠遠大於其價格的享受,滿足購買者自己未曾感覺到的願望,使他們驚嘆不已。」 當「日本奇跡」出現時,許多人都將此歸功於通產省和以大財團為首的「經團聯」和「日經聯」。但人們慢慢發現,無論這些計劃權力官僚機構多麼出色地預言了技術發展趨勢,都應該明智地避免「雄雞謬論」——「即認為日本的『朝陽』工業之所以會從地平線上升起,主要因為通產省在『喔喔啼叫』」。
更何況通產省事後諸葛亮的事件實在多了些。索尼是首先向美國購買晶體管技術的公司,但卻被通產省拖了一年,理由是:「如果晶體管具有這么廣闊的前途,那麼為什麼日立、松下和其他日本的大電器公司沒有申請購買這項專利呢?為什麼通產省要給一個生產錄音機的小廠分配外匯,及與此項技術引進有關的各種權利呢?」 通產省在日本汽車業的發展中,也犯了同樣的錯誤。50年代,通產省的幾個主要官員就反對投資於汽車工業,因為它意味著要大量進口鋼鐵和石油這兩種日本最稀缺的資源。60年代,當日本開始試探性地向世界開啟它的經濟大門時,通產省特別擔憂的是日本的模仿性的、分散的汽車工業——長期受到通產省制定的各項政策的保護,不受外國競爭的壓力——會被通用、福特等外國公司的巨輪壓得粉碎。他們建議日本的10家汽車公司合並為兩家——日產公司和豐田公司,並且建議任何新的公司不要生產四輪車輛。
幸好日本的企業家拒不接受這種觀點。在通產省取消汽車製造業的保護和補貼之後,三菱公司首先和克萊斯勒達成協議,一躍成為日本第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也購買了原通產省要求合並入三菱重工的五十鈴公司的37%的股權。而原來生產「兩個輪子」(摩托車)的日本本田公司卻轉產四輪車輛,並很快馳名世界。 素以高成長自豪的亞洲經濟似乎有些步履蹣跚。1996年上半年,泰國出口僅增長7%,遠低於同期的27%;韓國的經常帳逆差創93億美元新高,財政部長被迫下台;新加坡受美國半導體需求萎縮之累,出口成長減退。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經常帳逆差,可能分別佔GNP的10%和8%,和當年顛覆墨西哥經濟的逆差水準不相上下,於是悲觀者發現了類似金融危機的苗頭……
對此,經濟學家科魯格曼認為,亞洲新興經濟體已經失去資本和勞力密集的競爭優勢,但一時間又無法提升技術層次和生產力,經濟發展步伐因此紊亂。 其實,亞洲的國家和地區為了尋求技術和產業升級,積極發展石化、汽車、消費性電子和半導體等產業,可謂不遺餘力。但專家們指出,恰恰是亞洲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對經濟狀況有很大的責任。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台灣和韓國一心想趕上日本,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又急於想成為下一個韓國、台灣,於是一窩蜂地上馬。結果,沒料到半導體的需求會急速下降,造成價格重挫60%,嚴重影響出口和經濟成長。
於是有人又責怪亞洲的科技官僚高估了全球市場的需求,或一廂情願地認為美、日會放棄半導體等產業而另謀發展。但,正如我們上述的通產省的「雄雞廖論」,這些國家和地區也許最缺乏的是民間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在國內,關於微觀經濟問題的議論也已有多時了,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情況也確實有所驗證。1996年上半年兩地A股公司的總體業績低於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平均每股稅後利潤,滬市公司下跌14.15%,深市公司下跌19.25%,滬深1996年中期虧損的公司有27家,占上市公司的總數的7%,虧損總額共為5.5億元,比同期的1.5億元增加了26.5%。上海B股的金泰公司,中期每股僅盈利0.02元,市盈率達到570多倍,打破了B股市場的紀錄。而且它作為一個新上市的企業(不到一年),就接近虧損,在股市中也十分鮮見。比較微妙的是,A股公司稅後利潤在0.10元以下的公司,滬市有95家,深市有62家,分別占各自上市公司總數的38.93%和36.42%。如果不制止滑坡的話,
不錯,在選擇某些產業作為新一輪增長點上,在重點企業追加貸款方面,在高新技術的產業發展方面,在產權改革方面,我們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和行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如何鼓勵企業家精神尤其是中小企業家精神方面,卻付諸闕如。 例如,中小企業創業的風險資本如何籌集?在間接融資方面,國有銀行已被大量呆帳所困擾,貸款確實需要十分謹慎。這樣,民間信用問題如何解決,就值得研究。在德國杜依斯堡大學講學的汪丁丁博士認為,華人民間信用除了對較合適的利率非常敏感外,也取決於華人獨特的家族人際關系,因此會遇到「信用市場半徑」過小的困擾。美國加州商學院教授孫滌在考察溫州的民間信用交易後,曾和我談論過此事。他對台灣的私人錢庄做過精細的研究,認為應作客觀的分析。孫滌調查了許多台灣的大企業家,他們幾乎都承認,當時若沒有錢庄的幫助,難以有今天的局面。因為在他們創業之時,同樣面臨著無法取得國營銀行貸款的困擾。復旦大學的張軍博士也受北京天則研究所之託,前往溫州進行民間信用交易的案例分析,我們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修正我們以往的常識,拓寬我們的思路。
同樣,在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上,也有一個對中小企業頗有助益的櫃台交易問題。1994年底,我們在日本采訪時曾遇見一家證券報的社長,他送給我們兩本報社出版的有關櫃台交易的書,並認為大力發展櫃台交易是日本證券市場走出低迷的法寶。他說的可能嚴重了些,但櫃台交易對中小企業有很大的幫助,卻是不爭的事實。道理很簡單,中小企業一般是難以符合集中交易的上市標準的,而櫃台交易的標准相對較低,能解救中小企業創業資金的燃眉之急。至1996年5月底,美國的上櫃股票已有5,500家,遠超過集中交易的2,000家。櫃台交易當然需要健全的監管,台灣就有過類似的教訓。但1994年11月,台灣店頭市場改制重建後,情勢大有改觀,到1996年8月底,上櫃公司從11家增至66家,上櫃資本總額從數百億元增至2,380億元,開戶數從1萬戶增至42萬戶。預計1997年底,上櫃家數可達18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