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地稅聯合辦稅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
一、「營改增」後國地稅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營改增」後,國稅地稅整合資源,深化合作,在減少辦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國地稅合作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合作的認識不夠深入。隨「營改增」全面推進,地稅局在合作中承擔了更多的工作量,由於承擔了較大的壓力與風險,主觀上有想法有看法;國稅局則認為地稅業務已大量減少,再委託國稅局代征稅款,難免增加國稅工作量,國稅人員思想上不予重視,有所排斥。工作量不平衡導致國地稅心態不一,依賴政府、依靠上級的思想比較嚴重,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多。
(二)合作的領域還不夠寬。由於國稅、地稅屬兩個不同的獨立執法主體,執法的側重點不同,使用的發票、管轄的稅種也不同,在使用文書及程序等方面,國地稅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致使一些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進行深度合作。如:聯合稽查打擊偷逃稅方面、發票管理等方面還有差距。特別是在稽查工作中,往往會出現國稅剛查完,地稅又來查的情況,檢查不同步,處理不一致,不僅增加了稅收成本,而且還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
(三)信息共享度不高。隨著金稅三期系統全面上線,雙方在系統中已能實現聯合稅務登記、聯合辦稅服務。但由於國稅、地稅前期征管軟體的獨立性和管理體制的差異性,雙方征管數據(財務報表信息、發票信息、稅源信息等)暫時無法有效互通互聯。納稅人信息不能及時共享利用,為後期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阻力。
(四)委託代征工作協作機制不完善。目前,國稅與地稅按照方便納稅人和主體稅種征管原則,雙方就「營改增」後的二手房交易增值稅、私房出租增值稅及核對徵收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地方稅附加等相互委託代征,但雙方均有各自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因徵收數據傳遞不及時,出現少征、錯征、漏征,導致稅款流失的情況。
二、強化國稅地稅合作的對策——瞄準「三方共贏」
全面落實國地稅聯合辦稅,既是稅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又是提升征管質量的重要步驟,更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要以國稅、地稅、納稅人「三方共贏」為目標,著力搞好國地稅聯合辦稅工作,我們認為今後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政府主導,實現無縫對接。深入推進國地稅合作,地方政府有期待,基層稅務機關有需求,廣大納稅人有期盼。各級政府要把國地稅聯合辦稅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在政府常務會上進行研究,專題部署。稅務機關要充分運用好現有資源,相互借鑒管理經驗,在最大范圍內降低征納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二)循序漸進,夯實合作基礎。國稅地稅兩家應在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框架內,共同研究一些有利於稅收工作、堵住漏征漏管、防止稅款流失的措施辦法。如:在聯合開展稅務稽查方面,建立稅務稽查案件長期協作機制,任何一方對共管納稅戶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相互通氣,交換稽查信息數據,共同建立涉稅違法信息庫;對已定性為重大涉稅案件的共管企業,雙方應聯合制定檢查計劃,確定共同檢查案源,按規定程序報批後聯合實施稽查,避免重復檢查;對不能實行聯合稽查的案件和接到不屬於自己管轄范圍的舉報案件,要及時向對方傳遞信息,確保稽查成果共享和稅收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查處。
(三)密切協作,提高代征水平。國稅、地稅應在委託代征方面加強合作,定期向對方提供代征稅款及附征稅費數據信息,共享徵收信息,及時解決代征中出現的問題。採取隨機抽查方式了解主稅和附征稅費是否一一對應,做到稅費無積壓、無挪用,入庫及時、准確。
(四)綜合治稅,建立長效機制。國稅、地稅應定期召開征管工作聯席會議,及時傳遞相關信息、資料,共同就征管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商討,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建立起涵蓋徵收、管理、稽查和納稅人權益保護等各環節的長效合作機制,努力實現辦稅過程「1+1=2」、徵收成本「1+1<2」、稅收收入「1+1>2」的目標。
⑵ 國稅地稅合並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1. 可以提高征管效率,避免國、地稅之間的推諉扯皮,同時促進稅收征內管的全國統一性,平衡地區容差異性。
2. 能方便納稅人申報及應對稅務機關檢查,減少了企業的稅收合規成本。
3. 征稅系統可以對人員進行更好的配置,強化最需要加強的部門,提高稅收徵收的整體效率;
4. 稅務局可以一次對所有稅種統一檢查,避免了以往對非本單位的稅收風險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弊端。
5. 地方財政數據造假的可能性下降。以前,地方稅務局僅僅在業務上歸屬國家稅務總局指導,但人事等由同級政府決定,所以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的需要,對地稅、非稅收入造假就有了可能。合並後,征稅權在一定程度上上收,可有力避免此類現象。
⑶ 國地稅合並三定方案對人員超編怎麼接排
有傳言稱地稅與國稅人員的分流合並工作將於全國"兩會"後啟動,關於地稅與國稅拆分合並的話題再次引起關注。
對此傳言,人民網財經記者向多方求證,國地稅內部人士對此事持不同看法。基層地稅工作人員均表示不知情,且多認為地稅部門有存在必要;而國稅部門相關人士則認為,國地稅合並的可能性很大,但年內應無變動。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務委員王勇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該說明第二點第十一條明確指出,"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折疊編輯本段頂層設計
此前有媒體報道,某市地稅人員已經開始填寫分流意向表。人民網財經記者聯線多位地稅基層工作者了解到,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的基層員工並未接到任何關於國地稅拆分合並的通知,也並未填寫過分流意向表。一位基層地稅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這邊動都還沒有動"。另一位基層地稅工作人員表示,"一切要根據頂層設計來安排。目前沒有接到有關通知。"
浙江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體改處工作人員對人民網財經記者說,"從來沒聽說過國地稅合並的事情"。他表示,重大機構改革程序上需要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提出機構改編方案,遞交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核,然後遞交國務院,最後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決議。
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第二點(關於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第十一條(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明確指出: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該方案已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討論,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務委員王勇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折疊編輯本段難取消
一位在浙江財稅系統工作近30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稅收徵收而言的確沒有必要分國地稅兩套機構,但他個人並不認為地稅部門短時間內會被取消、並入國稅。
他形容國稅地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當地2002年以後新成立的企業向國稅部門上繳企業所得稅,之前的則向地稅部門上繳,而企業所得稅又屬於中央和地方的分享稅種。他說,信息化建設後,上繳的稅收由系統自動按分享比例入庫,"地方很難再有什麼小動作。"因此,相比兩套徵收班子的費用,對企業來說,一套比兩套好。
但他同時表示,盡管地稅部門稅務徵收的范圍有所減少,但費用徵收的業務卻在擴大,如需代替社保管理部門徵收社會保險費等。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基層地稅工作者也持類似觀點。他說,一個企業要交的稅種很多,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向地稅報稅。盡管"營改增"試點正在擴大進行,但"營改增"改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基本不影響他們工作。他同時談到,有傳言稱到2015年當地將全面完成"營改增"。該工作人員表示,"到時候地稅業務萎縮的程度我們還沒有預估",也沒有考慮過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
折疊編輯本段未來趨勢
對於"地稅與國稅合並",稅務領域的學者表示這是長期趨勢,"營改增"或許是國地稅合並的其中一個助推器。
"長期來看,不需要這么多人。這些人可以去做別的事。"清華大學財政與稅收研究所所長百重恩教授說。他表示,"營改增"試點並未觸及中央與地方稅收分成的比例,改變的只是地稅部門和國稅部門的工作量。他表示,隨著"營改增"試點行業和城市范圍的擴大,地稅部門的工作量確實會相對萎縮。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劉佐表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稅制要改革,稅務機構也要改革,相應的稅務人員的工作也理應隨之調整。他說,"有些地方政府和地方稅務機關的人員對'營改增'有不同看法,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項改革畢竟會涉及地稅局的征稅范圍、機構職責和人員安排。但是從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減輕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的負擔,降低稅收征納成本等角度來看,還是應當按照精兵簡政的原則合理設置稅務機構和安排稅務人員。"他強調,"'營改增'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中國經濟、稅制發展的需要並借鑒外國稅制建設的經驗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任何地區、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服從這個大局。"
他表示,根據發展市場經濟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稅收不應當再採取"畫地為牢"的原始辦法。他認為將來的發展趨勢很可能是一些稅基流動性比較強的主要稅種、大的稅源劃歸中央政府,由財政部按照基本公共產品均等化的要求,通過科學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中央集中的大部分財力合理地分配給各地,即配套改革財政收與支的方式。這就意味著,地方財政收支、機構和人員安排等可能都要隨著上述財政收支管理制度的改革而調整。
其實,上海市已經實行了"准國地稅合並"的方式。如果你撥通上海市稅務局的電話,會聽到總機小姐告訴你:"這里是上海市稅務局"。據稱,上海市是國內唯一國稅、地稅不分家的城市。
上海沒有實行分稅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稅務機構的精簡和效率。現實的情況是,上海在稅種方面劃分向來清楚,在全國一直是一個良好的典型。而上海每年上交中央的稅收一直名列全國榜首。
上海人對國稅、地稅不分家的做法一直非常肯定。他們總結稅務不分家有三大好處:一是機構精簡,辦事效率高。二是納稅成本低。企業不需要同時跑兩個地方交稅,不需要接待兩個稅務局的檢查,不會接受兩個稅務機關的培訓。因此,上海本地的財務人員對於哪些是屬於國稅,哪些是屬於地稅,不會去刻意劃分。三是稅務機關能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在其他地方出現的'賣稅'現象上海就從沒有過。"在最近幾年內,上海的稅收顯示出十分強勁的增長勢頭。
人民網財經記者從國稅總局相關人士處得知,國務院有關部門或已開展關於國地稅合並的相關調研工作,並表示國地稅合並的可能性很大。另有某直轄市分管稅務的負責人向人民網財經記者表示,"'營改增'試點期間暫時都不會動。起碼過一年再來談(合並)這個事。"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時紅秀強烈支持合並。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從節約行政成本的角度,該合並就合並。"中國稅收成本在全世界幾乎是最高的。這部分人轉移到其他行業還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現在都成為了國家的負擔。"他建議:"現在國家治理的趨勢,一是法制,二是求助於市場與社會組織的力量。我們的市場機制與網路系統已經夠發達,可以考慮將稅收的上繳劃撥工作交給金融系統或是中介機構,稅務監管機構和財政系統負責抽查監管。"
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第二點(關於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第十一條(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明確指出: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該方案已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討論,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務委員王勇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⑷ 國地稅合並,對以後稅務工作開展有哪些影響
國地稅合並,對以後稅務工作開展的影響:
1、以納稅人和繳費人為中心,推進辦稅和繳費便利化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兩頭跑」、「兩頭查」等問題,切實維護納稅人和繳費人合法權益,降低納稅和繳費成本,促進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稅務機關,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2、堅持優化高效統一。調整優化稅務機構職能和資源配置,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執法統一性,統一稅收、社會保險費、非稅收入征管服務標准,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3、堅持依法協同穩妥。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實現國稅地稅機構事合、人合、力合、心合,做到幹部隊伍穩定、職責平穩劃轉、工作穩妥推進、社會效應良好。
4、通過改革,逐步構建起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為納稅人和繳費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利服務,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納成本,增強稅費治理能力,確保稅收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夯實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
(4)國地稅合作工作經驗擴展閱讀:
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則,合理確定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到稅務部門的范圍,對依法保留、適宜劃轉的非稅收入項目成熟一批劃轉一批,逐步推進。要求整合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等方面業務,優化完善稅收和繳費管理信息系統,更好便利納稅人和繳費人。
⑸ 考國家稅務局是否要求兩年基層工作經驗
你今年還不能考國家公務員,明年才行,國稅有的崗位要經驗有的不要,你報不需要經驗的即可
⑹ 國地稅合並後工資待遇不一樣的問題,請有關部門給解決一下急盼
按規定進行。國地稅合並後事業編的工作人員應該是會得到妥善安置的,不會出現被辭退的問題。實際上對於一個單位來說,分行政編和事業編,國稅和地稅,又分為國家...
⑺ 國稅地稅合並,原先兩家的工作人員怎麼安排
國地稅合並,人員也要合並,只是在工作中分工不同。
⑻ 稅務機關推行國地稅合作工作有何意見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印發了《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1.0版)》(以下簡稱《合作規范》),這是繼《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全國稅收征管規范》之後,稅務總局根據稅收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出台的又一個方便納稅人、規范稅務人的規范性文件,是稅務系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果的鞏固和拓展,是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持續和優化。
一、推進合作背景?
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各級國地稅部門加強合作是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求,以國地稅雙方實際業務需要和納稅人合理服務需求為基礎,以提升納稅人辦稅體驗和提高征管效能為出發點,規范國地稅雙方合作行為,深入推進依法治稅,齊心協力做好納稅服務的重要途徑;是稅務部門轉變職能、優化服務的現實需要,是稅務部門創新管理、強化征管的必要舉措,是依法治稅、規范執法的時代要求。
二、合作最終目的?
1、納稅人辦稅更便捷推進國地稅合作,首要目標就是要整合服務資源,加強服務聯合,拓展服務領域,解決當前存在的納稅人「多頭跑」和重復報送資料等問題。
為此《合作規范》規定了「聯合設立登記」、「聯合變更登記」等12項優化納稅服務方面的合作事項。如:在「聯合辦稅服務」事項中,《合作規范》要求國地稅通過互設窗口、互派人員、互設自助辦稅設備等方式,統籌辦稅服務資源,聯合提供辦稅服務。
2、徵收管理更高效稅務總局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稅收現代化的改革發展總目標。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需要稅務部門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需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推進國稅局、地稅局合作,整合征管資源,實現管理協同、征管互助和信息共享,就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征管效能的重要創新舉措,有利於切實減輕納稅人和稅務機關辦稅負擔,降低征納雙方辦稅成本。《合作規范》中規定了13項國稅、地稅征管互助方面的事項。其中在「委託代征稅款」事項中,要求國地稅互相委託代征,協同加強稅收管理;在「協同開展定期定額戶的定額核定工作」事項中,要求國地稅雙方共享定額核定信息,協同開展定額核定和調整工作。
3、稅收執法更公平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稅收領域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地稅合作,一項重要的內容是要在國稅局、地稅局之間統一執法尺度,加強執法協作,規范執法行為,以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確保稅收執法公平公正。《合作規范》中規定了5項促進公平稅收執法的合作事項。其中在「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事項中,要求國地稅在事實、情節、性質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情況下,執行相同的處罰標准,以增強執法透明度,減少執法隨意性。
⑼ 在稅務機關工作的經驗可以當會計工作經驗使用嗎
可以 會計復本來就是和制稅法相關聯的
稅務機關的工作經驗除了稅法。也有很多實際的會計工作。並且在記賬的時候。很多稅務上的需要注意點。對會計記賬都有幫助。
例如 增值稅 所得稅 或者成本核算等方面。還有年底結賬的時候。要考慮匯算清繳查賬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稅務機關工作過。肯定會有幫助。
⑽ 國稅地稅合並了,那麼多領導怎麼辦
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第二點(關於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第十一條(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明確指出: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10)國地稅合作工作經驗擴展閱讀:
國地稅合並意義:
1、有助於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國稅地稅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管理鏈條縮短,稅費收入的規范性和執行上更加剛性,必將為未來稅費制度改革,統一政府收入體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創造條件,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基礎。
2、有助於納稅人辦稅便利化的提升。國稅地稅合並,有望從根本上解決稅收徵收上的「兩頭跑」「兩頭查」問題,維護納稅人和繳費人的合法權益,減輕辦稅和繳費負擔,促進優化營商環境。
3、有助於稅收征管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國地稅合並之後,垂直管理體制將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地稅徵收率低的問題,徵收率的提升會縮小法定稅率和實際稅率的差異,同時明確企業對納稅程度的預期,也有利於未來減稅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4、有助於新時代稅收征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