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鯨有什麼特長
口技專家」——白 鯨
大小
初生1.5-1.6米,成年約 3-5米
體重
初生重量公斤,成年重量0.4-1.5噸。 形態特徵
體色非常淡,呈現獨在的白色,頭部小,額隆突圓,背脊霰代背鰭,嘴喙非常短,唇寬闊,游泳通常緩慢,非常容易接近,經常浮窺,不擅空中絕技。
行為及自然史
在白浪與浮冰中認出它們卻非易事,必須注意會浮現、變大、縮小而後消失的白色物體,大部分的時間消磨在海面或貼近海面處,以柔和的起伏動作移動。偶爾在游泳時會將頭部揚升出水。在平靜的日子中,數百公尺外仍可聽到其噴氣聲,族群大小5-20,夏季時,河口附近可能聚集數百甚或數千隻。
分布
北極和亞北極的季節性覆冰水域中。
現存
50,000-70,000
習性
白鯨是地道的夏季旅行家,每年7月,成千上萬只白鯨從北極地區出發,開始它們的夏季旅行。它們少則幾只,多則幾萬只,浩潔盪盪地游向度假地。一路上它們一邊悠閑地遊玩.一邊不停地表演,平時冷清的海灣、河口、三角洲頓時熱鬧異常。
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秀的「口技」專家,它們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出的聲音變化多端,叫人驚嘆不已。能夠親臨聆聽白鯨的歌喉,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為了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鯨度假地進行了現場水下錄音,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想像。他們竟然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嘶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孩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白鯨還可以發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
白鯨不停地「歌唱」,實際上是在自娛自樂,同時也是同伴之間的一種交流,這是它們夏季度假的一個重要內容。白鯨群進入河口時顯得十分興奮,雖然已經進行了長距離旅行,但它們似乎一點兒都不覺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還用自己寬大的尾葉突戲水,將身體半露出水面,姿態十分美麗,遊人們爭先恐後地搶拍這個珍貴的鏡頭。白鯨還可以藉助各種「玩具」嬉耍遊玩。一根木頭、一片海草、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游戲對象。它們可以頂著一條長長的海藻,一會兒潛泳,一會兒浮升,嘴裡不停地發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一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裡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白鯨不僅體態優雅,也極愛干凈。許多白鯨剛游到河口三角州時,全身附著許多寄生蟲,外表和體色顯得十分骯臟,他們自己也好像極不舒服。這時它們紛紛潛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滾,不停地翻身。還有一些白鯨則在三角洲和淺水灘的砂礫或礫石上擦身。他們天天這樣不停地翻身,一天長達幾個小時。幾天以後,白鯨身上的老皮膚全部蛻掉,換上了那白色的整潔漂亮的新皮膚,體色煥然一新,美麗極了。
白鯨是群居動物,他們的度假地大都集中在緯度靠北的地方。不過有些調皮的白鯨似乎有離群獨立漫遊的癖好。有時一隻白鯨獨自南下,瀟瀟灑灑地游上幾百千米,在黑龍江口或者蘇格蘭福斯河口露出尊容,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有時一條白鯨順萊茵阿—路游盪,參觀科隆,再訪波恩,足足留連一個多月.
② 鯨的優點是什麼
鯨是哺乳動物。有的鯨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米,最小也超過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16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國發現了一頭近4萬公斤重的鯨,約有17米長.鯨的體形像魚,呈梭形。頭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頸部不明顯。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多數種類背上有鰭;尾呈水平鰭狀,是主要的運動器官。有齒或無齒。鼻孔一或二個,長在頭頂上。整個身子沒有毛(有許多種類只在嘴邊尚殘餘一些毛)。皮膚下有一層厚的脂肪,可以保溫和減小身體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氣後即潛入水中,可以潛泳10~45分鍾。一般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為食。胎生,通常每胎產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鯨。但許多人分其為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產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鯨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如,鯨類中體型最大的藍鯨,在20世紀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00頭!
鯨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有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種類,比較溫和;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有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種類,比較兇猛。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須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游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會滅亡。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4℃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貝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
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79種。
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型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
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水噴出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
由於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為保護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松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盡管遭廣泛反對,有一些國家(尤其是日本)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為名大量捕殺鯨類。
鯨每隔一段時間樣到水面上來呼吸。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面時,會噴出水柱。不同的鯨的水柱也會一不樣。須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一看水柱便可以推算出鯨的種類、大小和年齡。我們也知道了鯨不是魚類。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的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為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為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至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編輯本段]鯨的群體
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又名虎鯨、殺人鯨),它們的牙齒非常鋒利。
須鯨:有長須的鯨。事實上這些長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鯨是胎生哺乳動物,不是魚類。小鯨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發育成熟。魚類則是卵生的脊椎動物。親魚一般沒有照顧小魚的習性。鯨的「鰭」其實是由四肢演化來的。而魚類則不是。鯨用肺呼吸;魚用鰓呼吸。鯨是恆溫動物;而魚是變溫動物。不能用是否有魚鱗來區別鯨和魚。因為很多魚類也是沒有魚鱗的。
[編輯本段]鯨的種類
根據種類,須鯨有兩種不同的捕食方法。
脫脂式:如白鯨,在慢慢游動的過程中過濾浮游生物,嘴半開,水從分孔處處流入。
吞食式1:當這種鯨靠近海底一大攤的蝦時,就張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裝進可以伸長的、折疊的肚子。當嘴閉合時,鯨舌就卷食那些鯨齒片過濾的水。如藍鯨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吞食式2:須鯨張大嘴巴把魚蝦和水一同吞進嘴,再經過濾板把水濾出,再把魚蝦吞進肚子。
每年,一些鯨都會離開食物豐富的極地海洋去尋找更加溫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後代。它們在非常確定的時期內,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行程數千公里。每個冬天,許多遊客航行萬里,就是為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灣能遇到它們。對抹香鯨而言,雄性則不能遷徙,因為在繁殖海域區不能找到足夠的槍烏賊這種食物。
鯨的種類: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偽虎鯨
偽虎鯨屬於鯨目領航鯨科,拉丁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體形似虎鯨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頭圓,無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背鰭比虎鯨小,後緣凹入,位於身體中部略前位置。鰭肢很尖,長度約為體長的1/10。尾鰭的寬度約為體長的1/5。
喜群居,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很少單獨活動。主要以烏賊類為食,也吃帶魚、小鯊魚、鮐魚、黑鯛、鱸魚和竹莢魚等魚類。經常與真海豚、寬吻海豚等一起索餌。游泳的速度較慢,不喜躍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產一子,哺乳期10個月至12個月,2年至3年一胎。
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經常被水族館飼養訓化作觀賞動物。
虎鯨
瀕危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遍布四海的鯨——虎鯨。
虎鯨又叫惡鯨、逆戟鯨,英文名字叫殺人鯨。因它特別喜食須鯨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稱它們為「油賊」。虎鯨以體魄健壯、性情兇狠而聞名於世,索有"鯨之暴君"之稱。說來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鯨兇猛異常,但是在人工飼養環境經過人的調教、訓練之後,它卻變得十分馴服,並能根據人的指令作各種技藝表演(如跳水、頂球、伴隨樂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它們又成為海洋公園和水旅館中的「水族明星」而名聲大噪。同時,經過特殊訓練的虎鯨還能根據人的指令打撈沉入海底的魚雷和火箭。
虎鯨最令人矚目的是它們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極更是它們的旅遊勝地。它們既能在炎熱的赤道周圍海域生活,又能在終年冰封,嚴寒的兩極冰海中出沒自如。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還是在冰冷的南、北極水域,它們的體溫均保持36℃,恆定不變,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在於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套特殊的調節體溫裝置--熱交換系統。虎鯨靠這套"裝備"便可在不同溫度的海域中使體溫恆定不變。
眾所周知,陸生哺乳動物,是靠身體表面的毛皮保持體溫恆定不變。虎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水中散熱量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這就意味著它的體內要產生更多的熱量。
虎鯨的體表光滑無毛,皮下是一層厚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鰭以及尾片等處沒有脂肪層,在這些部位中穿行著一些血管網,形成了一個熱交換系統。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無脂肪層,所以通常和周圍水溫一樣高,是冷的。虎鯨體內的血液流經這些地方就會變冷。當這些部位的血液通過靜脈離開前肢、背鰭和尾片的時候,就會被從心臟流出到這些部位的動脈血的熱量加溫。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許多熱量又重新轉回體內,而不是所有熱量通過前肢、背紹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總之,虎鯨體內的熱交換系統,既能防止體內的熱量散失,又能向周圍的水環境中擴散體內多餘的熱量,以此調節體溫保持恆定不變。
座頭鯨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相對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非常大,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p~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於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12.9米,雌性13.7米,體重25~35噸,最大記錄體長雌性18米。
結群不大,通常結對伴遊。游泳速度較慢。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游。 主食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
我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瓜頭鯨
別名:多齒瓜頭鯨。形態特徵 頭橢圓,無吻突,前端尖,上頜不突出於下頜。背鰭位於體中部,較偽虎鯨的寬大,高達30厘米,前緣向後傾,末端鈍。鰭肢長為體長的1/6,末端尖。體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圍為暗色區,有濃色帶沿體背正中線由頭延伸至背鰭,並在背鰭下方擴大成弧形暗色區,喉部有白斑,臍至肛門附近為灰白色。上、下頜每側具齒20-25枚。體長可達2.75米,最大體重約275公斤。初生仔鯨體長約1米以下.熱帶性種,常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游泳速度快。時有集群擱戲。我國南海、台灣省海域均有分布。
太平洋短吻海豚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於6米。
而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於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這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長得這么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鯨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著藍鯨的巨大體軀。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里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於失重狀態,再大也能浮得起來。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座頭鯨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鯨張著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於座頭鯨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鯨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鯨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鯨,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魚、小蝦生活。它們吃魚、蝦時只要把口一張,魚蝦隨著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只剩下食物了。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700頭豬或8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鯨
抹香鯨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鯨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也會陪著遇難的夥伴死去。
藍鯨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平均體重150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
[編輯本段]相關介紹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 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有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③ 鯨的生活習性
鯨是完全水棲的哺乳動物,外形看起來和魚很相似,身體長度一般在1米-30米之間,皮膚內裸露,僅吻容部有很少的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這些脂肪有助於保持體溫,當它們在水中生活時,這些脂肪能減少身體比重,有利於游泳。
鯨是完全水棲的哺乳動物,有的主要靠回聲定位尋食避敵。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游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
鯨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換氣。一般冬季從高緯度冷水區游向低緯度熱水區產仔,夏季又由低緯度游回高緯度冷水區捕食。
鯨目動物是哺乳動物中少有的水生物種,海豚便是其中一種。它們是由陸生哺乳動物中的偶蹄目動物演化而成,大約於5000萬年前回到水中生活。
鯨目動物的「二次入水」事件是哺乳動物進化史中一次罕見的生活史轉變,它們的生活習性由陸生轉變為完全水生。劇烈的環境轉變導致它們在生理上及結構上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以適應水生生活;
例如具有增厚的皮下脂肪層(鯨油),長時間潛水及回聲定位的能力,同時具有強大的肌肉系統支持水中運動等。盡管人們已經了解到很多生理形態上的適應性特徵,但是這些特徵的分子基礎並沒有得到系統性的解決。
④ 鯨魚有什麼種類
鯨魚有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也有小類內,容有藍鯨,座頭鯨,虎鯨,白鯨等 。
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共約6屬、11種。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4)鯨魚會什麼特長擴展閱讀
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的大量捕殺,鯨類特別是一些大型成員由於經濟價值高而受到廣泛捕獵,許多鯨類已瀕臨滅絕。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是一個負責管理捕鯨和鯨類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在商業捕鯨導致鯨數量銳減後,IWC決定採取行動保護鯨類。其中包括 1986 年生效的《禁止捕鯨公約》,分別於 1979 年和 1994 年建立了印度洋鯨類保護區和南大洋鯨類保護區。然而從 1986 年以來,因為日本、挪威等一些國家利用了IWC決議的漏洞,打著「科學捕鯨」的旗號每年捕殺了至少 25000 頭鯨或海豚。
捕鯨的國家還有挪威、冰島和日本,以及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
⑤ 鯨魚的資料30字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貝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 於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
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 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 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 79種。
H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呢!
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裏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噴水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呢!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呢!
⑥ 鯨有什麼有趣的特長
鯨很大但還是喜歡群居 會到水面呼吸聲音像唱歌
⑦ 鯨魚簡介
鯨是海洋哺乳動物鯨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稱。
鯨的尺寸可以由只有1.7米長50公斤的毛伊海豚,到長34米重達內190噸的藍鯨,後者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一些種類表現出性別差異,雌性體型比雄性體型更大。
鯨擁有流線型的身體和鰭狀的一對前肢。雖然不像海豹一樣敏捷,鯨魚也能以20節的速度巡遊。須鯨用喉嚨嚨上的皺褶來擴展它們的嘴,以便吞咽大口的海水。
露脊鯨攝取的海水占它百分之四十的體重。齒鯨則有尖錐狀的牙齒,用於捕捉烏賊和魚類。須鯨在海洋中擁有發達的「嗅覺」,而齒鯨擁有敏銳的聽覺。鯨容的嗅覺之發達,可以同時活躍於水上和水下的環境,以至於有的鯨甚至在盲了以後仍能生存。
(7)鯨魚會什麼特長擴展閱讀
鯨是哺乳綱動物。
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的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哺乳動物可分為原獸亞綱、真獸亞綱和後獸亞綱。哺乳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營陸上、地下、水棲和空中飛翔等多種生活方式;營養方式有草食、肉食2種類型。
⑧ 鯨魚的資料
鯨的簡介
海洋中的巨獸——鯨
鯨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都有6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最重的重量可達170噸以上,最輕的也有2000公斤。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不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鯨魚一分鍾的心跳一般9~10次。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4℃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水噴出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
[編輯本段]鯨的特點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6.0℃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於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
一隻鯨魚一分鍾心跳只有九下,因為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它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長時間潛伏在水中。
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 79種。
鯨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呢! 鯨和魚最大的區別是鯨和人一樣有鼻孔,用肺來呼吸,魚類是用鰓呼吸的;鯨的皮膚很光滑,沒有鱗片,魚類一般都長著鱗片;鯨是溫血動物,魚是冷血動物;魚是卵生的,鯨直接生下幼鯨來;母鯨在肚子下面有兩個乳房,幼鯨靠吃媽媽的奶長大,它們餓了的時候,就用嘴去擦媽媽的乳房,母鯨用強力將乳汁直接噴到幼鯨的嘴裡。
鯨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噴水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呢!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沉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呢!
須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人甚至可以根據水柱來判斷鯨魚的種類呢!
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有的鯨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米。鯨的體形像魚,呈梭形。頭部大,眼小,耳殼完全退化。頸部不明顯。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多數種類背上有鰭;尾呈水平鰭狀,是主要的運動器官。有齒或無齒。鼻孔一或二個,開在頭頂。成體全身無毛(有許多種類只在嘴邊尚保存一些毛)。皮膚下有一層厚的脂肪,可以保溫和減小身體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氣後即潛入水中,可以潛泳10~45分鍾。一般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為食。胎生,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但許多人分其為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像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須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游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要滅亡。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生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環境的污染,鯨的數量已經劇烈減少。如,在20世紀的藍鯨,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頭。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多萬年的鯨,許多種類已經瀕臨滅絕。
鯨類動物的祖先原來也是在陸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濱一帶的食蟲類或食肉類,後來由於被水中的魚類等食物所吸引,經過漫長的歲月,又從陸地回到了海洋,並逐漸適應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鯨是出現在大約5500萬?/FONT>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鯨、始齒鯨和始新世後期的原鯨等,它們和現存的鯨比較,頭骨比較小,鼻孔位於頭部的前方,尚未移至頭的上方,牙齒和古代的食蟲類、肉齒類的牙齒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齒形、頭骨也很相像等,僅有少數不同點,但它們已經具有適應在海水中生活的、與魚類相似的體形。
美國阿拉巴馬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克-尤荷恩解釋,「鯨尾片的出現也許是鯨從陸地走向海洋轉變的最後一步。」為了探索這一神秘的過程,尤荷恩對最新發現的古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業余骨頭愛好者於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邊發現的,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死後所形成的骨頭化石。沃洛特喬治亞古鯨生存於大約4000萬年以前,游弋於北美墨西哥灣海域。這種古鯨身長大約3.7米,主要依靠其鋒利的牙齒捕食魚類為生。已知的最早長有尾片的鯨與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屬近親關系。但尤荷恩卻發現,當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從其他鯨類分離出來僅僅200萬年後,很明顯沒有尾片。
尤荷恩重點分析了一種新發現的大約5厘米長的尾部椎骨。這種椎骨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大約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經分析發現,這種椎骨與鯨尾片附近的椎骨並不相象。於是尤荷恩認為,沃洛特喬治亞古鯨主要是依靠擺動自己的後腳來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認為這種古鯨有著巨大的臀部,表明它們也長有巨大的後腿。奇怪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的骨盆與脊椎骨並沒有相連。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尤荷恩說,「我們所證實的觀點就是,這種古鯨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擺動臀部,通過腳部劃水進行游泳。這與現代鯨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過現代鯨主要依靠身體的起伏波動進行游泳。」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從古代的陸上四足動物到現今的水中哺乳動物,一直缺少了一環。因此,學者們認為,上述發現的古鯨化石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缺。然而,古鯨為什麼要從陸上遷到水中呢?原來,古鯨生殖及哺育後代的活動都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就如現在的海獅、海狗、海豹等兩棲動物一樣。但是,生物的進化往往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由於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對於陸地環境更易於古鯨生存,它們便開始進入水裡;大約在距今1000萬年時,古鯨的後代進化得與現代鯨非常相似,它們長著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後足也退化為鰭狀的附屬物,從此它們就不再上岸來了。
[編輯本段]鯨的種類
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齶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有2個,位於頭頂,呼吸換氣時可以噴出兩股水柱。頭骨極大,有的種類可達體長的1/3,左右對稱。頸椎癒合或者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接,胸廓不完全。沒有鎖骨。鰭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腸。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小型群游性魚類,以及底棲的魚類和貝類。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共約6屬、11種。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平均體重150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
鯨的祖先
「安比尤羅凱塔烏斯」
從巴基凱塔烏斯出現後經過了約100萬年,鯨類向海洋進化又邁出了一步。這一階段的代表性動物是一種體長4米的「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意為兩棲鯨或步行鯨,如果說巴基凱塔烏斯與狼相似,那麼,安比尤羅凱塔烏斯就與鱷魚雷同。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比巴基凱塔烏斯要早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是鯨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動物。
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最大生態特點是在海中和陸地生活,大都以海魚為食,飲海水。一般認為,所有哺乳動物都是通過食物中的水分子的氧原子來形成牙齒和骨骼的。氧在自然界存在有三種同位素,它們具有特定的比值時,海水和淡水中的比值不同。因此在對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骨骼化石進行分析時,展示出淡水的同位素比值要多,這也就說明,安比尤羅凱塔烏斯以陸地上的動物為食,從而造就了自己的骨骼和體態。
它的這種生態有些接近現在的鱷魚。眼很小,如果身體處於海水中,眼睛露出水面觀察四下的情況。分析其骨骼發現,其後足趾長以便水中活動,前組足不那麼長,有利於爬出。它們常常在淺海處潛伏,眼觀六路,伺機偷襲過往的動物。
「洛德凱塔烏斯」
繼「安比尤羅凱塔烏斯」之後,就是帶有水獺外觀和大小的一種動物和仍保持了「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許多特徵的「洛德凱塔烏斯」等鯨的祖先相繼出現。而且,這種洛德凱塔烏斯的動物被認為是已經完全適應了在水中生活。自巴基凱塔烏斯出現到洛德凱塔烏斯的出現這段時間,經歷了大約300~400萬年。不過,這在古生物學方面卻是短暫的一瞬間。
「多爾頓」和「巴西洛薩烏魯斯」
此後大約3900萬年前的時候,「多爾頓」和「巴西洛薩烏魯斯」等具有流線型體型,能流暢地在海洋中游泳的鯨類出現了。它們已沒有了祖先所擁有的長尾巴,取而代之的是尾鰭。身長4.5米的「多爾頓」,骨骼類似現在的海豚,不過還有一些後足退化的痕跡。「巴西洛薩烏魯斯」則擁有鰻魚般細長的身材,全長約18米,這要比世界上現有的大部分鯨類體型要大。但是它還有兩只小小的後足。
巴基凱塔烏斯以後到「巴西洛薩烏魯斯」等鯨類,在分類學上都被稱為原鯨類滅絕種。其中,更具備現代鯨類體形特點的「多爾頓」後來進化成了現代的齒鯨和須鯨。然而,科學家認為,目前還尚未發現「多爾頓」與現代鯨類相關聯的動物骨骼化石。
但是,一般認為,在接近原鯨類向須鯨和齒鯨發展的時期,也就是在約3400萬年前,正是全球的海平面下降時期。這時全球的地層可以的被挖掘的地方應該很多,如果幸運的話,人們遲早能找到原鯨到現代鯨類過渡物種的化石。
[編輯本段]鯨的價值與保護
鯨類由於經濟價值很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對象,但過去由於捕獵的手段落後,獵取量較小,尚不足以影響鯨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改用艦船和火炮獵捕鯨類,殺傷力大大增強,使得鯨的數量銳減,很多種類瀕臨滅絕。
現在由於世界各國對每年捕獲的鯨類的數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所以捕鯨已經逐漸不再是監視鯨類的數量和生存狀況的科學家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但是,在整個世界的范圍內,人類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則對鯨類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威脅的程度遠遠大於捕殺,另外飛速發展的產業化捕魚也極大地影響了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是影響它們生存的又一個主要因素。人們從前總是把海洋想像為寬廣無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從事冒險活動的象徵,因此在肆無忌憚地對海洋資源進行掠奪的同時,不僅由於航運業產生的大量海洋雜訊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壓載水,而且還大量地向海洋中傾倒垃圾,大約有10萬種化學葯品也通過污水的排放和空氣到達海洋里,難以分解的有機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機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並且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是儲存廢氣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熱海流系統對地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在尚少開展研究的深海中,有著眾多未知的、有益於人類的動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類潛在的食物和葯物等來源,具有重要的價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斷增加,將使這些寶貴的資源遭到毀滅。由於臭氧層受到破壞,生活在南極周圍海域的磷蝦的種群密度急劇減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棲息的磷蝦尾數已從1982年至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劇減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蝦是海洋中的一種甲殼動物,是海洋魚類、鯨類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重要餌料,在海洋生物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為留存於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質資源也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由於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質,嚴重地削弱了它們的免疫系統,從而使它們極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污染還妨礙雌獸受孕或引起流產,從而使它們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三年才產一頭幼鯨...由於人類捕殺鯨和污染海洋環境..鯨的數量逐漸減少...如藍鯨..在20世紀進36萬頭被宰殺!!!目前僅存不到50頭~!許多種類瀕臨滅絕了....
[編輯本段]我國的鯨
我國的鯨類動物資源非常豐富,迄今為止在我國海域發現的已經達到9科、26屬、38種,其中既有體長在30米以上的藍鯨,也有體長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別是還擁有特產的淡水鯨類——白鰭豚(已滅絕),是鯨類動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國的鯨類動物除白鰭豚和中華白海豚2種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動物外,其他所有種均被列為2級保護動物。
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噸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四個人坐在里邊看書都很寬敞。
[編輯本段]鯨魚在中國的擱淺
2008.3.28日清晨,一隻鯨魚屍體被海浪打上了三亞市三亞灣的沙灘上。屍體已經開始腐爛,暫不確定其死因和具體種類。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亞出現大群鯨魚擱淺死亡。對於保護鯨魚,應該越來越受到關注!
鯨魚擱淺在我國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頻繁發生,其原因發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廣東吳川長8米重約4噸大鯨魚擱淺死亡
一條身長8米多、體重約4噸的國家一級海洋保護動物大鯨魚,於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發現在吳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擱淺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頭2噸多重鯨魚在海南擱淺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條重達2噸多的鯨魚被發現在海南省文昌市錦山鎮潮灘港擱淺死亡。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鯨魚進行了掩埋處理,並將提取該魚骨架製作成標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 三千斤重鯨魚擱淺金沙灘
青島早報訊,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頭重達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鯨在青島開發區金沙灘海域擱淺。
【原因探尋】
[1] 龐然大物也無助——鯨魚擱淺背後的無奈
究竟是什麼讓這樣的悲劇頻頻發生,讓我們看看專家的說法。
鯨魚自己犯了迷糊?
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解釋這些鯨魚為什麼會「擱淺」,但大多數解釋都與其體內的回聲定位系統有關。一條巨鯨的眼睛只有一個小西瓜那樣大,而且視力極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內的物體,這與其龐大的身軀極不協調。它們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它們發射出頻率范圍極廣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即反射回來,形成回聲。鯨魚就根據這種超聲波的往返時間來准確地判斷自己與障礙物的距離。
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也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游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鯨魚是戀群動物,如果有一條鯨魚沖進海灘擱淺,其餘的就會奮不顧身地跟隨上去,造成群死群傷的悲劇。
早在2004年12月,美國的《科學》雜志就曾報道,根據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家的研究,部分科學家認為鯨魚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浮上海面過快造成。這個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在研究擱淺致死的抹香鯨的骨骼後發現小凹洞,他們解釋這是抹香鯨骨骼都出現的骨頭壞死的現象。抹香鯨可以潛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們迅速浮上淺海,體內的氮氣就會湧出形成氣泡。這些氣泡糾結在組織中會壓迫神經,阻塞毛細血管,導致其肌肉缺氧,甚至會影響骨骼引起區域性壞死,留下多處小凹洞。這顯示,抹香鯨「自殺」很可能是他們覓食時升水過急而付出的代價。
大自然也推波助瀾?
1997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岸約300頭鯨魚「集體自殺」。阿根廷學者分析後認為,當時太陽黑子的強烈活動引起了地磁場異常,發生了「地磁暴」,這破壞了正在洄遊的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錯誤。
英國國家海洋水族館專家也曾猜測,可能是海底低頻地震產生的聲音沖擊波干擾了這些哺乳動物的回聲定位系統,從而使得它們誤上了海灘。
又是人類惹的禍?
環境污染也被環保主義者和科學家認為是鯨魚擱淺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可能擾亂了鯨魚的感覺。此外,法國拉羅謝爾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認為,軍艦聲吶和回聲控測儀所發出的聲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會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
幾年前,美國海軍在巴拿馬島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聲吶設備,隨後,一些鯨魚海豚紛紛擱淺死亡。國家海洋漁業服務部門及海軍的調查者稱,聲吶的噪音導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們發現鯨魚的耳朵受到了嚴重的噪音損害,在鯨腦部及耳骨周圍也有血跡。科學家稱,海洋哺乳動物其實十分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到驚嚇。人類的海上演習也可能讓它們驚慌失措。
從以上各方面看來,鯨魚擱淺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希望大家以後大家都能注意生態保護,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此類悲劇能不在發生
⑨ 關於鯨魚的資料!!!!!
鯨分為兩類,一類是須鯨,一類是齒鯨。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
中國海域就有30餘種。鯨的所有種類中除幾種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棲息於海洋 。鯨本身定義比較模糊,鯨可以包含所有鯨類,還有特定科的鯨類。
鯨中還包括所有海豚。鯨主要分為兩個種類:須鯨(Mysticeti)和齒鯨(Odontoceti)。須鯨的種類較少,但體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種類體長也超過6米,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也屬於須鯨。
然而齒鯨類的體形差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30cm左右,最大的抹香鯨體長在20米以上。鯨並不屬於魚類,而是屬於哺乳動物類。
(9)鯨魚會什麼特長擴展閱讀:
鯨類概述
現存種可分為須鯨亞目和齒鯨亞目。須鯨亞目體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內無齒。上頜兩側各具有150~400枚角質鯨須。鯨須的顏色、數目和形狀因種而異,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外鼻孔2個,位於頭頂。頭極大,有的種可達體長的1/3。
僅有1~2對肋骨與小型胸骨相連接,無鎖骨,鰭肢一般4指。具有盲腸。以磷蝦和頭足類為食,有的也吃小魚和底棲貝類。有3科10種,均為海棲。如露脊鯨、藍鯨、灰鯨、長須鯨、座頭鯨、大須鯨(鰮鯨)、小須鯨(小鰮鯨);齒鯨亞目中僅少數種類生於淡水,大多數均產於海洋中。
體型大小不一。口內有齒,外鼻孔僅有1個。鰭肢一般5指。除恆河豚外,均無盲腸。主要以烏賊、甲殼類、魚類為食。共包括7科80餘種。如白暨豚、抹香鯨、獨角鯨、海豚、中華白海豚、江豚和虎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