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
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按要求定期召開支部委員會、支部黨員大會、上好黨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把「三會一課」和「兩學一做」有機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和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展好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交心談心、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民主評議等工作。
二、率先垂範,從我做起,形成合力,基層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必須做思想先鋒,做崗位能手,不僅要思想上引導,更要行為上示範,牢記從我做起。
三、真誠聽取意見,真心改進工作,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在支部建設過程中,本著把職工群眾的意見建議、想法和要求作為支部和黨員改進提升工作的方向和動力,開展群眾工作過程中,既有集中聽取、面對面交流,也有經常性、常態化單獨的交心、談心,長期堅持,靈活多樣,不斷打通思想隔閡,增進情感交流。
四、充分發揮好黨支部的服務職能,基層黨支部的職能主要是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要將服務關懷與管理教育有機結合。基層黨組織要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要有新作為,關鍵是要准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部署。黨的建設關繫到國家的長久發展,發展黨建工作能夠給新時代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五、加強廉政建設以提升黨建水準,加強多樣學習以促進黨建發展。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應當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效果得到全面提高,實現黨建工作效果的提升。一是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應當將腐敗的源頭作為著手點,確保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能力與水平得到整體提高。二是作為黨組織,應當將宣傳工具與平台的影響作用高效發揮出來,應當對民意採集渠道開展深入建構工作。三是對其進行嚴厲處理,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與規定,嚴肅處理存在腐敗問題的工作人員。
『貳』 天津市2006年黨建工作重點是什麼,特色工作如何開展
一、正確分析和把握形勢,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
1.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目標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關鍵一年。做好2006年的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事關全局,事關長遠,意義十分重大。
2.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產業重組和生產要素轉移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世界經濟正處於新一輪恢復和增長期。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描繪了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十一五」時期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央明確提出要貫徹擴大國內需求的重大戰略方針,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三五八十」四大奮斗目標的全面實現和「三步走」戰略的順利實施,為天津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積聚了能量。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為我們提供了最大最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將有力地促進天津發展,更好地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良好環境,充分利用這些年天津發展的有利條件,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我們完全可以實現更大的發展。
3.必須看到,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際原油價格繼續在高位徘徊,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非常繁重。按照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充分估計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趨利避害,積極採取應對的措施和辦法,努力開創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4.2006年全市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站在新起點、再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的要求,樹立更高標准,追求更高水平,全面實施「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十一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5.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3%,財政收入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
6.做好2006年的工作,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必須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要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的認識,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關系、加快發展與協調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具體工作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加強經濟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7.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經濟工作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取得新突破,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8.全面加快濱海新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意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快新區發展。堅持全市「一盤棋」,統籌兼顧,一體化推進。高標准制定各項發展規劃,切實維護規劃的統一性、權威性、嚴肅性。圍繞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建設特色鮮明的產業功能區。著力實施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鋼管公司擴能、天鹼搬遷改造、新花冠轎車、三星手機擴建等項目,加快現代製造基地建設。搞好保稅物流園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天津港集裝箱和散貨物流中心等建設,進一步提升物流功能。
建設25萬噸級深水航道、30萬噸級原油碼頭、北港池集裝箱碼頭等港口設施,加快機場擴建,開工建設港城分離的立體交通樞紐工程,加強鐵路、高速公路、城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增強新區的載體功能。堅持打好「服務牌」、「中華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區管委會要切實履行職責,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各功能區、行政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實現各項工作的新突破。
9.發展壯大先進製造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實施新一輪嫁接改造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鞏固壯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車及裝備製造、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葯、新能源新材料及環保等產業,籌劃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發展壯大一批名牌拳頭產品和骨幹企業,加快建設一批大型生產製造基地。大力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輕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搞好紡織工業園等項目建設。規劃和建設若干都市型工業園區,促進郊區工業集中發展,進一步壯大區縣經濟實力。加強經濟調控,搞好要素平衡,顯著提高運行質量。高度重視管理工作,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10.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進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加快海河堤岸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上游經濟商貿區和大型商貿文化項目建設,推進歷史風貌建築區的保護性開發,進一步拓展服務業發展的空間。著眼於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培育和引進更多的大型物流企業,抓好物流基地建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業發展水平。加強商貿設施建設,增強批發交易市場的集散輻射功能,推進社區便民商業網點連鎖化和菜市場標准化,基本完成農村市場「三進」工程。辦好津洽會、國際手機配套會、國際汽車貿易展覽會等活動,爭取舉辦首屆國際物流大會。加快金融發展和金融創新,做好渤海銀行開業和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工作,探索金融綜合經營業務,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打造「近代中國看天津」旅遊品牌,開發一批特色旅遊區和旅遊專線。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中介服務、社區服務和其他社會服務業。
11.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邁出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一步。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強城鄉統籌,調整投資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以沿海都市型農業為方向,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完善利益聯接機制,使75%的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體系。加快農業標准化,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水利建設,搞好抗旱水源和防洪防澇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加強規劃,扎實推進,加快示範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12.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認真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帶動性強的關鍵技術,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開發。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抓緊實施電動汽車、25兆瓦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發展軟體、綠色能源、民航科技等新興科技產業,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和骨幹企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啟動建設國家實驗室,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廣泛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鼓勵專利申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做好科普工作。積極推行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加強社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13.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搞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新上項目嚴把技術水平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量化指標,落實責任,廣泛深入地開展節能降耗活動,切實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繼續推進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和環境友好企業創建活動。加強對水、大氣、土壤、海洋污染等的防治,搞好對濕地、鹽田、河流和海域的保護。鞏固創建環保模範城市成果,啟動生態城市建設。增強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制定具體標准,嚴格執行制度,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14.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擴大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趨勢的跟蹤研究,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在津投資,促進外資企業增資擴產。鼓勵有條件的區縣與外商合作開發工業園。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建設。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深度開拓國際市場,增加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境外投資合作項目建設,推進境外資源開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建立營銷網路、承攬工程和開展勞務合作。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特別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吸引中央直屬企業和各地企業來津發展。增強口岸服務功能,降低通關成本,提供高效、便捷、規范服務。
15.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大力推進各項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充分發揮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的作用。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進集團公司改制,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加大資產重組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大公司、大企業集中,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堅持分類指導、一廠一策,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放開放活中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推動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各個領域。深化投資、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規范和整頓市場秩序。
16.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為目標,加強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和競爭力。高標准搞好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和統籌作用。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質量。加快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津薊高速公路延長線、京滬高速公路天津段、京津城際鐵路客運專線、薊港鐵路復線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快速路三期、地鐵二三號線和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搞好鄉村公路建設,完善城鄉路網。全面完成引灤水源保護工程,開工建設永定新河綜合治理和南水北調工程。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再生水廠等公用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加大城市市容環境清整力度,全面提升市容環境水平。強化城市現代化管理,探索建立現代城市管理體系,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現代化。
三、加強政治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7.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加強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設,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加強同民主黨派的合作共事,加強同黨外人士的聯盟,促進民主黨派自身建設。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台工作。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堅持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及各類群眾團體的作用。
18.加快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充分發揮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作用。完善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搞好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工作。健全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強化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提高政法隊伍素質。深入開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19.不斷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堅持重大問題協商和聽取意見於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堅持重大決策的專家論證制度和決策評估制度,完善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在決策中的參與度。進一步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四、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整體素質
20.切實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精心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積極實施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建設工程,不斷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搞好建黨85周年和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牢牢把握輿論導向,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天津的知名度。
21.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精心組織重點精神產品創作生產,推出更多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具有濃郁天津特點、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精品力作。搞好天津國際少兒藝術節、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等大型活動,辦好重大節慶日文化活動,開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成天津出版、新華書店、新華金印集團組建工作。加快廣電網路公司股份制改造,推進數字廣播電視整體轉換工作。重視發展各類文化中介機構。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基層文化服務能力。搞好少兒藝術中心等重點文化設施的建設和改造,保護開發重點文化遺存。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持續開展「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和網吧治理。
22.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管理,高水平普及義務教育。完成示範性高中建設工作。啟動「歷史名校」建設。加強農村教育,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免收雜費政策。積極發展職業教育,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方案,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加快專業結構調整,完善課程體系,大力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學科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和學術梯隊建設。加快籌建天津中醫葯大學和中國民航大學。搞好大學科技園建設。積極推進「211工程」建設。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建設學習型城市。認真解決資助和扶持貧困家庭學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校園及周邊地區安全等群眾關心的問題。
23.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衛生資源調整步伐,完善新型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婦女兒童保健中心、衛生防病中心、醫大總醫院二期等一批重點醫療和公共衛生項目。加強疾病防控、醫療救治、公共衛生信息、衛生執法監督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配套政策,進一步規范服務和管理。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路,繼續推進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秩序,加強醫院管理,規范醫療和用葯行為,改進和加強葯品價格管理。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認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監測、預防和控制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全民衛生意識。進一步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五、加強社會建設,努力構建和諧天津
24.扎實推進社會和諧。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25.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以積極的態度、發展的辦法解決就業問題。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促進多種形式就業,確保完成新增就業28萬人。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做好國有企業改組改制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堅持再就業援助制度,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實現「4050」人員托底安置。努力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和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就業的有關政策。整合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高勞動力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改進就業服務,創造公平和公正的就業環境。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6.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征繳工作。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逐步做實個人賬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展城市醫療救助試點,搞好農村五保戶及貧困農民醫療救助。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建立醫療保險預測預警機制。加強對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監督,提高醫療保險經辦服務管理水平。全面實施醫療誠信體系建設。認真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做好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工作,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視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做好老齡人口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社會福利事業建設,完善優撫保障機制和社會捐助體系,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
27.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繼續抓好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文化品位三件事,讓群眾從多方面得到更多的實惠。加大企業工資增長推動和調控力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實施最低小時工資制,堅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使職工收入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穩步增長。注重分配過程的公平,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水平。關注弱勢群體,關心困難群眾,深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促進消費持續較快增長。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調整商品住宅供應結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擴大困難群眾住房保障覆蓋面。啟動新家園建設。繼續推進舊樓區改造。加快里巷道路整修和低窪片排水設施改造。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交通設施,方便群眾出行。提高綠化水平,完善燈光夜景,整頓戶外廣告,搞好市容街景立面美化。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農村戶廁改造任務,繼續抓好坑塘整治和垃圾處理,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網入戶工程,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的整體面貌。
28.切實增強社會和諧的基礎。堅持面向基層、貼近群眾,促進社會建設、管理和服務向基層傾斜,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充分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整體合力。加強和諧社區建設,以服務群眾、造福群眾為主題,增強功能,拓展領域,提高水平,努力做到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加強和諧村鎮建設,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注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貌。大力開展和諧企業、和諧單位、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倡導人與人和諧相處,在全社會營造平等友愛、團結互助、融洽和睦的良好風尚。
29.切實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落實工作責任制,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及時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完善處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加強信訪工作,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對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的查禁和打擊力度,全面推進平安建設。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做好保密工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對食品、葯品、餐飲衛生、危險化學品和交通、環境、建築、消防、娛樂場所等方面的安全監管,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完善快速反應和應急協調機制,搞好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預報,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搞好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廣泛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進一步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有力保障
30.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好2006年的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必須加強黨的領導,搞好黨的建設。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31.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頭腦,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深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水平,提高分析問題、指導工作的本領。繼續抓好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全面提高培訓質量。鞏固和擴大第一批、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切實搞好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務求取得實效。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與黨的先進性建設理論研討工作。認真總結先進性教育活動經驗,建立健全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32.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優化素質結構,形成科學合理的梯次配備,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集體。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質量。扎實做好實施公務員法的各項工作,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整體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幹部任用條例,切實把那些德才兼備、群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大力培養選拔優
『叄』 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內容有哪些
保持同人抄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襲,實現維護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凝聚群眾共同奮斗是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核心。
一是服務基層。在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時,首先要從基層的實際出發,要建立和實施聯系基層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工作狀況,千方百計幫助基層解決困難,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決定決議在基層貫徹落實。
二是服務群眾。健全群眾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拓寬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途徑和方法。用心服務,使黨群干群之間更融洽和諧,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三是服務中心。正確處理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關系,找准結合點,把黨務工作融合於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任務上同擔。堅持在本崗位建功立業。
拓展資料
黨建,即黨的建設的簡稱。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肆』 如何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交流材料
一、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對新時期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社會經濟利益格局調整加快、社會矛盾急劇增多、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一系列矛盾,給當前做好群眾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群眾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教育衛生、就業社保、居住條件、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服務型黨組織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眾對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日益強烈。二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不斷深化,黨員群眾的參與意識、平等意識、自主意識、監督意識和綜合素質明顯增強,對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權益越來越重視,群眾民-主參與決策和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識逐步增強。三是由於對群眾的正面教育和引導不夠,個別群眾總認為矛盾問題的處理是「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甚至認為只有上級大部門、大領導才能保證自己實現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現層層上訪,越級上訪。四是與群眾的溝通還不夠,對群眾訴求的反饋不及時、互動還不夠,特別是對關系民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向群眾宣傳解釋說明不夠,引起群眾的誤解。五是當前群眾工作還不完全適應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需要,部分基層黨組織對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認識還不到位,不願意也不善於做群眾工作,引起群眾積怨和不滿,傷害了黨與群眾之間的樸素感情。一些群眾反映的利益問題,比如征地農民拆遷安置問題、「以租代征」農民的利益訴求問題等等,一時還得不到解決。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為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必須緊緊圍繞中心,努力推動和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始終是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充分體現黨的先進性,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靠保證。基層黨組織必須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矗
2.必須嚴肅黨的紀律,切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基層黨組織要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重要職責,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反映群眾訴求、關心群眾疾苦。適應新形勢對服務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構建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要組織廣大黨員做好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積極探索和總結推廣黨員服務群眾的好做法、好經驗。提高執政能力,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不同的政績觀會帶來不同的工作作風、產生不同的工作效果。實踐證明,只有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3. 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基層黨組織承擔著團結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重要職責,要切實發揮好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和凝聚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來。改革開放以來,基層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顯示出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在新的形勢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層黨組織必須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使基層黨組織成為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堅強戰斗堡壘,切實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黨的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鬥力。
二、按照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要求,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
婺城區圍繞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對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調整黨組織設置、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創新區域化黨建平台,推進社會管理服務 「多元化」。近年來,我區以羅店鎮試點運行經驗為基礎,在5個駐鎮單位較多的中心集鎮全面推行城鄉黨建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區域內部門單位及行業(產業)關聯單位黨員「雙重管理」,促進了黨員為鎮村建設出謀獻策、扶困救助、辦實事好事。實行發展黨員異地培養、委託培養、跟蹤培養、合作社等黨組織協助培養,逐步形成了城鄉共同培養發展黨員的新模式。設立流動黨校、網上黨校,開設城鄉遠程教育站點,加強了鎮村黨員、共建單位黨員和流動黨員教育培訓。進一步整合利用鎮域共建單位資源,雙向開放城鄉黨建活動陣地、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等做法,有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共建單位在人才資源上的優勢,有針對性地設置服務項目,形成了服務特色。如部隊開放了愛國教育基地,設置了黨員志願者服務等項目;企業推出了技能培訓、就業推介等項目;衛生院設立了衛生保艦知識講座、健康巡檢等項目,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逐步實現了鎮域內「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實事共辦」,初步形成了「區域統籌、互助共建」的城鄉基層黨組織服務新格局。
2.優化網格化黨建模式,推進社會管理服務「全覆蓋」。我區先後在城東街道、羅店鎮、沙畈鄉等地試點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探索建立建制鄉、建制鎮、街道等三種本地化模式,由原來鄉鎮—管理處、片區管理模式。結合推進此項工作,還探索在管理網格上建立特色黨支部,將網格服務團隊中的黨員納入支部管理,有效促進了服務農村工作重心下移。截止目前,「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已覆蓋全區22個鄉鎮、街道,全區累計組建各類服務組564個,參加服務黨員幹部數6985人,落實幫扶資金272.3萬元,發現問題2126個,解決問題1805個,受惠群眾17萬餘人,依託推進「網路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在優化服務水平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暢通服務型黨建渠道,推進社會管理服務「無障礙」。依託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城鄉黨員互助服務中心,指導各山區鄉鎮成立城區臨時黨支部(小組),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專門設置服務窗口,由五個山區鄉抽派人員輪值坐班,提供政策咨詢、困難幫扶、受理代辦等服務,並設置了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遠教廣嘗黨員集中學習以及文體活動等功能區塊,定期面向區內流動黨員開放。同時以此為平台積極開展城鄉黨組織和黨員結對互助活動,以「1+1」模式開展結對幫扶,引導機關、社區黨員為山區農村黨員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與援助、心理咨詢、解決勞資糾紛和困難救助等幫扶,幫助農民解決生產資金,協調支農貸款,提供創業指導、致富就業信息等。組織有特長的社區黨員和流動黨員建立法律、文化藝術、電腦維修等7個黨員志願者服務組,以志願者服務崗、電話預約上門以及集中送服務至社區、進山區等形式,無償為社區、農村黨員群眾以及在城區務工經商人員提供服務。同時積極發動流動黨員參加社區黨員突擊隊,通過積極參與城市創衛、維穩等活動,為社區建設作出貢獻。
三、深化創先爭優活動,努力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
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是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社會管理服務功能,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在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有效方法。今年來,婺城區著力在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1.切實強化服務理念。樹立中心意識、大局意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服務保障作用,從就黨建抓黨建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一是確立服務發展的意識。立足於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強化「第一要務」意識,把服務能力作為「第一能力」來加強,以「第一要務」來檢驗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成效。二是確立服務基層的意識。樹立全心全意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把黨建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克服「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不良作風,把更多的工作精力和時間用到下基層和為基層服務上,深入基層、服務基層、支持基層、多為基層辦實事。三是確立服務群眾的意識。牢固確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時刻把群眾安危、群眾冷暖、群眾要求掛在心上,和人民群眾建立感情,把「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座右銘,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反映群眾的疾苦,凝聚群眾的力量,真正體現執政為民。
2.不斷優化組織設置。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以組織設置的調整優化有效整合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水平。一是突破傳統模式建立黨組織。打破鄉鎮幹部黨員按單位建立支部的傳統模式,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根據工作崗位落實黨員黨組織關系。在網格上建立黨總支,下轄幹部服務團隊支部和各村黨支部,由黨總支牽頭區域內黨組織的活動。凡區域性服務中心工作的幹部,都把組織關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負責人擔任總支書記,同時吸納各村支部書記、區域內具有較高威信的黨員為總支委員。二是立足服務需求建立黨組織。建立特色黨支部,將服務團隊中的鄉鎮幹部、大學生村官、社區責任醫生、學校教師、聯點民-警的黨員組織關系納入特色黨支部管理,加強鄉、村黨員的交流互動,增強服務團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促進服務農村工作重心下移。三是適應產業發展建立黨組織。按照農業專業化生產的要求,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堅持「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活動便利」的原則,建立涵蓋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產業鏈黨組織,加大在黨員集聚區組建黨支部或黨小組的力度,使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更加貼近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促進基層黨組織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抓好農村、城市社區、事業單位等傳統領域組織覆蓋的同時,切實抓好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等新領域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把黨員的教育管理、作用發揮和市場營銷、技術培訓、產銷服務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3.突出加強隊伍建設。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必須建設一支政策執行能力強、推動發展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的高素質的服務型基層黨員幹部隊伍。一是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充分利用村(社區)組織換屆選舉「公推直選」的契機,切實抓好基層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堅持把「配強一把手」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努力把那些致力於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優秀人才選拔進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引導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把精力集中到服務科學發展、熱心為民奉獻、興辦實事工程上來,增強基層組織執政能力,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二是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幹部「知政策法規、知崗位職責、知業務知識、知具體情況和會崗位技能、會做群眾工作、會溝通協調、會總結推廣」的「四知四會」能力培養,著力提升黨員幹部幹事創業、服務發展的能力水平。加強對村幹部的管理監督,進一步推進創業承諾「雙述雙評」、辭職承諾等制度落實,進一步激發村幹部幹事服務發展的熱情。三是加強基層後備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回鄉大學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進入基層黨組織,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後備人才隊伍庫,積極鼓勵各類人才向基層流動,逐步優化黨員結構,夯實基層黨組織人才基矗
4.努力拓展服務功能。突出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這一核心職能,積極整合基層黨建資源,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強化服務功能。一是創新服務內容。在繼續做好走訪慰問、扶弱助殘濟困、排憂解難、辦具體實事好事等一般服務的基礎上,逐步向提供產業發展服務、法律法規政策咨詢解答服務、生產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健康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等延伸,使服務的內容服從於基層和群眾的合理需求。二是完善服務體系。努力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在農村、社區、醫院、學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員服務站、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中心等,進一步拓寬了解民情、體察民-意、服務群眾的渠道。三是豐富服務載體。廣泛開展「黨員社區奉獻日」、「農家黨員愛心社」「愛心小分隊」「黨內互助金」和結對幫扶送溫暖等活動,全力打造服務型基層黨建。
四、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方法,切實加強新形勢下隊伍建設。
我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統籌抓好黨員隊伍建設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激發保持黨員先進性內在動力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加強了新形勢下黨員隊伍建設。
1.嚴把入口,疏通出口,突出黨員發展的嚴肅性。一是不斷完善農村黨員發展程序。為探索建立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我區堅持從源頭抓起,把「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機制引入到農村發展黨員工作中,在農村黨組織探索實施了發展黨員「兩推三定四公示」辦法,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黨員發展程序、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使農村黨員發展的程序更加民-主、公開、規范。二是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和新社會組織黨員發展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和新社會組織黨員發展的相關制度,通過簡便易行的企業負責人審查程序、民-主公正的推優程序和務實有效的黨務培訓方式,進一步加強了非公企業和新社會組織黨員發展工作。三是進一步完善黨員監督和約束機制。完善量化積分考核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規章制度,對不合格黨員及時進行組織處理,暢通了「出口,加強了對黨員的監督和約束。四是規范發展黨員追責程序。我區對於發展黨員的責任追究程序進行了明確:對不嚴格執行發展黨員工作有關規定,在程序把關、標准掌握、培養考察、材料提供和審查審核等方面負有直接責任的基層黨組織和相關負責人,視情作出書面檢查、通報批評、組織處理與黨紀處分等處理。因發展黨員問題被責任追究的黨組織和個人,取消年度黨內評優評先資格。對長期未發展黨員的農村黨組織,連任的村黨組織書記無正當理由5年以上不發展黨員的,一般不得再擔任書記。
2.有的放矢,按需施教,突出黨員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創先爭優活動,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培訓,突出教育培訓的針對性,針對農村黨員素質的千差萬別、文化程度良莠不齊的情況,教育培訓做到區分層次,有的放矢,按需施教。對那些思想守舊,無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民黨員採取集中辦班、實地參觀、現場示範等形式,用身邊的人和事,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觀效益促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對那些科技素質低,缺乏致富本領的農民黨員有計劃地進行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使黨員人人都有一技之長,增強致富能力;對那些頭腦靈活,率先致富的青年黨員,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參加黨校、遠程教育的培訓,逐步、有意識地把他們培養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
3.創新模式,分類指導,突出黨員管理的靈活性。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健全完善三會一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先進性量化積分考核等黨員管理規章制度,促進黨員管理的規范化。二是創新組織設置。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多元化的新形勢,不斷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通過建立產業鏈黨組織、行業性黨組織、區域性黨組織等組織設置模式,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將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黨員納入組織管理,提高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實施分類管理。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支部、健全管理台帳等形式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把他們始終納入黨組織的管理;通過劃分黨小組、指派專人負責等方式,使老黨員老有所學,老有所管,老有所為;對從事種養加的中青年黨員,繼續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促其發揮作用。
五、規范拓展黨務公開,積極穩妥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人口流動的加劇,大量的「組織人」實際上已轉化為「社會人」,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工作運作指令化、工作關系單向化、工作主體首長化、工作形式簡單化的狀況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區及時適應黨員教育管理的應變性的特點,積極探索網路化的教育管理方式,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氛圍、完善黨內民-主評價機制、扎實推進黨務公開,積極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保障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
1.構建黨內信息互動網路。通過對婺城《實踐網》的改版和強化,形成立體交叉、覆蓋所有鄉村的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在網上建立「黨員之家」,開辟「網上黨員活動室」。堅持「實際、實在、實用」的原則,設立黨建知識、「婺城先鋒創先爭優活動」專欄、十七大、黨日活動、黨員風彩、人才天地、直播課堂、文件選登等9個專欄,及時向黨員群眾傳遞黨的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工作動態,廣泛收集黨情民-意,為實時調整政策措施、改進農村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全面落實黨內情況通報制度、黨內情況反映制度等各項黨內民-主監督制度,做到上級文件黨員先傳達、重要工作黨員先通報、重大問題黨員先討論、重要決策黨員先行動。
2.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氛圍。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列席區委常委會議、參與區委有關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討論。同時採取集中活動和分組活動的方式,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調研、優秀提案徵集評選等活動。在村級組織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認真學習借鑒「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全面推行以「黨員聽取聯系戶意見、黨小組聽取匯總意見、黨支部民情分析會聽取提議方案意見、提議方案報鄉鎮(街道)黨(工)委審查」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提議「三聽一審」制度,對涉及村級重大事項以及黨員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進行廣泛討論、集體議定,積極落實農村黨員民-主權利,大力營造民-主討論、民-主議事、民-主決策的氛圍。
3.完善黨內民-主評價機制。建立了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制度,黨組織書記定期對照基層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全面開展自查,總結黨建工作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查找問題和不足,並邀請黨員群眾參加述職會議,定期了解黨組織工作狀況,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建立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兩述一評」(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幹部群眾民-主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評議和群眾滿意度測評工作),把「群眾擁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標准,客觀公正地對每位黨員幹部的崗位勝任度、廉潔自律情況和群眾滿意度實施評議。同時,健全完善了黨組織、黨員民-主評議、年度測評、滿意度測評等制度,採取組織點評、群眾測評、黨員互評的辦法,將評議滲透到執政為民、服務群眾、推進發展、廉潔自律等各個方面,並把評議結果融入到評先選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中。
4.扎實推進黨務公開。針對農村、社區、企業及機關學校黨組織工作不同,科學界定黨務公開內容,保證重大問題決策和權力行使公開透明。同時,嚴格遵循「事前徵求意見、事中通報情況、事後反饋結果」的基本程序,抓好提出、審核、公開、反饋四個關鍵環節,力求黨務公開規范、有序、到位。公開期間確定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和要求,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並將處理和落實情況予以公開,接受黨員和群眾監督。
六、加強基層黨組織對社會管理的領導,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
根據對前期群眾工作的調查研究,結合新時期的實際,可以認為,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必須從不斷探索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方式和途徑、推進和-諧社會構建的需要出發,在工作理念、體制機制、內容範圍、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斷創新,使群眾工作的內容更加廣泛、方法更加新穎、途徑更加多樣、效果更加明顯。
1.把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須把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舉措,推動群眾工作上新台階,為婺城「十二五」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和群眾基層。一是要堅定不移地抓發展,把滿足群眾需要作為「第一目標」。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加快發展步伐,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從而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提供內在的原動力。二是要切實關心群眾疾苦,把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作為「第一任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利益。三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准」。群眾工作的實質,說到底就是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把為人民造福作為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准」,把評判幹部的標准真正交給群眾。
2.進一步暢通群眾意願表達渠道。一是進一步完善社情民-意信息系統。加強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執行情況的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有關群眾思想、工作和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充分發揮黨建信息網站的作用,方便群眾通過電子郵件、信函、電話等方式,咨詢有關政策,反映意見和建議。完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信息網路,保證網路高效暢通。二是要高度重視新聞媒體反映的民-意。著力培養黨員幹部新聞意識,高度重視新聞媒體在民-意反映、參政議政上的積極作用,對新聞媒體刊登的群眾來信和簡訊平台反映的重要信息進行梳理,做好正確引導和管理工作。要切實做好新聞媒體對群眾來信批轉或公開曝光事件的查處。有關部門要加強輿情信息工作,對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要組織力量及時進行專查專報。三是要進一步完善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健全黨員領導聯系點制度,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完善群團組織多渠道、多形式廣泛聯系群眾的制度。堅持開展黨員領導幹部下訪活動,加強與群眾經常性的思想溝通。
3.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應急處理工作。一是堅持經常性排查各類矛盾糾紛。要堅持「抓早、抓孝抓苗頭」,切實增強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能力,防患於未然。堅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相結合、經常性和重點時段排查相結合、分級和分類排查相結合的方法,加大矛盾糾紛的排查力度。建立健全基層矛盾排查信息報告制度。二是要加大矛盾及糾紛調處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調解矛盾糾紛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將群眾的訴求依法、及時、合理處理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三是要切實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引導,加大《信訪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以及處理違法上訪案件的宣傳力度,教育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四是依法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認真分析各類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的原因,努力從源頭上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堅持民-主和說服教育的方法對待群眾,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伍』 如何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引領社會治理創新,實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針對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了全面部署,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適應新形勢,增強風險意識,深化對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以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為動力,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引領,以基層基礎建設為支撐,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一、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如果說工業時代的奧秘是分工,那麼互聯網時代的奧秘則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社會合作。這就要求我們確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會治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命運共同體,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1、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過程是實現社會善治的過程,政府和社會要各歸其位、各擔其責。
①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只有政府和社會攜起手來,才能建設好安全家園。要在發揮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引導社會成員增強主人翁精神,激發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讓大眾的問題由大眾來解決。
②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法治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最優模式,應該回應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把社會治理難題轉化為執法司法問題加以解決。
③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我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直覺、感性思維,習慣於對事物進行模糊的歸納,嚴謹、理性、體系化的實證研究不夠。這種思維方式容易導致粗枝大葉、大而化之。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注重細節為主要特徵的「數據文化」,把精細化、標准化、常態化理念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
2、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
目前,社會矛盾大多屬於利益訴求。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關鍵是要堅持維權和維穩相統一,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擁護,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①健全利益表達機制。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是密切黨委和政府同群眾聯系、舒緩社會緊張關系的重要舉措。要完善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法定訴求表達渠道,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行業協會等利益表達功能。全面推行陽光信訪,盡快實現國家信訪信息系統全面聯通,把網上信訪打造成群眾信訪主渠道。積極推進網路參政議政,搭建黨委和政府同群眾溝通交流新平台。
②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謀發展、搞建設,都要統籌好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好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要圍繞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原則,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單位多同群眾商量,確保各項工作更好地順乎民意。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序,努力使評估過程成為傾聽民意、化解民憂、贏得群眾理解支持的過程,預防和減少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社會矛盾。
③健全利益保護機制。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大多是由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引發的。要樹立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圍繞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辦大事、辦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希望。發揮好司法救濟功能,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等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群眾權益受到公平對待、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3、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現代社會,善不善於發揮社會主體積極性,推動形成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局面,是衡量黨委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們要創新多方參與機制,更好地組織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努力實現社會事務社會治理。
①發揮好企事業單位作用。企事業單位不僅承擔著防控安全生產風險的重要責任,而且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調動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為維護公共安全發揮更大作用。
②發揮好社會組織作用。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要推動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確保其成為黨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發揮好社會組織在引導社會成員參與風險評估、矛盾調解、社區矯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③發揮好基層自治作用。基層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層群眾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辦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層民主決策、民主治理機制,構築起全社會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網路聯系和信任關系,做到知風化險、規避風險。
二、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
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制度建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學的社會治理理念和實踐經驗只有轉化為普遍適用的制度,才能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巨大力量。
1、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
社會治理的核心是對人的服務管理。目前,我國公民身份號碼的准確性、唯一性目標基本實現。要加快國家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居民身份證換發、異地辦理和指紋信息登記工作,建立戶口和身份證信息聯網查詢比對制度,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確保基礎信息全面、准確。
2、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推進守法誠信,既要加強教育,更要強化制度約束,形成守法誠信長效機制。要加快建立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信任根制度,以保障實名制的落實。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抓緊推行手機號碼、銀行卡、網路實名制,消除網上網下各領域虛假身份。建立違法犯罪記錄與信用、職業准入等掛鉤制度,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堅持推行實名制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並重,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強對用戶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保護。
3、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
社會心態體現社會文明程度,影響社會和諧程度。現代社會,隨著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一些人的不良情緒潛滋暗長,容易引發社會問題。要開展社會關愛行動,發展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和社會志願者隊伍建設,關心幫助困難家庭和個人。建立健全心理衛生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心理調節疏導工作,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對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的,按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要求,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援助,引導其依法理性處理問題,防止發生極端事件。
三、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對社會治安進行綜合治理,是我國的特色,也是我國的優勢。面對社會治安新形勢,我們要以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突出治安問題為導向,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水平。
1、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
創新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骨幹工程、建設平安中國的基礎工程。要結合制定「十三五」規劃,在更高起點上統籌設計好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不僅更新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也為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別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腦力+信息」發展起來的智能產業,極大地擴展了人類智力水平,也為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提供了新平台。要堅持信息化牽引,積極推進打防管控一體化、網上網下一體化,確保社會治安防控形成體系、充滿活力。圍繞整合資源力量,完善信息化標准體系、統一介面和共享模式,推動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各類數據集成應用,發揮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導和市場力量更好地結合起來,統籌建設大數據、雲計算中心和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為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整體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撐。
2、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
如何預防化解易發多發的社會矛盾,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驗。要善於把運用法治的功能與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提升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實效。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依託基層組織,發展信息員,完善社會矛盾滾動排查、及時預警機制,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引導群眾更多地選擇非訴訟渠道和方式解決糾紛。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參與糾紛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專家參與技術性、專業性領域糾紛解決工作,提高糾紛化解權威性、公信力。借鑒一些互聯網企業開展在線調解、在線仲裁、在線協商談判等做法,善於運用新技術提高糾紛化解水平。
3、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台。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基層基礎建設既是根本性任務,也是緊迫性工作。要以基層綜治中心為依託,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台,並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延伸,提高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水平。隨著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領導機關擁有的信息資源更加集中,服務基層一線更有優勢。領導機關要健全服務基層的情報綜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機制,及時把高質量的預警情報和急需信息實時推送到基層一線。要牢固樹立寓管理於服務的理念,通過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務,有效覆蓋專業工作難以觸及的領域,有效採集日常管理難以採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務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地域遼闊、發展不均衡的國家,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和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由於國際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當今世界已進入風險社會,我國國內風險因素也日益突出。我們要牢記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加快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
1、增強風險意識。
面對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全社會只有牢記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才能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好公共安全風險。一是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全社會成員要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觀念,提高共同防控風險的自覺性。要把安全文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採取以案說法等方式,讓安全文化入腦入心。二是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在各類風險高度集聚的今天,預警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首要環節。要根據風險形成規律,建立研判、預警、防範風險苗頭、隱患先兆的機制,防止其累積擴散、突破臨界狀態。探索「人力+科技」「傳統+現代」的風險預警模式,提高對風險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及時切斷風險鏈。三是創新協調聯動機制。維護公共安全,涉及各方面各環節,只有緊密配合、有效互動,才能形成合力。要在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作機制的同時,建立與社會力量合作聯動機制,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各種資源、力量、手段統籌起來,建設好維護公共安全的天羅地網。
2、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是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我們要深刻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緊迫性,全面抓好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管理、防範、監督、檢查、獎懲措施的落實。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細化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針對高速鐵路、城市軌道、油氣管網、城市燃氣、高層建築防火、城中村等重點領域和煤礦、礦山、化工、煙花爆竹等重點企業,在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同時,善於查找前端治理中帶有普遍性、趨勢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健全法律制度、強化監督管理。堅持以信息流引導技術流、物質流,運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構建生產、運輸、存儲、銷售、使用等全過程、無縫隙監管體系,把先進的理念、制度轉化為程序上的硬約束,實現對各類安全生產風險自動識別、預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3、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考驗。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全面提高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完善自然災害救助制度,健全救災應急社會動員機制,落實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體制,加強全民減災防災宣傳,形成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的強大合力。
五、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高度重視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大事。我們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1、實施國家安全戰略。
制定、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是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進一步明確國家安全戰略指導方針、中長期目標和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堅持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發揮好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黨中央領導下國家安全事務決策、協調「神經中樞」功能,研究制定、指導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和有關重大方針政策,統籌協調國家安全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增強國家安全事務決策和實施主動性、及時性、協調性。
2、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國家安全法》確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地位和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確立了維護國家安全各項制度。要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推動出台反恐怖主義法、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將法治貫穿於維護國家安全全過程,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
按照《國家安全法》規定,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投資、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網路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項和活動,要完善國家安全審查,有效預防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今後,要把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延伸到經濟以外其他領域,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內容和程序,明確違反國家安全審查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努力構築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火牆」。
4、依法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極端宗教活動。
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事關國家治亂興衰。要把確保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依法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入開展反分裂斗爭,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始終保持對暴力恐怖活動的高壓態勢,組織動員人民群眾進行群防群治,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深化反恐怖國際合作,全方位構築反恐怖安全屏障。
『陸』 如何抓好黨建服務,提升社區服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並強調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根據省委組織部《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好地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針,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為主題,
二、主要目標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要求。
——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始終把服務發展作為方向、服務社會作為關鍵、服務群眾作為根本、服務黨員作為基礎,做到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深入基層破解難題,貼近群眾改善民生,關愛黨員增強活力,各個領域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服務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高。
——基層黨員幹部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加強社會管理的能力顯著增強,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建強服務陣地,創新服務載體,健全服務體系,改進服務方法,完善服務制度,形成科學規范、實際管用的長效機制,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基層黨員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通過扎實有效、實實在在的服務,使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業績更加突出,本地本單位各項工作成果更三、主要任務
1、圍繞產業項目建設搞服務。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產業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著力推進產業項目戰略升級。圍繞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產業化發展布局,抓好在產業項目建設一線建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與產業項目同步建立、同步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開展抓項目、比貢獻、促發展活動,推動全黨招商、全民招商、全社會招商,在全市形成齊心協力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全力以赴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機關黨組織作風建設,圍繞產業項目建設創新服務載體、完善服務機制,切實提供政策支持和高效優質服務,為大上項目、上好項目創造良好環境。更加顯著,廣大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廣大黨員對基層黨組織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
2、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搞服務。適應「三農」、「四化」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推進以家庭承包為基礎,合作農業為載體,規模經營為前提,集約化、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為內容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不斷提升現代化大農業的建設水平。大力培植新型經營主體,鼓勵農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帶頭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新品種試驗示範、特色經濟作物、高效設施蔬菜、高科技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各類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促進農業增產、農村繁榮、農民增收。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行動起來,爭取更多國家和省的項目和資金,吸納更廣泛的社會資金,切實提升裝備農業、設施農業、技術農業、規模農業、合作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水平。
3、圍繞新農村建設搞服務。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順應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堅持新農村建設同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和工業化、城市化的協調發展,大力搞好縣城、重點城鎮、節點中心村和農牧業生產點系統綜合建設,著力改善農村面貌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企業、機關等領域基層黨組織要加快項目、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組織資源和社會資源向農村的聚集投放力度,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村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切實形成服務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氛圍。加強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服務農民多樣化需求的新途徑,真正使新農村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標准。
4、圍繞城市經濟建設搞服務。立足鄰近哈大齊都市圈的地緣優勢,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推進工業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經濟、商服經濟、城市基礎產業經濟、城市社會事業,高標准高質量地發展城市產業經濟。充分發揮城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城市經濟建設和城市管理之中,群策群力抓融資,千方百計激活民營資本,努力在改造老城區、闢建新城區、建設產業園區的實踐中彰顯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化,增強城市功能和綜合競爭力。
5、圍繞民生事業建設搞服務。堅持「發展促進民生、民生依賴發展」的思想理念,大力弘揚辛苦勞動、勤勞致富的優良文化,緊緊圍繞實施民生民利好事實事工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千方百計解決好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社保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直接地惠及民生。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社會整合功能,發揮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主體作用,以自身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聯系群眾優勢,拓展參與公共服務、提供社會服務的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有效調整、整合社會各方利益關系,實現各類主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目標。
四、保證措施
1、實施素質升級,提高服務能力。突出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核心,按照懂現代農業、懂工業、懂城市、懂企業、懂現代經濟的「五懂」標准,大力開展基層黨員幹部素質升級年活動,不斷提升基層黨員幹部的產業項目建設能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能力、做群眾工作能力,培養一大批服務型、技能型、項目型的帶頭人群體。堅持選能人、用能人,打破城鄉地域限制、行業身份限制、資歷經歷限制,健全公開選拔、公推直選、定標選聘等制度,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大選派退長當員幹部、選拔優秀機關幹部、聘請域內外各類能人到村(社區)任職力度,通過擔任第一書記、榮譽村長、產業顧問等形式,推進優秀社會人才向農村和社區有序流動。實施鄉村黨組織書記重點管理,市縣兩級黨委分別選擇三分之一左右的重點鄉村黨組織書記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著力培養一批具備縣市長素質能力的鄉鎮黨委書記,造就一批具備企業家素質能力的村黨組織書記。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建立外埠實踐培訓基地和高校學歷培訓基地,多渠道、高標准開展基層黨員幹部大規模輪訓,三年內現任村黨組織書記要全部參加外埠農業產業化專題培訓,五年內使優秀年輕村幹部全部取得大專以上學歷,每個社區至少培養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大力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每年從優秀大學生村官中選拔一批鄉鎮幹部,特別優秀的選拔到鄉鎮黨政副職崗位,不斷充實鄉村幹部隊伍。大力儲備鄉村後備人才,建立大學生村官、外出務工經商能人、本土致富帶頭人三個鄉村後備人才庫,三年內全市鄉村後備人才總量要達到10000名以上。
2、優化組織設置,擴大覆蓋領域。堅持「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活動便利」的原則,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改進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不斷擴大黨組織管理黨員、聯系群眾的覆蓋領域。進一步鞏固「兩類」組織「百日攻堅」活動成果,加快推進在新上產業項目、各類民間組織、新建城市居民小區中建立黨組織。積極創新符合現代農業特點的設置方式,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產業上」,逐步把符合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重點在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園區、農村社區、重點企業、外出務工群體中單獨建立黨支部,努力構建科學嚴密、全面覆蓋的服務組織體系。以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為抓手,探索組建跨區域、跨行業、跨單位的區域性黨組織,完善區域共建機制,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堅持「建立組織」與「建設組織」相結合,健全基層黨組織分類管理、晉位升級長效機制,每年開展一次基層黨組織星級評定,選樹一批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集中整頓一批後進黨組織,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的生機和活力。
3、健全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整合社會公共服務資源,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構建功能強大、覆蓋全面的服務網路,形成一批貼近需求、務實管用的服務載體和服務平台,推動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常態化。扎實推進鄉村、街道社區黨組織便民服務中心(站點)建設,規范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全面推行「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及時為群眾辦理低保救助、惠農補貼、證照登記、合作醫療等事宜,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改進黨組織工作方法,積極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深化民情在線、社區民情直通車、互聯網社區博客等活動,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宣傳政策、匯集民意、服務群眾的能力。創新黨員服務群眾載體,大力組建黨員服務團隊,推廣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服務聯合體、鄉鎮幹部助民服務隊等做法,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持續有效、影響面廣的服務品牌。深入開展「百局聯百村」、在職黨員進社區、「萬名幹部大走訪」等活動,推動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心往下沉、人往下走,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突出問題。
4、深化教育管理,激發黨員活力。進一步改進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法,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引導廣大黨員增強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始終發揮密切聯系群眾、貼心服務群眾的政治優勢。嚴格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強化黨員經常性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能、新項目學習教育,促使黨員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定期組織開展黨性分析、民主評議活動,堅決處置宗旨意識不牢、不想事、不幹事、不作為的不合格黨員,永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充分發揮黨代表工作室作用,組織黨代表積極宣傳市縣委重要工作思路、重大決策部署,增進群眾理解,形成發展合力。探索流動黨員、離退休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等特殊類型黨員分類管理辦法,落實黨內激勵關懷保障措施,調動黨員參與社會活動、服務基層群眾的積極性。
5、完善服務制度,形成長效機制。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服務制度,不斷提高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質效。推行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和黨員領導幹部定期走訪群眾制度,利用元旦、春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深入基層群眾進行走訪,傾聽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困難。推行機關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聯系群眾制度,每名機關黨員幹部要至少聯系一戶困難群眾,定期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承諾制度,採取提出承諾、公開承諾、履行承諾、評議承諾等程序和方法,促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常態化,形成科學規范、實際管用的聯系群眾長效機制。
6、強化激勵保障,夯實服務基礎。加大對基層黨組織的物質投入,嚴格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辦法》,切實把農村、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和基層黨員幹部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額予以保障。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村級組織資產資源,完善鄉村黨組織招商引資上項目的支持政策,提高村級組織為民辦事能力。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加強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利用2至3年時間,達標社區、精品社區、示範社區建成數量分別達到社區總數的30%、30%、40%,確保社區活動場所實現規范化、全自有。落實村黨組織書記補貼政策,按照不低於本縣(市、區)農民人均收入的標准確定基礎補貼,由縣(市、區)財政統籌,以工資卡的方式按月發放。績效補貼根據當年實績考核情況確定,由鄉鎮統籌支付。推行鄉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職級上掛制度,業績突出的鄉鎮黨委書記可上掛縣(市、區)黨政副職或享受副處級待遇。業績突出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可按程序選拔到鄉鎮(街道)班子或公務員、事業人員隊伍;特別優秀的,可上掛鄉鎮(街道)黨政副職或參照副科級幹部管理。全面提高村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的生活待遇,調動他們服務群眾、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五、組織領導
1、落實領導責任。各縣(市、區)委、市直黨(工)委要高度重視,擺上重要日程,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研究細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建立科學規范、務實長效的工作運行機制。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扎實開展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專項述職活動,探索建立述職評議結果運用的具體辦法,真正做到述職述黨建、評議評黨建、考核考黨建、任用幹部看黨建。
2、加強督查指導。各級黨委要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考核中,加強檢查和指導,採取定期聽工作匯報、明查暗訪、交流研討等方式,及時了解進展情況,總結交流經驗,研究解決問題。堅持統一部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根據農村、城市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類」組織等不同領域實際,明確創建標准、創建任務和創建措施,分類推進實施。
3、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報道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的各類典型事跡和發生的新變化、取得的新成效,積極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通過召開先進事跡報告會、電視台開辟專欄等形式,交流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方面的好經驗做法,促進基層黨組織整體服務水平的提升。
4、健全考評機制。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考核中,建立以服務大局為主導、群眾滿意為根本的服務評價和考核獎懲體系。借鑒運用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的做法,突出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業績等內容,建立健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群眾滿意度測評體系,組織群眾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行評價,激發爭創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熱情和動力。
『柒』 200分!關於街道黨建工作方面的政治理論和黨務知識。
給你做個參考吧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設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工作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政府職能的轉變,社會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新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大量出現,對黨提出了如何通過社區加強對這些組織的領導的新課題;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新體制,使社區在城市管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顯現,對社區黨組織在基層政權建設中擔負政治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改革的深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原來由機關、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趨向社會化,人民群眾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中的活動趨向多樣化,社區工作已經成為黨組織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社區已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政治領導、密切黨群關系、更好地體現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新領域、新途徑。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的現實需要。各級黨組織必須充分認識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戰略意義,切實增強做好社區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一)主要目標: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基本消除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空白點」,全面加強黨對社區內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政治領導;克服黨在基層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增強黨的基層工作的有效性;拓展和延伸街道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建立和健全社區黨建工作網路,積極構建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居委會黨支部為基礎,街道轄區全體黨員為主體,轄區內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新機制,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真正做到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有健全的黨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高質量的黨內活動,開創城區黨的基層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各區要建立綜合黨委,各街道要建立綜合黨總支,配備專職人員,專門負責轄區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社區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無主管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區、街道興辦的專業市場等新經濟、新社會組織,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並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的,應單獨建立黨組織;不具備條件單獨建立黨組織的單位,要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或明確掛靠黨組織;對沒有黨員的單位,街道黨工委要明確黨組織、黨員工作責任區,從街道機關和居委會黨支部中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負責抓好這些單位的黨的工作。各類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市場的業務主管部門要對所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市場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切實負起責任。
2、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要積極探索既符合黨章的基本要求,又適應社區黨建工作需要的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子,分類分層次建立和健全適應各類黨員特點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街道黨工委在落實正常的黨內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同時,要通過街道機關黨支部與居委會黨支部結對共建、街道黨員幹部擔任居委會黨支部社區黨建指導員等辦法,充分發揮好街道黨員在社區黨建中的模範帶頭作用。要認真做好黨員組織關系的轉移工作。凡解除合同、企業內退、部隊復員和大中專畢業後尚未就業的黨員,國有、集體企業退休的中層幹部以下的黨員,區屬企事業單位退休的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由本人在原單位黨組織開具黨的組織關系介紹信,按規定程序到居住地所在區委組織部辦理接轉手續,轉入居住地黨組織。人戶分離的退休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一般應轉到居住地黨組織。在社區內經商務工的外來流動黨員,工作時間在半年以內的,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參加所在單位黨組織或指定的聯合黨支部的活動;工作時間在半年以上的,一般應將組織關系轉到所在單位黨組織,或由街道黨工委將其編入一個支部。要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作用,明確黨員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責任,增強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群眾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要建立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的制度,探索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同管理黨員的新途徑。居住在社區內的在職黨員,要發揮好在社會生活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特別要參與社區的各種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活動。居委會黨支部要為社區在職黨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提供舞台。要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卡、聯系冊,可通過成立社區黨員之家、志願者服務隊、黨員責任區等形式,把居民區中的在職黨員組織起來,經常性地開展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各類活動。居委會黨支部要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建立聯系制度,對在職黨員在社區中發揮作用及表現情況,應及時向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溝通、反饋。對居民區中的退休黨員,要在搞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工作的同時,做好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工作,使他們始終保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繼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3、認真做好社區的發展黨員工作。社區各類黨組織要重視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努力拓寬黨的發展工作的視野,積極探索發展黨員工作的新方法。要把社區發展黨員工作的重點放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抓緊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通過教育、考察,及時把符合入黨條件的各種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來,克服這些組織中黨的力量相對薄弱的狀況。受街道、居委會黨組織委派到無黨員單位擔任黨建工作聯絡員的黨員要切實發揮作用,增強工作責任心和主動性,應把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作為重點工作,為這些單位建立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
4、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網路建設。區委、街道黨工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核心,對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負全面責任,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協調社區各類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機制。區委、街道黨工委可分別與轄區內單位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指導和協調轄區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與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的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通過定期開展活動,及時通報情況、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協調工作。社區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對搞好社區建設和管理負有共同責任,要積極參與、自覺支持社區黨建工作和社區兩個文明建設。
5、切實加強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要按照加強管理與完善服務相結合、條管與塊管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黨對各類群團組織的領導,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各類群團組織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按照各自的章程在社區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無主管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中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青聯等組織。社區各類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群眾工作的優勢,增強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號召力。要通過黨員擔任群團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負責人等辦法,實現黨對這些組織的有效領導。在群眾參與的各種健康文化、體育活動而自發組織的群體中,要通過其中的黨員發揮骨幹作用來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
三、提高街道、居委會黨組織領導社區黨建工作的能力
1、加強街道黨工委建設。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擔負著領導、組織、協調社區工作的重要政治責任,必須通過選好配強、交流輪崗和加強培訓等各種措施,不斷優化街道黨工委班子的結構,努力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業務素質。隨著社區黨建工作任務的不斷加重,可從實際需要出發,適當增加街道黨務幹部的比例和職數,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任務,落實社區黨建工作的措施,更好地發揮街道黨工委在社區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組織、協調和主導作用。
2、加強居委會黨支部建設。針對自謀職業、解除合同、企業內退、部隊復員和大中專畢業後還未就業的黨員組織關系逐步轉到社區,社區黨員人數不斷增加、工作量日益加大的新情況,要按照黨章規定,本著有利於黨員教育管理、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的原則,適當調整居委會黨組織設置。對新建的新村小區要及時建立居委會和居委會黨組織。未建居委會的新村小區中,有正式黨員3名以上且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的,要單獨建立黨支部;對不具備條件單獨建立黨支部的,要建立聯合支部或明確掛靠黨組織。要進一步配強居委會黨組織負責人,並把居委會黨組織領導成員的選配與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委會黨組織成員的結構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