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特長生考新疆大學專業分和文化課分大概要多少啊
你說的應該是藝考吧。只有藝術高考錄取才是要求專業課、文化課雙過線。
你首先回要答確定自己想能報考的專業,然後在藝考前找家考皮的機構,去系統的學習專業課知識。每個學校各個專業的要求都不一樣,成績折算公式更不相同,建議你多看該校近幾年的校考簡章,報考要求 考試范圍 錄取原則 成績折算這些簡章都有。
另外,原則上,有聯考的省市,必須過了聯考才能參加校考。如果高考當年,新疆大學承認你們省你所學專業的聯考成績,只要你聯考過了,就可以不用再參加該校校考。
❷ 新疆音樂的特點
新疆音樂以維吾來爾族民間音樂最源享盛名。它繼承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和於闐樂的藝術傳統,保留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由於地域的分隔,歷史、地理和生產方式的不同,又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四個音樂色彩區。即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是以喀什為中心的南疆色彩區,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和准噶爾盆地是北疆色彩區,天山東端的哈密和吐魯番盆地是東疆色彩區和刀郎色彩區。例如南疆色彩區的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族節奏復雜,調式豐富;庫車民歌熱烈活潑,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刀郎色彩區的民歌風格粗獷,保留著古代從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愛的牧歌情調。
❸ 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特點
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於闐樂和西亞的阿拉伯樂、波斯樂的藝術傳統,保留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南疆色彩區范圍較廣,內容、形式又因地而異,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歌節奏復雜,調式豐富;庫車民歌熱烈活潑,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聲舞姿的遺風。
東疆色彩區包括哈密、吐魯番等地,民間歌曲在結構、調式等方面,依然保留著游牧時期的特色;刀郎色彩區的民歌風格粗獷,保留著古代從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愛的牧歌情調。
(3)新疆音樂特長班擴展閱讀:
相關樂器
1、嗩吶(漢譯:瑣爾奈衣),也稱新疆嗩吶,維吾爾嗩吶,蘇爾奈等。維吾爾樂器中鼓吹樂的主要樂器,源於波斯一代,傳入新疆,後傳入中原。
2、卡爾奈依,維吾爾應用樂器,用於維吾爾鼓吹樂、樂舞音樂當中。音韻渾重,壯闊。最初木製,後用銅製作。一般長為1.5米,也有2米的。
3、巴拉曼,維吾爾應用樂器。通體用蘆葦管製作,截管不留節。管壁開音孔,雙手持管按孔含簧於齒間直吹,音韻渾厚,巴拉曼有多種劃分:莎車七孔巴拉曼,莎車八孔巴拉曼,葉爾羌九孔巴拉曼,和田巴拉曼等。
4、艾捷克,維吾爾應用樂器,是新疆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樂器,主要用於演奏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維吾爾十二木卡姆的曲調,是新疆特色民族器樂之一。
❹ 新疆最具特色的代表性音樂是哪個
我們新疆好地方 新疆好 《彈起我的冬不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哈薩克族民歌 可愛的內一容朵玫瑰花
大阪城的姑娘
新疆的英孜
我們新疆好地方
邊疆處處賽江南
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
駝鈴
敖包相會
草原之夜
燕子
艾里普與賽乃姆
新阿瓦爾古麗
半個月亮爬上來
撒阿黛
在那遙遠的地方
青春舞曲
哪裡來的駱駝隊
阿拉木罕
在銀色的月光下
馬車夫之戀
康定情歌
都達爾與瑪麗亞
掀起你的蓋頭來
黑眉毛
在銀色的月光下
故鄉
❺ 新疆特色民族樂器有哪些
維吾爾族傳統音樂中,有著品種繁多的樂器,如:木笛、葦笛、嗩吶、薩塔爾、艾捷克、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手鼓等,可以說是吹、拉、彈、打,應有盡有。有些樂器在日常生活中,在農民舉行的「麥西熱甫」里,在盛大的節日集會上,甚至精彩的雜技表演時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樂器伴隨著維吾爾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道路,較為廣泛使用的樂器主要有:
1,熱瓦普
納格拉即「鐵鼓」,在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鐵鑄成,故稱「鐵鼓」,又有「冬巴」之稱。據說古代人們把它系在馬鞍上當作戰鼓。大約在9世紀以後,它才成為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
納格拉鼓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花盆,鼓面蒙有駱駝皮或牛皮,六個納格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組,每組兩個,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擊。每逢喜慶的節日,彈奏者便會登上屋頂,敲起歡快的納格拉,吹起嗩吶,伴著鼓聲人們翩翩起舞,跳起狂熱的薩瑪舞。這鼓聲不僅為節日增強熱烈的氣氛,且極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這些樂器在新疆熱上都能買到。希望能幫到你。
❻ 新疆特色的音樂有那些麻煩寫下來,謝謝啦!
音樂我來就懂了,不過可以告訴源你新疆的歌曲:
新疆的英孜 ,新疆吆喝,二道橋,這里是新疆,達坂城的姑娘,最美的還是新疆,我們新疆好地方,《歌唱解放軍》、《新疆好》、《彈起我的冬不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大阪城的姑娘
邊疆處處賽江南 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 駝鈴 敖包相會 艾里普與賽乃姆
新阿瓦爾古麗 半個月亮爬上來 撒阿黛 在那遙遠的地方 青春舞曲
哪裡來的駱駝隊 阿拉木罕 在銀色的月光下
都達爾與瑪麗亞 掀起你的蓋頭來
❼ 需要新疆特色的純背景音樂
新疆特色的純音樂背景,像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就不不錯。
❽ 2013新疆高考音樂美術特長生加分政策
。。。。額
❾ 請問新疆音樂的旋律特點是什麼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享盛名。它繼承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回州樂、疏勒樂和於闐樂答的藝術傳統,保留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由於地域的分隔,歷史、地理和生產方式的不同,又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四個音樂色彩區。即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是以喀什為中心的南疆色彩區,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和准噶爾盆地是北疆色彩區,天山東端的哈密和吐魯番盆地是東疆色彩區和刀郎色彩區。例如南疆色彩區的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族節奏復雜,調式豐富;庫車民歌熱烈活潑,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刀郎色彩區的民歌風格粗獷,保留著古代從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愛的牧歌情調
❿ 誰知道新疆音樂的特點
新疆地方音樂簡介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貢獻,是我們偉大祖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閃耀璀璨光芒的珍稀瑰寶。她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種語言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絢麗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以及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喜怒哀樂。她集傳統音樂、演奏音樂、文學藝術、戲劇、舞蹈於一身,具有抒情性和敘事性相結合的特點。這種音樂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藝術史上獨樹一幟,堪稱一絕。木卡姆歷史源遠流長,背景廣闊深遠,與維吾爾族人民的歷史時代同步發展。盡管屬於維吾爾族民俗范疇的部落眾多,地域遼闊,其音樂文化也具有多層次多源流的特點,但她仍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而有別於其他民族的音樂。新疆地區常用民族樂器包括獨他爾、熱瓦甫、手鼓、冬不拉等,極具西北游牧民族風情。
【新疆民歌】新疆地區各族民歌的統稱。流行於新疆以至會國各地。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居住著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錫伯、滿、塔吉克、塔塔爾、達斡爾、俄羅斯等十三個民族。他們能歌善舞,故新疆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各族民歌的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活潑鮮明,結構規整對稱,情緒熱烈歡快,大多採用七聲自然調式,也有用五聲調式,b7、#1、#2、#4、#5等變化音的使用豐富而有變化,色彩鮮明獨特,鄉土氣息較濃。主要伴奏樂器有手鼓、冬不拉、熱瓦甫、鐵鼓等。歌詞通俗易懂,大多結合現實生活,民歌手與民間詩人普遍受到尊敬,他們在民歌的創作、加工以及傳播等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維吾爾著名的大型民族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長期流傳民間,深受群眾喜愛。著名歌曲《歌唱解放軍》、《新疆好》、《彈起我的冬不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流傳全國,影響極廣。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享盛名。它繼承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和於闐樂的藝術傳統,保留著濃厚的民族特色。由於地域的分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新疆各地的維吾爾民間音樂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幾個音樂色彩區,即南疆色彩區、東疆色彩區和刀郎色彩區(刀郎地區包括巴楚、麥蓋提、阿瓦提縣以及麥蓋提與莎車縣接壤的鄉村。「刀郎」是當地人對這片地區的自稱)。南疆色彩區范圍較廣,內容、形式又因地而異。例如,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歌節奏復雜,調式豐富;庫車民歌熱烈活潑,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東疆色彩區包括哈密、吐魯番等地。民間歌曲在結構、調式等方面,都同漢族、蒙古族的民間歌曲有許多近似之處。刀郎色彩區的民歌風格粗曠,保留著古代從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愛的牧歌情調,此外,在伊犁地區,200餘年來由南疆、東疆大量遷來的維吾爾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了帶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維吾爾民間音樂。歌曲結構完整,規模較大,曲調悠長,情緒深沉,不少歌曲有著敘詠性的特點。維吾爾族傳統的音樂,有木卡姆、庫夏克、埃提希西、賣達數種。維吾爾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麴),是維吾爾民間音樂向套曲形式發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維吾爾民間音樂和舞蹈完美結合的藝術瑰寶,它包括古典敘詠歌曲、民間敘事組歌、舞蹈樂曲和器樂曲等340多首,長期流傳於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大麴)因地區不同而分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3種。其中「喀什木卡姆」規模宏大,形式最完整,曲調最為豐富。每個「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達斯但、麥西來甫等3大部分組成,以散序一中板一熱烈的快板這種速度的程式發展。12套「木卡姆」連續演唱一遍需要20多個小時。《十二木卡姆》於解放後經系統整理而正式出版。
「賽乃姆」一詞在維吾爾語中是「偶象、神象、美人、美女」的意思,也可為女人的名字。在音樂中則是一種由多首歌曲(多至十餘首,少則七八首)聯唱的歌舞音樂的名稱。喀什木卡姆的第一部分中(穹乃格曼)就有賽乃姆,同樣也是舞曲,由此看來這種名稱和形式由來已久。除木卡姆中賽乃姆以外,各地多有以地名命名的賽乃姆。如伊犁賽乃姆、喀什賽乃姆、刀郎賽乃姆等等。這種歌舞曲的共同特點是以歌為主,載歌載舞。起之徐緩平穩,逐漸加快,趨於高潮,最後以歡快的音樂和熱烈的舞蹈而結束。
「庫夏克」、「埃提西希」,「賣達」等為維吾爾族說唱音樂形式。「庫夏克」為民間歌謠之意,有些是由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謠組合,音樂曲調單一,規模較小。其唱詞多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內容。「埃提西希」是說唱之意,單人或雙人表演,以說為主,間或有少量以熱瓦甫伴奏的演唱,內容與庫夏克大體相同。「賣達」則主要是說書,以歷史故事、宗教戰爭、神話故事為內容,基本上沒有唱,表演者繪聲繪色,以渲染氣氛。維吾爾音樂的鮮明特點還表現在民族樂器的多樣性。遠在隋唐時期,龜茲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項琵琶、箜篌、琵篥等樂器,並伴隨西域音樂而傳入中原。現在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就是繼承古西域樂器的精華,並接收中外樂器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有彈撥、吹奏、打擊樂器等達數十種,主要為獨它爾、彈撥爾、揚琴、艾捷克、熱瓦甫、沙塔爾、嗩吶、已拉曼、笛子和達甫(手鼓)、納格拉等。在表演維吾爾歌舞的場合,人們都能聽到獨它爾、熱瓦甫的清亮柔和的琴聲和節奏輕快鑼鉻悅耳的達甫的鼓聲。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素有「駿馬和歌是哈薩克的翅膀,』之說。民歌在哈薩克族民間音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裡有哈薩克族的氈房,哪裡就有歌聲。哈薩克族民間音樂按照傳統可分為「奎衣」和「安」兩大類,所謂「奎衣」就是器樂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說這些樂曲都是單個的小型樂曲,也有由若干個樂曲聯結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而分成若干類。從音樂上講,「安」一般都比較短小,曲調優美動聽,易於上口。著名的「瑪依拉」、「我的花兒」……等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聲樂壇上經常演唱的曲目。
按照習慣,在祝賀新生嬰兒誕生時要唱「祝誕生歌」;婚禮中要唱一整套的「勸嫁歌」、「揭面紗」等饒有風趣的「婚禮歌」;親友離別時要唱「別離歌」;節假日親朋相聚要相互對唱;親人去世要唱「送葬歌」。從這個意義上說哈薩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隨著歌聲度過的。
職業的吟唱詩人被稱作「阿肯」,因為他們經常是站在廣大群眾一邊,因而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轉移至夏牧場,草茂畜壯的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阿肯彈唱會」。這是一種演唱和詩歌即興創作的大比賽,屆時,各地的「阿肯」要在眾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調:即興填唱,互相盤問。根據雙方對歌的情況,最後由裁判裁定勝負。
哈薩克族的傳統民間樂器主要有冬不拉、闊布茲、斯不茲厄等。
柯爾克孜族的民歌同樣散發著草原的新鮮氣息。歌曲、歌詞大多由「阿肯」創作、加工和傳播,民歌的形式有牧歌、敘事歌、風俗歌等。柯爾克孜人喜愛使用本民族特有的彈撥樂器考姆茲作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它那和諧豐富的琴聲,伴和著曲調明快、節拍自由的歌唱,聽來別有一番韻味。「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史詩。同蒙古族的「江格爾」和藏族的「格薩爾王」並稱為我國的三大民間史乓叮。新疆的蒙古族是有著自己獨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民族,著名的《江格爾傳》產生於新疆蒙古族。他們的民間音樂仍以民歌為主,而民歌則可分為長調、短調兩種,不同於內蒙。新疆蒙古族的民歌以長調為主,短調輔之,長調是一種散板的牧歌式的歌曲,它音域寬闊,音調悠長,有極鮮明的地方性和部落性,從不容混淆,內容極其豐富,短調則是一種有節拍的,形式短小的歌曲,它不僅在音樂上以此區別於長調歌曲,而且其流行方式也不同於長調,它無任何部落和地方性,同一民歌廣泛流傳於所有蒙古族部落中。
在新疆蒙古族中流行的樂器有馬頭琴、四胡三弦和「超爾」(同哈薩克族的斯布茲厄)。錫伯族和達斡爾族,自18世紀中葉從東北遷入新疆以來,至今仍保留著本民族古老的民間音樂。像錫伯族著名的民歌《田野歌》(又稱《街道歌》)就保留著北方少數民族民歌中常見的呼喚式的牧歌音調等特點。達斡爾族的民間音樂近似蒙古族,但在歌曲結構和旋律方面,仍具有本民族音樂獨特的風格。塔吉克族的民間歌曲,富有高山民族熱情奔放的音樂風韻。在帕米爾高原上,塔吉克牧民常常吹起用鷹翅骨做的短笛「那藝」(即鷹笛),在手鼓、熱瓦甫的伴奏下,引吭高歌,一唱眾和,曲調悠揚,令人陶醉。塔塔爾族的民間歌曲以節奏輕松,富於抒情而著稱,又因廣泛使用了手風琴、曼陀林、吉他等樂器伴奏,更豐富了歌曲的感情色彩。著名的塔塔爾族民歌《巴拉米斯肯》、《白天鵝抖動翅膀》等,以其華麗跳盪的旋律,特別受到各民族青年的喜愛。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主要有以下幾種:「賽乃姆」舞是廣泛流傳於維吾爾族中,以賽乃姆音樂為伴奏的舞蹈,並無規定動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對而舞,人數不限,舞時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而發展,最後總是在熱烈地快板中結束。各地賽乃姆均以其音樂風格的不同而異,但一般舞蹈動作並無十分明顯的差異。「薩瑪」舞這種舞蹈主要流行於喀什、莎車一帶。從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以來它就一直伴隨著伊斯蘭教的禮拜活動而存在。每逢庫爾班節和肉孜節,便有成千上萬的群眾在眾人「阿拉――」的呼喊聲伴奏下跳起這種粗曠、奔放、節奏強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為男子,動作簡單始終貫穿一種不太快的原地低頭旋轉。刀郎舞這是流行於刀郎地區的維吾爾族舞蹈。是一種男女成對的群舞,其舞蹈動作的優美、舒展、矯健、剛勁有力可居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之首,此外,舞伴互相換位、交錯、配合的默契又別有一番韻味。舞蹈動作難度較大。隨著音樂伴奏速度的逐漸加快,舞蹈進入高潮,人們跳起一種原地快速旋轉的動作,至此,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競技性,不支者逐漸退場。有些人會暈倒在地,堅持至最後者為勝,受到人們的贊揚和喝彩。納孜爾孔姆流行於哈密、吐魯番、部善、托克遜等地。是一種由男子表演的單人歌舞,以其詼諧、滑稽的內容、動作和獨特的蹲步舞蹈區別於任何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除以上所述之外,新疆回族、烏孜別克、俄羅斯等兄弟民族,無不有其豐富優美的民族音樂和舞蹈,為我國的民族藝術寶庫,為新疆這個「歌舞之鄉」呈獻了一朵朵盛開的奇葩。為了發展新疆各民族的音樂舞蹈藝術,自1949年以來,國家為各民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他們中很多人已經成長為本行業的專家,擔負著一定的領導責任。
為了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藝術遺產,自1952年起國家便組織專家從事「十二木卡姆」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喀什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先後於1960年和1994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各民族的民間歌曲、民間舞蹈也先後出版了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蒙古文、錫伯文等多種版本。全國統一部署的「民族音樂集成」和「民間舞集成」等七種「集成」的編選工作,被列入國家「七五」、「八五」計劃的藝術學科重點科研項目。並於1986年成立了第一個藝術研究機構--藝術研究所,專門從事「集成」的編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