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聘的是禾苗生工程崗,面試分三輪,第一輪是HR面試,第二輪是無領導小組群面,第三輪老總直接面試。
㈡ 教師招聘試講有哪些步驟
選題
選題是試講的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選題後的備課、講課、結課都得圍繞選擇的題目及指定的教材內容來進行。一般來說,如果可以自主選擇,你一定要選擇自己非常熟悉或是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如果是必須採取抽簽的形式來確定所講授的內容,你需要根據指定學科教材盡量多備些教案或嘗試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這樣就不至於在抽到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時手足無措。
備課
一般來說,真正的試講開始前會給你20分鍾左右的時間備課,備課最具體的體現就是教案。完成此環節需要把握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擇應用、作業與練習的設計等方面。接下來,筆者將逐一說明:
①教學目標的制訂
A.教學目標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它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指南,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大體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即「三維目標」。
B.教學目標的制訂方法
制訂前兩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可採用「ABCD」法(之所以叫做ABCD法,是因為它包含了四個要素:教學對象(audience)、行為(behavior)、條件(condition)標(degree),而它們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正好是A、B、C、D,所以簡稱為ABCD法。);制訂後一個教學目標可使用內外結合表述法(內:內部心理過程;外,外顯行為。具體做法:先描述再列舉行為變化)。
【ABCD法描述學習目標的實例】
「(三年級)學生,在5分鍾之內,用豎式正確計算5~10道兩位數乘兩位數試題」教學對象標准條件行為(A)(B)(C)(D)
【內外結合法陳述學習目標實例】
「學生能夠理解一篇描述人物的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取材的」,這樣的目標是很難觀察的。如果採用內外結合的方法表述就應該這樣:內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為一:能用自己的話概述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行為二:能從課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時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為三:能指出課文所敘述的事件中哪些採取了略寫的方式,哪些進行了詳寫,以及它們對表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C.教學目標的標准
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定是注意了以下幾點:以全體學生而不是教師為主體;行為表述具體、可操作、易於評價;預期結果表述是可預期、可實現也是可檢測的,
案例1:《生活中的大數》教學目標修訂及反思
原教學目標:
a.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b.認識新計數單位「千」、「萬」,並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c.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和觀察,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修改後學習目標:
a.通過收集生活中大數的過程,體會生活中大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b.親歷數小星星、豆子、小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和「萬」,體驗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c.通過「擺一擺」、「估一估」、「數一數」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學習目標設計反思:
a.原目標中使用的「讓學生……」的表達方式是把教師定位在行為主體的角色上,容易造成課時教學目標指向對教師教學過程效果的預期,現改成「學生通過經歷……的過程……」這樣的表述就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這與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相吻合。
b.原目標中「認識新計數單位『千』、『萬』,並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敘述太為籠統,缺少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途徑和方式的表述,這種表述操作起來缺乏指導性。如改為「學生親歷數小星星、豆子、小正方體等活動,體驗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這樣具體明確地點明教學過程中學生行為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之後學生所發生的行為變化,使課時目標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於把握,易於評價。
c.學習目標應強調具體性、明確性,不能大而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標就過於空泛,這樣的目標單憑一節課的教學根本無法達到,而改為「體驗計數單位間十進制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樣的表述更能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經歷、體驗、感受等課改精神,雖然在目標的設計上只是區區幾個字的改變,但兩者間的理念卻相差迥異。
②教學內容的處理
教材內容是安排教學內容的基本線索,是教學的最大資源,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因為你必須尋找其與教學現實的結合點,從內容、結構等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規劃」。如何規劃呢?
A.整合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重新篩選與整合,包括新編、增刪與調整教材內容。
案例2:「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教學內容的新編
教材內容:採用從正多邊形到一般多邊形。從三角形到多邊形這一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結論。
教材分析:教材上面的處理有其合理性,但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如,第一,學生總有疑惑,給出的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嗎?為什麼呢?第二,探究它們對應角和對應邊的關系時只能通過度量(還未學三角函數),量出的結果常常會顯得非常尷尬。
教學內容的新編:藉助多媒體,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兩幅中國地圖。
a.在兩幅地圖上分別選取北京、長沙、台北三個城市,將這三個城市用線段連結起來得到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形,提出問題:這兩個三角形相似嗎?與你學過的有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有什麼關系?
b.在兩幅地圖上分別選取四、五個城市,畫出相應的四邊形和五邊形。提出問題:這兩個四邊形(五邊形)相似嗎?它們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有什麼關系?
c.總結出「相似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進而得出「如果兩個多邊形滿足對應角相等對位邊的比相等,那麼這兩個多邊形相似」。
評價:顯然,教師沒有機械地用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藉助比例尺不同的兩幅地圖,研究兩幅地圖上幾個城市圍成的多邊形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研究有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便於學生真正理解相似多邊形的性質,使難點得以突破。
提示:在整合教學內容時,你始終要有一種意識:要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關心的素材、情境來作為教學內容,把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從中感悟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B.調整教學內容序列
對教學內容序列進行調整主要可採用這樣一些方式:直線式、螺旋式、自上而下式或自下而上式。
a.直線式編排教學內容。直線式編排教學內容是把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能力目標,然後將這些目標按照從較簡單的辨別技能到復雜的問題解決技能的順序,對全部教學內容按等級來排列。
b.螺旋式編排教學內容。螺旋式編排教學內容是將同一主題的教學內容按照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順序而編排的。其特點是隨著學生理解的加深,逐步擴大內容的廣度,增加內容的深度和難度。
c.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式編排教學內容。「自上而下式」是先呈現整體性任務、顯示知識的概要,然後進行精細化處理,從概要中找出細化的教學起點展開內容,再從展開的內容中找到二級細化的教學起點,依次呈現一系列細化序列,細化的復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隨著教學進程而逐漸加深。「自下而上式」是先找到教學起點,即從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學習出發,然後採用「逐步生長」的策略,逐漸擴展知識范圍,逐漸學習到高級的知識技能。
C.結構化重組教學內容
以形成結構化、層次化的認知結構為最終目標和總的設計原則,並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結構化可採取兩種策略:一是根據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或組合,加強教學主題之問的整合,使之盡量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二是當一節或一章內容結束時,及時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聯系以往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結構,使之與原有認知結構一體化。
案例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結構化處理
如母體字「青」,繁衍、派生出「清、情、請、睛、晴」等,形成一個字族。《小青蛙》就是這一字族編成的字族文:「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請你保護小青蛙,它是莊稼好衛兵。」
評價:新教材生字隨課文出現,一篇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無論在「音」、「形」還是在「義」方面都沒有「嫡系」,這給學生記憶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進行分類識記,把新學習的生字與學過的字聯系起來,並從字形、字音上加以區別,這就是幫助學生把知識結構化的過程。
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就是學科或教材內容中的基礎知識(基本事實及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相對穩定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兩者共同稱為教學關鍵,也就是教學重點。例如,在平面幾何中,教學的重點應是公理、定義和定理。定理是由公理和定義推導出來的。公理和定義就是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一般是指教師較難講請楚、學生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的那部分教材內容。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難點。教學難點主要取決於教學雙方的素質和能力。
④教學流程的設計
從縱向上,好的流程設計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開展評價等環節;從橫向上,還需要思考如何從教學兩個方面設計每個環節的雙邊活動。
從教的角度出發要考慮設計怎樣的情境導人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體現新課導入和教學結尾相呼應;怎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和指導開展哪些具體的活動,選擇哪些教學資源;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怎樣進行講解,設計怎樣的問題或練習供學生使用;怎樣進行歸納小結,指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並使學習內容進一步整合與內化;採用怎樣的手段來測量或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等。再說學的方面,為讓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以及應該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包括閱讀什麼材料、觀察什麼實驗、完成什麼練習、如何進行實驗、怎樣開展討論、如何進行自我反饋、如何實現知識遷移等,即在教師引導、指導下,對學生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進行設計。
⑤教學方法的選擇
A.教學方法的種類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和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實驗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發現教學法(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材料進行「再發現」,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在應用知識的具體情境中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B.如何進行選擇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徵、學科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境、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等具體情況而有所改變。
不同學科的教材,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計算機應用就要求使用講解與演示相結合的方法,而在人文學科中則較多地使用講讀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考慮到自身的素養和條件,考慮到各種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水平。如果你擅長用生動的語言表述,那麼可以採用形象、具體描繪法,由淺入深地講清道理;如果你擅長運用直觀教具,那不妨通過直觀演示來說清理論,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
另外,還要根據課堂類型、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
總之,你要根據自身的素養和條件,揚長避短,發揮個人優勢,選擇與自己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案例4:直線、射線、線段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
a.學生預習、感知概念。聽課者預習後能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但對它們向幾個方向延伸難以理解。這時,教師轉入講授階段。
b.教師講授,幫助理解概念。教師先畫直線。從黑板的一端一直畫到另一端,甚至走出教室,還繼續保持畫的姿勢,這形象地給學生樹立了直線是無限延伸的感覺,再輔之以語言,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直線的無限延伸性。學生有了對直線無限延伸的直觀感受,對射線、線段的延伸性也就容易理解了。(主要採用講授法)
c.學生練習,鞏固概念。(主要採用練習法)
d.師生總結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異同,深化概念。(主要採用談論法)總結:不同的目標,方法是不同的,就好比不同的目的地,到達路徑自然不同。方法沒有好壞,只有合適與否,最高效地達到目標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⑥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模型,適宜於進行立體模擬。錄音(CD),可以實現語言聲音的重現。
投影,適宜於進行平面模擬。幻燈,可以實現靜態實景的重現。電視(VCD),可以呈現動態過程。CAl課件,可以進行交互作用。總之,你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由選擇。
⑦作業與練習的設計
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是連結教與學的紐帶,它是整個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技能關繫到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和完成作業的質量。與課堂作業相比,課外作業布置的難度更大一點,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布置課外作業在遵循作業布置幾個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變規范、統一的作業為自主的、個性化的作業。
第二,變封閉的作業為開放的作業。
第三,變獨立完成的作業為合作完成的作業。
當教師布置作業時,可以先自問幾個問題,例如,「它值得做嗎」、「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它清晰具體嗎」、「學生了解做作業的原因嗎」、「它的數量和難度恰當嗎」、「學生知道怎樣去完成它並有可利用的材料嗎」、「學生有完成作業所必需的背景知識嗎」等。如果教師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布置的作業就是好作業。
案例5:《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作業設計作業設計目標:
掌握本課5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能區分文中幾個容易錯的字詞的讀音。
A.學會運用文中的關聯詞「無論……總是……」、「只要……就……」等造句。
B.通過對文中詞語和句子的積累,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p#副標題#e#
講課
一般說來,試講都包括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這五個環節。當然,有些學科只有前面四個環節,沒有布置作業這一環節,比如音樂、體育、美術等。在備考的時候可以逐一突破,慢慢找到每個環節的設計規律和對應的口語技巧。
①導入
導人是指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備,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考生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科內容,選取合適的方式導入,注意形式上的新穎性。在口語技巧上你可以描述、可以講故事、可以設疑、可以概括。
②講授
講授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輔以板書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活動。它主要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引導學生了解現象,感知事實,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從而使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促進學生智力與人格的全面發展。考生在講授過程中,需要注意四點內容:其一,啟發性和直觀性教學的運用;其二,詳略得當的安排講授順序和重難點的講解(無論什麼科目,教材中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參考意義的。這些信息也包括平時大家不太注意的泡泡框、插圖、課後習題甚至腳注,它們其實都表明了該課的重難點,比如上中小學語文課,課後習題的順序經常可以直接作為整個授課的順序,而對這些習題進行細化,就能串起整個教學過程),並嚴格按照教學過程設計的時間進行,避免全部講授但每個都不深入的情況,這也是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的體現;其三,適當地用過渡性語言,用假想性、過渡性知識來進行知識點的銜接;其四,使講授的內容和語言富有感染力,並輔之以板書(板書藝術既要考查板書技能,又要考查板書布局及板書內容的把握)的形式進行配合,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口語表達上可以選擇直陳法、具象法、例舉法、比較法、聯系法、引用法、藉助法等。
③提問
提問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以及對學生回答的反應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學習,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啟發思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行為。在提問過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吐字清晰、表述連貫;第二,注意提問的語速和停頓,讓考官覺得有真實感;第三,提問後需進行評價與反饋。在口語技巧上的類型有:判斷性(常用「是什麼」的語言形式)、論證型(常用「為什麼」的語言形式)、想像型(常用「會怎樣」的語言形式)和說明型(常用「怎麼樣」的語言形式)。
④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在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終了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和升華的行為方式。在做課堂小結時,無需將所提及知識整體重復(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使聽者再次無法判斷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只需用精煉的語言做個系統總結,從而使整節課更加完整。常用的課堂小結方法有自然結尾法、懸念留疑法、前後照應法、知識延伸法和激勵法,考生在小結環節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以達到總結概括和鞏固強化所講知識的目的。結語的類型有歸結式、練習式和探討式。
#p#副標題#e#
結課
試講的結尾會給評委留下最後印象。一節課下來,評委們有些疲倦,最後期待往往比較高,因此,試講者要特別重視,尋找合理、新穎的結束形式,完成最後的結課。根據通常的結課方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總結教學、設計告別語。
①總結教學
在一節課的最後都應該有適當的總結,這是對這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復習、歸納,並能夠幫助聽課者將知識系統化。所以總結時,要精神飽滿,語言富有激情,將試講教學推向一個令人難忘的高潮;或者將安排內容的延續與語言的委婉相結合,製造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覺。在最後的總結教學中,試講教師可以及時安排復習及家庭作業,可以簡要地介紹本節課的復習要點與方法,從系統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布置作業時要注意作業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明確告訴聽課者在做作業時注意哪些知識點的把握。同時,明確哪些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在家長的參與下完成的,使作業的形式多樣化,喚起聽課者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
②設計告別語
告別語是考核范圍的一個情節。這個情節可以使評委的緊張情緒放鬆,以便為你鼓掌表示感謝。告別語可以感謝評委安排的試講機會,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批評指正並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嚮往與熱愛;或者展現出自己勇於挑戰、勇於拼搏的精神風貌。設計結尾時,環節之間的過渡不要過於冗長,平淡無味;不要無話找話,畫蛇添足;不要節外生枝,引出不必要的話題;不要說套話,顯得虛情假意;同時,在結尾時,要注意察覺評委的表情,判斷他們的心情,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話語。
綜上,要出色的完成試講,你得選個好題,全面備好課,同時加上完美的講授,最後來個意猶未盡的結課。
㈢ 求山東濰坊語文教師招聘試題
一、讀拼音寫詞語。(5分)
xū yú xuán ɡuà tuī jiàn pǔ sù mán yuàn(須臾 ) (懸掛 ) (推薦) (樸素 ) (埋怨 )
二、詞語、句子。
1、先將成語補充完整,再分類寫下來。(3分)喜笑(顏 )開 雷霆萬(鈞) 排山(倒)海 氣宇(軒)昂
(1)喜笑(顏 )開 氣宇(軒)昂
(2)雷霆萬(鈞) 排山(倒)海
2、填上合適的成語。(3分)(不重復)
明明是個愛學習的孩子,課堂上他總是(聚精會神)地聽講,(全神貫注)地盯著黑板,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從不()亂說一氣,總是說得(頭頭是道),連老師聽了也頻頻點頭。寫起作業總是(一板一眼),作文更是(妙筆生花)。
3、用「心」組詞後填空(不許重復) (2分)
姑娘看著經過(精心)挑選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她(開心)地笑了。能夠把海螺賣出去,上學費用也不用愁了,母親也(放心)多了。這時,她看到母親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4、根據「大方」的不同意思造句。(2分)
(1)不小氣 (2)不拘束 5、亂句重組。(5分)
( 3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嬰兒一樣滋潤禾苗。
( 1 )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
( 2 )它白天隱身在空氣中,夜晚無聲地在黑暗中工作。
( 4 )每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它又最早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 5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三、填空(10分)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 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 之間對話的過程。
(3)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 觀察 、思考、表達 、評價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 中進行。
(5)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 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6)語文課程評價應突出整體性與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
(7)《草船借箭》的故事選自我國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原著作者是羅貫中請你再寫出本書中的兩個典故
(8)「待到山花浪漫時,它在叢中笑」選自毛澤東 的《卜運算元·詠梅 》,你還知道他的詩詞有
(9)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可分為精讀 略讀 選讀 三類
四、教法運用
1、對於《一夜的工作》一課中"極其簡單"一詞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設計?(5分)
「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台,兩把小轉椅,一盞台燈,如此而已。」
讀、劃、比、讀、議
2、對於寫人的作文,應讓學生注意哪些方面?(5分)
寫人的文章應注意以下幾點:
⒈交代清楚他是什麼人,如他的年齡、性別、外貌、職業、性情,及與自己的關系。
⒉要寫出人物的特點,寫出這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了,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⒊要通過具體的事件來表現人物,所選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現這人性格和品質。當你把事情寫好了,人物也就寫好了。如當你讀完《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戰友邱少雲》以後,你對這兩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⒋要抓住人物細微的動作及其變化,給予具體,生動的描寫。即抓住細節刻畫人物,使原來比較平板、模糊的形象變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總理扶正轉椅就是一個細節描寫,它表現了周總理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
⒌在進行人物語言描寫時,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為不同的年齡、職業、性格等的人物,他們所講的話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所講的話也是不同的。
⒍要緊緊扣住人物的特點和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來寫人,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馬虎拼湊,拉拉雜雜,更不能重復羅嗦,畫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說什麼。
五、教學設計(10分)
請為拼音教學《y w ü》寫一份教學設計片段。(在背面寫)
㈣ 重要,教師招聘面試中如何把握教學目標
選題選題是試講的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選題後的備課、講課、結課都得圍繞選擇的題目及指定的教材內容來進行。一般來說,如果可以自主選擇,你一定要選擇自己非常熟悉或是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如果是必須採取抽簽的形式來確定所講授的內容,你需要根據指定學科教材盡量多備些教案或嘗試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這樣就不至於在抽到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時手足無措。備課一般來說,真正的試講開始前會給你20分鍾左右的時間備課,備課最具體的體現就是教案。完成此環節需要把握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擇應用、作業與練習的設計等方面。接下來,筆者將逐一說明: ①教學目標的制訂 A.教學目標的維度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它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指南,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大體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即「三維目標」。 B.教學目標的制訂方法制訂前兩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可採用「ABCD」法(之所以叫做ABCD法,是因為它包含了四個要素:教學對象(audience)、行為(behavior)、條件(condition)標(degree),而它們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正好是A、B、C、D,所以簡稱為ABCD法。);制訂後一個教學目標可使用內外結合表述法(內:內部心理過程;外,外顯行為。具體做法:先描述再列舉行為變化)。【ABCD法描述學習目標的實例】 「(三年級)學生,在5分鍾之內,用豎式正確計算5~10道兩位數乘兩位數試題」教學對象標准條件行為(A)(B)(C)(D) 【內外結合法陳述學習目標實例】 「學生能夠理解一篇描述人物的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取材的」,這樣的目標是很難觀察的。如果採用內外結合的方法表述就應該這樣:內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取材的。行為一:能用自己的話概述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行為二:能從課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時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行為三:能指出課文所敘述的事件中哪些採取了略寫的方式,哪些進行了詳寫,以及它們對表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C.教學目標的標准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定是注意了以下幾點:以全體學生而不是教師為主體;行為表述具體、可操作、易於評價;預期結果表述是可預期、可實現也是可檢測的,案例1:《生活中的大數》教學目標修訂及反思原教學目標: a.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b.認識新計數單位「千」、「萬」,並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c.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和觀察,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修改後學習目標: a.通過收集生活中大數的過程,體會生活中大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b.親歷數小星星、豆子、小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和「萬」,體驗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c.通過「擺一擺」、「估一估」、「數一數」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感。學習目標設計反思: a.原目標中使用的「讓學生……」的表達方式是把教師定位在行為主體的角色上,容易造成課時教學目標指向對教師教學過程效果的預期,現改成「學生通過經歷……的過程……」這樣的表述就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這與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相吻合。 b.原目標中「認識新計數單位『千』、『萬』,並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敘述太為籠統,缺少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途徑和方式的表述,這種表述操作起來缺乏指導性。如改為「學生親歷數小星星、豆子、小正方體等活動,體驗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這樣具體明確地點明教學過程中學生行為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之後學生所發生的行為變化,使課時目標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於把握,易於評價。 c.學習目標應強調具體性、明確性,不能大而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標就過於空泛,這樣的目標單憑一節課的教學根本無法達到,而改為「體驗計數單位間十進制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樣的表述更能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經歷、體驗、感受等課改精神,雖然在目標的設計上只是區區幾個字的改變,但兩者間的理念卻相差迥異。 ②教學內容的處理教材內容是安排教學內容的基本線索,是教學的最大資源,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因為你必須尋找其與教學現實的結合點,從內容、結構等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規劃」。如何規劃呢? A.整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重新篩選與整合,包括新編、增刪與調整教材內容。案例2:「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教學內容的新編教材內容:採用從正多邊形到一般多邊形。從三角形到多邊形這一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結論。教材分析:教材上面的處理有其合理性,但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第一,學生總有疑惑,給出的兩個圖形是相似的嗎?為什麼呢?第二,探究它們對應角和對應邊的關系時只能通過度量(還未學三角函數),量出的結果常常會顯得非常尷尬。教學內容的新編:藉助多媒體,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兩幅中國地圖。 a.在兩幅地圖上分別選取北京、長沙、台北三個城市,將這三個城市用線段連結起來得到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形,提出問題:這兩個三角形相似嗎?與你學過的有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有什麼關系? b.在兩幅地圖上分別選取四、五個城市,畫出相應的四邊形和五邊形。提出問題:這兩個四邊形(五邊形)相似嗎?它們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有什麼關系? c.總結出「相似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進而得出「如果兩個多邊形滿足對應角相等對位邊的比相等,那麼這兩個多邊形相似」。評價:顯然,教師沒有機械地用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藉助比例尺不同的兩幅地圖,研究兩幅地圖上幾個城市圍成的多邊形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研究有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便於學生真正理解相似多邊形的性質,使難點得以突破。提示:在整合教學內容時,你始終要有一種意識:要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關心的素材、情境來作為教學內容,把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從中感悟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B.調整教學內容序列對教學內容序列進行調整主要可採用這樣一些方式:直線式、螺旋式、自上而下式或自下而上式。 a.直線式編排教學內容。直線式編排教學內容是把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能力目標,然後將這些目標按照從較簡單的辨別技能到復雜的問題解決技能的順序,對全部教學內容按等級來排列。 b.螺旋式編排教學內容。螺旋式編排教學內容是將同一主題的教學內容按照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順序而編排的。其特點是隨著學生理解的加深,逐步擴大內容的廣度,增加內容的深度和難度。 c.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式編排教學內容。「自上而下式」是先呈現整體性任務、顯示知識的概要,然後進行精細化處理,從概要中找出細化的教學起點展開內容,再從展開的內容中找到二級細化的教學起點,依次呈現一系列細化序列,細化的復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隨著教學進程而逐漸加深。「自下而上式」是先找到教學起點,即從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學習出發,然後採用「逐步生長」的策略,逐漸擴展知識范圍,逐漸學習到高級的知識技能。 C.結構化重組教學內容以形成結構化、層次化的認知結構為最終目標和總的設計原則,並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結構化可採取兩種策略:一是根據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或組合,加強教學主題之問的整合,使之盡量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二是當一節或一章內容結束時,及時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聯系以往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結構,使之與原有認知結構一體化。案例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結構化處理如母體字「青」,繁衍、派生出「清、情、請、睛、晴」等,形成一個字族。《小青蛙》就是這一字族編成的字族文:「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請你保護小青蛙,它是莊稼好衛兵。」 評價:新教材生字隨課文出現,一篇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無論在「音」、「形」還是在「義」方面都沒有「嫡系」,這給學生記憶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進行分類識記,把新學習的生字與學過的字聯系起來,並從字形、字音上加以區別,這就是幫助學生把知識結構化的過程。 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教學重點就是學科或教材內容中的基礎知識(基本事實及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相對穩定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兩者共同稱為教學關鍵,也就是教學重點。例如,在平面幾何中,教學的重點應是公理、定義和定理。定理是由公理和定義推導出來的。公理和定義就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一般是指教師較難講請楚、學生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的那部分教材內容。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難點。教學難點主要取決於教學雙方的素質和能力。 ④教學流程的設計從縱向上,好的流程設計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開展評價等環節;從橫向上,還需要思考如何從教學兩個方面設計每個環節的雙邊活動。從教的角度出發要考慮設計怎樣的情境導人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體現新課導入和教學結尾相呼應;怎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和指導開展哪些具體的活動,選擇哪些教學資源;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怎樣進行講解,設計怎樣的問題或練習供學生使用;怎樣進行歸納小結,指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並使學習內容進一步整合與內化;採用怎樣的手段來測量或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等。再說學的方面,為讓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以及應該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包括閱讀什麼材料、觀察什麼實驗、完成什麼練習、如何進行實驗、怎樣開展討論、如何進行自我反饋、如何實現知識遷移等,即在教師引導、指導下,對學生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進行設計。 ⑤教學方法的選擇 A.教學方法的種類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和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實驗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發現教學法(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材料進行「再發現」,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在應用知識的具體情境中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B.如何進行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徵、學科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境、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等具體情況而有所改變。不同學科的教材,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計算機應用就要求使用講解與演示相結合的方法,而在人文學科中則較多地使用講讀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考慮到自身的素養和條件,考慮到各種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水平。如果你擅長用生動的語言表述,那麼可以採用形象、具體描繪法,由淺入深地講清道理;如果你擅長運用直觀教具,那不妨通過直觀演示來說清理論,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另外,還要根據課堂類型、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總之,你要根據自身的素養和條件,揚長避短,發揮個人優勢,選擇與自己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案例4:直線、射線、線段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 a.學生預習、感知概念。聽課者預習後能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但對它們向幾個方向延伸難以理解。這時,教師轉入講授階段。 b.教師講授,幫助理解概念。教師先畫直線。從黑板的一端一直畫到另一端,甚至走出教室,還繼續保持畫的姿勢,這形象地給學生樹立了直線是無限延伸的感覺,再輔之以語言,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直線的無限延伸性。學生有了對直線無限延伸的直觀感受,對射線、線段的延伸性也就容易理解了。(主要採用講授法) c.學生練習,鞏固概念。(主要採用練習法) d.師生總結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異同,深化概念。(主要採用談論法)總結:不同的目標,方法是不同的,就好比不同的目的地,到達路徑自然不同。方法沒有好壞,只有合適與否,最高效地達到目標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⑥教學媒體的選擇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模型,適宜於進行立體模擬。錄音(CD),可以實現語言聲音的重現。投影,適宜於進行平面模擬。幻燈,可以實現靜態實景的重現。電視(VCD),可以呈現動態過程。CAl課件,可以進行交互作用。總之,你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由選擇。 ⑦作業與練習的設計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是連結教與學的紐帶,它是整個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技能關繫到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和完成作業的質量。與課堂作業相比,課外作業布置的難度更大一點,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布置課外作業在遵循作業布置幾個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變規范、統一的作業為自主的、個性化的作業。第二,變封閉的作業為開放的作業。第三,變獨立完成的作業為合作完成的作業。當教師布置作業時,可以先自問幾個問題,例如,「它值得做嗎」、「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它清晰具體嗎」、「學生了解做作業的原因嗎」、「它的數量和難度恰當嗎」、「學生知道怎樣去完成它並有可利用的材料嗎」、「學生有完成作業所必需的背景知識嗎」等。如果教師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布置的作業就是好作業。案例5:《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作業設計作業設計目標:掌握本課5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能區分文中幾個容易錯的字詞的讀音。 A.學會運用文中的關聯詞「無論……總是……」、「只要……就……」等造句。 B.通過對文中詞語和句子的積累,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p#副標題#e# 講課一般說來,試講都包括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這五個環節。當然,有些學科只有前面四個環節,沒有布置作業這一環節,比如音樂、體育、美術等。在備考的時候可以逐一突破,慢慢找到每個環節的設計規律和對應的口語技巧。 ①導入導人是指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備,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考生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科內容,選取合適的方式導入,注意形式上的新穎性。在口語技巧上你可以描述、可以講故事、可以設疑、可以概括。 ②講授講授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輔以板書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活動。它主要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引導學生了解現象,感知事實,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從而使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促進學生智力與人格的全面發展。考生在講授過程中,需要注意四點內容:其一,啟發性和直觀性教學的運用;其二,詳略得當的安排講授順序和重難點的講解(無論什麼科目,教材中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參考意義的。這些信息也包括平時大家不太注意的泡泡框、插圖、課後習題甚至腳注,它們其實都表明了該課的重難點,比如上中小學語文課,課後習題的順序經常可以直接作為整個授課的順序,而對這些習題進行細化,就能串起整個教學過程),並嚴格按照教學過程設計的時間進行,避免全部講授但每個都不深入的情況,這也是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的體現;其三,適當地用過渡性語言,用假想性、過渡性知識來進行知識點的銜接;其四,使講授的內容和語言富有感染力,並輔之以板書(板書藝術既要考查板書技能,又要考查板書布局及板書內容的把握)的形式進行配合,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口語表達上可以選擇直陳法、具象法、例舉法、比較法、聯系法、引用法、藉助法等。 ③提問提問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以及對學生回答的反應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學習,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啟發思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行為。在提問過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吐字清晰、表述連貫;第二,注意提問的語速和停頓,讓考官覺得有真實感;第三,提問後需進行評價與反饋。在口語技巧上的類型有:判斷性(常用「是什麼」的語言形式)、論證型(常用「為什麼」的語言形式)、想像型(常用「會怎樣」的語言形式)和說明型(常用「怎麼樣」的語言形式)。 ④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在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終了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和升華的行為方式。在做課堂小結時,無需將所提及知識整體重復(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使聽者再次無法判斷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只需用精煉的語言做個系統總結,從而使整節課更加完整。常用的課堂小結方法有自然結尾法、懸念留疑法、前後照應法、知識延伸法和激勵法,考生在小結環節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以達到總結概括和鞏固強化所講知識的目的。結語的類型有歸結式、練習式和探討式。 #p#副標題#e# 結課試講的結尾會給評委留下最後印象。一節課下來,評委們有些疲倦,最後期待往往比較高,因此,試講者要特別重視,尋找合理、新穎的結束形式,完成最後的結課。根據通常的結課方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總結教學、設計告別語。 ①總結教學在一節課的最後都應該有適當的總結,這是對這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復習、歸納,並能夠幫助聽課者將知識系統化。所以總結時,要精神飽滿,語言富有激情,將試講教學推向一個令人難忘的高潮;或者將安排內容的延續與語言的委婉相結合,製造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覺。在最後的總結教學中,試講教師可以及時安排復習及家庭作業,可以簡要地介紹本節課的復習要點與方法,從系統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布置作業時要注意作業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明確告訴聽課者在做作業時注意哪些知識點的把握。同時,明確哪些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在家長的參與下完成的,使作業的形式多樣化,喚起聽課者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 ②設計告別語告別語是考核范圍的一個情節。這個情節可以使評委的緊張情緒放鬆,以便為你鼓掌表示感謝。告別語可以感謝評委安排的試講機會,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批評指正並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嚮往與熱愛;或者展現出自己勇於挑戰、勇於拼搏的精神風貌。設計結尾時,環節之間的過渡不要過於冗長,平淡無味;不要無話找話,畫蛇添足;不要節外生枝,引出不必要的話題;不要說套話,顯得虛情假意;同時,在結尾時,要注意察覺評委的表情,判斷他們的心情,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話語。綜上,要出色的完成試講,你得選個好題,全面備好課,同時加上完美的講授,最後來個意猶未盡的結課。
㈤ 南京禾苗教育與京方教育哪個好
京方教育比較好,我女兒在那邊上的,成績上升挺快的,我寶貝還說上課很開心,考試的題目基本上京方那邊的老師都給我家寶貝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