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陽木雕製作過程詳解,小編帶您了解東陽木雕的秘密
導語:東陽木雕(Dongyangwoodcarving)源起於唐代,是我國古老的雕刻藝術之一。產於浙江的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黃楊木雕被人們稱作「浙江三雕」。具有千年歷史的東陽木雕具有多層次、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等鮮明的特色;並且因為其天然的色澤和紋理,又有「白木雕」的美稱。作為從古至今就一直流傳的古老技藝,它「國之魁寶」之名當之無愧。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東陽木雕的基本製作過程。
一、木雕選材
東陽木雕可選用的木材有軟、硬兩種。紅木、黃楊木、扁桃木、榔木等品質較好適合雕刻的材料都稱為硬木,硬木幾乎具備了所能雕刻木料的全部優點,是非常上等的木料。造型精美、結構復雜的木雕都是用硬木雕刻的,此類木雕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當然對於技術和成本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而比較疏鬆簡單的木材就是軟木了,此類木材大都木質軟、色澤弱,一般只用於造型簡單的抒情性木雕的設計(軟木也是適合新手雕刻師的材料)。
二、雕刻前木材的處理
1、人工乾燥:為了使木材乾燥,需要將木材密封在室內促進其水分蒸發。通常來講,為了不使木材過度乾燥而對雕刻造成影響,在蒸汽室內的木材乾燥後應保持有30%左右的含水量。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並放置離地60cm左右的通風處,並且木材之間應堆成垛的形狀,以便空氣流通及水分的帶走。自然乾燥的過程一般比較長,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才能夠達到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指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或者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最後在風乾的方法。此類方法雖然能夠減少乾燥時間,但是對木材的損害很大,不建議使用。
三、刀具的選用和使用方法
刀具是從事木雕創作行業所必不可少的,選好合適的刀具對於木雕創作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木雕的輔助工具主要有斧子、鋸子、敲錘、木銼等。各個工具的作用不同,比如斧子的用途就是配合出坯,削砍木料;木銼主要用於圓雕的細坯、鏤空修光等。
四、雕刻技法
在木雕創作中,作品本身的內容與思想是極為重要的,所以這就對作者的形象和空間的表達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雕刻技法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成熟水平的。簡單來說,在雕刻木雕的過程中,作者的心中所想、心中所念都與雕刻技法息息相關。不同的情境下雕刻的韻味、水平都是不盡相同的,這其中的滋味需要長期日積月累才能夠體會的越來越深。這也是「慢工出細活」的一個體現。
以上就是東陽木雕的大致製作過程了,希望能對您了解東陽木雕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Ⅱ 東陽的歷史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Ⅲ 東陽市五馬堂招收小圓機學圖址在什麼地方
消毒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