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招聘大全 > 九華山和尚招聘信息

九華山和尚招聘信息

發布時間:2021-02-20 18:36:01

㈠ 誰能見到九華山的和尚

這太容易了!去到九華山,山上共有99座寺院,隨便選一家就可以見到裡面的僧人

㈡ 九華山很多假和尚詐騙

上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法師教您幾點甄別真假僧人的方法

那是不是持有戒牒的就是真出家人呢!非也!現在各種造假非常猖狂,佛教戒牒也被不法分子利用造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上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法師教您幾點甄別真假僧人的方法。

第一:按照中國國情,佛教沒有托缽乞食的習慣。縱使有,也是一些寺院組織「托缽乞食」的緬懷感受原始部派佛教的活動。而非中國僧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如果發現有向您只乞食,可以布施一頓飯。不建議直接給錢,去附近的麵包房或饅頭店之類的,與其充飢。以防遇到真正游學僧人。真正游學僧人,只接受食物布施,不接受金錢供養。

第二:自古以來僧人托缽乞食,是不接受金錢的。因為「缽」是出家人裝食物的器皿,而且出家人「托缽」的基本目的是為解決一日一餐,不是要累積財富。如果在路上,以一切理由讓您給他捐錢,都視為假僧人。按照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佛教協會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僧人在公共場所化緣。

第三:僧人托缽是不會涉及商業交易,如兜售護身卡等平安物,正如以上所說,出家人托缽不是要積財,這無助於出家人的修行。現在很多所謂的「僧人」,在馬路上拉扯路人,以各種緣由要求路人買其護身卡之類的平安物品。有此行為一律視為假僧人。

第四:有些所謂「僧人」,如乞丐一樣。在路旁放一個念佛經之類的,坐等行人給他的缽里扔錢。出家人乃人天師表,此等乞丐行為。肯定不會發生在真正出家人的身上。

第五:很多人以頭上是否有戒疤來區分真假僧人。其實這也是錯誤的。燒戒疤,又稱燃頂。受戒時在頭頂上燃上九個或十二個香疤,因為是在受戒時燃的,故稱戒疤,是漢僧受戒的一種標記。

燃頂燒香疤的作法,有大乘經論作為依據。關於其起源,依談玄《中國和尚受戒·香疤考證》所述,相傳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門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時,與七眾授戒,燃香於頂,指為終身之誓。此事逐漸演變成慣例。後世中國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眾之燒戒疤更成為是否受戒的辨識方式。然此並非佛制,且為中國所獨有,並未見於其他國家。

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並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後一律廢止」。從此以後,新受戒的漢族僧人,頭頂上不一定有戒疤了。但少數僧人還是堅持要求燙戒疤。

第六:如果您是佛教徒,甄別真假僧人是有明顯優勢的。比如用一些佛教術語向假僧人提問。如:請教師父上下(請問出家人法名),寺院五堂功課是哪五堂(寺院早晚功課),甚至可以讓他背一段大悲咒、楞嚴咒,如此一試便知真假。

第七:在馬路上主動搭路人,免費看相、算命、看風水者均被視為假僧人。在佛教戒律中,有明確規定,出家僧侶是不允許從事看相、算命、看風水之類的活動。

第八: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漢地對於藏地佛教不熟悉的弱點。裝扮成藏傳佛教的活佛、喇嘛行騙。如有遇到,辨別方式如上七條所陳述。不管以什麼語系的佛教僧人,在馬路上向行人乞錢、化緣、推銷護身卡片、算命者均為假僧人。

第九:如果您想參加一些佛教活動,請去當地大型正規的寺院。路上遇到主動搭話的所謂僧人,都不靠譜。一些假僧人還冒充某個寺院派出來化緣籌款建寺人員。按照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個人在公共場所募集資金。現在的寺院也不會委派某一位僧人外出化緣。請提高警惕!!!

以上九點,是長期以來根據一些上當受騙者的陳述。本人進行歸納整理出來的。希望對您甄別真假僧人有所幫助。如您遇到假僧人,請立即報警或與當地佛協取得聯系。以免遭受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作者:覺醒大和尚)

㈢ 想去九華山修行,做一段時間的和尚,請問有什

山上的寺院都可以提供住宿和修行的,尤其是正法的寺院。如何判定呢?很簡單,凡是隨喜結緣的,基本都屬於正法的寺院;凡是明碼標價的寺院,都是商業化的寺院。
最好提前打個電話問問。

㈣ 誰能告訴我九華山住持的詳細資料

凡與佛教有關的山,理應有佛教於此山開創、傳承和發展的歷史真實記載。對於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這種「歷史真實記載」最早而又極其珍貴的文獻,乃費冠卿的《九華山化成寺記》。隨著九華山資源的全面開發,費冠卿的這篇文獻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它必將會得到「與時俱進」般的重視與研究。
費冠卿《九華山化成寺記》價值與意義
俗話說:「自古名山佛寺多。」中國的崇山峻嶺,諸多是與佛教有關。因此,對此類名山的佛教開創、傳承、發展歷史的探索和研究,則成了一項人文學科的重要任務。完成這項任務,對山嶺旅遊資源的開發、經濟發展和宗教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由於歲月的久遠和自然、人為的屢屢毀壞,致使對這種「歷史」的追溯、考察,帶來很大的難度,尤其對開山的僧侶、開山寺宇的確認,更是難上加難。但作為全國風景名勝區、舉世聞名的九華山來說,對完成「這項任務」,卻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據多年的考察與追溯,筆者認為,對九華山佛教記載最早而又極為珍貴地拓荒性文獻,當是唐人費冠聊的《九華山化成寺記》。這篇「記」,撰於「元和癸巳歲」的「孟秋十五日」。「元和」,是唐憲宗皇帝的年號;「癸巳歲」,則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孟秋」,又是秋季的第一個農歷月。費冠卿之所以能撰出這樣的重要文獻,誠如他自己所述:「余閑居(九華)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言下之意,他所記下的史事,全是他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記載,即確立了此文的價值非凡。
關於費冠卿生平的簡歷,五代人王定保的《唐摭言》,宋朝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等多種史料筆記,歷朝歷代的《池州府志》、《青陽縣志》等地方史志,清人劉世珩《貴池先哲遺片·唐人集》,以及《全唐詩》的所附詩人小傳中,均有記載。他,字子軍,池州青陽(今安徽池州市青陽縣)人,出身貧寒。為取得功名,他步入了十分艱辛的苦讀生涯,誠如他《久居京師感懷》詩中所傾吐:「螢獨不為苦,求名始辛酸。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九月風到面,羞汗成片片。」在「求名俟公道,名與公道遠」的惡劣社會環境里,又「上國無交親」的無人援助下,在經歷了多次的榜上無史的窘境之後,綞成了登科進士。清人徐松《登科記考》,「考」出費冠卿進士及第的身份,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之前是「家書十年絕」,不知家中一人的老母情況,此時家書通了,但得到的信息卻是母親在重病中,待他急馳而歸後,其母已經亡故並已葬地。悲痛之中的費冠卿,守廬於墓側三年之後,他卻不赴京師,不謀官職了,則嘆道:「干祿養親身,得祿而親葬,何以祿為?」遂隱居於九華山中,十五年後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由於殿院(即殿中侍御使)李行修,以費冠卿的孝節「峻節無雙,清飈自遠」而極力舉薦,穆宗皇帝特下詔徵召其為右拾遺。對如此「近侍三榮」,費冠卿並不為之所動,卻高唱起「三千里外一徵屋,二十年來任運身。今日忽蒙王子召,自慚驚動國中人」的詩章,不赴京師,不慕榮華,甘願當一個終日與青山為伴、與佛門為鄰的布衣隱士,直至生命的終結。死後,也葬在了九華山下。他雖未應召領職,但皇帝下詔一事,卻使社會文壇對他有了「費征君」、「費拾遺」的稱謂。幾十年來與九華山、九華山佛教的交往經歷中,使費冠卿深沉地把握了九華山佛僧的艱苦創業和早期傳播脈搏,提供了他撰寫《九華山化成寺記》的堅實生活基礎。為了給後人留下佛門在九華山拓荒建寺的歷史,於是他在進士及第後第六年,於九華山中,寫出了這篇記實性的文章。
正由於是親身見聞,費冠卿的這篇《九華山化成寺記》,歷來受文壇和佛教界的重視,被學術界奉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皆萃於茲」巨籍大典《全唐文》,也將其全文收錄,足見它擁有「文苑之美」的藝術價值和藝術的高品位。清代池州人劉世珩,為了弘揚地方的優秀歷史文化,也將《九華山化成寺記》全部輯入到《貴池唐人集》里。
為了使讀者詳細了解《九華山化成寺記》,現將現全文輯移於下:
九華山,古號九子山。崛起大江之東,揖潛廬於西岸,儼削成於天外。旁臨千餘里,高峰峻嶺臣焉。連岡走隴子焉。自元氣凝結,幾萬斯年。六朝建都,此為關輔。人視山而天長,山閱人而波逝。其間聖後賢臣,詠歌迭興,言不及者,茲山屈焉。開元末,有僧檀號,張姓,自郡館至,為鄉老胡彥請住,文度男女;觸時豪所嫉,長吏不明,熒其居而廢之。時有僧地藏,則新羅王子金氏近屬,項聳骨奇,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嘗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落發,涉海,舍舟而徒,睹茲山於雲端,自千里而勁進。披榛援?埒,跨峰越壑,得谷中之地,面陽而寬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岩棲澗汲,以示高潔。曾遇毒螫,端坐無念,有美婦人作禮奉葯雲:「小兒無知,願出泉補過。」應視坐石,石間潺潺,時人謂九子神焉。素願寫四部經,遂下山至南陵,有俞盪等寫獻焉。自此歸山,跡絕人里。逮至德初,有諸葛節等自麓登峰,山深無人,雲日雖鮮明,居唯一僧,閉目石室。其旁折足鼎中,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群老投地號泣:「和尚苦行若此,某等深過已。出泉布,買檀公舊地敢冒死請!」大師從之。近山之人,聞者四集,伐木築室,煥乎禪居。有上首僧勝瑜等,同建台殿。?埒楠豫章,土地生焉,斷而斫之。?埒?埒琪瓊,不求他山,肆其磨礱。開鑿瀘澗,盡成稻田;相水攸瀦為放生池。及當展設釋迦文像,左右備飾。次立朱台,掛蒲牢於其中,立樓門以冠其寺。丹素交彩,層層倚空。岩巒隊起於前面,松檜陣橫於後嶺。日月晦明,心增其色;雲霞聚散,而變其狀。松聲猿嘯,相與斷續,都非人間也。
建中初,張公岩典是邦,仰師高風,施捨甚厚,因移舊額,奏置寺焉。本州牧賢者到寺,嚴師之敬;西江估客於雲外見山,施帛若干匹,錢苦幹緡,焚香作禮,遙以祈佑,師廣德焉。況親承善誘,感悟深哉!旁邑豪右,一瞻一禮,必獻桑土。豈諸牧不合禮焉!富商大族輕其產哉?道德感也!本國聞之,相與渡海,其徒實眾。師憂無糧,發石得土,其色青白,不摻如面。夏則食兼土,冬則衣半火。無少長,?埒田採薪自給。其眾請法以資神,不以食而養命,南方號為枯槁眾,莫不宗仰。中歲領一從者,居於南台,自輯麻衣,其重兼鈞,堂中榻上,唯此而已。池邊建台,厝四部經,終日焚香,獨味深旨。時年九十九,貞元十年夏,忽召眾(徒)告別,罔知攸適。惟聞山鳴石隕,感動無情;將示滅,有尼侍者來,未及語,寺中扣鍾,無聲墜地;尼來入室,堂椽三壞,吾師其神歟!跌坐函中,經三周星,開將入塔,顏亦如活時;舁動內節,若撼金鎖。經雲:菩薩鉤鎖,百骸鳴矣!基塔之地,發光如火,其圓光歟?其佛廟,群材締構,眾力保護。施一金錢,報一重果。下為輪王,上登聖地。昔有護法良吏,洎施力僧檀越等,具刻名於石。深疾後代不能立殊績以濟眾,又不能破除余財,崇勝因緣,啄腥膻,顧兒婦,生為人非,死為鬼責,悲哉!
時元和癸巳歲,予閑居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孟秋十五日記。
細謹此文,精嚼其句,猶如清風輕雨,馨香潤肺,若粒粒珍珠隨流水跳踏,似叢叢鮮花於陽光下盛開,令人心舒意暢.對九華山佛事,經層層敘述,一目瞭然,大有茅塞頓開之感。如果論起費氏這篇《九華山化成寺記》的珍貴價值和功能效益,筆者以為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關於九華山名更變的披露和山勢的描繪。「記」文的首句,即是「九華山,古號九子山。」,這是唐代人對山名更變之事的首次披露。因為李白於天寶年間在青陽與友人聯句作詩之事,費冠卿也是得此信息的當地最早人群中之一人,故對「九子」變「九華」的名謂過程尤為清楚。費氏筆下的九華山氣勢,更是浩瀚而神奇:「崛起大江之東,揖潛廬於西岸,儼削成於天外」,而且是「元氣凝結,幾萬斯年」,以致「人視山而天長,山閱人以波逝」。這里的「潛」乃潛山,又稱皖山、皖公山,即今安徽潛山縣境的天柱山;「廬」則是江西廬山。一個「揖」字,表達出九華山的禮讓大度的謙遜品德。也就是這種「大度」和「品德」精神,方引發出「高峰峻嶺」都來向其稱「臣」,「連岡走隴」般地賓士而來做其「馬」。這種把九華山擬人化,賦予人情味,顯示出這位費進士的智睿才華,高品之風和浪漫的抒情風采,為後來的屢屢歌山者、繪山者所仰慕。個中山「禮讓大度」,則寓指九華山人的「禮讓具大度」,更包含著以地藏為代表的九華山僧的謙虛精神。
其二,對九華山佛門開山人和開山時間的確定。「記」中明白地記述:「開元末,有僧檀號張姓,自郡館至,為(青陽)鄉老胡彥請住(九華),廣度男女。」唐時的「郡館」,大致是舒州(治今安徽潛山縣)的轄境,即今安慶市所頷的懷寧、望江、宿松、太湖、潛山、岳西、桐城市、樅陽九縣(市)和安慶市區。不過,這位僧檀不久被當地豪強「所嫉」,加之「長吏不昭」,其居被焚廢了。從《九華山化成寺記》中諸葛節等眾人,「買檀公舊地」為地藏構築化城寺的記載,可知當年僧檀所居之地,同樣在今日的九華街。後來的明嘉靖《池州府志》所說:天竺僧於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卓錫九華「始創寺」,以及清道光年間陳蔚《九華紀勝》等書所雲:「南朝梁天監三年(公元503年)伏虎禪師於此傳佛」。這些觀點,筆者認為缺乏確鑿依據,不足為信。九華山佛門的開山祖師,應該說是唐代的僧檀號,而不是他人。
其三,關於金喬覺身份的正名及其入九華山時間的確認。《九華山化成寺記》明白地記述金喬覺為「新羅國王子近屬」。宋代名僧贊寧據此,在《高僧傳》也寫到:「釋地藏,姓金氏,新羅國王子之支屬也。」可昔往與今天,依然有不少的宣傳資料,把金喬覺說成是「新羅國王子」。1992年出版的《池州攬勝》一書,不僅說是「新羅國王子金喬覺」,並將「新羅國」簡單解釋為「今朝鮮」,這是既不符合歷史,也是與現實相違背有。對於金喬覺卓錫九華山的時間,不是某些書上所說的「唐至德年間」。費氏「記」中明確指出,僧檀,居九華山的時間,至少提前到「開元末」。致於《九華山史話》「金喬覺卓錫九華當在唐朝天寶年間」,同樣是不確的。費氏所見到的地藏,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的形象;所聞其信奉的佛理,是「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但此時的地藏,於山中是「岩棲澗汲」,尚無宿身之寺宇,到了至德初年,才「有諸葛節等自麓登峰」,發現了「閉目石室」,以白土「烹而食之」的地藏,乃至「群志投地號泣」,在「敢冒死請」的情況下,地藏才「從之」,眾人這才為之建築寺宇,而以「布泉」買下的,正是僧檀禮佛「舊地」。是「近山之人,聞者四集」,為之「伐木築室」。文中特別交待有僧人勝瑜的參與所成的,即是地藏最早的居山之寺,名曰:「化成」。「化城」之名,則是後稱。
其四,對第一代化成寺的內部設置和外部環境,給予了充分地紀實描述。「記」中敘說寺中有大殿,中「設釋迦文像,左右備飾」;同時有「朱台」,台上「掛蒲牢」。所謂「蒲牢」,即大鍾也;還有門樓,「以冠其寺」。寺宇之外,有經過「肆其磨礱,開鑿?埒澗」,而形成的稻田又有「相水攸儲」而成的「放生池」。因池於寺前,故古名又稱「化成池」,又因池成偃月形,宋代的《太平御覽》里,則稱其為 「偃月池」了。從這里即可知,今日九華山尚存的「放生池」,乃唐代至德年間開發的遺物;而眼下繁華的九華街,當年則一派稻田風光,故費冠卿寫有《秋日與冷然上人化成寺觀稼》的詩作。寺的整體形勢是「丹素交彩,層層倚空。岩巒隊起於前面,松檜陣橫於後嶺。日月晦明,以增其色,雲霞聚散,而變其狀。松聲猿嘯,相與繼續」,「都非人間也」五字,概括出當年化成寺的神奇異境。
其五,化成寺重建的時間、主持人、助資者的准確記錄。費氏「記」中透露,化成寺經過了重建。重建的時間是「建中初」,主持人則是「典」池州「是邦」的張岩。《唐刺史考》巨典也「考」出張岩出任池州刺史的身份,是「建中初」,而且是「在任三年」。「建中」作為年號,統業只有四年,可測出張岩刺史池州的任期,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因張岩仰慕地藏高風,故對山寺「施捨甚厚」,以至興起其「因移舊額,奏置寺焉」的舉措。這里起碼披露出兩個歷史信息。第一,重建之寺較之原來寺址,有所「移」動;第二,原建之寺是諸葛節等集資所成,而重建,則是官方行為。言下之意,「化成」寺名,也是朝廷所重新命名的了。參與其事的,既有張嚴這樣的「州牧」,也有州內的「賢者」,還有經商的「江西估客」,以及與池州鄰近的「旁邑豪右」,獻財最多的,當數那些長年經商的「江西等估客」,每人「施帛若干匹,錢若干緡」,以祈得到地藏大師功德的保佑。這實際上是官方主持、官民共建的一項寺宇工程。對於重建的化成寺環境風貌,冷然和尚的《宿化成寺庄》詩中作了這樣的描繪:「佛寺孤庄千障間,我來詩境強相關。岩邊樹動猿下澗,雲里錫鳴僧上山。松月影寒生碧落,白泉聲亂噴潺溪。明朝更躡雲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正是這種「岩邊樹動」、「雲里錫鳴」、「松月影寒」、「白泉聲亂」的「詩境」,堅定了冷然在九華山「誓共煙霞到老閑」的禮佛的強大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
其六,對外國僧人大批慕名來到九華山以及生活狀況的首次記載。費氏「記」中所雲:化成寺重建之後,僧地藏名聲大播,引發出「本國聞之,相與渡海,其徒實眾」的景象。這個「本國」,乃是地藏的祖國新羅。足以想像當時九華山佛教在海外的影響度。地藏大師見一下子增添如此多的新羅僧,「憂無糧」,遂「發石得土,其色青白,不摻如面」,過著「夏則食兼土,冬則衣半火」的非凡人受得了的苦修生活。可貴的是,佛門之內「無少長」,包括地藏在內,每人都得到刀耕火種的「?埒田」里,去「採薪自給」。在地藏精神鼓舞下,眾僧們都能以「請法以資神,不能食而養命」的態度,而恪守佛道。這可謂是難能可貴的境界。大抵苦於化成寺僧太多,難以容納,地藏遂「領一從者」上了「南台」,依然過著「自緝麻衣,其重兼多鈞,堂榻上,唯此而已」的清貧生活。地藏有《送童子下山》詩,從詩中「空門寂寞爾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詩句中,可猜想出地藏居南台所「領一從者」,「從者」即這詩中的「童子」。「童子」下山之後,「居南台」的僅地藏一人了。作為大師,地藏生活的艱難程度,遠遠超過了眾僧徒。地藏於南台,每日在池邊建的台上「厝四部經,終日焚香,獨味深旨」,誠如「記」中所說,這「四部經」乃地藏去南陵縣(今安徽蕪湖市轄縣)時,由俞盪等人抄錄所獻的經書。可惜的是,對如此眾多的新羅僧湧向九華山的歷史信息,此後的《九華山志》、《青陽縣志》、《池州府志》,乃至《江南通志》,多沒有提及,這是對九華佛史的疏忽和中外交流的漠視。
其七,對地藏圓寂時間及其圓寂後形象的真實留存。費冠卿「記」下的地藏圓寂是在「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夏」,他「時年九十九」歲。其「將滅」之時出現的震盪環境是:外部,「山鳴石隕」;內里,則「寺中扣鍾,無聲墜地」。圓寂之後,地藏「趺坐函中」,「經三周星,開將入塔」時,所見到的又是「顏狀亦如活時,舁動骨節,若撼金鎖」。所謂「周星」,即歲星。按《辭藻》解釋:「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因此把十二年叫周星。」此種解釋與費冠卿「記」中諸多年份不含。筆者認為:費氏筆下的「三周星」,當以三年為是。費冠卿的這些「真實留存」,則成了後世歷代九華山志、九華山史、池州府志、青陽縣志對地藏圓寂前後狀態描述的資料源泉、歷史之原本。
費冠卿《九華山化成寺記》,還引發出某些值得規范和深思的問題。第一,則是對地藏之名的稱謂。地藏,是來自異國的功德大師,正因為他的「功德」,方成九華山為全國佛教名山。今日的九華山的山名興、佛門盛的旅遊旺,無不與這位歷史人物有著密切關系。應該說他是九華山佛史上的代表人物,更是九華山佛教文化與海外交流的一個象徵。唐代新羅國佛僧對九華山佛門的貢獻,也是緣於他的巨大影響力。故後世佛壇、民間均尊稱其為菩薩。作為僧人,他名地藏,費氏「記」中明白地寫道:「時有僧地藏」。北宋時期的《高僧傳》在為其立傳時,開頭語也是「釋地藏,姓金氏」。金,其俗姓。稱其「地藏菩薩」可以,但絕不能呼之為「金地藏」。誠如近年圓寂的九華山住持名僧仁德法師,俗姓李,其規范的稱謂是「僧仁德」或「釋仁德」,絕不能稱其為「李仁德」。歷史上和現在的某些關於九華山的志書、旅遊叢書,卻忘記了費氏之「記」,公開地、一式地將「金地藏」之稱當作了「標准詞」。改革開放後出版的書,還有的將其稱為「金喬覺和尚」和「新羅高僧金喬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更是不倫不類,脫離了《九華山化成寺記》這一歷史本體。第二,是對九華山佛門總叢林的稱謂。費冠卿的「記」中標題和內容,主體寺皆稱之「化成」,其後的文獻又多稱此寺為「化城」。筆者認為兩稱皆含有佛意。「化成」,是將凡人「化」度成佛,含有「化緣斯盡,能事畢功」的意思。而「化城」,則是指幻化里的城郭,語出《妙法蓮花經》。如唐代崇尚佛門的王摩詰(王維),在其《登辨覺寺》詩中,就有「竹經從初地,蓮峰出化城」句。看來,兩種稱謂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值得提醒注意的,還有費冠卿在「記」中的最後幾句話。他說將凡資助九華山建寺之人,「具刻名於石」的目的和原因,是「深疾後代不能立殊績以濟眾,又不能破除余財,崇勝因緣,啄腥膻,顧兒婦,生為人非,死為鬼責,悲哉!」這段議論,大抵是由池州刺史張岩奏批、主持並帶頭捐資重建化成寺一事引發而來。據歷史文獻記載,張岩確實是位「能立殊績以濟眾」,又「能破除余財,崇勝因緣」的清正之官。《全唐文》李冉《舉前池州刺史張岩自代表》中,稱張岩是「苦節立身,直躬激俗,潔廉惠愛,特異常流」的特殊人才。說張岩出任池州之時,正處於「軍興以來,職役繁重,江淮百姓,多有流亡」的惡劣環境,可「張岩在任三年」的效果,則是池州「闢田加戶」,換句話說,即田畝和戶口都大有增加。因而他求朝廷批准,讓張岩到「戶口減省,差科日增」而自己又毫無能力解決的州當刺史,並相信張嚴會「必有成功」。費冠卿依史實發出這樣的議論,即使對當今執政為官者的修身建德來說,也是警示名語,立身良言,看來,費冠卿的《九華山化成寺記》的價值、功德,是多方面的,是全方位的!
通過上述的闡述和分析,完全有理由說:費冠卿《九華山化成寺記》,就九華山佛史而言,它是開山之作,拓荒之作,更是源頭之作!凡引後的記述九華的山志、史話、勝跡諸多書籍,乃至佛門名著、贊寧和尚的《高僧傳》,都無一不是本於、源於乃至抄錄、演義於這篇歷史名作;而就精神文明而言,它又不愧是一篇高水準道德教育的倫理之作。中國和世界,凡要認識和了解九華山和九華山的佛教,凡要開發、研究、發展九華山和九華山的佛教,都得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學習,讀懂費冠卿的這篇文獻著作。
同是唐朝池州人氏,同是曾長期隱居於九華山的後人杜苟鶴,在《吊費冠卿墓》一詩中,對墓主有這樣地評價:「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而知立其墓,高卻九華山。」此高度尊崇費冠卿的詩句內涵里,在墓主「高卻九華山」的歷史功績中,就飽含有《九華山化成寺記》這篇名作的價值底蘊。

㈤ 去當和尚怎麼樣我這里是九華山,我有個親戚在九華山當和尚十幾年了,混得很不錯,現在他想叫我也去當和

要知道,若有眾生,心非沙門,偽作沙門,死後必墮無間地獄。 。如果你出家是為了修行,為了普度眾生那就是好事了!

㈥ 九華山所有和尚誰職務最高

大德高僧

㈦ 去九華山當和尚,有什麼要求不,具體點

概括出家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出家條件:
1、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賭博等。
2、年齡在17--60歲之間,而且父母同意。
3、無法律糾紛,無負債,無婚姻關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當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過於注重文字往往對修行不利,成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有認識人和介紹人最好。
6、到寺院後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間一切娛樂設施,進入考驗階段,
7、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識。
8、僧人的待遇:凡出家為僧者,寺院負責安置其日常起居、生活、飲食、醫療等所需,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並且根據寺院的收入情況,每個僧人每月有50--3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用於外出乘車、購買自己學習所用經書等。有的寺院會更少。

㈧ 安徽九華山和尚群毆遊客,真夠猛啊,是和尚還是野獸

各地不同的寺院,都存在黑惡勢力團伙問題,掃黑除惡進駐中國寺院可以的

㈨ 我想去九華山當和尚,需要什麼條件需要找哪個大師點化,真的想皈依佛門!

心即佛;
無為門。
………………
土匪未必。口中誦念的,多已是「GDP,GDP」,確是實情。阿彌陀佛!罪過。

㈩ 我想做和尚,請問要怎麼才能做哪裡收人

這是逃避
真正想清楚做和尚?
如何像愛你和你愛的親朋和你自己負責?
事已至內此 換個環境也好
去做容一兩年居士吧
大寺廟有的~
這個帖子可以幫助你
http://..com/question/12996907.html

閱讀全文

與九華山和尚招聘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