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八同城找工作
我想在附近找一份厂子里上班的工作
② 包吃住,一个月3000以上,长白班…… 这样的厂哪里最多 鞋厂,塑胶厂,五金厂不进!
我们这里的电子厂、电梯厂、新材料厂很多的,就在苏州市吴江区汾湖开发区内,我们这里容苏州福尔嘉新材料厂、嘉财电子厂、欧普照明厂等这些厂子都是大厂包吃住的,进去月薪3000以上的厂子好找的。申龙电梯、康力电梯的工资更高,而且我们这边汾湖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日都有现场招聘会,招工机会很多容易找工作,地址就在东港路537号(靠近浦北路、芦莘大道)。建议你过来找工作。望采纳我的建议和回答。
③ 现在哪些城市普通工好找工作点
我们这边就好找,苏州吴江汾湖开发区,有很多厂子在招工,每周日我们这里的人才市场都有现版场招聘会,至少权有10多家企业厂子来招工的。人才市场地址:汾湖开发区芦墟镇东港路457号(靠近浦北路)。建议你可以过来找找看,到我们这里来找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很多的。厂子基本都包吃住的。工作好找,工资基本都是一个月3000-4000的。望采纳我的建议和回答。
④ 浦北一职校学幼师毕业了是有工作的吗是学校帮助还是自己找
当然都是要自己去找的。。
⑤ 浦北县的科教文卫
宋明时期,以造就科举人才为主的府学、县学(俱在合浦县城内)及书院,相继出现,明代清在城乡广泛设立的社学、私塾等。光绪三十年(1904)福江书院改为两等小学堂。翌年,废科举、兴学堂,尔后,小学堂相继涌现。民国初,教育改制,民国29年(1940)今县域内实施新的国民教育,乡镇设中心校,保设保校,小学进一步发展,至民国32年,共有小学251所。合浦县立第二中学,民国16年创于福旺圩,今县境内的中学教育由此发轫。历时11年,该校始增设高中部。截至民国36年(1947)境内相继设立了合浦县立四中、合浦县立七中(寨圩的合浦简易师范改办)、私立正成、文德、屯英等中学,中学教育才有所发展。20年代,合浦县仅有两间完整的职业学校,合浦县立简易师范和合浦县立农职业学校,都设在今县境内,农职学校一直开设至解放。抗日战争时期,1933年广东省立廉州中学、合浦县立第一中学,私立海门中学,先后迁来小江,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秋“米案斗争”后撤回原址。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8年,今县域内共有普通中学6所,职业学校1所,小学547所(含浦北、合浦)。
解放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学校教育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浦北建县,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该县小学发展到320所,经接管调整的中学4所。1954年调整学校布局,小学减少32所。1956年县内开始设立民办小学。至1965年浦北与合浦再次分县时,浦北县小学发展到316所,中学增至9所。1985年该县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从该年度起至1990年。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超过原部颁标准。1985年起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持续6年居钦州地区首位。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0年,14年间,录取入大学的总额为1948人,录取入中专的2782人。1991年2月,县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88年该县集资1200万元,在该区率先完成抢修中小学危房任务,同年先后被评为广西抢修危房先进县、广西勤工俭学先进县,并于1989年5月被国家教委定为中国115个实施“燎原”计划示范县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之一。至1990年止,该县有幼儿园46所85班,小学281所,教学点162个,高完中4所,初级中学31所,职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8所,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班)262个。该县教职工7279人,小学教师4610人,中学教师2124人,入园幼儿16256人,小学生78586人,初中生21428人,高中生3195人。1990年,该县教育经费的总投入,已从1984年的640万元追加到1434.9万元,占该县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27.33%。 解放前,今县城乡民间在春节期间,有舞狮、舞龙、舞春牛、唱鹩剧、唱采茶等习惯。有些地方群众,喜捐请粤剧团演出。解放后,人民群众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文化艺术事业逐步进行了建设。从1952年5月建县至1978年为初步发展时期。先后投资246.6万元,兴建了些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18.4万平方米,其中有县电影院一座,乡村级室内影剧院18座,露天影剧场48座;1979—1990年,是大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增加了县图书馆、博物馆、演出管理站等机构,县、乡、村三级总共投资了957万元,建筑面积为36.9万平方米。1990年底止全县拥有影剧场238座,文化活动楼14栋,文化招待所5所,灯光球场79座,一般球场341座等。总投资为1203.6万多元。其中改革十年期间投资占79.5%。建筑总面积为55.3万平方米,其中改革十年期间的占66.7%,人均0.81平方米;全县18个乡镇,其中14个建成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占78%;262个行政村,其中建成文化室的181,占69%,还有各种文化户3336户;全县拥有各种专业业余文艺骨干队伍1.6万多人,其中业余文艺团队149个,八音队109个,狮龙、武术、体育团队961个。1990年以文补文总收入百万元。
县文化馆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982年,全国文化馆工作座谈会在浦北召开,文化部把文化馆誉为全国合格文化馆,为全国先进典型。以后连续十年保持全国、全区先进,1989年被评为广西区文化馆第一名;县人民电影院先后六次被评为广西区“四优”电影院;1987年,县电影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县新华书店荣获广西区图书发行先进单位“四连冠”;县博物馆被评为广西区文物工作先进单位;截至1990年,县直属九个文化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的两个、省级先进的六个、地区级先进一个,获省级以上先进的占88.9%;在基层,先后有张黄等七个乡镇文化中心和龙镇等四个电影管理站被评为广西区先进单位,还有八个乡镇文化中心、四个电影站、五个电影队、一个图书门市部被评为地区先进。全县广播电视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1990年末,全县入户喇叭4000多只,电视差转台17座;1990年,档案馆藏档案达2万多卷。全县文化艺术事业由解放初的一片空白,发展成为全国先进文化地区。 解放前至1952年,今县境内仅有一些私营中药店铺和很少的零散中医人员,患病者以中医治疗为主,广大乡村普遍缺医少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广东人到寨圩开设“培兰堂”中药铺。民国初期,18个圩镇共有私营中药铺100余家,农村60余家。抗日时期,江苏人士冷一鹏逃难到张黄落户,开设冷一鹏诊所,为今县境内最早的西医。民国32年(1943)6月,合浦卫生院曾在第四区(张黄)设立卫生分院(院址吴家祠),时间短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既差,环境卫生又非常落后,鼠疫(俗称人头瘟)、天花、痢疾等多种急性传染病发生频繁;疟疾、小儿麻痹症、破伤风、麻疹等病莲绵不断,肺结核、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而长期蔓延;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也得不到应有的防治。
解放后,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发展。1952年建县,5月开始建立第一所全民所有制卫生院(今县人民医院),当时从地区专署派来医生1人,护士2人,到年底该院有职工25人,同年成立县卫生科、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各区、乡也成立相应机构,年底成立张黄、寨圩卫生所。到1958年该县11个区,除小江区所在地在县人民医院和安石区建有麻风防治站暂不另设卫生机构外,其余9个区均建立起卫生院、所。1965年恢复浦北县建制,成立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卫生防治站、县妇幼保健所、县皮肤性病防治站。1978年10月1日成立县卫生学校,同年10月4日成立县药检所。1979年12月1日成立中医院和县医疗器械修配所。1983年成立乡镇卫生院联合制剂室。到1990年,县直医疗卫生单位9个,地段医院2间,乡中心卫生院1间,乡镇卫生院15间。该县18个乡(镇)262个行政村公所,普遍建立有卫生机构,共设有农村医疗点460个,还有工业及其他部门办的卫生所(室)17间,国营东方农场医院1间,城乡卫协会联合诊所8间。该县有留医病床757张,卫生部门的房屋面积由1965年恢复建县时1.07万平方米,增加到1990年7.79万平方米。1990年该县卫生部门共有职工951人,其中卫技人员779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75人,乡村医生520人,卫生员115人,接生员361人。该县解放40年来,昔日的天花、麻风、白喉等病的控制已经根除;狂犬病、鼠疫、痢疾、小儿麻痹症等得到有效控制,布鲁氏病、丝虫病、疟疾病等病已基本达到部颁标准。卫生部门拥有一批价值100多万元的比较精密先进的医疗和防保器械装备。1988年被评为钦州地区“卫生工作先进县”;1989年被列为广西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世界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之一。
⑥ 本人男,在广西钦州浦北十五岁读初二读了一半因为受不了学校的人就不读了,现在在家无所事事,今天就打算
学一门技术吧,不要把自己看低,也不要太高傲,勤快,虚心向学,会有出息的。
⑦ 我刚来到广西浦北县,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也不知道在哪找工作呢有知道的朋友快说啊!
哈哈,不懂就找我啊,我是浦北的,在县城,不说好工作,但是交个朋友是没有问题的
⑧ 0777-5124417电话
该号码信息如下:
该号段电话分布地址:
钦南区
钦北区
灵山县
浦北县
⑨ 浦北一职可以开车进去的吗
学校车是可以开进去的,需要在门卫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