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试求职 > 求职心理问题

求职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24 06:54:22

A.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

过度自信 以为是大学生 年轻气盛 急于求职 太想找工作 变得唯唯诺诺 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好的一面,)要敢于做自己

B. 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教育科学系 心理学专业 0801 王庆乐
摘 要: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现象进行分析,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自我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左后针对其产生原因从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组女大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心理问题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Begin from 1999, enlarged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in 2003 and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since,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nvironment become bad up, but as a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tself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a number of female students began to appea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m, and the reasons to find a solu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of society, this also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writing.
Key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以及2003年起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变得不好起来,而作为女性大学生来说其本身就其独特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有相当数量的女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女性大学生因其独特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表现会和男性有较为明显的差别,那么下面将具体说明。
一、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现象
(一) 焦虑心理
女性大学生因为其心理通常较男性来讲更为脆弱,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焦虑中的女大学生可能会出现烦恼、不安,过分警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现象,就是说会出现不愿意接触人或者在特定场所就出现焦虑现象,比如说会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任何人交流,是逃避他人对其工作的询问,抑或在招聘会中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表现。
(二)抑郁心理
抑郁是指“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这一类型的女大学生,往往是在求职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又没有合适的渠道宣泄情绪。在多次挫折的打击之下,情绪日趋低落,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进一步演变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等抑郁症状。这一类型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在对自身要求严格的女大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女大学生身上。
(三) 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其表现有对比、憎恶,诋毁等。及会因为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在就业方面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一旦发现别人的就业更好,边会对他人产生憎恶感,甚至诋毁他人,以借机平复自己的失落感。
(四)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择业任务失去兴趣,对于就业问题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冷漠心理问题经常出现在遭遇就业挫折大学生个体中,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冷漠心理问题是一种在遭受挫折之后的心理应激反应。这部分学生对于就业问题还充满担忧的,但是由于对社会环境有着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的就业能力在强也无法寻好合适的工作,因此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五)自卑心理
由于社会文化和角色认同的原因,女性大学毕业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行为退缩,表面上怕别人看不起,实际上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常常会错失求职良机。这种过低的评价往往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例如害羞、不安、内疚、犹豫与失望。在这些特殊情绪影响下,丧失了自尊心与自信心,并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严重的表现为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失望甚至绝望,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出现回避就业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不愿意谈论与就业有关的相关事项,消极对待自身的就业问题,对自身就业能力高度不自信,经常放弃笔试和面试机会。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乃至走向极端。
(六)自傲心理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自傲问题和自卑心理一样,都是属于自我认知的错误,它与自卑问题属于一体的两面。但与自卑问题不同点是,自傲的大学生往往是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就业过程中会不断寻求超出自身现有能力的工作岗位。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此类学生往往脱离实际,盲目指定就业策略。
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
(一) 自身原因
很多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源于自我认知的错误,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没有对自己的能力、需要有正确的的了解。
当自我认识过高就易产生自傲心理时,一些女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或是担任学生干部。在学校或工作中表现出众,于是将这种学校中的优异感带入工作当中,认为自己理应在工作中一样出色,并得以重用,于是产生了自傲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很好,父母条件优异,在求学过程中很顺利,而忽视了就业工程中的问题,也容易产生自傲心理。自卑是自我认识的另一个极端,他是自我认识过低的产物。一些女大学生学校并不是很好,又不是出自名牌大学,有深感是女生是找工作的缺点,故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女大学生,他们的自我认识是不完整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会陷入盲目心理,盲目的跟随家里,学校甚至是同学的意见,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另外,一些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的不同,错误的认为,自己应该和别人一样好甚至,自己一定要比人更加出色。一旦无法达成正确的认识,就会出现攀比现象。
无论是那种情况,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无法在找工作中正确定位,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很难找到工作。
(二) 学校因素
1、 专业选择
高校择业、就业指导的缺失也是造成女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女大学生在最初的院校选择上是很依赖学校的建议的,而学校对于学生的择校建议是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一是对于不同的学生,给出的建议是没有针对性的,缺乏对学生主管思想的把握,二是对于院校的选择建议缺乏专业性,在报考之前,没有给以专业性的指导,没有对当时的就业环境,发展前景做主专业的具体分析。学校更多是考虑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高考过后都能上上大学,而没有考虑,这个大学,这个专业对于这个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学生喜欢的,未来的就业环境是否有利。学校是被升学率欠着鼻子走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了大学也并不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在学业上难有作为,毕了业又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就会在毕业找工作中出现问题,因为他们其实对于自己所要工作的专业,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选择,这样随之而来的定时诸多的心理压力。
2、学校专业划分不明确
此外学院提供专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阶段,特别是高校专业设置往往是相同的,缺乏其各自的特点,据反映女大学生在学习中文、法律、会计及相关学科中他们的社会实践大多是一样的,而实践阶段又是很匮乏的,也就是说大学生们接受的课程是一样的,本该在实践时体验专业性的差异,却也因为种种因素难以达成。
3、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性不强
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并不完美,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初就开始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但是他们的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可行性,他们的设计是笼罩在空洞的理论中,对社会需求并不明确,也确实专业教师的指导,一般学校都不会配备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故,进行的指导就缺乏专业性,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对现状的过低或过高的评价都是不利于学生的设计的。
(三)家庭因素
1、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教育
有些家庭她们的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很明显,在这样的思想之下,很容易使女性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她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你是女生,肯定是没有男生强的,即使再努力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且,一旦她们的求职生涯遇见困难,也是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与肯定,那么,她们就要独自承担很多的心理压力,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形成心理问题。
2、 教养方式不科学
这是重男轻女的另一个反面,因为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的存在,使得一些家长对子女有特别的宠爱,特别是对女儿,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不必在学业工作中付出太多,而另一些由于盼女成风的心理存在,过高的要求女性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胜出,这些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之下,使着一些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产生错误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四)社会因素
1、 企业用人上的重男轻女
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事业单位对人员任用的选择上。因为有着激烈的竞争使着用人单位的选择变得更为严苛,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很重要的影响,一大批企业为了降低操作成本,采用了裁员行动,加上由于高等教育的招生膨胀,这就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了。严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造成的就业难的大体形式,在不良的就业形式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女性一直在就业中就处于不利的位置,首先是其本身的生理结构就决定了她们没有男性的体力好,而且,女性承担着孕育后代的责任,但是用人单位不愿意因此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很多工作他们在一开始的选择上就给女性开出了红灯。所以女大学生也就必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2、 落后的求职观念
在就业观方面,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求职观念较为落后,其原因是社会对她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缺创新意识,缺乏成就动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以后婚姻及家庭的思考中,现代女大学生本应该是受过良好的国家教育,在其心理上其实依然是想和男生一样,能有一番事业,但是中国的传统的家庭观念要求要能照顾好家庭,要求她们能做好丈夫的贤内助,还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这才是作为一名女性成功与否的标志,即便是自身的事业做得再好再强,即使你本人的自身能力特别的突出,哪怕你是一个商业天才,但是,如果家庭没有被兼顾到,老公跟孩子没有照顾好,让他们产生了怨言,那么,这个女性就会可能成为一名失败的女性,但是,男性若在就业过程中忽视了家庭,却是可以被理解的,非常值得可悲的是生活中绝大多数女性也很赞同这种观念,于是乎就在这种矛盾中就造就了更多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办法
(一)调整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我们要帮助女大学生从比较中正确的认识自我, 进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思想教育,使女大学生更加能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尊重自己的人格,自立、自强,顽强拼搏,不断实现自身的既定目标,做生活中的强者。把握好现实自我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学会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要引导广大女大学生学会肯定他人,特别是同性的价值,引导她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以积极健康的心理投入生活与学习中去。自我调控是个体以自觉意志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它对女大学生平衡心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女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女大学生行为情绪化倾向强烈,而又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学校应该通过挫折训练、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她们行为自制性。
(二)、学校教育改制
1、开设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专门课程,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
根据目前女性特点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们的教育应紧密联系女大学生就业:首先,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女学生就业选择就有知道性错误,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让女大学生就业的理解他们的全部这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技能这才是首要的。
2、引导女大学生就业应对能力来指引他们能够更加理性的面对就业选择。女大学生为该组中的女性高质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完全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女大学生学习业务知识的指导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该学会发挥女性自己的优势,比如工作认真,仔细;性格细腻,有亲和力,图像在优雅大方等,努力证明,女性可以使用自己的工作方式优于男性。
3、合理的做好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能促使他们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抓住机遇、走向求职成功。高校应为女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坊,讲座、个体和团体咨询,帮助女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职业志向。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个人以后社会成就的大小。二是要帮助她们合理的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能够直接关系到个人今后的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要帮助女大学生把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的需要相匹配互相配合,尽量去选择最适合发挥和挖掘自身潜能的职业;。三是要教育女大学生在追求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和感情、社会需要和兴趣、家庭与事业、休闲与继续学习等问题的关系。
(三) 家庭
1、改变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现在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么就学要国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改变他们的思想。才能根治这种现象,同时,也要学校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家长的这种思想,降低消极影响。
2、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
我国由于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长过于紧张孩子的发展,使用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过于溺爱孩子,或是过去严苛的管教都是不正确的,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可以结合社区,或幼儿教育,家长与机构合作,这样可以向家长输送正确的教养方式。

(四) 社会
1、 加大就业管理条例的监管
我国虽然已有相关法律条例来控制企事业单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但是,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那是因为,我过对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是不够的,无法促使条例的正常实施。故应加大这刚面的力度。
2、 树立正确求职观
社会的观念影响对于大学生的选择也是有影响的,不应将家庭责任完全归于女性,社会媒体因此就有义务做到这方面的大众教育,加大整个社会的教育,改变社会的整体思想,这是一个很长远的任务,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C. 分析求职不良心理及原因

一、求职中常见不良心理
1.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之一。如:毕业在即,是选择专升本呢,还是直接就业,二者均有其利弊,即内心产生“双趋-双避式”冲突,此时个体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也有的毕业生在学校里读书时,感觉良好,一心抱着毕业后进城市大公司,找份体面舒适的工作,当真正步入社会时,才发现工作难找,好工作是难上加难,人多岗位少,竞争是如此的激烈,此时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随之而来是悲观失望、绝望迷茫等不良情绪。
2.攀比心理
毕业生在求职中攀比心理非常普遍,而这种攀比往往是不客观的,倾向于眼前利益(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的比较,而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如A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没有工资,但是对实习生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而B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工资为1000元,但是公司却没有对其职业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划。此时,A同学往往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想换个跟B同学一样有工资的
公司,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职业发展前景问题,最终,由于过于挑剔,而失去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3.自卑心理
高职毕业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职教育缺少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高职教育缺少认同感,认为自己读的是三流学校,档次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二是求职受挫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不被社会认可,产生无价值感;三是自身身体存在某些缺陷或者在校表现不够突出,求职过程中缺少自信。
4.逆反心理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他理想中的工作,甚至连湖口的工作都难找,此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归咎于学校教育和体制问题,认为是学校耽误了其美好前程,于是对与学校相关的人和事均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客观地评价事实,不愿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配合学校办理毕业生相关的手续,最终导致无法正常毕业。
5.盲从心理
由于毕业生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估,自我认识不足,对就业环境缺少分析,导致求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从现象,认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缺少应有主见和独立性。如:在求职过程中,班级求职氛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些班
级找工作很积极,落实工作速度也很快;而有些班级找工作不紧不慢,没有危机意识,很多同学持观望态度,最终错过了很对就业机会。
二、求职中不良心理原因

D.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有哪些

1. 期望过高——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 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对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望,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结”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大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区人才过剩;部分毕业生只想从事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外很多海外归来人员未能顺利就业也和这种“精英情结”有很大关系。

和国内这种就业观和就业环境严重脱节的状况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靡,加拿大的失业率达到7.8%,大学生就业很难,不少学生选择了短期临时工作来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巴西失业率达到12%,大学生们已经习惯“先就业再择业”。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大约只有30%从事与本专业挂钩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作“蓝领”工人了。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国外大学生能够放下身段,从事基层工作的态度和观念值得国内大学生反思。

2. 规划不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这方面尤为明显。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

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大学期间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行业和职业。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媒体、听讲座、实习、职场访谈等途径进行。做好这两部分工作,是确保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职业的条件之一,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后,上学期间可以按照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塑造自己,到了求职的时候已经具备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可以顺利就业。

而很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期间主要围绕专业课进行学习,并且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也没有培养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同时,这些人群在求职的时候目标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使求职变得盲目,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

3. 约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大学生求职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头脑中,就会影响顺利就业。求职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真没用。” 这种迷茫时的自我否定心态,会造成求职中的犹豫、软弱。又如 “我无法从事任何与我本身能力、专业不合的工作。”这种静态的眼光,怎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还有一些同学对自我的认识过于自负,如“只要我愿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第二类,对“职业”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之前,绝不签约”,“我从事的工作要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这份工作的专业要求应该是很严格的,我或许不合适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否则人生多没有乐趣啊!”,“这个行业不适合我的性别”……这些非理性的观念无形中就把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大地缩减了,成为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类,对“就业”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学对于就业过于草率,如“我会凭直觉找到最适合我的职业”,结果到了岗位上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职业,造成频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换工作”,过于随意地选择职业,往往会空耗精力,不利于在行业中提高自己,延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同学又过于慎重:“这个决定我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变了”。把职业看成静态的,觉得“一选定终身”,结果导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第四类,对“发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为这里机会更多,利于我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点、工资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辩证地分析自己的状况和自己行业的性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机会看起来多一些,但是优秀人才也多、竞争也大,个人相对竞争优势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来,相反,如果能够在其他城市,或许更为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功。

以上这些求职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在决定就业后一定不要用各种各样的主观推测“锁住自己”,而对职业环境以及自我追求的变化无动于衷。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要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4. 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

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畏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方面,并以一些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这些就业心理常见问题,除了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关之外,也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相连。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校毕业树立正确的求职期望,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将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E.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里问题有哪些

关键是要有准备,才不至于紧张。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招聘单位的基回本情况、所应聘职位答的岗位职责、个人对所应聘岗位的能力总结、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等。我曾经面试几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结果面试时候要其做个英语的自我介绍时候、还结结巴巴根本就说不下去,这就是准备工作根本就没有。

F.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有期望值过高、消极自卑、焦虑、盲从冲动、嫉妒、失落六版方面。

1、期望值过权高。

大学生往往希望选择效益好的工作单位,却没有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情况。

2、消极自卑。

目前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学历不够而感到自卑。大学生应该时刻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5、嫉妒心理。

大学生找工作中的嫉妒心理会使自己与同伴疏远,人际关系冷漠,进而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6、失落心理。

现实中就业岗位并没有大学生想象中美好,因此当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时,会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G. 常见的求职心理问题的消极反应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犹豫、拒绝回答问题、提出质疑等等;但是这些消极反应也有可能是回由于提问答者提出的问题偏离了“求职”范围,求职者觉得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而产生的,也就是一部分出题人乱出题,甚至不知道题目及答案能够映出如何的心理,这种映射是否有关“求职”等等;现在社会上缺乏相关的专业蓝本,大部分的求职心理问题都毫无意义,很多出题人甚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而已。

H. 求职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自卑感及调适 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面对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原因,但是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必须消除的心理障碍。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自卑心理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其次,要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好样的,你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等。 再次,当学会失败时,要鼓励他克服惧怕心理。引导他正确认识失败,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重新找回自信,充满信心是成功择业的前提。 2、焦虑感及其调适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参加竞争人多、录用条件严格,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还有的女生怕性别劣势带来求职困难,有的因学习成绩不高而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 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对选择职业这一重大人生课题时,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己惰性的进攻,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但是心理上过度地焦虑、沮丧、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伴随一生的。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有竞争必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必定能克服或缓解焦虑心理。当然,还应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勇气,也会减轻焦虑情绪。 3、嫉妒心理及调适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既羡慕又嫉妒的情绪。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要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其一是真诚待人;其二是学会互助互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出在自我人格之外。 4、盲目攀高心理及调适 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资。由于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5、消极依赖心理及调适 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的激烈竞争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 克服消极依赖心理就是要使毕业生认识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体意识。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注意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或是主动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主体意识。

阅读全文

与求职心理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晋升考核自我评价 浏览:480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日语 浏览:700
职携求职公寓 浏览:354
醉驾人找工作 浏览:973
百度厦门六中艺术特长报名表 浏览:868
劲霸经编面试 浏览:364
小孩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浏览:470
玉环学校洗碗招聘信息 浏览:15
教师教育自我评价 浏览:192
2014合肥168中学特长生音乐录取名单 浏览:478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3分钟 浏览:800
丹阳人才招聘网 浏览:72
生物学科特长怎么写 浏览:250
昌硕面试后多久通知 浏览:925
陕西省铁饼特长生 浏览:751
硕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346
2019年南阳卷烟厂招聘信息 浏览:461
时尚招聘信息 浏览:341
安吉洁美电子招聘信息 浏览:106
个人简历问候语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