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试求职 > 咸丰求职

咸丰求职

发布时间:2021-02-27 13:05:59

1. 清代末年人民英雄

是民族英雄吧?左宗棠、刘永福、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都是啊。

2. 求一计量工程师证模板

别: 男
更新日期: 2010年12月18日 民 族: 土家族
户 籍: 湖北 年 龄: 25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65cm
现所在地: 广东东莞
希望地区: 广东 广东
希望岗位: 其他类-其它相关职位

待遇要求: ¥3200元/月(可面议 要求提供住宿)
最快到岗: 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2001-09 ~2004-06 咸丰二中 文史 高中

工作经验 至今6年0月工作经验,曾在1家公司工作

(2004-08 ~ 2010-06)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
担任职位: 计量员领班
工作描述: 2004.8月在深圳东昌电机有限公司品质部做计量技术员。处理日常生产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的校准计量;及本公司产品的品质投诉问题的跟进。2005年4月--东莞力达电机有限公司QE部计量领班。统筹全厂生产使用中的仪器仪表的日常校准工作及本公司需外校的跟进联络。统筹管理样板测试。电机性能测试工作。兼职本公司福利委员会意见委员工作。

技能/专长

专 业 职 称: 计量领班
语 言 能 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一般
第一外语: 英语 良好
计 算 机 能 力: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熟悉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
其 它 技 能: 熟悉长度、衡器、温度、电磁学器具的校准及检定。会编写校准作业指导书。熟悉仪器仪表的保养及维修,熟悉器具内/外校准的管理,熟悉各类通用量具的使用及计算机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有国家认可的计量资格证。了解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了解机械制图图纸和MSA。

发展方向

求职位: 1.仪校工程师; 2.计量工程师
我的意向求职岗位是仪校工程师或仪校技术员。本人有6年相关工作经验。

其他要求

公司能买社保。

自我评价
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积极主动。细致严谨,责任心强!

3. 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皇帝到哪里去了

火烧圆明园应该是1856年至1860年时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畏惧英法联军,留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自己率领后宫和诸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之后就死在那里。。。

4. 深圳算命哪里准_周易算命_八字算命_婚姻算命_八字合婚_四柱八字预测-指迷算命

身弱,和家人爱吵

5. 什么软件周结日结临时工多

说起来有很多,比如58同城,网络百聘,可是真正认真起来找工作临时工的话,都不太靠谱,或者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还是实地考察一下好,实体店比软件更加靠谱

6. 管理长歌行 好看吗

几年前一个颇为成功的前辈推荐多读些历史书,并说:不读史无以成人。这话当时其实理解不太明白,但是出于对前辈的信任和尊重。我还是读了不少历史题材的书。现在渐渐明白,由于我们中国应试教育、专业培养的先天缺陷,导致从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学生)缺乏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以至于在毕业的几年间无法融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颇多迷茫、颇多无助。而读历史就是了解中国几千年社会进化过程,思想演变过程,进而读懂沉淀在中国人身上的根深蒂固的“中国特色文化”。如果不读历史,只学科学,就会成为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在近几年读的几十本历史题材的作品中,有一本显得尤为“另类”。说它另类,一是因为作者所选择的主人公比较另类,是历史上褒贬不一、争议颇多的篡汉者王莽;二是因为这本书虽是写历史人物,却应用现代社会职场竞争进行模拟,论的是21世纪的出世哲学、经营管理之道。这本书就是《管理长歌行》,作者是陈宗早。

小贩谋财、大商谋业,巨贾谋国。历史上以“谋国”为己任的还真是不少,这些人的梦想与实践成就了历史上的一个个权臣。王莽无疑也是这些“谋国”者之一。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别人最多谋的是皇权的使用权(这足以让他们自身及家族呼风唤雨了,无所不能了),可王莽不,他不仅谋了皇权的使用权,还进一步都得了所有权(篡汉)。

王莽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一生博学笃行,勤勉自持,几起几落,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这是一个汉代版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名故事。而王莽虽谋得天下,但并不像其他权臣和皇帝一样穷奢极欲,忘情享受,而是终生奋斗,从为己、家、为国、为天下。直至以68岁高龄理想破灭、身首异处。王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人物,他为理想而成,也为理想而死。如果将王莽晚生2050年,那么生活在我们当代社会的王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命运会是什么呢?他的传奇经历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管理长歌行》给了我们答案。

《管理长歌行》从主人公大学时期写起,王莽经历了求学时期专业抉择的犹豫、人际交往的困惑,经历了求职的艰辛,经历了初入职场的迷茫,经历了做为基层经理人的上下级管理,经历了占据高位无能者的飞扬跋扈,经历了办公室政治的惊险诡谲,经历了高级管理者的纵横捭阖……对于在生活中、职场中经历过甚至正在经历这些事件的人,这本书都是一本简单朴实的智慧指南。我们可以从主人公举重若轻,将这些职场难题悄然化解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和人生的突破口。 不是怎么好看啊,书的观点也不是怎么的好,我到建议你去看看《从优秀大搜卓越》,这本书不错,你要是想学好管理,我相信这本书对你有很大的益处。不错 很好看!!!!!!!!!!!!!!!!!!!好看极了
通信....就我所知
古代有烽火和绎站.加急十里文书.
还有素尺/素绢(是以信的材料来做信代称)
网上查询到的
我国古代民间有种种通信方式。
古时写信用绢帛,把信折叠成鲤鱼形。唐朝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遣我双鲤鱼”之语。
汉代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流放在北海边牧羊,与朝廷联系中断。苏武利用侯鸟春北秋南的习性,写了一封信系在大雁的腿上。此雁飞到汉朝皇家的花园后,皇帝得知了苏武的情形。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唐玄宗时,首都长安有一富翁杨崇义,家中养了一只绿色鹦鹉。杨妻刘氏与李某私通,合谋将杨杀害。官府派人至杨家查看现场时,挂在厅堂的鹦鹉忽然口作人语,连叫“冤枉”。官员感到奇怪,问道:“你知道是谁杀害杨崇义的?”鹦鹉答:“杀害家主的是刘氏和李某。”此案上报朝廷后,唐玄宗特封这只鹦鹉为“绿衣使者”。
<br>中国的通信起于何时,众说纷纭,有说三千多年的,也有说两千多年的,下边的几则故事,有的有两千年历史了。青鸟传书———故事之一汉武帝时,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母王欲来。”有顷,王母至,青鸟夹侍其旁,后人因此以青鸟喻使者。雁足寸心———故事之二汉书《苏武传》中记述,武使匈奴,徙居北海上。牧羝。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归。匈奴诡言武死。汉使诣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惊谢,乃释武归。王僧孺诗:“寸心凭雁足。”盖用此事。黄耳尺素———故事之三
晋书《陆机传》:“机有名犬,曰黄耳,甚爱之,羁留京师,久无家问,笑与犬曰:‘汝能赍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至其家,得报还洛。”红尘驿骑———故事之四杨贵妃嗜荔枝,以驿骑飞递入长安。杜牧之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径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是荔枝来。”盖记实也。
还有“误托洪乔”、“双鲤尺素”等等。下边就介绍“双鲤尺素”这个故事。“双鲤尺素”之典故鳞与鸿是中国文人笔下经常用来代替通信物(书信)的雅称,鳞鸿往往并称或合用,例如“鳞鸿往来”和“鳞鸿久绝”之类。鳞,象征着鱼,鸿就是天鹅,也就是雁,所以“鳞鸿”亦每作“鱼雁”。关于“雁”与通信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里的《雁足传书》,前已有简介;关于“鱼”是如何与通信挂上钩的,究其传说的历史不比《雁足传书》短。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行》,“行”者歌也,是时有“长歌行”、“短歌行”,此乃“饮马行”。这部民俗诗集,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为:“客从远方来,遗(念wei)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即书信,当时没有纸,写信用丝织品,谓之素;尺乃短也,仅尺长而已。
我国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中“角”单位者,就采用了“双鲤跃龙门”图案(图一)。我国台湾省于1965年和1969年先后发行了两版“双鲤图”普通邮票共12种(图二),也都采用了这一典故。(刘道宜
中国古代通信发展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很早就使用通信的方法来互相联系了。根据古书记载和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来推断,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文字和使用交通工具之前,就已经能够互相通信了。当时人们通信,很可能是采取以物示意的通信方法。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的个别部落,在解放前还停滞在原始公社阶段。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交通工具,可是却有原始的通信方法:例如景颇族有些部落,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载瓦族的青年人把一片叫做“得郎”的树叶送给他的女朋友,表示请她去赴约会;在佤〔wǎ〕族中,如果送的是火药或铅弹,是表示要打仗了,如果送的是一块结晶的方盐,中间钻个小孔,那就是困难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意思。从这几个例子里,我们不难想象古代人们是怎样用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互相通信的。
以物示意的通信方法,是一种很原始的方法。后来,人们的来往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就开始出现了有组织的通信方法。
根据古史记载,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幽王时期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据说在边疆及通达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烽火台里装满柴草,遇到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就会派兵前来援助,共同抵抗敌人。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周幽王有个宠爱的妃子褒姒〔bāo-sì〕长得很美,可是总不爱笑。有一天,周幽王为了逗她发笑,就无缘无故地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警号,都纷纷带兵赶到。结果自然是白跑一趟,上了大当,什么动静也没有。这么一来,果然把褒姒逗笑了。可是后来到了真有敌兵入侵的时候,各路诸侯看到烽火,都不再相信了,因而谁也不派兵来救。周幽王因为得不到各路诸侯的援助,抵抗不了敌人的进攻,不但自己被杀,西周王朝也因此灭亡。这个故事表明了有组织的通信方法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
中国历代王朝,利用这种烽火报警的方法来传递军事情报,相沿很久。从后来发掘出来的“汉简”①可以知道:在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今新疆东部罗布泊),都有烽火台设置,而且规模很大,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这些烽火台由各地地方官吏管辖。在地方最高长官太守以下,还设有不同等级的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如都尉、鄣尉、候官、候长、燧长等②;各台还按照远近大小,分别配置若干兵卒。举放烽火的方法,昼夜不同,白天举烟,夜晚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来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例如敌人在五百以下的放一道烽火,五百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这种有组织的通信方法,对防守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这种通信方法,直到明、清时代,许多地方还在使用。例如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防止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用烽火传递军情,固然很快,但它不能把详细的敌情从边境传达上来,更不能把上面的命令传达下去。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还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严密的邮驿〔yì〕制度,和烽火配合使用。
周朝时期,诸侯都自成一个国家。他们为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都在大道上经常设有驿马和邮车,往返传送官府文书。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他所提倡的道德学说,会比邮驿传送命令传播得更快。可见那时邮驿通信不仅已相当完备,而且速度也相当高了。
古书《左传》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和晋国(在今山西南部一带)图谋联合进攻郑国(在今河南郑州一带)。郑国是一个小国,处于秦晋两个大国的势力威胁之下,处境危急,为瓦解敌军进犯,郑国便派使者到秦军营建议:“秦郑之间隔着一个晋国,灭亡郑国,只有利于晋,而不利于秦。不如秦郑结盟,将来秦国使者到东边来,郑国还可以做秦国的东道主。”秦国认为有理,即罢兵,并派杞〔qǐ〕子、逢孙、杨孙三人驻守郑国。郑国为了表示和好,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交给三个使者管理。那知杞子等却向秦密报说,他们已掌握了郑国北门,请派兵偷袭郑国。可是当秦国派往偷袭郑国的军队走到滑国(在今河南洛阳东面)地方的时候,便被郑国商人弦高发觉。弦高感到祖国危在旦夕,便一面假装成郑国特派使者,用他贩运的十二只牛,去犒〔kào〕劳秦兵,暗示郑国早已得到消息,有了准备;一面急忙利用通往郑国的邮驿,星夜给国内报信。郑国得到这个消息,立即严密戒备。秦兵发现郑国已经作好应战准备,只得停止前进,顺便灭掉滑国而回。可见当时的邮驿制度是有很大作用的。
邮驿通信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完备起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修筑驰道,“车同轨”,“书同文”①,更促进了邮驿通信的发展。到了唐朝,这种制度更是盛极一时。唐朝的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三种,共有一千六百多处,其中水驿二百六十多处,水陆兼办的也有八十多处。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如陆驿规定马每天走七十里,驴五十里,车三十里。各级官吏使用车马多少,也有一定限制。不按规定办事的要受到处分。遇有紧急事情,驿马一天能跑三百里以上。诗人岑〔cén〕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中,描绘邮驿速度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lǒng〕山头。”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
四年),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反对唐朝,当时唐明皇(即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今陕西临潼县境),离范阳有好几千里路,可是很快就接到了这个消息。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元朝时期,由于军事活动范围的扩大,通信事业就更加发展了。那时仅在中国境内,就设有驿站一千四百九十六处。元朝将驿馆音译为“站赤”,所以后来通称邮驿为驿站。
有一个在元朝做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所著《马可·波罗行纪》这部书里,曾提到元朝每二十五里必设一处驿站。每个驿站都有宏大华丽的房屋,内备床铺,被褥皆以绸缎制成,住宿时所需物品,无不俱全,专为钦使来往休息之用。他说,即使国王来住,也必定觉得非常舒适。他还说,这样大的驿站,足有一万多处,驿马共有三十万匹。马可·波罗的描写,可能有些夸大,但元朝驿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另外元朝还沿袭宋朝的办法,在各州县广泛设置“急递铺”。这种急递铺是专门传递官府的紧急公文的,有点象现在的军邮,全国估计约有两万处。每铺有几个铺丁,日夜不停地递送文件。这些铺丁腰里挂着铃铛,手里拿着枪,夜间还要拿着火把。他们走到路狭地方,就用力振铃,叫路上车马行人让路。在快到下一个急递铺时,也在很远地方振铃,下铺一闻铃声,即作好准备,接递文书,继续前进。这样,一铺接一铺不停地传递,一昼夜规定要走四百里。
明朝驿站,基本上沿袭旧制。清朝中叶以后,近代邮政逐渐发展起来,代替了古老的驿站制度。
两千多年来的邮驿通信,虽然在边防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广大人民却是个沉重的负担。例如,唐明皇为了让他的宠妃杨贵妃吃到新鲜荔〔lì〕枝,就为她从长安(今西安)到四川涪陵专设了一路邮驿,昼夜飞驰,运输新鲜荔枝。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有名的诗句,就是对这件事的讽刺。又如清朝康熙年间,贵州巡抚①佟〔tóng〕凤彩就曾上书皇帝,诉说贵州地区驿站的痛苦情况。他说,天下最苦最累的莫过于驿站,而驿站最险最远的又莫甚于贵州。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qué〕脊烂。甚至苗民被逼得不能种地织布,死的死,逃的逃,流离失所的一天比一天多。其实,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邮驿通信都普遍有这种现象,这不过是两个典型例子而已。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许传送官府文书,除了宋朝还准许高官显宦附寄家信之外,一般都不准附寄私人信件。既然这样,私人如遇有紧急事情,需要通信,地主、富商还可以派家丁或雇脚夫远道传书;一般老百姓只有托人捎带,不但辗转传递,缓不济急,而且往往延误或遗失。我国古书中记载了许多“鸿雁传书”一类的故事,古代人民通信的困难,可以想见。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人们的往来频繁,出外经商的、做工的,以及在战乱年代被迫出征的战士和远离家乡逃荒避难的人们,都需要和家乡亲友通信。特别是各地商人,为了互相交流商情、商谈贸易、寄递帐单等,更迫切需要通信。于是民间传递信件的业务就应时而起。大约在唐朝的时候,长安、洛阳之间,就有了主要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当时还有一种叫做“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官府驻长安的机构,再凭收据到各地方的官府如数取钱。这实际上就是汇兑业务的萌芽。当时还发行了一种叫做“邸〔dǐ〕报”的手抄或木刻报纸,通过邮驿传到各地,好象现在的报刊发行一样。到了明朝,就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民信局。西南各省的民信局有的叫作“麻乡约”,相传起源是这样的: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想念家乡,相约每年推同乡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产和信件,后来就形成专业的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沿海沿江通商方便的城市,以后逐渐发展到内地,直到东北和西北各省。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21至1874年)是民信局发展最盛的时期,当时全国大小信局总共有几千家。自从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五口通商条约以后,上海商业和交通畸〔jī〕形发展,各民信局便纷纷扩大组织,在上海设立总号,在各地商埠设立分号、联号或代理店。规模小的民信局,就联合起来营业。这样,在全国各商埠和交通较方便的大市镇联成了一个稀疏的民间通信网。

民信局是一种商业组织,由东家(俗称老板)出资,雇用店员经营。因为它是以谋利为主要目的的,所以凡是能够获利较多的地方,各民信局就争设机构和路班,无利可图的偏僻地区就无人注意。民信局的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商人。为了招揽业务,各民信局还给他们的主顾以种种便利。例如:在晚间商店结帐后,派人到各商店,登门收揽邮件和汇款。长年主顾还可以记帐总付信资,甚至还可以打折扣。
从很早的时候起,广东、福建等省沿海地区的贫苦人民,到海外谋生的很多。还有一些人,是被帝国主义强盗骗到外国去作苦工的。这些旅居国外的侨胞,和他们的家属通信,或者把千辛万苦挣得的一些零星银钱寄回家里,起先都是托人捎带,很不方便。后来,广东和福建有些民信局就向海外发展业务,组织了“侨批局”,专门办理旅外侨胞的通信和汇兑业务。因为福建方言把“信”叫做“批”,把华侨汇款附寄的信叫做“侨批”,所以把这种寄递华侨信件和汇款的机构叫做“侨批局”。侨批局除在国内出国华侨较多的城镇开设外,还在国外设立分号。据1930年统计,全国登记的侨批局共有一百八十家,所属国内外分号共七百多家。到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还有侨批局一百多家,国内外分号共一千多家。它们对便利海外华侨寄信汇款和与祖国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受到了海外广大侨胞的欢迎;本身也获得丰厚的利润。
自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并没有设法对中国官办的驿站和民办的民信局以及侨批局加以改革,而是一任侵略者侵夺我国的邮权。民信局和侨批局虽然遭到侵略势力的打击和摧残,但是由于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还维持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没有被扼杀。后来,由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创办海关邮政,利用其亦官亦洋的特殊权利,对民信局采取登记办法,强令民信局接受海关邮政领导,限制民信局向轮船交运邮件,提高民信局交寄邮件总包费用,遭到民信局联合罢业反抗。赫德乃改用另一套办法,将海关邮政国内平信资费由四分降为一分,本埠平信由四分降为半分。以资本主义竞争手段,将民信局打击得一败涂地。甚至在辛亥革命后,官办邮政还仿照民信局信件随到随投的优点,强迫官邮信差,实行每日由四次改为八次、十次、十二次的投递制度,即使引起信差大罢工,也在所不惜。直到1935年,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勒令限期结束的高压政策之下,民信局才被迫停办。
① 在造纸技术还没有发明以前,古人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书写材料。这种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通称为简。古书《诗经》记述殷末周初文王西征的诗中已有“简书”名称。汉代的竹筒就叫汉简。
② 汉时河西四郡,把守边境重要关口的武将称为都尉;把守一处小城的武官称为鄣尉;管理边境侦察敌情的武官称为候官;管理一个烽墩即一个侦察中心点的称为候长;最基层的侦察哨长称为燧长。燧长通常管有三至三十个戍卒。
① “轨”就是两轮之间相距的度数。战国时,车轨的宽狭不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车轨一律六尺宽。同时秦始皇又废除了原来的文字,改用一套叫做“小篆”的新文字,把全国的文字统一起来。
① 巡抚,职官名。明初设置,清朝时为一省行政长官,兼管军事。

参考资料:网上 !

7. 清朝时期哪些民族英雄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邓世昌是黄海大战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虎门销烟事件的民族英雄 广东三元里抗英群体

8. 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1,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职业军人.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关忠节祠、关忠节公天培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葛云飞
葛云飞(1789-1841年),字鹏起,号雨田,汉族,清代山阴天乐乡(今属杭州萧山)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官至镇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7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中壮烈牺牲.
3,裕谦
裕谦(1793-1841) 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博罗忒氏,蒙古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人.出身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湖北荆州知府,后调武昌知府、荆宜施道.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为江苏按察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鸦片战争时期,他督战镇海,临危不惧,以身报国,浩气凛然,与贪生怕死,临阵溃逃的民族败类余步云形成了鲜明对照,尤其他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其立场之坚定,与国内妥协、投降派斗争其态度之坚决,在当时满蒙族的封疆大吏中更属凤毛麟角的人物.所以,后人评论他在鸦片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仅次于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有道理的.其遗著有《勉益斋偶存稿》、《勉益斋续存稿》、《裕靖节公遗书》等,刊行于世.
4,冯子材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5,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共纪念、瞻仰、凭吊.
6,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深得部属拥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中、日黄海海军大战,.“经远”舰被逼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
7,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8,刘铭传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顽强坚持战斗,苦战数月,为中法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
9,刘永福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 清朝时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另有柔道教练、革命烈士等同名人物.

9. 林永升的人物生平

林永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到“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光绪三年(1877年),奉派与同学林泰曾、萨镇冰、刘步蟾、严复等到英国深造,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成绩屡列优等。次年,到“马那杜”大铁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各洋面,阅历大增。光绪六年(1880年),林永升学成归国,保升守备,加都司衔。不久,由李鸿章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翌年转任“康济”练船管带。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林永升随海军提督丁汝昌赴朝,因定乱有功升都司,并赏戴花翎。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制的“致远”、“靖远”、“来远”、“经远”4艘快船(巡洋舰)竣工,李鸿章派林永升与邓世昌、叶祖珪、邱宝仁等出洋接带,林永升负责接带“经远”快船。第二年春,4舰安抵天津大沽,林永升以带舰归国有功,保升游击,赏加“御勇巴图鲁”勇号。同年八月,北洋舰只成军,林永升被委为“经远”舰管带。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洋海军衙门成立,林永升升署左翼左营副将,仍带“经远”舰。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舰队,以林永升“办海军出力”,升保副将补缺,后升用总兵,并赏“奇穆钦巴图鲁”勇号。次年,实授左翼左营副将。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深得部属拥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清政府对日宣战后,八月十七日(9月16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赴朝援军至大东沟。翌日上午11时,当舰队准备返航时,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突然出现在西南海面,丁汝昌立命各舰升火,以“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居中,为“人”字雁行列阵迎战。林永升率“经远”舰居右翼中间。临战之时,林永升命“尽去船舱木梯,以防兵士之退缩避匿;将龙旗悬于桅顶,以示誓死奋勇督战。”中、日黄海海军大战,从中午12时55分开始。战火一开,日舰快速横越“定远”、“镇远”两舰,进攻北洋舰队的左、右翼。右翼的“超勇”、“扬威”舰旋即中炮起火沉没。午后3时半,左翼的“致远”舰被四艘日舰炮火猛烈围攻,引起大火,舰体严重倾斜,危在旦夕,最终其鱼雷发射管中弹,内置一枚鱼雷发生爆炸,终致“致远大爆炸”,遂沉。“济远”、“广甲”2舰离阵,“经远”舰失去掩护。日本的“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4舰乘机专力进攻“经远”舰。“经远”舰被逼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

10. 清朝时期哪些民族英雄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1,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职业军人。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关忠节祠、关忠节公天培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

2,葛云飞
葛云飞(1789-1841年),字鹏起,号雨田,汉族,清代山阴天乐乡(今属杭州萧山)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官至镇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7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中壮烈牺牲。

3,裕谦
裕谦(1793-1841) 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博罗忒氏,蒙古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人。出身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湖北荆州知府,后调武昌知府、荆宜施道。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为江苏按察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鸦片战争时期,他督战镇海,临危不惧,以身报国,浩气凛然,与贪生怕死,临阵溃逃的民族败类余步云形成了鲜明对照,尤其他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其立场之坚定,与国内妥协、投降派斗争其态度之坚决,在当时满蒙族的封疆大吏中更属凤毛麟角的人物。所以,后人评论他在鸦片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仅次于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有道理的。其遗著有《勉益斋偶存稿》、《勉益斋续存稿》、《裕靖节公遗书》等,刊行于世。

4,冯子材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5,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共纪念、瞻仰、凭吊。

6,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深得部属拥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中、日黄海海军大战,。“经远”舰被逼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

7,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8,刘铭传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顽强坚持战斗,苦战数月,为中法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

9,刘永福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 清朝时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另有柔道教练、革命烈士等同名人物。

阅读全文

与咸丰求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晋升考核自我评价 浏览:480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日语 浏览:700
职携求职公寓 浏览:354
醉驾人找工作 浏览:973
百度厦门六中艺术特长报名表 浏览:868
劲霸经编面试 浏览:364
小孩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浏览:470
玉环学校洗碗招聘信息 浏览:15
教师教育自我评价 浏览:192
2014合肥168中学特长生音乐录取名单 浏览:478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3分钟 浏览:800
丹阳人才招聘网 浏览:72
生物学科特长怎么写 浏览:250
昌硕面试后多久通知 浏览:925
陕西省铁饼特长生 浏览:751
硕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346
2019年南阳卷烟厂招聘信息 浏览:461
时尚招聘信息 浏览:341
安吉洁美电子招聘信息 浏览:106
个人简历问候语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