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于禁简介
于 禁
于禁,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版泰安)人。弓马熟练,武艺权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听庞德的进言,适遇大雨,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
个人
资料 字 文则 终属 魏
籍贯 [兖州]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容貌 有威重
官至 安远将军 益寿亭侯 谥曰厉侯
生卒 ? — 221
家族
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于圭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鲍信 王朗 曹操 张绣 昌豨 关羽 曹仁 庞德 孙权 虞翻 曹丕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吴
❷ 谁知道三国于禁的介绍
于禁(?-221),曹操时期外姓第一将。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诬告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子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❸ 于禁,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他
于禁(?-221),字文则,曹操时期外姓第一将。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诬告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子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❹ 三国北魏战将于禁的详细材料
个人档案 字 文则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兖州]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官至 左将军 谥曰厉 相关人物 曹操 关羽 庞德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简明历史传记 于禁,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 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曹操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三国志 于禁传》 太祖表汉帝,称于禁乐进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历史年表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鲍信招合徒众,于禁附从起兵。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使于禁领兵攻徐州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跟从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单独领兵攻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单独领兵攻破高雅于须昌。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跟从曹操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破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跟从曹操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黄邵等夜袭太祖营,于禁率麾下击破之,斩刘辟黄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袁术将桥蕤于若县,斩桥蕤等四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这时军乱,各抄小路奔太祖,于禁独领所属数百人,且战且退,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曹操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当初黄巾降后精锐被编成青州兵,曹操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于禁大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发。于禁见敌兵将至,先立营垒,没有时间见曹操。有的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告状,你赶快去申辩吧。”于禁曰:“今贼在后,很快就会追击至此,不先做准备,何以待敌?且曹公(耳)聪(目)明,何必申辩!”后来见了曹操,具陈其状。曹操很高兴,对于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复从曹操攻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曹操初征袁绍,袁绍兵盛,于禁愿为先锋。曹操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为大将,守延津以拒袁绍,曹操引军还官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东征之。袁绍攻于禁,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下. 随后主动出击袁绍的侧翼营寨,从延津向西南沿黄河攻取汲县, 并与乐进等率步骑五千渡河攻取获嘉县,总共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随后曹操又使于禁单独领兵进驻原武,攻击袁绍在杜氏津的营寨,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曹操与袁绍连营,起土山相对。袁绍命令士兵向曹操的营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军中惧。于禁督守土山,力战,士气大振。袁绍破,迁偏将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平。昌豨复叛,遣于禁征之。于禁急进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降于禁。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送还曹操,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陨涕而斩之。曹操闻而叹曰:“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曹操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拜禁虎威将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于禁到,成举众三千馀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张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于禁运粮前后相属,张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这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曾经恼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其一子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正值秋季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于禁被关押在江陵。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孙权释放于禁并与他会面,于禁乘马与孙权并行,虞翻喝曰:“尔乃降虏,还敢与我主齐马?”还差点挥鞭击之,幸得孙权喝止。后孙权于楼船与群臣会饮,于禁听闻乐声后流泪,虞翻又曰:“汝欲作伪求免罪?”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欲遣送于禁。虞翻谏曰:“斩之以令三军,警惕人臣敢有二心者。”但孙权一心备战刘备的东征而欲曹魏中立,故还是送遣于禁还魏。 文帝曹丕引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拜于禁为安远将军。曹丕欲遣使至吴,便命他去拜见曹操的陵墓,陵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惭愧病发而死。子于圭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❺ 三国里的于禁何许人也,战斗力怎样
于禁(?---公元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汉灵帝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于禁跟许多追求功名的人一样,迅速加入到了镇压黄巾的行列之中,他的投奔对象是当时正四处招揽人马的济北相——鲍信。此时的于禁,还只不过是行伍中默默无闻的一名小卒。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大批青州黄巾军涌入兖州,当时的兖州刺史刘岱在征讨黄巾时战死,面对难以控制的局势,鲍信等人推举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领兖州牧,率众抗击黄巾。不知是由于曹操的加入,还是由于黄巾的缺乏组织,胜利的天平渐渐向官兵倾斜,不久,鲍信的军队在寿张东部击破了黄巾的主力,但可惜的是,在这一战中,鲍信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战死沙场。曹操一路追击黄巾,直至济北,并在当年冬天,接受了三十万黄巾军的投降。从此,一支由青州黄巾降卒中的精锐组成的军队出现在曹操的帐下,号称“青州兵”。
兖州的这次战乱,对于原本多多少少有些附庸于袁绍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契机,他不但在兖州站住了脚,有了自己的地盘,还收编了大量的军队,这其中不单有“青州兵”,也有过去刘岱、鲍信手中的军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于禁,便在其中。
此时的于禁,还只是一名下级军官,在将军王朗手下担任都伯一职。但他的表现很快引起了王朗的注意,史书记载说“王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王朗的推荐看起来也确实很夸张,一个小小的都伯,被他说成有当大将军的才干,曹操一听,当然也很感兴趣,于是便召见于禁,对他进行交流询问,面视的结果相当理想,随后于禁连升三级,被任命为军司马,开始了他新的戎马生涯。??
于禁作战相当勇猛顽强。曹操东征吕布时,于禁在濮阳城南打败吕布二营人马,不久又独自率部在须昌战胜高雅;在攻打定陶、离狐、雍丘等一系列战斗中,于禁连连告捷;对付黄巾军,于禁更是一点都不含糊,有一次曹操的大营在汝南遭到刘辟、黄邵等黄巾军的偷袭,于禁挺身而出,一举击溃来犯之敌,确保了曹操的安全;官渡之战中,于禁自告奋勇担任先锋,并且身先士卒,顽强奋战,协助曹操取得了这场关键的胜利。这一系列战争中的优越表现,使得曹操对于禁倍加器重,其职位由军司马一路迁升,历任陷陈都尉、平虏校尉、偏将军、虎威将军、左将军,还被封为益寿亭侯,跻身于曹军名将的行列。
当然,于禁能倍受曹操青睐,绝不单单是勇猛那么简单,作战冷静、沉着,是为将者极为重要的品质。曹操讨伐张绣失利的时候,全军上下一遍混乱。唯独于禁率领手下的数百人,边战边退,虽然有所伤亡,但始终保持没有溃散。等敌人追击得不太紧时,他又把队伍清整好,敲锣打鼓地返回大营。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见《三国志·于禁传》)在途中,于禁还未经请示就处理了一些进行劫掠的青州士兵,受到了曹操的高度评价。前面已经讲过,青州兵是曹操在兖州与黄巾军作战时收编的队伍,人数众多,战斗力也比较强,但纪律性太差。在兵败如山倒的复杂局面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青州兵,不但会引起当地豪强、世族及百姓的不满,而且极易酿成兵变。于禁替曹操成功化解了这场潜在的危机,难怪事后曹操会感慨:“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如果说作战勇猛、沉着,足以让于禁跻身名将之列,那么于禁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和政治头脑,则更是确立了他在曹军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官渡之战结束后,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乱,这一次于禁跟处置青州兵那样,又是先斩后奏,几乎有些顽固地执行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把已经投降而且与自己私交不错的昌豨斩首。这个举动在曹营引起轰动,连曹操得知消息后都感慨地说:“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从表面上看是对于禁的行为有所不满,但结果却是“益重禁,拜禁虎威将军”。这说明曹操有点言不由衷。为什么呢?在曹操创业的前期,地方豪强及一些武装势力经常是政治立场摇摆不定,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自己的走向,这对曹操势力的壮大和发展非常不利。于禁杀昌豨之举,表面上是“奉法行令、大义灭亲”,但其实背后却表现出敏锐的政治嗅觉,起到了敲山震虎、杀一儆百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对于禁越发器重。曹操在官渡之战结束后上表汉献帝,称赞于禁、乐进、张辽等人:“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于禁治军,以法御下,十分严格,三国志记载: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见《三国志·于禁传》)因为于禁持军过于严整,以至于他的部下们没什么油水可捞,曹操显然很清楚于禁的这种风格,于是每次赏赐都格外照顾于禁,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虽然由于过于严格不讨部下欢心,但是因为于禁的公正无私,在军队中威信极高。究竟高到何种程度,三国志里记载了一件事:曹操因为忌恨朱灵而想削掉他的兵权,但这是件极有可能引发兵变的事,考虑再三,决定派于禁去执行,于禁便带上曹操的手令和区区几十个士兵策马赶往朱灵的军营,孤身犯险,执行曹操的命令。当时朱灵手下的众多将士因为害怕于禁而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有所反抗。从这件事,我们足以看出于禁在曹军中的威信,甚至也能隐隐感觉到于禁骨子里透出的一种霸气和杀气。
虽然于禁为曹操屡次立下大功。但就是这么一位显赫一时的名将却最终功亏一篑,不但兵败被俘,而且是苟且偷生,受尽屈辱,惭恚而亡,并成为晚节不保的典型,颇受后人唾骂。于禁兵败被俘的一幕,便是人们耳熟能详并且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的“水淹七军”。
前面提到孔平仲诗中对于禁的评价中有一句“英雄成败皆偶然”。的确,于禁的失败充满了偶然性。时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先后围困了襄阳和樊城,曹操派于禁前往樊城支援曹仁。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驻扎在樊城外由于禁统领的七军悉数淹没,庞德战死,于禁投降。一代名将就此折戟沉沙,兵败被俘,并在屈辱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时光。
很多人质问,于禁为什么没有象庞德一样为国捐躯呢?于禁因贪生怕死而投降关羽的说法由来已久,历代三国研究家和爱好者大都如此判断。其证据在于陈寿在《三国志·于禁传》中记载的“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生死关头,于禁露出了求生的欲望,从“禁遂降”看,感觉几乎是没有抵抗,这确实有些令人不解,连曹操自己也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难道曹操真的错看了于禁吗?笔者认为,以于禁的为人,应当说不太可能为了保自己一条老命而屈膝投降。想当初官渡之战中,于禁的处境也是危机重重,险象环生,而曹操手下已经有很多人私下向袁绍示好,准备在有利的时机投降,而于禁却是始终如一效忠曹操,也没见他有什么贪生怕死的念头。从于禁身平的经历来看,实在无法得出其贪生怕死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于禁会在晚年突然作出惊人之举呢?笔者以为,其中定有隐情。
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形,或许就象孔平仲诗中描绘的情形:“仓黄不暇恰步伍,攀缘蹙踏半死伤。计穷岂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鼍鸣鱼跃尚恐惧,万一敌至谁敢当?”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部队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了,根本就是坐以待毙。是无谓的抵抗,还是投降?这个选择恐怕已经在曹军将士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于禁作为最高统帅,又是官兵们敬重的对象,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影响着整个七军的命运。
虽说于禁平时以法御下,但这并不表明他不关心自己的将士,其实往往越是刚毅的将领,越是体恤士卒,所谓恩威并施。从史书中所记载的“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见《三国志?孙权传》)等情况看,估计七军的绝大部分都跟随于禁投降了。如此大规模的投降,在这之前的三国交战史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这一段史料,我们可否这样设想:于禁会不会是因为顾及部下的生命,不愿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而被迫投降的呢?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不但有,而且很大。面对平日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三万人的性命,这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该是多么大的一个压力,这个压力甚至远远大过关羽投降曹操时所面临的,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或许是于禁唯一的选择了。
那么为什么庞德就没有投降呢?难道真是庞德比于禁更为忠贞不渝?笔者以为这倒未必,因为庞德即使是想投降,只怕也没那个条件。我们从《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中就可以找到一个欲降不能的例子: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禽也!”授对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从沮授所说“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家人或者家族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投降。沮授之不降,并非不想而是不能。庞德战死之后,“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曹丕继位之后,又追谥庞德为壮侯,并再次对庞德的几个儿子进行封赏。单从家族利益上说,庞德的战死,显然是值得的,而假如庞德选择投降的话,以他曾经是马超部下,堂兄庞柔又在蜀汉的背景,一家老小极有可能受到诛连,弄不好就是灭门之祸。两相比较之下,我们倘且不论庞德是否忠贞不渝,庞德的战死都已经是必然的了。
我们再反过来看于禁,于禁跟曹操的关系非同一般,一起出生入死三十年,相信于禁也很清楚,即使他投降了,曹操念及旧情,也不会对他的家小怎样。这样一来,同在滔滔洪水中的于禁与庞德,其所面临的选择就截然不同,庞德身负一家老小的前程,但求一死,而于禁却在三万将士性命的重压之下,唯有一降。
以上都是从于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不妨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还有一种可能性:关羽根本就不想杀于禁,于禁不降也算降了,想死都没有机会了。我们可以看看《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的一段记载: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我们都知道:关羽也曾经兵败被俘,在曹操手下呆过一段时间。从这段史料看,关羽和徐晃的私交不错。而于禁作为曹操手下最知名的将领,很可能与关羽的关系也不错。加上关羽那种知恩图报的性格,极有可能不加害于禁。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也很大。毕竟关羽还欠着曹操的一个人情没还,留下于禁的性命不也等于还人情吗?所以关羽选择了将于禁关押起来,一来等以后还人情,二来利用于禁的被俘打击曹军的士气,这样一来,于禁就更是有口难辩了。
其实于禁的投降不但客观上帮助了孙权,也间接地解除了关羽对曹操的巨大威胁。《三国志?吕蒙传》中记载: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于禁和手下三万之众的投降,造成了关羽的粮食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关羽不得已才“擅取湘关米”。孙权利用这个借口对荆州发动进攻并且取得胜利。这一点不但于禁自己没有想到,就连关羽都没有意识到。
于禁被俘后不久,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于禁又落入孙权之手,不但沦为孙权向曹操索取更多利益的筹码,还一度成为东吴大臣羞辱的对象。史料中记载了于禁在东吴的两个片段: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见《三国志·虞翻传》)后权与魏和,欲遣禁还归北,翻复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权不听。群臣送禁,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见《三国志·虞翻传》注引《吴书》)从这两段史料中,可以看出于禁这时候的日子过的简直是生不如死,受尽侮辱。不过最悲惨的时刻还在后面等着他。
于禁在东吴被扣留了一段时间以后,孙权见于禁已经没有了什么利用价值,便把他送回了曹魏。于禁回到故土,这时候的他已经是“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这时候曹操已死,曹丕执掌大权,不过这位后来的魏文帝显然没打算放过于禁。曹丕表面上用昔日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安慰于禁,而且还授予他一个安远将军的封号;暗地里又派人在高陵的墙壁画上水淹七军时庞德英勇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场面,并派于禁去拜陵。终于使于禁羞愧而死。
于禁的一生让人感到惋惜。作为一代名将,于禁立下了无数战功,声名显赫;作为战俘,于禁没有选择杀身成仁,这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很容易遭人垢病。《三国志》中说他“弗克其终”,虽然有些怒其不争,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却是哀其不幸。掩卷之余,笔者也忍不住会想,倘若我们处在当时于禁的位置,又会做出何种抉择呢?
❻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武将于禁详解
下面为大家介绍《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中的常胜将军,身披着忠义之铠的于禁。 曹操立身前就是麾下大将。多场战役战绩显赫,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威名,担任军中一方要职,四方的敌人都知道这个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不禁万分恐惧。定位:近距范围压制型总评:古典型长武器角色。招式标准易上手,实力也中规中矩猛将传主要变动:新登场。1.02版增强了地面无双威力【模组特点】属性buff系统:C1可随机为武器附加冰、火、雷属性buff,使用与当前buff相对应的C技(冰C2C6,火C4C5,雷C3),可积蓄黑炎球,有三个黑炎球时,C1可开启黑炎buff(27秒),攻击力x1.8倍,攻击速度x1.2倍,黑炎buff在使用乱舞(仅限于禁,可能是bug)、再次使用C1或者易武后立即消失。 【主要招式】N技:前方宽幅斩,速度一般,N6一段属性C1:属性buff引发技。黑炎C1为斩属性环斩EX1:C2派生。快速跳跃砸地,范围不错但收招有小硬直C3:宽幅连续斩接一段属性范围砸地。雷属性主力技C4:一段属性大横斩。火属性主力技。模组首选主攻技EX2:C4派生。前方范围十字斩接突刺C6:大回转接一段属性斜劈斩。冰属性主力技。出SR主力技SR:对浮空C6追打较易出。斩击型,威力一般无双1:前方小范围两段击,空中结束。主要伤害在第2击。威力一般无双2:前方纵向冲击波。威力稍强空中无双:斜下范围落雷,空中结束。对极近目标可能形成背后打击。威力稍强觉醒乱舞:真觉醒较易出。横斩型,范围大,移动中,破防良,威力较强 【四围评价】蓄:一般击:强力真觉醒+1 控:攻击范围大,对前方压制力强,但背后较空虚。地面无双不好破防驯:不考虑属性buff操作的因素,容易上手。注意攻击中的转向【特殊相性】神速:必须烈火:良。对C4EX和C6追打有利狮子奋迅:效果大。但模组本身范围就不错,因此需求不高【推荐打法】属性流:风斩双诱神速连击,C4EX为主。诱雷可换成烈火,从而引进C6追打出SR的战术觉醒流:胜哄咆哮旋风神速连击+烈火/乱击/诱爆。真觉醒为主实战视频:于禁(三尖刀)究极樊城防卫战 于禁(三尖刀)究极樊城防卫战【备注】属性buff打法不是必须的。由于本作需要频繁易武和放无双,实战中真正用到的机会并不多,好在各主力C技的性能差别并不大,buff蓄起来也比较容易。最后的黑炎buff最好是临近硬仗时才开,三尖刀最初很可能是设计给无双大蛇2U应龙的武器。
❼ 谁可以告诉我一些关于于禁的事迹
于禁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兖州]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左将军 谥曰厉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曹操 关羽 庞德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于禁 - 简明历史传记 于禁,魏国五良将之一。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 于禁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于兖州广招人才时引军数百人来投曹操,被命为点军司马。曹操经常称赞其能,跟从曹操经历数次战争。有一次曹操攻张绣时青州兵反,于禁杀之,不去申辩,在百忙中立起营寨。得到曹操赏识,称于禁有将军之才。后来曹操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因忌庞德立大功而鸣金收兵召回庞德,错失了杀关羽的良机。到了秋天,下大雨,汉水溢起,不听成何相劝军至高地,结果为关羽决水。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送回魏国,但被曹丕羞辱而死。 于禁的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曹操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三国志 于禁传》 太祖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于禁 - 历史年表 于禁大事年表: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鲍信招合徒众,于禁附从起兵。 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使于禁攻徐州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跟从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攻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与别将破高雅于须昌。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跟从曹操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破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跟从曹操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黄邵等夜袭太祖营,于禁率麾下击破之,斩刘辟黄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袁术将桥蕤于若县,斩桥蕤等四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这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于禁独领所属数百人,且战且退,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曹操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当初黄巾降后精锐被编成青州兵,曹操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于禁大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发。于禁见敌兵将至,先立营垒,没有时间见曹操。有的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告状,你赶快去申辩吧。”于禁曰:“今贼在后,快已追击至此,不先做准备,何以待敌?且主公聪明,何必申辩!”后来见了曹操,具陈其状。曹操很高兴,对于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复从曹操攻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与史涣、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斩之。曹操初征袁绍,袁绍兵盛,于禁愿为先锋。曹操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为大将,守延津以拒袁绍,曹操引军还官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东征之。袁绍攻于禁,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下。复与乐进等将引步兵骑兵五千,击袁绍其他的营寨,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曹操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袁绍其他的营寨于杜氏津,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曹操与袁绍连营,起土山相对。袁绍命令士兵向曹操的营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军中惧。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袁绍破,迁偏将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平。昌豨复叛,遣于禁征之。于禁急进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降于禁。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送还曹操,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我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陨涕而斩之。曹操闻而叹曰:“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重用于禁。东海平,曹操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拜禁虎威将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于禁到,成举众三千馀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张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于禁运粮前后相属,张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这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见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都不敢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到了秋天,下大雨,汉水溢起,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降兵被押至江陵。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孙权释放与他会面,于禁乘马与孙权并行为虞翻喝曰:“尔乃降虏,还敢与我主齐马?”还差点挥鞭击之,幸得孙权喝止。后孙权于楼船与群臣会饮,于禁听闻乐声后流泪,虞翻又曰:“汝欲作伪求免罪?”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欲遣送于禁。虞翻谏曰:“斩之以令三军,警惕人臣敢有二心者。”但孙权一心备战刘备的东征而欲曹魏中立,故还是送遣于禁还魏。 文帝曹丕引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拜于禁为安远将军。曹丕欲遣使至吴,便命他去拜见曹操的陵墓,陵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惭愧病发而死。子于圭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于禁(生卒不详),字文则,东汉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磁窑西太平)人。官至虎威大将军。 东汉中平元年,于禁投奔东郡太守曹操,因他弓马娴熟,武艺出众,谈吐不俗,任为点军司马,领兵镇守兖州。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从山东奉诏入京都洛阳,歼围李催、郭汜等。沿途大小数十战,于禁随军而行,建立不少战功,同吕虔、李典、乐进、徐晃同封为校尉,位仅次于曹洪、曹仁、夏侯淳等曹氏宗亲。之后,于禁为都伯属将,乘车往拜司徒王朗。朗以为于禁是异人,奏明献帝,封禁为大将军。曹操把于禁召回,拜为司马。曹操在河南濮阳大破吕布时,于禁乘胜请缨,独率一支劲旅夜袭高雅,斩首万余。班师后,随曹操大军进攻寿张、定陶,攻离孤围张超,克雍邱,招降敌将几十人。征伐黄巾军,斩杀了张角的军师,招降了刘辟、黄邵及数万部卒。因战功卓著,曹操奏请献帝,封为平虏校尉。 后不久从征国桥蕤, 在若城斩4将,至宛城征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先降曹操,后因曹操掠张济之妻在营中作乱(张绣是张济的侄),张绣愤怒反曹操。张绣用贾诩之谋,二更起兵,典韦战死。曹操从营后门上马逃跑,其长子曹昂、侄曹安民均被砍成肉泥。曹操仓惶率残兵败将奔青州,而张绣率大军紧迫。这时于禁协夏侯淳镇守青州,夏侯淳赖同曹操是同姓兄弟,纵兵借袁军之名,掠劫民家。于禁将本部军沿东部剿杀扰民之流兵散勇,安抚众民。这时曹操已败回青州,扰民之兵哭拜于地,说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曹操大惊,命夏侯淳、李典、许褚等,整兵迎击于禁。 于禁见曹操及诸将整兵俱到, 如临大敌。有人劝说于禁:"青州军在曹丞相面前诽谤,说将军造反,今丞相领大军已到,显然是听信了谎言,将军不前去向丞相分辩,为什么又安营扎寨呢? "于禁坦然说:"张绣贼兵追赶在后,立即就到,若不先准备迎敌而自己人先分辩是非,怎样拒敌? 分辩事小,退敌事大。为将者应先公而后私,处政则宜先敌而后己。 "于禁的营寨刚刚安顿完毕,张绣的追兵即两路杀到。于禁率兵乘敌远道疲惫而至,大举迎头痛歼,张绣兵败而逃。左右诸将见于禁身先杀敌,各奋勇向前,追杀百余里。 于禁收军点将,安顿好士兵,只身入见曹操,详细禀明青州兵肆行乡里,掠夺财物,大失民望。以致流民占山为寇,致袁残余与流民汇合,破坏了魏军青兖根基。曹操反问于禁:"不先向我禀报,先安营下寨,怎样解释? "于禁把前番话又申诉一遍。曹操这才下座, 牵其手,绕帐一周,对众将说:"于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劳任怨, 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封于禁为益寿亭侯,又责夏侯淳治军不严之过。于禁复引兵攻张绣,战于南阳,再随曹操鏖战于下邳,共擒吕布,并于白门楼将其处死。 在奠定汉魏决胜基础的曹、袁官渡大战中,于禁率部再建大功。建安四年,袁绍率精兵70万杀奔官渡,曹操发兵7万迎敌,这时曹营将领畏惧,文官则认为以卵击石,而于禁不信邪, 他进帐见曹操,愿做先锋,曹操嘉许之,马上派遣乐进率400步骑相助,又选2000步骑让于禁带领,到延津渡口布阵拒敌。于禁和乐进率兵5000余人袭击袁绍的兵营周围,从延津西南到嘉、汲县30余里内,与袁绍两翼军激战。斩首、生俘各数千人,降袁绍的偏裨将20余人。又攻击袁绍右大营,在杜氏津破之。这时,正面战场上袁绍用审配的谋策,让左右翼万驽齐发,曹军大败。曹操因右前锋于禁大胜而加于禁为裨将军,接着调于禁至官渡,留在身边参赞军机。审配建议袁绍筑土城居高临下射曹营兵,于禁会同诸将率军以盾牌遮蔽。袁军又暗挖地道偷袭,于禁率军绕营掘壕截之。在危难中,于禁督军并亲冒矢石而战。破绍之后,曹操迁升于禁为偏将军,官渡之战,曹军共歼敌7万余人,而于禁率部歼敌占1/7以上。官渡战后,于禁的一个好友叛曹,于禁又挥泪将好友斩首。曹操之更加敬重于禁,于是封禁为虎威将军,与同宗亲信大将同待。 曹操派张辽讨伐陈兰,张辽缺粮,于禁领命押运粮草。他同张辽、乐进、徐晃等并称为魏五虎名将。 后于禁迁右将军,假节铖,增邑500户,其食俸1700户。又封于禁为列侯,位同曹操诸兄弟。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命于禁为征南将军,统领七路大军15万人解樊城之围。关羽利用秋八月大雨,襄江水涨之机,在罾口川筑坝,待于禁安营在口中,决坝水淹樊城,众兵大部被淹死,于禁被擒降蜀。后来关羽败于东吴,而于禁转被吴将所获。因孙权惧刘备报仇,就将关公首级和于禁转交魏文帝曹丕。后于禁卒于魏国。
❽ 于禁的介绍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版信部将,后属曹操,曾权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1,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❾ 三国里于禁的资料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 个人档案 字 文则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兖州]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官至 左将军 谥曰厉 相关人物 曹操 关羽 庞德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简明历史传记 于禁,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 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曹操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三国志 于禁传》 太祖表汉帝,称于禁乐进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历史年表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鲍信招合徒众,于禁附从起兵。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使于禁领兵攻徐州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跟从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单独领兵攻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单独领兵攻破高雅于须昌。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跟从曹操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破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跟从曹操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黄邵等夜袭太祖营,于禁率麾下击破之,斩刘辟黄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袁术将桥蕤于若县,斩桥蕤等四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这时军乱,各抄小路奔太祖,于禁独领所属数百人,且战且退,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曹操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当初黄巾降后精锐被编成青州兵,曹操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于禁大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发。于禁见敌兵将至,先立营垒,没有时间见曹操。有的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告状,你赶快去申辩吧。”于禁曰:“今贼在后,很快就会追击至此,不先做准备,何以待敌?且曹公(耳)聪(目)明,何必申辩!”后来见了曹操,具陈其状。曹操很高兴,对于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复从曹操攻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曹操初征袁绍,袁绍兵盛,于禁愿为先锋。曹操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为大将,守延津以拒袁绍,曹操引军还官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东征之。袁绍攻于禁,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下. 随后主动出击袁绍的侧翼营寨,从延津向西南沿黄河攻取汲县, 并与乐进等率步骑五千渡河攻取获嘉县,总共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随后曹操又使于禁单独领兵进驻原武,攻击袁绍在杜氏津的营寨,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曹操与袁绍连营,起土山相对。袁绍命令士兵向曹操的营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军中惧。于禁督守土山,力战,士气大振。袁绍破,迁偏将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平。昌豨复叛,遣于禁征之。于禁急进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降于禁。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送还曹操,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陨涕而斩之。曹操闻而叹曰:“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曹操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拜禁虎威将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于禁到,成举众三千馀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张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于禁运粮前后相属,张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这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曾经恼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其一子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正值秋季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于禁被关押在江陵。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孙权释放于禁并与他会面,于禁乘马与孙权并行,虞翻喝曰:“尔乃降虏,还敢与我主齐马?”还差点挥鞭击之,幸得孙权喝止。后孙权于楼船与群臣会饮,于禁听闻乐声后流泪,虞翻又曰:“汝欲作伪求免罪?”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欲遣送于禁。虞翻谏曰:“斩之以令三军,警惕人臣敢有二心者。”但孙权一心备战刘备的东征而欲曹魏中立,故还是送遣于禁还魏。 文帝曹丕引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拜于禁为安远将军。曹丕欲遣使至吴,便命他去拜见曹操的陵墓,陵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惭愧病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