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听说西交大教授韩鹏杰讲道德经很厉害,最近有个课程,不知道买不买
谢邀。不知道你说的课程是什么,我们精塾学院就跟韩老师合作录制线上的内道德经课程,目前已经全部上线了容,是我们的课程吗?
我们是正规的平台,这是我们的介绍:精塾学院作为精熟式教育的践行者,着力打造多门类的国学精品课程,所有课程均由知名学者深度解读剖析,通过翻转式学习的方式,让学习变得更高效、有趣、系统。
所以如果你买课程,是可以完全放心的,韩鹏杰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同时也是知名学者,你在网络上可以查到老师的信息,老师的讲解也是深入浅出,你是学生也不影响。
② 哪位上海交大的学长能介绍一下交大计算机系的李明禄老师他手下有多少博士呢
李明禄 - 本人简介
1985年毕业于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专业。1993年免试专进入上海交通大属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孙永强教授和盛焕烨教授,1996年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随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2-7月曾赴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学系访问。
交大的计算机博士有超过60%是他培养的
③ 张艺谋他妈是西安交大教授吗因为有片文章是这么说的。我不太相信
他娘是我们交大2院皮肤科教授,现在还在行医呢!
老一辈知识分子有自己的道德操守,并不像现在的“砖家”一切向钱看!
人家自己有钱的,不会伸手向儿子要钱的。别把人说的养个儿子就是为了换钱!
④ 交大教授写200平方米巨幅书法,书法内容为何引人称赞
一、情况介绍
徐庆华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同时他还是多所大学的研究所研究员。近些年,他以在公共场合书写巨幅作品而名声大显:从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到大漠敦煌,再到黄浦江畔,他已多次进行“鸿篇巨制”书法现场创作。
二、书法内容引人称赞
9月28日,徐庆华在上海外滩书写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望岳》、《我爱北外滩》三幅作品,共计二百多平方米,呈现了书法艺术魅力。
现在小学生,每周也不过一节书法课,对于书法理解更少了。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习、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⑤ 具体介绍下上海交大理科班
http://jwc.sjtu.e.cn/article.asp?id=1289
交大主页上的官方介绍
简单来说,就是用砸钱和新理念培养具有独立回创新精神的适合科学研答究的人才,如果对科研有兴趣的话,绝对是不二选择……学习的方向主要是数学和物理,毕业时可自由选择应用物理学士和应用数学学士两个作为自己的一二学位,貌似毕业以后还都可以由学校出钱去美国一流学府深造
但是每届只招30个人左右,先投申请,再笔试,再面试,由各种NB教授当面试官。
顺便说一句,如果对科研没兴趣,还是不建议进去,又受苦(学的东西难,而且每个暑假都有一个月会加课),学出来以后也不一定能有一份有钱途的工作……
⑥ 交大经管学院黄采金教授对于《新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和《高效沟通》的课程介绍是什么
交大经管学院黄采金教授简介?
对于《新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和《高效沟通》的课程介绍是什么?
交大经管学院黄采金教授简介?
教授简介:
黄采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与战略系教授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EMBA/MBA/EDP课程教授。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方面的横向课题。擅长解决企业突破业务增长瓶颈难题,尤其是开发爆款产品以及低风险高收益的创新商业模式。协助多家企业实现业绩超常增长。开创基于“现场学员案例教学法”的行动学习,快速提升学员创新能力,实现学员通过解决本人实际问题学到知识技能的效果。学员普遍反映接地气,开思路,长见识。
对于《新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和《高效沟通》的课程介绍是什么?
课程简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此课?
企业缺乏创新会带来什么结果?
成功改变的人一定是勇于创新的人!
成功的企业也一定是勇于创新的企业!
如果你的个人财富还没有实现快速增长,
你的事业出现了瓶颈,
你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渐衰退,
你发现问题远远多于你想到的办法,
你所在的机构运行日趋笨重,反应变得迟缓……
·有什么收获?
锻炼思维,拓宽解决问题思路。
善于分析利弊,以及关注点。
在思维过程中理清目标和找回目标。
考虑所有因素。
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预见决策带来的后果。
掌握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突破固有解决问题模式。
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现代职业人士成功的必要条件!沟通技能已经成为现在职业人士必备的三项基本技能之一。一个职业人士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矛盾、误会和冲突都与沟通不当有关,而结果矛盾和冲突的最好方法就是沟通!学习沟通技巧,将使您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上课时间:2019年6月30日,上午9点开课,下午5点结束。
上午课程:《新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
下午课程:《高效沟通》
⑦ 杜朝辉的个人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专长属,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
1992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之后继续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工作,96-98年美国依利诺依大学(UIUC)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能源发电设备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太阳能学会风能委员会委员等,上海市宇航学会常务理事,美国ASME,AIAA等会员,“热科学与技术”,“热力透平”,“能源技术”等期刊编委。从事叶轮机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博士后基金,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航空航天基金,国际合作及上海市重大科研攻关等项目。得到部级科技进步奖三次,获95年上海市十佳博士后,99年上海交大杰出青年教授,2000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2年教育部第3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等。发表过学术论文60余篇,获第36届AIAA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
⑧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介绍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一名女老师得了癌症,学校就直接把她开除了,这样没有人性的学校怎么能培养出学生。
⑨ 重庆交大土木工程硕士生导师介绍
兄弟,不加点分吗??
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唐伯明,男,生于1962年10月,博士,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西部山区和三峡库区公路科研、建设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人才基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承担国家交通重点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完成的行业攻关项目《水泥砼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研究编制国家行业标准3部。
瞿光义,男,1939年3月生,教授。主要从事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设计了重庆上桥立交桥,先后负责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工程、重庆——合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奉节长江大桥工程建设。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及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部市级和地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8项;首创“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预应力砼八字形刚架拱桥”,获得发明专利;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有“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示范”和 “大跨径拱桥梁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
易志坚,男,汉族,生于1963年7月,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道路桥梁破坏机理与防治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交通部西部开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要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论文被SCI、EI等收录或引用数十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韩 西,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动力学、振动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试验检测。先后负责或主研了1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8篇,被ISTP收录的论文1篇,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冲击噪声的识别与控制”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负责的项目“桥梁振动故障诊断的理论及应用”获2004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吴国雄,男,1966年10月生,博士后,教授。重庆市首届科技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立交规划与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与破坏机理、路面材料、公路边坡治理与加固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先后承担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重要科研项目10项和其它各类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杨锡武,男,汉话,生于1963年11月,博士,教授,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路基、路面新结构与新材料研究,发表论文31篇,其中4篇被EI收录,主持研究的“山区高等级公路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研究”获9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获2003年中国公路科学技术三等奖,获专利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何兆益,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主要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道路路基路面材料、路面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山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山丘区高等级公路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重庆万州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应用研究”、“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的研究” “盐渍土地基机场道面修筑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出版《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路基路面工程》等学术专著与教材共5部。在《中国公路学报》《岩土工程学报》《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EI收录3篇,受理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
徐君兰,女,汉族,生于1936年,教授。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悬索桥结构体系研究”。参加过重庆长江大桥、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广东虎门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重庆上桥立交工程、沪宁高速路锡澄河大桥、广西静兰大桥等设计和科研工作,获得重庆市科技二等奖——“斜拉挂兰设计研究”,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参研)——“静兰大桥工程”,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桥梁工程(下)”等奖项。主编出版的有《钢桥》、《桥梁计算示例集——吊桥》、《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悬索桥》、《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等著作。参编有《桥梁工程(下)》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大跨悬索桥重力刚度分析》和桥梁结构分析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向中富,男,生于1960年1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桥梁设计理论(侧重桥梁结构体系、结构分析、桥梁稳定性等)、桥梁施工及控制技术、桥梁诊断及加固改造等。近年来主持、参加完成10余项省、部级及重大横向研究课题,出版《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等专著、施工手册2部,主、参编出版《桥梁工程》等教材、计算示例5部,发表论文近30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师奖3项。
梁乃兴,男,生于1957年1月,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筑路材料开发与性能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10余项研究课题。出版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现代道路工程材料》等专著,施工手册一部。主编《路面材料科学》等教材,发表论文40余篇。
凌天清,男,汉族,生于1962年2月,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5篇论文分别被EI、ISTP收录。主编交通部统编教材1部,参编交通部统编教材2部,编写专著2部。完成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工程施工设备及筑路材料产品系列标准研究”特别是在楚大高速公路上利用加筋土技术成功地修筑了高度达43.75米高的特高大双面加筋土挡墙,创造了我国高速公路最高挡土墙的美誉,获得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系统地建立了一套柔性路面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方法
蒙云,男,汉族,生于1949年11月,教授。主要从事桥梁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研究,大跨径桥梁设计与理论研究及旧危桥加固改造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乌江P.F.C吊拉组合桥设计施工工艺研究》获199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低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连续梁研究》获200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忠,1963年8月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博士论文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在美国工作。
肖盛燮,教授,防灾减灾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部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现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春晖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余项,获部省市科技奖8项次,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部。在研究中形成了交通设施“防灾减灾”领域特色,首次提出“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和“工程防灾链式理论”。
范草原,1961年6月生,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路基结构物设计理论与灾害治理技术研究。
杨德斌,男,汉族,生于1964年7月,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军队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严酷条件下的混凝土”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世界华人发明金奖、军队及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博士后学术大会奖多项。
顾安邦,男,1935年10月生,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的结构行为研究和工程控制。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大跨桥梁的非线性分析、徐变分析、施工控制及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十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教学名师,目前正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大跨PC连续梁结构行为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以及“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刘山洪 1968年2月生,博士(后),副教授,桥梁工程系。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预应力混凝土(PC)大跨桥梁的结构行为;结构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桥梁隔震设施、技术及其性能;爆炸及冲击效应的安全防护及其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智能桥梁及其设备。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施尚伟,男,1963年2月18日出生,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动态测试与自动化仪表专业(1983),副教授,在重庆交通大学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作,一直从事桥梁施工监测和控制、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结构振动试验分析、计算机测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重大科研试验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100多座桥梁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陈世民,1964年10月出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主要从事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包括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等研究方向。
撰写学术论文多篇,专著1部,教材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正从事或已完成多个课题研究,包括科技部攻关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工程诊断机理及承载力测试研究”,以及“北汊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奉节大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南宁永和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Nastran系列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
已指导或拟指导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领域: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研究,桥梁工程中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研究,桥梁工程中的工程力学,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
郭小宏 男 60年10月出生 教授 本科 土木建筑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道路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在公路资源配置与优化理论,公路建设项目管理,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养护)工艺与技术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优势与特长。
近年来科研项目及成果: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及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项目十四项,出版著作四本。成果曾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以及部委、学校等十余项科技成果奖。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有:
1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2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基于PLM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3科技部: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技术。
4交通部: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最佳规模研究。
5交通部: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组织动态设计法与机械动态作业定额应用研究。
6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公路工程施工设备及筑路材料产品系列标准。
7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旧水泥路改造施工工艺研究与施工设备指南编写。
8重庆市科委:高等级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组织与其机械综合作业定额。
田文玉 女 1964.11生 土木建筑学院材料系副教授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专业毕业,同济大学混凝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编写公开出版教材多本。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是无机、有机胶凝材料基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