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运用 ppt 教学生命生命一课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必须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背离的。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或吧。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应当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从而创造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师生情感的良性互动是创造和谐充满生命力课堂的动力源泉。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得空间,他们才能尽情的“自由参与”何“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开发课堂生命潜力不可缺的氛围。教学中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造欲望一被激活,创造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当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就会“两眼发光”。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的智慧的火种曲点燃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力求做到:
1, 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2, 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羽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3, 科学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4, 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
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及和谐,真诚和温馨心里氛围的构建。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创造和谐从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获得了动力源泉。
二.采取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创造阿和谐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心可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心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他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抑制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生生互动这一交流方式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上看,合作学习主要有以下形式:
1、一个主题,分组研讨。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分组进行研讨,然后获得共识的形式。运用这种形式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巧选主题,找准“引爆点”。要求选择的主题要紧扣教材、贴近生活、难易适度,并设计出讨论提纲。第二步,围绕主题,分组研讨。让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分析。第三步,讨论提高。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提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与升华。
2、化整为零,交流成果。
教材中的某一框题或某一框题中的局部内容,在结构上能清晰地划分成几个部分,可以在课前把这几个部分分别交给几个小组进行探究,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就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或八个小组,分别就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这四种消费心理进行探究,由组长在课堂上交流探究成果。通过探究,进一步明确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对这四种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评价,并表明应该对它们所持有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3、扮演角色,各抒己见。
这种方法适合于必须是由不同主体充当不同角色来完成的问题。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市场配置资源》中谈到的社会信用建设问题,就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进行探究,然后展开议论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角色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获得深刻感悟与理解。
4、设置正反,展开辩论。
有些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正反两种观点表达出来,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如在《经济生活》模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正方的辩题是:在分配中效率比公平更重要;反方的辩题是:在分配中公平比效率更重要。让双方同学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通过双方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
新课程突出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的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探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究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美国学者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指这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它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提出的。探究学习最早起源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后来施瓦布明确提出“探索式学习”,他认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真正理解和把握探究学习,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探究,怎样探究,探究的方式有哪些,对此,《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报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结果告之于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为“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材料 分析交流 验证结论”。探究教学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如在《经济生活》模块《市场配置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教材第93页的典型案例,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近几年,汽车大量地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对国内外汽车厂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影响?(3)在上述案例中,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在调节资源配置?(4)这种方式是由哪些要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这种调节资源的方式有哪些优点?(5)某外国厂家在我国进行大批量生产、销售汽车,但在全国仅有22个维修点,武汉的车要运到北京去修理,对车主来说享受的售后服务与购车的价格极不相称。这反映了什么问题?(6)如果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都照此发展下去,不断增加汽车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又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设置的以上6个问题,把教材的前后之间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出发,体现了由浅入深;同时,又把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市场调节资源的的优点,到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必备的条件,再到市场调节所存在的固有弊端,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衔接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发生,知识、观点、结论的形成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设计一定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或独立探索或集体探究,在类比、想象、猜想、归纳、概括、演绎等思维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还要考虑对学生可能会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和点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资料等,为学生深入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与被动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所体现出的主题性是明确的,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情景性和参与性。通过探究,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上,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主的转变;从教学方式上,实现由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从学习环境上,实现由个体到合作的转变,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索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探讨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不断提高和完善。
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它们共同强调的一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强调团队中的个体要承担个人责任,而探究学习则更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在这里,主动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合作是在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形成,合作离不开主动与探究,应该把三者联系起来考虑。
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矛盾所形成的“问题情景”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研讨,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三.寻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创建和谐充满活力课堂的“催化剂”
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课改以前,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想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是未完成的非终极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把培养的中点当成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家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做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先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的即兴创作,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进程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儿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的教学中,针对“政府权威的树立”,我校一名学生扮演电视台主持人,让这名主持人去采访由本班学生扮演的师长,区长,让学生发表对如何树立政府权威的看法,在不同的班级,学生谈出了来自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意见,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保证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堂是动态形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是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和谐充满活力课堂的关键因素
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成为构建充满活力课堂的关键。对政治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
1.对自己职业的欣赏和肯定。目前,有不少政治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持否定态度,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政治课根本无生机和活力可言。因此,政治教师重新审视职业,审视课堂的价值是带有根本性的。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倾情耕耘,在课堂上充分感受生活的完满与意义得充盈。用教师的激情,诗意唤醒学生的激情,诗意,使课堂充满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
2.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这种反躬反省的行为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常言道: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教师应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回溯自己的教学过程,得失会心,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本人对自己本身如何教学的一次再现,而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反思相对比较护士,注重与学生的反思沟通,是新教材赋予教师行为的一个隐形内涵。经过反思沟通,找出成功之处和问题的症结,既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又弥补了学生“惟师是从”的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思考,积极探索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及时捕捉,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那么,思想政治课堂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教学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② 大学个人评优ppt怎么写
这篇关于大学生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ppt,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请大家参考!
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默然回首,这一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自我如下:
从xxxx年入校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中,虽然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仍然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方面
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党有了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学习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我很积极,够乐观,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怎样上好作文讲评课ppt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怎样上好作文讲评课、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呢?我有以下体会。
一、作文训练要有科学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循循渐进、收放自如。
1、作好讲评的资料准备。这是讲评成败的关键。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主要优缺点、典型例子等,教师应当手勤、脑勤,随时记录有关情况,这样,就能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作文讲评能有的放矢地施教。
2、作文讲评要同作文的教学计划衔接起来。作文教学计划是语文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能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使作文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尽量结合单元写作训练,至少拟出三道难度有别、文体不限的题目。此外,还允许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我认为,这样做既注重了“中间”,又照顾了“两头”,让人人都有“文”可作;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
二、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
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作文讲评不能单纯地就文评文,而要把学生的作文同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讲评中,要把学生作文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或褒或贬,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三、作文讲评要突出重点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让学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在教师的“重锤”敲打中震惊起来,取得更大的收获。当然,在突出重点问题讲评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做重点带一般,详评与略评相结合。
四、作文讲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学生集体评改。其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在日常习作中能力的强弱分为评改小组,并选举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谓“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教师加强指导。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及时对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
2.学生互批互改。指导学生评改的过程是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以鼓励为主,指导重在引路,少加框添边,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意识。作文讲评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特别是要注意一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的发言,从中摸索出丝毫他们作文水平不足的原因,从而做到对他们的训练能对症下药。通过试验表明,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的优势:(1)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2)扩大学生的阅读面;(3)起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4)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写作。在学生互评时要注意一点,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
3.学生自批自改。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地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平时教学的点滴入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每次作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要维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并不感到“学海无涯”之苦,而是时刻体味着“书山有路”之乐,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写出大量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④ 试用期转正自我鉴定与转正答辩ppt
1,网络个ppt模板来,一网络一大堆自,选个素净且积极向上的模板
2,前期工作总结,然后展望未来,尽量写优点,不足的话就写大家都有的,但是一定要写改进方法,领导很看重的
3,ppt的动态不要太丰富,不然就适得其反
⑤ 如何用PPT做一份亮瞎HR的简历
让人眼睛一亮的简历,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是在打动HR的内容上!
如何写出打动HR的简历呢?有几个方面!
A.言简意赅.
Resume部分不能超过两页纸,最好控制在一页纸之内。
B.强化优势
近来,海选都是通过网上筛选关键词来决定的,专业、GPA、名次、英语能力、自我评价,甚至是行文表述上都有关键词,所以求职者一定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在情况属实的前提下,仔细加工。
C.彰显个性
所以简历一定要突出个性。如果人云亦云,很容易被淹没在简历的海洋中,每个人经历都不同,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强化自身优势,突出与所申请职位最契合的气质。开门见山把自己的名字写上,这既是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尊重招聘者。.
D.注意关键词.
简历中有很多关键词和特殊用法有其特定表达方式,不宜乱用。比如,Internship(学期实习)、Part—time(兼职)、mentor(导师)等。
E.必备信息.
此简历涵盖了一份合格英文简历必备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工作经历、获奖状况、兴趣爱好和自我评价等。
⑥ 怎样备好体育课教案.ppt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
⑦ 请问大神们,我们写了毕业论文,现在要做PPT,里面我负责写的是对本专题的自我评价,什么意思啊,快
自己认真负责,虽有困难,但是通过网络请教老师同学完成了这个题目,并且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以后会继续努力等等
⑧ 如何做好自评与互评习惯ppt
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也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新课程中的习惯篇也体现了以下教育教学观:素质教育观、学生发展观、“小语姓小”观。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之树上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陈鹤琴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