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胡演奏家宋飞生平简介
宋飞,女(1969-- )祖籍河北省,出生于天津,是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精通胡琴、古
宋飞
琴、琵琶等多达13种弦乐器,被誉为“民乐皇后”。[1]职业生涯
宋飞7岁开始受其父宋国生(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二胡演奏家)的启蒙教育。1981年就读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8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学习二胡和古琴。1991年毕业,担任中央民族乐团二胡独奏演员。1998年就读文化部民族声乐、器乐研究生班,学习二胡和古琴,2000年毕业。 从宋飞的中学时代起,她就经常参加全国的各种民乐演奏比赛,屡获大奖。宋飞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收获奖项。多年来出访世界各地,特别是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在美国卡内基(Carnegie Hall)、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Golden Concert Hall)等著名音乐厅演奏中国音乐。 20世纪90年代,宋飞随郑小瑛的爱乐女乐团经常在中国的各个高等院校演出,进行中国民乐的普及工作。同时,她们也出访欧洲,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在一次返场中,宋飞用二胡演奏了柯萨科夫(Korsakov)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 Bee),令西方观众倍感惊喜。 1996年,宋飞和9个风华正茂的中国民乐女演奏家发起组建了“华韵九芳”小民乐团,进行民族音乐
宋飞
的推广、研究、演出工作。她们自身连同她们演奏的音乐,赋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以新鲜的活力,唤醒了大众对民族音乐的全新认识。 1998年和1999年春节,宋飞随中国民族乐团两次步入维也纳金色大厅,宋飞演奏的二胡曲深深打动了外国听众。 1999年,宋飞在演出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她说,这既是受父亲为人师表的影响,更是对民乐人才青出于蓝的期望。宋飞说她愿意在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巅峰的状态下,与更多更年轻的生命一起发掘民族音乐独树一方的生命力。 2002年,宋飞在北京举办《弦索十三弄》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宋飞演奏了二胡、高胡、古琴、琵琶等十三种乐器,引起音乐界极大反响,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空山鸟语》、《长城随想》等。
个人荣誉
一九八九年四月参加第一届《山城杯》全国部分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获二等奖;同年六月参加首届《A
宋飞
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青年专业组一等奖;又多次参加华北音乐节,中国艺术节等重大演出。首演了《牧马少年》﹑ 《燕赵春潮》﹑ 《思念》﹑ 《洪湖》协奏曲 ﹑《江河云梦》﹑ 《冀东小曲》等多首二胡新作品。她除了学习二胡、古琴外,还钻研琴歌的演唱。一九九零年天津电视台为她录制了电视音乐片《青春浪漫纔情飞》,展示了她的演奏、演唱到创作等方面的才华。她曾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和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合作,录制出版了《刘天华二胡曲》﹑ 《华彦钧作品》 ﹑《刘文金二胡作品》 ﹑《江河云梦》﹑ 《长城随想》﹑ 《长城》﹑ 《洪湖协奏曲》等多张唱片。又为电台,电视台等录音 录像及作专题介绍。一九九一年毕业,获颁中国音乐学院学院大奖。
出访演奏
多年来曾出访瑞典﹑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香港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二胡﹑古琴独奏;高胡﹑京胡领奏。她善于吸取古典的﹑ 民间的﹑ 西洋的音乐营养,对各家各派的精粹勤於钻研。她的演奏刻意于作品的意﹑ 情﹑ 趣,听起来自然流畅﹑ 挥洒自如,与人们的心灵那样地贴近,那样的融通 ﹑那样的感人致深。 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在美国卡内基、维也纳金色大厅等著名音乐厅演奏。宋飞现为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副会长。1999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2009年9月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个人作品
作品:《清明上河图-中国音画》
清明上河图
语言:音乐类型:民乐 出品公司:星文音乐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清明上河图-中国音画》 专辑简介:国乐大家宋飞、民族作曲家史志有、顶级录音师李小沛,大师云集,亚洲爱乐乐团协奏,共同打造国内唱片有史上最昂贵、最具皇家气势的音画巨作。收录中国民乐最昂贵、最具皇家气势的音画巨作,乐坛奇葩,古韵瑰宝,品味二胡乐韵情怀。雍荣华贵,气势辉煌,精华荟萃! 以18首色彩不同,风情各异的乐曲,随着《清明上河图》充满韵律美感的画面一一呈现。时空回转,交相辉映,再现北宋盛世的音乐画面,它不仅展现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与秀丽景色。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的博大精深与秀丽景色,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民族乐派作曲家史志有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艺术的魅力,根据历代名人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说,运用音乐解读的方式,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变为音乐描述,以十八段色彩不同、风情各异的乐曲完成了这一音乐诗篇,使现代音乐艺术与古典文化交相辉映。史志有先生在黄河两岸采集民俗民风长达二十年之久,收集了很多的豫剧、曲剧、越调、四平调、民歌素材。他将这些珍贵的资料融入进《清明上河图》的音乐,以母语为创作基础,表现出传统的语言韵律,可谓集中音乐及语言元素之大成,更表现出《清明上河图》的地域色彩及音乐上
宋飞
强调的文化本土特质。国乐大家、胡琴一级演奏家宋飞女士领弓二胡、坠胡、高胡、中胡、板胡、二弦、京胡、低音胡等胡琴族系,其他京城众多一流演奏家辅奏乐器,如琵琶、笙、三弦、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也有令人惊叹的表演,并联袂北京各大乐团首席之“亚洲爱乐”激情演绎。作品由资深的中国民族音乐家王范地先生出任音乐总监,中国唱片界著名策划人刘伟仁先生给予指导,中国首席录音师李小沛先生完成前期录音及后期合成,启用中央电视台480平米录音棚最新顶级器材和模拟录音设备,并特别在日本JVC进行精良的母盘后期制作。庞大的管弦乐队、新颖的乐队编制,铺垫了宽厚音场,与民族乐器水乳交融,缔造完美的视听奇迹。 音画《清明上河图》主要由《商队图》、《田园图》、《惊马图》、《汴河图》、《迎客图》、《纤夫图》、《乡情图》、《搏浪图》、《盛世图》、《思乡图》、《远航图》、《看命图》、《寺庙图》、《赏鱼图》、《城关图》、《抬轿图》等18首乐曲构成,《序曲》与《尾声》时空回转,唤醒古都旧事,为遥远的景致平添了新的生命。这组色彩不同、风情各异的乐曲,描述了《清明上河图》中16个主要的局部画面,依序听来,则完整地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全貌。其中,一开场的《纤夫图》乐曲之始是坚实沉重的船工号子营造出纤夫们辛苦劳作的图象。渐渐地,音乐的力量不断增长,纤夫们的勤劳、勇敢在二胡的乐声中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悟,到了尾声,乐队的全奏与二胡的连续三连音则让劳动的力量冲破了自然的阻隔。作为最华美乐章的《盛世图》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混声合唱引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动机,弦乐队、铜管、打击乐队以宏大的气势奏响了《盛世图》的前奏,那深情的高胡,激动地讲述着祥和的盛世之歌……大段的华彩乐章后,高胡与乐队再次将情绪调动到最高点,让人回味无穷。在思乡图中,二胡的小调式色彩在空气中布满淡淡的乡愁,起伏的弦乐仿佛真的编织起了绵绵不绝的惆怅与情愫,而节奏也同时活跃起来。乐队的全奏更加深了此时的相思,最后的合唱伴着弦乐带来了思绪的悠远。故乡,即使在梦中却还是那样的令人百转于心,肝肠寸断。作品全曲演奏时间大约80分钟。 这部音乐巨作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是继《梁祝》、《红色娘子军》、《黄河》之后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最高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民族乐派的标志性作品,更是北宋盛世与当今改革发展的千年呼应,
宋飞
奏响了中国现代社会繁荣昌盛的主旋律的盛乐华章。中文名称:《宋飞教二胡》 版本:12.30新增《月夜》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个人评价
宋飞的二胡,有点像观赏大家笔走龙蛇的书法。“北碑南帖”,风韵迥异,宋飞的演奏也是如此:既有北国大漠孤烟、铜锣铁马的豪放,又有江南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旖旎;既有汉隶的古朴苍劲、又有晋草的婉转风流。当然,作为燕赵女儿的她,更本质的生命气度还是那份厚实和大方。唐太宗曾称赞王羲之的书法:“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运连;峰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宋飞发挥的好时,的确有一点近似此境。她聪颖好学,又有追求,且正当一个演奏家逼近颠峰状态的年华,可以,而且应该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但“境界“二字却谈何容易?!“境”如果是理想、是追求的话,那么,“界”可带着鲜明的“谢绝如内”的难以逾越之意。没有九天揽月的胆略,没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没有直倒雄关的决心和才智,绝无可能越界登关而临胜境。古人“九品论人,七略栽士”,不是非得把本性平等的众生分出层次来,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确存在着你目前还看不到的更高境界。对那个渺远但却充满魅力的艺术境界,儒家称为“尽善尽美”,道家称为“天籁”,佛家喻为“音声海”,人们称之为“自由之境”。离这个境界,宋飞可还有一段路好走! 宋飞是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二胡演奏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她出身二胡世家,其父宋国生教授不
宋飞
仅长于二胡教学,且有深厚的民间音乐修养和作曲方面的成就,为宋飞演奏技巧尤其是基本功的训练和音乐感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人后,宋飞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很快便脱颖而出,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宋飞好学、多思、眼界较宽、气魄较大,存博才众常之志,有卓越成家之象。宋飞的实力:既有《江河水》这样传世的经典二胡曲,又有用改革胡琴演奏优秀作品《葡萄熟了》的新创之作;既有神采飞扬、个性鲜明的板胡小曲《哥哥回来了》、坠胡演奏的《河南小曲》,又有脍炙人口、经常演奏的广东音乐名曲《平湖秋月》(高胡)、《娱乐升平》(二弦),孙文明的胡琴名作《流波曲》,还有象奚琴演奏的《茅草屋里的歌声》、中胡演奏的《草原上》这样较少演奏但韵味独特、内涵深厚的乐曲。梨园行素有“人保戏,戏保人”之说,音乐依然。一件乐器的成熟,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演奏家们努力的结果;而一件件表现力丰富的乐器,也会成就一个又一个杰出的音乐家。宋飞若是为胡琴而生,胡琴则是为宋飞而鸣。
关于父亲
其父宋国生,1938年11月生,河北乐亭人,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系中国音乐会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及乐器学会理事。
相关资料
2004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了一期名为《命运的琴弦》的节目,节目采访到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她通过这个节目揭露了自己任教的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春季招生过程中的一些不公正行为。考试的最后结果是,“拉断”的学生获得了不错的排名,而拉好的学生名次却远远地被甩在后面。
㈡ 刘天华故事,还要有简介.事迹
刘天华故事
刘天华的祖母夏氏青年守寡没儿女,她要求住在乡下的她丈夫的堂兄过继一个男孩给她,取名刘宝珊并供他读书。几年后的一天,夏氏路过一条结冰的河边,听见儿啼,她救了一个冰上弃婴,抱回抚养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这位出身贫苦的女子婚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著名的教授。
刘天华是他们的次子,读了几年书,父母去世后贫病失业,靠做临时工糊口。他20岁时病愈后的一天偶尔看见二胡,花了两毛钱买一把,那时二胡被称为叫花子二胡,刘天华却预见它有发展前途。他自己琢磨着拉二胡,有些长进,就自编自创二胡曲。
从此,他走上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道路。那时没有音乐学校,他就自学。刘天华天资颖悟又刻苦勤奋,进步很快。他不断地探索技艺,不断地寻师访友博采众长,终于成为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作曲家。20到30年代执教于北京大学和其他三所学校。
刘天华不断地向哥哥学习,就是作曲也向半农请教。有一天,他在院子里听见鸟儿叫,灵感突发,记起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想写一首“空山鸟语”。
他告诉半农。哥哥说:“这四个字有诗情画意。古诗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境界多美!空山鸟语要把林静山幽体现出来。”一个文学家,一个音乐家,兄弟俩珠联璧合。
193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门口停着多辆小轿车,那是一些外国人来听刘天华演奏会。他们认为“中国有什么音乐?”闲来无事,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而来。刘天华演奏自己写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曲。
外国人听得大气不敢出,都惊呆了。演出结束后,外国人士都拥上后台争先恐后与刘天华握手,把他团团围住。他们好奇地摸摸看看二胡,说:“小提琴有四根弦,它音色柔美,表现力强,能拉出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乐思;二胡只有两根弦,音色也这么美,表现力也这么强,曲调变化之多不亚于小提琴!真神奇!”
他们又看看摸摸琵琶,问道:“这两种乐器构造、音色和演奏技巧都不同,刘先生,你怎么两件都娴熟?在我们国家,很少有一个演奏家能这么熟练地演奏两种乐器呢!”一位德国人说:“没有刘天华,我还不知道中国有音乐。”
当有人告诉他们:刘天华还教学生拉小提琴;还在萧友梅创办并亲自指挥的中国第一支管弦乐队中吹小号时,外国人都睁大眼睛喊:“奇才!”
刘天华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
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刘天华事迹:
一、创作乐曲
二、改良二胡
三、改良记谱
四、改进国乐
五、推广国乐教育
(2)刘天华个人介绍扩展阅读: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㈢ 刘天华的介绍
刘天华,1957年8月出生,吉林省德慧人,中教高级,现任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教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版画学会会员。
㈣ 刘天华 良宵简介
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专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属.
曲子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整首曲子简单易学.
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 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㈤ 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1895~1932)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父刘宝珊是个寒士。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就读于翰墨林小学,酷爱音乐。家近涌塔庵、孔庙,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清宣统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学堂,参加校内军乐队,吹小号、军笛。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学堂停办,辍学回家。时江阴光复,他参加维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团,掌军号。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2年剧社解散,失业回澄。先后在华士澄华小学和城区澄西小学任音乐教员。曾以顾山丝竹高手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演奏技艺。4年春,父丧,又失业,贫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发内心的忧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担任音乐教员,后利用暑假外出寻师学艺和采风,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学瀛洲古调,去河南开封学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阴,约音乐爱好者组织国乐研究会,切磋江南丝竹和吹打乐。并邀周少梅、黄致君、澈尘和尚等国乐名家数十人公开演奏,极一时之盛。11年去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执教。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演奏艺术,发扬祖国民族音乐的特长,于1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以二胡为中心,开展演奏、创作、教学研究活动。广泛搜集民间乐曲,京昆小曲,请街头杂耍艺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记下曲调,谱作新声,改进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借鉴欧洲小提琴的教学方法,创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练习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并对我国传统的工尺谱作了比较科学的改进。18年,曾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19年12月,刘天华在北京饭店大厅举行音乐会,把中国民族音乐介绍给中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当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桥听写锣鼓经,不幸染上猩红热,治疗无效,于6月8日去世。
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作曲家、革新家。他善于在传统的和民间的音乐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的技法,用以成功表现他所处的时代追求进步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绪、生活和要求。他所创作的十首二胡曲大都旋律新颖生动,个性鲜明,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是二胡传统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并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使二胡这件乐器由民间状态开始走上近代专业的道路。
是因为到天桥民间艺人中去听歌而染上猩红热病,在一周内猝然去世,一代民乐宗师,37岁就以身殉乐了。赞同37| 评论(1)
㈥ 刘天华作品全集的内容简介
《刘天华作品全集》主要讲了:刘天华小传、国乐改进社缘起、我对于本社的计划、《月内夜》及容《除夜小唱》说明、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等内容。
·查看全部>>
㈦ 刘天华的生平与代表作
刘天华(1895~1932)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父刘宝珊是个寒士。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就读于翰墨林小学,酷爱音乐。家近涌塔庵、孔庙,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清宣统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学堂,参加校内军乐队,吹小号、军笛。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学堂停办,辍学回家。时江阴光复,他参加维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团,掌军号。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2年剧社解散,失业回澄。先后在华士澄华小学和城区澄西小学任音乐教员。曾以顾山丝竹高手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演奏技艺。4年春,父丧,又失业,贫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发内心的忧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担任音乐教员,后利用暑假外出寻师学艺和采风,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学瀛洲古调,去河南开封学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阴,约音乐爱好者组织国乐研究会,切磋江南丝竹和吹打乐。并邀周少梅、黄致君、澈尘和尚等国乐名家数十人公开演奏,极一时之盛。11年去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执教。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演奏艺术,发扬祖国民族音乐的特长,于1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以二胡为中心,开展演奏、创作、教学研究活动。广泛搜集民间乐曲,京昆小曲,请街头杂耍艺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记下曲调,谱作新声,改进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借鉴欧洲小提琴的教学方法,创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练习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并对我国传统的工尺谱作了比较科学的改进。18年,曾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19年12月,刘天华在北京饭店大厅举行音乐会,把中国民族音乐介绍给中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当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桥听写锣鼓经,不幸染上猩红热,治疗无效,于6月8日去世。
㈧ 曹安和的简介
曹安和(1905~2004),女,民族音乐学家,江苏无锡人。1919~1924年在无锡竞志女中读书时,回课余向其表兄杨答荫浏学昆曲、琵琶、笛。并从师吴畹卿学昆曲。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后留校任教。1943年任南京音乐学院教授。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长期从事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琵琶、昆曲的演唱、演奏与教学,为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曾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工作过。著有《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与杨荫浏合编的有:《瞎子阿炳曲集》、《定县子位村管弦曲集》、《苏南十番鼓曲》、《关汉卿戏曲乐谱》、《西厢记四种乐谱选曲》,与简其华译谱《弦索十三套》,与杨荫浏、文彦整理《单弦牌子曲选集》,与李廷松合编琵琶谱《浔阳夜月》等;论文主要有:《琵琶柱位定法》、《关于琵琶的问答》、《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我国古代乐谱简介》、《杨荫浏与音律》、《杨荫浏与音乐史》等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