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杨业功的事迹
廉洁自律
杨业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得不到满足便永远不会快乐。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 身为我军高级将领,杨业功常自称为“清贫的富翁”,听了真是让人一阵怦然心动。采访中得知,杨业功就是这样一位精神上的富有者,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崇尚节俭,他在权力支配上的廉洁自律,都是有口皆碑、声名远播的。向官兵亮出自己的家底 去年4月初,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的杨业功被转往北京救治 杨业功
。就在病床上,他对妻子杨玉珍断断续续说了这样两句话:“你现在就回基地,把车交了……”他说的车,就是自己在基地任职时部队配用的专车,按照他的想法,人已不在基地,就不能再享受这种待遇了。尽管生命已近垂危,他在廉洁自律上所追求的“一世英名”是须臾不可偏离的。 在二炮部队,杨业功的清贫和节俭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想不到,身为部队高级将领,他的家庭并不富有,他的生活和许多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 2003年,在部队领导述职报告时,杨业功向机关干部坦然亮出自己的家底儿。他说:“我家四口人如今都拿工资,我的月收入有3000多元,家里月收入有6000多元,总存款是年年上升,现在已达到30万元,属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小康家庭。”如今这年月,有多少人愿意让人家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呢!而对于杨业功这个二炮基地司令员来说,坦言自己的收入,公开家庭的存款,他的为官清正、为人廉洁,称得上是坦坦荡荡,高山仰止了。从没在私欲上迈出半步 按照有些人的说法,杨业功身为基地司令员,居高位、握重权,可以号令官兵;他又在军旅为官多年,过手的经费数以亿计,真能那么“一尘不染”吗? 杨业功
采访中得知,在杨业功这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面前,任何打个问号的话题应该说都是卑下的。而恰恰因为他始终牢牢把握公与私的分界线,始终坚信作为领导干部,要求自身严,廉政标准高,说话办事就底气足,也就能够带出作风优良的好部队。 1998年,杨业功还是分管后勤的基地副司令员,当时,他父亲因患白内障住进基地医院,院里见直接领导的父亲来了,便提出费用全免。杨业功坚决不同意,他说道:“我父亲不是军人,不该享受的待遇说啥也不成!”医院实在拗不过去,只好收下家属交来的4200元医疗费。谁知,杨业功还是不放心,怕的是有人把发票拿走给报销了。当天晚上,他让妻子找出发票,当场撕碎,惹得妻子直埋怨:“老杨啊,这么多年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 杨业功病重之后,也没放松对自己的严要求。他动手术之前,专门向家人、工作人员交待:不管手术能否成功,基地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找医院的麻烦;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看我,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同时,家属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收礼品、现金。手术之后,他转入后期治疗,部队招待所时常炖些鸡汤、鱼汤给他滋补。离开南京时,杨业功拿出2000元交给所长说:“谢谢你们的照料,就算作我的伙食费吧。”“我还是农民的儿子”
保持农民勤俭本色
杨业功是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很苦,放过牛。这段难忘的经历,使他一直保持农民后代的勤俭本色。 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工作的标准很高,生活的标准很低。他家的住房10多年从未装修过,家具多是“老古董”:睡的床还是用4个大箱子拼成的,那是30年前他任某团副参谋长时自己设计的;当旅长时买的沙发坐了十几年还在用,一张小方桌油漆已经脱落,来人一多,就得到邻居家找凳子。 “当了将军,我还是农民的儿子;权力是人民赋予我的,我没有 杨业功
任何特权!”杨业功的儿子杨波涛至今对父亲这两句话记忆犹新。当年,杨波涛入伍时,杨业功反复叮嘱他:要到最艰苦的基层去,不要因为有我而谋求任何特殊关照。 1999年秋天,杨波涛准备休假了,杨业功刚好到他所在的旅检查工作,返回基地时,随行人员说道,让波涛跟车一起回去吧,杨业功却说,他不能享受这个待遇!最后,杨波涛还是坐火车回的家。 “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这是杨业功在1996年所作《公仆铭》中的两句话。当了将军之后,杨业功的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很多人都说,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 “你们不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物好处。”这是杨业功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约法三章”。 一生廉洁自律,一身浩然正气,杨业功给当今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杨业功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 杨业功
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历史。 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又一位优秀共产党人、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的闪光名字,镌刻在了我党我军的群英谱上。
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他,就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为共和国锻造和平盾牌的壮丽事业,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树立 杨业功
了光辉的榜样。 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新型战略导弹部队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倒计时”的紧迫感,倾心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过硬“铁拳”——新型战略导弹部队。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打不赢未来战争,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聚精会神谋打赢,义无反顾、不知疲倦地为打赢。虽然是统领千军的将军,他却像一个冲锋的战士,把自己的战位选择在阵地第一线,每年穿梭崇山峻岭蹲基层、跑阵地的时间占三分之一,行程超过十万公里。病重时刻,他仍亲自给党组织撰写述职报告;弥留之际,他还牵挂导弹部队的战斗力建设;他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一二一……出发……”
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突出贡献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赶超意识,紧紧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钻研新战法,攻克新技术,掌握新装备,创新军事理论,不断提高谋略水平、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成为我军高素质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他懂得,“战争从来就不青睐弱者”。任基地司令员5年,他和党委“一班人”锐意创新、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瞄准战斗力加速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为我军新型导弹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始终胸怀国家安全大局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胸怀国家安全大局,身处太平盛世,不忘国家安危。他清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深知,“如果履行不好打得赢的使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在他的家里,常年放着两个随时准备出发用的旅行包:一个装满了军服、军鞋和 杨业功
日用品;一个装满了军事书籍、军事地图和办公用品。他生活中的“三件宝”,是大衣、水壶、方便面。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军人的忧患意识,令杨业功从不让眼前的和平安宁景象麻痹自己的神经,从不让歌舞升平的生活消磨自己的斗志。他以自己的超人毅力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他用自己的身先士卒,锤炼拉得动、冲得上、打得赢的精兵劲旅,率部队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评价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普通的人,都能像杨业功那样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或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祖国的兴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以民族的利益为目标和追求,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的奋斗中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杨业功是一个榜样,他用燃烧的一生,让我们更加理解并记住了这样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2-2008)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注:排名不分先后
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
1、郑培民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张荣锁 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颁奖辞: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3、 王选 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颁奖辞: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4、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颁奖辞: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6、 张前东 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
颁奖辞:他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已经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死神,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同伴。他无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辉照亮了黑暗的矿道,照亮了几百个矿工的生命,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7、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颁奖辞: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8、 姚明 篮球运动员
颁奖辞: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9、 赵新民 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原教导员
颁奖辞:他出于人民警察的天职,无畏地走向危险。这一刻他无需选择,因为走向危险已经是他的职业习惯,因为在选择做警察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这一刻。在爆炸带走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的同时,人们的心灵也被强烈地震撼。
10、 濮存昕 演员,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
颁奖辞: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握艾滋病患者双手的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传播着艾滋病知识,激发着人类战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工程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
1、杨利伟
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钟南山
颁奖辞: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3、陈忠和
颁奖辞: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4、尾山宏
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5、梁雨润
颁奖辞: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他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终不渝地追求着为老百姓办事的政治理想,而这种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气和勇气。这样的为官生涯,架起了执政党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完整地体现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这正是百姓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6、巴 金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7、高耀洁
颁奖辞: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握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8、达吾提·阿西木
颁奖辞:他隐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紧握心灵的伤口,在他那颗流血伤痛的心里还装着更多的村民。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对群众朴素的感情,在百姓中传播着温暖;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在危难的时候担当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废墟中挺起脊梁,他的坚强和无私为刚刚经历了噩梦的村民们撑起重建家园的希望。
9、成 龙
颁奖辞:作为演员,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在国际影坛展现出中国影人的形象,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之间的温情。
10、衡阳武警消防兵
颁奖辞: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以及颁奖辞
1、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2、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牛玉儒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3、当代孝子捐肾救母——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4、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5、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6、花甲老人勇救人质——孙必干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7、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8、空中停车奇迹迫降——梁万俊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9、卧底缉毒刀尖跳舞——明正彬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10、抗艾英雄温情无限——桂希恩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
◎绝地反击勇夺金牌——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以及颁奖辞
1、魏青刚
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丛飞
颁奖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黄柏云
颁奖辞: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李春燕
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洪战辉
颁奖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陈健
颁奖辞: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邰丽华
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杨业功 (注:杨业功由妻子代为领奖)
颁奖辞: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9、王顺友
颁奖辞: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辞: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辞: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2006感动中国颁奖词
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丁晓兵
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
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
“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
开放分类:
人物、感动中国、活动、感动
参考资料:
1.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 http://news.cctv.com/special/C16917/10/index.shtml
2.所有人物 http://hi..com/daejanggeum/blog/item/b0e71ef73e131426730eec6f.html
⑶ 杨业功的个人影响
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历史。 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
入开展之际,又一位优秀共产党人、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的闪光名字,镌刻在了我党我军的群英谱上。 他,就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为共和国锻造和平盾牌的壮丽事业,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胸怀国家安全大局,身处太平盛世,不忘国家安危。他清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深知,“如果履行不好打得赢的使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在他的家里,常年放着两个随时准备出发用的旅行包:一个装满了军服、军鞋和日用品;一个装满了军事书籍、军事地图和办公用品。他生活中的“三件宝”,是大衣、水壶、方便面。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军人的忧患意识,令杨业功从不让眼前的和平安宁景象麻痹自己的神经,从不让歌舞升平的生活消磨自己的斗志。他以自己的超人毅力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他用自己的身先士卒,锤炼拉得动、冲得上、打得赢的精兵劲旅,率部队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普通的人,都能像杨业功那样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或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祖国的兴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以民族的利益为目标和追求,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的奋斗中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杨业功是一个榜样,他用燃烧的一生,让我们更加理解并记住了这样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⑷ 介绍下杨业功的事迹
导弹司令员——杨业功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同志,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杨业功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历史。
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又一位优秀共产党人、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的闪光名字,镌刻在了我党我军的群英谱上。
他,就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为共和国锻造和平盾牌的壮丽事业,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倒计时”的紧迫感,倾心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过硬“铁拳”——新型战略导弹部队。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打不赢未来战争,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聚精会神谋打赢,义无反顾、不知疲倦地为打赢。虽然是统领千军的将军,他却像一个冲锋的战士,把自己的战位选择在阵地第一线,每年穿梭崇山峻岭蹲基层、跑阵地的时间占三分之一,行程超过十万公里。病重时刻,他仍亲自给党组织撰写述职报告;弥留之际,他还牵挂导弹部队的战斗力建设;他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一二一……出发……”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赶超意识,紧紧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钻研新战法,攻克新技术,掌握新装备,创新军事理论,不断提高谋略水平、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成为我军高素质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他懂得,“战争从来就不青睐弱者”。任基地司令员5年,他和党委“一班人”锐意创新、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瞄准战斗力加速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为我军新型导弹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杨业功始终胸怀国家安全大局,身处太平盛世,不忘国家安危。他清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深知,“如果履行不好打得赢的使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在他的家里,常年放着两个随时准备出发用的旅行包:一个装满了军服、军鞋和日用品;一个装满了军事书籍、军事地图和办公用品。他生活中的“三件宝”,是大衣、水壶、方便面。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军人的忧患意识,令杨业功从不让眼前的和平安宁景象麻痹自己的神经,从不让歌舞升平的生活消磨自己的斗志。他以自己的超人毅力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他用自己的身先士卒,锤炼拉得动、冲得上、打得赢的精兵劲旅,率部队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普通的人,都能像杨业功那样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或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祖国的兴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以民族的利益为目标和追求,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的奋斗中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杨业功是一个榜样,他用燃烧的一生,让我们更加理解并记住了这样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⑸ 杨业功的简介
杨业功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版后参加了多次权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⑹ 杨业功的事迹
忠诚使命的领导干部
矢志打赢的时代先锋
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彭小枫
杨业功同志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海湾战争以后,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赋予第二炮兵新的历史任务,二炮建设进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杨业功同志生前所在基地,担负着特殊的重大使命。杨业功同志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锻炼成长起来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在杨业功同志生前所在基地组建新型导弹旅。当时,杨业功同志是基地分管作战训练的副参谋长,具体负责该旅的组建工作。他带领官兵创造了新型导弹旅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弹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可以说,杨业功同志是我军新型导弹部队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基地司令员岗位,正是军事斗争准备非常紧迫的关键时期。他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坚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磨炼部队,短短几年,这个基地整体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所属新型导弹旅全部形成作战能力。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杨业功同志积劳成疾,2003年11月查出癌症已接近晚期,在病危救治期间,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军事斗争准备。
杨业功同志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在每个岗位上都卓有建树,最根本的在于他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谋划部队建设和指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杨业功同志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激励二炮广大官兵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主席、军委首长对杨业功同志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8月12日,胡主席亲切接见报告团成员,作了重要指示,听了事迹报告。这既是对杨业功同志的褒奖,更是对二炮部队的鞭策和激励。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切实把学习杨业功同志的活动引向深入,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让党中央、中央军委放心!让胡主席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使命高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第二炮兵某基地参谋长 高津
杨业功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从1983年开始,我就在他领导下工作,跟随他转战南北,目睹了他是怎样为共和国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他给我印象最深、也让我最敬佩的,就是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记得那天晚上,他兴奋地对我说,我们要组建的是一支“拳头”部队,第二炮兵的历史将要翻开新的一页。杨业功充满信心地说,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为了新型号导弹早日定型和尽快装备部队,同时探索“没有武器能训练、有了武器能打仗”新的组训路子,他带领我们风餐露宿转战南北一万多公里,冒着低温试验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经受高温试验四五十摄氏度的酷热,现场观察记录了上万组技术数据。一天凌晨,我看到他皮大衣上一层白霜,领子和眉毛上挂着冰碴,忍不住劝他,你就留在驻地坐镇指挥,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杨业功把脸一拉,说:“平时不与战士同甘共苦,战时谁会跟你赴汤蹈火?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能指挥千军万马?”
2004年春节前夕,杨司令员刚回到基地,就要求参加研究部署重大军事行动的常委扩大会议。我永远忘不了与杨司令员最后一次一起开会的情景:他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虚汗,人瘦得脱了形。但整整一上午他都全神贯注,与大家讨论军事行动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不时地用手按住腹部。我清楚,他是在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会议快结束时,他再三提醒大家,务必把准备工作考虑得细致再细致、周到再周到。
杨司令员没有走,他还在我们的队列中,还在我们的阵地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往直前!
堂堂正正的一生
绵绵无尽的怀念
杨业功妻子杨玉珍
我1973年和老杨结婚,相伴相随30多年。在我的记忆中,老杨总是很忙,上班、出差、下部队,属于我俩的时间很少。家里常年放着两个沉甸甸的旅行包,一个装满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另一个装满了书籍和办公用品。这些都是老杨出差时必备的。他每次出差回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两个包重新整理一遍,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他又要出发。如今,这两个包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每当看见这两个包,老杨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老杨当旅长那几年,整天忙碌在外,很少回家,偶尔回趟家也是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走了。我想,他当旅长要干的事很多,肯定要多辛苦点。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他变得更忙了。1995年底,老杨当了基地副司令员。他还是成天跑部队,和官兵们一起摸爬滚打。有天晚上,他刚进家门,连鞋也没脱就躺在沙发上,衣服湿漉漉的,浑身直打哆嗦。我问他怎么啦,他说和战士们在水里挖了一天的光缆沟。我又心疼又生气,端来热水给他洗脚,看到他腿肿得一按一个坑,埋怨他那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拼命。他却说:“你要知道,带兵就是带士气,领导不带头哪来的士气!”
不了解老杨的人,也许会觉得他缺少人情味。其实,老杨很讲感情,十分疼爱官兵和我们这个家。2000年6月,我心动过缓到北京做手术,当时老杨正在北京开会,只能利用每天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赶到医院陪我。手术那天早晨6点,我刚醒来,他已经坐在我的床边,又亲自把我推到手术室。这些年来,我和老杨聚少离多,更没有想到,我们一家人真正相聚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竟是在医院里。
老杨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没有对家人和后事交待半句。我们不埋怨他,因为他不仅属于我们家人,更属于他热爱的部队和追求的事业。作为妻子,我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和孩子永远怀念他!
终身受益良师
永生难忘的首长
第二炮兵某基地机关门诊部医生 张海峰
由于杨业功司令员做了心脏手术,每次带领部队执行任务,组织上都安排我随行负责保健。在杨司令员身边的那些日子里,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了我。
2002年9月底,杨司令员带着部队到西北地区组织新型导弹发射。那里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对患有心脏病的杨司令员来说,很难适应。发射时间定在夜里11点半。晚上9点多钟,杨司令员突然感到胸闷难受。他双下肢浮肿,全身缺血缺氧症状明显,体温也不正常,初步诊断为心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我立即建议首长休息。“这么重要的实弹发射,我是司令员,怎么能不去?”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我只好照顾他服药后,一起赶赴发射场。他顶着寒风,忍着病痛,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检查发射的最后准备情况。导弹发射成功了,部队非常兴奋,集合起来请他讲话。当时,空旷的戈壁滩上气温很低,我穿着大衣还冷得受不了。只见杨司令员穿着夏常服,腰杆笔直,充满激情。那天凌晨两点,我们才返回驻地,刚走进屋里,杨司令员便一头倒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经过一个多小时救治,症状有所缓解,他才沉沉睡去。
杨司令员知识面很广,是名副其实的“儒将”。一天晚上,我到杨司令员家巡诊,见他一遍又一遍地书写“锐旅雄师”四个字,我问“锐旅”两个字的含义。他说,“锐旅”出自岳飞早期的一首词《满江红》,原文是“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他感慨地说:“我就希望有一天,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精忠报国,不辱使命。”
我永远敬仰的首长走了,他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怀念,是永恒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履行军人的神圣使命,贡献我的全部青春和热血!
将军已出发
将军没有远行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前不久,我有幸与中央新闻单位的同行一道,参加了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杨业功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团。这次采访让我经历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
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我走进了杨业功的家。当这个能毫无遮掩地透视出一个人生命信息的私人世界呈现在面前时,我久久无语。一抹的大白灰墙壁,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每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都吊着那种老式的像棍子一样的日光灯,书桌上的电源插座竟是用一个旧乒乓球拍子制成的。这就是将军的家吗?杨业功将军的家就像是一张过了时的黑白老照片。
我慢慢地徘徊在这个家,细细地品味着这张老照片中深含不显的内蕴。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最为多姿多彩的是将军的书法和诗词。他在一首《水调歌头·爱阵地》的词中写道:“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我默默地念着这两句词,似乎从这一刻才开始真正认识杨业功将军,才开始懂得了将军为何而生!
和每一个人一样,杨业功也有自己温暖的家,然而将军的心注定无法停泊在这片宁静美好的港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军人自有军人的责任。作为一支导弹部队的带头人,杨业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在日记中写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打不赢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于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杨业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阵地,选择了山沟,选择了风餐露宿漂泊不定,选择了常年累月艰辛训练,选择并习惯了简朴、艰苦的生活!
那个清晨,我来到杨业功生前参与组建的中国新型导弹第一旅,仰望着战士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升起的国旗,听着战士们迈着刚健的步伐高唱着将军创作的部队军歌,看着战士们在阵地上挥汗如雨的操作……我落泪了。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了那句传诵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张严平)电话里接到任务,采访杨业功。当我得知他是第二炮兵某基地的原司令员时,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很大的“谜”:一位导弹部队的将军,距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他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感动?
带着这个“谜”,我出发了。记得刚到军营的那个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眼前那些穿军装的人问: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威严吗?他发起火来是什么样子?他最快乐的是什么?他最不能容忍的又是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直沉浸在这样的追寻里。
战士们告诉我,将军走路如风,说话干脆,吃饭不超过20分钟,任何事情都愿用一句口头语:“操作!”
参谋们告诉我,将军最恼火的是在训练场上听到“差不多”,他会严厉反问:“差不多是多少?一丝一毫都不能差。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赢就是失职!”
旅长们告诉我,将军一年中在阵地上的时间最多,每天驱车跑上千公里,腿肿得都抬不动。
连长们告诉我,将军最爱兵,每逢春节,他都要到最偏远的连队和战士们一起扎彩门,贴对联,包饺子,指挥战士们高唱他自己创作的部队军歌。
将军家人告诉我,将军不会享福,衣服破了补一补,一个搪瓷饭碗用了30多年,却一次又一次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几百、成千甚至上万元的钱,资助学校和贫困的孩子。
采访的每一个人都告诉我,将军在家门口总是挂着“携礼莫进”四个字,不曾有一个人能带着一钱一物走进他的家门。
……
将军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那些日子里,总有一种东西如海浪般不停在我心头撞击着,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将军为何而生,将军为谁而生?
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我走进了杨业功的家。当这个能毫无遮掩地透视出一个人生命信息的私人世界呈现在面前时,我久久无语。
一抹儿的大白灰墙壁,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每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都吊着那种老式的像棍子一样的日光灯,书桌上的电源插座竟是用一个旧乒乓球拍子制成的。这就是将军的家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
环顾时下,当追求时尚与体面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当电视、杂志里到处都挤满了教你如何打造精美居家、享受极致人生的指南,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五彩斑斓……杨业功将军的家就像是一张过了时的黑白老照片。
我慢慢地徘徊在这个家,细细地品味着这张老照片中深含不显的内蕴。
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唯一壮观的是四个大大的书柜,里面装着满满的书,内容涉猎军事、历史、天文、地理、生物、信息、政治、文学……我随手取出一本《我军若干著名战役指挥实践与经验》,看到字里行间有钢笔划下的长长短短的道道。
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最为多姿多彩的是将军的书法和诗词,他在一首《水调歌头·爱阵地》中写道:“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山皆绿,水长青,人忠诚。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
我默默地看着,想着,似乎从这一刻开始真正认识了杨业功将军,开始懂得了:将军为谁而生!
与每一个人一样,将军也有自己温暖的家。他让妻子每年至少回一趟他们的老家,为敬重如山的老人尽忠尽孝;他在妻子重病手术的时刻,许下他最终也没能实现的心愿:等退休,一定带她去全国各地旅游;他在儿子结婚那天,亲手为一对新人选下两棵桂花树,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像桂花一样芬芳。
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将军的心注定无法停泊在这片宁静美好的港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军人自有军人的责任。作为一支导弹部队的带头人,杨业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在日记中写道:“战争只有一种结果,不可能再来一次,打不赢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
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将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阵地,选择了战位,选择了风餐露宿漂泊不定,选择了长年累月艰辛训练,选择并习惯了简朴、艰苦的生活!
将军为何而生,又为谁而生?看一看天安门前那面高高飘扬的国旗吧;看一看学校里的孩子们幸福烂漫的笑脸吧;还有那遍布乡村城市大街小巷的无数享受着和平生活的人们……将军就是为这一切而生!
杨业功让我明白了:军人没有和平时期,军人只有战位!
杨业功让我理解了:和平便意味着军人的奉献,在共和国和平的大厦下,挺立着千千万万以牺牲奉献为荣的中国军人!
杨业功让我懂得了: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将军的生命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的、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司令员在咱连吃午饭
这些看似不合的两极,正是杨业功将军独具的风范与魅力。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从不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幸福,献身保卫祖国和平的崇高事业,才是将军毕生追求的最大幸福!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将军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阵地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里,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的定格。
那个清晨,我来到将军生前参与组建的中国新型导弹第一旅的阵地,仰望着战士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升起的国旗,听着战士们迈着刚健的步伐高唱着将军创作的部队军歌,看着战士们在七月流火的阵地上挥汗如雨地操作……我落泪了。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透彻地理解了那句传诵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
是的,将军依然活着。当我们采访团的记者们,把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化作文字和画面,传递到整个中国以至更远的世界,杨业功——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便有了千山万水的回应。
各大网站开设的“导弹司令杨业功”的专题,在短短的几天里,点击率高达150多万次,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帖文超过1万条。
为什么一名军人牵动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为什么一位将军震撼了无数普通的百姓?
听听网民的留言吧——“有这样的共和国军人,老百姓可以安心!在将军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看到了共和国生生不息的真正原因。希望人民军队能有更多的杨将军,好让我们挺胸昂首做中国人!”
“杨业功:国家的栋梁,军人的骄傲,人民的期盼!”
“杨将军令人敬佩啊!为他的远行干杯壮行酒……”
……
这就是百姓与将军的共鸣,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立志伟大复兴的民族的灵魂!
忘不了,离开部队的那一天晚上,夜色格外晴朗,群山在青色的天际间巍峨耸立,我知道,在那群山之间,便是将军的阵地。那一刻,我多么想投入群山之中,多么想站在将军的面前,向他报告:是您让我真正懂得了和平;是您让我真正认识了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
只是,将军已经出发,我终究没能看到将军的身影。
但是,在将军与千千万万人民的呼应中,我看到了:他的理想,他的热血,他的壮志未酬的心愿和他那仰天长啸的豪情,都正在化为一座精神的山峰,永远地矗立在共和国和平的土地上。
将军已经出发,但将军没有远行!
⑺ 世界杰出的人物简介
●推选委员涂光晋:当人民羡慕他们入选“神六”的难得机遇,遨游天空的神奇经历时,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危险,他们的成功更多的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3、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邰丽华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主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推选委员会评价道: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她的美丽,体现着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获奖者感言(邰丽华):我们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曾经帮助我们和关心我们的社会各界的朋友和残疾朋友们。
●推选委员濮存昕: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
4、15年铸成倚天剑:黄伯云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你花几百万美金来买我们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推选委员杜玉波:他站在了国际科技前沿,也站在了报效祖国的精神制高点。
5、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个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者。从位于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出发,坐了40多分钟的拖拉机到达从江县县城,又坐中巴到贵阳,总共用了9个小时,然后才坐飞机抵达北京。
5年前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推选委员陈彤: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寨被一个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6、37年坚守诺言:陈健
上海知青陈健用37年的光阴,书写着中华民族信守诺言的大德大义。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我们坐一趟火车来的,住在同一个宿舍,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泽东选集》,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也不会后悔,我始终珍惜我的诺言,走我的路,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义士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推选委员任卫新:信守诺言是大德大义,他(陈健)是以自己一生的孤独守在墓前,履行着曾有的诺言。
7、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
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他说:“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获奖者感言:丛飞:希望("感动中国")能评更多的典型,更多的有爱心的人物,不要每年只评十个,要多评一些,因为默默无闻(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推选委员陈小川: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爱的回馈。
8、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获奖者感言(洪战辉):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大家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爱、都有一份责任,都知道该做什么,是大家从我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家感动了大家。
●推选委员陈彤: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著于善良,他用实践证明,再草根的生命也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9、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推选委员陈章良:具有王顺友这样的职业精神,再平凡的工作都呈现出不平凡的伟大。
10、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刚。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获奖者感言(魏青刚):没想到做这么一点点的小事情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更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观众,对我这么关心和支持。
●推选委员纪宝成: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1、中国军人的旗帜:杨业功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给我几分吧。求你了! 我打了很长时间的!是原版的!
⑻ 2005感动中国10大人物简介
http://bbs.gxnews.com.cn/20060210/154/t1091440454d0.html
丛飞、魏青刚、黄伯云、李春燕、洪战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费俊龙回和聂海胜等,让每一个答中国人再次体验到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2005年8月8日下午,青岛海边惊心动魄的一幕。魏青刚跳入海中游向落水女青年,经过近40分钟与海浪的生死较量,5点38分,魏青刚终于把落水女青年拉到了岸边。遗憾的是,由于溺水时间太长,女青年在送到医院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魏青刚说:“你有困难的时间,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你和善心在哪里?在我做不到。自己只要有一口气,必须尽到自鹤畲蟮牧α咳ゾ缺鹑恕W苁窍肴思业拿
⑼ 谁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简介急求.....
2005年中国十大感动
刘成章:65年来义务守护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涞源县漕碾村,众多平凡的中国小乡村中的一个,村民刘成章一家65年来义务维修、守护着一座1940年牺牲在这里的72名八路军烈士墓。
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委派刘成章守护烈士墓,甚至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刘成章自己建的。只因为65年前与八路军的情谊和目睹了72名战士的遇难,刘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个责任。每天拣来石块垒砌墓地,到后来在烈士墓旁盖房居住日夜守护,刘成章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有为袁崇焕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为八路军守墓65年的刘成章,中华民族的义气华章就在这些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间。
赵华琼:全国第一家民工医院院长
一座天天在赔钱的民营医院,一个自喻是最穷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只因为赵华琼开了一家民工医院。
在赵华琼的医院里看病会比其他医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贵的药,赵华琼会叫他买便宜的药,“一样的化学成分,一样会好,几块钱就解决掉了。”赵华琼的药价单上除了列出国家批准的零售价,还有每样药品的进价。她说:“克拉霉素8块钱进来的,外面一直卖33块,这是治胃病的药,所有的医院不可能把进价写在上面。”
卫生部部长高强曾就中国的卫生形势作专题报告说,中国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医疗问题始终是压在中国肩上的一块大石,而这块大石却让赵华琼这样的普通小民在帮忙负载。
关于她的医院和理想,赵华琼只有一句话:让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礼:现代武训
9月23日,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白芳礼老人住在六楼,因为楼层太高曾摔伤了胳膊,“我也想换换房,可现在房价太高了”,但他却用十几年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白芳礼老人得到“先进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荣誉称号,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景仰,而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的心情更轻松一些。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拿来感动的伤痛,难道我们要依靠武训式的方式来办教育?
谢嘉城:辅导功课换一元钱的早餐
广东省从化市神岗二中初三学生谢嘉城,11月12日把一张手写的公告贴在教室里,希望通过帮同学辅导功课,换取每日1块钱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学校食堂打扫半个月卫生,换来半个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个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顿免费伙食,谢嘉城只能和另外一个贫困生合吃一份饭。
可敬的是,这个15岁的孩子并没有像一些贫困生那样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离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争的勇气——他需要比我们更多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记者问:假如很多人帮你,学费生活费完全不用发愁,你还会继续辅导同学功课吗?谢嘉城说:这是两个问题,别人的帮助是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我辅导同学是我自立的问题,我会坚持下去。
李绍为:千里背尸行
同伴无钱医治病死异乡,李绍为怀揣95块钱千里背尸返乡。“人是我带出来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带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在外面死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带回湖南去”,就这两句话,李绍为义无反顾地扛着130多斤重的尸体,从福建转辗到广州,只为让同乡尸骨还乡。
网友评论:出来混,能摊上这么一个老大,值!李绍为质朴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其他人的责任和道德又在哪里?是什么让李绍为打工一个月只领到95块钱,是什么让施工方不付医疗款而坐视民工病死?礼失求诸野,基本的道德都隐藏在卑微的底层。
李学生:河南民工在温州舍命救人
在温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学生,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而当他去救另一个遭遇危险的女童时,被飞驰的火车迎面撞飞,献出自己36岁的生命。当地媒体在报道李学生救人一事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他感动了温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动温州、感动全国,我们的情感已经到了必须要付出生命才会被一个民工感动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们一直都是被驱赶、被管制、被歧视和辱骂的卑微群体。我们永远不缺乏事后的嗟叹和热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时哪怕多给民工一个笑脸呢?
李迎新:农村代课教师境遇的发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肃省渭源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此前是西北师大宣传部部长,曾长期从教,因著有《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而被关注。
与其说李迎新感动我们,不如说李迎新被代课老师们感动,不如说代课老师们感动了我们。这类不被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生活在农村的最底层,20年来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维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难却还在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们那里,师道尊严是那么脆弱而同时又如此坚强。
一个月给多少工资就会觉得满足?代课老师们说:三四百元。
张颖:192个艾滋孤儿的妈妈
改变生活轨迹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经在安徽阜阳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张颖,因为一次和艾滋孤儿的接触,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如今,张颖收养了192个艾滋孤儿,创建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为此张颖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这种病,别人不理她了,学校也不让她上学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张颖就是这样以一个初为人母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孩子。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还患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还有着社会歧视所造成的心理阴影,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张颖来帮助他们。
丛飞:无限制的爱心奉献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人民币,妻子因为他无限制的捐助而离婚,而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却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唯一的“职务”是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他每次演出都是这样开场:“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王茜与麦兴志:绝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确诊身患皮肌炎,俗称红斑狼疮姊妹病,患病几率为百万分之一,治愈率几乎为零。1997年国庆,麦兴志与王茜结婚。从此,这两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开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戏剧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着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单,意味着日日夜夜照料一个全身多处溃烂的瘫痪病人的起居、医疗,意味着从一楼到他们住的七楼,麦兴志背着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着麦兴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意味着麦兴志背着王茜去长城、故宫、天安门。
记者问:你能不能感觉到有时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快乐是装出来的?麦兴志说:很多时候强颜欢笑给我们看,避免我们伤心。那你也有装出来给她看吗?麦兴志说:有。
就在这彼此的强作笑颜中,生命和爱情的力量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