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还珠格格第三部人物简介
黄奕饰小燕子 古巨基饰五阿哥
周杰饰尔 康 马伊俐饰紫 薇
狄龙饰乾 隆 蒋勤勤饰夏盈内盈
王艳饰晴 儿 黄晓明饰萧容 剑
秦岚饰知 画 刘 涛饰慕 沙
http://ent.sina.com.cn/v/f/hzgg/index.html
可以到这个网站看看简介啊
② 求康熙时期那个明珠的资料介绍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但是,由于他在从政晚期,被康熙帝罢相,导致关于他的许多资料都湮没不详。还有,因其子纳兰性德享誉文坛,常被人指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那么明珠似乎就是“贾政”了。这一切,都有待于从史料中逐一厘清,还原一个真实的“明珠”形象。
出身与发迹之谜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拓片)北京西郊有一块《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记载明珠“初任 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职。”所谓 今职,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从履历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谓是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于是,人们不禁会问:明珠究竟是何许人?是什么样的机缘促成了他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
明珠的家族是满族非常有名的叶赫部,不过,到明珠出生时,这个部落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他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 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 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其囚禁。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③ 明珠的简介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刑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而后在“相位”二十载。
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亲弟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了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
纳兰世家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 出。其孙名瞻岱。
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
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 乾隆弘历的舒妃。
兰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祯,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 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④ 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清朝人士,字端范,属于满洲正黄旗。康熙时期,他担任过不少要职。在职期间,纳兰明珠作出了不少成绩,受到康熙的重用,后因朋党之罪被罢免官职,虽然之后又恢复了官职,却不再受重用。
《康熙王朝》纳兰明珠剧照
纳兰明珠出生贵族,家世显赫,所在的纳兰家族与当时的皇室一族有亲戚关系,之后又因迎娶了英亲王的女儿而成为康熙的堂姑父。
纳兰明珠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一个小小的侍卫逐步成为身兼双重重要职位的朝廷重臣,权倾一时。做官多年,纳兰明珠的功绩不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议撤三藩事件中,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同意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只有米思翰、莫洛和纳兰明珠主张撤藩,其他多数大臣对此保持沉默不表态,最后康熙提出不论是否撤藩吴三桂等人都回反,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批准了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吴三桂立马造反,朝中不少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然而康熙力排众议,保下了他们。最后三藩终被平定,纳兰明珠也因为议撤三藩这个契机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此后,纳兰明珠在议剿台湾、抵御沙俄等事件中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晚年,纳兰明珠虽因在朝廷中独揽朝政、贪污受贿被人弹劾而被康熙罢免官位,然而纳兰明珠一生无比辉煌,晚年令人遗憾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生所作出的功绩。
纳兰明珠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曾经从一个小小的侍卫成为了一个权倾一时的重臣,从中可以看出纳兰明珠对此作出的付出以及他自身的才能,然而,纳兰明珠最后的结局却是二十多年得不到重用,最后郁郁而死,令人不禁感慨。
《康熙王朝》纳兰明珠剧照
纳兰明珠出身贵族,家世显赫,他的仕途较其他人比起来显得比较顺利。自担任侍卫开始,纳兰明珠就凭借其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不断升官,在担任兵部尚书时因训练士兵之事而得到了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后因为议撤三藩这件事而从此受到康熙皇帝倚重。
纳兰性德在当官前期,在诸多重要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议剿台湾事件中纳兰明珠推动了出兵进剿台湾以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抵御沙俄事件中纳兰明珠作为中方代表与俄国谈判,严厉驳斥俄方的无理取闹,促使俄国同意和平谈判。
然而,在纳兰明珠身兼双重要职,权倾朝野后,他却开始独揽朝政,利用权力排除异己,贪污受贿,枉费康熙皇帝对他的信任。最后被御使郭琇弹劾其结党营私,康熙出于打击纳兰一党的用意罢免了纳兰明珠的官职。虽然之后因跟随康熙出征葛尔丹而官复原职,却在此后多年都未受到康熙的重用,最后郁郁而死。
虽然纳兰明珠晚年失势,但不能否认的是,他这一生为清代作出了不少贡献,他那令人遗憾的结局不能掩盖住他这一生的光辉功绩。
⑤ 清朝明珠是什么人 详解
明珠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大臣。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明珠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从一名普通侍卫成长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
官居内阁十三年,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并与另一重臣索额图互相倾轧,最终被参劾倒台。
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5)秦明珠个人简历扩展阅读: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后升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
公元1668年,淮扬水患爆发,当地百姓受灾严重。康熙皇帝下令,命明珠与工部尚书马尔赛前往调查。在查明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后,上奏请求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并且开道引流。
因为处理水患得当,明珠自然而然的因功升为刑部尚书,九年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十一年改兵部尚书。
明珠真正受到康熙全心器重,大概在于总是与康熙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俗话说的好,“跟着老大走,有肉吃”,明珠严格跟着康熙的步调,如何不受器重。
从清朝入关以后,在当地雄踞一方的四位异姓王爷,就是皇帝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康熙是为野心勃勃的帝王,自然不可能就这样放任他们拥兵自重,所以撤蕃一事一直都被他放在心中,只等适合的时机。
在四位异姓王中,平西王吴三桂野心最大,平南王尚可喜则只想安定。后来尚可喜以自己年老为由,上帝奏折请辞。平南王尚可喜请辞后,康熙意识到已经到了撤蕃最好的时机。
在朝堂上,康熙提出撤蕃之事,多数大臣并不言语,虽然没有说,但是想来是反对的。在一干大臣中,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以及纳兰明珠主张撤藩。
皇帝称:“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除掉将养虎为患。如今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在三藩之事后,康熙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纳兰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此后纳兰明珠成为康熙倚重的大臣。
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后嗣争权夺利,长子郑经被杀,只有十二岁的郑克塽袭延平王。郑克塽年纪幼小,不能主事,部将刘国轩、冯锡范辅佐。
这个时候,台湾内部力量是最弱的时候,福建总督姚启圣立即请求朝廷出兵进剿。明珠也认为,这是围剿台湾最好的时机。康熙和明珠商议后,命福建总督、巡抚等人同心合力平定海疆。
纳兰明珠指出总督和巡抚共同指挥会相互牵制,应由一人来统一指挥。这个建议被康熙采纳,顺利首辅台湾。
收复台湾后,明珠又建议,任用一些台湾投诚的人,结果从中涌现不少有作为的人。在处理台湾方面,明珠表现出色,更得康熙宠信。
晚年的明珠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康熙不喜,因而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之位。此后虽然恢复了其位,但再没有受康熙重用。康熙四十七年,纳兰明珠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纳兰明珠
⑥ 付明珠的简介
付明珠:现任湖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⑦ 康熙朝大臣明珠的资料
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祖父金台石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部首领,天命四年(1619)时,被英明汗努尔哈赤斩杀。其子尼雅哈、德勒格尔归顺后金,隶满洲正黄旗。尼雅哈初授佐领,后屡次从征有功。顺治时改授骑都尉世职,康熙三年(1664)卒,长子振库袭职。 明珠为尼雅哈次子,顺治时初任侍卫,后任銮仪卫治仪正,又调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升为内务府总管大臣,“掌内务政令,供御诸职,靡所不综”,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康熙五年(1666),任内弘文院学士,参与国政。 康熙六年(1667),玄烨亲政,明珠更被重用。次年,任刑部尚书。他奉命和工部尚书马尔赛调查淮扬水患之处,并会同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官,到兴化县白驹场地方查勘。返回后,向康熙帝报告说:旧有闸口四座,所出之水,由牛湾河入海。后因禁海填塞,水路受阻,淹没田地。因为白驹场离海甚远,并非沿海地方,不应堵塞,应速疏通河道,将四闸开通,积水可尽放出。另外,仍可设置板拦,一遇发水,即行开放,地方不致淹没,居民也不必迁移。明珠等人又查明清口是淮河、黄河汇合处,如果黄河水泛滥,势必越过淮河,而淮河水弱,黄河水中泥沙,将阻塞河道。因此,他建议:将黄河北岸挑挖引河,以备蓄泄,使泥土逐水而下,保证运道畅通无阻。康熙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对解除水患,保护运道畅通,具有积极作用。十二月,传教士南怀仁认为吴明烜推算的康熙八年历书中,差错很多。明珠与其他大臣奉命前去测验。测验结果,吴明烜推算错误,南怀仁推算正确,都符合天象。康熙帝决定采用南怀仁的历书,并任命他为钦天监监副,掌管天文历法事务。 康熙八年(1669),惩办了鳌拜以后,明珠参与消除鳌拜集团及其影响时,为朝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康熙九年,明珠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年二月,充经筵讲官。八月,建议停止盐差御史巡历地方之例。十一月,调为兵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2)正月,康熙帝在晾鹰台检阅八旗甲兵。在明珠的指挥下,军容整肃。康熙称赞“此阵列甚善,其永著为令。”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但是,由于他在从政晚期,被康熙帝罢相,导致关于他的许多资料都湮没不详。还有,因其子纳兰性德享誉文坛,常被人指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那么明珠似乎就是“贾政”了。这一切,都有待于从史料中逐一厘清,还原一个真实的“明珠”形象。 出身与发迹之谜 北京西郊有一块《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记载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职。”所谓今职,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从履历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谓是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于是,人们不禁会问:明珠究竟是何许人?是什么样的机缘促成了他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 明珠的家族是满族非常有名的叶赫部,不过,到明珠出生时,这个部落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他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其囚禁。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三大功绩 平定三藩 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并列为“三藩”。在对待“三藩”撤与不撤这个重大问题上,唯有明珠与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极少数人,坚决主张撤藩,与帝意完全一致。康熙帝认为:“吴、尚等蓄谋已久,今若不及早除之,使其养痈成患,何以善后?况其势已成,不若先发制之可也。” 当吴三桂发动叛乱时,朝廷有些人吓得惊慌失措。大学士索额图等人主张处死倡议撤藩的明珠等人,康熙帝严加拒绝。明珠竭诚效力,积极参与平定三藩叛乱的活动。康熙十九年闰八月,在处理尚之信属下兵丁时,给事中余国柱认为:尚之信标下官兵,应即撤回,三总兵官标下兵丁应予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认为:尚之信标下官兵应分入上三旗中,令驻广东,另设将军、副将军管辖。三总兵官标下兵丁,有愿为兵者为兵,愿为民者为民。康熙帝则认为:尚之信标下官兵均分八旗,另设将军、副都统管辖,分散其力量,日后或撤或迁比较容易。二总兵标下官兵仍驻广东,归将军管辖。裁去另一总兵标下官兵。他便征求明珠之意如何?明珠主张:尚之信标下官兵共十五佐领,分入上三旗,每一旗五佐领,为数不多,不必分隶八旗。以后若撤回迁移,亦不论旗分调取,有满洲大兵押送,分入上三旗办法可行。康熙帝表示同意:“既如此,不必分入八旗。尔等可改票来奏。”在处理耿精忠等人时,依照刑律应凌迟处死,其同伙董国瑞等十九人应立斩。明珠上奏:“耿精忠之罪,较尚之信尤为重大。尚之信不过纵酒行凶,口出妄言;耿精忠深负国恩,擅自称帝,且与安亲王内多有狂悖之语,甚为可恶。”随后又奏:“此内有陈梦雷、金镜、田起蛟、李学诗四人,犯罪固应处死,然于应死之中,尚有可宥之处。”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会议集议。于是陈梦雷等四人,免死,给与披甲新满洲为奴。 三藩之乱的平定,巩固了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维护了全国的统一,在此期间,明珠的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康熙十四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晋升武英殿大学士。从此明珠与索额图势均力敌,共理朝政。到康熙十九年索额图解任,由明珠一人佐理朝政,一直延续到康熙二十七年。在这九年时间里,恰值清朝承“三藩”之乱后恢复经济,明珠发挥了他的政治才能。 收复台湾 平定“三藩”叛乱以后,康熙帝开始解决台湾问题。康熙二十一年(1682),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自行进剿台湾。康熙帝征询大臣意见,明珠认为:“若以一人领兵进剿,可得其志。两人同往,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于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兵,似乎可行。”明珠进一步指出当时的形势:“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康熙帝同意明珠对形势的分析,表示“施琅相机自行进剿,极为合宜”。施琅攻占台湾后,便疏陈善后意见:台湾有地数千里,人民十万,其地十分重要,如果放弃,必为外国占据,奸宄之徒可能窜匿其中,应该设官兵防守。康熙帝认为:不能弃而不守,但镇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当之策。于是命议政王大臣会议。明珠代表议政王大臣奏报:施琅请守已得之地,设兵防守为宜;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陈允华等头目及近族家人,不便安置在外省,应带来编入旗下。康熙帝表示同意。明珠还上奏:施琅之功实大,应加封为侯,授为将军,其属下官兵应加等议叙。康熙帝认为“此议甚当,即依行”。在统一台湾的战争中,明珠是康熙帝的得力助手。
⑧ 甘明珠的人物简介
昔日,「岳阳门」掌门冼冰与结义兄弟「竹林七修」设计将「丹凤轩」轩主水红勺诱入凤凰山暗道,欲将其烧死,但在得手时冼冰突然心生恻隐之心,网开一面,使焦头烂额的水红勺得以死里逃生,因此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
二十多年后,风华绝茂,武功高超的甘十九妹奉师父水红勺之命,来寻冼冰报仇。冼冰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暗将一块当年水红勺所赠「避毒玉」送给嫡传弟子尹剑平,助其逃出甘十九妹的追杀。
尹剑平在前往「迷仙宫」途中,从独行大盗云中鹤手中救下少女尉迟兰心,并无意中得到她的芳心。兰心又偏巧与甘十九妹邂逅相遇,一见如故,结为生死姐妹。
由于两人各怀心事,彼此隐瞒了部分真相,从而引起了一段凄婉的爱情纠葛。
尹剑平在与甘十九妹周旋的过程中,彼此由抬手之恩、相惜之情逐渐发展到生死相随、恩怨难明、是非难断。当甘、尹二人终于发现对方的真实身份时,已身陷爱河难以自拔。
由于甘明珠的师姐金珠和银珠以及「迷仙宫主」樊钟秀等人各怀私欲,从中落井下石,推波助澜,使得他们的矛盾更是雪上加霜。尹剑平最终得知杀害自己父母的仇人也是水红勺,这场因仇杀引出的爱情又终因仇怨而断送。
甘十九妹和尹剑平本有上一代师门留下的不共戴天之仇,但在接触中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甘十九妹的纯洁善良,尹剑平的侠肝义胆、光明磊落,使得彼此都对对方有著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他们这对生死相随、恩怨难明的情侣最终选择了兵戎相见,最终相拥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