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焦玉绿是谁演的
《焦裕禄》演员表 : 王洛勇 饰焦裕禄
王洛勇,1958年12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国内地戏剧演员、影视演员、导演、编剧。美国麻省艺术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百老汇华裔第一人。
中文名
王洛勇
外文名
Luoyong Wang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星座
摩羯座
血型
O型
身高
176cm
体重
69kg
出生地
河南省洛阳市
出生日期
1958年12月24日
职业
演员、编剧、导演
毕业院校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波士顿大学(美国)
代表作品
西贡小姐、生死卧底、林海雪原、冰山上的来客、焦裕禄、邓小平1928等
语言
中文、英语、法语
语言
豫、川、鄂、东北方言
2. 我要焦裕禄的事迹(简单)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第一书记焦裕禄的名声响亮,他做了什么让他赢得了这个名字?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3. 焦裕禄简介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年5月14日),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人,中国共产党官员,1964年病逝于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任上,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0年代,对焦裕禄的事迹报道很少,张钦礼等焦裕禄当年在兰考县的老部下、老同事都成了敏感人物禁止出现在媒体中。直到1990年代,张钦礼的名字才又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张钦礼直到去世也未能获得平反。2004年张钦礼去世时,十多万兰考县群众跪地哭祭。
(3)焦玉绿个人简历扩展阅读:
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1990年春夏之交,穆青、冯健、周原再访兰考县,同基层干部群众交谈,采写了《人民呼唤焦裕禄》报道,发表在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反映了干部群众怀念焦裕禄、怀念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
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例如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报道,填写《念奴娇》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
1990年6月15日,邓小平为纪实文学《焦裕禄》(华夏出版社出版)题写书名。该书还收录了陈云、宋任穷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的题词以及董必武、郭沫若为焦裕禄所作诗词。
4.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故事100子
三斤棉花票
一次,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版焦裕禄的棉袄补丁摞权补丁,决定照顾他3斤,让他做件新棉袄。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拿着3斤棉花票,就兴奋地跟他商量做新棉衣的事。焦裕禄对妻子说:“兰考现在还有好多群众缺衣少穿,救灾物资是国家给群众的,我是领导,可不能搞特殊啊!”于是坚决退回了棉花票。
5. 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禄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
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
(5)焦玉绿个人简历扩展阅读:
焦裕禄的生平: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 的一个贫苦家庭,7岁上学, 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他除了在家种地外,农闲时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主要是卖菜卖油,在古山桥卖锅饼,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还到煤窑做工。
1939年,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逼死,焦裕禄本人也被虏去辽宁抚顺做苦工。
1941年,焦裕禄设法逃出,流落至江苏宿迁。
1943年,他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两年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
6. 焦裕禄事迹简介
五、关心群众
有一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国家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社会主义好。”
7. 焦裕禄事迹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焦裕禄整治三害
1、治沙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2、治水
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灌、滞、涝、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3、治碱
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8.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的资料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焦裕禄病逝焦裕禄其实在来兰考之前已经患上了肝病,但是他一直强撑着,即便是后来病得非常严重,已经疼得受不了,可是焦裕禄却是用一支钢笔顶着肝部,强撑着笑脸继续工作。
后来组织上劝焦裕禄住院治疗,但是教育部说工作太忙,而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他又嫌贵,不去抓药。他就这样硬撑着下乡去工作,焦裕禄在兰考的时间里,一直在致力于出兰考的伤害,即便是他在病床上的最后时间,依然在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
9. 焦裕禄个人简介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10. 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干部。山东博山人。1964年5月14日卒于郑州。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专1947年秋随属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队到河南,历任中共尉氏县委宣传部干事、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共青团尉氏县委副书记、团郑州地委副书记等职。1962年6月任中共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调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内涝、风沙 、盐碱三害严重,粮食产量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在身患肝癌的情况下,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改变了兰考的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